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公聽者,從來說“神仙本是凡人做,隻怕凡人心不堅”。可見仙凡二途,原是一個來頭。既有凡人,怎見得沒有凡人修成的神仙?列公不信,讓著書人說點證據出來,給大家研究研究如何?自來神仙甚多,而神仙中最為世人所共知共聞、人人敬仰的,尤莫如八洞神仙,今人大概簡稱他們為八仙。著書人自幼好道,曾經讀過很多不輕見的秘籍、海上奇書,肚子中著實收藏了許多神仙的故事。怎奈人事太生疏了,說將出來未必動人信仰。還是摭舉八仙得道始末和種種事實顯跡,來談論一下。此等事跡或為婦孺所詳,或有古跡可憑,顯見著書人不是撒謊兒哄人罷。
說那八洞神仙的修真得道,始於何時,經曆多少年代,包含若幹事情,正是一部二十四史不曉從何說起。經作書人很費一番苦心,才覓到一個小小端緒。列公們可曾聽得古今傳說,有個什麽二龍治水的故事兒麽?這事說來好如平淡無奇,不道經作書人仔細考察的結果,竟和這八仙曆史有些小小關係。按照事從腳跟起的規矩,要說八仙之事,竟不能不借重這兩位龍君作開場的引子。
原來這兩條龍,一在天之西,一在海之南。當那太古之時,南贍部州西方一帶,都是很大的澤國。其地稱為灌口,是玉帝外甥二郎神所封之地,所以稱灌口二郎。如今四川地方有一個縣份,名叫灌縣,就是這個出典了。那時二郎神鎮守灌口一帶,時顯靈異。附近水陸居民無不虔誠奉祀,神廟中香火,不消說是盛極了的。誰知那水國之中,向來有條老龍。因懼二郎神威,終年不敢出頭,隻在海中潛身修練,得壽萬千年,已成不壞之身。二郎神神通極廣,隻消慧眼一觀,神機默運,這海底海麵之事,沒有一件瞞得他耳目。也因此龍苦修已久,既不敢出來害人,何苦和他作對?所以一徑裝個馬虎,不去理會他。
這日也是合當有事,那岸上有個孝子,姓平名和,自小便沒了父親,隻剩寡母王氏守節撫孤,把他養成一個勇健兒郎。偏偏因王氏作工過度,把一雙眼睛都弄瞎了。平和千方百計,求神拜佛的想要治好母親的眼,可總沒有效果。不覺大怒道:“我娘這樣好人,為何得此慘報!可見天是靠不住的,神佛是沒有靈感的。”這樣一來便把一個好好的孝子,激成一種憤懣躁烈的脾氣。不過王氏病已難治,盡他兒子如何發急,兀自沒有用處。這平和惱過多時,也竟無計可施,隻有刻苦勞動,掙了錢鈔奉養這位慈母。王氏雖然瞎了眼睛,卻得兒子如此孝順,心中也就寬慰了不少。常常聽得兒子怨天尤人那種不平的說話,兀自懇懇切切訓誡他。平和因此稍知斂跡,每天除了工作養母之外,絕不敢多跑一步路,多說一句話。王氏益發喜悅,便對平和說道:“兒呀,我雖瞎了雙眼,有你這樣兒子,本來用不著我自己出去賺錢,就沒了眼睛也害不著什麽。”平和道:“娘休這般說,孝順父母都是應分之事,像娘一生忠厚貞節,還得這等毛病,那是不應分的。兒子要能上天人地,無論如何,必要查明這個原因,弄些仙藥,治好娘的眼睛才肯幹休。”王氏隻當他是一句孩子說話,也便一笑置之。
