《捨得,就得了》
給想用佛陀教導的方法
轉變心靈的人
面對人生挑戰時的快樂妙計
圖滇悲桑格西-著
如性法師-審訂
吳翠雯-譯
打從心底反覆思惟理由
直到藏在深處的心真正做出決定
然後才照著走。
1
P12L1
這條路,我是不會回頭了。
也許旅途有點艱辛,也許時間有點漫長,但最終可以獲得我要的結果。除非前後世不存在,那又另當別論;如果前後世存在,生命不只眼前這一世,那麼除了學佛,其他任何選擇我都看不到出路。
不知你是否覺得我這話說得太武斷?若會,那麼我想問,如果不學佛,你要做什麼?它能帶來的最好結果是什麼?那樣的結果,捫心自問,真的值得嗎?(2007.12.27)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為什麼一定要學佛?因為是唯一的解脫之道
2
P13L1
找個時間坐在佛前,好好地檢視一下自己的人生。
過去曾經做過什麼?得到什麼?現在打算著手做什麼?若按著計畫執行,未來十年會得到什麼?二十年、四十年、五十年後呢?如果有來生,那麼,眼前你正在做的事,會為來生帶來什麼結果?
從這個檢視,或許會有不同的發現。
我們都活得太忙了,沒學佛前忙著上學、工作、賺錢,學佛後忙著上課、供養、拜懺。因為太忙而沒有機會檢視自己,當然也就看不到自己現在的樣子。
挪出一小時,拿出唸珠,在佛前坐下來。口中慢慢唸誦六字大明咒,心裡靜靜審視往昔的人生,以及未來可能的結果。從佛法的角度好好地跟自己聊聊:人生活到現在,我做過哪些對與不對的事?我打算如何過餘生?而這個人生規畫,又會為我帶來什麼結果?(2016.12.1)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活的太忙,學佛也學的太忙,忘了自己眼前狀況
「太忙」是這個時代共同的狀況,學不學佛都一樣,這是很奇怪的
3
P14L5
有些人雖然學佛,但學得可有可無,無法下定決心。我覺得問題出在兩個地方,一是不認識要追求的目標,二是不認識自己的潛能。如果真正認識佛功德,明白成佛後可以為眾生帶來無邊的利益,並確信只要肯努力,自己一定可以達成目標,你就會下定決心好好學佛了。(2017.12.27)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大家都是認真投入的吧!
問題是認不認識「佛功德」和「自己的潛能」
4
P15L1
一時興起的決定並不可靠。
人有時會心口不一,嘴巴講的與心裡想的不一樣;心有時也會表裡不一,表層的想法與深處的渴求各說各話。不要把決定權交給表面的、突然產生的心;要打從心底反覆思惟理由,直到藏在深處的心真正做出決定,然後才照著走。
例如,你覺得伴侶是學法違緣,於是決定分手。也許在幾個月或短暫一兩年裡,你覺得自己終於可以自由學法,真好!但不久之後,你又說終於認清自己是需要伴侶的人,急著找人作伴。再以出家為例,有些人只看到在世間生活的難處就貿然出家,出家後遇到一點困難又馬上還俗。這些做決定的方式都欠缺考慮。
無論出家或在家,單身或結婚,都有各自的辛苦。用在家人的身分學佛,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出家人學佛也很辛苦,例如住寺院要適應團體生活、要解決經濟的問題、有時也會被別人看不起等等。各種選擇都有不同的難處,也會有不同的快樂。做決定前,要把這些都想清楚。除了比較利弊得失,也要考慮自己的身心狀態、今生的處境、後世的規畫,經過全盤考慮後再做選擇。
只要清楚知道某個決定會帶來什麼結果並欣然接受,大概沒什麼能難倒你了。把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都仔細想過,並且對某個決定必然伴隨的困難,生起勇悍承擔的決心,就能瀟灑做決定了。(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這就是真實的智慧之語
一時興起是眾生的習氣,如何用更長遠的思考來解決問題,就是功夫了
5
P17
沒看到理由就貿然決定,是傻子的決策方式;不過,就算看到了理由,提起心力做出決定,不久後也可能會後悔,就像某位效法密勒日巴尊者的人說:「把我害得跟乞丐一樣窮的人,就是密勒日巴尊者啊!」因此有些祖師建議,在生起求法的心力時,不要馬上決定,要徐緩圖之。
但是,有些噶當派上師說,在充分看到做某件事的正確理由,生起「我真該這樣做!」的強大心力時,就要把握機會,義無反顧地做出決定。如此一來,你的人生路就頓然清楚了。
例如,要不要出家?你當然應該先仔細考慮;但是,當有一天你真正看到應該出家的理由,生起決志出家的心,此時要果敢地做決定,就去剃頭、出家、進僧團,然後你的人生就會開始邁向另一條路。否則,若總是猶豫不決,考慮太多,就永遠做不了決定。(2017.6.5)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考慮太多和考慮不多一樣的辛苦
6
我常聽到人們說:「如果這樣做,某某人會講我什麼;如果那樣做,某某人又會說我什麼。」因此決定做或不做某事。
雖然人生難免身不由己,就像窮人也許不得不向錢低頭,但看似自由的人不見得更自由。做某事會被稱讚,某事就是該做的事;做某事會被批評,某事就是不該做的事。好好的一個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傀儡、他人看法的奴僕,這樣的人生有何意義?
