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制集 卷上
給事中兼侍講傅堯俞可吏部侍郎
敕。士以德望進,則風俗厚而朝廷尊;以經術用,則議論正而名器重。此君子所以難合,而朕亦難其人焉。具官傅堯俞,博學篤行,久聞于世。歷事四世,挺然一節;懷道不試,十年于茲。朕欲聞仁人之言,置之講席;非堯舜之道,蓋未嘗言。給事黃門,未究其用;往貳太宰,益脩厥官。董正治典,以稱先帝復古之意。可。
太常少卿趙瞻可戶部侍郎
敕。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先王之論理財也,必繼之以正辭。名正而言順,則財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自頃功利之臣,言政而不及化,言利而不及義。中外紛然,朕益厭之。具官趙瞻,明於吏事,輔以儒術。忠義之節,白首不衰。爰自秩宗,擢貳邦計。將使四方之人,知予以耆老舊德居此官者,蓋有盍徹之意焉。可。
王克臣可工部侍郎依前龍圖閣直學士
敕。朕承先帝之丕業,居其宮室,而服其器用。常懼不稱,而何敢有加焉。惟是軍國之備,凡仰於百工者,乃以諉於冬官。有事於斯,當識朕意。具官王克臣,奮自儒術,蔚為聞人。歷帥諸藩,嘗佐事典。才有餘裕,所在見稱。比由宛丘,入奉朝謁。而司空長貳,艱於其人。茲命爾以舊官,仍兼內閣之重。勉率厥職,外以成爾繕治之勞,內以全予恭儉之志。可。
祥符知縣李之紀可廣西提刑
具官李之紀。近自畿甸,遠至海隅。朕視其地如戶庭,視其民如一家。爾賦政赤縣,而廉平之稱,達於朕聽,是用命爾。按刑嶺表,其一乃心,毋或鄙夷其民,如在朕側。往惟欽哉。
知楚州田待問可淮南轉運判官
敕。具官田待問。朝廷取材,必始於治民。異時吏或不更郡縣而任刺舉,剛柔失中,民以告病。以爾端靜敏恪,悃愊無華,試於劇郡,吏民宜之。其即本道,以究爾才,往悉乃心,毋使厥聲減於治郡。可。
兩浙轉運副使孫昌齡可秘閣校理知福州
敕。具官孫昌齡。爾奉使吳越,而廉平之稱,達於朕聽。七閩之會,其民智巧,易以理服,難以力勝。今命爾為守,惟寬而明,民乃宜之。朕方復文館之職,以廣育才之路。遂以命爾,往惟欽哉。可。
知徐州馬默可司農少卿
敕。具官馬默。爾以博學強記,宏毅有守,剛而不犯,明而不苛,歷試中外,藹然有聞。朕方選擇循吏,入為卿佐。凡爾所能,已試於外者,其以告我而力行之,往佐大農,毋忽朕命。
兩浙轉運副使許懋可令再任
敕。具官許懋。吳越之人,凋敝久矣。朕方蠲理煩碎,以安養其眾,非得循吏察視郡縣,均通有無,則民何賴焉。以爾儒術精通,吏事詳敏,歷年於茲,民便其政。既信之俗,必易為功,庶無新故更代之勞,而有上下相安之美。勉脩前業,無怠日新。可。
新淮南轉運判官蔡濛可兩浙運判
敕。具官蔡濛。吳越之人,凋敝久矣。朕方蠲理煩碎,以安養其眾,非得循吏察視郡縣,均通有無,則民何賴焉。以爾名臣之子,進以儒術,歷佐漕府,治辦有成。東南富庶,比於西蜀,而機巧過之。惟寬且靜,則民不媮。可。
司農少卿范子淵可知兗州
敕。具官范子淵。朕於士大夫,未嘗求備也,將歷試以事,而收其所長。有司言汝治河無狀,耗國勞民,積歲而功不成。朕惟水土之政,與郡縣異,其觀汝於牧民。尚勉來效,以蓋往愆。可。
故樞密副使包拯男太常寺太祝繶之妻壽安縣君崔氏可特封永嘉郡君,仍封表門閭
敕。崔氏。汝甲族之遺孤,大臣之冢婦。夫亡子夭,惸然無歸,而能誓死不嫁,撫養孤弱,使我嘉祐名臣之後,有立於世,惟汝之功。昔衞世子早死,共姜自誓,詩人歌之;韓愈幼孤,養於嫂鄭,愈喪之期。若崔氏者,可謂兼之矣。其改賜湯沐,表異其所居,以風曉郡國,使薄於孝悌者有所愧焉。可。
皇叔某贈婺州觀察使追封東陽侯
皇兄某贈蔡州觀察使追封汝南侯
敕。生分竹符,所以廣恩於宗室;沒享茅社,所以寵綏其子孫。眷予盤石之宗,夙被麟趾之化。國有常典,我其敢忘。某等生於高明,克自抑畏。恭儉寡過,綽有士人之風;忠孝著聞,蓋服祖宗之訓。屬既尊於中外,禮當極於哀榮。命以廉車,即封其地。爰疏五等之貴,以慰九原之思。庶其有知,服我休命。
士奫可西頭供奉官
敕。具官士奫。汝宗室子,生于安逸,而能誦習文法,以求自試,蓋亦有志於士者。朕何愛一官,不以成其志乎。可。
童湜可特敘內殿崇班
敕。具官童湜。汝奉法不謹,坐廢歷年。而能祗畏,以蓋前失,既更大眚,稍復汝舊。往服厥官,益敬無怠。可。
謝卿材可直秘閣福建轉運使
敕。具官謝卿材。先王設官制祿,非特以勸功興事也。將以觀士之所守而進退之,惟愛身者為能愛民,惟知義者為能知利。以爾臨事有守,信道不回,治郡有方,奉使不擾,力行古人之事,庶幾循吏之風。釋此大邦,付之一路。仍進直於書府,俾增重於使權。無輕遠人,謹視貪吏,政成民悅,朕不汝忘。可。
趙偁可淮南轉運副使
敕。具官趙偁。汝昔為文登守,而海隅之民,至今稱之。推文登之政,達之齊魯,刑平賦簡,所部以安。今淮南之人,困於征役,而重以饑饉。汝往按視,如京東之政,以寬吾憂。可。
呂溫卿知饒州李元輔知絳州
敕。呂溫卿等。監司郡縣,其職不同,其為養民一也。夫安靜之吏,悃愊無華,日計不足,歲計有餘。今自部使者,移治一郡,其深念之。服於朕訓,以永終譽。可。
王誨知河中府
敕。具官王誨。汝以名臣子,老於治郡,所至安靜,吏民宜之。河東吾股肱郡,方唐之盛,世有賢守,風流未遠,圖像具存,勉思古人,以紹前烈。可。
邵剛通判泗州
敕。具官邵剛。詩云:「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獄訟之事,固儒者之所學也。汝官於上庠,既習其說矣,其往試之。可。
荊王揚王所乞推恩八人
具官某等。或以方伎世其學,或以歲月積其勞。給事王宮,既勤且久,增秩改授,以旌其能。往服休恩,益敬無怠。可。
西頭供奉官張禧得三級轉三官
敕。具官張禧。疆場之政,以首虜計功,所從來尚矣。爾既應格,則賞隨之。可。
鮮于侁可太常少卿
敕。具官鮮于侁。奉常之職,非特以治郊廟之度、服器之數而已,國有大政事、大議論,必稽焉。昔魯秉周禮,齊不敢謀。而晏子太師折衝於樽俎之間。國之典常,君臣之名分,上下守之,有死不易,則國安而民服。朕選建卿士,付之禮樂,意在於此。非我老成之人,學足以通古,才足以御今,智足以應變,強足以守官,深於經術,達於人情,其孰宜之?詩不云乎,「彼其之子,邦之司直。」往脩厥官,無斁朕命。可。
范祖禹可著作郎
敕。具官范祖禹。左右起居,東觀著作,皆史事也。今左右史獨書已行之政,有司之常事。至於廊廟大議,君臣相與之際,所以興壞治忽之由,一歸於東觀。則著作之任,顧不重歟。非得直亮多聞,古之所謂益友者,奮筆於其間,則善惡貿亂,後世無所考信。汝既任其事矣,益進而專之。朕茍有過,猶當直書,而況其餘乎?往祗厥官,無曠乃職。可。
孫覺可給事中
敕。朕聞明主在上,凡侍從皆得言。若其不明,雖臺諫亦失職。朕以沖眇,丕承祖宗。未堪多難之憂,常恐不聞其過。下至執藝,猶當盡規。豈必諫臣,而後論事。矧茲封駁之重,任參黃散之間。知無不言,職固當爾。具官孫覺,行不違道,言不違仁;處以孝聞,出以忠顯。先帝所以遺朕,天下謂之正人。屢告嘉猷,固非小補;間自西省,遷之東臺。而覺方進陽城之直詞,固懷蕭生之雅意。重違其請,閱月于茲。卒採群言,以遂前命。以爾抗章伏閣之志,施於還詔批敕之間。其一乃心,以稱朕意。
皇伯祖克愉可贈忠正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
敕。國家蒙累聖之餘澤,眷宗室之多賢。雖設官以董其私,置傅以導其學,而重以吏事,責之懿親。青衿而服簪纓,白首以奉朝請。雖有間、平之盛德,歆、向之異材,皆湮沒而無傳,故嘆息之何及。尚賴本支之茂,蔚為邦國之華。不幸云亡,惻然永悼。具官克愉,忠厚以為質,禮敬以自文。持滿矜高,蓋得諸侯之孝;履信思順,合於大有之賢。小心自將,沒齒無過。方朕不言之際,遽茲永逝之悲。日月有時,窀穸告具。賁以旌旄之寵,仍兼將相之榮。豈獨慰九泉之思,亦將勸庶邦之義。可。
蕃官兀埿常等十二人覃恩轉官
敕。具官某等。錯居吾圉,世濟其忠。矧茲臨御之初,豈有中外之異。各從遷秩,以廣異恩。祗服寵靈,益堅守禦。可。
高密郡王宗晟建安郡王宗綽所生母孫氏封康國太夫人
敕。母以子貴,春秋之義也。朕方因親以教愛,廣愛以及民。封節婦之閭,以勸能賢;賜高年之爵,以助養老。而況屬籍至近,賢王篤生,欲大慰於慈心,宜特推於異數。孫氏四德純備,五福薦臻。豈惟擢秀於閨門,固已流芳於宮閫。舉觴坐上,有伯仁仲智之賢;持節洛濱,皆汝南瑯琊之貴。爰改封於樂土,俾正位於小君。服我休恩,介爾眉壽。可。
客省副使劉琯知恩州
敕。軍國異容,兵民異道。治戎振旅,以鷙勇為上;承流宣化,以忠厚為先。爾久練武經,本由才選,屢更煩使,克有成勞。試於一州,祗服朕訓。可。
皇叔叔曹贈洺州防禦使封廣平侯
敕。官至持節,爵為通侯。非我勳勞之臣,則必親賢之屬。豈云虛受,維以飾終。具官叔曹,生於高明,力自脩飭,克有常德,以沒元身。乃眷衡漳,夙為重地。爰假一麾之寵,就分五等之封。庶其有知,服我休命。可。
左侍禁李司可供奉官
敕。蠢爾裔夷,憑嶮竊發,不時討擊,何以懲艾。爾能奮命,破走犬羊,何愛一官,以勸吏士。可。
張汝賢可直龍圖閣發運副使
