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二、 本章經旨:往內降服其心,參究自己,以達天人合一。才是人生真諦,若識本真,且發揮生命意義,是謂不朽
三、 當裁判容易,當選手難,見別人之毫末易,見自己大樑難,能察賢愚、辨是非,司黜陟,明賞罰,指瑕摘疵,皆謂之智,但明於責人,卻往往昧於責己
四、 智是外射以觀人,明是內照以省己,觀人僅需具備知人能力即可,省己則須二六時中,存養省察、克己復禮,蠲情去欲
五、 聖者往內了解自己,故越修越清楚返觀內斂。英雄豪傑往外分析別人,故越做越迷失自己
六、 中庸: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七、 莊子所謂見見者,非謂見彼也,自見而已矣!所請聞聞者非謂聞彼也,自聞而己矣
八、 知常曰明(16),見小曰明,復歸其明(52)
九、 修道是聖人道德事業,而非英雄事功事業。前者往內克服自己,後者往外征服別人,前者裁判自己,後者裁判別人
十、 修道人最難降服的是俱生之習氣秉性,與內心之矛盾不安。戰勝別人尚稱容易,化解散亂不安之心念才是困難
十一、 凡人為烏雲所蔽,不見其自性月亮,故須存養省察、三省四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常思己過,莫論人非,才撥雲見月,此皆是勝己工夫
十二、 外界眾生易度,自性眾生難度
十三、 守柔曰強(52),堅強者死之徒(72)
十四、 古來聖賢皆寂寞,降服別人或尚有掌聲與喝彩,降服自己則如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才能體會個中滋味
十五、 修道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將相所能為,累世所積之無明、執著、惑業,乃錯綜複雜,根深蒂固,若非有過人之志向與智慧,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實難成功
十六、 人心不足蛇吞象,所謂漢武為帝欲作仙,石崇巨富愁無錢,嫦娥照鏡嫌面醜,彭袓焚香祝壽高
十七、 淡泊寡欲,曲肱枕之,樂在其中。蕇食瓢飲,不改其樂,若能知足,不僅能自得其樂,且無對待不比較,充實富裕
十八、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外面沒關係,但求窮得有骨氣,內心可不能窮
十九、 六度萬行,堅忍卓拔,對道有絕對信人與決心,乘長風破萬里浪,鞠躬矢志,代天宣化,盡瘁死而後已
二十、 終身不離道,抱道凝神,歸根復命,即使四大離散,但法身光明普照,不生不滅,立德立功立言,德澤流芳,是謂久壽
二十一、 人生百歳,而不解生滅法;不若生一日,而得之解之
二十二、 朝聞道,夕死可矣
二十三、 莊妻死,莊子鼓盆而歌劇至樂)
二十四、 莊子將死,弟子恐烏鳶食之,而欲厚葬。莊子笑曰: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列禦寇)
二十五、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意為聖人也),而今非也。………彼其所遺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養生主)
二十六、 莊子之楚,見空髑髏,問曰:貪生失理,而為此乎?亡國之事、斧鉞之誅,而為此乎?不善之行,愧遺父母妻子之醜,而為此乎?凍餒之患,而為此乎?春秋故及此乎?語卒,援髑髏,枕而臥。夜半,髑髏見夢曰:子之談者似辯士。視子所言,皆生死,無君於上,無臣於下,亦無四時之事,從然以天地為春秋,雖南面王樂,不能過也。莊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里知識,子欲之乎?髑髏深矉蹙頞曰;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閒之勞乎?(莊子至樂)
二十七、 以上所引莊子寓言,皆看破形骸之累,而達長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