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們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沒有自己想要堅守的道路,一切都由別人的嘴決定。(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佛教的目標,真心希求解脫
不要為了別人的話語而走不了自己的路
7
要設法對自己做的決定不後悔。
無論選擇什麼,都一定會有損失,也一定會有收穫,我們只能在權衡利弊得失後做決定。若不考慮損失,只衝著收穫做出決定,將來可能會後悔,所以要先盤算清楚。清楚知道自己會因此失去什麼,但也清楚會因此獲得什麼,就能坦然接納,不會感到後悔。
然而,對今生的顧戀,讓我們不敢做出明智的決定,不敢放手前進。但如果前後世真的存在,業果之理是事實,那麼,所謂的今生不過一剎那,哪裡值得多做考慮?不過,內心雖然決定要捨棄今生,但實踐時必須按部就班,要以練心為先,不要一次跨太大步。先嚴格訓練自己的心,直到真正有能力時,才可以全然付諸實踐。
說真的,如果前後世與業果是事實,則這輩子的事就不必太介意。無論別人說我們什麼、對我們做了什麼,都不值得放在心上。一旦想清楚這個道理,從某方面來說,雖然辛苦的事情還沒過去,雖然真正的安樂還沒到來,但我們已經先嚐到快樂的滋味了。
正確的想法與決定,不但讓我們今生快樂,來生也快樂,這不就是我們要的嗎?(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心改身如故,先發心轉心調心,再慢慢改變外在的行為
正確的想法也要搭配適當的做法
8
一旦確定人生主軸,其他的事情自然就容易有答案。例如,要住哪裡,就看哪裡有利於修行;要不要單身,就看獨居還是有伴侶較有利於修行。
但如果決心學佛,會讓周圍的人失望,該怎麼辦?
要看你為什麼決心學佛。若只是為了讓心平靜一點、今生快樂一點,因此而對親友不管不顧,似乎說不過去;但如果你至少是為了獲得更好的來生,甚至進一步為了解脫與利益眾生而決心學佛,那麼,就算暫時會讓對方難過,你也必須忍下來。因為,只要身處輪迴,即使是曾經深愛的人,你就是會不由自主地對他做出各種可怕的事。直到獲得解脫的那一刻,我們才能終於停下來,不再傷害任何有情。
尤其,如果是為了成佛而學,該如何取捨就更清楚了。因為,盼著你完成使命的不只你一人,無數與你有特殊業緣的眾生都在盼著。只要你成佛,他們就有機會脫離惡趣、獲得解脫、成就佛果。不只如此,那些靠你成佛才能解脫成佛的眾生,也有很多眾生在等著他們。如果你學佛是為了這個目的,因此而使身邊的某些人失望了,就短暫的今生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要真正為了成佛而學佛並不容易,必須修學菩提心才能做得到。如果沒有實修,很難擁有這樣的心,所以要去實修,並設法把這個目標融入你的人生。在規劃人生時,前後世是否存在、業果之理是否為真、要不要解脫成佛,這些都應該納入考慮。否則,表面上是個學佛人,實際生活時卻隨著世人的步伐前進,不是很奇怪嗎??(2012.4.18)
性弘法師指導開示:
但如果決心學佛,會讓周圍的人失望,該怎麼辦?
從某個角度,作任何事情都不可能讓大家完全滿意
9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