敕。具官張汝賢。朝廷於南方復置都漕者,所以均節諸路之有無,使歲課時入而已,非以求贏也。至俗吏為之,則多收羨財以幸恩寵,而民受其病。以爾昔為御史,號稱敢言,奉使江表,罪人斯得,庶幾知義利之分者。是以命爾。寵之新職,往惟欽哉。
狄諮劉定各降一官
敕。具官某等。奉使一路,以卹民奉法為先。今乃不然,煩酷之聲,溢於朕聽,公肆其下,曲法受賕,收聚毫末,與農圃爭利,使民無所致其忿,至欲賊殺官吏。朕以更赦,置之閑局,而公議未厭。其削一官。往思厥愆,服我寬政。可。
范子淵知峽州
敕。具官范子淵。汝以有限之財,興必不可成之役,驅無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橫費之財,猶可以力補;而既死之民,不可以復生。此議者所以不汝置,而朕亦不得以赦原也。夷陵雖小,尚有民社。朕有愧於民,而於汝則厚矣。可。
宣德郎劉錫永父元年一百四歲可承事郎
敕。劉元年。尚齒教民,三代之義。咨爾百年之故老,乃吾六世之遺民。自非吉人,莫享上壽。張蒼仕秦柱下而至漢孝景;思邈生隋開皇而及唐永淳。古有其人,乃今親見。何愛一命,慰其子孫。可。
叔頗男旼之可三班借職
敕。旼之。汝父無祿早世,緣母之請,以獲一官。其思所以克家事母者,惟敬毋怠。可。
鮑耆年京東運判張峋京西運判
敕。具官某等。朕惟百姓之命,寄於郡縣,而守令之賢,不能人知其實,獨賴部使者為朕耳目而已。爾長一郡,以才良聞。進之漕屬,以究其用。其使上無惰吏,下無冤民,以稱朕意。可。
李周可太僕少卿
敕。具官李周。「僕臣正,厥后克正。」見於周書。「思無邪,思馬斯臧。」形於魯頌。朕命此職,亦難其人。以爾秉心不回,臨事有守,通練世故,灼知民情,所以望爾者,豈特車工馬政而已哉。可。
范純禮可吏部郎中
敕。具官范純禮。嗚呼,維乃顯考,克明德秉哲,以左右我仁宗,俾配德於堯舜,天亦維相之,使世有人,以任我樞機將帥之事。今汝獨在外計,朕惟瑚璉不可以褻用,驥騄不可以小試。命以天官之屬。其少進之,益觀其能,往欽哉。可。
余希旦可知濰州
敕。具官余希旦。爾本以才選,坐累失職,亦云久矣。肆余大眚,罔不更新。北海名邦,民樸而富,往務忠厚,以安其生。可。
王晢可知衛州
敕。具官王晢。凡我四朝之舊,經德秉哲,篤老不衰者,今幾人哉。以爾好學守節,名在循吏,而久不治民,朕甚惜之。太行之麓,民樸訟簡,守以安靜,莫如汝宜。可。
郭祥正覃恩轉承議郎
敕。具官郭祥正。朕丕承六朝,陳錫四國,覃及方外,浹於有生。矧余通籍之臣,可無增秩之寵。祗服休命,永肩一心。可。
王崇拯可遙郡刺史
敕。具官王崇拯。刺史漢官,秩六百石,魏晉以來,皆牧守之任。今雖以為勇爵,然非親賢勳舊,不在此選。爾入直禁省,出分虎符,兵民所宜,選寄滋重。有司言爾,累勞當遷。益脩厥官,以應名實。可。
潮州澄海第六指揮使謝臯可三班借職
敕。謝臯。汝自什伍,長積勞累,遷至一旅,極矣。今乃以去惡之功,獲補武吏。惟廉與慎,乃克有終。可。
皇伯仲郃贈使相
敕。親親以藩王室,賢賢以尊朝廷,古之道也。況於死生之際,恩禮之重,國有常典,我其敢忘。皇伯具官仲郃,生於高明,克自祗畏。出就外傅,聞好禮之稱;退省其私,有為善之樂。云何不淑,罹此閔凶。慰我永懷,豈無異數。袞衣赤舄,寵均三事之臣;玉節牙璋,坐享專征之器。豈云虛授,維以飾終。庶幾有知,服我休命。可。
士暇右班殿直
汝宗室子,始名而祿。得之非艱,守之惟艱。祗服朕訓,乃克終譽。可。
克鞏遙郡防禦使
朕於宗室,無所愛也。然猶不欲虛授,以速人言。得之惟艱,乃罔後悔。凡有進秩,必付有司,考其歲月,察其行義,則朕與汝皆無愧,豈不休哉。
劉奭閤門祗候
惟我神考,篤于將帥,生則厚其寵,死則恤其孤。將使識朝廷之儀,習軍旅之事,無忝厥祖,以世其家,成汝之志,可謂至矣。將何以報之。可。
王安石贈太傅
敕。朕式觀古初,灼見天命。將有非常之大事,必生希世之異人。使其名高一時,學貫千載。智足以達其道,辯足以行其言。瑰瑋之文,足以藻飾萬物;卓絕之行,足以風動四方。用能於期歲之間,靡然變天下之俗。具官王安石,少學孔、孟,晚師瞿、聃。罔羅六藝之遺文,斷以己意;糠秕百家之陳跡,作新斯人。屬熙寧之有為,冠群賢而首用。信任之篤,古今所無。方需功業之成,遽起山林之興。浮雲何有,脫屣如遺。屢爭席於漁樵,不亂群於麋鹿。進退之美,雍容可觀。朕方臨御之初,哀疚罔極。乃眷三朝之老,邈在大江之南。究觀規模,想見風采。豈謂告終之問,在予諒闇之中。胡不百年,為之一涕。於戲。死生用舍之際,孰能違天;贈賻哀榮之文,豈不在我。寵以師臣之位,蔚為儒者之光。庶幾有知,服我休命。可。
楊繪知徐州
敕。楊繪。士有拙於謀身而巧於治民,疏於防患而密於慮國,其自為計則過矣,而朕何疾焉。先帝龍興,首擢用爾。置之臺諫,以直諒聞。言雖無功,效於今日。簡易輕信,失之匪人。坐廢十年,陶然自得。詩人所謂「豈弟君子」者,繪庶幾焉。彭城大邦,吾股肱郡。政成民悅,朕不汝忘。可。
陳薦贈光祿大夫
敕。昔我英祖,博求天下之士,以輔翼我神考於東宮。二十餘年之間,山陵既成,人物改謝。顧瞻在廷一二臣外,罔有存者。朕惻然傷之,永懷其人。具官陳薦,剛毅木訥,器遠任重。密勿左右,以責難為愛君;周旋藩輔,以恤民為報國。淪喪未幾,風烈如在。雖死者不可復作,而追榮之典,猶足以寵綏其子孫。且使樸忠守道之士,知朕意之所予者。可。
呂穆仲京東提刑唐義問河北西路提刑
敕。先帝立法更制,所以約束監司守令,使不得營私而害民者,可謂至矣。朕始罷賦泉之令,復征徭之法,凡先帝之約束,當益申而嚴之。使出力從政之民,無所復病。以爾穆仲等,或端靜有守,敏於為政,或直諒多聞,志於仕道。而京東、河朔,皆天下重地也。往脩厥官,稱朕意焉。可。
沈叔通知海州
敕。朕嗣位以來,通商惠農,施舍已責,有不順成,荒政畢舉。而海濱之民,群聚剽掠,此吏不稱職,備災無素之過也。今選命汝。惟往安之,非勝之也,民茍有以生矣,其肯自棄於惡。可。
孫向保州通判
敕。孫向。一郡之寄,在汝守貳。察姦舉能,既復其舊矣,則達政之吏,可以有為。爾通練民事,既試有勞,其從所請,以觀來效。可。
鄧闢朝散郎監邕州慎門金坑
瘴霧之鄉,上幣所出。累年於此,勤亦至矣。法當遷秩,以答久勞。可。
荊王新婦王氏潭國夫人
敕。易稱中饋,為家人之正吉;詩美羔羊,蓋鵲巢之功致。婦德有常,含章不曜,能使君子,樂且有儀。則內助之賢,從可知矣。王氏早服師傅,習聞詩禮。富貴而能恭儉,俯仰極於孝慈。令問藹然,刑於宗族。其改封大國,象服是宜。以稱我叔父之德,為內命婦之法,豈不休哉。可。
劉庠贈大中大夫
敕。國以求賢為事,士以得時為急。士既難進而易退,時亦難得而易失。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古人之嘆,復見於今。具官劉庠,才備德博,器遠任重。逮事三朝,出入二紀。英祖神考,實知其人。而剛毅樸忠,學不少貶。肆朕嗣位,疇咨故老。如庠等輩,不過數人。方當召用,命不少假。使九原而可作,雖百身其何贖。寵章異數,賁於其柩。雖知無益,以塞余哀。可。
李琮知吉州
敕。李琮。汝以久遠無根之賦,使畏威懷賞之吏,均之於無辜之民。民以病告,聞之惕然。使吏覆視,皆如所聞。既正其事矣,而汝猶自言,若無罪然。朕惟更赦,不汝深咎。遷於一州,往深念之。廬陵之富,甲於江外。使民安汝,朕則汝安。可。
高士良可文思副使
敕。高士良。汝閱習民兵,技藝超等,課以歲月,於法當遷。往服寵靈,益思來效。
皇叔叔遂可贈懷州防禦使追封河內侯
敕。生於富貴而無驕逸之患,終於祿位而有歸全之美,始終之義,有足賢者。具官叔遂,性於忠孝,文以禮樂。蓋蒙祖宗之澤,而服師保之訓。克有令聞,以沒元身。是用爵之通侯,官以持節。上以惇勸於宗室,下以寵綏其子孫。可。
揚王子孝騫等二人荊王子孝治等七人並逐州團練使
敕。某等。先皇帝篤兄弟之好,以恩勝義,不許二叔出居於外,蓋武王待周召之意。太皇太后嚴朝廷之禮,以義制恩,始從其請,出就外宅,得孔子遠其子之意。二聖不同,同歸於道,可以為萬世法。朕奉侍兩宮,按行新第,顧瞻懷思,潸然出涕。昔漢明帝問東平王:「在家何等為樂?」王言:「為善最樂。」帝大其言,因送列侯印十九枚,諸子年五歲以上悉帶之,著之簡策,天下不以為私。今王諸子,性於忠孝,漸於禮義,自勝衣以上,頎然皆有成人之風,朕甚嘉之。其各進一官,以助其為善之樂。尚勉之哉,毋忝乃父祖,以為邦家光。可。
呂公著妻魯氏贈國夫人
敕。婦人之德,如玉在淵,雖不可見,必形諸外。視其夫有羔羊之直,相其子有麟趾之仁,則內德之茂,從可知矣。具官呂公著,故妻魯氏,名臣之子,元老之婦。所資者深,故志存乎仁;所見者大,故動協於禮。環佩穆然,閨門化之。而降年不永,祿不配德。其改封大國,正位小君。庶幾為女史之光,非獨慰其夫子而已。可。
仲暹可遙郡防禦使
敕。仲暹。居貧賤而有聞易,處富貴而無過難。凡我宗室,皆有位著。雖不任以事,無所施其才,而刑于厥家,有以考其行。日月其邁,爵秩當遷。朕不爾私,服之無愧。可。
外制集 卷中
司馬光三代·曾祖政太子太保
敕。書曰:「臯陶邁種德。」種之遠,故其發也難。發之難,故其報也大。古之君子,有種德於百年之前,而待報於數世之後者。昔聞其語,未見其人。某官某故曾祖某官某,篤行有聞,信於鄉國。懷道不試,遺其子孫。天不吾欺,再世而顯。至於曾孫,其德日躋。袞衣繡裳,進位於朝。退有事於家廟,其致朕命,詔於有神。尚食其報,以康乃後。可。
