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道佛規禮節參考講義
壹、 辦道前準備事項:
一、 決定辦道後,應填妥辦道工作分配表,安排適當人選負責各項工作。
二、 除操持外,應另設助理操持一人,且乾坤互補。
三、 操持應在辦道數日前(最好在一週前),聯絡點傳師,並在前一天禮貌性的請點傳師前來用餐或休息,藉以再度提醒。
四、 備妥下列用品:
(1)表文(2)掛號單(3)原子筆,供掛號用(4)文房四寶(5)標準信封,裝掛號單、功德費用(6)招待用毛巾【點傳師、講師、道親】(7)茶杯【點傳師、講師、道親】(8)白開水(9)碗筷數量充足(10)供果、餅乾、鮮花(11)供杯洗淨擦乾(12)檀香木、檀香粉(13)供茶燒好(14)招待點傳師及道親之水果(15)平爐、拌好檀香粉、添燈油、排好檀香木(16)粉筆、黑板擦。
五、 檀香數:3、5、3、3、3、5、3、3、3、3
六、 佛桌上的小油盤要洗淨,重新添油,傳道用的長香最好換成新的,且應事先點燃過。
七、 供杯加供果之總數若為奇數,則應事先備妥大把香配成偶數。
八、 供果盤數以五的倍數為原則,求道人數五人以下,準備五盤。五人(含)以上,準備十盤。十人(含)以上,準備十五盤。並依水果、餅乾、糖果、素菜、水餃…之順序排列。水果蒂頭應朝向仙佛或朝上,蒂頭過長或變黑應事先修剪,居中供果宜高宜尊。對過重、過滿、過高者宜特別謹慎,避免落地。供果落地後,不可撿起再獻。餅乾上之字句末端朝向仙佛,起頭字朝向佛堂外面,字體橫印者亦同。
九、 新求道人到後,應親切招呼奉茶,並請引保師陪同掛號,進入佛堂等候開示,此時引保師儘可能在旁陪座。
十、 操持者應掌握預計求道人數及程度(國、台、客語),並告知開示及三寶者。
十一、 操持者於開示道義接近尾聲時,應主動確認表文是否書寫完畢,並掌握最新童女、乾坤求道人數。
十二、 八卦爐應事先平妥,攪拌檀香粉的範圍如碗面,直徑約八到十公分,以三分之二檀香粉拌三分之一香灰,調勻後以平爐器由外向內平,中間不妨略高,爐面應鬆通透氣,不可緊壓。深度約一吋半至兩吋(四到五公分)。
十三、 發爐時間約在點傳師到後即可發爐,約點道前十五分鐘。點傳師在場應事先請示,點傳師趕場慢到,斟酌情形預先發爐。
貳、 掛號表文注意事項:
一、 求道人數多時,應乾坤、童女分別掛號,分別寫表文,一張表文以寫二十人為原則。
二、 虛歲十六歲(含)以上,稱為乾、坤,以下稱為童、女。
三、 自己的直系親屬及長輩親戚求道時,自己不能當引保師,而旁係血親長輩可當晚輩的引保師,晚輩則不可當長輩的引保師。
四、 引保師不能乾坤供任。
五、 掛號時姓名應與身分證同,坤道不冠夫姓。
六、 掛號人員應於開示前半小時到達。
七、 輔導求道者正確填寫掛號單資料,對於不易念之姓名應問清楚,以免操持者或點傳師念錯。
八、 求道卡應書寫工整清楚,日期可寫國曆、農曆並列。
九、 表文應先摺疊後再書寫,並預折數張備用。
十、 表文折好後,可先填上年、歲次、月、日、地址、師尊、師母姓名、愚等。
十一、 用毛筆正楷書寫工整,切勿潦草,除引保師名字之間外,不可有任何標點符號。
十二、 應請有經驗者擔任,不可以新手充任。
十三、 寫錯字時應畫○,不可畫其他符號。
十四、 字不可寫在摺疊線上,亦不得高於上緣字或低於下緣字。
十五、 年按照國歷年書寫,歲次、月、日則照農曆年書寫。例如:國曆年八十年元月,尚屬於農曆之十二月,則表文日期應寫成:民國八十年歲次庚午十二月八日,若是八十年三月則寫成八十年歲次辛未正月四日。
十六、 凡日期一至十者,應加上(初)字,例如:八月初十。元月應寫成正月,如正月初四。
十七、 20日應寫成廿日,21至29日應寫成廿一~廿九日,30日寫成卅日
十八、 閏月應在數字上加(閏)字,例如閏五月。
十九、 時辰以點道時刻為準,十二時辰時間段落如下:
子時:23~01時,丑時:01~03時,寅時:03~05時,
卯時:05~07時,辰時:07~09時,巳時:09~11時,
