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何仙姑、王月英跟隨鐵拐先生,駕雲前去藍家。半途之上,師徒們把處分藍氏子孫和懲戒胡氏的辦法談了一回。鐵拐先生又說:“這是小事。我為采和分上並月英麵子,不能省此一行。此外更有一樁大事。”何仙姑忙問:“師兄還有何事?”鐵拐先生才待回言,陡見東北角上一片烏雲飛向南方而去。鐵拐先生歎道:“孽哉此物,又不知要傷害多少生靈也。”因即告訴二人道:“才說另有一件大事,即是為此。你們可能瞧得出那烏雲之上站著什麽東西?”何仙姑道行已深,早已望見是一條碩大無朋、金鱗閃爍、夭矯雄健的大蛟,便對鐵拐先生說了。月英卻一無所見,隻見烏雲一片而已。鐵拐先生歎道:“論起此物年歲,就是現今上界天仙,沒有幾位能夠高出他上。就說道行,他也能五遁,也能變化。普通神仙中有幾位比得上他。但不曉得為什麽喜歡沉淪於魔道中,專幹傷天害理的事情。縱會一時逃得天譴,久後大數一到,終不能免於雷殛。何苦呢!”說時,連連搖頭,隻叫:“可惜!可惜!”
月英動問此物出世年代和作祟情形。鐵拐先生笑對何仙姑說:“那就是大鬧螺獅道場的孽畜了。幾次三番想占據錢江作他根據之地,幸得玄珠子守衛得力,誌不得逞。但劫數已定,久後終得被他搗亂一場。我今此去,就想送給玄珠子一件東西,可以救護百萬生靈。如至不得已時,便可取來應急也。”何仙姑聽了,十分欽羨。當下,代鐵拐先生將老蛟曆史告訴月英。月英也驚異道:“我們是刻意求仙,難得大道。這老蛟既有這麽深的道行,還要如此橫行,豈非自取滅亡,卻不枉負了萬年功行。”鐵拐先生及何仙姑聽了,相顧歎息起來。
此時,已到藍家。鐵拐先生和仙姑、月英一同從空中降落,嚇得胡氏及一家老少都羅跪麵前,不敢抬頭。隻有月英不敢當他的大禮,忙起而避之。胡氏一見月英和仙人同來,可知他已經成仙,那裏還敢存輕慢之心。又恐他前來報從前虐侮之仇,怕得他戰兢兢地口中喊著“王……王……王小姐少……少少……少夫人。”宛如連珠箭一般,叫得好不親熱。待要細數前情,藉資表白。不料鐵拐先生大喝一聲,把他嚇得魂膽俱消,險些暈了過去。月英忙上前扶住,並暗暗關照他:“不要害怕,我師傅是有道天仙,此來專為救你,教你免得活受慘劫,身人輪回。你但靜心領教,好好改過,包你將來還有好處。”胡氏見說,不覺戰戰兢兢地說道:“小小……小姐,你的好心我全知道。恨我脂油蒙心,不識好人。從前種種,對你不住,望你千萬別存在心頭。”
月英聽了,心中反覺不安。忙笑說:“不必多說,快聽仙師指教。你瞧,仙師拿的什麽東西?”胡氏聽了,不知不覺地向鐵拐先生一瞧。那知,不瞧猶可,一經觀看,愈看愈怕,看到後來不由嚇得大叫一聲,死了過去,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原來,鐵拐先生手中持的是一麵小小的鏡子,那鏡的麵積才隻碗麵光景。而在胡氏看來,竟和天一般大。看了鏡子,就不見天日。鏡中的情形,宛如又一天地。首先瞧見的乃是一所房子,房子中間躺著個病人。另外有一男一女,悄悄商量用藥毒死這病人。病人服了他們的毒藥,立刻跳了幾跳,七竅都流出鮮血來。那情狀好不可慘怕人的。最奇的,那房子就是藍家住宅,病人正是藍文,用藥的人正是胡氏本人和他兄弟胡千。而且藍文死狀可怕,隻有姊弟倆親眼見到,後經胡千收拾幹淨,一點不留痕跡,所以別人瞧不出破綻來。但這鏡中卻宛然替他們留下一幅殺人的繪圖和真事真情,不差粒黍。你教胡氏怎不嚇得要死呢。