司馬光三代·曾祖母薛氏溫國太夫人
敕。朕自通籍之臣,皆有以寵綏其父母,而自祖以上,非予丞弼之家,莫獲褒顯。君子之孝,至於尊祖,以及其妣,用邦君之禮,以隆其家,可謂至矣。某官某故曾祖母某氏,專靜有守,柔嘉維則。經之以孝慈,緯之以恭儉。使清白之訓,不墜於子孫;而隱德之報,可質於天地。我有異數,詔於幽穸。翟茀副笄,尚服享之。可。
司馬光三代·祖炫太子太傅
敕。朕有元臣,以德媚於上下,民見其羽旄,聞其車馬之音,則稽首而聚觀之。況其父祖墳墓之所在,望其草木,蓋有流涕而拜者。錫命之寵,豈特以慰其家而已哉。某官某故祖父某官某,篤學力行,追配前人。仕道難進,止於一命。無疆之慶,在其子孫。風流未遠,英烈如在。歆予寵章,以慰民望。可。
司馬光三代·祖母皇甫氏溫國太夫人
敕。夫天人之際,若不可知;而善惡之報,各以其類。凡今富貴壽考,光顯於世,朕察其父母大父母,未有不仁而得之者也。某官某故祖母某氏,令德孝恭,著於閨門。好禮慈儉,刑於姻族。始生賢子,以大其家。而餘澤方茂,福祿未究,再世之後,莫之與京。愍冊追榮,國有常典。庶幾幽壤,服我寵靈。可。
司馬光三代·父池贈太師追封溫國公
敕。朕聞盛德之士,必與天合。考之古人而無疑,質諸鬼神而不慚。雖不當世,必有達者。某官某故父某官某,德為世範,言為士則。躬蹈險夷之節,庶幾顏、閔之行。事我仁祖,為時名臣。而儒術之用,止於侍從,德澤之施,極於方鎮。天厚其世,篤生異人。不求而名自章,不言而人自信。皆曰君子之子,宜為天下之用。朕既采民言,俾秉國成。而淵源之深,推本所自。命以師臣,胙之大國。使人知有道之士,雖沒有無疆之休。可。
司馬光三代·母聶氏溫國太夫人
敕。古之烈婦,著在史冊,非有憂患,不見名節。若夫令德懿行,秀於閨門,而湮滅無傳,何可勝數。獨賴子孫之賢,或以表見於世。君子之欲得位行道,豈非以顯親揚名之故歟。某官某故母聶氏,早以淑艾,嬪於德人。恭儉信順,以相其夫;慈和嚴翼,以成其子。使朕得名世之士,以濟於艱難。其遺風餘澤,蓋有存者。改封大國,正位小君。非獨以報其德,庶幾令名與子俱傳於天下。可。
司馬光三代·故妻張氏溫國夫人
敕。夫婦之好,義同賓友。勤瘁相成於艱難之中,而死生契闊於安樂之後。朕聞其事,惻然傷之。具官某故妻某氏,少以女士,不勤姆師。歸於德門,克有令問。從我元老,詞寵居約。遊神清凈之庭,守德寂寞之宅。始終之際,無愧古人。我有寵章,慰其永逝。其正名於大國,以從姑於九原。可。
司馬光三代·張恕將作鑒丞
敕。朕惟人材之難,長育之無素,事至而求,有不可得。是以訪之元臣大老之家,推擇其子弟,庶幾似之。以爾名臣之子,篤學好禮,敏於從政。試之匠事,以觀其能。爾克遠猷,無忝乃父,以稱朕意。可。
司馬光三代·趙濟知解州
敕。趙濟。古者官有常人,士有定論。雍也可使南面,求也可使為百乘宰。論定而官不浮,則民服。汝長西師,歷年於此矣。考之清議,不曰汝宜,尚畀一城,以觀來效。敬之戒之,毋失朕命。可。
司馬光三代·李承之知青州
敕。朕東望齊魯之國,河岱之間,沃野千里,生齒億萬,商農阜通,儒俠雜居,可以大度長者勝,難以細謹法吏治也。具官李承之,生於甲族,世為名臣。屢試有勞,所見者大。肆予命汝,尹茲東土。昔曹參為齊,問治於其師蓋公。公曰:「治道貴清凈而民自定。」汝師其言,則予汝嘉。可。
韓維三代·曾祖處均燕國公
敕。漢諸袁之父子,四世繼出五公;唐諸溫之兄弟,同時並列三省。著在圖史,古無擬倫;眷予世臣,有若韓氏。億事仁祖,始參大政。篤生三子,咸秉國成。豈惟嗣世之賢,實賴積善之報。具官某曾祖某,潛德不耀,久而自彰。天祚厥家,世濟其美。盛矣曾孫之貴,蔚為三壽之朋。逮予纘嗣之初,繼受艱難之託。允文則靖,既直且溫。旋觀純德之全,尚識遺風之自。是用因上公之舊秩,開北國之新封。仰以增廟室之光華,俯以慰烝嘗之怵惕。可。
韓維三代·曾祖母李氏燕國太夫人
敕。朕惟公卿之家,有能父子躬履一德,弼亮三世,非其淵源深長,外有羔羊諒直之賢,內有鳴鳩均一之助,亦安能奕世秉義,久而不忘者乎。具官韓維曾祖母李氏,育德名家,作嬪良士。珩璜之節,動必以禮;蘋藻之薦,敬而有儀。用能使其後昆,丞弼我國家,以無斁於世。今其蒞政,責任茲始。余亦何愛大國,不以易湯沐之舊。可。
韓維三代·祖保樞魯國公
敕。朕方圖任股肱之臣,以光大祖宗之業。思廣斯志,以及爾私。人之念祖,誰不如我。是以推沛恩命,褒顯前人。具官某祖某,躬服仁義,著跡鄉黨。積累深厚,見於子孫。或佐我仁祖之盛明,或相我神考之休烈。遺風未遠,故吏尚存。逮茲纘承,繼用耆哲。朕既恭默思道,垂拱責成。與其寵祿厥躬,不若尊大其祖。上以報貽謀之德,下以勵移孝之誠。肇新曲阜之封,增寵師臣之贈。服我休命,益大爾家。可。
韓維三代·祖母郭氏周氏贈魯國太夫人
敕。古者婦人,爵因其夫,貴以其子。雖有過人之才,絕俗之行,不得所託,不表於世。今余輔臣父子兄弟,先後相望,以師長我百辟。願推鴻恩,光顯先烈。維考維妣,咸追錫休命,肆予寵嘉之。具官祖母某氏,德稱閨闈,化及宗黨。允蹈家人之正,居有鵲巢之福。翟衣之盛,由子而獲。國封之貴,及孫而大。茲用錫爾周公之履,以熾韓氏之祧。庶其有知,服我新命。可。
韓維三代·父億贈冀國公
敕。朕聞仁宗在位之久,有同成、康,得士之盛,不減武、宣。如儲藥石,以待疾病,如種梓漆,以備器用。凡今中外文武之選,率多慶曆、嘉祐之人。而況一時之老成,與聞當年之大政。德業傳於父老,儀刑見於子孫。名在國史,像在原廟。朕用慨然,想見其人。具官某故父某少稟異材,進由直道。出為循吏,入為名卿。福祿終身,而人不疵,富貴奕世,而天不厭。實生三子,翼輔兩朝。旌旄交馳,棨戟互設。朕欲貢其家廟,而貴已窮於人爵。改封大國,益著隆名。庶使昭陵之老臣,永為北土之藩輔。可。
韓維三代·母蒲氏王氏贈秦國太夫人
敕。慎終追遠,仁也。顯親揚名,孝也。得志行道,澤可以及天下,而富貴不能及其親,天也。雖不能及,而追榮之典,可以貫幽明,褒大之訓,可以表後世,禮也。嗚呼,此亦仁之至,義之盡矣。具官某故母某氏,族為士望,德為女師。恭儉以相其夫,嚴敬以成其子。使朕獲老成之佐,以濟艱難之初。宜推異恩,以報舊德。可。
韓維三代·故妻蘇氏永嘉郡夫人
敕。婦人有德行才智之能,而不得施於事,有言語文章之美,而不得聞於人,而況仁而不壽,賢而不祿者乎。此詩人所以賦彤管,而史氏所以傳列女也。具官某故妻某氏,少以女士,秀於閨門,來嬪德人,動以禮法。而不得與君子偕老,翟茀以朝,哀哉,若人命之不淑。其改賜湯沐,寵以訓詞,庶幾采蘩之遺芳,不與宿草而共盡。可。
韓維三代·妻張氏同安郡夫人
敕。朕登進元臣,專以德選,退食委蛇,省察其私,有召南之風焉。抑抑威儀,惟德之隅,非內有相貳,何以及此。具官韓維妻張氏,生於冠族,作配君子。言有物則,行應圖史。宜疏湯沐之封,以稱山河之象。祗服明命,佑我老臣。俾無內顧之憂,專任仰成之寄。可。
趙濟落直龍圖閣管勾中嶽廟
敕具官趙濟。有司言汝罪惡有狀,小人有不忍為而汝為之。朕惟羞汙搢紳,重置汝於理。其退處散地,以勵風俗。可。
王彭知婺州孫昌齡知蘇州岑象求知果州
敕具官某。為吏莫不欲威而明。威不可立也,惟公則威。明不可作也,惟虛則明。郡無大小,民無剛柔,事無繁簡,政無難易,惟公而虛,無適而不治。以爾用法之久,不失仁恕,折獄之多,滋識情偽。孫昌齡、岑象求改云:「端靜有守,悃愊無華,奉使歷年,吏民宜之。」其悉乃心,施於有政。不侮鰥寡,毋擾獄市,稱朕意焉。可。
王子韶主客郎中周尹考功郎中
敕具官某等。事有繁簡,才有所宜,要之郎官,天下之清選也。朕有所擇於其人,而無所輕重於其間。以爾子韶博聞強記,老而能學。以爾尹果藝而達,知無不為。各率其職,而用其長,朕將觀焉。可。
蔣之奇天章閣待制知潭州
敕。三后在上,遺文在下,炳若雲漢,昭回於天。乃眷藏書之府,因為育材之地。爰登秀傑,以備顧問。雖持節出使,剖符分憂,一卦名於其間,遂增重於所蒞。且使民見侍從之出守,知朝廷之念遠也。具官蔣之奇,少以奇才,輔之博學,藝於從政,敏而有功。使之治劇於一方,固當坐嘯以終日。勿謂湖湘之遠,在余庭戶之間。務安斯民,以稱朕意。可。
皇伯祖宗勝贈太尉北海郡王
敕。夫以三公之位,冠諸侯王之爵,元勳盛德,有不能兼。非我父兄親賢之隆,加之死生哀榮之極,則朕豈以此授非其人哉。具官宗勝,生於高明,克自抑畏。忠厚以為質,禮敬以自文。貴窮人爵,而無驕佚之譏;考終天命,而有歸全之美。始終之際,中外所賢;日月有時,窀穸告具。備物典冊,以將余哀。豈獨慰九原之思,蓋將勸庶邦之義。可。
劉有方可昭宣使依舊嘉州刺史內侍省內侍押班
敕。朕為天下父母,推一心以馭百官,內外雖異,愛無差等。皆欲其處無過之地,受有名之賞。則上下相安,人無間言。具官劉有方,少知忠恪,晚益詳練。砥礪廉隅,有搢紳之風;祗畏簡書,無戲怠之色。歷歲滋久,積勞當遷。考之有司,皆曰應法。往服新寵,朕不汝私。可。
宋滋可右侍禁
敕。宋滋。疆場之臣,所以奮不顧身,義不旋踵者,以朕為能恤其孤也。何愛一官,不以慰死者之意,且以為吏士之勸乎。可。
鞠承之可秦州通判
敕。具官鞠承之。自恢復西鄙,秦為內郡。宿兵之眾,有損於前,而遠輸之勞,至相倍蓰。軍政雖簡,民事為重。臨郡之職,專在養民。有司擇材,曰汝可使。往辦乃事,無忝所知。可。
文及可衛尉少卿