不道平和一麵勤力做工,一麵仍是到處訪問可有醫治瞽目的法子。這天因家中柴草已盡,一早入山,砍了些枯枝背在肩上,慢慢下山回來。行至半山中間,忽見一個道人,相貌清奇,神情飄逸,行動之間似有一種祥光瑞氣裹住他的身子。平和料他有些來曆,慌忙丟下柴,上前唱個肥喏,問道:“仙長何來?”那道人笑道:“我不是仙人,隻能替人醫治病痛,算個走方的醫生罷了。”平和聽說,心中一動,忙問:“不知仙師可能醫治多年的瞽目?”那道人笑道:“百病都治,隻除了瞎子不醫。”平和聽了,不覺“呸”了一聲,拾起柴枝,架在肩上要走。道人笑道:“你這孩子,怎恁般性急?”平和道:“我家隻有一個老娘,我娘身體都好,就隻雙目失明,偏你這道人百症皆治,不醫瞎子,分明好像有意和我作對一般,我還和你講什麽來!”道人又笑道:“我雖不醫瞎眼,可知還有一個專醫瞎眼的先生,我不舉薦與你,你去何處去尋?”平和見說有這等醫生,忙又丟下柴,向道人打躬說道:“小子實因出來久了,怕老娘盼望,所以急於回去,方才言語失檢,道長休怪。道長出家人,慈悲為本,既有這等醫生,千乞告訴小子,好去上門請他。果能醫好我娘,一則是仙長陰功,二則小子必要重謝仙長呢。”道人點頭笑道:“你一個窮人,一天到晚掙錢養娘,還不得寬裕,怎說謝我的話。倒是‘出家人慈悲為本’這話,卻有些道理。也罷,你我在此相逢,多少有點前緣,貧道也敬你母子節孝,指示你一個去處罷。離這山三十五裏大水之中,有條孽龍,修煉甚久,每天子午二時,一定昂頭水麵,吸取日月精華。口中吐紅珠一粒,光照水麵,閃爍晶瑩,乃是他煉成的丹。你可前去伏在水邊,等他吐珠之時,念一句‘唵哩吽哩吽’的咒語,用手一招,此珠必飛至汝手,可急藏回家中,掛之堂前。憑你愛甚要甚,隻須向珠默祝,都可應念而至。至於你母眼病,隻須一觸珠光,便能回複從前光明,包他一輩子不再眼瞎。”平和已知道者必是仙人,聽了這話,拜伏於地。道人笑著扶他起來說道:“不必多禮,牢記咒語,必可得手。老龍見珠落你手,必來搶奪,彼時有我在暗中幫你,不致誤事,放膽去罷。”說畢一陣風起,那道人化陣金光,瞬息不見。
平和大為驚異,忙又望空叩謝,肩柴而歸。因恐母親膽小,卻不對他說知,候到晚上三鼓響盡,獨自一人出了後門,如飛趕到道人指示的所在。找了一個蘆葦叢中,把身子蜷伏起來,連呼吸也不敢透,隻呆呆地望著水中。直至子時光景,果見一陣紅光從水底直透水麵,驚得那些魚蝦之類紛紛逃開。那紅光升上水麵有一丈多高,向著月光一上一下、一高一低地升沉著。同時似有一種白如銀、淡如煙的稀霧,圍住紅光。平和哪有工夫去瞧那水麵的龍身,一見紅珠,喜得幾乎跳將起來,慌忙鎮定神思,默念一句“唵哩吽哩吽”。一麵伸手向紅珠一招,一霎時間覺得那紅光向眼前直飛過來,幾乎連眼睛都睜不開了。平和更顧不得死活,拚命價伸出兩手,想要圍住紅光探取紅珠。更不料紅光漸少漸稀,自己手中卻似握住一物,仔細一瞧,不是那粒晶瑩閃爍光芒四射的紅珠是什麽?
