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玄被太白金星用一陣金光帶出牆外,攝至一處地方,身子方才著地,開眼一看,咦!原來是自己從未到過的所在。那太白金星早不知何處去了。隻剩自己一人立在一個人煙熱鬧的市街中間。定了定神,知道太白帶他至此,必有作用。眼前雖茫無所歸,將來必有個著落。於是把膽子放大,信步行去。問了一聲才知已至華山之陰,去洛陽家中有數百多裏了。李玄知是仙家妙用,不勝驚訝。驚喜自幼兒就聞華山尊仙祖師李老君也有洞府在彼,今兒仙人將我攝至此地,必是指我訪仙途徑,免我到處瞎撞之意。想到這層不由望空額手,以表謝忱。一回兒忽覺渾身炎鬱,熱汗侵淫,心中十分奇怪。難道此地的天氣反比中原更熱?況且自己才離洛陽,在家之時還非棉不暖,華陰相距不遙,如何天時大變?
正思念咧,忽見前麵來個老人,向自己上下打量了一回,笑嘻嘻問道:“小哥如此炎夏天氣,還穿這些棉衣,難道身體不太適意?你瞧老漢年紀倒比小哥癡長幾倍子咧,也不過穿的一身單衣。這和小哥相比,就差得太遠了。”李玄這才明白現在是大暑天氣。不消說那位太白金仙,不但術能縮地,也且法可滅時,正是神仙妙道可奪天地造化之工。為之嗟歎不已。一回兒又想時序變遷,雖按月按季,逐漸而成寒暑、分冬夏,究其實在也不過一霎時間,人生斯世,上壽百年,從百年回想孩童,又何嚐不過轉瞬。深想至此,不勝感喟。因不便將此中緣由告訴人聽,隻得含糊敷衍了幾句,便急急忙忙辭了老人。又怕衣服不合時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熱難當,卻不敢再走鬧市,隻揀僻靜陰涼地方走去。此時心中第一大事就想趕緊預備一套夏衣,方好行動無礙。性喜肚子並不覺餓,索性向那荒野地方走去。
行夠多時,去市已遠,先把外麵的棉衣除下提在手中,走起路來也覺輕便省力。看看日色昏黃,晚煙四起,很想找個宿頭住過一宵,順便探聽華山路徑,急切卻不見人家。正為難咧,忽見一牧牛小童,手持短笛身騎牛背,吹吹唱唱地向前麵山林深處行來。李玄喜道:“既有牧童必有村莊,卻容打問一聲。”因即迎麵上去客客氣氣地稱他一聲牧哥,那牧童並不下騎,笑問道:“你這位哥往哪裏去,從何處來?問我什麽話?”李玄把自己意思說了,問他哪處可以投宿。牧童聽說,笑嘻嘻地說道:“你瞧罷,這四麵全是山野,哪有村莊,隻我一家就在山後,是替人家看守林木的。我爹又養了這匹牛,天天著我騎了出來喂點草料,你要沒地方去,就同我回去住過一夜,明早動身卻也便當。”李玄大喜道:“倒看不出牧哥有些義氣。”牧童跳下牛來,雙手挽住韁繩,說道:“小哥,我們同走罷。”李玄再三道謝,跟著牧童沿山穿林曲屈行去。途中動問牧哥上姓,牧哥說:“姓王,人人喊我王小二,我爹叫王大官兒。他如今老了,也不大出來,但有遠方過客前來投宿,他是很喜歡的。”李玄更喜得所。不一時已經到了山後,果見小小茅廬臨溪而建,遠遠望見一個中年以上的男子,倚門而立。牧童說道:“就是我的爹爹了。”李玄慌忙緊行幾步,上前唱個喏。牧童就代他說明投宿之故。王大官歡喜道:“你是一位公子,難得到此,真是貴客。”