敕。具官文及。汝三公子以才行聞,擢置要劇,眾以為宜。而師臣執謙,重違其請。周廬宿衛,職親而務簡。雖未足以究觀汝能,而退食休沐,下車里門,浣衣子舍。豈非搢紳之美談,而當世之榮觀乎。可。
李杲卿可京西轉運副使張公庠可廣東轉運副使楚潛可廣西轉運副使吳革可廣東轉運判官
敕。某官某。朕即位以來,發號施令,務求厥中。而寬者喜縱,忘先帝之約束,急者樂刻,襲文吏之故態。汝以才能治狀,達於朕聽,其往視之。夫治民如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可。
童珪父參年一百二歲可承務郎致仕
敕。童珪父參。古者天子巡守方岳之下,問百年者就見之,而絳縣役老趙武謫其輿尉。今汝黃髮鮐背,以上壽聞,其可使與編戶齒乎。往以忠孝,教而子孫。可。
單可度可三班借職出職
敕。單可度。在官滋久,更事亦多,而無大過,有足嘉者。往祗寵命,益務廉平。可。
智誠知宜州
敕。具官智誠。蠢爾裔夷,譬之蜂蟻,勝之不武,不勝為患。惟爾守臣,威信兩立,勝之以不戰,消患於未萌。則民受其賜,予惟汝嘉。可。
張仲可左班殿直
敕。張仲。歲之不易,盜賊屢作。爰設勇爵,以勸追胥。爾能奮身,以除民害,必信之賞,其可忘乎。可。
張誠一責受左武衛將軍分司南京
敕。具官張誠一。孝治之極,天下順之。不子之罰,民不輕犯。而貴近之間,尚有誠一。朕甚傷之。乃者姦言詖行,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方議其罪,而悖德隱惡,達于朕聽,考實其狀,至不忍言。詩不云乎:「行有死人,尚或墐之。」禮曰:「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以為手澤存焉。」今汝之所為者,何為至此極也。縱朕不問,汝亦何顏以處搢紳之列乎。可。
陳侗知陝州
敕。朝奉大夫衛尉少卿陳侗。士臨利害之際而不失故常者,鮮矣。以爾出入冊府幾二十年,安于分義,不妄附麗以干進取。死喪之威,兄弟孔懷,願為一郡,以恤幼孤。朕甚嘉之。夫入為九卿貳,出為二千石,此亦搢紳之高選也。汝益勉之。可。特授依前官知陝州。
傅燮知鄭州
敕。具官傅燮。鄭廢為邑,復為右輔。經營繕完之勞,民既告病,而吏亦勤矣。以爾樂易之政,屢試有聞。往任其事,寬信以御民,強敏以御吏,稱朕意焉。可。
姚居簡押木栰上京酬獎轉三班借職
敕。姚居簡。不煩民力,而辦官事,會其所運,罕所失亡。可。
賈種民知漢陽軍呂升卿通判海州
敕。賈種民等。天下有道,土知分義,流品清濁,各有攸處。如種民、升卿,亦不汝棄。往服寵命,益祗厥官。可依前件。
張世矩再任鎮戎軍
敕。具官張世矩。高平故地,夷漢雜處,啟以夏政,疆以戎索。惟威與信並行,德與法相濟。則種落內附,民安其生。以爾習知邊情,克有武略。賦政之美,歷年于茲。夫已信之民易治,已練之兵易使。無改乃舊,益觀厥成。可。
劉誼知韶州
敕。具官劉誼。汝昔為使者,親見民病,盡言而不諱,厄窮而不悔,夫豈知有今日之報乎。孔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夫能為朕牧養遠民惠鮮鰥寡者,必剛毅不回之士也。往服厥官,益信汝言。可。
呂惠卿責授建甯軍節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敕。凶人在位,民不奠居;司寇失刑,士有異論。稍正滔天之罪,永為垂世之規。具官呂惠卿,以斗筲之才,挾穿窬之智。諂事宰輔,同升廟堂。樂禍而貪功,好兵而喜殺。以聚斂為仁義,以法律為詩書。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輸之政,自同商賈;手實之禍,下及雞豚。苟可蠹國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稱首。先皇帝求賢若不及,從善如轉圜。始以帝堯之心,姑試伯鯀;終然孔子之聖,不信宰予。發其宿姦,謫之輔郡;尚疑改過,稍畀重權。復陳罔上之言,繼有碭山之貶。反覆教戒,惡心不悛;躁輕矯誣,德音猶在。始與知己,共為欺君。喜則摩足以相歡,怒則反目以相噬。連起大獄,發其私書。黨與交攻,幾半天下。姦贓狼藉,橫被江東。至其復用之年,始倡西戎之隙。妄出新意,變亂舊章。力引狂生之謀,馴至永樂之禍。興言及此,流涕何追。迨予踐祚之初,首發安邊之詔。假我號令,成汝詐謀。不圖渙汗之文,止為款賊之具。迷國不道,從古罕聞。尚寬兩觀之誅,薄示三危之竄。國有常典,朕不敢私。可。
許懋秘閣校理知福州
敕。許懋。七閩之會,其民智巧。吏得其人,則靡然心服,不勞而治;不得其人,則紛然力爭,雖勞不服。以爾賦政東南,民用不擾,既久而信,厥聲藹然。肆余命爾,長茲劇郡。夫身在江海之上,而職在魏闕之下。民之瞻望,顧不美歟。可。
喬執中兩浙運副張安上提刑
敕。喬執中等。夫以恤刑之道,達之于主計,則非聚斂之臣;以牧民之意,推之于恤刑,則非文法之吏。以爾執中奉使東南,吏服其明,民懷其惠。以爾安上,賦政毗陵,寬而有制,嚴而不殘。是以命爾各祗厥服。夫民新脫賦泉之弊,以從力役之征,其謹視貪吏,以無害我成法。可。依前件。
宇文昌齡吏部郎祝庶刑部郎
敕。昌齡等。古之君子,以人物掌選,而士不濫進,以經術斷獄,而民無怨言。嗚呼,何修何飾而至此歟。今吾一之以格律,而不免於異議,何哉。昌齡以儒學進,有聞于人。庶以世家用,能宿其業。勉思古人,以稱朕意。可。依前件。
江東提刑侯利建可江東轉運副使福建運判孫奕可福建路轉運副使新差權發遣鄭州傅燮可江東提刑知常州張安上可兩浙提刑朝請郎劉士彥可福建轉運判官
敕。具官某等。朕姑罷賦泉之令,復徭役之法,使民出力以事其上,不責其所無有,冀以富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也。而差發之際,吏或緣而為姦,農民在官,貪者動心焉。若郡縣御胥史不嚴,而監司察郡縣不謹,則南畝之民,不困於縣官,而困於吏,其與幾何。爾以治行,達于朕聽。或已試之效,或近臣之薦。必能明識朕意,以保民察吏為本,謹視其廉貪仁暴,勤惰明闇,以詔賞罰。朕亦將觀汝所為而進退焉。可。依前件。
奉議王續知太康縣
敕。具官王續。朕以天下為一家。然畿甸之民,號為根本,若近者不悅,四方何觀焉。爾以才選,往服厥事,馭吏以明,保民以寬,無失朕命。可。
新差通判齊州張琬可衛尉寺丞衛尉丞韓敦立可通判齊州
敕。具官某等。朕於士大夫,苟便其私而害於公者,蓋未嘗不聽,矧以養親為詞而求易地,固朕之所樂聞也。往服厥職,各祗乃事。可。依前件。
兩浙運副喬執中可吏部郎
敕。具官喬執中。士知愛身則知愛君,知馭民則知馭吏。故端靜惠和之士,施之內外,無適不宜。朕察汝久矣。今自部使者,入為天官屬,無易其守,以稱朕命。可。
供備庫使蘇子元可權知新州
敕。具官蘇子元。嗚呼。交趾之變,蘇氏之禍,十年于此矣。朕念之不衰。哀忘而湣存。不忍以常法待汝,畀之一郡,以勸事君。敬之哉。思所以致此者,可不敬歟。可。
楊汲落待制知黃州崔台符王孝先各降一官台符知相州孝先知濮州
敕。國家臨御百年,哀矜庶獄,好生惡殺,視民如傷,六聖一心,簡在上帝,而市井無賴,譖愬公行。若廷尉治獄不苛,秋官議法有守,則仁聖在上,姦宄自消,豈有數年之間,坐致萬人之禍。死者不復,誰任其辜。具官某王孝先改為爾以患失鄙夫之心,而竊乘君子之器,欲與群小共分告織之功,專務巧詆,以成疑似之罪。試加覆視,冤狀了然。公議不容,彈章交上。聊從附下之罰,少謝無辜之民。服我寬恩,益務循省。台符改此兩句云:往蒞安陽,兼修馬政。勉思來效,毋重往愆。可。
趙高摩勘轉朝議大夫
敕。趙充國、馮奉世,名臣也,而老于為將;婁師德、郭元振,儒者也,而樂于守邊。蓋疆埸未寧,則以外為重;而忠義所激,不擇地而安。具官趙高,少以異材,輔之博學。虛心大對,方觀鼂、董之文;推轂西陲,遂膺羊、陸之寄。恩威並著,戎夏乂安。論歲月以稍遷,姑從舊典;收功名于不世,勉及前人。可。
趙思明知永靜軍
敕。具官趙思明。武吏之進,以守土捍城為高選;而戎壘之政,以平徭決獄為餘事。汝以財用,往分使符。知高選之未易得,而餘事之不可忽,則寡過矣。可。
鮮于侁大理卿
敕。具官鮮于侁。儒者恥為文吏,而廷尉不用仁人久矣。流弊之末,至于誦法而不知義,附勢而不知法。罔羅紛張,延及無辜。朕益厭之。爾德惟一,信道不回,雖古于張,何以遠過。是以命爾。庶幾天下復無冤民。不然者,朕豈以刑獄之事累老成哉。可。
吳處厚知漢陽軍賈種民知通利軍
敕。具官某等。漢口、黎陽,控引江河,久廢為邑,吏民不悅。比詔有司,修復故壘,因舊而新,務適厥中,平徭均賦,使民宜之,明致朕意,以慰父老。可。
顧臨直龍圖閣河東轉運使唐義問河北轉運副使
敕。具官某。朕修賦役之法,黜聚斂之吏,去薄從忠,務以養民,而寬厚之弊,或至于媮。夫外臺按事,以不失有罪為稱職。若下有幸免之吏,則必有不幸之民。民困于吏,則歸咎吾法。朕甚憂之。太原之民,困于邊備,使者之任,不輕付予。以爾儒林之選,號稱秀傑,有能吏之才而不薄,有長者之風而不媮。其服新職,以蒞一道。往任其責,以寬吾憂。可。唐義問云,趙魏之地,被邊帶河。使者之任,匪人可乎。以爾直諒之節,世其家聲,豈弟之心,不忽民事。必能深識朕意,以肅吏靖民為本。往任其責,以寬吾憂。可。