鐵拐先生見胡氏既暈,便微微一笑,向他吹口氣兒,胡氏便又醒轉來。心中明白,想不再瞧那鏡子,無奈眼前所見盡在鏡中,連自己這個身子究在鏡中抑在鏡外,都有些模糊,弄不清爽。隻見藍文死後,自己如何專權,胡千如何進讒,如何謀害采和夫妻,怎樣被藍休得知,夤夜通信月英,胡千怎樣誣陷月英,以至闔家嘩鬧,小夫妻逃走,胡千率眾追趕,采和、月英遇仙升天,胡千被殛為止,鏡中便空空洞洞一無所有了。而且胡氏再望去也隻碗麵大小了。胡氏弄得如醉如癡,神魂飄蕩,不知要怎樣才好,直瞪著兩眼望著鐵拐先生。鐵拐先生便命月英:“你帶他進去,問他可曾悔過遷善,好好做人,不得再有惡事。若能廣行陰功,多作善舉,上天決不絕其自新之路。將來功行圓滿,還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咧。”月英遵旨,把胡氏扶人室內,按照師傅意見,苦苦勸導了一番。
胡氏心中大徹大悟,忽然立起身,飛跑而行,跪在鐵拐先生麵前,磕頭如搗蒜一般,帶泣帶說的,自陳痛悔前非,決心為善:“如有虛言,或中途改節……”說著,把個小指伸入口中,刮地一聲咬下一大半截來,血流如注,痛徹心肺,兀自掙紮著說下去道:“此身不得好死,必和此指一樣,被人斬為兩段。”說完這話,痛得昏了過去。鐵拐先生甚喜他有此決心,料他出於真誠,點頭讚賞道:“能夠如此,犯罪雖重,未嚐不可挽補也。”遂又向他吐口氣,胡氏蹶然而起,血凝痛止。鐵拐先生親自安慰了一番,胡氏親把咬下的指頭留著,說要每天拿來瞧一遍,免得事過情遷,重蹈故轍。他們這一番熱鬧,隻有當局數人心中明白。其他,如藍府中下人和胡氏子女等人,卻一點不曾看出是怎麽一回事情。就是鏡子中的許多幻影,他們也都一無所睹。到了此時,見胡氏截指明心,大家不覺又怪又驚,又怕又感。
據鐵拐先生說,此鏡的功用,和他那葫蘆有同樣效力,總之同是本人一些精神所寓;道到深處,魂魄可遊於天地之外,雖千百年前後事情,可憑一照之功,完全顯示出來,絲毫不得舛差。此法後被楊仁說出,但道力不及,隻能書符念咒,以代遊魂之功。
鐵拐先生把藍宅事情辦了,即帶同仙姑、月英二人,重複駕起雲頭,直至海寧地方,逕投玄珠子的廟。玄珠自接任以來,多顯靈應,以故香火之盛,一時無兩。聞說鐵拐先生到來,慌忙出迎。二仙相見,大喜大笑,攜手入內。鐵拐先生命仙姑等相見,各敘景慕之意。玄珠問起鐵拐雲遊情形。鐵拐也問他防蛟守土之事。因把途中所見老蛟南來情形告訴了他。玄珠歎道:“此畜不除,浙難未已。小弟雖會同龍王,多方設法絕其出入之路,怎奈此妖神通不在我輩之下,誠慮百密一疏,中其奸計。那時,百萬生靈,責在一身。自顧才疏,擔此重任,每一念及,未嚐不栗栗自危。道兄既不我棄,惠然肯來,度必有以教我。”鐵拐先生笑道:“道友太謙了。老蛟雖凶,從來說邪不勝正。況有道兄謹慎留心,坐鎮海口,又得平氏夫婦相助,料老蛟也無可如何。縱有意外,真是劫數所關,無可幸免。在道兄,但能始終如一,不懈不苟,不以一時雅興忘卻平時的戒懼。如此,便是劫數到來,也與道兄無關了。”玄珠子聽了,口中連連稱是,心中卻甚覺鐵拐先生這番教言來得不大切實,好似一種敷衍塞責的門麵話。心裏這樣想,麵上也稍覺有些不大誠服的態度表現出來。鐵拐先生明知其意,隻作不曾明白。當晚,玄珠子預備江南鮮果、越中名產,宴請三位遠賓。賓主暢談,竭歡盡情。
到了次日,鐵拐先生就率了仙姑等,離開海寧北至中州。鐵拐先生笑對月英說:“教你一點小玩藝兒。”月英不解其情。仙姑笑道:“師兄必有作用,賢妹隻用心學習,不必多問。”鐵拐先生口念咒語,命月英熟誦,又在他兩掌心寫“隱顯”二字。說道:“用此咒語,可以變他心中欲變之人物。但非正道,不能持久,大約可有一二天效用。掌中二字即隱顯身子的符籙。欲隱時,可將左手向上,人便瞧不出你的所在。要顯時,用右手向下一覆,立可顯出身子。這等法子,真是一種玩藝,不能當做正經仙法看。正經變化隱身之法,卻要真實功力,可以變化無窮,並用不著什麽符咒。但你初起出家,還談不到這等功夫;而且這等功夫並非修道正宗。到了大道功成,都可不煩勤習,自然通達。若皮毛未得,先學術數,便是棄本逐末。既分學道之心,更於養心有害,是決乎使不得的。今天所教,雖非真正玩藝,也該認作一種好玩的事情,不必苦苦用心,反招外魔。至於我所以教你的緣故,你可明白嗎?”月英茫然道:“弟子正在狐疑。師尊既言求道不必先求術數,致分學道之心。為什麽今天又先把比術數更下層的咒符之事教給弟子?並又再三訓戒隻可當做一種玩藝。弟子自揣根基未固,學力毫無,豈是學習玩藝之時,又難道不怕分了求道之心麽?弟子愚昧,望乞師尊明白指示。”
