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始皇,聽說趙高發現妖人,他倒不驚而喜,忙說:“卿且起來。朕想,輦轂之下、京城之內,朕躬密邇在此,那有這麽大膽的妖人,敢於白晝發現。這必是卿家甚人得罪真仙,累他下降府中,稍示懲創之意是真的。朕今正在尋仙求道,既有真仙在此,料想不棄朕躬,也許他有心見朕,無緣階進,故意在朕親近大臣之家顯示靈異,以便朕親往晤談,也未可知。”趙高聽始皇如此說法,真是出於意外。但他是何等機警之人,既皇帝這般成見,怎能挽回得轉。況且借此引進仙人,自己不為無功。於是立刻換過一副神情,叩頭說道:“臣實愚蒙,一時被仙人捉弄的神昏顛倒,誤當他是妖異。如今想來,以陛下威武神聖,禦駕所在之地,妖人一至京中,立刻有百神驅逐,那裏能夠容身得住。照此看來,臣家所見,必是真仙無疑。不是陛下天縱聰明,怎能立時想到這層道理。如今就請陛下駕臨臣第,召見這位仙人,使仙人知道陛下求道的真誠,也好早傳金丹大道、長生妙藥。臣請先回,對那仙人說了,一同接駕如何?”始皇大悅道:“卿言正合朕意,快請回第,朕即刻就至也。”趙高於是轉怒為喜,轉憂為樂,欣欣得意的再回家中。
誰知仙姑因趙家無人作主,由他一人在大廳上,和這批家人婦女混在一處,料道沒甚道理。便想把公子責戒一場,即時出府,回他借寓的清虛觀去。這才收法力,一霎時間,許多假公子消滅的無影無蹤,隻剩一個真公子,已是回複了性靈。一見仙姑和家下眾人,好似做了一場大夢。回憶適間之事,完全清楚,隻苦當時動不得手,說不出話。如今得了自由,方知仙姑不是尋常女子,真是天仙轉世,一時卻不曉該怎樣才好。隻見仙姑用手一招,公子便身不自主的跑了過去,直挺挺跪在地上。仙姑方正色叱責道:“汝養父不過一市井小人,有何才德。隻因奸詐乖巧,把皇帝奉承上了,以一太監身份,弄得如此顯赫,就該小心守分,知足克己,才是道理。怎麽倚恃寵榮,恣為不肖,上麵蒙蔽天子,下麵侵壓公卿,人民膏血被他吮得枯竭不堪,還敢引誘天子,肆行虐政。似他這等行為,天理難容,滅絕不遠。你做他兒子,不思幹些好事,替他消點罪孽,反敢恃勢橫行,奸誘良家婦女,害得人家蕩產殺身。論起罪名,也就不在你父之下。今兒幸遇我貧道,小小有些能力,僥幸未遭你的毒手,要是差些兒的,此時敢則早在森羅殿上,作那含冤之鬼了。照他這等行事,就是立刻賞你一劍,替京內許多受害人家吐一口氣兒。但貧道奉師尊法旨,不許輕易殺人。再看你父子,惡貫雖盈而惡運未畢,須要再過幾年,等你罪犯彌天之時,自有顯赫偉大的報應。告訴你父,大家等著瞧罷。”
趙公子聽了這番訓斥,心中極是明白,但他向來隻會害人,從來不曾吃過人家一些小虧,更不曉得什麽叫做認罪,什麽叫做悔過。受了仙姑這場剴切開導的訓誨,隻辨得睜開雙目,露出一派凶光,惡狠狠注目仙姑。仙姑不覺微微歎了口氣,對兩邊眾人說道:“你瞧瞧你那公子,這是什麽神情。要不是遇見了我,此刻隻怕也該著落你們身上,非要取我性命不可了。可惜我把許多好言賞賜與他,他竟一句也聽不入耳,我也再不耐煩對他多說了。但他不遇我則已,既犯在我手中,我斷不許他再出去糟蹋人家女子,也不高興為他這無用的小子輕開我的殺戒。你們瞧罷,我這一指點法,要使他周身氣血脈絡不能和平常那樣自在運行,至少使他得個萎發言廢之疾。休說不能出去作惡,就是行動一步,也得費他渾身精力,這便成為一個廢物了。”
眾人聽了,大家方慌將起來,羅跪仙姑麵前,一齊叩頭有聲,替公子代求寬恕。仙姑笑道:“我很知道,方才我說了那番好話,他要能夠悔悟,便是入道之門,不但可以免罪,就要修煉成仙,都隻在此一念。現在見他既無悔悟之情,反有怒恨之色,可見是個怙惡不悛的東西,留他一條性命,已是萬分情麵,怎能再容他出去害人。”說時,伸出一指,在趙公子上身穴道處一指,但聽趙公子“嗬呀”一聲,向後便倒,躺在地上哼哼不已。眾人大驚大駭,慌忙要扶他時,仙姑笑道:“爾等即著兩人,將他背了進去,他沒有行動的氣力了。”