午時:11~13時,未時:13~15時,申時:15~17時,
酉時:17~19時,戌時:19~21時,亥時:21~23時
二十、 地址標準範例:台灣省桃園縣中山路二段一四五巷(二十八巷)四十七弄(四八二弄)三六四號(五十六號)五樓。一四五號應唸成壹百肆拾伍號。
二十一、 地址與壇名間應酌量空一至二格,公共佛堂應在壇名下加上(壇)字,如輔德壇。家庭佛堂則寫姓氏即可,如張氏。特殊情況之臨時佛堂,則寫某氏臨時,如陳氏臨時。
張光壁
二十二、 在(欽加頂恩)下並寫
孫慧明
二十三、 引師一行寫滿後,向右邊再寫一行,保師一行寫滿後,向左邊再寫一行,名字與名字間加(、)。
引
二十四、 讀表時,欽加頂恩不用舉眉齊,率 讀成率引○○○、○○○
保
率保○○○、○○○。
二十五、 在(神祇俱庇今有)之後書寫(眾生等),若求道人一位或二位,則直接書寫求道人姓名,並將名字寫在紙條上,事先交給下執禮。
二十六、 求道人從(上聞)行向左空一~二行起寫,高度應低於最左手邊,師尊、師母之姓氏。原則上(乾)、(坤)、(童)、(女)與(光)、(慧)齊高。
二十七、 每一位求道人,應依其性別在右上方,分別寫上(乾)、(坤)(童)、(女)。
二十八、 求道人順序先依功德費多寡排列,多的先寫,相同的寫在同一段,相同的一段再依乾坤童女順序高低排列,表文寫好後再來求道者,則寫在最左後邊,若後來者功德費最高,亦可寫在最右邊之預留空白處。
二十九、 功德費相同,人數在三人(含)以上,則寫以上各願助功德費○○ ○元整。
三十、功德費數字一律大寫,如、貳、參、肆、伍千元整。
張光壁
三十一、 最左邊(兒)上,填上(愚)字,並在兒下寫
孫慧明
三十二、 求道人或引保師名字寫錯,而表文已昇天,則應填寫更正表文。
三十三、 求道人掛號未求道,但表文已昇天,則應填寫撤銷表文。
三十四、 表文折法:
1. 字面朝外,將表文對摺。
2. 將前半部三等份摺疊,並預留一公分左右之邊格,後半部摺疊方式亦同。
3. 展開後,以表文呈奏為第一面,依序重新整理摺疊,摺線並再壓一次,左右邊格向外反蓋,但不可蓋到表文上之文字。
參、 操持注意事項:
一、 操持者使命:
1. 引導整個辦道過程,使其莊嚴隆重,順利圓滿。
2. 讓新求道者儘早放下緊張、懷疑、怠慢不安的心,而現起祥和、平靜、虔誠的心。
3. 讓新求道者感受到辦道過程的莊嚴與天道的尊貴殊勝,而使其自然收攝身心、充滿法喜。
4. 替現場點傳師佈德,使求道者感受到點傳師的天命可貴,及點傳師的慈悲大德。
5. 圓融處理臨時突發狀況。
二、 操持者注意事項:
1. 特別注意服裝儀容,以為大眾之表率。
2. 儀態端莊自然,精神抖擻、充滿信心,聲音宏亮、親切帶動。
3. 熟悉辦道過程之細節。
4. 操持者應專心一致,眼觀四面、耳聽八方,絕對不可以隨便離開佛堂。
5. 檢視辦道前之準備事項是否已經妥當。
三、 開示前之操持:
1. 開場白及自我介紹。
2. 求道流程及所需時間介紹(以板書介紹)。
3. 佛規禮節、道場稱呼介紹。
² 板書介紹。
² 今天求道是驚天動地、神人共辦,求道的儀式非常莊嚴隆重,我們看到每一位辦事人員都恭恭敬敬,絕對看不到抽香煙、嚼檳榔、服裝不整的,也請大家跟後學配合,並請每位前賢平心靜氣、主敬存誠,既來之則安之,保持佛堂的莊嚴肅靜,勿隨便走動喧嘩,並將扣子、拉鍊,扣好、拉好。
4. 介紹開示道義講師:
5. (接前面)現在利用還有一些人還沒有到達,在等人的時間,我們請一位講師,來跟大家介紹,今天我們來佛堂求道的意義,為什麼要求道?求道有什麼好處?這位講師姓張,張講師修道多年,對道非常有體悟,平常為道犧牲奉獻,個人修為非常好,今天我們非常榮幸,也很難得,能請到我們張講師為我們開示道義,現在後學就僅代表各位前賢,來恭請張講師。我們道場有個簡單的佛規,待會兒張講師進佛堂來,聽到後學喊(一)的時候,請大家站起來,當張講師向仙佛三鞠躬後,聽到喊(二)的時候,請大家向張講師問好,聽到喊(三)的時候,我們謝謝張講師,並請坐下,這樣大家都清楚嗎?待會兒,請大家跟後學一起做。好,現在後學就代表大家來請張講師。