平和這一喜更是非同小可,待要起身出葦叢,忽地一陣狂風向這蘆葦深處卷將過來。一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耳中隻聽得轟隆之聲,宛如雷鳴一般,隻在平和頂門上盤旋下來。嚇得個平和握珠伏地,隻叫:“仙師救命!仙師救命!”猛可裏聽得空中有人喝道:“孽龍不得無禮,聽我法旨!我乃九天縹緲真人,憐汝修煉多年不成正果,又念平和孝心格天,特借汝丹救彼母親,兼立功行,普濟世人。你失丹之後軀殼不保,生魂可仍在此間,切不可離開一步。三年之後他應逢災難,彼時魂托汝身。汝兩合身為一,自有一番功果,你和平和各得其所,正是一舉兩得。此時不必相仇。”說罷風定雷止,依然一輪皎月懸掛太空,照耀得萬頃煙波光明皎潔。隻見紅珠出現之處,水麵出現了一個老龍頭,望空點了幾點,躲下水去,一點聲形都不見了。
平和也慌慌忙忙恭恭敬敬地叩了幾個頭,爬出蘆葦,挾珠歸家,卻已東方發白,紅日高升。他娘正在床上摸摸索索在披衣起身哩。平和不敢驚動,仍和平日一般走進他娘房內,剛叫了一聲,他娘忽然把眼睜了一睜道:“孩兒,你手中捏的什麽?這般紅紅的,真是好看。”平和見娘已能見物,驚喜之極,卻不及稟明原因,先把紅珠取出,向娘麵前一晃。他娘猛可地立起身來,大聲說道:“我的兒,你從哪裏弄來這個寶貝?我一見此物,兩眼大明,竟比年輕時候還來得爽利明澈咧!”說時伸手問平和要這珠子。平和忙說:“娘,且莫性急,這寶貝可不是這麽玩法。待孩兒想個法子,將它懸掛起來,娘可時時看它,包你一輩子眼目清明,再不會生出病來。”他娘依言,跟著平和一直走至中堂,看那平和把珠子用線絡好,掛在中間,便有一團紅光照徹內外。從此以後不但王氏眼病若失,母子倆身體精神都覺得十分爽健,十分快活。而且這珠子真可稱得為如意珠兒,無論需要什麽東西,隻要對他默默地禱祝一遍,這需要的東西自然會發現在屋子裏,真是取之不完,用之不盡。家中得此有力的扶助,母子們衣食一切,都用不著憂慮的了。
第一回 借龍丹仙人助孝子 起貪念惡吏索神珠(3/4)
偏這平和性情奇怪,家中雖有此寶,他卻一天不肯偷閑,仍和日常一般勤苦做工,風雨寒暑概不休息。一天王氏對他說道:“兒呀,這如今僥天之幸,你我衣食無虧,生活有著。你的年紀不小,也該留心訪尋一位有才有貌的姑娘,早早完了婚姻之事,好教我了卻一件大願。”平和聽了,答道:“母親慈命,孩兒敬當遵從。怎奈孩兒自蒙仙人賜珠治愈母親目疾之後,曾許下一個大願,要立下五百功行,才敢講婚姻之事。如今看看過了一個多月了,也曾出入留心,並沒甚事可容孩兒施展的,這便怎樣?”王氏見說,猛可地醒悟道:“孩兒,這也不難,想仙家至寶原為濟世之用。我兒既然得之,還該公之於人,不但自己積德,也替那位仙師和老龍爺立些功行。”一句話還沒說完,喜得平和直跳起來道:“畢竟是娘的見識高,孩兒怎麽竟想不著。如今孩兒就去做個走方的醫生。凡人有難治之症,隻用紅珠一照,包他卻病延年。再有貧苦人家衣食不敷的,孩兒還可默禱紅珠,把些銀米與他。恁的時,不上一年,敢則立了千把件好事了。”王氏連說:“很好,我兒見義勇為,不可怠慢。既已想著,即日就去試辦試辦。看行得行不得。”平和笑道:“寶貝是不認人的,既能治母親之病,自然也能治別人之病。既然照應我娘兒,怎見得不能救別人的困苦呢。”王氏笑道:“恁地時卻不是好?”
於是平和也不去做工了,天天挾著紅珠往來遊行。凡是有病的人,經他把珠光一照,病人得了寶氣無不痊愈。先是專替近村之人醫治,後來大家傳說開去,竟有遠道之人不遠千裏的前來治病。平和一心濟人,不但不取銀錢,就是送來禮物不能推辭的,也隻分送給村中貧乏人家。還有些誠實規矩的人,因時運不濟弄得生活艱窘的,便向紅珠求點銀米送他。如此一來不消三年工夫,這平和大善士的名氣,早鬧得遠近皆知。而且平和性情爽直,從不曉得撒謊欺人,人家問他怎的一旦學得恁般本領,他也總不相瞞,老老實實地告訴他們。因此便惹動一個人的注意。