張問秘書監
敕。具官張問。汝策名三朝,宣力四方,既有聞矣。而篤老之年,克己復禮,稱道不亂。朕聞而嘉之。起之鄉閭,列之朝會,問國故事,與民疾苦,足矣,不必勞以事也。優游吾東觀,以為士大夫之表。可。
范子奇將作監
敕。具官范子奇。夫以百工之事,較之一路之民為輕,而自部刺史入居九卿為重。爾久在外,服奔走之勞,按視之勤,亦少休乎。今宮室器用,皆有常法,守之勿失,可以寡過。往若予工,毋廢厥職。可。
錢長卿比部郎鄧義叔水部郎
敕。具官某等。昔漢郎官出宰百里,今自監郡以上,乃與其選,任益重矣。非獨為官求人,以濟無窮之務,亦將為國儲士,以須不次之舉。雖會計溝洫,有司之一事,而馭吏捍災,朕將有取焉。可。
林邵太僕丞何琬鴻臚丞
敕。具官某等。爾向以才選,出按常平之政,官省而歸,復使治民,蓋將因能而任焉。九寺之屬,近在輦轂,才之所宜,易以聞達。毋曠厥官,朕不汝遺。可。
文保雍將作監丞
敕。具官文保雍。朕仰成元老,如涉得舟,待以求濟。苟有以燕安之,使樂從吾游,而忘其老,朕無憂焉。大匠之屬,未足以盡汝才也,而從政之餘,遂及爾私,並事君親,豈不休哉。可。
李南公知滄州穆珣知廬州王子韻知壽州趙揚知潤州
敕。具官某等。刺史秩六百石,以按列郡而治行卓然,乃以二千石為郡守,昔以責人者,今以自責,則物被其惠,民無間言。爾等皆嘗奉使,督察官吏,公明之稱,達于朕聽。董制江淮,控臨河海,任亦重矣,其益勉之,無使風采減於平昔。可。
高公繪公紀並防禦使
敕。鄧訓之德,蓋活千人;叔向之功,尚宥十世。矧先王却狄之勳,而聖母負扆之託。子孫賢者,休戚同之。具官某,性于忠孝,文以禮樂。襲故家仁厚之風,蹈布衣恭儉之節。以爾父士林,早緣肺腑,逮事厚陵,沒于中年,爵不配德,故推餘澤,以及後昆。抱能未施,當俟可為之會;臨寵而懼,庶保無疆之休。可。
李之純戶部侍郎
敕。保國猶保身,藥石不如養氣;御民猶御馬,鞭箠不如輕車。故興利以富民,不如省事而民自富;廣求而豐國,不如節用而國自豐。朕嘉與庶工,共行此志。以爾具官李之純,屢試以事,號稱循良。雖為有司,不吝出納。宜膺躐等之用,庶無虛授之譏。服我訓詞,以厭公議,可。
穆衍金部員外郎
敕。具官穆衍。士能用其長,以自表見者,朕未嘗不試也。要之必觀其始終,然後能決其進退。在此選者,可不勉歟。貨幣之入,所以權輕重,通有無,而非以求富也。往服朕訓,以永終譽。可。
孫路陝西運判
敕。具官孫路。關右之民,困役傷財。譬之七年之病,而求三年之艾。朕日夜以思,庶幾其民勇而知方。以爾出入秦雍,悉其利病,往行所知,以稱朕意。可。
蘇頌刑部尚書
敕。朕聞帝堯之世,伯夷以三禮折民;西漢之隆,仲舒以春秋決獄。是知有道之士,必以無訟為功。乃者法病于煩,官失其守。盜賊多有,獄市紛然。敷求迪哲之人,以清流弊之末。具官蘇頌,溫文而毅,直亮不回。仲由、冉求,果藝有從政之美;子產、叔向,愛直兼古人之遺。遭罹閔凶,亦既祥禫。特詔虛位,以待老成。與其遂曾、閔之私哀,顧懷墳墓;曷若蹈威、綽之前軌,顯揚君親。佇聞嘉猷,以對休命。可。
王公儀夔州路轉運使程高夔州路轉運判官
敕。具官某等。役法既復,民知息肩矣。然在官者,皆農夫也。三峽之民,刀耕火耘,與鹿豕雜居。正賴良使者,察其侵冤。使政煩而吏貪者,此等豈能遠訴乎。朕以大臣薦,故擢用汝。若遠民無告,非獨汝咎,薦者可不勉哉。可。
呂由庚太常寺太祝
敕。具官呂由庚。先皇帝有賢執法,朕不及見也。思其人,行其言,用其平生所予者,猶以為未足也,而錄其子。嗚呼,亦可以識朕意也。夫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汝勉之矣,朕不汝忘。可。
杜訢衛尉少卿鍾離景伯少府少監
敕。具官某等。朕登進耆老,崇德以靖民;敷求雋良,養材以待用。非更練有素,不經用其人。以爾訢,久服官箴,善守家法。以爾景伯,其敏而藝,有聞于時。皆吾四世之良,往服九卿之貳。益固爾守,將觀厥成。可。
辛押陀羅歸德將軍
敕。具官辛押陀羅。天日之光,下被草木。雖在幽遠,靡不照臨。以爾嘗詣闕庭,躬陳珍幣。開導種落,歲致梯航。願自比于內臣,得均被于霈澤。祗服新寵,益思盡忠。可。
高子壽三班借職
敕。高子壽。程力較績,國有舊章。命以一官,勉思自效。可。
李肩可殿中省尚藥奉御直翰林醫官
敕。具官李肩。醫雖一技,蓋通妙物之神,法有眾科,以助好生之德。故縻好爵,用勸良能。無忘三世之傳,庶保十全之效。可。
耿政可東頭供奉官致仕
敕。具官耿政。肇新霈澤,覃及庶工。雖請老以家居,亦先朝之逮事。各從遷秩,以寵歸休。可。
喬執中可朝請郎尚書吏部郎中
敕。具官喬執中。漢以郎官,出宰百里;今以郡守,選屬列曹。任人之隆,於古為重。有司言爾,資格當遷,其即正員,以茂遠業。可。
外制集 卷下
李之純可集賢殿修撰河北都轉運使
敕。乃者役錢貸息之弊,民兵馬政之勞,萃于北方。而天不靖民,河溢為災,老幼奔走,流離道路,十年于此矣。嗚呼,其孰為朕勞來安集,使復其舊乎?以爾具官李之純,治辦之能,嘗見于用。忠厚之質,不移于勢。是用進秩書殿,增重使指。其往撫疲瘵之俗,察貪暴之吏。無縱詭隨,以謹無良。朕將酌民言以觀汝政,可不勉歟。可。
呂大臨太學博士
敕。具官呂大臨。太學,禮義之所從出也。不擇人以為法,而恃法以為治,可乎?漢之郭太、符融,唐之陽城、韓愈,士皆靡然化之,其賢于法遠矣。朕方詔有司,疏理學政,而近侍之臣,言汝可用。必能于法禁之外,使士有所愧而不為,乃稱朕意。可。
羅適知開封縣程之邵知祥符縣
敕。某等。赤縣之眾,甚于劇郡。五方豪傑之林,百賈盜賊之淵。蓋自平時,號為難治。而況市易始去,逋負尚繁,役法初復,農民未信。以爾適,學行純固,有恤民之心。以爾之邵,才力強敏,無偷安之意。各服乃事,以觀其能。不患不己知,求為可知者。可。
杜純刑部員外郎
敕。具官杜純。用法如權衡,權可以輕重移,而衡不可以毫髮欺。故司寇之職,必有守道之長貳,而輔之以守官之僚屬。汝昔為士師,秉節不回。獨持正議,以直群枉。往服厥官,無易汝守。以不忍之心,行無心之法,則予汝嘉。可。
劉霆知陳留縣
敕。具官劉霆。縣劇而難治,故有司難于用人。地近而易知,故才者樂于自用。臨政以簡,決獄以明,御吏以嚴,去盜以武。能此四者,孰不汝知。可。
皇伯仲曄可贈保甯軍節度使東陽郡王
敕。祖宗之德,天地並隆。施及子孫,皆享民社。勝衣有朝請之奉,闔棺有茅土之封。始終之間,哀榮斯極。具官仲曄,寬厚寡過,雍容有常。生不勤于父師,沒見思于姻族。既得考終之道,可無追遠之恩。豹尾神旗,守臣之威命;金璽盩綬,諸侯之寵章。服我寵光,以賁窀穸。可。
杜紘可右司郎中
敕。具官杜紘。士一歷都司,即踐清要。非一時名勝,不在此選。爾以文無害,而宿其業。往服乃事,益茂厥德,以稱朕命。可。
皇城使裴景知慈州莊宅副使郭逢知階州西京左藏庫副使王克詢知順安軍
敕。具官某等。朕銓擇將吏,視其才力。強敏可任以事者,必試之治民。苟不知愛民奉法,馭吏而戢士,雖智勇有聞,朕無取焉。爾等皆以考績察廉,號稱明練。薦者交章,故在此選。往服厥官,無失朕命。可依前件。
借職楊晟該差使吳奉雲等各轉一官
敕。某等。向敕邊臣,增葺城堡。所以護安民夷,各全其生,爾能相率獻田出力,有足嘉者。服我爵秩,永保忠順。可。
呂大忠發運副使
敕。具官呂大忠。發運使按治六路,所部幾萬里,持節出使,未有若此其重者也。以爾更練世故,果于從政。屢試劇部,厥聲藹然。是以命爾均南北之有無,權貨幣之輕重。使農末俱利,公私宜之,以稱朕意。可。
蔣之奇可集賢殿修撰知廣州
敕。具官蔣之奇。按治嶺海,統制南極。聲教所暨,聳聞風采。自唐以來,不輕付予。朕既擇其人,復寵以秘殿之職。使民夷縱觀,知其輟自禁嚴,以見朝廷重遠之意。其于服從畏信,豈不有助也哉。可。
吳安持知蘇州劉珵知滑州
敕。具官某等。兩河之俗樸,其弊也悍,而輕犯法;三吳之俗巧,其弊也流,而不知止。惟君子為能,去其已甚,濟其所不及,故所居而民安之。朕求二郡守,訪之左右,咸曰汝宜。往服朕訓,因俗而治。可依前件。
謝卿材陝西轉運使
敕。具官謝卿材。治邊者不計財,惟邊之所用。治財者不恤民,惟財之為富。此古今之通患也。朕知汝才知可倚,忠厚可信。故以西方之政,責成于汝。往與師守者謀之,惟適厥中,以民為本。可。
李曼知果州
敕。具官李曼。蜀之人治蜀,知其好惡,察其情偽,宜若易然。又況于寬而明,和而毅,如汝曼者乎。乃者無實之訴,朕既察之矣。乘傳西歸,平賦役,省條教,以慰父老之望。可。
黎珣知南雄州
敕。具官黎珣。嶺海之遠,吏輕為姦。非良守令,民無所赴告。往祗厥官,如在近甸,則予汝嘉。可。
張赴再任乾寧軍
敕。具官張赴。使者言汝為政有方,民甚宜之。當解而留,以慰民望,可不勉哉。可。
皇伯仲嬰贈奉國軍節度使追封申國公
敕。祖宗之意,仁孝為先。孝故專篤于親,仁故閔勞以事。雖豐功盛烈,不見於宗室;而令名美實,克全於始終。死喪之威,哀歎何及。具官仲嬰,少而簡素,輔以溫文。既克己以歸仁,亦樂善而忘勢。信順多助,蓋大有上吉之祥;高明令終,真既醉太平之福。建元戎之六纛,錫上公之九章。維以勸忠,豈云虛授。庶幾幽壤,服我寵靈。可。
林邵開封推官
敕。具官林邵。天府之劇,古稱難治。非兼人之資,有不能濟。今自逋負逃亡,悉歸之四廂,宜若易辦。然夫辦之易,則責之詳。爾材敏素聞,而以舉用,往助乃長,使治眾如治寡,以稱所舉。可。
