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 傳習錄卷上
( 徐 愛 引 言 )
先 生 於 大 學 格 物 諸 說 , 悉 以 舊 本 為 正 , 蓋 先 儒 所 謂 誤 本 者 也 。 愛 始 聞 而 駭 , 既 而 疑 , 已 而 殫 精 竭 思 。 參 互 錯 綜 , 以 質 於 先 生 , 然 後 知 先 生 之 說 , 若 水 之 寒 , 若 火 之 熱 , 斷 斷 乎 百 世 以 俟 聖 人 而 不 惑 者 也 。 先 生 明 睿 天 授 , 然 和 樂 坦 易 , 不 事 邊 幅 。 人 見 其 少 時 豪 邁 不 羈 , 又 嘗 泛 濫 於 詞 章 , 出 入 二 氏 之 學 。 驟 聞 是 說 , 皆 目 以 為 立 異 好 奇 , 漫 不 省 究 。 不 知 先 生 居 夷 三 載 , 處 困 萶 桌 取 精 一 之 功 , 固 已 超 入 聖 域 , 粹 然 大 中 至 正 之 歸 矣 。 愛 朝 夕 炙 門 下 , 但 見 先 生 之 道 , 即 之 若 易 , 而 仰 之 愈 高 。 見 之 若 粗 , 而 探 之 愈 精 。 就 之 若 近 , 而 造 之 愈 益 無 窮 。 十 餘 年 來 , 竟 未 能 窺 其 藩 籬 。 世 之 君 子 , 或 與 先 生 僅 交 一 面 , 或 猶 未 聞 其 韾 欬 , 或 先 懷 忽 易 憤 潡 之 心 , 而 遠 欲 於 立 談 之 間 , 傳 聞 之 說 , 臆 斷 懸 度 。 如 之 何 其 可 得 也 ? 從 遊 之 士 , 聞 先 生 之 教 , 往 往 得 一 而 遺 二 。 見 其 牝 牡 驪 黃 , 而 棄 其 所 謂 千 里 者 。 故 愛 備 錄 平 日 之 所 聞 , 私 以 示 夫 同 志 , 相 與 考 正 之 。 庶 無 負 先 生 之 教 云 。 門 人 徐 愛 書 。 以 下 門 人 徐 愛 錄 。
【 1 】 愛 問 : 「 『 在 親 民 』 , 朱 子 謂 當 作 新 民 。 後 章 『 作 新 民 』 之 文 似 亦 有 據 。 先 生 以 為 宜 從 舊 本 『 作 親 民 』 , 亦 有 所 據 否 」 ? 先 生 曰 : 「 『 作 新 民 』 之 『 新 』 , 是 自 新 之 民 , 與 『 在 新 民 』 之 『 新 』 不 同 。 此 豈 足 為 據 ? 『 作 』 字 卻 與 『 親 』 字 相 對 。 然 非 『 親 』 字 義 。 下 面 治 國 平 天 下 處 , 皆 於 『 新 』 字 無 發 明 。 如 云 『 君 子 賢 其 賢 而 親 其 親 。 小 人 樂 其 樂 而 利 其 利 』 。 『 如 保 赤 子 』 。 『 民 之 所 好 好 之 。 民 之 所 惡 惡 之 。 此 之 謂 民 之 父 母 之 類 』 。 皆 是 『 親 』 字 意 。 『 親 民 』 猶 孟 子 『 親 親 仁 民 』 之 謂 。 親 之 即 仁 之 也 。 百 姓 不 親 , 舜 使 契 為 司 徒 , 敬 敷 五 教 , 所 以 親 之 也 。 堯 典 『 克 明 峻 德 』 便 是 『 明 明 德 』 。 『 以 親 九 族 』 , 至 『 平 章 協 和 』 , 便 是 『 親 民 』 , 便 是 『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 。 又 如 孔 子 言 『 修 己 以 安 百 姓 』 。 『 修 己 』 便 是 『 明 明 德 』 。 『 安 百 姓 』 便 是『
親 民 』 。 說 親 民 便 是 兼 教 養 意 。 說 新 民 便 覺 偏 了 」 。
【 2 】 愛 問 : 「 『 知 止 而 後 有 定 』 , 朱 子 以 為 『 事 事 物 物 皆 有 定 理 』 , 似 與 先 生 之 說 相 戾 」 。 先 生 曰 : 「 於 事 事 物 物 上 求 至 善 , 卻 是 義 外 也 。 至 善 是 心 之 本 體 。 只 是 明 明 德 到 至 精 至 一 處 便 是 。 然 亦 未 嘗 離 卻 事 物 。 本 註 所 謂 『 盡 夫 天 理 之 極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 者 , 得 之 」 。
【 3 】 愛 問 : 「 至 善 只 求 諸 心 。 恐 於 天 下 事 理 , 有 不 能 盡 」 。 先 生 曰 : 「 心 即 埋 也 。 天 下 又 有 心 外 之 事 , 心 外 之 理 乎 」 ? 愛 曰 : 「 如 事 父 之 孝 , 事 君 之 忠 , 交 友 之 信 , 治 民 之 仁 , 其 間 有 許 多 理 在 。 恐 亦 不 可 不 察 」 。 先 生 嘆 曰 : 「 此 說 之 蔽 久 矣 。 豈 一 語 所 能 悟 ? 今 姑 就 所 問 者 言 之 。 且 如 事 父 , 不 成 去 父 上 求 箇 孝 的 理 。 事 君 , 不 成 去 君 上 求 箇 忠 的 理 交 友 治 民 , 不 成 去 友 上 民 上 求 箇 信 與 仁 的 理 。 都 只 在 此 心 。 心 即 理 也 。 此 心 無 私 欲 之 蔽 , 即 是 天 理 。 不 頂 外 面 添 一 分 。 以 此 純 乎 天 理 之 心 , 發 之 事 父 便 是 孝 。 發 之 事 君 便 是 忠 。 發 之 交 友 治 民 便 是 信 與 仁 。 只 在 此 心 去 人 欲 存 天 理 上 用 功 便 是 」 。 愛 曰 : 「 聞 先 生 如 此 說 , 愛 已 覺 有 省 悟 處 。 但 舊 說 纏 於 胸 中 , 尚 有 未 脫 然 者 。 如 事 父 一 事 , 其 間 溫 凊 定 省 之 類 , 有 許 叫 多 節 目 。 不 知 亦 須 講 求 否 」 ? 先 生 曰 : 「 如 何 不 講 求 ? 只 是 有 箇 頭 腦 。 只 是 就 此 心 去 人 欲 存 天 理 上 講 求 。 就 如 講 求 冬 溫 , 也 只 是 要 盡 此 心 之 孝 , 恐 怕 有 一 毫 人 欲 間 雜 。 講 求 夏 清 , 也 只 是 要 盡 此 心 之 孝 , 恐 怕 有 一 毫 人 欲 間 雜 。 只 是 講 求 得 此 心 。 此 心 若 無 人 欲 , 純 是 天 理 , 是 箇 誠 於 孝 親 的 心 , 冬 時 自 然 思 量 父 母 的 寒 , 便 自 要 求 箇 溫 的 道 理 。 夏 時 自 然 思 量 父 母 的 熱 , 便 自 要 求 箇 清 的 道 理 。 這 都 是 那 誠 孝 的 心 發 出 來 的 條 件 。 卻 是 須 有 這 誠 孝 的 心 , 然 後 有 這 條 件 發 出 來 。 譬 之 樹 木 , 這 誠 孝 的 心 便 便 是 根 。 許 多 條 件 便 枝 葉 。 須 先 有 根 , 然 後 有 枝 葉 。 不 是 先 尋 了 枝 葉 , 然 後 去 種 根 。 禮 記 言 『 孝 子 之 有 深 愛 者 , 必 有 和 氣 。 有 和 氣 者 , 必 有 欲 愉 色 。 有 愉 色 者 , 必 有 婉 容 』 。 須 是 有 箇 深 愛 做 根 , 便 自 然 如 此 」 。
【 4 】 鄭 朝 朔 問 : 「 至 善 亦 須 有 從 事 物 上 求 者 」 , 先 生 曰 : 「 至 善 只 是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之 極 便 是 。 更 於 事 物 上 怎 生 求 ? 且 試 說 幾 件 看 」 。 朝 朔 曰 : 「 且 如 事 親 , 如 何 而 為 溫 清 之 節 , 如 何 而 為 奉 養 之 宜 , 須 求 箇 是 當 , 方 是 至 善 。 所 以 有 學 問 思 辨 之 功 」 。 先 生 曰 : 「 若 只 是 溫 清 之 節 , 奉 養 之 宜 , 可 一 日 二 日 講 之 而 盡 。 用 得 甚 學 問 思 辨 ? 惟 於 溫 清 時 , 也 只 要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之 極 。 奉 養 時 , 也 只 要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之 極 。 此 則 非 有 學 問 思 辨 之 功 , 將 不 免 於 毫 釐 千 里 之 繆 。 所 以 雖 在 聖 人 , 猶 加 精 一 之 訓 。 若 只 是 那 些 儀 節 求 得 是 當 , 便 謂 至 善 , 即 如 今 扮 戲 子 扮 得 許 多 溫 清 奉 養 得 儀 節 是 當 , 亦 可 謂 之 至 善 矣 」 。 愛 於 是 日 又 有 省 。
【 5 】 愛 因 未 會 先 生 知 行 合 一 之 訓 , 與 宗 賢 惟 賢 往 復 辯 論 , 未 能 決 。 以 問 於 先 生 。 先 生 曰 : 「 試 舉 看 」 。 愛 曰 : 「 如 今 人 儘 有 知 得 父 當 孝 , 兄 當 弟 者 , 卻 不 能 孝 , 不 能 弟 。 便 是 知 與 行 分 明 是 兩 件 」 。 先 生 曰 : 「 此 已 被 私 欲 隔 斷 , 不 是 知 行 的 本 體 了 。 未 有 而 不 行 耆 。 知 而 不 行 , 只 是 未 和 聖 蕢 教 人 知 行 , 正 是 要 復 那 本 體 。 不 是 著 你 只 恁 的 便 罷 。 故 大 學 指 箇 真 知 行 與 人 看 , 說 『 如 好 好 色 』 , 『 如 惡 惡 臭 』 。 見 好 色 屬 知 , 好 好 色 屬 行 。 只 見 那 好 色 時 , 已 自 好 了 。 不 是 見 了 後 , 又 立 箇 心 去 好 。 聞 惡 臭 屬 知 , 惡 惡 臭 屬 行 。 只 聞 那 惡 臭 時 , 已 自 惡 了 。 不 是 聞 了 後 , 別 立 箇 心 去 惡 。 如 鼻 塞 人 雖 貝 惡 臭 在 前 , 鼻 中 不 曾 聞 得 , 便 亦 不 甚 惡 。 亦 只 是 不 曾 知 臭 。 就 如 稱 某 人 知 孝 , 某 人 知 弟 。 必 是 其 人 已 曾 行 孝 行 弟 , 方 可 稱 他 知 孝 知 弟 。 不 成 只 是 曉 得 說 些 孝 弟 的 話 , 便 可 稱 為 知 孝 弟 。 又 如 知 痛 , 必 已 自 痛 了 , 方 知 痛 。 知 寒 , 必 已 自 寒 了 。 知 饑 , 必 已 自 磯 了 。 知 行 如 何 分 得 開 ? 此 便 是 知 行 的 本 體 , 不 曾 有 私 意 隔 斷 的 。 聖 人 教 人 , 必 要 是 如 此 , 方 可 謂 之 知 。 , 不 然 , 只 是 不 曾 知 。 此 卻 是 何 等 緊 切 著 實 的 工 夫 。 如 今 苫 苫 定 要 說 知 行 做 兩 箇 , 是 甚 麼 意 ? 。 某 要 說 做 一 箇 , 是 什 麼 意 ? 若 不 知 立 言 宗 旨 。 只 管 說 一 箇 兩 箇 , 亦 有 甚 用 」 ? 愛 曰 : 「 古 人 說 知 行 做 兩 箇 , 亦 是 要 人 見 箇 分 曉 一 行 做 知 的 功 夫 , 一 行 做 行 的 功 夫 , 即 功 夫 始 有 下 落 」 。 先 生 曰 「 此 卻 失 了 古 人 宗 旨 也 。 某 嘗 說 知 是 行 的 主 意 。 行 是 知 的 功 夫 。 知 是 行 之 始 。 行 是 知 之 成 。 若 會 得 時 , 只 說 一 箇 知 , 已 自 有 行 在 。 只 說 一 箇 行 , 已 自 有 知 在 。 古 人 所 以 既 說 一 箇 知 , 又 說 一 箇 行 者 , 只 為 七 間 有 一 種 人 , 懵 懵 懂 懂 的 任 意 去 做 , 全 不 解 思 惟 省 察 。 也 只 是 箇 冥 行 妄 作 。 所 以 必 說 箇 知 , 方 纔 行 得 是 。 又 有 一 種 人 , 茫 茫 蕩 蕩 , 懸 空 去 思 一 索 。 全 不 肯 著 實 躬 行 。 也 只 是 箇 揣 摸 影 響 。 所 以 必 說 一 箇 行 , 方 纔 知 得 真 。 此 是 古 人 不 得 已 , 補 偏 救 弊 的 說 話 。 若 見 得 這 箇 意 時 , 即 一 言 而 足 。 今 人 卻 就 將 知 行 分 作 兩 件 去 做 。 以 為 必 先 知 了 , 然 後 能 行 。 我 如 今 且 去 講 習 討 論 做 知 的 工 夫 。 待 知 得 真 了 , 方 去 做 行 的 工 夫 。 故 遂 終 身 不 行 , 亦 遂 終 身 不 知 。 此 不 是 小 病 痛 , 其 來 已 非 一 日 矣 。 某 今 說 箇 知 行 合 一 , 正 是 對 病 的 藥 。 又 不 是 某 鑿 空 杜 撰 。 知 行 本 體 , 原 是 如 此 。 今 若 知 得 宗 旨 時 , 即 說 兩 箇 亦 不 妨 。 亦 只 是 一 箇 。 若 不 會 宗 旨 , 便 說 一 箇 , 亦 濟 得 甚 事 ? 只 是 閒 說 話 」 。
【 6 】 愛 問 : 「 昨 聞 先 生 止 至 善 之 教 , 已 覺 功 夫 有 用 力 處 。 但 礜 宋 子 格 物 之 訓 思 之 終 不 能 合 」 。 先 生 曰 : 「 格 物 是 止 至 善 之 功 。 既 知 至 善 , 即 知 格 物 矣 」 。 愛 曰 「 昨 以 先 生 之 教 , 推 之 格 物 之 說 , 似 亦 見 得 大 略 。 但 朱 子 之 訓 , 其 於 書 之 『 精 一 』 , 論 語 之 『 博 約 』 , 孟 子 之 『 盡 心 知 性 』 , 皆 有 所 證 據 。 以 是 未 能 釋 然 」 。 先 生 曰 : 「 子 夏 篤 信 聖 人 。 曾 子 反 求 諸 己 。 篤 信 固 亦 是 , 然 不 如 反 求 之 切 。 今 既 不 得 於 心 , 安 可 狃 於 舊 聞 , 不 求 是 當 ? 就 如 朱 子 亦 尊 信 程 子 。 至 其 不 得 於 心 處 , 亦 何 嘗 茍 從 ? 精 一 博 約 盡 心 , 本 自 與 吾 說 ﹝ 吻 ﹞ 合 , 但 未 之 思 耳 。 朱 子 格 物 之 訓 , 未 免 牽 合 附 會 。 非 其 本 旨 。 精 是 一 之 功 , 博 是 約 之 功 。 曰 仁 既 明 知 行 合 一 之 說 , 此 可 一 言 而 喻 。 盡 心 知 性 知 天 , 是 生 知 安 行 事 。 存 心 養 性 事 天 , 是 學 知 利 行 事 。 『 夭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 , 是 困 知 勉 行 事 。 朱 子 錯 訓 格 物 。 只 為 倒 看 了 此 意 , 以 盡 心 知 性 為 物 格 知 至 , 要 初 學 便 去 做 生 知 安 行 事 。 如 何 做 得 」 ? 愛 問 : 「 盡 心 知 性 , 何 以 為 生 知 安 行 」 ? 先 生 曰 : 「 性 是 心 之 體 。 天 是 性 之 原 。 盡 心 即 是 盡 性 。 『 惟 天 下 至 誠 為 能 盡 其 性 , 知 天 地 之 化 育 』 , 存 心 者 , 心 有 未 盡 也 。 知 天 如 知 州 知 縣 之 知 , 是 自 己 分 上 事 。 己 與 天 為 二 事 天 如 子 之 事 父 , 臣 之 事 君 。 須 是 恭 敬 奉 承 , 然 後 能 無 失 。 尚 與 天 為 二 。 此 便 是 聖 贀 之 別 。 至 於 夭 壽 不 貳 其 心 , 乃 是 敢 學 者 一 心 為 善 。 不 可 以 窮 通 夭 壽 之 故 , 便 把 為 善 的 心 變 動 了 。 只 去 修 身 以 俟 命 , 見 得 窮 通 壽 夭 , 有 箇 命 在 。 我 亦 不 必 以 此 動 心 。 事 天 雖 與 天 為 二 , 已 自 見 得 箇 天 在 面 前 。 俟 命 , 便 是 未 曾 見 面 , 在 此 等 候 相 似 。 此 便 是 初 學 立 心 之 始 , 有 箇 困 勉 的 意 在 。 今 卻 倒 做 了 , 所 以 使 學 者 無 下 手 處 」 。 愛 曰 : 「 昨 聞 先 生 之 教 。 亦 影 影 見 得 功 夫 須 是 如 此 。 今 聞 此 說 , 益 無 可 疑 。 愛 昨 曉 思 , 格 物 的 『 物 』 字 , 即 是 『 事 』 字 。 皆 從 心 上 說 」 。 先 生 曰 : 「 然 。 身 之 主 宰 便 是 心 。 心 之 所 發 便 是 意 。 意 之 本 體 便 是 知 。 意 之 所 在 便 是 物 。 如 意 在 於 事 親 , 即 事 親 便 是 一 物 。 意 在 於 事 君 , 即 事 君 便 是 一 物 。 意 在 於 仁 民 愛 物 , 即 仁 民 愛 物 便 是 一 物 。 意 在 於 視 聽 言 動 , 即 視 聽 言 動 便 是 一 物 。 所 以 某 說 無 心 外 之 理 , 無 心 外 之 物 。 中 庸 言 『 不 誠 無 物 』 , 大 學 『 明 明 德 』 之 功 , 只 是 箇 誠 意 。 誠 意 之 功 , 只 是 箇 格 物 。
【 7 】 先 生 又 曰 : 「 『 格 物 』 如 孟 子 『 大 人 格 君 心 』 之 『 格 』 。 是 去 其 心 之 不 正 , 以 全 其 本 體 之 正 。 但 意 念 所 在 , 即 要 去 其 不 正 , 以 全 其 正 。 即 無 時 無 處 不 是 存 天 理 。 即 是 窮 理 。 天 理 即 是 明 德 。 窮 埋 即 是 明 明 德 」 。
【 8 】 又 曰 : 「 知 是 心 之 本 體 。 心 自 然 會 知 。 見 父 自 然 知 孝 , 見 兄 自 然 知 弟 , 見 孺 子 入 井 , 自 然 知 惻 隱 。 此 便 是 良 知 。 不 假 外 求 。 若 良 知 之 發 , 更 無 私 意 障 礙 。 即 所 謂 『 充 其 惻 隱 之 心 。 而 仁 不 可 勝 用 矣 』 。 然 在 常 人 不 能 無 私 意 障 礙 。 所 以 須 用 致 知 格 物 之 功 , 勝 私 復 理 。 即 心 之 良 知 更 無 障 礙 , 得 以 充 塞 流 行 。 便 是 致 其 知 。 知 致 則 意 誠 」 。
【 9 】 愛 問 : 「 先 生 以 博 文 為 約 禮 功 夫 。 深 思 之 未 能 得 略 。 請 開 示 」 先 生 曰 : 『 禮 』 字 即 是 『 理 』 字 。 理 之 發 見 可 見 者 謂 之 文 。 文 之 隱 微 不 可 貝 者 謂 之 理 。 只 是 一 物 。 約 禮 只 是 要 此 心 純 是 一 箇 天 理 。 要 此 心 純 是 天 理 , 須 就 理 之 發 見 處 用 功 。 如 發 見 於 事 親 時 , 就 在 事 親 上 學 存 此 天 理 。 發 貝 於 事 君 時 , 就 在 事 看 上 學 存 此 天 理 。 發 見 於 處 富 貴 貧 賤 時 , 就 在 處 富 貴 貧 賤 上 學 存 此 天 理 。 發 貝 於 處 患 難 夷 狄 時 , 就 在 處 患 難 夷 狄 上 學 存 此 天 理 。 至 於 作 止 語 默 , 無 處 不 然 。 隨 他 發 見 處 , 即 就 那 上 面 學 箇 存 天 理 。 這 便 是 博 學 之 於 文 , 便 是 約 禮 的 功 夫 。 博 文 即 是 惟 精 。 約 禮 即 是 惟 一 。
【 1 0 】 愛 問 : 「 『 道 心 常 為 一 身 之 主 , 而 人 心 每 聽 命 』 。 以 先 生 精 一 之 訓 推 之 , 此 語 似 有 弊 」 先 生 曰 : 「 然 。 心 一 也 。 未 雜 於 人 謂 之 道 心 。 雜 以 人 偽 謂 之 人 心 人 心 之 得 其 正 者 即 道 心 。 道 心 之 矢 其 正 者 即 人 心 。 初 非 有 三 心 也 。 程 子 謂 人 心 即 人 欲 , 道 心 即 天 理 。 語 若 分 析 , 而 意 實 得 之 。 今 曰 『 道 心 為 生 , 而 人 心 聽 命 』 , 是 三 心 也 。 天 理 人 欲 不 並 立 。 安 有 天 理 為 主 , 人 欲 又 從 而 聽 命 者 」 ?
【 1 1 】 愛 問 文 中 子 韓 退 之 。 先 生 曰 : 「 退 之 文 人 之 雄 耳 。 文 中 子 儒 也 。 後 人 徒 以 文 詞 之 故 , 推 尊 退 之 。 其 實 退 之 去 文 中 子 遠 甚 」 。 愛 問 何 以 有 擬 經 之 矢 。 先 生 曰 : 「 擬 經 恐 未 可 盡 非 。 且 說 後 世 儒 者 著 述 之 意 與 擬 經 如 何 」 ? 愛 曰 : 「 世 儒 著 述 , 近 名 之 意 不 無 。 然 期 以 明 道 。 擬 經 純 若 為 名 」 。 先 生 曰 : 「 著 述 以 明 道 , 亦 何 所 劾 法 」 ? 曰 : 「 孔 子 刪 迦 六 經 , 以 明 道 也 」 。 先 生 曰 : 「 然 則 擬 經 獨 非 效 法 孔 子 乎 」 ? 愛 曰 : 「 著 述 即 於 道 有 所 發 明 。 擬 經 似 徒 擬 其 跡 。 恐 於 道 無 補 」 。 先 生 曰 : 「 子 以 明 道 者 使 其 反 僕 還 淳 , 而 貝 諸 行 事 之 實 乎 ? 抑 將 美 其 言 辭 , 而 徒 以 譊 譊 於 世 也 ? 天 下 之 大 亂 , 由 虛 文 勝 而 實 行 衰 也 。 使 道 明 於 天 下 , 則 六 經 不 必 述 。 刪 述 六 經 , 孔 子 不 得 已 也 。 自 伏 義 晝 卦 , 至 於 文 王 周 公 。 其 間 言 易 , 如 連 山 歸 藏 之 屬 。 紛 紛 籍 籍 , 不 知 其 幾 。 易 道 大 亂 。 孔 子 以 天 下 好 文 之 風 日 盛 , 知 其 說 之 將 無 紀 極 , 於 是 取 文 王 周 公 之 說 而 贊 之 。 以 為 惟 此 為 得 其 宗 。 於 是 紛 紛 之 說 盡 廢 。 而 天 下 之 言 易 者 始 一 。 書 詩 禮 樂 春 秋 皆 然 。 書 自 典 謨 以 後 , 詩 自 二 南 以 降 , 如 九 丘 八 索 , 一 切 淫 哇 逸 蕩 之 詞 , 蓋 不 知 其 幾 千 百 篇 。 禮 樂 之 名 物 度 數 , 至 是 亦 不 可 勝 窮 。 孔 子 皆 刪 削 而 述 正 之 , 然 後 其 說 始 廢 。 如 書 詩 禮 樂 中 , 孔 子 何 嘗 加 一 語 ? 今 之 禮 記 諸 說 , 皆 後 儒 附 會 而 成 。 已 非 孔 子 之 舊 。 至 於 春 秋 , 雖 稱 孔 子 作 之 , 其 實 皆 魯 史 舊 文 。 所 謂 筆 者 , 筆 其 舊 。 所 謂 削 者 , 削 其 繁 。 是 有 減 無 增 。 孔 子 述 六 經 , 懼 繁 文 之 亂 天 下 。 惟 簡 之 而 不 得 。 使 天 下 務 去 其 文 , 以 求 其 實 。 非 以 文 教 之 也 。 春 秋 以 後 , 繁 文 益 盛 , 天 下 益 亂 。 始 皇 焚 書 得 罪 , 是 出 於 私 意 。 又 不 合 焚 六 經 。 若 當 時 志 在 明 道 , 其 諸 反 經 叛 理 之 說 , 悉 取 而 焚 之 , 亦 正 暗 合 刪 述 之 意 。 自 秦 漢 以 降 , 文 又 日 盛 。 若 欲 盡 去 之 , 斷 不 能 去 。 只 宜 取 法 孔 子 。 錄 其 近 是 者 而 表 章 之 。 則 其 諸 怞 悖 之 說 , 亦 宜 漸 漸 自 廢 。 不 知 文 中 子 當 時 擬 經 之 意 如 何 。 某 切 深 有 取 於 其 事 。 以 為 聖 人 復 起 , 不 能 易 也 。 天 下 所 以 不 治 , 只 因 文 盛 實 衰 。 入 出 己 見 。 新 奇 相 高 , 以 眩 俗 取 譽 。 徒 以 亂 天 下 之 聰 明 , 塗 天 下 之 耳 目 。 使 天 下 靡 然 爭 務 修 飾 文 詞 , 以 求 知 於 世 。 而 不 復 知 有 敦 本 尚 實 , 反 僕 還 淳 之 行 。 是 皆 著 述 者 有 以 啟 之 」 。 愛 曰 : 「 著 述 亦 有 不 可 缺 者 。 如 春 秋 一 經 , 若 無 左 傳 , 恐 亦 難 曉 」 。 先 生 曰 : 「 春 秋 必 待 傳 而 後 明 , 是 歇 後 謎 語 矣 。 聖 人 何 苦 為 此 艱 深 隱 晦 之 詞 ? 左 傳 多 是 魯 史 舊 文 。 若 春 秋 須 此 而 後 明 , 孔 子 何 必 削 之 」 ? 愛 曰 : 「 伊 川 亦 云 : 『 傳 是 案 , 經 是 斷 』 。 如 書 弒 某 君 , 伐 某 國 。 若 不 明 其 事 , 恐 亦 難 斷 」 。 先 生 曰 : 「 伄 川 此 言 , 恐 亦 是 相 沿 世 儒 之 說 。 未 得 聖 人 作 經 之 意 。 如 書 弒 君 , 即 弒 君 便 是 罪 。 何 必 更 問 其 弒 君 之 詳 。 征 伐 當 自 天 子 出 。 書 伐 國 , 即 伐 國 便 是 罪 。 何 必 更 問 其 伐 國 之 詳 ? 聖 人 述 六 經 , 只 是 要 正 人 心 。 只 是 要 存 天 理 , 去 人 欲 。 於 存 天 理 去 人 欲 之 事 , 則 嘗 言 之 。 或 因 人 請 問 , 各 隨 分 量 而 說 。 亦 不 肯 多 道 。 恐 人 專 求 之 言 語 。 故 曰 『 予 欲 無 言 』 。 若 是 一 切 縱 人 欲 滅 天 理 的 事 , 又 安 肯 詳 以 示 人 ? 是 長 亂 導 奸 也 。 故 孟 子 云 : 『 仲 尼 之 門 , 無 道 桓 文 之 事 者 。 是 以 後 世 無 傳 焉 』 。 此 便 是 孔 門 家 法 。 世 儒 只 講 得 一 箇 伯 者 的 學 問 。 所 以 要 知 得 許 多 陰 謀 詭 計 。 純 是 一 片 功 利 的 心 。 與 聖 人 作 經 的 意 思 正 相 反 。 如 何 思 量 得 通 」 ? 因 嘆 曰 : 「 此 非 達 天 德 。 者 未 易 與 言 此 也 」 又 曰 : 「 孔 子 云 : 『 吾 猶 及 史 之 闕 文 也 』 。 孟 子 云 : 『 盡 信 書 , 不 如 無 書 。 吾 於 武 成 取 二 三 策 而 已 』 。 孔 子 刪 書 , 於 唐 虞 夏 四 五 百 年 間 , 不 過 數 篇 。 豈 更 無 一 事 , 而 所 述 止 此 ? 聖 人 之 意 可 知 矣 。 聖 人 只 是 要 刪 去 繁 文 , 後 儒 郤 只 要 添 上 」 。 愛 曰 : 「 聖 人 作 經 , 只 是 要 去 人 欲 , 存 天 理 。 如 五 伯 以 下 事 , 聖 人 不 欲 詳 以 示 人 。 則 誠 然 矣 。 至 如 堯 舜 以 前 事 , 如 何 略 不 少 見 」 ? 先 生 曰 : 「 義 黃 之 世 , 其 事 闊 疏 , 傳 之 者 觲 矣 。 此 亦 可 以 想 見 。 其 時 全 是 淳 龐 僕 素 , 略 無 文 采 的 氣 象 。 此 便 是 太 古 之 治 。 非 後 世 可 及 」 。 愛 曰 : 「 如 三 墳 之 類 , 亦 有 傳 者 。 孔 子 何 以 刪 之 」 ? 先 生 曰 : 「 縱 有 傳 者 , 亦 於 世 變 漸 非 所 宜 。 風 氣 益 開 , 文 采 日 勝 。 至 於 周 末 , 雖 欲 變 以 夏 商 之 俗 , 已 不 可 挽 。 況 唐 虞 乎 ? 又 況 義 黃 之 世 乎 ? 然 其 治 不 同 , 其 道 則 二 孔 子 於 堯 舜 , 則 祖 述 之 。 於 文 武 , 則 憲 章 之 。 文 武 之 法 , 即 是 堯 舜 之 道 。 但 因 時 致 治 。 其 設 施 政 令 , 已 自 不 同 。 即 夏 商 事 業 , 施 之 於 周 , 已 有 不 合 。 故 周 公 思 兼 三 王 。 其 有 不 合 , 仰 而 思 之 , 夜 以 繼 日 。 況 太 古 之 治 , 豈 復 能 行 ? 斯 固 聖 人 之 所 可 峈 也 」 。 又 曰 : 「 專 事 無 為 , 不 能 如 三 王 之 因 時 致 治 , 而 必 欲 行 以 太 古 之 俗 , 即 是 佛 老 的 學 術 。 因 時 致 治 , 不 能 如 三 王 之 一 本 於 道 , 而 以 功 利 之 心 行 之 , 即 是 伯 者 以 下 事 業 。 後 世 儒 者 許 多 講 來 講 去 , 只 是 講 得 箇 伯 術 」 。
【 1 2 】 又 曰 : 「 唐 虞 以 上 之 治 , 後 世 不 可 復 也 。 略 之 可 也 。 三 代 以 下 之 治 , 後 世 不 可 法 也 。 削 之 可 也 。 惟 三 代 之 治 可 行 。 然 而 世 之 論 三 代 者 , 不 明 其 本 , 而 徒 事 其 末 。 則 亦 不 可 復 矣 」 。
【 1 3 】 愛 曰 : 「 先 儒 論 六 經 , 以 春 秋 為 史 。 史 專 記 事 。 恐 與 五 經 事 體 終 或 稍 異 」 。 先 生 曰 : 「 以 事 言 謂 之 史 。 以 道 言 謂 之 經 。 事 即 道 。 道 即 事 。 春 秋 亦 經 。 五 經 亦 史 。 易 是 包 犧 氏 之 史 。 書 是 堯 舜 下 史 。 禮 樂 是 三 代 史 。 其 事 同 。 其 道 同 。 安 有 所 謂 異 」 ?