四、 獻供操持:
1. 感謝張講師為我們這樣詳盡解釋道義,讓我們對求道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 現在點傳師也已經駕到,我們就開始辦道,請大家順手輕輕的將椅子收起來,放在兩旁,請各位前賢乾坤分班站好,各排成三排,面向仙佛站好。
3. 待會兒獻供,請大家絕對保持肅靜,勿隨便走動喧嘩,恭恭敬敬在旁觀禮。
4. 在獻供前,後學先點個名,以免表文上之姓名及功德費寫錯,因時間的關係恕不稱呼,直接叫大家的名字,叫到的前賢,請答聲(有),如有不禮貌的地方,還請多多包含。
5. 我們現在就要開始來辦道,辦道前為了表示我們對仙佛的誠心敬意,我們準備有鮮花、供茶、敬果、餅乾,來呈現給老母、諸天仙佛,本來今天的獻供禮應該由今天新求道人親自獻供,但各位初入佛門,對佛規禮節還不太了解,所以請較早求道的前賢,代替我們來獻,請大家主敬存誠、垂手肅立,祭神如神在,在旁觀禮,好,請獻供人員就位。
6. 在獻供前,我們先請一位大德者獻結緣香,今天我們很榮幸,能恭請到代表天命明師的謝點傳師,帶領我們獻結緣香,謝點傳師修道、辦道二、三十年,是一位大德者,在道場上犧牲奉獻、代天宣化,功德無量,平日為了成全道親南北奔波,經常櫛風沐雨、披星戴月而樂在其中。今天我們能恭請道謝點傳師大駕,真是我們的榮幸。等一下點傳師出來,後學為大家介紹的時候,我們要記得向謝點傳師問好,我們一起說:謝點傳師您好,以表示我們的禮貌和敬意,這樣會嗎?如果點傳師回禮向大家問好,我們應該親切的回答:謝謝謝點傳師慈悲,加上(慈悲)兩字,是代表敬重點傳師的天命,這樣大家會嗎?好,現在後學就代表大家恭請謝點傳師。
7. 帶動大家向獻結緣香人問好。
五、 請壇操持:
1. 以上大家所看到的就是獻供禮節,我們感謝剛剛代表獻供的幾位前賢,我們先天佛堂的獻供禮節,乃是遵循中國傳統古禮,也就是從前皇帝拜天的大禮,現在外頭已經不容易看到,非常莊嚴隆重。現在獻供獻好了,接下來我們就恭請點傳師請壇,所謂請壇,就是在辦道之前,由領有天命的點傳師,獻香叩頭,請到諸天仙佛、萬仙菩薩到壇護法,恭迎老母聖靈駕到,然後你們才能求道,現在請大家將服裝整理一下,垂手肅立,同時我們請瓣事人員排班一起請壇,請培壇人員就位,現在後學就來恭請點傳師請壇,等一下一樣的請記得向點傳師問好。
2. 帶動大家再向點傳師問好。
3. 請壇前備妥三個拜墊在後面,已備新求道人代表跪拜之用。操持者安排三位與點傳師同性別之新求道人,教他們做揖,鞠躬跪在拜墊上。
4. 請壇完畢,下執禮念完(以下各自分班),引導新求道人站回原位。
5. 新求道人往前就拜位時,操持者應快速安排年長者,往前排中央站好。
6. 恭請點傳師慈悲時,應快速引導安排坤道求道人列隊站好,並保持肅靜,一起聆聽點傳師慈悲。
7. 操持者應主動教導新求道人獻香叩頭。
8. 安排有經驗前賢教導合仝,請新求道人雙手放鬆,先示範解說,再實地牽比,(請抱在胸前,手壓拜墊叩首),一律由右方示範教授,切勿雙手搭雙肩,以顯莊嚴,並注意勿讓道親私自傳授,特別避免乾(坤)道在傳合仝時,坤(乾)也私下洩漏同時傳授。
9. 上執禮唸完新求道人姓名對嗎?操持者應隨即再次向新求道人問一次,確認無誤後,告訴上執禮姓名都對了。
10. 傳完口訣後,配合上下執禮,引導新求道人連續叩頭謝嗯。
11. 乾道求完道,點傳師恭喜後,帶動大家向新求道人恭喜,並安排站回原位在旁觀禮。
12. 辦完道後,帶動大家謝謝點傳師慈悲。
六、 辦完道後之操持:
1. 請瓣事人員排椅子,寫好板書,並請新求道人乾坤分坐前面。
2. 坐好後,向求道人恭喜,求道得三寶乃三生有幸、佛緣深厚、祖德庇蔭。
3. 我們現在再利用四十分鐘時間,請一位講師跟大家講解今天所得的三寶。
4. 介紹三寶講師,帶動向講師問好。
七、 講完三寶後之操持:
1. 感謝羅講師為我們詳盡解釋三寶,請問各位前對三寶有沒有較完整的概念?