一語未了,忽聽外麵傳說:“大人回來了!”仙姑倒有些奇怪起來,“怎麽趙高那廝還有膽子見我?”索興高坐大廳,等他走了進來,看他再有什麽話說。卻想不到,趙高一見仙姑,馬上長跪在地,膝行而前,高叫:“仙人恕罪,下官委實不知仙人下降,適間多有得罪。又聞小兒不受教訓,蒙賜懲治,下官隻有萬分感謝。適已稟聞當今天子,著下官傳旨,前來請仙人暫留法駕,乘輿即刻前來和仙人相見也。”仙姑聽了這番說話,倒被他弄得摸不著頭腦起來。但他既以禮來,自己倒不能再行倨慢,隻得含笑擺手說:“請起、請起。令郎不受教訓,貧道不忍人民受禍,稍示懲罰,隻使他不能作惡,將來也免得貽累大人一家。至於皇帝降臨,貧道萬不敢當,還請大人代為轉陳皇帝,果有求道真心,貧道自當進宮朝見。貧道便非上界金仙,也略知修仙之道,定當麵稟詳情,勿敢隱悶。若外慕修道之名,內存淫欲之念,即使上朝仙祖,麵見玉帝,也難得長生之效;何況貧道毫沒功行,又有甚法兒可以代他用力呢。”說罷,又笑對趙高說:“為我謹謝皇帝,貧道告辭。”袖袍一揚,滿廳都是紅光,陣陣異香,令人聞而肅然,心地為之一爽。
趙高正在查問兒子病狀,恰值始皇駕到,隻得出去跪接入內,即將仙姑轉囑之言,轉稟了一遍。始皇不禁撫然道:“仙人要問朕有無真誠,他又不別而行,朕又何從向他表白呢。”趙高稟道:“照仙人語氣,似乎深感聖恩,自會進宮進見。萬歲隻安居深宮,等候他下降之時,再叩求神仙之道,想來沒有不行的。”始皇聽了,隻得問了幾句仙人下降的情形。趙高隨把兒子得病情狀,麵稟了一遍。
始皇回到宮中,聞皇後以下嬪妃人等,大家聚集在禦花園內,便命兩個太監跟著,也到園中。一個小太監忙先進園稟知,皇後率一班嬪妃跪迎。始皇到了門內,笑攜皇後之手,笑問:“怎麽一下子都到這地方來?”皇後稟道:“正要稟萬歲。剛才空中發現朵朵彩雲,中間立著一位仙女,方外打扮,手執拂子,丟下一方白綾,落在花園之內,因此大家都來瞧看。”隨把那方白綾雙手呈與始皇。始皇接來一看,隻見上麵寫道:“養心莫善於寡欲,求道莫先於愛民。”末署一個“何”字。始皇見了,不覺嗤的一笑,說:“這便是趙家那個女道士了。既是仙人,怎說這等說話。”皇後也笑道:“這等腐儒之談,上次坑埋的數百先生,那一個不曾說幾句兒,誰要他來多說。”始皇聽了,猛然記起一事來,說道:“前聞諸臣稟稱,凡山海河泊,都有仙神管掌,惟黃河之神最有道法,應用白璧牲帛致祭,必能保朕聖壽萬年。當時就派大臣,代朕前去祭禱,至今也不見回來。昨兒又有一個方士,自說能呼喚風雨雷霆,召遣鬼使神兵。本定今天召他人朝麵試,不料事情太多,又混忘了。明兒務要把這兩事查個明白才好。”皇後等都稟稱:“神仙自然一定是有的,但也有稍知道法並沒有多大本領的人,聞說天子好道,為求富貴起見,自炫才技,其實與大道無關,這等人萬歲倒也不可不防。”始皇點頭笑說:“禦妻之言是也,朕也常常防到此輩欺罔,所以必要麵試一次,方肯相信咧。”皇後等齊稱萬歲聖明,始皇心中歡喜,便命太監們傳旨,設席禦花園湖心亭上,和後妃等飲酒取樂,這卻不提。
卻道何仙姑出了趙家,用隱身法候在趙家左近。等了一會,見始皇果然禦駕親臨,心中不無感動。因思人有善念,天必從之。始皇雖有暴行,究是天下之主。如能立時悔悟前非,與民更始,一轉手間,可造無量福德,挽回命運,也非難事。他既有此番誠心待我,我倒不可不盡盡我自己的本心,前去勸諫他幾句。想定主意,方用白綾寫了那兩句,乘雲入宮,故現出原身,從宮中丟下那塊寫就的綾子。這也無非希望宮中人讚頌驚奇,確信神仙之理。等始皇回宮,大家必將此事稟陳,益發容易堅他信仰仙道之心。這原是他懷著的一番苦衷,誰知始皇竟目為迂腐,置之不睬,確也是仙姑始料所不及咧。