【 1 4 】 又 曰 : 「 五 經 亦 只 是 史 。 史 以 叨 善 惡 , 示 訓 戒 。 善 可 為 訓 者 , 時 存 其 逃 , 以 示 法 。 惡 可 為 戒 者 , 存 其 戒 而 削 其 事 , 以 杜 奸 」 。 愛 曰 : 「 存 其 《 跡 》 以 示 法 , 亦 是 存 天 理 之 本 然 。 削 其 事 以 杜 奸 , 亦 是 遏 人 欲 於 將 萌 否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作 經 , 固 無 非 是 此 意 。 然 又 不 必 泥 著 文 句 」 。 愛 又 問 : 「 惡 可 為 戒 者 , 存 其 戒 而 削 其 事 , 以 杜 奸 。 何 獨 於 詩 而 不 刪 鄭 衛 ? 先 儒 謂 『 惡 者 可 以 懲 創 人 之 逸 志 』 。 然 否 」 ? 先 生 曰 : 「 詩 非 孔 門 之 舊 本 矣 。 孔 子 云 : 『 放 鄭 聲 , 鄭 聲 淫 』 。 又 曰 : 『 惡 鄭 聲 之 亂 雅 樂 也 』 。 『 鄭 衛 之 音 , 亡 國 之 音 也 』 。 此 是 孔 門 家 法 。 孔 子 所 定 三 百 篇 , 皆 所 謂 雅 樂 。 皆 可 奏 之 郊 廟 , 奏 之 鄉 黨 。 皆 所 以 資 暢 和 平 , 涵 拯 偲 性 。 移 風 易 俗 , 安 得 有 此 ? 是 長 淫 導 奸 矣 。 此 必 秦 火 之 後 , 世 儒 附 會 , 以 足 三 百 萹 之 數 。 蓋 淫 泆 之 詞 , 世 俗 多 所 喜 傳 。 如 今 閭 巷 皆 然 。 惡 者 可 以 懲 創 人 之 逸 志 。 是 求 其 說 而 不 得 , 從 而 為 之 辭 」 。
( 徐 愛 跋 )
愛 因 舊 說 汩 沒 , 始 聞 先 生 之 教 , 實 是 駭 愕 不 定 , 無 人 頭 處 。 其 後 聞 之 既 久 , 漸 知 反 身 實 踐 。 然 後 始 信 先 生 之 學 , 為 孔 門 嫡 傳 。 舍 是 皆 傍 蹊 小 徑 , 斷 港 絽 河 矣 。 如 說 格 物 是 誠 意 的 工 夫 。 明 善 是 誠 身 的 工 夫 。 窮 理 是 盡 性 的 工 夫 。 道 問 學 是 尊 德 性 的 工 夫 。 博 文 是 約 禮 的 工 夫 。 惟 精 是 惟 一 的 工 夫 。 諸 如 此 類 , 始 皆 落 落 難 合 。 其 後 思 之 既 久 , 不 覺 手 舞 足 蹈 。
以 下 門 人 陸 澄 錄
【 1 5 】 陸 澄 問 : 「 主 一 之 功 , 如 讀 書 , 則 一 心 在 讀 書 上 。 接 客 , 則 一 心 在 接 客 上 。 可 以 為 主 。 乎 」 ? 先 生 曰 : 「 好 色 則 一 心 在 好 色 上 。 好 貨 則 一 心 在 好 貨 上 。 可 以 為 主 一 乎 ? 7 是 所 謂 遂 物 。 非 主 一 也 。 主 一 是 專 主 一 箇 天 理 」 。
【 1 6 】 問 立 志 。 先 生 曰 : 「 只 念 念 要 存 天 理 , 即 是 立 志 。 能 不 忘 乎 此 , 久 則 自 然 心 中 凝 聚 。 猶 道 冢 所 謂 結 聖 胎 也 。 此 天 理 之 念 常 存 。 馴 至 於 美 大 聖 神 , 亦 只 從 此 一 念 存 養 擴 充 去 耳 」 。
【 1 7 】 日 間 工 夫 覺 紛 擾 , 則 靜 坐 。 覺 懶 看 書 , 則 且 看 書 。 是 亦 因 病 而 藥 。
【 1 8 】 處 朋 友 , 務 相 下 , 則 得 益 。 相 上 則 損 。
【 1 9 】 孟 源 有 自 是 好 名 之 病 。 先 生 屢 責 之 。 曰 , 警 責 方 已 。 友 自 陳 日 來 工 夫 詩 正 。 源 從 傍 曰 : 「 此 方 是 尋 著 源 舊 時 家 當 」 。 先 生 曰 「 爾 病 又 發 」 。 源 色 變 。 議 擬 欲 有 所 辨 。 先 生 曰 : 「 爾 病 又 發 」 。 因 喻 之 曰 : 「 此 是 汝 一 生 大 病 根 。 譬 如 方 丈 地 內 , 種 此 一 大 樹 。 雨 露 之 滋 , 土 胍 之 力 , 只 滋 養 得 這 箇 大 根 。 四 傍 縱 要 種 些 嘉 榖 , 上 面 被 此 樹 葉 遮 覆 , 下 面 被 此 樹 根 盤 結 , 如 何 生 長 得 成 ? 須 用 伐 去 此 樹 , 纖 根 勿 留 , 力 可 種 植 嘉 種 。 不 然 , 任 汝 耕 耘 培 壅 , 只 是 滋 養 得 此 根 」 。
【 2 0 】 問 : 「 後 世 著 述 之 多 , 恐 亦 有 亂 正 學 」 。 先 生 曰 : 「 人 心 天 理 渾 然 。 聖 賢 筆 之 書 , 如 寫 真 傳 神 。 不 過 示 人 以 形 狀 大 略 , 使 之 因 此 而 討 求 其 真 耳 。 其 精 神 意 氣 , 言 笑 動 止 , 固 有 所 不 能 傳 也 。 後 世 著 述 , 是 又 將 聖 人 所 晝 , 摹 倣 謄 寫 , 而 妄 自 分 析 加 增 , 以 逞 其 技 。 其 失 真 愈 遠 矣 」 。
【 2 1 】 問 : 「 聖 人 應 變 不 窮 , 莫 亦 是 預 先 講 求 否 」 ? 先 生 曰 : 「 如 何 講 求 得 許 多 ? 聖 人 之 心 如 明 鏡 。 只 是 一 箇 明 , 則 隨 感 而 應 , 無 物 不 照 。 未 有 已 往 之 形 尚 在 , 未 照 之 形 先 具 者 。 若 後 世 所 講 , 邞 是 如 此 。 是 以 與 聖 人 之 學 大 背 。 周 公 制 禮 作 樂 , 以 文 天 下 。 皆 聖 人 所 能 為 。 堯 舜 何 不 盡 為 之 , 而 待 於 周 公 ? 孔 子 刪 述 六 經 , 以 詔 萬 世 , 亦 聖 人 所 能 為 。 周 公 何 不 先 為 之 , 而 有 待 於 孔 子 ? 是 知 聖 人 遇 此 時 , 方 有 此 事 。 只 怕 鏡 不 明 。 不 怕 物 來 不 能 照 。 講 求 事 變 , 亦 是 照 時 事 。 然 學 者 邞 須 先 有 箇 明 的 工 夫 。 學 者 惟 患 此 心 之 未 能 明 , 不 患 事 變 之 不 能 盡 」 。 日 , 「 然 則 所 謂 『 仲 漠 無 朕 , 而 萬 象 森 然 已 具 』 者 , 其 言 何 如 」 ? 日 , 「 是 說 本 自 好 。 只 不 善 看 , 亦 便 有 病 痛 」 。
【 2 2 】 「 義 理 無 定 在 , 無 窮 盡 。 吾 與 子 言 , 不 可 以 少 有 所 得 , 而 遂 謂 止 此 也 。 再 言 之 十 年 , 二 十 年 , 五 十 年 , 未 有 止 也 」 。 他 日 又 曰 : 「 聖 如 堯 舜 。 然 堯 舜 之 上 , 善 無 盡 。 惡 如 桀 紂 。 然 桀 籿 之 下 , 惡 無 盡 。 使 桀 紂 未 死 , 惡 寧 止 此 乎 ? 使 善 有 盡 時 , 文 王 何 以 望 道 而 未 之 見 」 ?
【 2 3 】 問 : 「 靜 時 亦 覺 意 思 好 。 才 遇 事 , 便 不 同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是 徒 知 養 靜 , 而 不 用 克 已 工 夫 也 。 如 此 臨 事 便 要 傾 倒 。 人 須 在 事 上 磨 , 方 立 得 住 , 方 能 諍 亦 定 , 動 亦 定 」 。
【 2 4 】 問 上 達 工 夫 。 先 生 曰 : 「 後 儒 教 人 , 纔 涉 精 微 , 便 謂 上 達 , 未 當 學 , 且 說 下 學 。 是 分 下 學 上 達 為 二 也 。 夫 目 可 得 見 , 耳 可 得 聞 , 口 可 得 言 , 心 可 得 思 者 , 皆 下 學 也 。 目 不 可 得 見 , 耳 不 可 得 聞 , 口 不 可 得 言 , 心 不 可 得 思 者 , 上 達 也 。 如 木 之 栽 培 灌 溉 , 是 下 學 也 。 至 於 日 夜 之 所 息 , 條 達 暢 茂 , 乃 是 上 達 。 人 安 能 預 其 力 哉 ? 故 凡 可 用 功 , 可 告 語 者 , 皆 下 學 。 上 達 只 在 下 學 裏 。 凡 聖 人 所 說 , 雖 極 精 微 , 俱 是 下 學 。 學 者 只 從 下 學 裏 用 功 , 自 然 上 達 去 。 不 必 別 尋 箇 上 達 的 工 夫 」 。
【 2 5 】 問 : 「 惟 精 惟 一 , 是 如 何 用 功 」 ? 先 生 曰 : 「 惟 一 是 惟 精 主 意 , 惟 精 是 惟 一 功 夫 。 非 惟 精 之 外 復 有 惟 一 也 。 『 精 』 字 從 『 米 』 。 姑 以 米 譬 之 。 要 得 此 米 純 然 潔 白 , 便 是 惟 一 意 。 然 非 加 舂 簸 篩 揀 惟 精 之 工 , 則 不 能 純 然 潔 白 也 。 舂 簸 篩 揀 , 是 惟 精 之 功 。 然 亦 不 過 要 此 米 到 純 然 潔 白 而 已 。 博 學 , 審 問 , 慎 思 , 明 辨 , 篤 行 者 , 皆 所 以 為 惟 精 而 求 惟 一 也 。 他 如 博 文 者 即 約 禮 之 功 。 格 物 致 知 者 即 誠 意 之 功 。 道 問 學 即 尊 德 性 之 功 。 明 善 即 誠 身 之 功 , 無 二 說 也 」 。
【 2 6 】 知 者 行 之 始 。 行 者 知 之 成 。 聖 學 只 一 箇 功 夫 。 知 行 不 可 分 作 兩 事 。
【 2 7 】 漆 雕 開 曰 : 「 吾 斯 之 未 能 信 」 。 夫 子 說 之 。 子 路 使 子 羔 為 費 宰 。 子 曰 : 「 賊 夫 人 之 子 」 。 曾 點 言 志 , 夫 子 許 之 。 聖 人 之 意 可 見 矣 。
【 2 8 】 問 : 「 寧 靜 存 心 時 , 可 為 未 發 之 中 否 」 ? 先 生 曰 : 「 今 人 存 心 , 只 定 得 氣 。 當 其 寧 靜 時 , 亦 只 是 氣 寧 靜 。 不 可 以 為 未 發 之 中 」 。 日 , 「 未 便 是 中 。 莫 亦 是 求 中 功 夫 」 ? 曰 : 「 只 要 去 人 欲 , 存 天 理 , 方 是 功 夫 。 靜 時 念 念 去 人 欲 , 存 天 理 。 動 時 念 念 去 人 欲 , 存 天 理 。 不 管 寧 靜 不 寧 靜 。 若 靠 那 寧 靜 , 不 惟 漸 有 富 靜 厭 動 之 弊 。 中 間 許 多 病 痛 , 只 是 潛 伏 在 。 終 不 能 絕 去 , 遇 事 依 舊 滋 長 。 以 循 理 為 生 , 何 嘗 不 寧 靜 ? 以 寧 靜 為 主 , 未 必 能 循 理 」 。
【 2 9 】 問 : 「 孔 門 言 志 , 由 求 任 政 事 。 公 西 赤 任 禮 樂 。 多 少 實 用 ? 及 曾 竹 說 來 , 卻 似 耍 的 事 。 聖 人 卻 許 他 , 是 意 何 如 」 ? 曰 : 「 三 子 是 有 意 必 。 有 意 必 , 便 偏 著 一 邊 。 能 此 未 必 能 彼 。 曾 點 這 意 思 卻 無 意 必 。 便 是 『 素 其 位 而 行 , 不 願 乎 其 外 。 素 夷 狄 , 行 乎 夷 狄 。 素 患 難 , 行 乎 患 難 。 無 人 而 不 自 得 矣 』 。 三 子 所 謂 『 汝 器 也 』 。 曾 點 便 有 不 器 意 。 然 三 子 之 才 , 各 卓 然 成 章 。 非 若 世 之 空 言 無 實 者 。 故 夫 子 亦 皆 許 之 」 。
【 3 0 】 問 : 「 知 識 不 長 進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為 學 須 有 本 原 。 須 從 本 原 上 用 力 。 漸 漸 盈 科 而 進 。 仙 家 說 嬰 兒 亦 善 。 譬 嬰 兒 在 母 腹 時 , 只 是 純 氣 。 有 何 知 識 ? 出 胎 後 , 方 始 能 啼 。 既 而 後 能 笑 。 又 既 而 後 能 認 識 其 父 母 兄 弟 。 又 既 而 後 能 立 , 能 行 , 能 持 , 能 負 。 卒 乃 天 下 之 事 , 無 不 可 能 。 皆 是 精 氣 日 足 , 則 筋 力 日 強 , 聰 明 日 開 。 不 是 出 胎 日 便 講 求 推 尋 得 來 。 故 須 有 箇 本 原 。 聖 人 到 位 天 地 , 育 萬 物 , 也 只 從 喜 怒 哀 樂 未 發 之 中 上 養 來 。 後 儒 不 明 格 物 之 說 。 見 聖 人 無 不 知 , 無 不 能 。 便 欲 於 初 下 手 時 講 求 得 盡 。 豈 有 此 理 」 。 又 曰 : 「 立 志 用 功 , 如 種 樹 然 。 方 其 根 芽 , 猶 未 有 幹 。 及 其 有 幹 , 尚 未 有 枝 。 枝 而 後 葉 。 葉 而 後 花 實 。 初 種 根 時 , 只 管 栽 培 灌 溉 。 勿 作 枝 想 。 勿 作 葉 想 。 勿 作 花 想 。 勿 作 實 想 。 懸 想 何 益 ? 但 不 忘 栽 培 之 功 , 怕 。 沒 有 枝 葉 花 寅 」 ?
【 3 1 】 問 : 「 看 書 不 能 明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此 只 是 在 文 義 上 穿 求 , 故 不 明 。 如 此 , 又 不 如 為 舊 時 學 問 。 他 到 看 得 多 , 解 得 去 。 只 是 他 為 學 雖 極 解 得 明 曉 , 亦 終 身 無 得 。 須 於 心 體 上 用 功 。 凡 明 不 得 , 行 不 去 , 須 反 在 自 心 上 體 當 。 即 可 通 。 蓋 四 書 五 經 , 不 過 說 這 心 體 。 這 心 體 即 所 謂 道 心 。 體 明 即 是 道 明 。 更 無 二 。 此 是 為 學 頭 腦 處 」 。
【 3 2 】 「 虛 靈 不 眛 , 眾 理 而 萬 事 出 」 。 心 外 無 理 。 心 外 無 事 。
【 3 3 】 或 問 : 「 晦 庵 先 生 曰 : 『 人 之 所 以 為 學 者 , 心 與 理 而 已 』 。 此 語 如 何 」 ? 曰 : 「 心 即 性 , 性 即 理 。 下 一 『 與 』 字 , 恐 未 免 為 二 。 此 在 學 者 善 觀 之 」 。
【 3 4 】 或 曰 : 「 人 皆 有 是 心 。 心 即 理 。 何 以 有 為 善 有 為 不 善 」 ? 先 生 曰 : 「 惡 人 之 心 矢 其 本 體 」 。
【 3 5 】 問 : 「 『 析 之 有 以 極 其 精 而 不 亂 , 然 後 合 之 有 以 盡 其 大 而 無 餘 』 。 此 言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恐 亦 未 盡 。 此 理 豈 容 分 析 ? 又 何 須 湊 合 得 ? 聖 人 說 精 一 , 自 是 盡 」 。
【 3 6 】 省 察 是 有 事 時 存 養 , 存 養 是 無 事 時 省 察 。
【 3 7 】 澄 嘗 問 象 山 在 人 情 事 變 上 做 工 夫 之 說 。 先 生 曰 : 「 除 了 人 情 事 變 , 則 無 事 矣 。 喜 怒 哀 樂 非 人 情 乎 ? 自 視 聽 言 動 以 至 富 貴 貧 賤 患 難 死 生 , 皆 事 變 也 。 事 變 亦 只 在 人 情 里 。 其 要 只 在 致 中 和 。 致 中 和 只 在 謹 獨 」 。
【 3 8 】 澄 問 : 「 仁 義 禮 智 之 名 , 因 已 發 而 有 」 。 曰 : 「 然 」 。 他 日 澄 曰 : 「 惻 隱 羞 惡 辭 讓 是 非 , 是 性 之 表 德 邪 」 ? 曰 : 「 仁 義 禮 智 也 是 表 德 。 性 一 而 已 。 自 其 形 體 也 , 謂 之 天 。 主 宰 也 , 市 之 帝 。 流 行 也 , 謂 之 命 。 賦 於 人 也 , 謂 之 性 。 主 於 身 也 , 謂 之 心 。 心 之 發 也 , 遇 父 便 謂 之 孝 , 遇 君 便 謂 之 忠 。 自 此 以 往 , 名 至 於 無 窮 , 只 一 性 而 已 。 猶 人 一 而 已 。 對 父 謂 之 子 , 對 子 謂 之 父 。 自 此 以 往 , 至 於 無 窮 , 只 一 人 而 已 。 人 只 要 在 性 上 用 功 。 看 得 一 性 字 分 明 , 即 萬 理 燦 然 」 。
【 3 9 】 一 日 論 為 學 工 夫 。 先 生 曰 : 「 教 人 為 學 不 可 執 一 偏 。 初 學 時 心 猿 意 馬 , 拴 縛 不 定 。 其 所 思 慮 多 是 人 欲 一 邊 。 故 且 教 之 靜 坐 息 思 慮 。 久 之 , 俟 其 心 意 稍 定 。 只 懸 空 靜 守 , 如 槁 木 死 灰 , 亦 無 用 。 須 教 他 省 察 克 治 。 省 察 克 治 之 功 , 則 無 時 而 可 間 。 如 去 盜 賊 , 須 有 箇 掃 除 廓 清 之 意 。 無 事 時 , 將 好 色 好 貨 好 名 等 私 , 逐 一 追 究 搜 尋 出 來 。 定 要 拔 去 病 根 , 永 不 復 起 , 方 始 為 快 。 常 如 貓 之 捕 鼠 。 一 眼 看 著 , 一 耳 聽 著 。 纔 有 一 念 萌 動 , 即 與 克 去 。 斬 釘 截 鐵 , 不 可 姑 容 與 他 方 便 。 不 可 窩 藏 。 不 可 放 他 出 路 。 方 是 真 實 用 功 。 方 能 掃 除 廓 清 。 到 得 無 私 可 克 , 自 有 端 拱 時 在 。 雖 曰 『 何 思 何 慮 』 , 非 初 學 時 事 。 初 學 必 須 思 省 察 克 治 。 即 是 思 誠 。 只 思 一 箇 天 理 。 到 得 天 理 純 全 , 便 是 何 思 何 慮 矣 」 。
【 4 0 】 澄 問 : 「 有 人 夜 怕 鬼 者 奈 何 」 ? 先 生 曰 : 「 只 是 平 日 不 能 集 義 而 心 有 所 慊 , 故 怕 。 若 素 行 合 於 神 明 , 何 怕 之 有 」 ? 子 莘 曰 : 「 正 直 之 鬼 不 須 怕 。 恐 邪 鬼 不 管 人 善 惡 , 故 未 免 怕 」 。 先 生 曰 : 「 豈 有 邪 鬼 能 迷 正 人 乎 ? 只 此 一 怕 即 是 心 邪 。 故 有 迷 之 者 。 非 鬼 迷 也 , 心 自 迷 耳 。 如 人 好 色 , 即 是 色 鬼 迷 。 好 貨 , 即 是 貨 鬼 迷 。 怒 所 不 當 怒 , 是 怒 鬼 迷 。 懼 所 不 當 懼 , 是 懼 鬼 迷 也 」 。
【 4 1 】 定 者 心 之 本 體 。 天 理 也 。 動 靜 所 遇 之 時 也 。
【 4 2 】 澄 問 學 庸 同 異 。 先 生 曰 : 「 子 思 括 大 學 一 書 之 義 為 中 庸 首 章 」 。
【 4 3 】 問 : 「 孔 子 正 名 。 先 儒 說 上 告 天 子 , 下 告 方 伯 。 廢 輒 立 郢 。 此 意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恐 難 如 此 。 豈 有 一 人 致 敬 盡 禮 , 待 我 而 為 政 , 我 就 先 去 廢 他 , 豈 人 情 天 理 ? 孔 子 既 肯 與 輒 為 政 , 必 已 是 他 能 傾 心 委 國 而 聽 。 聖 人 盛 德 至 誠 , 必 已 感 化 衛 輒 。 使 知 無 父 之 不 可 以 為 人 。 必 將 痛 哭 奔 走 , 往 迎 其 父 。 父 子 之 愛 本 於 天 性 。 輒 能 悔 痛 真 切 如 此 , 蒯 聵 豈 不 感 動 底 豫 ? 蒯 聵 既 還 , 輒 乃 致 國 詩 戮 。 聵 已 見 化 於 子 , 又 有 夫 子 至 誠 調 和 其 間 , 當 亦 決 不 肯 受 。 仍 以 命 輒 。 群 臣 百 姓 又 必 欲 得 輒 為 君 。 輒 乃 自 暴 其 罪 惡 。 請 於 天 子 , 告 於 方 伯 諸 侯 。 而 必 欲 致 國 於 父 。 聵 與 群 臣 臣 姓 , 亦 皆 表 輒 悔 悟 仁 孝 之 美 , 請 於 天 子 , 告 於 力 伯 諸 戾 。 必 欲 得 輒 而 為 之 君 。 於 是 集 命 於 輒 。 使 之 復 君 衛 國 。 輒 不 得 已 , 乃 如 後 世 上 皇 故 事 。 率 群 臣 百 姓 尊 聵 為 太 公 。 備 物 致 養 。 而 始 退 復 其 位 焉 。 則 君 君 臣 臣 父 父 子 子 , 名 正 言 順 。 一 舉 而 可 為 政 於 天 下 矣 。 孔 子 正 名 或 是 如 此 」 。
【 4 4 】 澄 在 鴻 臚 寺 倉 居 。 忽 家 信 至 , 言 兒 病 危 。 澄 心 甚 憂 悶 不 能 堪 。 先 生 曰 : 「 此 時 正 宜 用 助 。 若 此 時 放 過 , 閒 時 講 學 何 用 ? 人 正 要 在 此 時 磨 鍊 ? 父 之 愛 子 , 自 是 至 情 。 然 天 理 亦 自 有 箇 中 和 處 。 過 即 是 私 意 。 人 於 此 處 多 認 做 天 理 當 憂 , 則 一 向 憂 苦 , 不 知 己 , 是 『 有 所 憂 患 , 不 得 其 正 』 。 大 抵 七 情 所 感 , 多 只 是 過 , 少 不 及 者 。 才 過 便 非 心 之 本 體 。 必 須 調 停 適 中 始 得 。 就 如 父 母 之 喪 。 人 子 豈 不 欲 一 哭 便 死 , 方 快 於 心 ? 然 卻 曰 『 毀 不 滅 性 』 。 非 聖 人 強 制 之 也 。 天 理 本 體 , 自 有 分 限 。 不 可 過 也 。 人 但 要 識 得 心 體 , 自 然 增 減 分 毫 不 得 」 。
【 4 5 】 不 可 謂 未 發 之 中 常 人 俱 有 。 蓋 體 用 一 源 。 有 是 體 , 即 有 是 用 。 有 未 發 之 中 , 即 有 發 而 皆 中 節 之 和 。 今 人 未 能 有 發 而 皆 中 節 之 和 。 須 知 是 他 未 發 之 中 亦 未 能 全 得 。
【 4 6 】 易 之 辭 是 「 初 九 潛 龍 勿 用 」 六 字 。 易 之 象 是 初 晝 。 易 之 變 是 值 其 晝 。 易 之 占 是 用 其 辭 。
【 4 7 】 夜 氣 是 就 常 人 說 。 學 者 能 用 功 , 則 日 間 有 事 無 事 , 皆 是 此 氣 翕 聚 發 生 處 。 聖 人 則 不 消 說 夜 氣 。
【 4 8 】 澄 問 操 存 舍 亡 章 。 曰 : 「 『 出 入 無 時 , 莫 知 其 鄉 』 。 此 雖 就 常 人 心 說 。 學 者 亦 須 是 知 得 心 之 本 體 , 亦 元 是 如 此 。 則 操 存 功 夫 , 始 沒 病 痛 。 不 可 便 謂 出 為 亡 人 為 存 。 若 論 本 體 , 元 是 無 出 無 入 的 。 若 論 出 入 , 則 其 思 慮 運 用 是 出 。 然 主 宰 常 昭 昭 在 此 , 何 出 之 有 ? 既 無 所 出 , 何 人 之 有 ? 程 子 所 謂 腔 子 , 亦 只 是 天 理 而 已 。 雖 終 日 應 酬 , 而 不 出 天 理 , 即 是 在 腔 子 里 。 若 出 天 理 , 斯 謂 之 放 , 斯 謂 之 亡 」 。 又 曰 「 出 入 亦 只 是 動 靜 。 動 靜 無 端 。 豈 有 鄉 邪 」 ?