鄧羲叔可主客郎中王諤可水部郎中
敕。具官某等。吏惡數易,而事有不得已者。通商惠農,水政為急。而招攜柔遠,賓客之事亦重矣。各祗乃事,為安官樂職之計。可依前件。
王荀龍知棣州
敕。具官王荀龍。平原厭次,沃野千里。桑麻之富,衣被天下。宜得老成循吏,以輔安良民,式遏姦慝。訪之左右,咸曰汝宜。往悉乃心,朕將觀焉。可。
黃憲章獲賊可承事郎
敕。具官黃憲章。勞能之賞,不計日月。爵祿之報,必視首功。宜從遷秩之勞,以勸追胥之勇。可。
御史中丞劉摯可兼侍讀
敕。孟子有言:「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一正君而天下定矣。」朕惟臺諫言責之臣,雖知無不言,常救之於已失;而勸講進讀之士,蓋朝夕納誨,故日化而不知。合於孟子正君之義,非獨有司之事也。具官劉摯,以道事君,非法不言。使朕日聞所不聞,天下稱焉。宜因古今冊書之成文,取其興壞治忽之要論。言之於無事,救之於未失。使朕立於無過之地,豈非汝爭臣之大願乎?可。
處士王臨可試太學錄
敕。具官王臨。觀近臣以其所為主,觀遠臣以其所主。朕初不汝知也,而光論汝可用,其試之太學,汝勉之矣。朕既因光以知汝,亦將考汝所為而觀光焉。可。
皇叔克眷可贈曹州觀察使追封濟陰侯
敕。先王建邦啟土,必先宗盟。上自魯、衛,下至應、韓。宗室之子,莫不南面。國家自仁率親,專於教愛。故生無吏責,而富以祿沒。享隆名而告諸幽,忠恕之道,可謂備矣。具官克眷,以茂美之質,服信厚之化。雖功名才業不見於用,而恭儉孝悌刑于厥官。命以廉車,即侯其地。皆國之舊,非朕敢私。庶幾有知,服我休命。可。
寇彥卿彥明左班殿直以兄殿直寇彥古永樂成死事
敕。具官寇彥卿。士不惜以身徇國,朕獨何愛一官,不以收恤其家乎?祗服朕命,毋忘死者。可。
駙馬都尉張敦禮可節度觀察留後
敕。軒冕之來,德量為稱。外無充詘之容,可以觀德;內若固有之安,可以言量。具官張敦禮,少以經術,秀於士林。雖緣姻戚之選,不失儒素之行。日奉朝請,既抱才而未試;坐閱歲月,亦久次而當遷。進居兩使之間,增重諸倩之遇。益礪士節,以為國華。可。
內人張氏可特封典贊
敕。張氏。朕幼學之初,未就外傅。命爾執業,以侍左右。勤勞有年,恭謹寡過。進掌儀範,以旌徽柔。可。
故尚宮趙氏可特贈郡君
敕。趙氏。先朝差擇女士,以輔陰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茲六尚之選,必備四教之法。奄焉淪喪,宜極哀榮。以爾名族之英,掖廷之舊。行應圖史,言中物則。彤管有煒,既傳好德之芳;象服是宜,無愧飾終之典。庶幾幽壤,服我寵章。可。
馮宗道可右騏驥使內侍省內侍押班梁惟簡可文思副使內侍省內侍押班
敕。具官某等。爵祿,天下之公器也。朕不敢以私暱之愛,而輕用其賞,亦不敢以近習之嫌,而不錄其功。以爾等小心忠孝,逮事列聖,出入中外,劬勞百為。而宗道以藩邸攀附之勤,惟簡以東朝奉事之久,各還所寄,加重其任。益勵素守,以稱異恩。可依前件。
梁從吉可遙郡團練使入內內侍省副都知
敕。祖宗之化,自家刑國。故雖左右近習之臣,莫不好善而知義,彬彬然有士君子之風焉。具官梁從吉,莊重有守,溫良寡過。給事宮省,知無不為。服勤邊徼,克有成績。改錫戎團之命,進助內宰之政。益勵素守,以稱異恩。可。
劉有方可內侍省右班副都知
敕。祖宗之化,自家刑國。故雖左右近習之臣,莫不好善而知義,彬彬然有士君子之風焉。具官劉有方,溫恭和毅,勤強練密。進從王事,以法令為師;退安私室,以圖史為樂。進領右璫之貳,益親中禁之嚴。惟忠與敬,乃稱朕命。可。
翟思知泉州周之純知秀州沈季長知南康軍
敕。具官某等。朕惟四海之廣,一夫不獲,足以害教化之成,傷陰陽之和。故選建守長,必以學士大夫為先。孔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爾等皆以儒術進,有聞于時矣。其深識朕意,往行所聞。欽哉。可。
馬傳正大理寺主簿
敕。具官馬傳正。哀敬折獄,明啟刑書,理官之任也。主簿雖卑,亦有事於其間矣。爾以選用,其勉服此言。
張之諫權知涇州康識權發遣鄜州
敕。具官某等。邊郡之政,兵食為先。郡守之責,文武兼綜。以爾等才力之選,卓然有聞。治辦之效,見于已試。朕雖招攜來遠,不求邊功;爾當積穀訓兵,常若寇至。祗率厥服,往惟欽哉。可依前件。
梁諝可供備庫副使轉出
敕。具官梁諝。奉事之久,累勞當升。求從外遷,亦各其志。進貳諸使,往齒外朝。益務廉平,以答休寵。可。
燕若古知渝州
敕。具官燕若古。汝向以才選,奉使東方,官省而歸,因以得郡。蓋可謂異恩矣。巴峽之嶮,邑居褊陋。負山臨谷,以爭尋常。獨渝為大州,水土和易,商農會通,賦役爭訟,甲於旁近。毋以僻遠,鄙夷其民。欽哉。可。
刪定官孫諤鮑朝賓並宣議郎
敕。具官某等。廷見改官,法之所嚴也。歲月之課,保任之數,差若銖黍,輒不得遷。今於汝獨略之者,豈非以制法定令,汝與其議故歟?祗服朕命,以法自律,無徒知之。可。
王振可大理少卿
敕。具官王振。任法而不任人,則法有不通,無以盡萬變之情;任人而不任法,則人各有意,無以定一成之論。朕虛心以聽,人法兼用。以爾出入中外,敏於從政,詳平奏讞,審於用律。廷尉之事,爾惟副之。夫法出於禮,本於仁,成於義。勉思古人,以稱朕命。可。
李籲可宣德郎
敕。具官李籲。朕有大政,令使近臣,總領其議。民之休戚,國之治亂成其手,可謂重矣。爾以儒術,進以邑政,選而為之官屬,亦豈輕哉!二三臣者,言爾當遷。其服朕命,益祗乃事。可。
趙思明可西上閤門副使
敕。具官趙思明。國之宗臣,義同休戚。故文終之後,配漢並隆;而梁公之孫,與唐無極。國家佐命,元老獨高。韓王銘勳太常,侑食清廟。爰自近歲,歎其中微。乃眷裔孫,尚有遺烈。宜因近侍之請,進升上閣之貳。勉蹈祖武,副朕懷人追遠之心。可。
李承祐可內殿崇班內臣轉官
敕。具官李承祐。奉事滋久,累勞當遷。遂齒外朝,搢紳之列,益思忠藎,毋忝恩榮。可。
蕭士元知隰州趙永甯知永靜軍
敕。具官某等。文武異用而其道同,軍國異容而其情一。爾以才選,往蒞厥服。惟少私寡欲,則民自靖。惟奉法循理,則吏自畏。祗率朕訓。欽哉。可。
黃光瑞可內殿崇班
敕。黃光瑞。朕覆養華夷,義均臣子。愛重爵賞,必加有功。以爾昔助王師,遠獲逋寇。歷年滋久,宜示異恩,服我寵休,永思忠藎。可。
文貽慶可都官員外郎居中可宗正寺主簿
敕。具官某等。昔江左二老,王導、謝安;唐之元勳,汾陽、西平。皆以積德流慶,子孫多賢。布列臺省,為邦之光。今吾太師氏,亦庶幾焉。爾等才行之美,所知者深。聞見之廣,不扶自直。宜近而遠,未稱朕意。其歸服乃事,同寅協恭,以究事君親之義。可。
皇兄令史可贈博州防禦使博平侯
敕。爵齒之貴,並隆於朝廷;死喪之威,莫先於兄弟。禮有裒恤,義兼哀榮。故具官令史,端厚有常,靖恭寡過。生不勤於保傅,沒見思於族姻。宜分竹符,就賜茅社。服予惇敘之寵,慰爾永歸之魂。可。
高士永知文州
敕。具官高士永。自將為守,非藝而果,不在此選。治兵欲嚴,御吏欲明,撫民欲寬,守邊欲信。汝勉之矣,毋廢朕命。可。
太皇太后再從弟高士纘高士涺可並左班殿直文思副使梁惟簡可皇城副使
敕。具官某等。朕惟坤元成物之恩,雖以天下養,無足稱其德者。故推餘澤,以及葭莩之親。左右奉事之臣,雖天地之施,無所報塞。尚勉忠孝,以答萬一。可。
范百祿刑部侍郎
敕。朕哀敬五刑,期協中道。論者志於殺,惟殺之務,則深而失情;讞者志於生,惟生之知,則玩而廢法。朕欲情法兩得,生殺必中。非俗吏之所能,思古人而永歎。爰試以事,乃得其人。具官范百祿,少以異材,輔之篤學。昔奉大對,有守禮憂國之言;旋為爭臣,有責難愛君之意。必能參用經術,折中人情。民自以為不冤,汝當務致此者;吾必也使無訟,朕亦將庶幾焉。可。
朱光庭左司諫王覿右司諫
敕。具官某等。惟善人能受盡言。故昔之諫者,常有不容之憂。然有志之士,猶且不顧。忠義所激,憂患可忘。今朕恭己無為,虛心以聽。汝等所論,蓋無虛日。朕亦有拒而不聽,聽而不用者乎?各服新命,盡所欲言。言而不從,朕則有愧。知而不言,汝亦負朕。可不勉哉!可。
鮮于侁左諫議大夫梁燾右諫議大夫
敕。仲虺言湯之德曰:「改過不吝。」孔子論一言而喪邦曰:「惟予言而莫余違。」嗚呼,天下之治亂安危,有不出於此者乎?朕夙興夜寐,思聞其過。厥愆曰朕之愆,不啻不敢含怒,而況於左右輔弼之臣歟?具官鮮于侁,邦之老成,久試於外。金石之節,皓首不衰。具官梁燾,出入館殿,蓋二十年。守道篤志,無所阿附。皆吾爭臣之選也。朕之於事,無必無我。可則行之,否則更之。使天下曉然,知朕樂聞其過。書之史冊,足為美談。若乃進則詭詞,退則焚草。衰世之事,朕無取焉。可。
王岩叟可侍御史
敕。具官某。爾以御史,論事稱職。擢居諫垣,而能秉心不回,忠言屢聞。考其所爭之義,皆有可行之實。予維寵嘉之。茲復命爾往貳執法,樂於從善,朕志亦可見矣。易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必亂邦也。」爾謹視中外,毋縱詭隨,以成我純一之政。可。
錢勰可給事中
敕。朝廷之政,根本於中書,而樞機於門下。出入考慎,然後布之天下,一成而不反,後世有述焉。雖用人惟均,而至於封駁之任,其選尤重。具官錢勰,文學議論,世其先人,典章憲度,博通前世,詞命之富,多而愈工,風力之優,煩而不亂。其服新命,益修厥官。使為政者難於造令,而承流者無所議法,則惟汝賢。可。