那仙姑丟下綾子,即刻回至那個道觀,瞧那趙公子一班從人,卻一個也不見了。因笑道:“這不消說,又是那位道長幹的玩藝兒。我正急要找他,如今卻請教那老道去。”想著,正要舉步,誰知老道迎麵而來。一見仙姑,就嚷道:“道友你害了人也,我是那樣對你說,勸你別找住處,你不信,偏偏又碰到那位趙公子。你是有道行的人,隨便施點小玩藝兒,弄得他一家人七顛八倒,卻不替我們想想,在他這等大勢力之下,如何逃得過他的掌心。剛才已經派了兵來,把我們一位劉大法師拿走,還不曉怎樣定罪咧。這也不必說了,橫豎你也管不了這麽多的事。但從今為始,觀中絕不再留過路道侶,隻好委屈道友,另外尋找寓處去罷。”
仙姑聽了,不覺又驚又怒。又見他如此決絕,不便再和他糾纏,因說:“劉法師也是有道法的人,怎麽會吃這廝的虧。至於貧道,本用不著一定住處,要走就走,何來累及你們。隻要請教一言,剛才押那趙公子出去之時,有一位道長和貧道略一招呼,因要事在身,未及細細請教。敢問道長,這位可就是費法師麽,他可也住在觀中,還是另有家室?”道人回道:“費法師住在西街,離此甚近。他是極有名望的高人,你要去找他,隨便那裏一問便知。”說罷,說一聲對不住,失陪,頭也不回的去了,由那仙姑獨自立著,也沒人去理他。仙姑又是好氣,卻也又有些好笑,隻是彳亍而出。
到了一條市上,問了一聲,果然有人指引他到那西街費長房家。問了一聲,長房家有一個孩子,開門出來。一見仙姑,便“呸”了一聲,自己笑起來道:“我爹頂恨什麽出家人,我叔父天天被一個拐子道人迷得昏頭搭腦,如今又有個女道士來找他,正也好笑極了。”說畢,把門一關,由你喊破喉嚨,再也沒人理你。仙姑不覺失笑起來道:“一到京師,就被人逐出了兩次,可見這天子腳邊,實在是壞人多,好人少。”說罷,隻得回轉身到一個冷僻無人的地方,打坐了一夜。
到了次日天明,眼睛一睜,就至溪邊掬了些泉水洗洗眼睛。正在打算如何再去找那長房,共商救那劉法師的法子,兼要請教他些道法,卻苦他家不肯接待,這該如何辦法。想到這裏,不期坐在溪畔一塊浣衣石上發了回怔。驀聽得一陣怪風,起於西邊山後,山上樹木肅肅作響,樹上的蟲鳥一齊打個胡哨,呼嚕嚕,咿呀呀,一陣亂啼,四散飛開。俯聽泉水,淙淙作響,卷起無數縐紋,把許多大小魚蝦卷得身不由主,上上下下,滾來翻去的鬧了一回。仙姑不禁點頭太息道:“蟲鳥魚蝦安居山水之間,有何不法之事,偏受罡風之厄。聞得當今天子,多行不義;趙高等一批小人,又多方導之為惡,弄得四海鼎沸,人民轉徙流離,不知死所,和才見的魚鳥之類有何分別。”涉想至此,頓生一種悲憫之心。自恨道行太淺,不能除暴安良,救盡天下千萬苦人,消彌人間無數煩恨。
正出神咧,驀然又起一陣大風,比方才這陣更驟,勢也更猛。一時樹聲、水聲、蟲鳥啼聲,以及石卷沙飛之聲,聲聲相應,混成片片慘狀之聲。仙姑見風來無端,袖卜一課,不覺大恨道:“山中必有大虎豹。”一語未了,複聽得轟然一聲,起於山上,比平常雷聲更形猛烈。仙姑掣劍在手,離了澗邊,一步步繞過溪畔,要想走上山去。剛達半途,早見一隻斑斕巨豹從山中奔將出來。那豹一麵跑,一麵還時時回看,似乎怕人追襲的樣子。仙姑驚奇道:“如此大獸,難道還有人去追他。”一言未畢,眼前又發現一件怪事。原來那豹後麵果有一人飛步追來,而這人的年紀,望去至多不過八九歲的樣兒,看他赤手空拳,奮勇而來,勢如疾風。口中高叫:“兀那孽畜,還敢逃走,難道你小爺就放你了麽!”這一來,把個仙姑驚得目瞪口呆,莫名其妙起來。不知小孩如何能夠打豹,結果勝負如何,卻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