【 4 9 】 王 嘉 秀 問 : 「 佛 以 出 離 生 死 誘 人 入 道 。 仙 以 長 生 久 視 誘 人 入 道 。 其 心 亦 不 是 要 人 做 不 好 。 究 其 極 至 , 亦 是 貝 得 聖 人 上 一 截 。 然 非 人 道 正 路 。 如 今 仕 者 , 有 由 科 , 有 由 貢 , 有 由 傳 奉 一 般 做 到 大 官 。 畢 竟 非 人 仕 正 路 , 君 子 不 由 也 。 仙 佛 到 極 處 , 與 儒 者 略 同 。 但 有 了 上 一 截 , 遺 了 下 一 截 。 終 不 似 聖 人 之 全 。 然 其 上 一 截 同 者 , 不 可 誣 也 。 後 世 儒 者 又 只 得 聖 人 下 一 截 。 分 裂 失 真 。 流 而 為 記 誦 , 詞 章 , 功 利 , 訓 詀 。 亦 卒 不 免 為 異 端 。 是 四 冢 者 , 終 身 勞 苦 於 身 心 。 無 分 毫 益 。 祝 彼 仙 佛 之 徒 , 清 心 寡 慾 , 超 然 於 世 累 之 外 者 , 反 若 有 所 不 及 矣 。 今 學 者 不 必 先 排 仙 佛 。 且 當 篤 志 為 聖 人 之 學 。 聖 人 之 學 明 , 則 仙 佛 自 泯 。 不 然 , 則 此 之 所 學 , 恐 彼 或 有 不 屑 。 而 反 欲 其 俯 就 , 不 亦 難 乎 ? 鄙 見 如 此 。 先 生 以 為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所 論 大 略 亦 是 。 但 謂 上 一 截 , 下 一 截 , 亦 是 人 見 偏 了 如 此 。 若 論 聖 人 大 中 至 正 之 道 , 徹 上 徹 下 。 只 是 一 貫 。 更 有 甚 上 一 截 , 下 一 截 ? 『 「 陰 一 陽 之 謂 道 但 仁 者 見 之 便 謂 之 仁 。 知 者 見 之 便 謂 之 智 。 百 姓 又 曰 用 而 不 知 。 故 君 子 之 道 鮮 矣 』 。 仁 智 豈 可 不 謂 之 道 ? 但 見 得 偏 了 , 便 有 弊 病 」 。
【 5 0 】 蓍 固 是 易 。 龜 亦 是 易 。
【 5 1 】 問 : 「 孔 子 謂 武 王 未 盡 善 , 恐 亦 有 不 滿 意 」 。 先 生 曰 : 「 在 武 王 自 合 如 此 」 。 曰 : 「 使 文 王 未 沒 , 畢 竟 如 何 」 ? 曰 : 「 文 王 在 時 , 天 下 三 分 已 有 其 二 。 若 到 武 王 伐 商 之 時 , 文 王 若 在 , 或 者 不 致 興 兵 。 必 然 這 一 分 亦 來 歸 了 文 王 。 只 善 處 籿 , 使 不 得 縱 惡 而 已 」 。
【 5 2 】 問 : 「 孟 于 言 『 執 中 無 權 猶 執 一 』 」 。 先 生 曰 : 「 中 只 有 天 理 , 只 是 易 。 隨 時 變 易 , 如 何 執 得 ? 須 是 因 時 制 宜 。 難 預 先 定 一 箇 規 矩 在 。 如 後 世 儒 者 要 將 道 理 一 一 說 得 無 罅 漏 。 立 定 箇 格 式 。 此 正 是 執 一 」 。
【 5 3 】 唐 詡 問 : 「 立 志 是 常 存 箇 善 念 要 為 善 去 惡 否 」 ? 曰 : 「 善 念 存 時 , 即 是 天 理 。 此 念 即 更 思 何 善 ? 此 念 非 惡 , 更 去 何 惡 ? 此 念 如 樹 之 根 芽 。 立 志 者 長 立 此 善 念 而 已 。 『 從 心 所 欲 。 不 踰 矩 』 , 只 是 志 到 熟 處 」 。
【 5 4 】 精 神 , 道 德 , 言 動 , 大 率 收 歛 為 主 。 發 散 是 不 得 已 。 天 地 人 物 皆 然 。
【 5 5 】 問 : 「 文 中 子 是 如 何 人 」 ? 先 生 曰 : 「 文 中 子 庶 幾 『 具 體 而 微 』 。 惜 其 蚤 死 」 。 問 : 「 如 何 卻 有 續 經 之 非 」 ? 曰 : 「 續 經 亦 未 可 盡 非 」 。 請 問 。 良 久 , 曰 : 「 更 覺 『 良 工 心 獨 苦 』 」 。
【 5 6 】 許 魯 齋 謂 儒 者 以 。 治 生 為 先 之 說 亦 誤 人 。
【 5 7 】 問 仙 家 元 氣 , 元 神 , 元 精 。 先 生 曰 : 「 只 是 一 件 。 流 行 為 氣 。 凝 聚 為 精 。 妙 用 為 神 」 。
【 5 8 】 喜 怒 哀 樂 , 本 體 自 是 中 和 的 。 纔 自 家 看 些 意 思 , 便 過 不 及 , 便 是 私 。
【 5 9 】 問 : 「 哭 則 不 歌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心 體 自 然 如 此 」 。
【 6 0 】 克 己 須 要 掃 除 廓 清 , 一 毫 不 存 方 是 。 有 一 毫 在 , 則 眾 惡 相 引 而 來 。
【 6 1 】 問 律 呂 新 書 , 先 生 曰 : 「 學 者 當 務 為 急 。 算 得 此 數 熟 , 亦 恐 未 有 用 。 必 須 心 中 先 具 禮 樂 之 本 方 可 。 且 如 其 書 說 , 冬 用 管 以 候 氣 。 然 至 冬 至 那 一 刻 時 , 管 灰 之 飛 , 或 有 先 後 須 臾 之 間 。 焉 知 那 管 正 值 冬 至 之 刻 ? 須 自 心 中 先 曉 得 冬 至 之 刻 始 得 。 此 便 有 不 通 處 。 學 者 須 先 從 禮 樂 本 原 上 用 功 」 。
【 6 2 】 曰 仁 云 , 「 心 猶 鏡 也 。 聖 人 心 如 明 鏡 。 常 人 心 如 昏 鏡 。 近 世 格 物 之 說 , 如 以 鏡 照 物 , 照 上 用 功 。 不 知 鏡 尚 昏 在 , 何 能 照 ? 先 生 之 格 物 , 如 磨 鏡 而 使 之 明 。 磨 上 用 功 。 明 了 後 亦 未 嘗 廢 照 」 。
【 6 3 】 問 道 之 精 粗 。 先 生 曰 : 「 道 無 精 粗 。 人 之 所 貝 有 精 粗 。 如 這 一 間 房 。 人 初 進 來 , 只 貝 一 箇 大 規 模 如 此 。 處 久 便 柱 壁 之 類 , 一 一 看 得 明 白 。 再 久 , 如 柱 上 有 些 文 藻 , 細 細 都 看 出 來 。 然 只 是 一 間 房 」 。
【 6 4 】 先 生 曰 : 「 諸 公 近 見 時 , 少 疑 問 。 何 也 ? 人 不 用 力 , 莫 不 自 以 為 己 知 。 為 學 只 循 而 行 之 是 矣 。 殊 不 知 私 欲 日 生 。 如 地 上 塵 一 日 不 掃 , 便 又 有 一 層 。 看 實 用 功 , 便 見 道 無 終 窮 。 愈 探 愈 深 。 必 使 精 白 無 一 毫 不 徹 方 可 」 。
【 6 5 】 問 : 「 知 至 然 後 可 以 言 誠 意 。 今 天 理 人 欲 知 之 未 盡 , 如 何 用 得 克 己 工 夫 」 ? 先 生 曰 : 「 人 若 真 宣 切 己 用 功 不 已 , 則 於 此 心 天 理 之 精 微 , 日 見 一 日 。 私 欲 之 細 微 , 亦 日 見 一 日 。 若 不 用 克 己 工 夫 , 終 日 只 是 說 話 而 已 。 天 理 格 不 自 見 , 私 欲 亦 胳 不 自 貝 。 如 人 走 路 一 般 。 走 得 一 段 , 方 認 得 一 段 。 走 到 歧 路 處 , 有 疑 便 問 。 問 了 又 走 。 方 漸 能 到 得 欲 到 之 處 。 今 人 於 己 知 之 天 理 不 肯 存 。 己 知 之 人 欲 不 肯 去 。 且 只 管 愁 不 能 盡 知 。 只 管 閒 講 。 何 益 之 有 ? 巨 待 克 得 自 己 無 私 可 克 , 方 愁 不 能 盡 知 , 亦 未 遲 在 」 。
【 6 6 】 問 : 「 道 一 而 已 。 古 人 論 道 往 往 不 同 。 求 之 亦 有 要 乎 」 ? 先 生 曰 : 「 道 無 方 體 。 不 可 執 著 。 卻 拘 滯 於 文 義 上 求 道 遠 矣 。 如 今 人 只 說 天 。 其 實 何 嘗 見 天 ? 謂 日 月 風 雷 即 天 , 不 可 。 謂 人 物 草 木 不 是 天 , 亦 不 可 。 道 鄎 是 天 。 若 識 得 時 , 何 莫 而 非 道 ? 人 但 各 以 其 一 隅 之 見 , 認 定 以 為 道 止 如 此 , 所 以 不 同 。 若 解 向 裏 尋 求 , 見 得 自 己 心 體 , 即 無 時 無 處 不 是 此 道 。 旦 古 一 旦 今 。 無 終 無 始 。 更 有 甚 同 異 ? 心 即 道 。 道 即 天 。 知 心 則 知 道 知 天 」 。 又 曰 : 「 諸 君 要 實 見 此 道 , 須 從 自 己 心 上 體 認 , 不 假 外 求 始 得 」 。
【 6 7 】 問 : 「 名 物 度 數 。 亦 須 先 講 求 否 」 ? 先 生 曰 : 「 人 只 要 成 就 自 家 心 體 , 則 用 在 其 中 。 如 養 得 心 體 果 有 未 發 之 中 , 自 然 有 發 而 中 節 之 和 。 自 然 無 施 不 可 。 茍 無 是 心 , 雖 預 先 講 得 世 上 許 多 名 物 度 數 , 與 己 原 不 相 干 。 只 是 裝 綴 臨 時 , 自 行 不 去 。 亦 不 是 將 名 物 度 數 全 然 不 理 。 只 要 『 知 所 先 後 , 則 近 道 』 」 。 又 曰 : 「 人 要 隨 才 成 就 , 才 是 其 所 能 為 。 如 夔 之 樂 , 稷 之 種 。 是 他 資 性 合 下 便 如 此 。 成 就 之 者 , 亦 只 是 要 他 心 體 純 乎 天 理 。 其 運 用 處 , 皆 從 天 理 上 發 來 , 然 後 謂 之 才 。 到 得 純 乎 天 理 處 , 亦 能 不 器 。 使 薆 稷 易 藝 而 為 , 當 亦 能 之 」 。 又 曰 : 「 如 『 素 富 貴 , 行 乎 富 貴 。 素 患 難 , 行 乎 患 難 』 , 皆 是 不 器 。 此 惟 養 得 心 體 正 者 能 之 」 。
【 6 8 】 「 與 其 為 數 頃 無 源 之 塘 水 , 不 若 為 數 尺 有 源 之 井 水 , 生 意 不 窮 」 。 時 先 生 在 塘 邊 坐 。 傍 有 井 , 故 以 之 喻 學 云 。
【 6 9 】 問 : 「 世 道 日 降 。 太 古 時 氣 象 , 如 何 復 見 得 」 ? 先 生 曰 「 一 日 便 是 一 元 。 人 平 日 一 時 起 坐 , 未 與 物 接 。 此 心 清 明 景 象 , 便 如 在 伏 羲 時 遊 一 般 」 。
【 7 0 】 問 : 「 心 要 逐 物 。 如 何 則 可 」 ? 先 生 曰 : 「 人 君 端 拱 清 穆 , 六 卿 分 職 , 天 下 乃 治 。 心 統 五 官 , 亦 要 如 此 。 今 眼 要 視 時 , 心 便 逐 在 色 上 。 耳 要 聽 時 , 心 便 逐 在 聲 上 。 如 人 君 要 選 官 時 , 便 自 去 坐 在 吏 部 。 要 調 軍 時 , 便 自 去 坐 在 兵 部 。 如 此 , 豈 惟 失 卻 君 體 ? 六 卿 亦 皆 不 得 其 職 」 。
【 7 1 】 善 念 發 而 知 之 , 而 充 之 。 惡 念 發 而 知 之 , 而 遏 之 。 知 眾 充 與 遏 者 , 志 也 。 天 聰 明 也 。 聖 人 只 有 此 。 學 者 當 存 此 。
【 7 2 】 澄 曰 : 「 好 色 , 好 利 , 好 名 等 心 , 固 是 私 欲 。 如 閒 思 雉 慮 , 如 何 亦 謂 之 私 欲 」 ? 先 生 曰 : 「 畢 竟 從 好 色 , 好 利 , 好 名 等 根 上 起 。 自 尋 其 根 便 見 。 如 汝 心 中 決 知 是 無 有 做 劫 盜 的 思 慮 。 何 也 ? 以 汝 元 無 是 心 也 。 汝 若 於 貨 色 名 利 等 心 , 一 切 皆 如 不 做 劫 盜 之 心 一 般 , 都 消 滅 了 。 光 光 只 是 心 之 本 體 。 看 有 甚 閒 思 慮 ? 此 便 是 『 寂 然 不 動 』 。 便 是 『 未 發 之 中 』 。 便 是 『 廓 然 大 公 』 。 自 然 『 感 而 遂 通 』 。 自 然 『 發 而 中 節 』 。 自 然 『 物 來 順 應 』 」 。
【 7 3 】 問 志 至 氣 次 。 先 生 日 , 「 『 志 之 所 至 , 氣 亦 至 焉 』 之 謂 。 非 『 極 至 次 貳 』 之 謂 。 『 持 其 志 』 , 則 養 氣 在 其 中 。 『 無 暴 其 氣 』 , 則 亦 持 其 志 矣 。 孟 子 救 告 子 之 偏 , 故 如 此 夾 持 說 」 。
【 7 4 】 問 : 「 先 儒 曰 : 『 聖 人 之 道 , 必 降 而 自 卑 。 賢 人 之 言 , 則 引 而 自 高 』 。 如 何 」 ? 先 生 日 , 「 不 然 。 如 此 卻 乃 偽 也 。 聖 人 如 天 。 無 往 而 非 天 。 三 光 之 上 , 天 也 。 九 地 之 下 , 亦 天 也 。 天 何 嘗 有 降 而 自 卑 ? 此 所 謂 大 而 化 之 也 。 賢 人 如 山 嶽 。 守 其 高 而 已 。 然 百 仞 者 不 能 引 而 為 千 仞 。 千 仞 者 不 能 引 而 為 萬 仞 。 是 賢 人 未 嘗 引 而 自 高 也 。 引 而 自 高 , 則 偽 矣 」 。
【 7 5 】 問 : 「 伊 川 謂 『 不 當 於 喜 怒 哀 樂 未 發 之 前 求 中 』 。 延 平 卻 教 學 者 看 未 發 之 前 氣 象 。 何 如 」 ? 先 生 日 , 「 皆 是 也 。 伊 川 恐 人 於 未 發 前 討 箇 中 , 把 中 做 一 物 看 。 如 吾 向 所 謂 認 氣 定 時 做 中 。 故 令 只 於 涵 養 省 察 上 用 功 。 延 平 恐 人 未 便 有 下 手 處 , 故 令 入 時 時 刻 刻 求 末 發 而 氣 象 。 使 人 正 目 而 視 惟 此 , 傾 耳 而 聽 惟 此 。 即 是 『 戒 慎 不 睹 。 恐 懼 不 聞 』 的 工 夫 。 皆 古 人 不 得 已 誘 人 之 言 也 」 。
【 7 6 】 澄 問 : 「 喜 怒 哀 樂 之 中 和 。 其 全 體 常 人 固 不 能 有 。 如 一 件 小 事 當 喜 怒 者 , 平 時 無 喜 怒 之 心 。 至 其 臨 時 , 亦 能 中 節 。 亦 可 謂 之 中 和 乎 」 ? 先 生 曰 : 「 在 一 時 之 事 , 固 亦 可 謂 之 中 和 。 然 未 可 謂 之 大 本 達 道 。 人 性 皆 善 。 中 和 是 人 人 原 有 的 。 豈 可 謂 無 ? 但 常 人 之 心 既 有 所 昏 蔽 , 則 其 本 體 蜼 亦 時 時 發 見 , 終 是 暫 明 暫 滅 , 非 其 全 體 大 用 矣 。 無 所 不 中 , 然 後 謂 之 大 本 。 無 所 不 和 , 然 後 謂 之 達 道 。 惟 天 下 之 至 誠 , 然 後 能 立 天 下 之 大 本 」 。 曰 : 「 澄 於 中 字 之 義 尚 未 明 」 。 曰 : 「 此 須 自 心 體 認 出 來 。 非 言 語 所 能 喻 。 中 只 是 天 理 」 。 曰 : 「 何 者 為 天 理 」 ? 曰 : 「 去 得 人 欲 , 便 識 天 理 」 。 曰 : 「 天 理 何 以 謂 之 中 」 ? 曰 : 「 無 所 偏 倚 」 。 曰 : 「 無 所 偏 倚 , 是 何 等 氣 象 」 ? 曰 : 「 如 明 鏡 然 。 全 體 瑩 徹 , 略 無 纖 塵 染 著 」 。 曰 : 「 偏 倚 是 有 所 染 著 。 如 著 在 好 色 好 利 好 名 等 項 上 , 方 見 得 偏 倚 。 若 未 發 時 , 美 色 名 利 皆 未 相 看 。 何 以 便 知 其 有 所 偏 倚 」 ? 曰 : 「 雖 未 相 著 , 然 平 日 好 色 好 利 好 名 之 心 , 原 未 嘗 無 。 既 未 嘗 無 , 即 謂 之 有 。 既 謂 之 有 , 則 亦 不 可 謂 無 偏 倚 。 譬 之 病 瘧 之 人 , 雖 有 時 不 發 , 而 病 根 原 不 曾 除 , 則 亦 不 得 謂 之 無 病 之 人 矣 。 須 是 平 日 好 色 好 利 好 名 等 項 一 應 私 心 , 掃 除 蕩 滌 , 無 復 纖 毫 留 滯 。 而 此 心 全 體 廓 然 , 純 是 天 理 。 方 可 謂 之 喜 怒 哀 樂 未 發 之 中 。 方 是 天 下 之 大 本 」 。
【 7 7 】 問 : 「 『 顏 子 沒 而 聖 學 亡 』 。 此 語 不 能 無 疑 」 。 先 生 曰 「 見 聖 道 之 全 者 惟 顏 子 。 觀 喟 然 一 嘆 可 見 。 其 謂 『 夫 子 循 循 然 善 誘 人 。 博 我 以 文 , 約 我 以 禮 』 。 是 見 破 後 如 此 說 。 博 文 約 禮 , 如 何 是 善 誘 人 。 學 者 須 恩 之 。 道 之 全 體 , 聖 人 亦 難 以 語 人 。 須 是 學 者 自 修 自 俉 。 顏 子 『 雖 欲 從 之 , 未 由 也 已 』 即 文 王 望 道 未 見 意 。 望 道 未 見 , 乃 是 真 見 。 顏 子 沒 , 而 聖 學 之 正 派 , 遂 不 盡 傳 矣 」 。
【 7 8 】 問 : 「 身 之 主 為 心 , 心 之 靈 明 是 知 。 知 之 發 動 是 意 。 意 之 所 看 為 物 。 是 如 此 否 」 ? 先 生 曰 : 「 亦 是 」 。
【 7 9 】 只 存 得 此 心 常 見 在 便 是 學 。 過 去 未 來 事 , 思 之 何 益 ? 徒 放 心 耳 。
【 8 0 】 言 語 無 序 , 亦 足 以 見 心 之 不 存 。
【 8 1 】 尚 謙 問 : 「 孟 子 之 不 動 心 與 告 子 異 」 。 先 生 曰 : 「 告 子 是 硬 把 捉 著 此 心 , 要 他 不 動 。 孟 子 卻 是 集 義 到 自 然 不 動 」 。 又 曰 : 「 心 之 本 體 原 自 不 動 。 心 之 本 體 即 是 性 。 性 即 是 理 。 性 元 不 動 。 理 元 不 動 。 集 義 是 復 其 心 之 本 體 」 。
【 8 2 】 萬 象 森 然 時 亦 沖 漠 無 朕 沖 漠 無 朕 , 即 萬 象 森 然 。 沖 漠 無 朕 者 一 之 父 。 萬 象 森 然 者 精 之 母 。 一 中 有 精 。 精 中 有 一 。
【 8 3 】 心 外 無 物 。 如 吾 心 發 一 念 孝 親 , 即 孝 親 便 是 物 。
【 8 4 】 先 生 曰 : 「 今 為 吾 所 謂 格 物 之 學 者 , 尚 多 流 於 口 耳 。 況 為 口 耳 之 學 者 , 能 反 於 此 乎 ? 天 理 人 欲 , 其 精 微 必 時 時 用 力 省 察 克 治 , 方 日 漸 有 見 。 如 今 一 說 話 之 間 , 雖 只 講 天 理 。 不 知 心 中 倏 忽 之 間 , 已 有 多 少 私 欲 。 蓋 有 竊 發 而 不 知 者 。 雖 用 力 察 之 , 尚 不 易 見 。 況 徒 口 講 而 可 得 盡 知 乎 ? 今 只 管 講 天 理 來 頓 放 著 不 循 , 講 人 欲 來 頓 放 著 不 去 , 豈 格 物 致 知 之 學 ? 後 世 之 學 , 其 極 至 , 只 做 得 箇 義 襲 而 取 的 工 夫 」 。
【 8 5 】 問 : 「 知 止 者 , 知 至 善 只 在 吾 心 , 元 不 在 外 也 , 而 后 志 定 」 。 曰 : 「 然 」 。
【 8 6 】 問 格 物 。 先 生 曰 : 「 格 者 , 正 也 。 正 其 不 正 , 以 歸 於 正 也 」 。
【 8 7 】 問 : 「 格 物 於 動 處 用 功 否 」 ? 先 生 曰 : 「 格 物 無 間 動 靜 。 靜 亦 物 也 。 孟 子 謂 『 必 有 事 焉 』 。 是 動 靜 皆 有 事 」 。
【 8 8 】 工 夫 難 處 , 全 在 格 物 致 知 上 。 此 即 誠 意 之 事 。 意 既 誠 , 大 段 心 亦 自 正 , 身 亦 自 修 。 但 正 心 修 身 工 夫 , 亦 各 有 用 力 處 。 修 身 是 日 發 邊 。 正 心 是 未 發 邊 。 心 正 則 中 。 身 修 則 和 。
【 8 9 】 自 格 物 致 知 至 平 天 下 , 只 是 一 個 明 明 德 。 雖 親 民 亦 明 德 事 也 。 明 德 是 此 心 之 德 , 即 是 仁 。 「 仁 者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 使 有 一 物 失 所 , 便 是 吾 仁 有 未 盡 處 。
【 9 0 】 只 說 明 明 德 而 不 說 親 民 , 便 似 老 佛 。
【 9 1 】 至 善 者 性 𨭐 。 性 元 無 一 毫 之 惡 , 故 曰 至 善 。 止 之 , 是 復 其 本 然 而 已 。
【 9 2 】 問 : 「 知 至 善 即 吾 性 。 吾 性 具 吾 心 。 吾 心 乃 至 善 所 止 之 地 。 則 不 為 向 時 之 紛 然 外 求 , 而 定 則 不 擾 , 不 擾 而 靜 。 靜 而 不 妄 動 則 安 。 安 則 一 心 一 意 只 在 此 處 。 千 思 萬 想 , 務 求 必 得 此 至 善 。 是 能 慮 而 得 矣 。 如 此 說 是 否 」 ? 先 生 曰 : 「 大 略 亦 是 」 。
【 9 3 】 問 : 「 程 子 云 : 『 仁 者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 何 墨 氏 兼 愛 , 反 不 得 謂 之 仁 」 ? 先 生 曰 : 「 此 亦 甚 難 言 。 須 是 諸 君 自 體 認 出 來 始 得 。 仁 是 造 化 生 生 不 息 之 理 。 雖 瀰 漫 周 遍 , 無 處 不 是 。 然 其 流 行 發 生 , 亦 只 有 箇 漸 。 所 以 生 生 不 息 。 如 冬 至 一 陽 生 。 必 自 一 陽 生 , 而 後 漸 漸 至 於 六 陽 , 若 無 一 陽 之 生 , 豈 有 六 陽 ? 陰 亦 然 。 惟 有 漸 , 所 以 便 有 箇 發 端 處 。 惟 其 有 箇 發 端 處 , 所 以 生 。 惟 其 生 , 所 以 不 息 。 譬 之 木 。 其 始 抽 芽 , 便 是 木 之 生 意 發 端 處 。 抽 芽 然 後 發 幹 。 發 幹 然 後 生 枝 生 葉 。 然 後 是 生 生 不 息 。 若 無 芽 , 何 以 有 幹 有 枝 葉 ? 能 抽 芽 , 必 是 下 面 有 箇 根 在 。 有 根 方 生 。 無 根 便 死 。 無 根 何 從 抽 芽 ? 父 子 兄 弟 之 愛 , 便 是 人 心 生 意 發 端 處 。 如 木 之 抽 芽 。 自 此 而 仁 民 , 而 愛 物 。 便 是 發 幹 生 枝 生 葉 。 墨 氏 兼 愛 無 苦 等 。 將 自 家 父 子 兄 弟 與 途 人 一 般 看 。 便 自 沒 了 發 端 處 。 不 抽 芽 , 便 知 得 他 無 根 。 便 不 是 生 生 不 息 。 安 得 謂 之 仁 ? 孝 弟 為 仁 之 本 。 卻 是 仁 理 從 里 面 發 生 出 來 」 。
【 9 4 】 問 : 「 延 平 云 : 『 當 理 而 無 私 心 』 。 當 理 與 無 私 心 , 如 何 分 別 」 ? 先 生 曰 : 「 心 即 理 也 。 無 私 心 , 即 是 當 理 。 未 當 理 , 便 是 私 心 。 若 析 心 與 理 言 之 , 恐 亦 未 善 」 。 又 問 : 「 釋 氏 於 世 間 一 切 情 欲 之 私 , 都 不 染 著 。 似 無 私 心 。 但 外 棄 人 倫 。 卻 是 未 當 理 」 。 曰 : 「 亦 只 是 一 統 事 。 都 只 是 成 就 他 一 箇 私 己 的 心 」 。
以 下 門 人 薛 侃 錄
【 9 5 】 侃 問 : 「 持 志 如 心 痛 。 一 心 在 痛 人 安 有 工 夫 說 閑 語 , 管 閑 事 」 ? 先 生 曰 : 「 初 學 工 夫 如 此 用 亦 好 。 但 要 使 知 『 出 入 無 時 , 莫 知 其 鄉 』 。 心 之 神 明 , 原 是 如 此 。 工 夫 力 有 著 落 。 若 只 死 死 守 著 著 , 恐 於 工 夫 上 又 發 病 」 。
【 9 6 】 侃 問 : 「 專 涵 養 而 不 務 講 求 , 將 認 欲 作 理 。 則 如 之 何 」 ? 先 生 曰 : 「 人 須 是 知 學 講 求 , 亦 只 是 涵 養 。 不 講 求 , 只 是 涵 養 之 志 不 切 」 。 曰 : 「 何 謂 知 學 」 ? 曰 : 「 且 道 為 何 而 學 ? 學 箇 甚 」 ? 曰 : 「 嘗 聞 先 生 教 。 學 是 學 存 天 理 。 心 之 本 體 , 即 是 天 理 。 體 認 天 理 , 只 要 自 心 地 無 私 意 」 。 曰 : 「 如 此 則 只 須 克 去 私 意 便 是 。 又 愁 甚 理 欲 不 明 」 ? 曰 : 「 正 恐 這 些 私 意 認 不 真 」 ? 曰 : 「 總 是 志 未 切 。 志 切 , 目 視 耳 聽 皆 在 此 。 安 有 認 不 真 的 道 理 ? 是 非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不 假 外 求 。 講 求 亦 只 是 體 當 自 心 所 見 。 不 成 去 心 外 別 有 箇 見 」 。
【 9 7 】 先 生 問 在 坐 之 友 , 此 來 工 夫 何 似 ? 一 友 舉 虛 明 意 思 。 先 生 曰 : 「 此 是 說 光 景 」 。 一 友 敘 今 昔 異 同 。 先 生 曰 : 「 此 是 說 效 驗 」 。 二 友 惘 然 。 請 是 。 先 生 曰 : 「 吾 翡 今 日 用 功 , 只 是 要 為 善 之 心 真 切 。 此 心 真 切 , 見 善 即 遷 , 有 過 即 改 , 力 是 真 切 工 夫 。 如 此 則 人 欲 日 消 , 天 理 日 明 。 若 只 管 求 光 景 , 說 效 驗 , 卻 是 助 長 外 馳 病 痛 , 不 是 工 夫 」 。
【 9 8 】 朋 友 觀 書 , 多 有 摘 議 晦 庵 者 。 先 生 曰 : 「 是 有 心 求 異 , 即 不 是 。 吾 說 與 晦 庵 時 有 不 同 者 , 為 入 門 下 手 處 有 毫 釐 千 里 之 分 。 不 得 不 辯 。 然 吾 之 心 與 晦 庵 之 心 , 未 嘗 異 也 。 若 其 餘 文 羲 解 得 明 當 處 , 如 何 動 得 一 字 」 ?