鐵拐先生聽了,深喜他能知大體,有操守,先獎勵了他幾句,方說:“來此專為采和之事,也卻是為你起見。我對於你,已有十分堅強的信用。對於采和卻還不敢斷定他有無變誌。因想趁此時機試察他幾次,也不專為試他的誠心與否。他要真有造化,經我這番試察,也可益堅修道之心,他能早一日升天,你也可以早一天出世。所以說為他也是為你,你和采和的心願,似我和你何師叔一般:何師叔一天不成仙,我也一天不登天。你何師叔用的功還了得麽,這幾時你該看見他那種刻苦勤煉、晨興夜寐的情形。他現在,於性命之學已十得七八,大概不久也可成正果。我雖等候了他幾百年,他也很不辜負我了。希望將來采和對你,也有這樣的用心,格外努力。你也可以省些心事,我也得了極大的安慰了。”月英聽了,還不十分明白。鐵拐先生笑而又歎道:“這孩子如此聰明,這點小事都想不出來,豈非懵懂一時。”何仙姑這才說道:“賢妹不用癡想師兄的用意,我全明白告訴你罷。”月英聽到這句忽然省悟起來,不覺失笑道:“真正弟子太不聰明了。師尊之意必是要弟子變化什麽去試察采和,可是不是呢?”二仙見說,都大笑起來,說:“如今你才明白了麽?”鐵拐先生因吩咐他:“如此如此,切勿有誤,可得采和真情也。”仙姑領命。
鐵拐先生向下一看,忽然指著下界一個村莊,說道:“這裏已是豫州地界,在黃河之南。我料采和今夜必當來此借宿,現在還在半途之上。我和你何師叔先去,如此這般嚇他一下,看他可有些膽量?他要來到村中,你就照我計策如法辦理,不得有誤。”於是,大家按落雲頭,落在一個土地廟內,嚇得那土地慌忙出來招待上仙。鐵拐先生慰勞了幾句,把來意對他說明,著他照顧月英,為他年幼路生,恐有舛錯也。月英便在廟中牢等采和。
鐵拐先生和何仙姑仍複出廟,用縮地法趕到十裏之外一個山坡上麵。鐵拐先生手指對麵林子說:“那樹林中間彳亍行路的就是采和來也。此際荒野無人,瞧他正在四顧彷徨,必是想找人問路,賢妹可速動手去引他過來罷。”仙姑聽了,笑了笑,一扭身子變成白發婆婆,迎著采和走上前去。那邊,采和正因日暮路迷,想找個人來問條路徑。忽見前麵走來這個老婆子,心中大為歡慰,忙著上前施禮問道:“貧道是往王屋山的,因貪趕路程,誤了打尖,請婆婆指示那處是大路?那裏有宿頭?”仙姑聽了,回頭指道:“你望那邊去,繞過這個山坡,再趕五六裏路,就有村子可以借宿。”采和舉手稱謝,拔步就行。
此時天已垂暮,日斜黃昏。采和心中越急,舉步越快。可奈山坡在望,終是趕不上去。采和不覺又笑又氣,自己說道:“性急的人終是這等樣子。路徑長短是有一定的,怎麽會忽遠忽近;自然是我心中發急,所以覺得越走越慢了。”話雖如此,可是那時的道路,也委實有些可怪。明明相距不遠,卻實實在在走了有半個時辰。垂暮光陰,自然差不得一刻兩刻,那經他多走半個時辰,自然要趕到黃昏時候了。采和到了山坡下,已覺有些乏力,不覺自急道:“據老太婆說,過了山坡還有六七裏才有村子。如今天已全黑,路徑難辨,人又非常辛苦,怎能趕得這許多路。況看此山,雖不十分高峻,而山勢複遝,峰巒重疊,還恐有虎狼暴客出沒其中。萬一遇到這些東西,不但手無寸鐵,難以抵擋。而且疲乏之身,連逃走都很是不易,這可怎麽好呢?”想了一回,料道久坐此地終非長策,隻得鼓勇前進。剛要繞轉山坡,忽然滿山樹木蕭然作響,一陣狂風吹的采和渾身發抖。禁不住向山上一望,隻見樹林中間,兩盞極大的紅燈正在一閃一閃的發出光來。采和心中大疑:“山中並沒有人居住,怎有這等大燈?況且剛才並沒瞧見,怎一下子工夫就有這對紅燈?是誰上去懸掛,掛在那裏又是什麽作用咧?”想到這層,更不覺往上探望幾眼。那知,不望則已,一經瞧清,不由他大喊一聲,嚇倒在地。不知采和因甚怕這紅燈,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