喝令牧童快把牛放好,替公子接過衣服,自己卻攜了李玄的手進至草堂,吩咐兒子泡上茶來。那王小二笑嘻嘻地捧著衣服說道:“怪不得爹爹說他是一位公子,你瞧,你這一身衣服多麽考究。我們鄉村地方頭等財主人家,有這麽好打扮麽?”李玄才知道父子們稱他公子的緣故。因笑說:“多承老丈小哥費心,小哥如喜歡這套衣服,我就奉送與你。”那王大官兒連忙搖手道:“這可使不得,休說無功不能受賞,我老兒在此數十年從來不用華美之物。小戶人家過於安享,不但折福,亦易肇禍,小二替公子收拾好了,別髒了他的,就去泡茶煮飯,莫在此羅嗦了。”小二先是喜歡,比及他爹這麽說了,便把嘴一癟,輕輕笑道:“我就知道你這老兒脾氣是不肯要人家的。”說罷一笑而去。
李玄聽了這話卻是一笑一驚。驚的是山野老人有此見解。笑的是小二一派天真令人可愛。正在思慮,大官動問他的行徑。李玄見他誠實,不肯相瞞,老老實實地告訴了他,且問華山路徑。大官聽說,全沒驚奇之色,倒點頭笑道:“這也可喜,公子小小年紀有此誌量,要不是前生有點根底,怎樣到如此地步。若說我這華山長亙三千餘裏,有九九八十一高峰,三十六洞府,曆來相傳每洞都有神仙,隻北部最高的觀日峰,南方有紫霞洞,乃是當年老君煉丹之處,如今老君亦常常來此。我們山中采樵的人往往碰到一位老道人,和他談說古今之事,他說的都是前朝後代的事情,問人家的卻都是近來的世景。談久了他拿些梨棗桃杏之類分給人吃。這些人吃得到的下山之時連腳步都輕健了十倍,而且一輩子沒有病痛,年紀亦活的比平常高些。因此大家傳說他是仙人。又有人說他是神仙的祖師——老君。這話傳說有一百多年。後來有那信仙慕道之人,不遠千裏而來,上山尋訪。有一去不回的,有去而複返的。那一去不回的,有的說已遇老君度他出去。有些人不信修仙如此容易,因又傳說是被虎狼毒蟲拖去吃了。這都是沒憑沒據的話,究竟誰真誰假可就不曉得了。那一去而回的人,不用說是到了高山無路可通,甚或遇到危險之事中途意怯,就此折回,那就沒甚稀奇了。不說別處,像我老兒住在這個山僻之地,常年少有行人,但是二十年來也碰見了兩三個訪仙之人,有回來的有不回來的。因為老兒這地方卻是上華山必經之路,上山之人必要經過我處,所以這等人倒是常有看見的。如今公子舍家遠遊,又得真仙攝引,必是與仙有緣,此去一定可見祖師。小老兒自小也曾遇一異人,給我十粒金丸,據說可抵擋饑寒,防禦毒氣邪攻。老兒上山入村,一輩子不曾碰些邪毒,多少就是這些東西的好處。後來陸續送人,也快完了,就隻剩了兩粒。公子既要上山,這等危害不可不防,這兩粒就一起拿了去罷。”李玄聽了,大喜下拜,又說:“這仙丹既恁大靈驗,小子拜領一丸已夠防身,不宜全取,留下一粒為老丈濟世救人之用,可不是好。”
王大官聽了歡喜道:“往常老兒送丹與人,這批人總是要索無厭,似乎好充饑耐寒一般。雖是小事,顯見有己無人,貪心不死。似這等人,哪有仙緣。今聞公子高論,隻此數言,已見仁人之心。可信此去必定有成,老兒卻在山下崇聽好音了。”說時將出一粒丸藥付與李玄。李玄慌忙接在手中,仔細一看,見那丸色如金黃,潤若渥丹,小如芥子,重逾銅錢,端的稀世之珍。不覺喜逐顏開,謝之又謝。將來藏好了。小二送上茶來,李玄喝了一口,再問上山路徑。