【 9 9 】 希 淵 問 : 「 聖 人 可 學 而 至 。 然 伯 夷 伊 尹 於 孔 子 , 才 力 終 不 同 。 其 同 謂 之 聖 者 安 在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之 所 以 為 聖 , 只 是 其 心 純 乎 天 理 , 而 無 人 欲 之 雜 。 猶 精 金 之 所 以 為 精 , 但 以 其 成 色 足 而 無 銅 鉛 之 雜 也 。 人 到 純 乎 天 理 方 是 聖 。 金 到 足 色 方 是 精 。 然 聖 人 之 才 力 , 亦 有 大 小 不 同 。 猶 金 之 分 兩 有 輕 重 。 堯 舜 猶 萬 鎰 。 文 王 孔 子 猶 九 千 鎰 。 禹 湯 武 王 猶 七 八 千 鎰 。 伯 夷 伊 尹 猶 四 五 千 鎰 。 才 力 不 同 , 而 純 乎 天 理 則 同 。 皆 可 謂 之 聖 人 。 猶 分 兩 雖 不 同 , 而 足 色 則 同 。 皆 可 謂 之 精 金 。 以 五 千 鎰 者 而 人 於 萬 鎰 之 中 , 其 足 色 同 也 。 以 夷 尹 而 廁 之 堯 孔 之 間 。 其 純 乎 天 理 同 也 。 蓋 所 以 為 精 金 者 , 在 足 角 , 而 不 在 分 兩 。 所 以 為 聖 者 , 在 純 乎 天 理 , 而 不 在 才 力 也 。 故 雖 凡 人 。 而 肯 為 學 , 使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 則 亦 可 為 聖 人 。 猶 一 兩 之 金 , 此 之 萬 鎰 。 分 兩 雖 懸 絕 , 而 其 到 足 色 處 , 可 以 無 愧 。 故 曰 『 人 皆 可 以 為 堯 舜 』 者 以 此 。 學 者 學 聖 人 , 不 過 是 去 人 欲 而 存 天 理 耳 。 猶 鍊 金 而 求 其 足 色 。 金 之 成 色 , 所 爭 不 多 , 則 煆 鍊 之 工 省 , 而 功 易 成 。 成 色 愈 下 , 則 煆 鍊 愈 難 。 人 之 氣 質 , 清 濁 粹 駁 。 有 中 人 以 上 , 中 人 以 下 。 其 於 道 , 有 生 知 安 行 , 學 知 利 行 , 其 下 者 , 必 須 人 一 己 百 , 人 十 己 千 。 及 其 成 功 則 一 。 後 世 不 知 作 聖 之 本 是 純 乎 天 理 。 卻 專 去 知 識 才 能 上 求 聖 人 。 以 為 聖 人 無 所 不 知 , 無 所 不 能 。 我 須 是 將 聖 人 許 多 知 識 才 能 , 逐 一 理 會 始 得 。 故 不 務 去 天 理 上 看 工 夫 。 徒 弊 精 竭 力 。 從 冊 子 上 鑽 研 , 名 物 上 考 索 , 形 逃 上 此 擬 。 知 識 愈 廣 而 人 欲 愈 滋 。 才 力 愈 多 而 天 理 愈 蔽 。 正 如 見 人 有 萬 鎰 精 金 , 不 務 煆 鍊 成 色 , 求 無 愧 於 彼 之 精 純 。 而 乃 妄 希 分 兩 , 務 同 彼 之 萬 鎰 。 錫 鉛 銅 鐵 , 雜 然 而 投 。 分 兩 愈 增 , 而 成 色 愈 下 。 既 其 梢 末 , 無 復 有 金 矣 」 。 時 曰 仁 在 傍 曰 : 「 先 生 此 喻 , 足 以 破 世 儒 支 離 之 惑 。 大 有 功 於 後 學 」 。 先 生 又 曰 : 「 吾 輩 用 力 , 只 求 日 減 , 不 求 日 增 。 減 得 一 分 人 欲 , 便 是 復 得 一 分 天 理 。 何 等 輕 快 脫 灑 ? 何 等 簡 易 」 ?
【 1 0 0 】 士 德 問 曰 : 「 格 物 之 說 , 如 先 生 所 教 , 明 白 簡 易 , 人 人 見 得 。 文 公 聰 明 絕 世 , 於 此 反 有 未 審 。 何 也 」 ? 先 生 曰 : 「 文 公 精 神 氣 魄 大 。 是 他 早 年 合 下 便 要 繼 往 開 來 。 故 一 向 只 就 考 索 著 述 上 用 功 。 若 先 切 己 自 修 , 自 然 不 暇 及 此 。 到 得 德 盛 後 , 果 憂 道 之 不 明 , 如 孔 子 退 修 六 籍 , 刪 繁 就 簡 , 開 示 來 學 , 亦 大 段 不 費 甚 考 索 。 文 公 早 歲 便 著 許 多 書 。 晚 年 方 悔 是 倒 做 了 」 。 士 德 曰 : 「 晚 年 之 悔 , 如 謂 『 向 來 定 本 之 悟 』 。 又 謂 『 雖 讀 得 書 , 何 益 於 吾 事 』 ? 又 謂 『 此 與 守 書 籍 , 泥 言 語 , 全 無 交 涉 』 , 是 他 到 此 方 悔 從 前 用 功 之 錯 , 方 去 切 己 自 修 矣 」 。 曰 : 「 然 。 此 是 文 公 不 可 及 處 。 他 力 量 大 。 一 悔 便 轉 。 可 惜 不 久 即 去 世 。 平 日 許 多 錯 處 皆 不 及 改 正 」 。
【 1 0 1 】 侃 去 花 問 草 。 因 曰 : 「 天 地 間 何 善 難 培 , 惡 難 去 」 ? 先 生 曰 : 「 未 培 未 去 耳 」 。 少 間 曰 : 「 此 等 看 善 惡 , 皆 從 軀 殼 起 念 。 便 會 錯 」 。 侃 未 達 。 曰 : 「 天 地 生 意 , 花 草 一 般 。 何 曾 有 善 惡 之 分 ? 子 欲 觀 花 , 則 以 花 為 善 , 以 草 為 惡 。 如 欲 用 草 時 , 復 以 草 為 善 矣 。 此 等 善 惡 , 皆 由 汝 心 好 惡 所 生 。 故 知 是 錯 」 。 曰 : 「 然 則 無 善 無 惡 乎 」 ? 曰 : 「 無 善 無 惡 者 理 之 靜 。 有 善 有 惡 者 氣 之 動 。 不 動 於 氣 , 即 無 善 無 惡 。 是 謂 至 善 」 。 曰 : 「 佛 氏 亦 無 善 無 惡 。 何 以 異 」 ? 曰 : 「 佛 氏 著 在 無 善 無 惡 上 , 便 一 切 都 不 管 。 不 可 以 治 天 下 。 聖 人 無 善 無 惡 。 只 是 無 有 作 好 , 無 有 作 惡 。 不 動 於 氣 。 然 遵 王 之 道 , 會 其 有 極 。 便 自 一 循 天 理 。 便 有 箇 裁 成 輔 相 」 。 曰 : 「 草 既 非 惡 , 即 草 不 宜 去 矣 」 ? 曰 「 如 此 卻 是 佛 老 意 見 。 草 若 是 礙 , 何 妨 汝 去 」 ? 曰 : 「 如 此 又 是 作 好 作 惡 」 。 曰 : 「 不 作 好 惡 , 非 是 全 無 好 惡 。 卻 是 無 知 覺 的 人 。 謂 之 不 作 者 , 只 是 好 惡 一 循 於 理 。 不 去 , 又 著 一 分 意 思 。 如 此 即 是 不 曾 好 惡 一 般 」 。 曰 : 「 去 草 如 何 是 一 循 於 埋 , 不 看 意 思 」 ? 曰 : 「 草 有 妨 礙 , 理 亦 宜 去 。 去 之 而 已 。 偶 未 即 去 , 亦 不 累 心 。 若 著 了 一 分 意 思 , 即 心 體 便 有 貽 累 , 便 有 許 多 動 氣 處 」 。 曰 : 「 然 則 善 惡 全 不 在 物 」 。 曰 「 只 在 汝 心 。 循 理 便 是 善 。 動 氣 便 是 惡 」 。 曰 : 「 畢 竟 抑 無 善 惡 」 。 曰 : 「 在 心 如 此 。 在 物 亦 然 , 世 儒 惟 不 知 此 , 舍 心 逐 物 。 將 格 物 之 學 錯 看 了 。 絳 日 馳 求 於 外 , 只 做 得 箇 義 襲 而 取 。 終 身 行 不 著 , 習 不 察 」 。 曰 : 「 如 好 好 色 , 如 惡 惡 臭 , 則 如 何 」 ? 曰 : 「 此 正 是 一 循 於 理 。 是 天 理 合 如 此 。 本 無 私 意 作 好 作 惡 」 。 曰 : 「 如 好 好 色 , 如 惡 惡 臭 。 安 得 非 意 」 ? 曰 : 「 卻 是 誠 意 。 不 是 私 意 。 誠 意 只 是 循 天 理 。 雖 是 循 天 理 , 亦 看 不 得 一 分 意 。 故 有 所 念 懥 好 樂 , 則 不 得 其 正 。 須 是 廓 然 大 公 , 方 是 心 之 本 體 。 知 此 即 知 未 發 之 中 」 , 伯 生 曰 : 「 先 生 云 : 『 草 有 妨 礙 , 理 亦 宜 去 』 。 緣 何 又 是 軀 殼 起 念 」 ? 曰 : 「 此 須 汝 心 自 體 當 。 汝 要 去 草 , 是 甚 麼 心 ? 周 茂 叔 窗 前 草 不 除 , 是 甚 麼 心 」 ?
【 1 0 2 】 先 生 謂 學 者 曰 : 「 為 學 須 得 箇 頭 腦 工 夫 , 方 有 看 落 。 縱 未 能 無 間 , 如 舟 之 有 舵 , 一 提 便 醒 。 不 然 , 雖 從 事 於 學 , 只 做 箇 義 襲 而 取 。 只 是 行 不 著 , 習 不 察 , 非 大 本 達 道 也 」 。 又 曰 : 「 見 得 時 , 橫 說 豎 說 皆 是 。 若 於 此 處 通 , 彼 處 不 通 , 只 是 未 見 得 」 。
【 1 0 3 】 或 問 : 「 為 學 以 親 故 , 不 免 業 舉 之 累 」 。 先 生 曰 : 「 以 親 之 故 而 業 舉 為 累 於 學 , 則 治 田 以 養 其 親 者 亦 有 累 於 學 乎 ? 先 正 云 『 惟 患 奪 志 』 。 但 恐 為 學 之 志 不 真 切 耳 」 。
【 1 0 4 】 崇 一 問 : 「 尋 常 意 思 多 忙 。 有 事 固 忙 , 無 事 亦 忙 。 何 也 」 ? 先 生 曰 : 「 天 地 氣 機 , 元 無 一 息 之 停 。 然 有 箇 主 宰 。 故 不 先 不 後 , 不 急 不 緩 。 雖 千 變 萬 化 , 而 主 宰 常 定 。 人 得 此 而 生 。 若 主 宰 定 時 , 與 天 運 一 般 不 忌 。 雖 酬 酢 萬 變 , 常 是 從 容 自 在 。 所 謂 『 天 君 泰 然 , 百 體 從 令 』 。 若 無 主 宰 , 便 只 是 這 氣 奔 放 。 如 何 不 忙 」 ?
【 1 0 5 】 先 生 曰 : 「 為 學 大 病 在 好 名 」 。 侃 曰 : 「 從 前 歲 , 自 謂 此 病 已 輕 。 此 來 精 察 , 乃 知 全 未 。 豈 必 務 外 為 人 ? 只 聞 譽 而 喜 , 聞 毀 而 悶 , 即 是 此 病 發 來 」 。 曰 : 「 最 是 。 名 與 實 對 。 務 實 之 心 重 一 分 , 則 務 名 之 心 輕 一 分 。 全 是 務 實 之 心 , 即 全 無 務 名 之 心 。 若 務 實 之 心 , 如 饑 之 求 食 , 渴 之 求 飲 , 安 得 更 有 工 夫 好 名 」 ? 又 曰 : 「 『 疾 沒 世 而 名 不 稱 』 。 稱 字 去 聲 讀 。 亦 『 聲 聞 過 情 , 君 子 恥 之 』 之 意 。 實 不 稱 名 , 生 猶 可 補 。 沒 則 無 及 矣 。 『 四 十 五 十 而 無 聞 』 , 是 不 聞 道 , 非 無 聲 聞 也 。 孔 子 云 , 『 是 聞 也 , 非 達 也 』 。 安 肯 以 此 忘 人 」 ?
【 1 0 6 】 侃 多 悔 。 先 生 曰 : 「 悔 悟 是 去 病 之 藥 。 以 改 之 為 貴 。 若 留 滯 於 中 , 則 又 因 藥 發 病 」 。
【 1 0 7 】 德 章 曰 : 「 聞 先 生 以 精 金 喻 聖 , 以 分 兩 喻 聖 人 之 分 量 , 以 煆 鍊 喻 學 者 之 工 夫 。 最 為 深 切 。 惟 謂 堯 舜 為 萬 鎰 , 孔 子 為 九 千 鎰 。 疑 未 安 」 。 先 生 曰 : 「 此 又 是 軀 殼 上 起 念 , 故 替 聖 人 爭 分 兩 。 若 不 從 軀 殼 上 起 念 , 即 郋 堯 舜 萬 鎰 不 為 多 , 孔 子 九 千 鎰 不 為 少 。 堯 舜 萬 鎰 , 只 是 孔 子 的 。 孔 子 尢 千 鎰 , 只 是 堯 舜 的 。 原 無 彼 我 。 所 以 謂 之 聖 。 只 論 精 一 , 不 論 多 寡 。 只 要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處 同 。 便 同 謂 之 聖 。 若 是 力 量 氣 魄 , 如 何 盡 同 得 ? 後 儒 只 在 分 兩 上 較 量 , 所 以 流 入 功 利 。 若 除 去 了 此 較 分 兩 的 心 , 各 人 儘 著 自 己 力 量 精 神 , 只 在 此 心 純 天 理 上 用 功 , 即 人 人 自 有 , 箇 箇 圓 成 , 便 能 大 以 成 大 , 小 以 成 小 。 不 假 外 慕 , 無 不 具 足 。 此 便 是 實 實 落 落 , 明 善 誠 身 的 事 。 後 儒 不 明 聖 學 。 不 知 就 自 己 心 地 良 知 良 能 上 體 認 擴 充 。 卻 去 求 知 其 所 不 知 , 求 能 其 所 不 能 。 一 味 只 是 希 高 慕 大 。 不 知 自 己 是 桀 籿 心 地 。 動 輒 要 做 堯 舜 事 業 。 如 何 做 得 ? 終 年 碌 碌 , 至 於 老 死 。 竟 不 知 成 就 了 箇 甚 麼 。 可 哀 也 已 」 。
【 1 0 8 】 侃 問 : 「 先 儒 以 心 之 靜 為 體 , 心 之 動 為 用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心 不 可 以 動 靜 為 體 用 。 動 靜 時 也 。 即 體 而 言 用 在 體 。 即 用 而 言 體 在 用 。 是 謂 『 體 用 一 源 』 。 若 說 靜 可 以 見 其 體 , 動 可 以 見 其 用 , 卻 不 妨 」 。
【 1 0 9 】 問 : 「 上 智 下 愚 , 如 何 不 可 移 」 ? 先 生 曰 , 不 是 不 可 移 。 只 是 不 肯 移 」 。
【 1 1 0 】 問 「 子 夏 門 人 問 交 」 章 。 先 生 曰 : 「 子 夏 星 言 小 子 之 交 。 子 張 是 言 成 人 之 交 。 若 善 用 之 , 亦 俱 是 」 。
【 1 1 1 】 子 仁 問 : 「 『 學 而 時 舀 之 , 不 亦 說 乎 』 ? 先 儒 以 學 為 效 先 覺 之 所 為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學 是 學 去 人 欲 , 存 天 理 。 從 事 於 去 人 欲 存 天 理 , 則 自 正 諸 先 覺 , 考 諸 古 訓 。 自 下 許 多 間 辨 思 索 存 省 克 治 工 夫 。 然 不 過 欲 去 此 心 之 人 欲 , 存 吾 心 之 天 理 耳 。 若 曰 效 先 覺 之 所 為 , 則 只 說 得 學 中 一 件 事 。 事 亦 似 專 求 諸 外 了 。 『 時 習 』 者 , 『 坐 如 尸 』 , 非 專 習 坐 也 。 坐 時 習 此 心 也 。 『 立 如 齋 』 , 非 專 習 立 也 。 立 時 習 此 心 也 。 『 說 』 是 『 理 義 之 說 我 心 』 之 『 說 』 。 人 心 本 自 說 理 義 。 如 目 本 說 色 , 耳 本 說 聲 。 惟 為 人 欲 所 蔽 所 累 , 始 有 不 說 。 今 人 欲 日 去 , 則 理 羲 日 洽 浹 。 安 得 不 說 」 ?
【 1 1 2 】 國 英 問 : 「 曾 子 三 省 雖 切 。 恐 是 未 聞 一 貫 時 工 夫 」 。 先 生 曰 : 「 一 貫 是 夫 子 見 曾 子 未 得 用 功 之 要 , 故 告 之 。 學 者 果 能 忠 恕 上 用 力 , 豈 不 是 一 貫 ? 一 如 樹 之 根 本 , 貫 如 樹 之 枝 葉 。 未 種 根 , 何 枝 葉 之 可 得 ? 體 用 一 慷 , 體 未 立 , 用 安 從 生 ! 謂 『 曾 子 於 其 用 處 蓋 已 隨 事 精 察 而 力 行 之 。 但 未 知 其 體 之 一 』 。 此 恐 未 盡 」 。
【 1 1 3 】 黃 誠 甫 問 : 「 汝 與 回 也 孰 愈 」 章 。 先 生 曰 : 「 子 貢 多 學 而 識 , 在 聞 見 上 用 力 。 顏 子 在 心 地 上 用 功 。 故 聖 人 間 以 啟 之 。 而 子 貢 所 對 , 又 只 在 知 見 上 。 故 聖 人 嘆 惜 之 。 非 許 之 也 」 。
【 1 1 4 】 顏 子 不 遷 怒 , 不 貳 過 , 亦 是 有 未 發 之 中 始 能 。
【 1 1 5 】 種 樹 者 必 培 其 根 。 種 德 者 必 養 其 心 。 欲 樹 之 長 , 必 於 始 生 時 刪 其 繁 枝 。 欲 德 之 盛 , 必 於 始 學 時 去 夫 外 好 。 如 外 好 詩 文 , 則 精 神 日 漸 漏 泄 在 詩 文 上 去 。 凡 百 外 好 皆 然 。 又 曰 : 「 我 此 論 學 , 是 無 中 生 有 的 工 夫 。 諸 公 須 要 信 得 及 。 只 是 立 志 。 學 者 一 念 為 善 之 志 , 如 樹 之 種 , 但 勿 助 勿 忘 , 只 管 培 植 將 去 。 自 然 日 夜 滋 長 。 生 氣 日 完 , 枝 葉 日 茂 。 樹 初 生 時 , 便 抽 繁 枝 。 亦 須 刊 落 。 然 後 根 幹 能 大 。 初 學 時 亦 然 。 故 立 志 貴 專 一 」 。
【 1 1 6 】 因 論 先 生 之 門 。 某 人 在 涵 養 上 用 功 , 某 人 在 識 見 上 用 功 。 先 生 曰 : 「 專 涵 養 者 , 日 見 其 不 足 。 專 識 見 者 , 日 見 其 有 餘 。 日 不 足 者 , 日 有 餘 矣 。 日 有 餘 者 , 日 不 足 矣 」 。
【 1 1 7 】 梁 日 孚 問 : 「 居 敬 窮 理 是 兩 事 。 先 生 以 為 一 事 。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天 地 間 只 有 此 一 事 。 安 有 兩 事 ? 若 論 萬 殊 , 禮 儀 三 百 , 威 儀 三 千 , 又 何 止 兩 ? 公 且 道 居 敬 是 如 何 ? 窮 理 是 如 何 」 ? 曰 : 「 居 敬 是 存 養 工 夫 。 窮 理 是 窮 事 物 之 理 」 。 曰 : 「 存 養 箇 甚 」 ? 曰 : 「 是 存 養 此 心 之 天 理 」 。 曰 : 「 如 此 亦 只 是 窮 理 矣 」 。 曰 : 「 且 道 如 何 窮 事 物 之 理 」 ? 曰 : 「 如 事 親 , 便 要 窮 孝 之 理 。 事 君 , 便 要 窮 忠 之 理 」 。 曰 : 「 忠 興 孝 之 理 , 在 君 親 身 上 ? 在 自 己 心 上 ? 若 在 自 己 心 上 , 亦 只 是 窮 此 心 之 理 矣 。 且 道 如 何 是 敬 」 ? 曰 : 「 只 是 主 一 」 。 「 如 何 是 主 一 」 ? 曰 : 「 如 讀 書 , 便 一 心 在 讀 書 上 。 接 事 , 便 一 心 在 接 事 上 」 。 曰 : 「 如 此 則 飲 酒 便 一 心 在 飲 酒 上 , 好 色 便 一 心 在 好 色 上 。 卻 是 逐 物 。 成 甚 居 敬 功 夫 」 ? 日 孚 請 問 曰 : 「 一 者 , 天 理 。 主 一 是 一 心 在 天 理 上 。 若 只 知 主 一 , 不 知 一 即 是 理 , 有 事 時 便 是 逐 物 , 無 事 時 便 是 看 空 。 惟 其 有 事 無 事 , 一 心 皆 在 天 理 上 用 功 。 所 以 居 敬 亦 即 是 窮 理 。 就 窮 理 專 一 處 說 , 便 謂 之 居 敬 。 就 居 敬 精 密 處 說 , 便 謂 之 窮 理 。 卻 不 是 居 敬 了 , 別 有 箇 心 窮 理 。 窮 理 時 , 別 有 箇 心 居 敬 。 名 睢 不 同 。 功 夫 只 是 一 事 。 就 如 易 言 『 敬 以 直 內 , 義 以 方 外 』 。 敬 即 是 無 事 時 羲 , 羲 即 是 有 事 時 敬 。 兩 句 合 說 一 件 。 如 孔 子 言 『 修 己 以 敬 』 , 即 不 須 言 義 。 孟 子 言 集 義 , 即 不 須 言 敬 。 會 得 時 , 橫 說 璧 說 , 工 夫 總 是 一 般 。 若 泥 文 逐 句 , 不 識 本 領 , 即 支 離 決 裂 。 工 夫 都 無 下 落 」 。 問 : 「 窮 理 何 以 即 是 盡 性 」 ? 曰 : 「 心 之 體 , 性 也 。 性 即 理 也 。 窮 仁 之 理 , 真 要 仁 極 仁 。 窮 義 之 理 , 真 要 義 極 義 。 仁 義 只 是 吾 性 。 故 窮 理 即 是 盡 性 。 如 孟 子 說 『 充 其 惻 隱 之 心 , 至 仁 不 可 勝 用 』 。 這 便 是 窮 理 工 夫 」 。 日 孚 曰 : 「 先 儒 謂 『 一 草 一 木 亦 皆 有 理 。 不 可 不 察 』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夫 我 則 不 暇 。 公 且 先 去 理 會 自 己 性 情 。 須 能 盡 人 之 性 , 然 後 能 盡 物 之 性 」 。 日 孚 悚 然 有 悟 。
【 1 1 8 】 惟 乾 問 : 「 知 如 何 是 心 之 本 體 」 ? 先 生 曰 : 「 知 是 理 之 靈 處 。 就 其 主 宰 處 說 便 謂 之 心 。 就 其 稟 賦 處 說 便 謂 之 性 。 孩 提 之 童 , 無 不 知 愛 其 親 , 無 不 知 敬 其 兄 。 只 是 這 個 靈 能 不 為 私 欲 遮 隔 , 充 拓 得 盡 , 便 完 完 是 他 本 體 。 便 與 天 地 合 德 。 自 聖 人 以 下 , 不 能 無 蔽 。 故 須 格 物 以 致 其 知 」 。
【 1 1 9 】 守 衡 問 : 「 大 學 工 夫 只 是 誠 意 。 誠 意 工 夫 只 是 格 物 修 齊 治 平 。 只 誠 意 盡 矣 。 又 有 正 心 之 功 。 有 所 念 懥 好 樂 , 則 不 得 其 正 。 何 也 」 ? 先 生 曰 : 「 此 要 自 思 得 之 。 知 此 則 知 未 發 之 中 矣 」 。 守 衡 再 三 請 。 曰 : 「 為 學 工 夫 有 淺 深 。 初 時 若 不 看 實 用 意 去 好 善 惡 惡 , 如 何 能 為 善 去 惡 ? 這 著 實 用 意 , 便 是 誠 意 。 然 不 知 心 之 本 體 原 無 一 物 , 一 向 著 意 去 好 善 惡 惡 , 便 又 多 了 這 分 意 思 , 便 不 是 廓 然 大 公 。 書 所 謂 『 無 有 作 好 作 惡 』 , 方 是 本 體 。 所 以 說 有 所 念 懥 好 樂 , 則 不 得 其 正 。 正 心 只 是 誠 意 工 夫 里 面 。 體 當 自 家 心 體 , 常 要 鑑 空 衡 平 , 這 便 是 未 發 之 中 」 。
【 1 2 0 】 正 之 問 : 「 戒 懼 是 己 所 不 知 時 工 夫 。 慎 獨 是 己 所 獨 知 時 工 夫 。 此 說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只 是 一 箇 工 夫 。 無 事 時 固 是 獨 知 。 有 事 時 亦 是 獨 知 。 人 若 不 知 於 此 獨 知 之 地 用 力 , 只 在 人 所 共 知 處 用 功 , 便 是 作 偽 , 便 是 『 貝 君 子 而 後 厭 然 』 。 此 獨 知 處 便 是 誠 的 萌 芽 。 此 處 不 論 善 念 惡 念 , 更 無 虛 假 。 一 是 百 是 , 一 錯 百 錯 。 正 是 王 霸 義 利 誠 偽 善 惡 界 頭 。 於 此 一 立 立 定 , 便 是 端 本 澄 源 , 便 是 立 誠 。 古 人 許 多 誠 身 的 工 夫 。 精 神 命 脈 , 全 體 只 在 此 虛 。 真 是 莫 見 莫 顯 , 無 時 無 處 , 無 終 無 始 。 只 是 此 箇 工 夫 。 今 若 又 分 戒 懼 為 己 所 不 知 。 即 工 夫 便 支 離 , 亦 有 間 斷 。 既 戒 懼 , 即 是 知 。 己 若 不 知 , 是 誰 戒 懼 ? 如 此 見 解 , 便 要 流 入 斷 滅 禪 定 」 。 曰 : 「 不 論 善 念 惡 念 , 更 無 虛 假 。 則 獨 知 之 地 , 更 無 無 念 時 邪 」 ? 曰 : 「 戒 懼 亦 是 念 。 戒 懼 之 念 , 無 時 可 息 。 若 戒 懼 之 心 稍 有 不 存 , 不 是 昏 瞶 , 便 已 流 入 惡 念 。 自 朝 至 暮 , 自 少 至 老 , 若 要 無 念 , 即 是 己 不 知 。 此 除 是 昏 睡 , 除 是 槁 木 死 灰 」 。
【 1 2 1 】 志 道 問 : 「 荀 子 云 : 『 養 心 莫 善 於 誠 』 。 先 儒 非 之 , 何 也 」 ? 先 生 曰 : 「 此 亦 未 可 便 以 為 非 。 『 誠 』 字 有 以 工 夫 說 者 。 誠 是 心 之 本 體 。 求 復 其 本 體 , 便 是 思 誠 的 工 夫 。 明 道 說 『 以 誠 敬 存 之 』 , 亦 是 此 意 。 大 學 『 欲 正 其 心 , 先 誠 其 意 』 。 荀 子 之 言 固 多 病 , 然 不 可 一 例 吹 毛 求 疵 。 大 凡 看 人 言 語 , 若 先 有 箇 意 見 , 便 有 過 當 處 。 『 為 富 不 仁 』 之 言 , 孟 子 有 取 於 陽 虎 。 此 便 見 聖 賢 大 公 之 心 」 。
【 1 2 2 】 蕭 惠 問 : 「 己 私 難 克 。 奈 何 」 ? 先 生 曰 : 「 將 汝 己 私 來 替 汝 東 」 。 又 曰 : 「 人 頂 有 為 己 之 心 , 方 能 克 己 。 能 克 己 , 方 能 成 己 」 。 蕭 惠 曰 : 「 惠 亦 頗 有 為 己 之 心 。 不 知 緣 何 不 能 克 己 」 ? 先 生 曰 「 且 說 汝 有 為 己 之 心 是 如 何 」 。 惠 良 久 曰 : 「 惠 亦 一 心 要 做 好 人 。 便 自 謂 頗 有 為 己 之 心 。 今 思 之 , 看 來 亦 只 是 為 得 箇 軀 殼 的 己 。 不 曾 為 箇 真 己 」 。 先 生 曰 : 「 真 己 何 曾 離 著 軀 殼 ? 恐 汝 連 那 軀 殼 的 己 也 不 曾 為 。 且 道 汝 所 謂 軀 殼 的 己 , 豈 不 是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 ? 惠 曰 : 「 正 是 為 此 , 目 便 要 色 , 耳 便 要 聲 , 囗 便 要 味 , 四 肢 便 要 逸 樂 , 所 以 不 能 克 」 。 先 生 曰 : 「 美 色 令 人 目 盲 。 美 聲 令 人 耳 聾 。 美 味 令 人 囗 爽 。 馳 騁 田 獵 令 人 發 狂 , 這 都 是 害 汝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的 。 豈 得 是 為 汝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 若 為 看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時 , 便 須 思 量 耳 如 何 聽 , 目 如 何 祝 , 囗 如 何 言 , 四 肢 如 何 動 。 必 須 非 禮 勿 視 聽 言 動 , 方 才 成 得 箇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 這 箇 才 是 為 著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 汝 今 終 日 向 外 馳 求 , 為 名 為 利 一 逼 都 是 為 著 軀 殼 外 面 的 物 事 。 汝 若 為 著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 要 非 禮 勿 視 聽 言 動 時 , 豈 是 汝 之 耳 目 囗 鼻 四 肢 自 能 勿 視 聽 言 動 ? 須 由 汝 心 。 這 視 聽 言 動 , 皆 是 汝 心 。 汝 心 之 動 發 竅 於 目 。 汝 心 之 聽 發 竅 於 耳 。 汝 心 之 言 發 竅 於 囗 。 汝 心 之 動 發 竅 於 四 肢 。 若 無 汝 心 , 便 無 耳 目 囗 鼻 。 所 謂 汝 心 , 亦 不 專 是 那 一 團 血 肉 。 若 是 那 一 團 血 肉 , 如 今 已 死 的 人 , 那 一 團 血 肉 還 在 。 緣 何 不 能 視 聽 言 動 ? 所 謂 汝 心 , 卻 是 那 能 視 聽 言 動 的 。 這 箇 便 是 性 , 便 是 天 理 。 有 這 箇 性 , 才 能 生 這 性 之 生 理 。 便 謂 之 仁 。 這 性 之 生 理 , 發 在 目 便 會 視 。 發 在 耳 便 會 聽 。 發 在 囗 便 會 言 。 發 在 四 肢 便 會 動 。 都 只 是 那 天 理 發 生 。 以 其 主 宰 一 身 , 故 謂 之 心 。 這 心 之 本 體 , 原 只 是 箇 天 理 。 原 無 非 禮 。 這 箇 便 是 汝 之 真 己 。 這 箇 真 己 , 是 軀 殼 的 主 宰 。 若 無 真 己 , 便 無 軀 殼 。 真 是 有 之 即 生 , 無 之 即 死 。 汝 若 真 為 那 箇 軀 殼 的 己 , 必 須 用 著 這 箇 真 己 。 便 須 常 常 保 守 著 這 箇 真 己 的 本 體 。 戒 慎 不 《 睹 》 , 恐 懼 不 聞 。 惟 恐 虧 損 了 他 一 些 。 才 有 一 毫 非 禮 萌 動 , 便 如 刀 割 , 如 針 刺 。 忍 耐 不 過 。 必 須 去 了 刀 , 拔 了 針 。 這 才 是 有 為 己 之 心 , 力 能 克 己 。 汝 今 正 是 認 賊 作 子 。 緣 何 卻 說 有 為 己 之 心 , 不 能 克 己 」 ?
