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基礎
◎求道有哪四難?
A:中華難生、人身難得、真道難逢、明師難遇。
◎性理釋疑:三期末劫之「三期」所指為何?
A:青陽期、紅陽期、白陽期。
◎何謂三清四正?
A:三清:聖凡清、錢財清、男女界線清。 四正: 身正、心正、言正、行正。
◎性理釋疑:何謂三曹普渡?
A:上可渡天上河漢星斗,氣天諸仙;中可渡人間芸芸眾生;下可渡地府幽冥鬼魂
◎何謂四相?
A:「我相」,自私自利;「人相」,別人無關;「眾生相」,分形絕界;「壽者相」,惜命延年。
◎何謂三心?
A:「過去心」不思、「未來心」不想、「現在心」不存。
◎何謂五戒?
A:殺、盜、淫、妄、酒。
◎「明明上帝」之全稱二十字如何?
A:明明上帝,無量清虛,至尊至聖,三界十方,萬靈真宰。
五年進修班講義
新民班講義
◎家庭佛堂常獻香九柱之意涵?
A:明明上帝五柱、諸天神聖三柱、灶君一柱。
◎修道四門課程?
A:品格、功德、火候、禮節。
◎請以四句偈答佛陀五時說法?
華嚴最初三七日, 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談, 法華涅槃共八年
◎何謂六度波羅蜜?
A:「布施」度貪慳,「持戒」度淫邪,「忍辱」度嗔恚,「精進」度懈怠,
「禪定」度散亂,「智慧」度愚痴。
◎偈云:佛家一文錢,大似須彌山,請接續下兩句?
A:欺心無實報,被毛帶角還。
◎六道輪迴,是指哪六道?
A: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地獄道、惡鬼道。
至善班講義
◎在辦道掛號時,你與求道人具有什麼關係時,不適合擔任引保師?
A:「直系親屬」與「長輩」求道時,自己不可當引保師。
◎佛堂設壇時,供果數量應獻多少盤為宜?
A:二十五盤滿供。
◎佛經的開經偈為哪四句?
A: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佛法概論:狹義的佛法,大體來說分為三藏,此三藏為何?
A:經藏、律藏、論藏。
◎佛陀四宏願為何?
A: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常言道:如何則眾生可渡?如何則佛道堪成?
A:心發則眾生可渡;愿立則佛道堪成?
◎菩薩行誼:佛教中有四大菩薩,其聖號及意義為何?
A:一、大智文殊菩薩。
二、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大願地藏王菩薩。
四、大行普賢菩薩。
◎濟公活佛三大弘願為何?
A:一、在先天,渡化眾生,達本還原。
二、在後天,移風易俗,改善社會風氣。
三、復興中華固有道統文化,實現大同世界。
◎佛法有小中大三乘及一佛乘之分,其中三乘所修之法為何,其成就之果有何不同?
A:小乘修四聖諦法,得證聲聞乘。
中乘修十二因緣,成就緣覺乘。
大乘修六度波羅蜜,證得菩薩。
行培德班講義
◎求道表文中師尊、師母的道號各為何?
A:師尊道號:上光下璧 師母道號: 上慧下明
儒家經典
◎何謂君子有三畏?
A: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孟子認為大丈夫對於富貴、貧賤、威武應如何處之?(請引用原文)
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學
◎大學之道為何?
A: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親,在新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___,則近道矣
A:知所先後。
◎大學云:富潤屋,得潤身,心廣體胖,此謂___,故君子必誠其意。
A:誠於中形於外。
中庸
◎中庸首章內文為何?
A: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中庸:五達道所指為何?
A: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交也。
心經
◎何謂五蘊?
A:色、受、想、行、識。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接下三句?
A: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何謂六根?
A:眼、耳、鼻、舌、身、意。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自序品中,六組於大梵寺登上講堂即對大眾說了一段四句偈,開示壇經之重要經髓,請問這段四句偈為何?
A: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六祖惠能所作之偈為何?
A: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得受心法後,說什麼見性偈語?
A: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法僧怎解?
A: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法華經
◎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為何?
A: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法華經:在譬喻品中,佛陀以哪三種分別比喻三乘佛法及一佛乘?
A:羊車(小乘)、鹿車(中乘)、牛車(大乘)、大白牛車(一佛乘)。
◎文殊菩薩告訴智積菩薩,是誰於海中修行,依「法華經」速成佛道?
A:「龍女」八歲依法華經成佛。
金剛經
◎金剛經;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A:阿者無也,耨多羅者上,三者正也,藐者等也,三者正也,菩提覺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金剛經:請問「如何降伏其心」?
A: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清淨經
◎清淨經: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慾遷之,_____。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
A:常能遣期慾。
◎清淨經: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如何?
A:即生貪求。
道德經
◎老子言:什麼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A:「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如何?
A:故幾於道。
◎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什麼?
A:道法自然。
講師儲訓班班員手冊
◎前人來台灣曾渡化那位氣天神仙求道?
A:開台尊王鄭成功。
◎活佛老師云:得道憑什麼?
A:得道憑愿力。(十條大愿)。
前人大姑修辦的一大事因緣
◎前人慈示在德行涵養上之內、外德各為何?
A:內德-溫良恭儉讓。
外德-恭寬信敏惠。
道務行政運作
◎發一崇德「三界一元」所指之三界為何?
A:社會界、學界、青少年界。
◎發一崇德大道場之修辦領導及帶動理念為何?
A:集體領導、整體帶動。
◎前人常提倡「修道三不離」為何?
A:不離前賢、不離佛堂、不離經典聖訓。
道場盛況
◎發一崇德五個文教基金會為何?
A:光慧(南投)、崇德(台北)、崇仁(台中)、崇禮(台南)、崇義(高雄)等五個文化教育基金會。
◎老前人、前人開道台灣,第一處白陽大廟係指?
A:斗六崇修堂。
老祖師、師尊師母、老前人行誼
◎路祖歸天後曾借顯化一百天,口吐何典?又說何經傳世?
A:口吐金公妙典,又說彌勒真經傳世。
◎師母所渡之第一位氣天大仙為誰?
A:雲遊姑娘(後因助道有功 老母加封教化菩薩),為雲字班仙長。
◎老前人所渡之第一位氣天大仙為誰?
A:司馬光大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