大官道:“上山甚易,仙徑難尋。公子有緣之人,出路有路,何必多慮。”李玄再拜受教。大官笑曰:“公子如此客氣,老兒山野之夫,有何好處,敢勞公子言謝。”李玄正色道:“人無分文野,以明理為尚。老丈所言句句可為科律,小子謹銘肺腑,終身不敢忘。豈一謝可以了事呢?”大官也喜。李玄在他家住了一宿,次晨起身,煩大官將衣服去換得錢財,買了一件單夾,另做了許多幹糧。一切停當,時已傍晚,李玄便欲動身。大官父子苦留再宿一宵,明晨就道,上山下坡也覺便利些兒。李玄笑道:“真仙在上,即宜往謁,山行非一二日可畢,終有露宿之日,爭此一夜中什麽用!”大官見他意堅,隻得作罷,命小二親送他一程,示他入山路徑方回。
李玄求道心堅,按程行去,先還平坦,後漸高峻。每日都是曉行夜止,遇有山洞,即便止宿,餓來吃點幹糧,渴時吸飲溪泉,也曾遇些山精野獸,都被他預先避過。也曾行至高峰絕嶺,終被他攀援而登。行程不止一日,此時入山愈深登峰越峻,回視山下,無一可見;上視高峰,可入雲霄,茫茫不知其所屆。所備幹糧,也隻敷數天之用,李玄也不在意,兀自鼓勇前進,毫無怯誌。這日薄暮行至山嶺重複岡巒錯雜之處,李玄迷了去路,不知何適為是。正在彷徨之際,陡覺一陣臭味觸入鼻中,令人欲嘔。風過處,忽從林後鑽出個道人,白須白發,神態肅然。李玄大驚道:“一路行來,多日不見人,如何有此道長?前聞大官說,老君師祖常常變幻化凡人,和一般樵人打話。今觀此人,飄飄然有神仙氣概。況在這深山之中,凡人怎能到此,必為神仙無疑。”忙把衣履一整,端步而前,向那道長一躬到地,含淚稟道:“弟子李玄,從洛陽家中,得遇仙師指引,從南而北,登山求師,一路上不憚風塵,不辭辛苦,今幸遇仙師,也是弟子一點虔心不落虛空。萬望仙師大施慈悲,收錄弟子,使得悟道正果,早脫塵網,弟子不勝悚惶感禱之至。”
那道長聽了這話,又見他這般情形,不覺哈哈一笑,說道:“你是李玄麽?我在此等你久了。你既有此誠心,不憚險阻,前來訪道,可見是大有緣法之人,我可收你為徒,傳你金丹大道。”李玄聽了,不勝歡喜,忙又叩了幾個頭,立起身來。道人吩咐:“你今跟我到洞府去,我自教你修持之法。”李玄忙應了幾個是,方才恭恭敬敬跟了道人繞過一座岡子,走過一層山坡,才見有處深林遮住去路。道人指道:“過此深林,前麵有一平地,下麵有洞府三間,即我修真之地。”李玄抬頭一望,果然望見林盡處有塊廣場,道人趲行幾步,繞出林子走完廣場,折下山坡,又是一片勝景。
但見鬆竹交枝,奇花遍地,陣陣幽香,中人欲醉。那道人把李玄帶進洞府,自己當中坐下,李玄進去又拜了八拜。但見道人喊一聲:“小幺兒們在哪裏?”就有許多披毛帶發,似人非人的東西,大大小小不下七八十頭,一齊進洞展拜。李玄看了,兀自驚異,隻見道人笑容滿麵說道:“你既修道,必求登天。像你雖有緣,未脫凡體,似這等塵濁之軀,不但上不得天見不得帝,就要騰雲駕霧也要千難萬難。”李玄拜道:“弟子自知根行淺薄,所以冒危曆險挨凍受饑求拜師尊,冀求脫胎換骨入聖超凡。幸遇老師垂憐拯救,也不枉了弟子一片虔誠,萬望師尊指示迷途,不勝幸甚。”道人道:“脫胎換骨,這話談何容易。若遇沒中用的仙人,敢道教你千萬年,還你仍是一個李玄,如今幸而遇見貧道,總算你的福命。