【 1 2 3 】 有 一 學 者 病 目 。 戚 戚 甚 憂 。 先 生 曰 , 二 苖 乃 貴 目 賤 心 」 。
【 1 2 4 】 蕭 惠 好 仙 釋 。 先 生 警 之 曰 : 「 吾 亦 自 幼 篤 志 二 氏 。 自 謂 既 有 所 得 , 謂 儒 者 為 不 足 學 。 其 後 居 夷 三 載 , 貝 得 聖 人 之 學 若 是 其 簡 易 廣 大 。 始 自 嘆 悔 錯 用 了 三 十 年 氣 力 。 大 抵 二 氏 之 學 , 其 妙 與 聖 人 只 有 毫 釐 之 間 。 汝 今 所 學 , 乃 其 土 苴 。 輒 自 信 自 好 若 此 。 真 鴟 鴞 竊 腐 鼠 耳 」 。 惠 請 問 二 氏 之 妙 。 先 生 曰 : 「 向 汝 說 聖 人 之 學 簡 易 廣 大 。 汝 卻 不 問 我 悟 的 。 只 問 我 悔 的 」 。 惠 慚 謝 。 請 問 聖 人 之 學 。 先 生 曰 : 「 汝 今 只 是 了 人 事 問 。 待 汝 辨 箇 真 要 求 為 聖 人 的 心 來 與 汝 說 」 。 惠 再 三 請 。 先 生 曰 : 「 已 與 汝 一 句 道 盡 。 汝 尚 自 不 會 」 。
【 1 2 5 】 劉 觀 時 問 : 「 未 發 之 中 是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汝 但 戒 慎 不 《 睹 》 , 恐 懼 不 聞 , 養 得 此 心 純 是 天 理 , 便 自 然 見 」 。 觀 時 請 略 示 氣 象 。 先 生 曰 : 「 啞 子 喫 苦 瓜 , 與 你 說 不 得 。 你 要 知 此 苦 , 還 須 你 自 喫 」 。 時 曰 仁 在 傍 曰 : 「 如 此 才 是 真 知 即 是 行 矣 」 。 一 時 在 座 諸 友 皆 有 省 。
【 1 2 6 】 蕭 惠 問 死 生 之 道 。 先 生 曰 : 「 知 晝 夜 , 即 知 死 生 」 。 問 晝 夜 之 道 。 曰 : 「 知 晝 則 知 夜 」 。 曰 : 「 晝 亦 有 所 不 知 乎 」 ? 先 生 曰 : 「 汝 能 知 晝 , 懵 懵 而 興 , 蠢 蠢 而 食 。 行 不 著 , 習 不 察 。 終 日 昏 昏 , 只 是 夢 晝 。 惟 『 息 有 養 , 瞬 有 存 』 。 此 心 惺 惺 明 明 , 天 理 無 一 忌 間 斷 , 才 是 能 知 晝 。 這 便 是 天 德 。 便 是 通 乎 晝 夜 之 道 而 知 。 更 有 甚 麼 死 生 」 ?
【 1 2 7 】 馬 子 莘 問 : 「 修 道 之 教 , 舊 說 謂 聖 人 品 節 吾 性 之 固 有 , 以 為 法 於 天 下 , 若 禮 樂 刑 政 之 屬 。 此 意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道 即 性 即 命 。 本 是 完 完 全 全 , 增 減 不 得 , 不 假 修 飾 的 。 何 須 要 聖 人 品 節 ? 卻 是 不 完 全 的 物 件 。 禮 樂 刑 政 是 治 天 下 之 法 , 固 亦 可 謂 之 教 。 但 不 是 子 思 本 旨 。 若 如 先 儒 之 說 , 下 面 由 教 入 道 的 , 緣 何 舍 了 聖 人 禮 樂 刑 政 之 教 , 別 說 出 一 段 戒 慎 恐 懼 工 夫 ? 卻 是 聖 人 之 敢 為 虛 設 矣 」 。 子 莘 請 問 。 先 生 曰 : 「 子 思 性 道 教 , 皆 從 本 原 上 說 。 天 命 於 人 , 則 命 便 謂 之 性 。 率 性 而 行 , 則 性 便 謂 之 道 。 修 道 而 學 , 則 道 便 謂 之 教 。 率 性 是 誠 者 事 。 所 謂 『 自 誠 明 , 謂 之 性 』 也 。 修 道 是 誠 之 者 事 。 所 謂 「 自 明 誠 , 謂 之 教 』 也 。 聖 人 率 性 而 行 , 即 是 道 。 聖 人 以 下 , 未 能 率 性 於 道 。 未 免 有 過 不 及 。 故 須 修 道 , 修 道 則 賢 知 者 不 得 而 過 , 愚 不 肯 者 不 得 而 不 及 。 都 要 循 著 這 箇 道 , 則 道 便 是 箇 教 。 此 『 教 』 字 與 『 天 道 至 教 。 風 雨 霜 露 , 無 非 教 也 』 之 『 教 』 同 。 『 修 道 』 字 與 『 修 道 以 仁 』 同 。 人 能 修 道 , 然 後 能 不 違 於 道 , 以 復 其 性 之 本 體 。 則 亦 是 聖 人 率 性 之 道 矣 。 下 面 戒 慎 恐 懼 便 是 修 道 的 工 夫 。 中 和 便 是 復 其 性 之 本 體 。 如 易 所 謂 『 窮 理 盡 性 , 以 至 於 命 』 。 中 和 位 育 , 便 是 盡 性 至 命 」 。
【 1 2 8 】 黃 誠 甫 問 : 「 先 儒 以 孔 子 告 顏 淵 為 邦 之 問 , 是 立 萬 世 常 行 之 道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顏 子 具 體 聖 人 。 其 於 為 邦 的 大 本 大 原 , 都 已 完 備 。 夫 子 平 日 知 之 已 深 。 到 此 都 不 必 言 。 只 就 制 度 文 為 上 說 。 此 等 處 亦 不 可 忽 略 。 須 要 是 如 此 方 盡 善 。 又 不 可 因 自 己 本 領 是 當 了 , 便 於 防 範 上 疏 闊 。 須 是 要 『 放 鄭 聲 , 遠 佞 人 』 蓋 顏 子 是 箇 克 己 向 里 德 上 用 心 的 人 。 孔 子 恐 其 外 面 末 節 , 或 有 疏 略 , 故 就 他 不 足 處 幫 補 說 。 若 在 他 人 , 須 告 以 為 政 在 人 , 取 人 以 身 , 修 身 以 道 , 修 道 以 仁 , 達 道 九 經 , 及 誠 身 許 多 工 夫 , 方 始 做 得 這 箇 , 方 是 萬 世 常 行 之 道 。 不 然 , 只 去 行 了 夏 時 , 乘 了 殷 輅 , 服 了 周 冕 , 作 了 韶 舞 , 天 下 便 治 得 。 後 人 但 見 顏 子 是 孔 門 第 一 人 , 又 問 箇 為 邦 , 便 把 做 天 大 事 看 了 」 。
【 1 2 9 】 蔡 希 淵 問 : 「 文 公 大 學 新 本 , 先 格 致 而 後 誠 意 工 夫 。 似 與 首 章 次 第 相 合 。 若 如 先 生 從 舊 本 之 說 , 即 誠 意 反 在 格 致 之 前 。 於 此 尚 未 釋 然 」 。 先 生 曰 : 「 大 學 工 夫 即 是 明 明 德 。 明 明 德 只 是 箇 誠 意 。 誠 意 的 工 夫 只 是 格 物 致 知 。 若 以 誠 意 為 主 , 去 用 格 物 致 知 的 工 夫 , 即 工 夫 始 有 下 落 。 即 為 善 去 惡 , 無 非 是 誠 意 的 事 。 如 新 本 先 去 窮 格 事 物 之 理 。 即 茫 茫 蕩 蕩 , 都 無 著 落 處 。 須 用 添 箇 敬 字 , 方 才 牽 扯 得 向 身 心 上 來 。 然 終 是 沒 根 原 。 若 須 用 添 箇 敬 字 , 緣 何 孔 門 倒 將 一 箇 最 緊 要 的 字 落 了 , 直 待 千 餘 年 後 要 人 來 補 出 ? 正 謂 以 誠 意 為 主 , 即 不 須 添 敬 字 。 所 以 舉 出 箇 誠 意 來 說 。 正 是 學 問 的 大 頭 腦 處 。 於 此 不 察 , 真 所 謂 毫 釐 之 差 , 千 里 之 繆 。 大 抵 中 庸 工 夫 只 是 誠 身 。 誠 身 之 極 便 是 至 誠 。 大 學 工 夫 只 是 誠 意 。 誠 意 之 極 便 是 至 善 。 工 夫 總 是 一 般 。 今 說 這 里 補 箇 敬 字 , 那 里 補 箇 誠 字 , 未 免 晝 蛇 添 足 」 。
傳習錄卷中
錢 德 洪 序
德 洪 曰 : 昔 南 元 善 刻 《 博 習 錄 》 於 越 , 凡 二 冊 。 下 冊 摘 錄 之 。 先 師 手 書 , 凡 八 篇 。 其 答 徐 成 之 二 書 , 吾 師 自 謂 「 天 下 是 朱 非 陸 , 論 定 既 久 , 一 旦 反 之 為 難 ﹔ 二 書 姑 為 調 渟 兩 可 之 說 , 便 人 自 思 得 之 。 」 故 元 善 錄 為 下 冊 之 首 者 , 意 亦 以 是 歟 ? 今 朱 、 陸 之 耕 明 於 天 下 久 矣 ; 洪 刻 先 師 文 錄 , 置 二 書 於 外 集 者 , 示 未 全 也 , 故 今 不 復 錄 。 其 餘 指 知 , 行 之 本 體 , 莫 詳 於 答 人 論 學 與 答 周 道 通 、 陸 清 伯 、 歐 陽 崇 一 四 書 ; 而 謂 格 物 為 學 者 用 力 日 可 見 之 地 , 莫 詳 於 答 羅 年 菴 一 書 。 平 生 冒 天 下 之 非 詆 , 推 陷 萬 死 , 一 生 遑 遑 然 不 忘 講 學 , 惟 恐 吾 人 不 聞 斯 道 , 流 於 功 利 、 機 智 以 日 墮 於 匈 狄 、 禽 獸 而 不 叫 , 其 一 體 同 物 之 心 , 譊 譊 終 身 , 至 於 斃 而 後 已 ; 此 孔 、 孟 以 來 賢 聖 苦 心 , 雖 門 人 子 弗 未 足 以 慰 其 情 也 ; 是 情 也 , 莫 貝 於 笞 聶 文 蔚 之 第 一 書 : 此 皆 仍 元 善 所 錄 之 舊 : 而 揭 「 必 有 事 焉 」 即 「 致 良 知 」 功 夫 , 明 白 簡 切 , 使 人 言 下 即 得 入 手 , 此 又 莫 詳 於 答 文 蔚 之 第 二 書 , 故 增 錄 之 。 元 善 當 時 洶 洶 , 乃 能 以 身 明 斯 道 , 卒 至 遭 奸 被 斥 , 油 油 然 惟 以 此 生 得 聞 斯 學 為 慶 , 而 絕 無 有 纖 芥 憤 鬱 不 平 之 氣 。 斯 錄 之 刻 , 人 見 其 有 功 於 同 志 甚 大 , 而 不 知 其 虎 時 之 甚 艱 也 。 今 所 去 取 , 裁 之 時 義 則 然 , 非 忍 有 所 加 損 於 其 間 也 。
答 顧 東 撟 書
【 1 3 0 】 來 書 云 : 近 時 學 者 務 外 遺 內 , 博 而 寡 要 , 故 先 生 特 倡 「 試 意 」 一 義 , 鉽 砭 千 育 , 誠 大 惠 也 吾 子 洞 貝 時 弊 如 此 矣 , 亦 將 同 以 救 之 乎 ? 然 則 鄙 人 之 心 , 吾 子 固 已 一 句 道 盡 , 復 何 言 哉 ! 復 同 言 哉 ! 若「
詼 意 」 之 說 , 自 是 聖 門 教 人 用 功 第 一 義 : 但 近 世 學 者 乃 作 第 二 義 看 , 故 稍 與 提 掇 緊 要 出 來 , 非 鄙 人 所 能 特 倡 也 。
【 1 3 1 】 來 書 云 : 但 恐 立 說 太 高 , 用 功 太 捷 , 後 生 師 傅 , 影 響 謬 誤 , 未 免 墜 於 佛 氏 明 心 、 見 性 , 定 慧 , 頓 悟 之 機 拭 , 無 怪 聞 者 見 疑 。 區 區 格 , 致 、 詖 、 正 之 說 , 是 就 學 者 本 心 、 日 用 事 為 間 , 體 究 踐 履 , 實 地 用 功 , 是 多 少 次 第 、 多 少 積 累 在 , 正 與 空 虛 頓 悟 之 說 相 反 ; 聞 者 本 無 求 為 聖 人 之 志 , 又 未 嘗 講 突 其 詳 , 篴 以 見 疑 , 亦 無 足 怪 : 若 吾 子 之 高 明 , 自 當 一 語 之 下 挭 瞭 然 矣 : 力 亦 謂 立 說 太 高 , 用 功 太 捷 , 何 邪 ?
【 1 3 2 】 來 書 云 : 所 喻 知 , 行 並 進 , 不 宜 分 別 前 後 , 即 《 中 庸 》 尊 德 性 而 道 問 學 之 功 , 交 養 互 發 , 內 外 本 末 , 以 寸 之 之 道 。 然 工 夫 次 第 , 不 能 無 先 後 之 差 : 如 知 食 乃 食 , 知 湯 乃 飲 , 知 路 乃 行 。 未 有 不 見 是 物 , 先 有 是 事 : 此 亦 毫 釐 倏 忽 之 間 , 非 謂 有 等 今 日 知 之 , 而 明 日 乃 行 也 。 既 云 「 交 養 互 發 , 內 外 本 末 一 以 貫 之 」 , 則 知 行 並 進 之 說 , 無 復 可 疑 矣 。 又 云 「 工 夫 次 第 能 不 無 先 後 之 差 。 」 無 乃 自 相 矛 盾 已 乎 ? 知 食 乃 食 等 說 , 此 尤 明 白 易 見 。 但 吾 子 為 近 聞 障 蔽 自 不 察 耳 。 夫 人 必 有 欲 食 之 心 , 然 後 知 食 , 欲 食 之 心 即 是 意 , 即 是 行 之 姶 矣 : 食 味 之 美 惡 待 人 口 而 後 知 , 豈 有 不 待 入 口 而 已 先 知 食 味 之 美 惡 者 邪 ? 必 有 欲 行 之 心 , 然 後 知 路 , 即 是 意 、 即 是 行 之 姶 矣 : 路 岐 之 險 夷 , 必 待 身 親 履 歷 而 後 知 , 豈 有 不 待 身 親 履 歷 而 已 先 知 路 岐 之 險 夷 者 邪 ? 知 湯 「 飲 , 知 衣 服 , 以 此 例 之 , 皆 無 可 疑 。 若 如 吾 子 之 喻 , 是 乃 所 謂 不 見 是 物 , 而 先 有 是 事 者 矣 。 吾 子 又 謂 「 此 亦 毫 釐 倏 忽 之 間 , 非 謂 截 然 有 等 今 日 知 之 , 而 明 日 乃 行 也 是 亦 察 之 尚 有 未 精 。 然 就 加 吾 子 之 說 , 則 知 行 之 為 合 一 並 進 , 亦 自 斷 無 可 疑 矣。
【 1 3 3 】 來 書 云 : 真 知 即 所 以 為 行 , 不 行 不 足 謂 之 知 , 此 為 學 者 喫 緊 立 教 , 俾 務 躬 行 則 可 。 若 真 謂 行 即 是 知 , 恐 其 專 求 本 心 , 遂 遺 物 理 , 必 有 闇 而 不 達 之 處 , 抑 豈 聖 門 知 行 並 進 之 成 法 哉 ? 知 之 真 切 篤 實 處 。 既 是 行 , 行 之 明 覺 精 察 處 。 即 是 知 , 知 行 工 夫 , 本 不 可 離 。 只 為 後 世 學 者 分 作 兩 截 用 功 , 先 卻 知 、 行 本 體 , 故 有 合 一 並 進 之 說 , 真 知 即 所 以 為 行 , 不 行 不 足 謂 之 知 。 云 「 知 茛 乃 食 」 等 說 , 可 見 前 已 略 言 之 矣 。 此 雖 喫 緊 救 弊 而 發 , 然 知 、 行 之 體 本 來 加 是 。 非 以 己 意 抑 揚 其 間 , 姑 為 是 說 , 以 苟 一 時 之 效 者 也 。 「 專 求 本 心 , 遂 遺 物 理 , 」 此 蓋 先 其 本 心 者 也 : 夫 物 理 小 外 於 吾 心 , 外 吾 心 而 求 物 理 , 無 物 理 矣 。 遺 物 理 而 求 吾 心 , 吾 心 又 何 物 邪 ? 心 之 體 , 性 也 , 性 既 理 也 。 故 有 孝 親 之 心 , 即 有 孝 之 理 , 無 孝 親 之 心 , 即 無 孝 之 理 矣 。 有 忠 君 之 心 , 即 有 忠 之 理 , 無 忠 君 之 心 , 即 無 忠 之 理 矣 。 理 豈 外 於 吾 心 邪 ? 晦 菴 謂 人 之 所 以 為 學 者 與 理 而 已 : 心 雖 主 乎 一 身 , 而 實 管 乎 天 下 之 理 : 理 雖 散 在 萬 事 , 而 實 不 外 乎 一 人 之 心 。 是 其 一 分 一 合 之 間 , 而 未 免 已 啟 學 者 心 、 理 為 二 之 弊 。 此 後 世 所 以 有 「 專 求 本 心 , 遂 遺 物 理 」 之 患 , 正 由 不 知 心 即 理 耳 。 夫 外 心 以 求 物 理 , 是 以 有 誾 而 不 達 之 處 : 此 告 子 義 外 之 說 , 孟 子 所 以 謂 之 不 知 義 也 。 心 一 而 已 , 以 其 全 體 惻 怛 而 言 , 謂 之 仁 , 以 其 得 宜 而 言 謂 之 義 , 以 其 條 理 而 言 謂 之 理 。 不 可 外 心 以 求 仁 , 不 可 外 心 以 求 義 , 獨 可 外 心 以 求 理 乎 ? 外 心 以 求 理 , 此 知 、 行 之 斫 以 二 也 。 求 理 於 吾 心 , 此 聖 門 知 、 行 合 一 之 教 , 吾 子 又 何 疑 乎 !
