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守則~壇主
一、內德涵養之要求
1.能恪守五戒,謹言慎行,改毛病,去脾氣,戒貪嗔癡三毒。
2.能虛懷若谷謙恭有禮,養成不急不躁的態度。
二、事功之基本火候
1.任勞任怨,不怕謗言,俯仰無愧,自我肯定。
2.協助操持佛堂庶務,如早晚獻香、初一、十五獻供,必持之以恆。
三、對「成全道親」的具體作法
1.成全道親,每星期至少一次,親自拜訪,或電話聯絡。
2.能關心道親,參加研究班的出席狀況,協助解決疑難。
3.對天恩師德,天命的肯定,常提倡老前人、前人苦心,為道親之表率。
4.及時傳達道場近況訊息,借機成全。鼓勵道親參加道場大活動或參與各種分工,以行功了愿,發掘人才。
四、對「道務開創」的具體作法
1.積極參加壇主會議,共商道務發展計劃,全力貫徹。
2.盡力廣行三施,護持道務發展。
3.每月渡人求道,對本壇道務積極參與。
4.配合大道場脈動,貫徹前人修辦理念與精神。
五、貫徹「集體領導,整體帶動」與「十組運作」具體作法
1.主動配合忠義字班的運作
2.佛堂六組分工中選一組參加,積極圓融本組工作。
3.謢持本壇之明德班與研究班,盡壇主之責任。
六、對「護持道場、護持佛堂」之具體作法
1.壇主之間建立互敬互信,共創完美道場。
2.貫徹前人推動修辦方針,護持道場優良形象。
3.身為壇主,本身熟悉佛規禮節,正己成人,培養氣質,熟悉參辭駕禮、早晚禮、獻供禮、初一、十五禮、辦道禮節,及一切辦道準備工作及操持。
4.壇主應強化自己的使命感,虛心學習修辦技巧,才能渡化一方,精進修持,謹言慎行,以為道親模範。
標準守則~講師
一、內德涵養之要求
1.孝順父母,兄友弟恭,敬老尊賢。
2.謹守佛規,重聖輕凡,三清四正。
3.常持善念,舉止莊重,和顏悅色。
4.待人處世,謙恭有禮,力行溫良恭儉讓之美德。
二、事功圓融之作法
1.行財施、法施、無畏施必須盡己心力,全力護持。
2.主動積極參與各種道務工作,不搶功不諉過。
3.每年自我要求渡人數,成全道親開法會,參加研究班。
4.不固執己見,通權達變,活潑應事廣結善緣。
三、對道有信心,對天命肯定
1.肯定道真、理真、天命真,拳拳服膺,真心向道,信愿行證。
2.經常闡揚 師尊 師母聖德,老前人、前人行誼,和開創道務之苦心,以實際行動參與道場舉辦之各種活動。
3.服從天命領導,貫徹前人修辦理念與精神,護持道場形象。
4.參悟聖訓,勸道親發菩提心。
四、對「成全道親」的具體作法
1.建立相關道親詳細資料,時常關心聯絡。
2.注意把握時效,安排良好修辦環境。
3.引導解析疑問,做好修辦生活輔導。
4.因材施教成全,列為知心修辦朋友。
五、對「護持道場」的具體做法
1.提倡道場倫理,鞏固集體領導整體帶動理念。
2.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見道成道功成不居,過化存神。
3.保護道場清譽,維護道場和諧,互相成全,互相提攜。
六、對「十組運作」的具體做法
1.依自己專長,選一組深入學習,全心投入。
2.分工合作,發揮團隊精神,帶動十組運作,密切配合之精神。
3.主動教導與提攜後進,為道場發掘人才。
七、對各佛堂之間如何崇禮尚義
1.婚喪喜慶,禮尚往來,經濟而不舖張,充分表達相互關照之心意。
2.慰問關懷,親疏遠近,量力而不流俗,發揮道場溫馨。
3.由自身佛堂作起,而後相關佛堂,再推及其他佛堂。
標準守則~義字班
一、一心一意護持道場,不斷提倡天恩師德與前人大德,負責傳達與執行區內忠義字班會議宣佈應辦事項。
二、在本壇勇於負責推動基層道務,促進道務健全發展。
三、以主動、積極、用心、負責任的精神,做到化解人與事的問題促進佛堂內部人事和諧,合作圓滿,以達修道修心、辦道盡心、行功了愿
四、注重人才壇養,鼓勵帶動道親全員參與本區十組運作,並在相關佛堂內做好分組工作,落實人人有事做,從工作中訓練人才、壇養人才、善用人才,提升本壇道親之質與量。
五、定時或不定時連繫開好相關佛堂壇主會議,以達群策群力、團結合作,三多四好之目標。
六、用心注重崇禮尚義之關懷與慰問照顧,以促進全體道親之向心力、結合力、推動力、凝聚力與團結力。
標準守則~忠字班
一、具有無私無我奉獻精神,做到以天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尊師重道,有命不敢違,無命不敢自專。
二、安份守己,不逾矩,誠心修道,見道成道,一體觀與正確的修辦理念。
三、忠子班應提昇與磨煉策劃和領導能力,同時注重內德與道學必兼備,言行要兼顧,以為義字班之表率。
四、應主動推動與關心各壇道務,濟弱扶傾,適切給予協助。
五、務必出席年度畢班、壇主班和總壇中心會議,全心護持各項決議案,與貫徹執行。
六、應護持道場舉行之各項活動,對分工應全力配合,圓滿完成任務。
七、應深入瞭解前人修辦理念,經常傳達到基層道親,結合道場凝聚力與建立整體共識。
八、應以整體道場會議和前人召集的會議為重,不能以辦道或其他理由不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