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無名章第三十二章
一、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二、 本章經旨:示人知止於道,勿外放追求名相,而馳騁不返
三、 大道無名,至理罔象,不可言大小,生機造化居萬象之先,而不與萬法為偶。極乎天地之外,又運乎天地之中。雖不見其作為則又無所不作為,故為天地之本萬物之宗
四、 大道不生不滅,自在永有,終古不壞,常而不變,悠久無疆,盡虛空遍法界,故謂之常。
五、 大道至神至妙,莫可名狀。凡有言說皆落對待,道可道非常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六、 大道渾然一體,幽隱不易人知,但至微至妙,眾妙之門,能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
七、 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
八、 放彌六合,捲退於密。言其大,虛空不能容,言其微,微塵不能入
九、 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
十、 一切榮耀皆歸於上帝,故人應一心一意,侍奉上帝。孟子曰: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無人可以(敢)指揮左右衪
十一、 上位主政者,若能守道行道,則誠感天地,吉神來佑,萬物自然歸順,奚假兵力大動干戈
十二、 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氣至祥,風調雨順
十三、 樸散為器,名相相生,若不知止,忘本逐末,隨物馳騁,心外放而棄道,不知迴光返照,適可而止。方不會妄想,貪求,煩惱,憂苦身心,流浪生死
十四、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形而下世界,既有名相,益形分岐,不斷計較、分別、創造,無有終期
十五、 道生萬物,萬物皆賓服於道。道為眾生最後歸宿,如同江河必流入大海,故應視修辦、解脫為人生要務,莫沉倫於世俗之感官物質名利,而捨本逐末
十六、 人契道,如水入海。頓入老母無量性海中,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和諧圓融,自不再分比此:故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