【 1 3 4 】 來 書 云 : 所 釋 大 學 古 本 謂 「 致 其 本 體 之 知 」 。 此 固 孟 子 盡 心 之 旨 。 朱 子 亦 以 虛 靈 知 覺 為 此 心 之 量 。 然 盡 心 由 於 知 性 。 致 知 在 於 格 物 。 「 盡 心 由 於 知 性 。 致 知 在 於 格 物 」 。 此 語 然 矣 。 然 而 推 本 吾 子 之 意 , 則 其 所 以 為 是 語 者 , 尚 有 未 明 也 。 朱 子 以 盡 心 知 性 知 天 為 物 格 知 致 。 以 存 心 養 性 事 天 為 誠 意 正 心 脩 身 。 以 殀 壽 不 貳 脩 身 以 俟 為 知 至 仁 盡 。 聖 人 之 事 。 若 鄙 人 之 見 , 則 與 朱 子 正 相 反 矣 。 未 盡 心 知 性 知 天 者 , 生 知 安 行 , 聖 人 之 事 也 。 存 心 養 性 事 天 者 , 學 知 利 行 , 賢 人 之 事 也 。 殀 壽 不 貳 , 脩 身 以 俟 者 , 困 知 勉 行 , 學 者 之 事 也 。 豈 可 專 以 盡 心 知 性 為 如 , 存 心 養 性 為 行 乎 ? 吾 子 驟 聞 此 言 , 必 又 以 為 大 駭 矣 。 然 其 間 實 無 可 疑 者 。 一 為 吾 子 言 之 。 夫 心 之 體 , 性 也 。 性 之 原 , 天 也 。 能 盡 其 心 , 是 能 盡 其 性 矣 。 中 庸 云 , 「 惟 天 下 至 誠 。 為 能 盡 其 性 」 。 又 云 , 「 知 天 地 之 化 育 」 。 「 質 諸 鬼 神 而 無 疑 , 知 天 也 」 。 此 惟 聖 人 而 後 能 然 。 故 曰 , 此 生 知 安 行 , 聖 人 之 事 也 。 存 其 心 者 , 未 能 盡 其 心 者 也 。 故 須 加 存 之 之 功 。 必 存 之 既 久 , 不 待 於 存 , 而 自 無 不 存 , 然 後 可 以 進 而 言 盡 。 蓋 知 天 之 如 , 如 知 州 知 縣 之 知 。 知 州 , 則 一 州 之 事 皆 己 事 也 。 知 縣 , 則 一 縣 之 事 皆 己 事 也 。 是 與 天 為 一 者 也 。 事 天 則 如 子 之 事 父 , 臣 之 事 君 。 猶 與 天 為 二 也 。 天 之 所 以 命 於 我 者 , 心 也 , 性 也 。 吾 但 存 之 而 不 敢 失 , 養 之 而 不 敢 害 , 如 「 父 母 全 而 生 之 , 子 全 而 歸 之 」 者 也 。 故 曰 , 此 學 知 利 行 , 賢 人 之 事 也 。 至 於 殀 壽 不 貳 , 則 與 存 其 心 者 又 有 間 矣 。 存 其 心 者 , 雖 未 能 盡 其 心 , 固 己 一 心 於 為 善 。 時 有 不 存 , 則 存 之 而 已 。 今 使 之 殀 壽 不 貳 , 是 猶 以 殀 壽 貳 其 心 者 也 。 猶 以 殀 壽 貳 其 心 , 是 其 為 善 之 心 猶 未 能 一 也 。 存 之 尚 有 所 未 可 , 而 何 盡 之 可 云 乎 ? 今 且 使 之 不 以 殀 壽 貳 其 為 善 之 心 。 若 日 死 生 殀 壽 , 皆 有 定 命 , 吾 但 一 心 於 為 善 , 修 吾 之 身 以 俟 天 命 而 已 。 是 其 平 日 尚 未 知 有 天 命 也 。 事 天 雖 與 天 為 二 , 然 己 真 知 天 命 之 所 在 。 但 惟 恭 敬 奉 承 之 而 已 耳 。 若 俟 之 云 者 , 則 尚 未 能 真 知 天 命 之 所 在 , 猶 有 所 俟 者 也 。 故 曰 , 所 以 立 命 。 立 者 , 創 立 之 立 。 如 立 德 , 立 言 , 立 功 , 立 名 之 類 。 凡 言 立 者 , 皆 是 昔 未 嘗 有 , 而 今 始 建 立 之 謂 。 孔 子 所 謂 「 不 知 命 , 無 以 為 君 子 」 者 也 。 故 日 , 此 困 知 勉 行 , 學 者 之 事 也 。 今 以 盡 心 知 性 知 天 為 格 物 致 知 , 使 初 學 之 士 , 尚 未 能 不 貳 其 心 者 。 而 遽 責 之 以 聖 人 生 知 安 行 之 事 。 如 捕 風 捉 影 , 茫 然 莫 知 所 措 。 其 心 幾 何 而 不 至 於 「 率 天 下 而 路 」 也 ? 今 世 致 知 格 物 之 弊 , 亦 居 然 可 見 矣 。 吾 子 所 謂 務 外 遺 內 , 博 而 寡 要 者 , 無 乃 亦 是 過 歟 ? 此 學 問 最 緊 要 處 。 於 此 而 差 , 將 無 往 而 不 差 矣 。 此 鄙 人 之 所 以 冒 天 下 之 非 笑 , 忘 其 身 之 陷 於 罪 戮 , 呶 呶 其 言 , 其 不 容 己 者 也 。
【 1 3 5 】 來 書 云 : 聞 語 學 者 , 乃 謂 「 即 物 窮 理 」 之 說 亦 是 玩 物 喪 志 , 人 取 萁 「 厭 繁 就 約 」 「 涵 養 本 原 」 數 說 標 示 學 者 , 指 為 晚 年 定 論 , 此 亦 恐 非 。 朱 子 所 謂 格 物 云 者 , 在 即 物 而 窮 其 理 也 。 即 物 窮 理 是 就 事 事 物 物 上 求 其 所 謂 定 理 者 也 , 是 以 吾 心 而 求 理 於 事 事 物 物 十 「 中 , 忻 心 與 理 為 二 矣 ; 夫 求 理 於 事 事 物 物 者 , 如 求 孝 之 理 於 其 親 之 謂 也 : 求 孝 之 理 於 其 親 , 則 孝 之 理 其 果 在 於 吾 之 心 邪 ? 抑 果 在 於 親 之 身 邪 ? 假 而 果 在 於 親 之 身 , 則 親 沒 之 後 , 吾 心 遂 無 孝 之 理 歟 ? 見 孺 子 之 入 井 , 必 有 惻 隱 之 理 ; 是 惻 隱 之 理 果 在 於 孺 子 之 身 歟 ? 抑 在 於 吾 心 之 良 知 歟 ? 其 或 不 可 以 從 之 於 井 歟 ? 其 或 可 以 手 而 援 之 歟 ? 是 皆 所 謂 理 也 。 是 果 在 於 孺 子 之 身 歟 ? 抑 果 出 於 吾 心 之 良 知 歟 ? 以 是 例 之 , 萬 事 萬 物 之 理 莫 不 皆 然 。 是 可 以 知 析 心 與 理 為 二 之 非 矣 。 夫 析 心 與 理 而 為 二 , 此 告 于 義 外 之 說 , 孟 子 之 所 深 闢 也 : 「 務 外 遺 內 , 博 而 寡 要 」 , 吾 子 既 已 知 之 矣 , 是 果 何 謂 而 然 哉 ? 謂 之 玩 物 喪 志 , 尚 猶 以 為 不 可 歟 ? 若 鄙 人 所 謂 致 知 格 物 者 , 致 吾 心 之 良 知 於 事 事 物 物 也 。 吾 心 之 良 知 , 即 所 謂 「 天 理 」 也 。 致 吾 心 良 知 之 「 天 理 」 於 事 事 物 物 , 則 事 事 物 物 皆 得 其 理 矣 。 致 吾 心 之 良 知 者 , 致 知 也 。 事 事 物 物 皆 得 其 理 者 , 格 物 也 。 是 合 心 與 理 而 為 一 者 也 。 合 心 與 理 而 為 一 , 則 凡 區 區 前 之 所 云 , 與 朱 子 晚 年 之 論 , 皆 可 以 不 言 而 喻 矣 。
【 1 3 6 】 來 書 云 : 人 之 心 體 , 本 無 不 明 。 而 氣 拘 物 蔽 , 鮮 有 不 昏 。 非 學 問 思 辨 , 以 明 天 下 之 理 , 則 善 惡 之 機 , 真 妄 之 辨 , 不 能 自 覺 , 任 情 恣 意 。 其 害 有 不 可 勝 言 者 矣 。 此 段 大 略 , 似 是 而 非 。 蓋 承 沿 舊 說 之 弊 。 不 可 以 不 辨 也 夫 學 間 思 辨 行 , 皆 所 以 為 學 。 末 有 學 而 不 行 者 也 。 如 言 學 孝 , 則 必 服 勞 奉 養 , 躬 行 孝 道 , 然 後 謂 之 學 。 豈 徒 懸 空 口 耳 講 說 , 而 遂 可 以 謂 之 學 孝 乎 ? 學 射 , 則 必 張 弓 挾 矢 , 引 滿 中 的 。 學 書 , 則 必 伸 紙 執 筆 , 操 觚 染 翰 。 盡 天 下 之 學 , 無 有 不 行 而 可 以 言 學 者 。 則 學 之 始 , 固 已 即 是 行 矣 。 篤 者 , 敦 實 篤 厚 之 意 。 義 行 矣 。 而 敦 篤 其 行 , 不 息 其 功 之 謂 爾 。 蓋 學 之 不 能 以 無 疑 , 則 有 間 。 間 印 學 也 , 即 行 也 。 又 不 能 無 疑 , 則 有 思 。 思 即 學 也 , 即 行 也 。 又 不 能 無 疑 , 則 有 辨 。 辨 即 學 也 , 即 行 也 。 辨 既 明 矣 , 思 既 慎 矣 , 間 即 審 矣 , 學 既 能 矣 , 又 從 而 不 息 其 功 焉 , 斯 之 謂 篤 行 。 非 謂 學 問 思 辨 之 後 而 始 措 之 於 行 也 。 是 故 以 求 能 其 事 而 言 , 謂 之 學 。 以 求 解 其 惑 而 言 , 謂 之 間 。 以 求 通 其 說 而 言 , 謂 之 思 。 以 求 精 其 察 而 言 , 謂 之 辨 。 以 求 履 其 實 而 言 , 謂 之 行 。 蓋 析 其 功 而 言 , 則 有 五 。 合 其 事 而 言 , 則 一 而 已 。 此 區 區 心 理 合 一 之 體 , 知 行 並 進 之 功 , 所 以 異 於 後 世 之 說 者 , 正 在 於 是 。 今 吾 子 特 舉 學 問 思 辨 以 窮 天 下 之 理 , 而 不 及 篤 行 。 是 專 以 學 問 思 辨 為 如 , 而 謂 窮 理 為 無 行 也 已 。 天 下 豈 有 不 行 而 學 者 邪 ? 豈 有 不 輓 而 遂 可 謂 之 窮 理 者 邪 ? 明 道 云 , 「 只 窮 理 便 盡 性 至 命 」 。 故 必 仁 極 仁 , 而 後 謂 之 能 窮 仁 之 理 。 義 極 義 , 而 後 謂 之 能 窮 義 之 理 。 仁 極 仁 , 則 盡 仁 之 性 矣 。 義 極 義 , 則 盡 義 之 性 矣 。 學 至 於 窮 理 至 矣 , 而 尚 未 措 之 於 行 。 天 下 寧 有 是 邪 ? 是 故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為 學 , 則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為 窮 理 矣 。 知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為 窮 理 , 則 知 知 行 之 合 一 並 進 , 而 不 可 以 分 為 兩 箾 事 矣 。 夫 萬 事 萬 物 之 理 , 不 外 於 吾 心 。 而 必 日 窮 天 下 之 埋 。 是 殆 以 吾 心 之 良 知 為 未 足 , 而 必 外 求 於 天 下 之 廣 , 以 裨 補 增 益 之 。 是 猶 析 心 與 理 而 為 二 也 。 夫 學 問 思 辨 篤 行 之 功 , 雖 其 困 勉 至 於 人 一 己 百 , 而 擴 充 之 極 , 至 於 盡 性 知 天 , 亦 不 過 致 吾 心 之 良 知 而 已 。 良 知 之 外 , 豈 復 有 加 於 毫 末 乎 ? 今 必 曰 窮 天 下 之 理 , 而 不 知 反 求 諸 其 心 , 則 凡 所 謂 善 惡 之 機 , 真 妄 之 辨 者 , 舍 吾 心 之 良 知 , 亦 將 何 所 致 其 體 察 乎 ? 吾 子 所 謂 氣 拘 物 蔽 者 , 拘 此 蔽 此 而 已 。 今 欲 去 此 之 蔽 , 不 知 致 力 於 此 , 而 欲 以 外 求 。 是 猶 目 之 不 明 者 , 不 務 服 。 樂 調 理 以 治 其 目 , 而 徒 倀 倀 然 求 明 於 其 外 。 明 豈 可 以 自 外 而 得 哉 ? 任 情 恣 意 之 害 , 亦 以 不 毻 精 察 天 埋 於 此 心 之 良 知 而 已 。 此 誠 毫 釐 千 里 之 謬 者 , 不 容 於 不 拂 。 吾 子 毋 謂 其 論 之 太 刻 也 。
【 1 3 7 】 來 書 云 : 教 人 以 致 知 明 德 , 而 戒 其 即 物 窮 理 , 試 使 昏 闇 之 士 , 深 居 端 坐 , 不 聞 教 告 , 遂 能 至 於 知 玫 而 德 明 乎 ? 縱 令 靜 而 有 覺 , 稍 悟 本 性 , 則 亦 定 慧 無 用 之 見 : 果 能 知 十 今 , 達 事 燮 而 玫 用 於 天 下 國 家 之 實 否 乎 ? 其 曰 : 「 知 者 意 之 骷 , 物 者 意 之 用 , 格 物 如 格 君 心 之 非 之 格 。 」 語 雖 超 悟 , 獨 得 不 踵 陳 見 , 抑 恐 於 道 未 相 胳 合 ? 區 區 論 致 知 恪 物 , 正 所 以 窮 理 , 未 嘗 戒 人 窮 理 , 使 之 深 居 端 坐 而 一 無 所 事 也 。 若 謂 即 物 窮 理 , 如 前 所 云 務 外 而 遺 內 者 , 則 有 所 不 可 耳 。 昏 誾 之 士 , 果 能 隨 事 隨 物 精 察 此 心 之 天 理 , 以 致 其 本 然 之 良 知 , 則 雖 愚 必 明 , 雖 柔 必 強 , 大 本 立 而 達 道 行 , 九 經 之 屬 , 可 一 以 貫 之 而 無 遺 矣 : 尚 何 患 其 無 致 用 之 實 乎 ? 彼 頑 空 虛 靜 之 徒 , 正 惟 不 脬 隨 事 隨 物 精 察 此 心 之 天 理 , 以 致 其 本 然 之 良 知 , 而 遺 棄 倫 理 、 寂 滅 虛 無 以 為 常 , 是 以 要 之 不 可 以 治 家 國 天 下 。 孰 謂 聖 人 窮 理 盡 性 之 學 , 而 亦 有 是 弊 哉 ! 心 者 , 身 之 主 也 , 而 心 之 虛 靈 明 覺 , 即 所 謂 本 然 之 良 知 也 。 其 虛 靈 明 覺 之 良 知 應 感 而 動 者 , 謂 之 意 。 有 知 而 後 有 意 , 無 知 則 無 意 矣 。 知 非 意 之 體 乎 ? 意 之 所 用 , 必 有 其 物 , 物 即 事 也 。 如 意 用 於 事 親 , 既 事 親 為 一 物 , 意 用 於 治 民 , 即 治 民 為 一 物 , 意 用 於 讀 書 , 即 讀 書 為 一 物 , 意 用 於 聽 訟 , 郥 聽 訟 為 一 物 。 凡 意 之 所 用 , 無 有 無 物 者 : 有 是 意 即 有 是 物 , 無 是 意 即 無 是 物 矣 。 物 非 意 之 用 乎 ? 「 格 」 字 之 義 , 有 以 「 至 」 字 之 訓 者 , 如 「 格 於 文 祖 」 , 「 有 苗 來 格 」 , 是 以 「 至 」 訓 者 也 。 然 「 恪 於 文 祖 」 , 必 純 孝 詼 敬 , 幽 明 之 間 無 一 不 得 其 理 , 而 後 謂 之 「 格 」 : 有 苗 之 頑 , 實 以 文 德 誕 敷 而 後 格 , 則 亦 兼 有 「 正 」 字 之 義 在 其 間 , 未 可 專 以 「 至 」 字 盡 之 也 。 加 「 格 其 非 心 」 , 「 大 臣 挌 君 心 之 非 」 之 類 , 是 則 一 皆 「 正 其 不 正 以 歸 於 正 」 之 義 , 而 不 可 以 「 至 」 字 為 訓 矣 。 且《
大 學 》 「 格 物 」 之 訓 , 又 安 知 其 不 以 「 正 」 字 為 訓 , 而 必 以 「 至 」 字 為 義 乎 ? 如 以 「 至 」 字 為 義 者 , 必 日 「 窮 至 事 物 之 理 」 , 而 後 其 說 始 通 。 是 其 用 功 之 要 , 全 在 一 「 窮 」 字 , 用 力 之 地 , 全 在 一 「 理 」 字 也 。 若 上 去 一 窮 , 下 去 一 理 字 , 而 直 曰 「 致 知 在 至 物 」 , 其 可 通 乎 ? 夫 「 窮 理 盡 性 」 , 聖 人 之 成 訓 , 見 於 繄 辭 者 也 。 荀 「 恪 物 」 之 說 而 果 即 「 窮 理 」 之 義 , 則 聖 人 何 不 直 口 「 致 知 在 窮 理 」 , 而 必 為 此 轉 折 不 完 之 語 , 以 啟 後 世 之 弊 邪 ? 蓋 《 大 學 》 「 挌 物 」 之 說 , 自 與 「 繄 辭 , 」 「 窮 理 」 大 旨 雖 同 , 而 微 有 分 辨 : 「 窮 理 」 者 , 兼 格 致 誠 正 而 為 功 也 。 故 言 「 窮 理 」 , 則 挌 、 致 、 誠 、 正 之 功 皆 在 其 中 , 言 「 恪 物 」 , 則 必 兼 舉 致 知 、 誠 意 、 正 心 , 而 後 其 功 始 備 而 密 。 今 偏 舉 「 格 物 」 而 遂 謂 之 「 窮 理 」 , 此 所 以 專 以 「 窮 理 」 屬 「 知 」 , 而 謂 「 格 物 」 未 常 有 行 。 非 惟 不 得 「 恪 物 」 之 旨 , 并 「 窮 理 」 之 義 而 矢 之 矣 。 此 後 世 之 學 所 以 析 知 、 行 為 先 後 兩 截 , 日 以 支 離 決 裂 , 而 聖 學 益 以 殘 晦 者 , 其 端 實 始 於 此 。 吾 子 蓋 亦 未 免 承 沿 積 習 , 則 見 以 為 「 於 道 未 相 吻 合 」 , 不 為 過 矣 。
【 1 3 8 】 來 書 云 : 謂 致 知 之 功 , 將 如 何 為 溫 清 、 如 何 為 奉 養 即 是「
誠 意 」 , 非 別 有 所 謂 「 格 物 」 , 此 亦 恐 非 。 此 乃 吾 子 自 以 己 意 揣 度 鄙 見 而 為 是 說 , 非 鄙 人 之 所 以 告 吾 子 者 矣 。 若 果 如 吾 子 之 言 , 寧 復 有 可 通 乎 ! 蓋 鄙 人 之 見 , 則 謂 意 欲 溫 清 、 意 欲 奉 養 者 , 所 謂 「 意 」 也 , 而 未 可 謂 之 「 誠 意 」 : 必 實 行 其 溫 清 奉 養 之 意 , 務 求 自 慷 而 無 自 欺 , 然 後 謂 之 「 誠 意 」 。 知 如 何 而 為 溫 清 之 節 , 知 如 何 而 為 奉 養 之 宜 者 , 所 謂 「 知 」 也 , 而 未 可 謂 之 「 致 知 」 : 必 致 其 知 如 何 為 溫 清 之 節 者 之 知 , 而 實 以 之 溫 清 , 致 其 知 如 何 為 奉 養 之 宜 者 之 知 , 而 實 以 之 奉 養 , 然 後 謂 之 「 致 知 」 。 溫 清 之 事 , 奉 養 之 事 , 所 謂 「 物 」 也 而 未 可 謂 之「
格 物 」 : 必 其 於 溫 清 之 事 也 , 一 如 其 良 知 之 所 知 當 如 何 為 溫 清 之 節 者 而 為 之 , 無 一 毫 之 不 盡 , 於 奉 養 之 事 也 , 一 如 其 良 知 之 所 知 當 如 何 為 奉 養 之 宜 者 而 為 之 , 無 一 毫 之 不 盡 , 然 後 謂 之 「 格 物 」 。 溫 清 之 物 格 , 然 後 知 溫 清 之 良 知 始 致 : 奉 養 之 物 格 , 然 後 知 奉 養 之 良 知 始 致 。 故 日 「 物 格 而 後 知 至 」 : 致 其 知 溫 清 之 良 知 , 而 後 溫 清 之 意 始 誠 : 致 其 知 奉 養 之 良 知 , 而 後 奉 養 之 意 始 誠 。 故 曰 「 知 至 而 後 意 誠 誠 」 ; 此 區 區 「 誠 詼 意 、 致 知 、 格 物 」 之 說 蓋 如 此 : 吾 子 更 熟 思 之 , 將 亦 無 可 疑 者 矣 。
【 1 3 9 】 來 書 云 : 道 之 大 瑞 , 易 於 明 台 , 所 謂 「 良 知 , 良 能 」 , 愚 夫 愚 埽 可 與 及 者 。 至 於 節 目 時 燮 之 詳 , 毫 釐 千 里 之 謬 , 必 待 學 而 後 知 。 今 語 孝 於 溫 泠 定 省 , 孰 不 知 之 ? 至 於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式 之 不 葬 而 興 師 , 養 志 、 冬 口 , 小 杖 , 大 杖 , 剖 股 , 廬 墓 等 事 , 處 常 , 處 燮 , 過 與 不 及 之 , 必 須 討 論 是 非 , 以 為 制 事 之 本 , 然 後 心 體 無 蔽 , 臨 事 無 失 。 道 之 大 端 易 於 明 白 , 此 語 誠 然 。 顧 後 之 學 者 忽 其 易 於 明 白 者 而 弗 由 , 而 求 其 難 於 明 白 者 以 為 學 , 此 其 所 以 「 道 在 邇 而 求 諸 遠 , 事 在 易 而 求 諸 難 「 也 。 孟 子 云 : 「 夫 道 若 大 路 然 , 豈 難 知 哉 ? 人 病 不 由 耳 。 」 良 知 、 良 能 , 愚 夫 、 愚 婦 與 聖 人 同 : 但 惟 聖 人 能 致 其 良 知 , 而 愚 夫 、 愚 婦 不 能 致 , 此 聖 愚 之 所 由 分 也 。 節 目 時 變 , 聖 人 夫 豈 不 知 , 但 不 專 以 此 為 學 : 而 其 所 謂 學 者 , 正 惟 致 其 真 知 , 以 精 審 此 心 之 天 理 , 而 與 後 世 之 學 不 同 耳 。 吾 子 未 暇 真 知 之 致 , 而 汲 汲 焉 顧 是 之 憂 , 此 正 求 其 離 於 明 白 者 以 為 學 之 蔽 也 。 夫 良 知 之 於 節 目 時 變 , 猶 規 矩 尺 度 之 於 方 圓 長 短 也 : 節 目 時 變 之 不 可 預 定 , 猶 方 圓 長 短 之 不 可 勝 窮 也 。 故 規 矩 誠 立 , 則 不 可 欺 以 方 圓 , 而 天 下 之 方 圓 不 可 勝 用 矣 : 尺 度 誠 陳 , 則 不 可 欺 以 長 短 , 而 天 下 之 長 短 不 可 勝 用 矣 : 良 知 誠 致 , 則 不 可 欺 以 節 目 時 變 , 而 天 下 之 節 目 時 變 不 可 勝 應 矣 。 毫 釐 千 里 之 繆 , 不 於 吾 心 真 知 一 念 之 微 而 察 之 , 亦 將 何 所 用 其 學 乎 ! 是 不 以 規 矩 而 欲 定 天 下 之 方 圓 , 不 以 尺 哽 而 欲 盡 天 下 之 長 短 , 吾 見 其 乖 張 謬 戾 , 日 勞 而 無 成 也 已 。 吾 子 謂 「 語 孝 於 溫 清 定 省 , 孰 不 知 之 。 」 然 而 能 致 其 知 者 鮮 矣 。 若 謂 粗 知 溫 清 定 省 之 儀 節 , 而 遂 謂 之 能 致 其 知 , 則 凡 知 君 之 當 仁 者 , 皆 可 謂 之 能 致 其 仁 之 知 , 知 臣 之 當 忠 者 , 皆 可 謂 之 能 致 其 忠 之 知 , 則 天 下 孰 非 致 知 者 邪 ? 以 是 而 言 可 以 知 致 知 之 必 在 於 行 , 而 不 行 之 不 可 以 為 致 知 也 , 明 矣 。 知 、 行 合 一 之 體 , 不 益 較 然 矣 乎 ? 夫 舜 之 不 告 而 娶 , 豈 舜 之 前 已 有 不 告 而 娶 者 為 之 準 則 , 故 舜 得 以 考 之 何 典 , 問 諸 何 人 , 而 為 此 邪 ? 抑 亦 求 諸 其 心 一 念 之 真 知 , 權 輕 重 之 宜 , 不 得 已 而 為 此 邪 ? 武 之 不 葬 而 興 師 , 豈 武 之 前 已 有 不 葬 而 興 師 者 為 之 準 則 , 故 武 得 以 考 之 何 典 , 問 諸 何 人 , 而 為 此 邪 ? 抑 亦 求 諸 其 心 一 念 之 良 知 , 權 輕 重 之 宜 , 不 得 已 而 為 此 邪 ? 使 舜 之 心 而 非 誠 , 武 之 心 而 非 誠 於 為 救 民 , 則 其 不 告 而 娶 與 不 葬 而 興 師 , 乃 不 孝 。 不 忠 之 大 者 。 而 後 之 人 不 務 致 其 良 知 , 以 精 察 義 理 於 此 心 感 應 酬 酢 之 間 , 顧 欲 懸 空 討 論 此 等 變 常 之 事 , 執 之 以 為 制 事 之 本 , 以 求 臨 事 之 無 失 , 其 亦 遠 矣 。 其 餘 數 端 , 皆 可 類 推 , 則 古 人 致 知 之 學 , 從 可 知 矣 。
【 1 4 0 】 來 書 云 : 謂 《 大 學 》 「 格 物 」 之 說 , 專 求 本 心 , 猶 可 牽 合 : 至 於 六 經 、 四 書 所 載 「 多 閃 多 見 」 , 「 前 古 往 行 」 , 「 好 古 敏 求 」 , 「 博 學 審 問 」 , 「 , 溫 故 知 新 」 、 「 博 學 詳 說 」 , 「 奸 問 好 察 」 , 是 皆 明 台 求 於 事 為 之 際 、 資 於 論 說 之 間 者 , 用 功 節 目 固 不 容 紊 矣 。「
格 物 」 之 義 , 前 已 詳 悉 , 牽 合 之 疑 , 想 已 不 俟 復 解 矣 。 至 於 「 多 聞 多 見 」 , 乃 孔 子 因 子 張 之 務 外 好 高 , 徒 欲 以 多 聞 多 見 為 學 , 而 不 能 求 諸 其 心 , 以 闕 疑 殆 , 此 其 言 行 所 以 不 免 於 尤 悔 , 而 所 謂 見 聞 者 , 適 以 資 其 務 外 好 高 而 已 : 蓋 所 以 救 子 張 多 聞 多 見 之 病 , 而 非 以 是 教 之 為 學 也 : 夫 子 嘗 曰 : 「 蓋 有 不 知 而 作 之 者 , 我 無 是 也 。 」 是 猶 孟 子 「 是 非 之 心 , 人 皆 有 之 」 之 義 也 。 此 言 正 所 以 明 德 性 之 良 知 非 由 於 聞 見 耳 。 若 日 「 多 聞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 多 見 而 識 之 」 , 則 是 專 求 諸 見 聞 之 末 , 而 已 落 在 第 二 義 矣 , 故 日 「 如 之 次 也 。 」 夫 以 見 聞 之 知 為 次 , 則 所 謂 知 之 上 者 果 安 所 指 乎 ? 是 可 以 窺 聖 門 致 知 用 力 之 地 矣 。 夫 子 謂 子 貢 曰 : 「 賜 也 , 汝 以 予 為 多 學 而 識 之 者 歟 ? 非 也 , 予 一 以 貫 之 。 」 使 誠 在 於 「 多 學 而 識 」 , 則 夫 子 胡 力 謬 為 是 說 , 以 欺 子 貢 者 邪 ? 「 一 以 貫 之 」 , 非 致 其 良 知 而 何 ? 《 易 》 曰 : 「 君 子 多 識 前 言 往 行 , 以 畜 其 德 。 」 夫 以 畜 其 德 為 心 , 則 凡 多 識 前 言 往 行 者 , 孰 非 畜 德 之 事 : 此 正 知 、 行 合 一 之 功 矣 。 「 好 古 敏 求 」 者 , 好 古 人 之 學 , 而 敏 求 此 心 之 理 耳 。 心 即 理 也 。 學 者 , 學 此 心 也 : 求 者 , 求 此 心 也 。 盂 子 云 : 「 學 問 之 道 無 他 , 求 其 放 心 而 已 矣 。 」 非 若 後 世 廣 記 博 誦 古 人 之 言 詞 , 以 為 好 古 , 而 汲 汲 然 惟 以 求 功 名 利 達 之 具 於 外 者 也 。 「 博 學 、 審 問 」 , 前 言 已 盡 。 「 溫 故 、 知 新 」 , 朱 子 亦 以 「 溫 故 」 屬 之 「 摩 德 性 」 矣 : 德 性 豈 可 以 外 求 哉 ? 惟 夫 「 知 新 」 必 由 於 「 溫 故 」 , 而 「 溫 故 」 乃 所 以 「 知 新 」 , 則 亦 可 以 驗 知 、 行 之 非 兩 節 矣 。 「 博 學 而 詳 說 之 者 , 將 以 反 說 約 也 。 」 若 無 「 反 約 」 之 云 , 則 「 博 學 . 詳 說 」 者 , 果 何 事 邪 ? 舜 之「