明堂執政加恩
門下侍郎韓維
敕。朕於訪落之初,躬總章之祀。追嚴烈考,以侑上帝。七政軌道,四海來格。禮樂具舉,天人並應。非余一二大臣,同德比義,燮和神民,何以致此哉?具官韓維,令德雅望,外為師表;忠言嘉謀,入告帷幄。望其容貌,足以知朝廷之尊;聞其風烈,足以立貪懦之志。艱難之際,垂拱仰成。宜修舊典之常,均被慶成之澤。同底于道,朕有賴焉。
中書侍郎張璪
敕。親祠合宮,昭祀上帝。明發不寐,惕然有懷。永惟神考之烈,高出百王之表。選建群辟,遺我後人。濟于艱難,克有成績。具官張璪,碩材不器,俊德自明。衛上之忠,悃款四世。應務之敏,勤勞百為。迨茲配饗之成,宜均慈嘏之福。服我明命,永肩一心。
尚書左丞李清臣
敕。祗奉嚴禋,肆行大賚。誠通幽顯,澤被中外。六成之樂,上格於穹壤;四簋之黍,下浹於煇庖。矧余元臣,相成釐事。神人所保,霈澤宜先。具官李清臣,德配先民,才高當世。早以天人之學,發為經緯之文。左右先朝,克有成績。屬余訪落之始,共濟艱難之中。迨茲慶成,均被慈告。宜疏井邑之賜,以示臣工之榮。永孚于休,以稱朕意。
知樞密院事安燾
敕。於皇烈考,屬余大器。夙夜祗懼,若涉冰淵。乃者饗帝合宮,風雨時若。肆眚象魏,謳歌聿歸。惟天人之應,萃于眇躬;蓋左右之助,實賴將相。具官安燾,奮自儒術,為時名臣。燮和兵戎,無傷財害民之警;持守法度,有送往事居之忠。迨茲慶成,均被慈告。井邑之賜,國有舊章。與民同休,居寵無愧。
同知樞密院事范純仁
敕。朕出款真室,還祀合宮。祗見昊天,陟配文考。禮樂具舉,華夷駿奔。方恭默無言之中,繄辟公顯相之賴。率禮弗越,肆予汝嘉。具官范純仁,慶曆名臣之家,熙寧正諫之士。著績西鄙,授任中樞。謨猷靖深,兵革消伏。領使奉祠之日,助成大享之勤。降福孔多,推恩宜廣。矧予宥密之地,可無勳邑之加。往服寵章,益敬毋怠。
尚書右丞呂大防
敕。朕有事總章,升侑神考。四輔在位,百工在廷。鬷假無言,各率其職。迨此釐事之畢,匪我沖人之能。思與群公,均受帝祉。具官呂大防,擢自英祖,休有直聲。被遇裕陵,愈彰忠力。入總文昌之轄,手疏磐錯之煩。六事所瞻,倚以為重;三府之議,於焉取平。宜加勳伐之隆,益增井賦之衍。服我休命,思勉厥終。
韓忠彥黃履並特轉朝請郎
敕。考績之法,三代共由。雖余左右之信臣,猶以歲月而敘進。率循其舊,示不爾私。具官韓忠彥,頎然異材,奮以儒術。典朕三禮,識古人之大全;歷事四朝,有宗臣之餘烈。黃履:受材宏深,秉德純固。入踐臺省,休有老成之風;出更藩垣,遂無東顧之念。祗服新命,益修厥官。尚勵有為之心,以需不次之舉。可。
皇叔祖克愛皇叔仲虢並遙郡團練使
敕。朕不以親廢法,亦不以義掩恩。故宗室之英,雖不任事,而歲月之考,必付有司。以爾具官克愛,篤行有常,率履如一。以爾具官仲虢,居寵而戒,好德不回。既累日以當遷,非無名而虛授。益務忠敬,以保厥家。可。
王獻可洛苑使
敕。具官王獻可。傳不云乎:「詩書義之府,禮樂德之則。」禦侮扞城,亦儒者之事也。汝以詞學進,而以武幹聞。肆予虎臣,謂汝可用。往服新命,以成汝志。可。
陳次升可淮南提刑
敕。具官陳次升。春秋書無麥禾,蓋病之也。今吾淮甸之民,夏旱秋水,望熟於來歲。譬如負重涉遠,未知所舍。朕甚憂之。汝自百里長,以才能選為朕耳目。其往按視。省刑獄,均力役,督盜賊,去姦吏。使民忘其災,以稱朕意。可。
杜純可大理少卿
敕。具官杜純。治獄得其道,仁及幽顯,澤流子孫。苟非其人,災及草木,身任其禍。朕敬而畏之,久難其人。以爾用法平直,守道純固,不以進退榮辱抑揚其心,故在此選。靡不有初,終之實難。可不勉哉!可。
郭晙可開封府司錄參軍
敕。具官郭晙。汝昔為獄官,不撓于執事,以陷無辜之人,坐失厥職,秉義不回,有足嘉者。往隸天府,總攝群掾。毋易汝守,朕將觀焉。可。
林希可中書舍人
敕。文章之變,與時盛衰。譬如八音,可以觀政。而況誥命之出,學者所師。號令以之重輕,風俗因而厚薄。本朝革五代積衰之氣,繼兩漢爾雅之文。而大道中微,異端所汩。欲復祖宗之舊,必以訓詞為先。故難其人,不以輕授。具官林希,博聞強識,篤學力行。綽有建安之風流,逮聞正始之議論。往踐外制,為朝廷常潤色其精微;期配昔人,使天下識典刑之髣髴。務究所學,朕將觀焉。可。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元祐二年七月十五日
教坊致語
臣聞視履考祥,既占衷月之夢;對時育物,必有繼天之功。方大火之西流,屬陰靈之既望。帝於是日,誕降仁人。意使斯民,咸歸壽域。共慶千年之遇,得生二聖之朝。式宴示慈,與民同樂。恭惟皇帝陛下,文思天縱,睿哲生知。力行禹、湯之仁,常恐一夫之不獲;躬蹈曾、閔之孝,故得萬國之歡心。恭惟太皇太后陛下,道契天人,德超載籍。知人則哲,蓋帝堯之所難;修己安民,雖虞舜其猶病。風雲從而萬物睹,日月照而四時行。自然動植之咸安,莫知天地之何力。三宮交慶,群后駿奔。寶鄰通四牡之歡,航海致重譯之贐。洞庭九奏,始識咸池之音;靈嶽三呼,共獻後天之祝。臣等叨居法部,輒採民言。上瀆宸聰,敢陳口號。
口號
三朝遺老九門前,又見承平大有年。文母憂勤初化俗,曾孫仁孝已通天。史書元祐三千牘,樂奏坤成第一篇。欲採蟠桃歸獻壽,蓬萊清淺半桑田。
勾合曲
秋風協應,生殿閣之微涼;廣樂具陳,韻金絲而間作。欲觀鳥獸之率舞,願聞笙磬之同音。上奉宸顏,教坊合曲。
勾小兒隊
朱干玉戚,本以象功;白叟黃童,皆知頌聖。盍命髡髦之侶,來陳舞勺之儀。上侑皇歡,教坊小兒入隊。
隊名
願同千歲樂,長奏太平謠。
問小兒隊
鎬京廣燕,方雲集於縉紳;沂水游童,忽鳧趨於庭廡。雖云小技,必有可觀。咫尺天顏,悉言汝志。
小兒致語
臣聞功存社稷,慶鍾高密之門;澤及本枝,天祚太任之德。候西風之入律,藹瑞氣之盈庭。嘉與四方,同稱萬壽。恭惟皇帝陛下,文思稽古,濬哲在躬。日奉東朝之歡,率用家人之禮。以謂慈儉之化,無德而能名;保佑之功,如天之難報。惟流傳於歌舞,庶髣髴其儀刑。臣等雖在弱齡,久陶孝治。敢率垂髫之侶,共陳振萬之儀。未敢自專,伏取進止。
勾雜劇
鸞旗日轉,雉扇雲開。暫回綴兆之文,少進俳諧之技。來陳善戲,以佐歡聲。上樂天顏,雜劇來歟。
放小兒隊
青衿旅進,雖末技而畢陳;黃屋天臨,知下情之無壅。既成文於綴兆,爰整袂以徘徊。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勾女童隊
彤壺漏箭,隨雞唱以漸移;絳節綵髦,聞鳳簫而自舉。宜召散花之侶,來陳回雪之姿。上奉宸歡,兩軍女童入隊。
隊名
金風回翠袖,玉琯倚清歌。
問女童隊
鳳歌諧律,方資燕俎之歡;鷺羽分庭,忽集壽山之下。低鬟有待,振袂欲前。密邇天階,悉陳來意。
女童致語
妾聞塗山啟夏,來玉帛於萬邦;摯仲興周,胙本枝於百世。嘉辰共樂,壯觀一新。恭惟皇帝陛下,舜孝自天,堯仁浹物。膺昊穹之成命,席累聖之詒謀。惟地勢坤,永載無疆之德;以天下養,躬持胥樂之觴。六樂在庭,百工奏技。妾等親逢盛旦,獲望嚴宸。藝雖愧於驚鴻,心已先於儀鳳。願陳舞綴,上奉天顏。未敢自專,伏取進止。
勾雜劇
風清羽蓋,日轉槐庭。欲資載笑之歡,必有應諧之妙。暫回舞綴,少進詼辭。上悅天顏,雜劇來歟。
放女童隊
八音間作,既成皦繹之文;萬舞畢陳,曲盡回翔之態。望彤闈而却立,斂翠袂以言歸。再拜天墀,相將好去。
集英殿秋宴教坊詞
教坊致語
臣聞天無言而四時成,聖有作而萬物睹。清淨自化,雖仰則於帝心;愷悌不回,亦俯同於眾樂。屬此九秋之候,粲然萬寶之成。吾王不游,何以勞農而休老;君子如喜,則必大亨以養賢。恭惟皇帝陛下,孝通神明,仁及草木。行堯、禹之大道,守成、康之小心。華夷來同,天地並應。以謂福莫大於無事,瑞曷加於有年。南極呈祥,候秋分而老人見;西夷慕義,涉流沙而天馬來。嘉與臣工,肅陳燕俎。禮元侯於三夏,諧庶尹於九成。宣示御觴,聳近臣之榮觀;臚傳天語,溢兩廡之歡聲。臣等幸覯昌辰,叨塵法部。採謠言於擊壤,助蒙瞍之陳詩。仰奉威顏,敢進口號。
口號
霜霏碧瓦尚生煙,日泛彤庭已集仙。藹藹四門多吉士,熙熙萬國屢豐年。高秋爽氣明宮殿,元祐和聲入管絃。菊有芳兮蘭有秀,從臣誰和白雲篇。
勾合曲
西風入律,間歌秋報之詩;南籥在廷,備舉德音之器。絃匏一倡,鐘鼓畢陳。上奉宸嚴,教坊合曲。
勾小兒隊
皇慈下逮,罄百執以均歡;眾技畢陳,示四方之同樂。宜進垂髫之侶,來修秉翟之儀。上奉威顏,教坊小兒入隊。
隊名
登歌依頌磬,下管舞成童。
問小兒隊
大君有命,肆陳管磬之音;童子何知,入簉工師之末。欲詳來意,宜悉奏陳。
小兒致語
臣聞天行有信,正得秋而萬寶成;君德無私,日將旦而群陰伏。清風應律,廣樂在庭。占歲事於金穰,望天顏之玉粹。沐浴膏澤,詠歌升平。恭惟皇帝陛下,天縱聰明,日躋聖知。無一物之失所,得萬國之歡心。雖擊壤之民,固何知於帝力;而後天之祝,亦各抒於下情。臣等幸以齠齔之年,得居仁壽之域。詠舞雩於沂水,久樂聖時;唱銅鞮於漢濱,空慚俚曲。願陳舞綴,少奉宸歡。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勾雜劇
朱絃玉琯,屢進清音;華翟文竿,少停逸綴。宜進詼諧之技,少資色笑之歡。上悅天顏,雜劇來歟。
放小兒隊