2. 今天辦道就到此截止,謝謝各位前賢。有空請常回佛堂研究道理,經常與引保師、壇主、講師廣結善緣、切磋琢磨。各位壇主、講師、瓣事人員若有服務不周的地方,請多多包含,謝謝大家。
3. 唱名發供果、善書、求道卡,並親切關心鼓勵。
4. (看時間)教作揖、跪拜之禮節。
5. 廢棄表文趁送佛駕前焚燒掉。
6. 最後由壇主、操持及瓣事人員,一起謝恩送佛駕,(明明上帝十叩首,諸天神聖五叩首)。
八、 其他細節:
1. 注意掌握全場秩序及莊嚴氣氛,機動承上起下、穿針引線,避免冷場。
2. 手上應隨時掌握最新求道人名單(向掛號者要),確實掌握佛堂中乾童、坤女人數,與名單是否相符,若有臨時出狀況,不願求道者則快速安排讓其離開佛堂。
3. 操持者應維持佛堂秩序,使辦道過程莊嚴隆重,若有小孩哭鬧,可安排專人暫時帶離佛堂,並代理跪拜立願,至點傳師點道時,才再帶進佛堂。
4. 碰到小孩子熟睡時,應在請壇時想辦法搖醒,勿等到點道時才搖醒,避免延誤時間,發生冷場。求道順序應先乾童,後坤女,若只有坤女童而無乾,則先坤後童。
5. 若表文昇天後,有人再來求道,則從(獻香五柱,五叩首,跪讀申請)開始,在設立佛堂同時辦道時亦同。
6. 請壇前若再有人來求道,且尚未掛號,則操持者暫不介紹請壇,免得大家罰站後罰跪,操持者應臨機上場操持講話,如:強調表文殊勝、道場宏展,以避免冷場。
肆、 上下執禮注意事項:
一、 乾道上下執禮應穿著道袍,坤道上下執禮則應雙方服裝搭配一致。
二、 上下執禮就位前,先向仙佛作揖(摘下眼鏡),然後沿著兩儀燈面對面站好,眼鏡可戴回。
三、 上下執禮應立如松,不可疑步或搖擺,眼光勿亂拋,心無旁物。
四、 上下執禮之站位應適度遠離佛桌,以便就獻位者方便前進。
五、 事先確定瓣道人數,若求道人數僅二位或一位,則應事先抄寫名單,以備引保師立願時之用。
六、 聲音渾厚宏亮,尾音有韻味。
七、 執禮速度參看獻香者及叩頭者之動作,不可太快或太慢,以顯佛歸禮節之莊嚴。
八、 佛歸禮節務必背的滾瓜爛熟,若由經驗不足者擔任,則應令派有經驗者從旁輔導,萬一中途出錯,不用緊張,也不可出現吐舌、縮頭、東張西望等動作。
九、 引保師在立願時,下執禮唸到(願引、願保大眾),一定要斷句。新求道人在立願時,下執禮唸到(今天願求),一定要斷句。
十、 上下執禮應主動檢視佛桌、壇物是否準備妥當。
十一、 請壇時待點傳師站妥,與第二位面對面站好後,才開始念(請壇禮開始)。
十二、 表文昇天後,再有人求道,上下執禮從(獻香五柱、五叩首、跪讀申請),開始執禮。
伍、其他:
一、 請壇各就拜位,及兩邊分班時,僅面對仙佛時才鞠躬。
二、 請壇兩邊分班時,下執禮唸第一位時,第二位、第三位應同時後退。
三、 讀表文時,陪壇者不用舉眉齊。
四、 焚表後,一同十叩首時,在旁觀禮者不用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