好 問 好 察 」 , 惟 以 用 中 而 致 其 精 一 於 道 心 耳 。 道 心 者 , 良 知 之 謂 也 。 君 子 之 學 , 何 嘗 離 去 事 為 而 廢 論 說 : 但 其 從 事 於 事 為 、 論 說 者 , 要 皆 知 、 行 合 一 之 功 , 正 所 以 致 其 本 心 之 良 知 , 而 非 若 世 之 徒 事 口 耳 談 說 以 為 知 者 , 分 知 、 行 為 兩 事 , 而 果 有 節 目 先 後 之 可 言 也 。
【 1 4 1 】 來 書 云 : 楊 、 墨 之 為 仁 義 , 鄉 愿 之 亂 忠 信 , 堯 舜 子 之 之 禪 讓 , 湯 , 武 , 楚 項 之 放 伐 , 周 公 , 莽 操 之 攝 輔 , 謾 無 印 證 , 又 焉 適 從 ? 且 於 古 今 事 變 , 禮 樂 、 名 物 , 未 常 考 識 , 使 國 家 欲 興 明 堂 , 建 辟 雍 , 制 曆 律 , 草 封 禪 , 人 將 何 所 玫 其 用 乎 ? 故 《 論 語 》 曰 「 生 而 知 之 」 者 , 義 理 耳 。 若 夫 禮 樂 , 名 物 , 古 今 事 變 , 亦 必 待 學 而 後 有 以 驗 其 行 事 之 實 。 此 則 可 謂 定 論 矣 ; 所 喻 楊 、 墨 、 鄉 愿 、 堯 、 舜 、 子 之 、 湯 、 武 、 楚 項 、 周 公 、 莽 、 操 之 辨 , 與 前 舜 、 武 之 論 , 大 略 可 以 類 推 , 古 今 事 變 之 疑 , 前 於 良 知 之 說 , 已 有 規 矩 尺 度 之 喻 , 當 亦 無 俟 多 贅 矣 。 至 於 明 堂 、 辟 雍 諸 事 , 似 尚 未 容 於 無 言 者 : 然 其 說 甚 長 , 姑 就 吾 子 之 言 而 取 正 焉 , 則 吾 子 之 惑 將 亦 可 少 釋 矣 。 失 明 堂 , 辟 雍 之 制 , 始 見 於 呂 氏 之 「 月 令 」 , 漢 濡 之 訓 疏 , 六 經 、 四 書 之 中 , 未 嘗 詳 及 也 。 豈 呂 氏 、 漢 懦 之 知 , 乃 賢 於 三 代 之 賢 聖 乎 ? 齊 宣 之 時 , 明 堂 尚 有 未 毀 , 則 幽 、 厲 之 世 , 周 之 明 堂 皆 無 恙 也 。 堯 、 舜 茅 茨 土 階 , 明 堂 之 制 末 必 備 , 而 不 害 其 為 治 幽 、 厲 之 明 堂 , 固 猶 文 武 成 康 之 舊 , 而 無 救 於 其 亂 : 何 邪 ? 豈 能 「 以 不 忍 人 之 心 , 而 行 不 忍 人 之 政 」 , 則 雖 茅 茨 土 階 , 固 亦 明 堂 也 : 以 幽 、 厲 之 心 , 而 行 幽 、 厲 之 政 , 則 雖 明 堂 , 亦 暴 政 所 自 出 之 地 邪 ? 武 帝 肇 講 於 漢 , 而 武 盾 盛 作 於 唐 , 其 治 亂 何 如 邪 ? 天 子 之 學 日 辟 雍 , 諸 侯 之 學 日 汻 宮 , 皆 象 地 形 而 為 之 名 耳 。 然 三 代 之 學 , 其 要 皆 所 以 明 人 倫 , 非 以 肝 不 肝 , 汻 不 汻 為 重 輕 也 。 孔 子 云 : 「 人 而 不 仁 , 如 禮 何 ! 人 而 不 仁 , 如 樂 何 ! 」 制 禮 作 樂 , 必 具 中 和 之 德 , 聲 為 律 而 身 為 度 者 , 然 後 可 以 語 此 。 若 夫 器 數 之 末 , 樂 工 之 事 , 祝 史 之 守 。 故 曾 子 曰 : 「 君 子 所 貴 乎 道 者 三 , 籩 豆 之 事 , 則 有 司 存 也 。 」 堯「
命 羲 和 , 欽 若 昊 天 , 曆 象 日 月 星 ! 星 辰 」 , 其 重 在 於 「 敬 授 入 時 」 也 。 舜 「 在 璿 璣 玉 衡 」 , 其 重 在 於 「 以 齊 七 政 」 也 。 是 皆 汲 汲 然 以 仁 民 之 心 而 行 其 養 民 之 政 , 治 曆 明 時 之 本 , 固 在 於 此 也 。 羲 和 曆 數 之 學 , 皋 、 契 未 必 能 之 也 , 禹 、 稷 未 必 能 之 也 , 堯 、 舜 之 知 而 不 偏 物 , 雖 堯 、 舜 亦 未 必 能 之 也 : 然 至 於 今 循 羲 和 之 法 而 世 修 之 , 雖 曲 知 小 慧 之 人 , 星 術 淺 陋 之 士 , 亦 能 推 步 佔 侯 而 無 所 忒 。 則 是 後 世 曲 知 小 慧 之 人 , 反 賢 於 禹 、 稷 、 堯 、 舜 者 邪 ? 「 封 禪 」 之 說 尤 為 不 經 , 是 乃 後 世 佞 人 諛 士 所 以 求 媚 於 其 上 , 倡 為 誇 侈 , 以 蕩 君 心 而 靡 國 贊 : 蓋 欺 天 罔 人 無 恥 之 大 者 , 君 子 之 所 不 道 , 司 馬 相 如 之 所 以 見 譏 於 天 下 後 世 也 。 吾 子 乃 以 是 為 懦 者 所 宜 學 , 殆 亦 未 之 思 邪 ? 夫 聖 人 之 所 以 為 聖 者 , 以 其 生 而 知 之 也 。 而 釋 論 語 者 曰 : 「 『 生 而 知 之 』 者 , 義 理 耳 。 若 夫 禮 樂 、 名 物 、 占 今 事 變 : 亦 必 待 學 而 後 有 以 驗 其 行 事 之 實 ; 」 失 禮 樂 、 名 物 之 類 , 果 有 關 於 作 聖 之 功 也 , 而 聖 人 亦 必 待 學 而 後 能 知 焉 , 則 是 聖 人 亦 不 可 以 謂 之 「 生 知 」 矣 。 謂 聖 人 為 「 生 知 」 者 , 專 指 義 理 而 言 , 而 不 以 禮 樂 、 名 物 之 類 , 則 是 禮 樂 、 名 物 之 類 無 關 於 作 聖 之 功 矣 , 聖 人 之 所 以 謂 之 「 生 知 」 者 , 專 指 義 理 而 不 以 禮 堤 、 名 物 之 類 , 則 是 「 學 而 知 之 」 者 , 亦 惟 當 學 知 此 義 理 而 已 。 「 困 而 知 之 」 者 , 亦 惟 當 困 知 此 義 理 而 已 。 今 學 者 之 學 聖 人 , 於 聖 人 之 所 能 知 者 , 未 能 「 學 而 知 之 」 , 而 顧 汲 汲 焉 求 知 聖 人 之 所 不 能 知 者 以 為 學 , 無 乃 失 其 所 以 希 聖 之 方 歟 ? 凡 此 皆 就 吾 子 之 听 惑 者 而 稍 為 之 分 釋 , 末 及 乎 拔 本 塞 源 之 論 也 。
【 1 4 2 】 夫 拔 本 塞 源 之 論 不 明 於 天 下 , 則 天 下 之 學 聖 人 者 , 將 日 繁 日 難 , 斯 人 倫 於 禽 獸 夷 伙 , 而 猶 自 以 為 聖 人 之 學 : 吾 之 說 雖 或 暫 明 於 一 時 , 終 將 凍 解 於 西 而 冰 堅 於 東 , 霧 釋 於 前 而 雲 滃 於 後 , 呶 呶 焉 危 困 以 死 , 而 卒 無 救 於 天 下 之 分 毫 也 已 。 夫 聖 人 之 心 ,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其 視 天 下 之 人 , 無 外 內 遠 近 : 凡 有 血 氣 , 皆 其 昆 弟 赤 子 之 親 , 莫 不 欲 安 全 而 教 養 之 , 以 遂 其 萬 物 一 體 之 念 。 天 下 之 人 心 , 其 始 亦 非 有 異 於 聖 人 也 , 特 其 間 於 有 我 之 私 , 隔 於 物 欲 之 蔽 , 大 者 以 小 , 通 者 以 塞 , 人 各 有 心 , 至 有 視 其 父 、 子 、 兄 、 弗 如 仇 仇 者 。 聖 人 有 憂 之 , 是 以 推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之 仁 以 教 天 下 , 使 之 皆 有 以 克 其 私 , 去 其 蔽 , 以 復 其 心 體 之 同 然 。 其 教 之 大 端 , 則 堯 、 舜 、 禹 之 相 授 受 , 所 謂 「 道 心 惟 微 , 惟 精 惟 一 , 允 執 厥 中 」 : 而 其 節 目 , 則 舜 之 命 契 , 斫 謂 「 父 子 有 親 , 君 臣 有 義 , 夫 婦 有 別 , 長 幼 有 序 , 胡 友 有 信 」 五 者 而 已 。 唐 、 虞 、 三 代 之 世 , 教 者 惟 以 此 為 教 , 而 學 者 惟 以 此 為 學 。 當 是 之 時 , 人 無 異 見 , 家 無 異 習 , 安 此 者 謂 之 聖 , 勉 此 者 謂 之 貿 , 而 背 此 者 , 雖 其 啟 明 如 朱 , 亦 謂 之 不 肖 。 下 至 閭 井 、 田 野 、 農 、 工 、 商 、 賈 之 賤 , 莫 不 皆 有 是 學 , 而 惟 以 成 其 德 行 為 務 。 何 者 ? 無 有 聞 見 之 雜 , 記 誦 之 煩 , 辭 章 之 靡 濫 , 功 利 之 馳 逐 , 而 但 使 孝 其 親 , 弟 其 長 , 信 其 朋 友 , 以 復 其 心 體 之 同 然 : 是 蓋 性 分 之 所 固 有 , 而 非 有 假 於 外 者 , 則 人 亦 孰 不 能 之 乎 ? 學 挍 之 中 , 惟 以 成 德 為 事 : 而 才 能 之 異 , 或 有 長 於 禮 樂 , 長 於 政 教 , 長 於 水 土 播 值 者 , 則 就 其 成 德 , 而 因 使 益 精 其 能 於 學 挍 之 中 。 迨 夫 舉 德 而 任 , 則 使 之 終 身 居 其 職 而 不 易 。 用 之 者 惟 知 同 心 一 德 , 以 共 安 天 下 之 民 , 視 才 之 稱 否 , 而 不 以 崇 卑 為 輕 重 , 勞 逸 為 美 惡 : 效 用 者 亦 惟 知 同 心 一 德 , 以 共 安 天 下 之 民 , 苟 當 其 能 , 則 終 身 扈 於 煩 劇 而 不 以 為 勞 , 安 於 卑 瑣 而 不 以 為 琖 。 當 是 之 時 , 天 下 之 人 熙 熙 皞 皞 , 皆 相 視 如 一 家 之 親 。 其 才 質 之 下 者 , 則 安 其 農 、 工 、 商 、 賈 之 分 , 各 勤 其 業 , 以 相 生 相 養 , 而 無 有 乎 希 高 慕 外 之 心 。 其 才 能 之 異 , 若 皋 、 夔 、 稷 、 契 者 , 則 出 而 各 效 其 能 。 若 一 家 之 務 , 或 營 其 衣 食 , 或 通 其 有 無 , 或 傭 其 器 用 , 集 謀 并 力 , 以 求 遂 其 仰 事 俯 育 之 願 , 惟 恐 當 其 事 者 之 或 怠 而 重 己 之 累 也 。 故 複 勤 其 稼 , 而 不 恥 其 不 知 教 , 視 契 之 善 教 , 即 己 之 善 教 也 : 夔 司 其 樂 , 而 不 恥 於 不 明 禮 , 視 其 夷 之 通 禮 , 郥 己 之 通 禮 也 。 蓋 其 心 學 純 明 , 而 有 以 全 其 萬 物 一 體 之 仁 , 故 其 精 神 流 貫 , 志 氣 通 達 , 而 無 有 乎 己 之 分 , 物 我 之 間 : 譬 之 一 人 之 身 , 目 視 , 耳 聽 , 手 持 , 足 行 , 以 濟 一 身 之 用 , 目 不 恥 其 無 聰 , 而 耳 之 所 涉 , 目 必 營 焉 , 是 不 恥 其 無 執 , 而 手 之 所 探 , 足 必 前 焉 : 蓋 其 元 氣 充 同 , 血 脈 牒 暢 , 是 以 痒 痾 呼 吸 , 感 觸 神 應 , 有 不 言 而 喻 之 妙 。 此 聖 人 之 學 斫 以 至 易 至 簡 , 易 知 易 從 , 學 易 能 而 才 易 成 者 , 正 以 大 端 惟 在 復 心 體 之 同 然 , 而 知 識 技 能 非 斫 與 論 也 。
【 1 4 3 】 三 代 之 衰 , 王 道 熄 而 霸 術 倡 : 孔 、 孟 既 沒 , 聖 學 晦 而 邪 說 橫 : 教 者 不 復 以 此 為 教 , 而 學 者 不 復 以 此 為 學 , 霸 者 之 徒 , 竊 取 先 王 之 近 似 者 , 假 之 於 外 以 內 濟 其 私 己 之 欲 , 天 下 靡 然 而 宗 之 , 聖 人 之 道 遂 以 蕪 塞 。 相 倣 相 效 , 日 求 所 以 富 強 之 說 , 傾 詐 之 謀 , 攻 伐 之 計 , 一 切 欺 天 罔 人 , 荀 一 時 之 得 , 以 獵 取 聲 利 之 術 , 若 管 、 商 、 蘇 、 張 之 屬 者 , 至 不 可 名 數 。 既 其 久 也 , 鬥 爭 劫 奪 , 不 勝 其 禍 , 斯 人 惀 於 禽 獸 、 夷 狄 , 而 霸 術 亦 有 所 不 能 行 矣 。 世 之 懦 者 慨 然 悲 傷 , 蒐 臘 先 聖 王 之 典 一 草 法 制 而 掇 拾 修 補 於 煨 燼 之 餘 , 蓋 其 為 心 頁 亦 欲 以 挽 回 先 王 之 道 。 聖 學 既 遠 , 霸 術 之 慱 積 已 深 , 雖 在 賢 知 , 皆 不 免 於 習 染 , 其 所 以 講 明 修 飾 , 以 求 宣 暘 光 復 於 世 者 , 僅 是 以 增 霸 者 之 藩 癱 , 而 聖 學 之 門 穡 , 遂 不 復 可 靚 : 於 是 乎 有 訓 詀 之 學 , 而 慱 之 以 為 名 , 有 記 誦 之 學 , 而 言 之 以 為 博 , 有 詞 章 之 學 , 而 侈 之 以 為 麗 : 若 是 者 , 紛 紛 籍 籍 , 堊 超 角 立 於 天 下 , 又 不 知 其 幾 家 , 萬 徑 千 蹊 , 莫 知 所 適 。 世 之 學 者 如 人 百 戲 之 場 , 讙 謔 跳 踉 、 騁 奇 鬥 巧 、 獻 笑 爭 妍 者 , 四 面 而 競 出 , 前 瞻 後 盼 , 應 接 不 遑 , 而 耳 目 眩 瞀 , 精 神 恍 惑 , 日 夜 遨 遊 淹 息 其 間 , 如 病 狂 喪 心 之 人 , 莫 自 知 其 家 業 之 所 歸 : 時 君 世 主 亦 皆 昏 迷 顛 倒 於 其 說 , 而 終 身 從 事 於 無 用 之 虛 文 , 莫 自 知 其 听 謂 。 間 有 覺 其 空 疏 謬 妄 : 支 離 牽 滯 , 而 卓 然 自 奮 , 欲 以 見 諸 行 事 之 實 者 , 極 其 所 抵 , 亦 不 過 為 富 強 功 利 、 五 霸 之 事 業 而 止 。 聖 人 之 學 囗 遠 日 晦 , 而 功 利 之 習 愈 趨 愈 下 : 其 間 雖 嘗 瞽 惑 於 佛 、 老 , 而 佛 、 老 之 說 卒 亦 未 能 有 以 勝 其 功 利 之 心 : 雖 又 嘗 折 衷 於 群 懦 , 而 群 濡 之 論 終 亦 未 能 有 以 破 其 功 利 之 見 。 蓋 至 於 今 , 功 利 之 毒 淪 浹 於 人 之 心 髓 , 而 習 以 成 性 也 , 幾 千 年 矣 。 相 矜 以 知 , 相 軋 以 勢 , 相 爭 以 利 , 相 高 以 技 能 , 相 取 以 聲 譽 : 其 出 而 仕 也 , 理 錢 榖 者 則 欲 兼 夫 兵 刑 , 典 禮 樂 者 又 欲 與 於 銓 軸 , 處 郡 縣 則 思 藩 臬 之 高 , 居 臺 諫 則 望 宰 執 之 要 。 故 不 能 其 事 則 不 得 以 兼 其 官 , 不 通 其 說 則 不 可 以 要 其 譽 : 記 諵 之 廣 , 適 以 長 其 放 他 : 知 識 之 多 , 適 以 行 其 惡 也 : 聞 見 之 博 , 適 以 肆 其 辨 也 : 辭 章 之 富 , 適 以 飾 其 為 也 。 是 以 梟 、 夒 、 複 、 契 所 不 能 兼 之 事 , 而 今 之 初 學 小 生 皆 欲 通 其 說 , 究 其 術 。 其 稱 名 僭 號 , 未 嘗 不 囗 吾 欲 以 共 成 天 下 之 務 , 而 其 誠 心 實 意 之 所 在 , 以 為 不 如 是 則 無 以 濟 其 私 而 滿 其 欲 也 。 嗚 呼 , 以 若 是 之 積 染 , 以 若 是 之 心 志 , 而 又 講 之 以 若 是 之 學 術 , 宜 其 聞 吾 聖 人 之 教 , 而 視 之 以 為 贅 疣 衲 鑿 : 則 其 以 良 知 為 未 是 , 而 謂 聖 人 之 學 為 無 所 用 , 亦 其 勢 有 所 必 至 矣 ! 嗚 呼 , 士 生 期 世 , 而 尚 同 以 求 聖 人 之 學 乎 ! 尚 同 以 論 聖 人 之 學 乎 ! 土 生 斯 世 , 而 欲 以 為 學 者 , 不 亦 勞 苫 而 繁 難 乎 ! 不 亦 拘 湍 而 險 艱 乎 ! 嗚 呼 , 可 悲 也 已 ! 所 幸 天 理 之 在 人 心 , 終 有 所 不 可 泯 , 而 良 知 之 明 , 萬 占 一 日 , 則 其 聞 吾 拔 本 塞 源 之 論 , 必 有 惻 然 而 悲 , 戚 然 而 痛 , 憤 然 而 起 , 沛 然 若 決 匚 河 , 而 有 岓 不 可 禦 者 矣 。 非 夫 豪 傑 之 士 , 無 所 待 而 興 起 者 , 吾 誰 與 望 乎 ?
答 周 道 通 書
【 1 4 4 】 吳 、 曾 兩 生 至 , 備 道 道 通 懇 切 為 道 之 意 , 殊 慰 相 念 。 若 道 通 真 可 謂 篤 信 好 學 者 矣 。 憂 病 中 會 不 能 與 兩 生 細 論 , 然 兩 生 亦 自 有 志 向 、 肯 用 功 者 , , 每 見 輒 覺 有 進 , 在 區 區 誠 不 能 無 負 於 兩 生 之 遠 來 , 在 兩 生 則 亦 庶 幾 無 負 其 遠 來 之 意 矣 。 臨 別 以 此 冊 致 道 通 意 , 請 書 數 語 。 荒 憒 無 可 言 者 , 輒 以 道 通 來 書 中 所 問 數 節 , 略 下 轉 語 奉 酬 。 草 草 殊 不 詳 細 , 兩 生 當 亦 自 能 口 悉 也 。 來 書 云 : 用 工 夫 只 是 「 立 志 」 , 近 來 於 先 生 每 吉 時 時 骷 檢 , 念 益 明 台 。 然 於 朋 友 不 能 一 時 相 離 。 若 得 朋 友 講 習 , 則 此 志 繞 精 健 闊 大 , 纔 有 生 意 : 若 三 五 日 不 得 朋 友 相 講 , 便 覺 微 弱 , 遏 事 便 會 困 , 亦 時 會 忘 。 乃 今 蕪 朋 友 相 講 之 日 , 還 只 靜 坐 , 或 看 書 , 或 游 衍 經 行 , 凡 寓 目 、 措 身 , 悉 取 以 培 養 志 , 頗 覺 意 思 和 適 : 然 終 不 如 朋 友 講 聚 , 精 神 流 動 , 生 意 更 多 也 。 林 本 索 居 之 人 , 當 更 有 何 法 以 處 之 ? 此 段 足 驗 道 通 日 用 工 夫 听 得 , 工 夫 大 略 亦 只 是 如 此 用 , 只 要 無 間 斷 , 到 得 純 熟 後 , 意 思 又 自 不 同 矣 。 大 抵 吾 人 為 學 , 緊 要 大 頭 惱 , 只 是 「 立 志 」 所 謂 「 困 、 忘 」 之 病 , 亦 只 是 志 欠 真 切 。 今 好 色 之 人 , 未 嘗 病 於 困 忘 , 只 是 一 真 切 耳 。 自 家 痛 庠 , 自 家 須 會 知 得 , 自 家 須 會 搔 摩 得 ; 既 自 知 得 痛 痒 , 自 家 須 不 能 不 搔 摩 得 。 佛 家 謂 之 「 方 便 法 門 」 , 須 是 自 家 調 停 斟 酌 , 他 人 總 難 與 力 , 亦 更 無 別 法 可 設 也 。
【 1 4 5 】 來 書 云 : 上 蔡 常 問 天 下 何 思 何 慮 。 伊 川 云 ; 「 有 此 理 , 只 是 發 得 太 早 。 」 在 學 者 工 夫 , 固 是 「 必 有 事 焉 而 勿 忘 」 , 然 亦 須 識 得 「 何 思 何 慮 」 底 氣 象 , 一 併 看 為 是 。 若 不 識 得 這 氣 象 , 便 有 正 與 助 長 之 病 ; 若 認 得 「 何 思 何 慮 」 , 而 忘 「 必 有 事 焉 」 工 夫 , 恐 人 墮 於 「 無 」 也 。 須 是 不 滯 於 「 有 」 , 不 墮 於 「 無 」 。 然 乎 否 也 ? 所 論 亦 相 去 不 遠 矣 , 只 是 契 悟 未 盡 。 上 蔡 之 問 , 與 伊 川 之 答 , 亦 只 是 上 蔡 、 尹 川 之 意 , 與 孔 子 「 繄 辭 」 原 旨 稍 有 不 同 。 「 繄 」 言 「 何 思 何 慮 」 , 是 言 斫 思 所 慮 只 是 一 箇 天 理 , 更 無 別 思 別 慮 耳 , 非 謂 無 思 無 慮 也 。 故 曰 :「
與 歸 而 殊 途 , 一 致 而 百 慮 , 天 下 何 思 何 慮 。 」 云 「 殊 途 」 , 云 「 百 慮 」 , 則 豈 謂 無 思 無 慮 邪 ? 心 之 本 體 即 是 天 理 。 天 理 只 是 一 箇 , 更 有 何 可 思 慮 得 ? 天 理 原 自 寂 然 不 動 , 原 自 感 而 遂 通 , 學 者 用 功 , 雖 千 思 萬 慮 , 只 是 要 復 他 本 來 體 用 而 已 , 不 是 以 私 意 去 安 排 思 索 出 來 。 故 明 道 云 : 「 君 子 之 學 , 莫 若 廓 然 而 大 公 , 物 來 而 順 應 。 」 若 以 私 意 去 安 排 思 索 便 是 用 智 自 私 矣 。 「 何 思 何 慮 」 正 是 工 夫 。 在 聖 人 分 上 , 便 是 自 然 的 : 在 學 者 分 上 , 便 是 勉 然 的 。 尹 川 卻 是 把 作 效 驗 看 了 , 斫 以 有「
發 得 太 早 」 之 說 。 既 而 云 : 「 卻 好 用 功 」 , 則 已 自 覺 其 前 言 之 有 未 盡 矣 。 濂 溪 主 靜 之 論 亦 是 此 意 。 今 道 通 之 言 , 雖 已 不 為 無 見 , 然 亦 未 免 尚 有 兩 事 也 。
【 1 4 6 】 來 書 云 : 凡 學 者 纔 曉 得 做 工 夫 , 便 要 識 得 聖 人 氣 象 。 蓋 認 得 聖 人 氣 象 , 把 做 準 的 , 乃 就 宁 地 做 工 夫 去 , 纔 不 會 差 , 纔 是 作 聖 工 夫 。 未 知 走 不 ? 先 認 聖 人 氣 象 , 昔 人 嘗 有 是 言 矣 , 然 亦 欠 有 頭 惱 , 聖 人 氣 象 自 是 聖 人 的 , 我 從 何 處 識 認 ? 若 不 就 自 己 良 知 上 真 切 體 認 , 如 以 無 星 之 稱 而 權 輕 重 , 未 開 之 鏡 而 照 妍 榿 , 真 斫 謂 以 小 人 之 腹 , 而 度 君 子 之 心 矣 。 聖 人 氣 象 何 由 認 得 自 己 良 知 原 與 聖 人 一 般 , 若 體 認 得 自 己 良 知 明 白 , 郥 聖 人 氣 象 不 在 聖 人 而 在 我 矣 。 程 子 嘗 云 ; 「 覷 著 堯 學 他 行 事 , 無 仙 許 多 聰 明 睿 智 , 安 能 如 彼 之 動 容 周 旋 中 禮 ? 」 又 云 「 心 通 於 道 , 然 後 能 辨 是 非 。 」 今 且 說 通 於 道 在 何 處 ? 聰 明 睿 智 從 何 處 出 來 ?
【 1 4 7 】 來 書 古 云 : 事 上 磨 練 。 一 日 之 內 , 不 管 無 事 , 只 一 意 培 養 本 原 。 若 遇 事 來 感 , 或 自 己 有 惑 , 心 上 既 有 覺 , 安 可 謂 無 事 ? 但 因 事 凝 心 一 會 , 大 段 覺 得 事 理 當 如 此 , 只 如 無 事 處 之 , 盡 吾 心 而 已 。 然 仍 有 處 得 善 與 未 善 , 何 也 ? 人 或 事 來 得 多 , 須 要 次 第 與 處 , 每 因 才 力 不 足 , 輒 為 所 困 , 雖 極 力 扶 起 而 精 神 已 千 衰 弱 。 遇 此 未 免 要 十 分 退 省 , 寧 不 了 事 , 不 可 不 加 培 冬 。 如 何 ? 所 說 工 夫 , 就 道 通 分 上 也 只 是 如 此 用 , 然 未 免 有 出 入 在 。 凡 人 為 學 , 終 身 只 為 這 一 事 。 自 少 至 老 , 自 朝 至 暮 , 不 論 有 事 無 事 , 只 是 做 得 這 一 件 , 所 謂 「 必 有 事 焉 」 者 也 。 若 說 「 寧 不 了 事 , 不 同 不 加 培 養 」 , 卻 是 尚 為 兩 事 也 。 「 必 有 事 焉 而 勿 忘 勿 助 」 , 事 物 之 來 , 但 盡 吾 心 之 良 知 以 應 之 , 所 謂 「 忠 恕 違 道 不 遠 」 矣 。 凡 處 得 有 善 有 未 善 及 有 困 頓 失 次 之 患 者 , 皆 是 牽 於 毀 譽 得 喪 , 不 能 實 致 其 良 知 耳 。 若 能 實 致 其 良 知 , 然 後 見 得 平 日 所 謂 善 者 未 必 是 善 , 所 謂 末 善 者 , 卻 恐 正 是 牽 於 毀 譽 得 喪 , 自 賊 其 真 知 者 也 。
【 1 4 8 】 來 書 云 : 致 知 之 說 , 春 間 再 承 誨 益 , 已 頗 知 用 力 , 覺 得 比 舊 尤 為 簡 易 。 但 鄙 心 則 謂 與 初 學 吉 之 , 還 須 帶 「 格 物 」 意 思 , 使 之 知 下 手 處 。 本 來 「 致 知 」 「 格 物 一 一 併 下 , 但 在 初 學 未 知 下 手 用 功 , 還 說 與 「 格 物 」 , 方 曉 得 「 致 知 」 云 云 。 「 格 物 」 是 「 致 知 」 功 夫 , 知 得 「 致 知 」 便 已 知 得 「 格 物 」 : 若 是 未 知 「 格 物 」 , 則 是 「 致 知 」 工 夫 亦 未 嘗 知 也 。 近 有 一 書 與 友 人 論 此 頗 悉 , 今 往 一 通 , 細 觀 之 , 當 自 見 矣 。
【 1 4 9 】 來 書 云 : 今 之 為 朱 , 陸 之 辨 者 尚 未 已 : 每 對 朋 友 吉 , 正 學 不 明 已 久 , 且 不 須 枉 費 心 力 為 朱 , 陸 爭 是 非 , 只 依 先 生 「 二 志 」 二 字 點 化 人 。 若 其 人 果 能 辨 得 此 志 來 , 決 意 要 知 此 學 , 已 走 大 段 明 台 了 ; 朱 , 陸 雖 不 辨 , 彼 自 能 分 得 。 又 常 見 朋 友 中 見 有 人 議 先 生 之 言 者 , 輒 為 動 氣 ; 昔 在 朱 , 陸 二 先 生 所 以 近 後 世 紛 紛 之 議 者 , 亦 見 二 先 生 工 夫 有 未 純 熟 , 分 明 亦 有 動 氣 之 病 : 若 明 道 則 無 此 矣 。 觀 其 典 吳 師 禮 論 介 甫 之 學 云 : 「 為 我 盡 達 諸 介 甫 , 不 有 益 於 他 , 必 有 益 於 我 也 。 」 氣 象 何 竽 從 容 ! 常 見 先 生 與 人 書 中 亦 引 此 言 , 願 朋 友 皆 如 此 , 如 何 ? 此 節 議 論 得 極 是 極 是 , 願 道 通 遍 以 告 於 同 志 , 各 自 且 論 自 己 是 非 , 莫 論 朱 、 陸 是 非 也 。 以 言 語 謗 人 , 其 謗 淺 , 若 自 己 不 能 身 體 實 踐 , 而 徒 入 耳 出 口 , 呶 呶 哽 日 , 是 以 身 謗 也 , 其 謗 深 矣 。 凡 今 天 下 之 論 議 我 者 , 苟 能 取 以 為 善 , 皆 是 砥 礪 切 磋 我 也 , 則 在 我 無 非 譥 惕 修 省 進 德 之 地 矣 。 昔 人 謂 攻 吾 之 短 者 是 吾 師 , 師 又 可 惡 乎 ?