回翔丹陛,已陳就日之誠;合散廣庭,曲盡流風之妙。歌鐘告闋,羽籥言旋。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勾女童隊
錦薦雲舒,來九成之丹鳳;霞衣鱗集,隱三疊之靈鼉。上奉宸嚴,教坊女童入隊。
隊名
香雲浮繡扆,花浪舞彤庭。
問女童隊
清禁深嚴,方縉紳之雲集;仙音單緩,忽簪珥之星陳。徐步香茵,悉陳來意。
女童致語
妾聞鈞天廣樂,空傳帝所之游;閶闔清風,理絕庶人之共。夫何仙聖,靡隔塵凡。仰瞻八采之威,自慶千齡之運。恭惟皇帝陛下,乾健而粹,离明而文。規摹六聖之心,人將自化;儀刑文母之德,天且不違。樂兹大有之年,申以示慈之會。虞韶既畢,夏籥將興。妾等分綴以須,審音而作;願俟工歌之闋,少同率舞之歡。未敢自專,伏取進止。
勾雜劇
絃匏迭奏,干羽畢陳。洽聞舜樂之和,稍進齊諧之技。金絲徐韻,雜劇來歟。
放女童隊
羽觴湛湛,方陳既醉之詩;鼉鼓淵淵,復奏言歸之曲。峨鬟佇立,斂袂却行。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元祐二年
教坊致語
臣聞帝武造周,已兆興王之跡;日符祚漢,實開受命之祥。非天私我有邦,惟聖乃作神主。仰止誕彌之慶,集於建丑之正。瑞玉旅庭,爰講比鄰之好;虎臣在泮,復通西域之琛。式燕示慈,與人均福。恭惟皇帝陛下,睿思冠古,濬哲自天。煥乎有文,日講六經之訓;述而不作,思齊累聖之仁。夷夏宅心,神人協德。卜年七百,方過曆以承天;有臣三千,咸一心而戴后。彤庭振萬,玉座傳觴。誦干戈載戢之詩,作君臣相悅之樂。斯民何幸,白首太平。臣猥以微生,親逢盛旦。始慶猗蘭之會,願賡擊壤之音。下採民言,上陳口號。
口號
凜凜重瞳日月新,四方驚喜識天人。共知若木初升旦,且種蟠桃莫計春。請吏黑山歸屬國,紿扶黃髮拜嚴宸。紫皇應在紅雲裏,試問清都侍從臣。
勾合曲
祝堯之壽,既罄於歡謠;象舜之功,願觀於備樂。羽旄在列,管磬同音。上奉宸嚴,教坊合曲。
勾小兒隊
魚龍奏技,畢陳詭異之觀;齠齔成童,各效回旋之妙。嘉其尚幼,有此良心。仰奉宸慈,教坊小兒入隊。
隊名
兩階陳羽籥,萬國走梯航。
問小兒隊
工師在列,各懷自獻之能;侲子盈庭,必有可觀之技。未知來意,宜悉奏陳。
小兒致語
臣聞生民以來,未有祖宗之仁厚;上帝所眷,錫以聖神之子孫。孚佑下民,篤生我后。瞻舜瞳之日月,望堯顙之山河。若帝之初,達四聰於無外;如川方至,傾萬宇以來同。恭惟皇帝陛下,齊聖廣淵,剛健篤實。識文武之大者,體仁孝於自然。歌詩思齊,見文王之所以聖;誦書無逸,法中宗之不敢康。誕日載臨,輿情共祝。神策授萬年之算,洛書開五福之祥。臣等嬉遊天街,沐浴皇化。欲陳舞蹈之意,不知手足之隨。未敢自專。伏取進止。
勾雜劇
金奏鏗純,既度九韶之曲;霓衣合散,又陳八佾之儀。舞綴暫停,伶優間作。再調絲竹,雜劇來歟。
放小兒隊
游童率舞,逐物性之熙怡;小技畢陳,識天慈之廣大。清歌既闋,疊鼓屢催。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勾女童隊
垂鬟在列,斂袂稍前。豈知北里之微,敢獻南山之壽。霓旌坌集,金奏方諧。上奉威顏,兩軍女童入隊。
隊名
君臣千載遇,歌舞八方同。
問女童隊
摻撾屢作,旌夏前臨。顧游女之何能,造彤庭而獻技。欲知來意,宜悉奏陳。
女童致語
妾聞瑞己來翔,共計生商之兆;群龍下集,適同浴佛之辰。佳氣充庭,和聲載路。輦出房而雷動,扇交翟以雲開。喜動人天,春還草木。恭惟皇帝陛下,凝神昭曠,受命穆清。三后在天,宜興王之世有;四人迪哲,知享國之無窮。乃眷良辰,欲均景福。庭設九賓之禮,樂歌四牡之章。妾等幸覯昌期,獲瞻文陛。雖乏流風之妙,願輸率舞之誠。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勾雜劇
清淨自化,雖莫測於宸心;詼笑雜陳,示俯同於眾樂。金絲再舉,雜劇來歟。
放女童隊
分庭久立,漸移愛日之陰;振袂再成,曲盡回風之態。龍樓却望,鼉鼓屢催。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紫宸殿正旦教坊詞
元祐四年
教坊致語
臣聞行夏之時,正莫加於人統;採周之舊,王方在於鎬京。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使華遠集,鄰好交修。萃簪笏於九門,來車書於萬里。將興嗣歲,以樂太平。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誕膺眷命。法天地四時之運,民日用而不知;傳祖宗六聖之心,我無為而自化。九德咸事,三年有成。始御八音之和,以臨元日之會。人神相慶,夷夏來同。臣等忝與賤工,得親壯觀。知輿情之願頌,顧盛德之難形。不度荒蕪,敢進口號。
口號
九霄清蹕一聲雷,萬物欣榮意已開。曉日自隨天仗出,春風不得斗杓回。行看菖葉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壽杯。欲識太平全盛事,師師鵷鷺滿雲臺。
勾合曲
東風應律,南籥在庭。餞臘迎春,方慶三朝之會;登歌下管,願聞九奏之和。上悅天顏,教坊合曲。
勾小兒隊
工師奏技,咸踊躍以在庭;稚孺聞音,亦回翔而赴節。方資共樂,豈間微情。上奉宸歡,教坊小兒入隊。
隊名
仙山來絳節,雲海戲群鴻。
問小兒隊
六樂充庭,九賓在列。何彼垂髫之侶,欲陳振袂之能。必有來誠,少前敷奏。
小兒致語
臣聞正月上日,萬彙所以更新;群臣嘉賓,四方於是觀禮。雪方占於上瑞,風已告於先春。及此良辰,設為高會。恭惟皇帝陛下,子來九有,天覆兆民。煥乎其有文章,昭然若揭日月。安西都護,來輸八國之賝。南極老人,出效萬年之壽。還圭璋於鄰使,受圖籍於春朝。擊石摐金,奏鈞天之廣樂;跳九舞索,戲平樂之都場。臣等沐浴太平,詠歌新歲。鼓舞咸韶之韻,蹌揚鳥獸之間。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勾雜劇
以雅以南,既畢陳於眾技;載色載笑,期有悅於威顏。舞綴暫停,優詞間作。金絲徐韻,雜劇來歟。
放小兒隊
酒闌金殿,既均湛露之恩;漏減銅壺,曲盡風流之妙。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歸。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興龍節集英殿宴教坊詞
教坊致語
臣聞天所眷命,生而神靈。惟三代受命之符,萃於茲日;實萬世無疆之福,延及我民。候南極之祥輝,交北鄰之瑞節。同趨鎬燕,爭頌堯封。恭惟皇帝陛下,稽古溫文,乘乾剛粹。體生知而猶學,藏妙用於何言。故得六聖承休,三靈眷佑。德隆星晷,齊六符而泰階平;河行地中,錫九疇而彞倫正。屬誕彌之令旦,履長發之嘉祥。夙設九賓於庭,遍舞六代之樂。日無私於臨照,葵藿自傾;天有信於發生,勾萌必達。臣等歷塵法部,獲造彤墀。下採民言,得三萬里之謠頌;登歌壽斚,以八千歲為春秋。不度無音,敢進口號。
口號
風卷雲舒合兩班,瞳瞳瑞日映天顏。觀書已獲千秋鏡,積德長為萬歲山。臘雪未消三務起,壬人不用五兵閑。相逢父老爭相賀,卻笑華胥是夢間。
勾合曲
笙磬同音,考中聲於神鼓;鳥獸率舞,浹和氣於敷天。上奉宸歡,教坊合曲。
勾小兒隊
眾技旅庭,振歡聲於無外;游童頌聖,陶至化於自然。上奉皇威,教坊小兒入隊。
隊名
壤歌皆白髮,象舞及青衿。
問小兒隊
跳踉廣陌,初疑竹馬之遊;合散彤墀,忽變驚鴻之狀。欲知來意,宜悉敷陳。
小兒致語
臣聞流虹啟聖,非人力所致之符;湛露均恩,與天下共享其樂。旁行海宇,外薄戎夷。咸欣載夙之辰,共獻無疆之祝。恭惟皇帝陛下,神武不殺,將聖多能。天生德於予,既稟徇齊之質;人樂告以善,輔成經緯之文。法慈儉於東朝,紬詩書於西學。載臨誕日,俯答輿情。非為靡曼之觀,庶備太平之福。臣等微生齠齔,學樂父師。就列紛紜,雖無殊於鳥獸;赴音俯仰,亦少效於涓塵。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勾雜劇
樂且有儀,方君臣之相悅;張而不弛,豈文武之常行。欲佐歡聲,宜陳善謔。金絲徐韻,雜劇來歟。
放小兒隊
末技畢陳,下情無壅。既成文於綴兆,猶斂袂以回翔。再拜天階,相將好去。
勾女童隊
飛步壽山,起香塵於羅襪;散花御路,泛回雪於錦茵。上奉宸顏,兩軍女童入隊。
隊名
生商來瑞鳦,浴佛降群龍。
問女童隊
玉座天臨,雖仙凡之有隔;翠鬟雲合,豈草木之無知。密邇天階,悉陳來意。
女童致語
妾聞千里一曲,變澄瀾於濁河;萬歲三稱,隱歡聲於靈岳。天人並應,夷夏來同。雖云北里之微,敢獻華封之祝。恭惟皇帝陛下,睿文冠古,神智無方。同堯、舜之性仁,而能濟眾;陋成、康之刑措,猶待積年。共欣建丑之正,再睹興龍之會。桑田東海,傾壽斚而未乾;汗竹南山,書頌聲而無極。妾等幸緣賤藝,獲望威顏。振萬於庭,欲赴干旄之節;間歌以雅,庶諧笙磬之音。未敢自專,伏候進止。
勾雜劇
舞綴暫停,歌鐘少闋。必有應諧之妙,以資載笑之歡。上悅天顏,雜劇來歟。
放女童隊
振袂再成,曲盡回風之妙;分庭久立,漸移愛日之陰。再拜天階,相將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