我這裏有個巧妙簡便法門,隻消半天工夫,就能把你凡胎肉骨換個幹淨。你可願意?”李玄見說,不期又驚又喜,疾忙拜求道:“弟子為此而來,求道得道是大幸事,怎麽不願?”那道人又笑道:“既恁地時卻好。小幺們可快去弄好鍋子,把你新來這位師兄洗刷幹淨,入鍋蒸爛,加些蔥蒜香料,待貧道將他吃在肚內,屙出屎來,便是他的魂靈;再加修煉,便成大道。”小幺們聽了,忙來拖扯李玄。這一來可把李玄嚇得一佛出世二祖涅槃。忙問:“師尊,這是何意?!”道人喝道:“你要脫胎換骨,不恁地時怎生換脫得來!”李玄還要分辯,小幺們那容他多說,早已一擁而前,將他拉出洞府,扛豬也似的抬到洞後,有一所絕大的廚房,上麵掛著許多人腿人頭,獸尾禽身,又有一座大灶。小幺們把李玄渾身上下剝淨,一個便去挑水,一個便去生火,幾個看住李玄,防他逃逸。
李玄到此才悔上了大當。想仙人洞府何等清高,怎有許多不倫不類的怪物。就是那道人說話舉動也粗俗卑鄙,哪像得道全真。再記得遇見這道人之先,明明聞著一種異臭,多分就是這道人身上來的。自己太不小心,誤當他是仙師,投入樊籠,真是自尋死路。可憐一片誠心,幾次曆險,結果隻把個身子送給妖人當點心。回想起來,不覺傷心淚下。那小幺們見他哭泣,反圍住了他,拍手拍足的歡欣鼓舞。這李玄傷心之極,猛一轉念,自來修道之人,初次從師,必須經過幾番試察,以驗其人是否可以修仙。如今已到這華山之中,仙師在望,仙境非遙,哪得有些妖魔膽敢現形作祟!不要是那位神仙老師設此機關,在那裏試察我的膽量和向道的毅力吧。若果如此,我倒不要為了小小危險顯出那種荏弱畏葸之態。況且事已至此,就算真有不幸,難道憑我兩道眼淚就能挽回這等妖魔鬼怪的狠心毒腸麽!想到這裏便把牙關一緊,挺著身子,專待入鍋。
不一時聽得小幺們嚷說:“水沸了,快把這東西放下鍋去。”於是七八個小幺,吆吆喝喝地又把李玄扛起。李玄這時已拚一死以顯自己誠意,不但毫無畏意,還望快快落鍋,早脫塵世。果有仙眷,必能默相此身,倘得轉世為人,修道畢竟較易。覺得眼前危險,未始不是下世修道之助。因此麵含笑容,由著他們扛抬起來。到油鍋旁邊,小幺們身子太短,用力舉起李玄,剛剛和鍋麵相平,兀自放不下去。李玄笑道:“你們這班笨東西,這一點小小法子還想不出來,白白給你們消受許多人肉獸身,可不冤枉。”
小幺們聽說都萬分詫異起來道:“卻是奇怪,這人剛才嚇得那麽樣子,此刻又說起這等狂話來,一下子工夫膽子大得恁利害,倒是罕見的事情。”一個小幺說道:“你這先生左右逃不過我們大王的口,既你這等說法,想必另有高明的法子可以省我們一點力氣,何妨借助一臂,也免得我輩為難,你先生也可早早歸天,省得逗留此地多受驚嚇,卻不是一舉兩得麽?”李玄大笑道:“小鬼倒會調皮,也罷,我卻真個願意早早歸天,就便宜你們省些力氣罷。”回身向眾小幺道:“你們將我放了,我自己爬上鍋沿跳下鍋去罷。”小幺們料到他不能脫身,一個個喜笑顏開說:“看不出這先生又聰明又勇敢,倒是一位漂亮人兒。”李玄也不理會,脫了身一躍上鍋,向下就跳,但聽“滃然”一聲,沸水四濺。不知李玄性命如何,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