這人非他,便是灌口地方的長官,姓毛名虎,聞得自己治下有此異事,便想傳那平和去一問,若是果有此寶,當以官長勢力,問他要這珠子。想定主意,就和他妻子胡氏商量。胡氏喜道:“若得此寶,可先著他治好我女兒的病,寧可多花些銀子,問他買了來;若是一味用強,恐惹百姓議論。”毛虎依言,打發兩個差人下鄉來傳平和。平和問起原因,差人說是本官小姐患的癡迷之症,聽說府中有治病神珠,特請先生攜去,治好小姐之病,自有重報。平和稟辭母親,就要前去。王氏聽得官中相召,不覺皺眉道:“孩兒,這官場之事不是容易幹的,此去務要小心在意。”平和應聲曉得,跟了差人同到衙門。
毛虎聽說請到了神珠醫生,心中大悅,親自出來以禮相待,動問得珠緣由和此珠功效。平和從頭直稟告過了。毛虎聞言,也還似信非信的,便請他進去醫治小姐之病。平和相隨入內,見那小姐麵白如紙,目定神迷,分明是妖鬼附身。平和取出神珠向他一晃。這珠原是靈物,那些山精野鬼怎能擋得這等靈光,但聽“阿呀”一聲,這小姐向後就倒。平和收了靈珠,小姐又蹶然而起,見父母都在一邊,不覺大哭道:“爹娘啊,孩兒好苦也!”毛虎夫妻都喜歡得說不出話來,齊向平和拜道:“小女自得此病,已有半年不省人事,就是家中親人也不大認識。今蒙先生神物一照,立時清醒,先生真是我家恩人也。”平和忙著謙遜。這小姐自言春間在後園玩耍,忽然一陣腥風,觸鼻而暈,以後所作所為全沒主意,也不曉什麽道理。平和道:“這不消說,是一種什麽妖精附小姐貴體,來享人間福食也。”
毛虎把平和邀出廳外,酒筵款待。席間動問平和可肯將此珠出賣?平和笑道:“小民雖得此珠,卻從不能算做自己的。將來期限一滿,少不得仍由仙師收回,還給老龍。小民果然不得擅賣。就是老爺得去也不能久長,何必多此一舉呢。”毛虎隻當他是推托的話,再三懇商。平和究是孩子心性,怫然而起道:“小民得此神珠,先為醫治家母眼症,後來才替別人治病。左右不過借此立點功德,從來也不曾得過人家一點好處。若是放在老爺府中,老爺哪有這閑空時間替人治病,卻不辜負此珠?老爺是大貴之人,穿的吃的、使的用的哪一件兒不得遂心?就得此物,亦不過將來珍藏起來,究竟有甚用處?卻不耽誤了小民行道的功德!似這等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我勸老爺少做為是。”毛虎聽了,不覺大動肝火,便命許多差人:“將平和捉住,搜出他的珠子,免他妖言惑眾,弄出不軌之事!”平和見差人上前來捉,心中大怒,立刻離席而起,伸起右足,就踢翻了一人,又一拳打倒了一人。眾差發聲喊,各執兵器一擁而上。平和恐怕有失,取珠在手大呼道:“老爺不必動怒。眾位哥也不用廝打,聽小人一言。”毛虎隻當他願意獻珠,忙命眾人且慢動手,看他有什麽話。
隻見平和從容稟道:“老爺是小民的官長,老爺有命,小人怎敢違背。怎奈此珠委實不是小人所能久占。小民若擅獻老爺,將來仙人責備,老龍索取,小民也逃不過一死。還不免負一個監守不慎的罪名。若是忤了老爺之意,也不能出得衙門。總是一死,小民寧願死在老爺貴衙之內。死後有知,還能求諒於仙師。老爺不信,請看小民立刻把此珠吞下肚去。小民當然不能活命,就是一時不死,任憑老爺刀斬斧砍,小民不敢有怨言!”說罷張開口,把顆大如李子紅如丹霞的紅珠塞進去,一仰頸,“咽”的一聲滑人腹中。毛虎忙命眾人快搶,卻已來不及了。隻見平和顏色大變,麵如金紙,眼若銅鈴,向外直衝出去。毛虎不敢攔阻,由他出了衙門,一口氣趕回家中,見了他娘,伏地大哭道:“我那苦命的娘啊,孩兒如今不能再侍奉你了!”王氏大驚問故,平和隻說得一句“紅珠已人腹內”。王氏不等他說完已嚇得麵如土色。匆忙之中,不擇言語,隻說:“怎麽好!珠是龍丹,丹人兒腹,是要變龍的呀!”一語未完,猛可的狂風大起,烏雲四合,王氏隻覺眼前金光萬道,神眩目迷,半空中似有龍鳴之聲。定睛一看,果見一條金龍,蜿蜒上下。再瞧平和,已不知哪裏去了。不知平和化龍以後有何怪事,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