【 1 5 0 】 來 書 云 ﹕ 有 引 程 子 「 人 生 而 靜 , 以 上 不 容 說 , 才 說 性 便 已 不 是 性 。 」 何 故 不 容 說 ..何 故 不 是 性 ? 晦 庵 答 云 : 「 不 容 說 者 , 未 有 性 之 可 言 : 不 是 性 者 , 已 不 能 無 氣 仃 之 雜 矣 。 」 二 先 生 之 言 皆 未 能 曉 , 每 看 書 至 此 , 輒 為 一 惑 , 請 問 。 「 生 之 謂 性 」 , 生 字 即 是 氣 字 , 猶 言 「 氣 即 是 性 」 也 : 氣 即 是 性 ; 「 人 生 而 靜 , 以 上 不 容 說 」 , 才 說「
氣 即 是 性 」 , 即 已 落 在 一 邊 , 不 是 性 之 本 原 矣 。 孟 子 性 善 , 是 從 本 原 上 說 。 然 性 善 之 端 , 須 在 氣 上 始 見 得 , 若 無 氣 亦 無 可 見 矣 。 惻 隱 、 羞 惡 、 辭 讓 、 是 非 即 是 氣 。 程 子 謂 「 論 性 不 論 氣 , 不 備 ; 論 氣 不 論 性 , 不 明 。 」 亦 是 為 學 者 各 認 一 邊 , 只 得 如 此 說 。 若 見 得 自 性 明 白 時 , 氣 即 是 性 , 性 即 是 氣 , 原 無 性 、 氣 之 可 分 也 。
答 陸 原 靜 書
【 1 5 1 】 來 書 云 ; 下 手 工 夫 , 分 比 心 無 時 寧 靜 , 妄 心 固 動 也 , 照 心 亦 動 也 ; 心 既 恆 動 , 則 蕪 刻 足 停 也 。 是 有 意 於 求 寧 靜 , 是 以 愈 不 寧 靜 耳 。 夫 妄 心 則 動 也 , 照 心 非 動 也 ; 照 照 則 恆 動 恆 靜 , 天 地 之 所 以 恆 久 而 不 已 也 ; 照 心 固 照 也 , 妄 心 亦 照 也 。 其 為 物 不 貳 , 則 其 生 物 下 息 , 有 刻 暫 停 , 則 息 矣 , 非 至 誠 無 息 之 學 矣 。
【 1 5 2 】 來 書 云 : 良 知 亦 有 起 處 , 云 云 。 此 或 聽 之 末 審 ; 良 知 者 , 心 之 本 體 , 即 前 所 謂 恆 照 者 也 。 心 之 本 體 , 無 起 無 不 起 。 雖 妄 念 之 發 , 而 良 知 未 嘗 不 在 , 但 人 不 知 存 , 則 有 時 而 或 放 耳 : 雖 昏 塞 之 極 , 而 良 知 未 嘗 不 明 , 但 人 不 知 察 , 則 有 時 而 或 蔽 耳 。 雖 有 時 而 或 放 , 其 體 實 未 嘗 不 在 也 , 存 之 而 已 耳 : 雖 有 時 而 或 蔽 , 其 體 實 未 嘗 不 明 也 , 察 之 而 已 耳 。 若 謂 真 知 亦 有 起 處 , 則 是 有 時 而 不 在 也 , 非 其 本 體 之 謂 矣 。
【 1 5 3 】 來 書 云 : 前 日 精 一 之 論 , 即 作 聖 之 功 否 ? 「 精 一 」 之 「 精 」 以 理 言 , 「 精 神 」 之 「 精 」 以 氣 言 。 理 者 , 氣 之 條 理 ; 氣 者 , 理 之 運 用 。 無 條 理 則 不 能 運 用 ; 無 運 用 則 亦 無 以 見 其 所 謂 條 理 者 矣 。 精 則 精 , 精 則 明 , 精 則 一 , 精 則 神 , 精 則 誠 , 一 則 精 , 一 則 明 , 一 則 神 , 一 則 誠 , 原 非 有 二 事 也 。 但 後 世 儒 者 之 說 與 養 生 之 說 各 湍 於 一 隔 , 是 以 不 相 為 用 。 前 日 「 精 一 」 之 論 , 雖 為 原 靜 愛 養 精 神 而 發 , 然 而 怍 聖 之 功 , 實 亦 不 外 是 矣 。
【 1 5 4 】 來 書 云 : 元 神 , 元 氣 , 元 精 必 各 有 寄 藏 發 生 之 處 : 又 有 真 陰 之 精 , 真 陽 之 氣 , 云 云 。 夫 良 知 一 也 , 以 其 妙 用 而 言 謂 之 神 , 以 其 流 行 而 言 謂 之 氣 , 以 其 凝 聚 而 壬 呈 昍 之 精 , 安 可 形 象 方 斫 求 哉 ? 真 陰 之 精 , 即 真 陽 之 氣 之 母 , 真 陽 之 氣 , 即 真 陰 之 精 之 父 : 陰 根 陽 , 陽 桹 陰 , 亦 非 有 二 也 : 苟 吾 良 知 之 說 明 , 即 凡 若 此 類 , 皆 可 以 不 言 而 喻 ; 不 然 , 則 如 來 書 所 云 三 關 、 七 返 、 九 還 之 屬 , 尚 有 無 窮 可 疑 者 也 。
又
【 1 5 5 】 來 書 云 : 良 知 , 心 之 本 體 , 即 所 謂 性 善 也 , 未 發 之 中 也 , 寂 然 不 動 之 體 也 , 廓 然 大 公 也 , 何 常 人 皆 不 能 而 必 待 於 學 邪 ? 中 也 , 寂 也 , 公 也 , 既 以 屬 心 之 二 體 , 則 良 知 是 矣 。 今 驗 之 於 心 , 知 無 不 良 , 而 中 、 寂 、 大 公 實 未 有 也 , 豈 良 知 復 超 然 於 體 用 之 外 乎 ? 性 無 不 善 , 故 知 無 不 良 。 真 知 即 是 未 發 之 中 , 郥 是 廓 然 大 公 , 寂 然 不 動 之 本 體 , 人 人 之 所 同 具 者 也 : 怛 不 能 不 昏 蔽 於 物 欲 , 故 須 學 以 去 其 昏 蔽 ; 然 於 良 知 之 本 體 , 初 不 能 有 帕 損 於 毫 末 也 。 知 無 不 良 , 而 中 、 寂 、 大 公 未 能 全 者 , 是 昏 蔽 之 未 盡 去 , 而 存 之 未 純 耳 。 體 既 良 知 之 體 , 用 即 良 知 之 用 , 寧 復 有 超 然 於 體 用 之 外 者 乎 ?
【 1 5 6 】 來 書 云 : 周 子 曰 「 主 靜 」 , 程 子 曰 「 動 亦 定 , 靜 亦 定 」 , 先 生 曰 「 定 者 心 之 本 體 」 , 是 靜 定 也 , 決 非 不 親 不 聞 , 無 燕 思 無 蕪 為 、 二 謂 , 必 常 知 常 存 , 常 主 於 理 之 謂 也 。 失 常 知 常 存 、 常 主 於 理 , 明 是 動 也 , 已 發 也 , 何 以 謂 之 靜 ? 何 以 謂 之 本 體 ? 豈 是 靜 定 也 , 又 有 以 貫 乎 心 之 動 靜 者 邪 ? 理 無 動 者 也 。 常 知 常 存 、 常 主 於 理 , 即 不 靚 不 聞 , 無 思 無 為 之 謂 也 。 不 靚 不 聞 , 無 思 無 為 , 非 稿 木 死 灰 之 謂 也 : 靚 聞 思 為 一 於 理 , 而 未 嘗 有 所 靚 聞 思 為 , 即 是 動 而 未 嘗 動 也 ; 所 謂 「 動 亦 定 靜 亦 定 」 , 體 用 一 原 者 也 。
【 1 5 7 】 來 書 云 ; 此 心 未 發 之 體 , 其 在 已 發 之 前 乎 ? 其 在 已 發 之 中 而 為 之 主 乎 , 其 無 前 後 、 內 外 而 渾 然 之 體 者 乎 ? 今 謂 心 之 動 、 靜 者 , 其 主 有 事 , 無 事 而 言 乎 ? 其 主 寂 然 , 感 通 而 言 乎 其 主 循 理 , 從 欲 而 吉 乎 ? 若 以 循 理 為 靜 , 從 欲 為 動 , 則 於 所 謂 「 動 中 有 靜 , 靜 中 有 動 , 動 極 而 靜 , 靜 極 而 動 」 者 , 不 可 通 矣 。 若 以 有 事 而 感 通 為 動 , 無 事 而 寂 然 為 靜 , 則 於 所 謂 「 動 而 無 動 , 靜 而 無 靜 」 者 , 不 可 通 矣 。 若 謂 未 發 在 已 發 之 先 , 靜 而 生 動 , 走 至 試 有 息 也 , 聖 人 有 復 也 , 人 不 可 矣 。 若 謂 未 發 在 已 發 之 中 , 則 不 知 未 發 , 已 發 俱 當 主 靜 乎 ? 抑 未 發 為 靜 而 已 發 為 動 乎 ? 抑 未 發 、 已 發 俱 無 動 無 靜 乎 ? 俱 有 動 有 靜 乎 ? 幸 教 。 未 發 之 中 , 即 良 知 也 , 無 前 後 內 外 , 而 渾 然 一 體 者 也 。 有 事 、 無 事 可 以 言 動 、 靜 , 而 良 知 無 分 於 有 事 、 無 事 也 ; 寂 然 、 感 通 可 以 言 動 、 靜 , 而 良 知 無 分 於 寂 然 、 感 通 也 。 動 、 靜 者 , 所 遇 之 時 ; 心 之 本 體 , 固 無 分 於 動 、 靜 也 。 理 無 動 者 也 , 動 即 為 欲 。 循 理 則 雖 酬 酢 萬 變 , 而 未 嘗 動 也 。 從 欲 則 雖 槁 心 一 念 , 而 未 嘗 靜 也 ; 「 動 中 有 靜 , 靜 中 有 動 」 , 又 何 疑 乎 ? 有 事 而 感 通 , 固 可 以 言 動 , 然 而 寂 然 者 未 嘗 有 增 也 。 無 事 而 寂 然 , 固 可 以 言 靜 , 然 而 感 通 者 未 嘗 有 減 也 : 「 動 而 無 動 , 靜 而 無 靜 」 , 又 何 疑 乎 ? 無 前 後 內 外 而 厙 然 一 體 , 則 至 誠 有 息 之 疑 , 不 待 解 矣 : 未 狻 在 已 發 之 中 , 而 已 發 之 中 未 嘗 別 有 未 發 者 在 , 已 發 在 未 發 之 中 , 而 未 發 之 中 未 嘗 別 有 已 發 者 存 ; 是 未 嘗 無 動 、 靜 , 而 不 可 以 動 、 靜 分 者 也 。 凡 觀 古 人 言 語 , 在 以 意 逆 志 而 得 其 大 旨 : 若 必 拘 湍 於 文 義 , 則 「 靡 有 孑 遺 」 者 , 是 周 果 無 遺 民 也 。 周 子 「 靜 極 而 動 」 之 說 , 荀 不 善 觀 , 亦 未 免 有 病 ; 蓋 其 意 從 「 太 極 動 而 生 陽 , 靜 而 生 陰 」 說 來 。 太 極 生 生 之 理 , 妙 用 無 息 , 而 常 體 不 易 。 太 極 之 生 生 , 即 陰 陽 之 生 生 。 就 其 生 生 之 中 , 指 其 妙 用 無 息 者 而 謂 之 動 , 謂 之 陽 之 生 , 非 謂 動 而 徒 生 陽 也 : 就 其 生 生 之 中 , 指 其 常 體 不 易 者 而 謂 十 「 靜 , 謂 之 陰 之 生 , 非 謂 靜 而 後 生 陰 也 ; 若 果 靜 而 後 生 隆 , 動 而 後 生 陽 , 則 是 陰 陽 動 靜 , 截 然 各 自 為 一 物 矣 。 陰 陽 一 氣 也 , 一 氣 屈 伸 而 為 陰 陽 : 動 靜 一 理 也 , 一 理 隱 顯 而 為 動 、 靜 。 春 夏 可 以 為 隅 錢 為 動 , 而 未 嘗 無 陰 與 靜 也 : 秋 冬 可 以 為 陰 、 為 靜 , 而 未 嘗 無 陽 與 動 也 。 春 夏 此 不 息 , 秋 冬 此 不 息 , 皆 可 謂 十 「 陽 , 謂 之 動 也 : 春 夏 此 常 體 , 秋 冬 此 常 體 , 皆 可 謂 之 陰 , 謂 之 靜 也 。 自 元 、 會 、 運 、 世 、 哉 、 月 、 日 、 時 以 至 刻 、 杪 、 忽 、 微 , 莫 不 皆 然 。 所 謂 動 靜 無 端 , 陰 陽 無 始 , 在 知 道 者 默 而 識 之 , 非 可 以 言 語 窮 也 。 若 只 牽 文 泥 句 , 比 擬 倣 像 , 則 所 謂 心 從 法 華 轉 , 非 是 轉 法 華 矣 。
【 1 5 8 】 來 書 云 : 嘗 試 於 心 , 喜 、 怒 、 憂 、 懼 之 感 發 也 , 雖 動 氣 之 極 , 而 吾 心 良 知 一 覺 , 即 罔 然 消 阻 , 或 遏 於 初 , 式 制 於 中 , 式 悔 於 後 。 然 則 良 知 常 若 居 優 閒 無 事 之 地 而 為 之 主 , 於 喜 、 怒 、 憂 、 懼 若 不 與 焉 者 , 何 歟 ? 知 此 , 則 知 末 發 之 中 、 寂 然 不 動 之 體 , 而 有 狻 而 中 節 之 和 、 感 而 遂 通 之 妙 矣 。 然 謂 「 良 妯 常 若 居 於 懮 閒 無 事 之 地 」 , 語 尚 有 病 。 蓋 良 知 雖 不 耑 於 喜 、 怒 、 憂 、 懼 , 而 喜 、 怒 、 憂 、 懼 亦 不 外 於 良 知 也 。
【 1 5 9 】 來 書 云 : 夫 子 昨 以 良 知 為 照 心 。 竊 謂 良 知 心 之 本 體 也 , 照 心 人 所 用 功 , 乃 戒 慎 恐 催 之 心 也 。 猶 思 也 , 而 遂 以 戒 慎 恐 催 為 良 知 , 何 歈 ? 能 戒 慎 恐 懼 者 , 是 良 知 也 。
【 1 6 0 】 來 書 云 : 先 生 又 曰 : 「 照 心 非 動 也 。 」 豈 以 其 循 理 而 謂 之 靜 歟 ? 「 妄 心 亦 照 也 。 」 豈 以 其 良 知 未 常 不 在 於 其 中 , 未 常 不 明 於 其 中 , 而 視 聽 言 動 之 不 過 則 者 , 皆 天 理 歟 ? 且 既 曰 妄 心 , 則 在 妄 心 可 謂 之 照 , 而 在 照 心 則 謂 之 妄 矣 。 妄 與 息 何 異 ? 今 假 妄 之 照 以 續 至 試 之 無 息 , 竊 所 未 明 , 幸 再 啟 蒙 。 「 照 心 非 動 」 者 , 以 其 蒰 於 本 體 明 覺 之 自 然 , 而 未 嘗 有 斫 動 也 : 有 岓 動 即 妄 矣 : 「 妄 心 亦 照 」 者 , 以 其 本 體 明 覺 之 自 然 者 , 未 嘗 不 在 於 其 中 , 但 有 所 動 耳 ; 無 所 動 即 照 矣 。 無 妄 、 無 照 , 非 以 妄 為 照 , 以 照 為 妄 也 。 照 心 為 照 , 妄 心 為 妄 , 是 猶 有 妄 、 有 照 也 。 有 妄 、 有 照 , 則 猶 貳 也 , 貳 則 息 矣 。 無 妄 、 無 照 則 不 貳 , 不 貳 則 不 息 矣 。
【 1 6 1 】 來 書 云 : 養 生 以 清 心 寡 欲 為 要 。 夫 清 心 寡 欲 , 作 聖 之 功 畢 矣 。 然 欲 寡 則 心 自 清 , 清 心 非 捨 辛 人 事 而 獨 居 求 靜 之 謂 也 : 蓋 欲 使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耳 。 今 欲 為 此 之 功 , 而 隨 人 欲 生 而 克 之 , 則 病 根 常 在 , 未 危 滅 於 東 而 生 於 西 : 若 欲 刊 剝 洗 蕩 於 釆 欲 未 萌 之 先 , 則 又 無 所 用 其 力 , 徒 使 此 心 之 不 清 。 且 欲 未 萌 而 搜 剔 以 求 去 之 , 是 猶 引 太 上 堂 而 逐 之 也 , 念 不 可 矣 。 必 欲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 而 無 一 毫 人 欲 之 私 , 此 阼 聖 之 功 也 : 必 欲 此 心 純 乎 天 理 , 而 蛀 二 毫 人 欲 之 私 , 非 防 於 未 萌 之 先 而 克 於 方 萌 之 際 不 能 也 。 防 於 未 萌 之 先 而 克 於 方 萌 之 際 , 此 正 《 中 庸 》 「 戒 慎 恐 懼 」 、 《 大 學 》 「 致 知 恪 物 」 之 功 : 捨 此 之 外 , 無 別 功 矣 : 夫 謂 滅 於 東 而 生 於 西 、 引 太 上 堂 而 逐 之 者 , 是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意 必 之 為 累 , 而 非 克 治 洗 蕩 之 為 患 也 。 今 日 「 養 生 以 清 心 寡 欲 為 要 」 , 只 養 生 二 字 , 便 是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意 必 之 根 。 有 此 病 桹 潛 伏 於 中 , 宜 其 有 滅 於 東 而 生 於 西 、 引 犬 上 堂 而 逐 之 之 患 也 。
【 1 6 2 】 來 書 云 : 佛 氏 於 「 不 思 善 , 不 思 惡 , 時 認 本 來 面 」 , 於 吾 儒 「 隨 物 而 格 」 之 功 不 同 。 吾 若 於 不 思 善 , 不 思 惡 時 , 用 玫 知 之 功 , 則 已 涉 於 思 善 矣 。 欲 善 惡 不 思 , 而 心 之 良 知 清 靜 台 在 , 惟 有 寐 而 方 醒 之 時 耳 。 斯 正 孟 子 「 夜 氣 」 之 說 。 但 於 斯 光 景 不 能 久 , 倏 忽 之 際 , 思 慮 已 生 : 不 知 用 功 久 者 , 其 常 寐 初 醒 而 思 未 起 之 時 否 乎 ? 今 澄 欲 求 寧 靜 , 念 不 寧 靜 , 欲 念 無 生 , 則 念 念 生 , 如 之 何 而 能 使 此 心 前 念 易 減 , 後 念 不 生 , 良 知 獨 顯 , 而 與 造 物 者 遊 乎 ? 「 不 思 善 、 不 思 惡 , 時 認 本 來 面 目 。 」 此 佛 氏 為 未 識 本 來 面 目 者 設 此 方 便 : 本 來 面 目 郥 吾 聖 門 斫 謂 真 知 ; 今 訞 認 得 真 知 明 白 , 即 已 不 消 如 北 訢 矣 。 「 隨 物 而 格 」 , 是 致 知 之 功 , 即 佛 氏 之 「 常 惺 惺 」 , 亦 是 常 存 他 本 來 面 目 耳 , 體 段 工 夫 大 略 相 似 , 但 佛 氏 有 箇 自 私 自 利 之 心 , 所 以 便 有 不 同 耳 。 今 欲 善 惡 不 思 , 而 心 之 良 知 清 靜 自 在 , 此 便 有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意 必 之 心 , 所 以 有 「 不 思 善 、 不 思 惡 時 , 用 致 知 之 功 , 則 已 涉 於 思 善 」 之 患 。 孟 子 說「
夜 氣 」 , 亦 只 是 為 矢 其 良 心 之 人 指 出 箇 良 心 萌 動 處 , 使 他 從 此 培 養 將 去 , 今 已 知 得 良 知 明 白 , 常 用 致 知 之 功 , 即 已 不 消 說 「 夜 氣 」 : 卻 是 得 兔 後 不 知 守 兔 , 而 仍 去 守 枺 , 免 將 復 先 之 矣 。 欲 求 寧 靜 , 欲 念 無 生 , 此 正 是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意 必 之 病 , 是 以 念 愈 生 而 愈 不 寧 靜 。 良 知 只 是 一 箇 良 知 , 而 善 惡 自 瓣 , 更 有 何 善 何 惡 可 思 ﹗ 良 知 之 體 本 自 寧 靜 , 今 卻 又 添 一 箇 求 寧 靜 , 本 自 生 生 , 今 卻 又 添 一 箇 欲 無 生 , 非 獨 聖 門 致 知 之 功 不 如 此 , 雖 佛 氏 之 學 亦 未 如 此 將 迎 意 必 也 。 只 是 一 念 良 知 , 徹 頭 徹 尾 , 無 始 無 終 , 即 是 前 念 不 滅 , 後 念 不 生 , 今 卻 欲 前 念 易 滅 , 而 後 念 不 生 , 是 佛 氏 所 謂 斷 滅 種 性 , 人 於 槁 木 死 灰 之 謂 矣 。
【 1 6 3 】 來 書 云 : 佛 氐 人 有 常 提 念 頭 之 說 , 其 猶 孟 子 所 謂 「 必 有 事 」 , 夫 子 所 謂 「 玫 良 知 」 之 說 乎 ? 其 印 「 常 惺 惺 , 常 記 得 , 常 知 得 , 常 存 得 」 者 乎 ? 於 此 念 頭 提 在 之 時 , 而 事 至 物 來 , 應 之 必 有 其 道 。 但 恐 此 念 頭 提 起 時 少 , 放 下 時 多 , 則 工 夫 間 斷 耳 。 且 念 頭 放 矢 , 多 因 私 欲 客 氣 之 動 而 始 , 忽 然 驚 醒 而 後 提 , 其 放 而 未 提 之 問 心 之 昏 雜 多 不 台 覺 , 今 欲 日 精 日 明 , 常 提 不 放 , 以 何 道 乎 ? 只 此 常 提 不 放 , 即 全 功 乎 ? 押 於 常 提 不 放 之 中 , 更 宜 加 省 克 之 功 乎 ? 雖 日 常 提 不 放 , 而 不 加 戒 懼 克 治 之 功 , 恐 私 欲 不 去 : 若 加 戒 懼 克 治 之 功 焉 , 又 為 「 思 善 」 之 事 , 而 於 「 本 來 面 目 」 人 未 迭 一 問 也 。 如 之 何 則 可 ? 戒 懼 克 治 即 是 常 提 不 放 之 功 , 即 是 「 必 有 事 焉 」 , 豈 有 兩 事 邪 ! 此 節 所 問 , 前 一 段 已 自 說 得 分 曉 , 末 後 卻 是 自 生 迷 惑 , 說 得 支 離 , 及 有 「 『 本 來 面 目 』 未 達 一 間 」 之 疑 , 都 是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一 意 必 之 為 病 , 去 此 病 自 無 此 疑 矣 。
【 1 6 4 】 來 書 云 : 質 美 者 明 得 盡 , 渣 滓 便 渾 化 。 如 何 謂 明 得 盡 ? 如 何 而 能 便 渾 化 ? 良 知 本 來 自 明 。 氣 質 不 美 者 , 渣 滓 多 , 障 蔽 厚 , 不 易 開 明 : 賈 美 者 , 渣 滓 原 少 , 無 多 障 蔽 , 略 加 致 知 之 功 , 此 良 知 便 自 瑩 徹 , 些 少 渣 滓 , 如 湯 中 浮 雪 , 如 同 能 怍 障 蔽 。 此 本 不 甚 難 曉 , 原 靜 所 以 致 疑 於 此 , 想 是 因 一 「 明 」 字 不 明 白 , 亦 是 稍 有 欲 速 之 心 。 向 曾 面 論 明 善 之 義 , 明 則 誠 矣 , 非 若 後 懦 所 謂 明 善 之 淺 也 。
【 1 6 5 】 來 書 云 : 聰 明 睿 知 , 果 質 乎 ? 仁 義 禮 智 果 性 乎 ? 車 怒 哀 樂 果 情 乎 ? 私 欲 客 氣 呆 一 物 乎 ? 二 物 乎 ? 古 之 其 才 , 若 子 房 、 仲 舒 、 叔 度 、 孔 明 、 文 中 、 韓 、 范 諸 么 , 德 業 表 著 , 皆 良 知 中 所 發 也 , 而 不 得 謂 之 聞 道 者 , 果 何 在 乎 ? 苟 曰 此 特 生 質 之 美 耳 , 則 生 知 安 行 者 , 不 念 於 學 知 、 困 勉 者 乎 ? 愚 意 竊 云 謂 諸 公 見 道 偏 則 可 , 謂 全 無 聞 則 恐 後 儒 崇 尚 記 誦 訓 詁 之 近 也 。 然 乎 否 乎 ? 性 一 而 已 。 仁 、 義 、 禮 、 知 , 性 之 性 也 , 聰 、 明 、 睿 、 知 , 性 之 質 也 , 喜 、 怒 、 哀 、 樂 , 性 之 情 也 , 私 欲 、 客 氣 , 性 之 蔽 也 : 質 有 清 濁 , 故 情 有 過 不 及 , 而 蔽 有 淺 深 也 : 私 欲 、 客 氣 , 一 病 兩 痛 , 非 二 物 也 。 張 、 黃 、 諸 葛 及 韓 、 范 諸 公 , 皆 天 質 之 美 , 自 多 堷 合 道 妙 , 雖 末 可 盡 謂 之 知 學 , 盡 謂 之 聞 道 , 然 亦 自 其 有 學 , 違 道 不 遠 者 也 : 使 其 聞 學 知 道 , 即 伊 、 傅 、 周 、 召 矣 。 若 文 中 子 則 又 不 可 謂 之 不 知 學 者 , 其 書 雖 多 出 於 其 徒 , 亦 多 有 未 是 虛 , 然 其 大 略 則 亦 居 然 可 見 , 但 今 相 去 遼 遠 , 無 有 的 然 憑 證 , 不 可 懸 斷 其 所 至 矣 。 夫 良 知 即 是 道 。 良 知 之 在 人 心 , 不 但 聖 貿 、 雖 常 人 亦 無 不 如 此 , 若 無 有 物 欲 牽 蔽 , 但 佰 著 真 知 發 用 流 行 將 去 , 郥 無 不 是 道 : 但 在 常 人 多 為 物 欲 牽 蔽 , 不 能 循 得 良 知 。 如 數 公 者 , 天 質 既 自 清 明 , 自 少 物 欲 為 之 牽 蔽 , 則 其 良 知 之 發 用 流 行 處 , 自 然 是 多 , 自 然 違 道 不 遠 。 學 者 學 循 此 良 知 而 已 。 謂 之 知 學 , 只 是 知 得 專 在 學 循 良 知 。 數 公 雖 未 知 專 在 良 知 上 用 功 , 而 或 泛 濫 於 多 岐 , 疑 迷 於 影 響 , 是 以 或 離 或 合 而 末 純 : 若 知 得 時 , 便 是 聖 人 矣 。 後 懦 嘗 以 數 子 者 , 尚 皆 是 氣 質 用 事 , 末 免 於 行 不 著 , 習 不 察 : 此 亦 未 為 過 論 。 但 後 懦 之 所 謂 著 、 察 者 , 亦 是 狃 於 聞 見 之 俠 , 蔽 於 沿 習 之 非 , 而 依 擬 倣 像 於 影 響 形 跡 之 間 , 尚 非 聖 門 之 所 謂 著 、 察 者 也 。 則 亦 安 得 以 己 之 昏 昏 , 而 求 人 之 昭 昭 也 乎 ? 所 謂 生 知 、 安 行 , 知 、 行 二 字 , 亦 是 就 用 功 上 說 ; 若 是 知 、 行 本 體 即 是 良 知 、 良 能 , 雖 在 困 勉 之 人 , 亦 皆 可 謂 之 生 知 、 安 行 矣 。 知 、 行 二 字 更 宜 精 察 。
【 1 6 6 】 來 書 云 : 昔 周 茂 叔 每 令 伯 淳 尋 仲 尼 , 顏 子 樂 處 。 敢 問 是 樂 也 , 與 七 情 之 樂 同 乎 、 否 乎 、 若 同 , 則 常 人 之 一 遂 所 欲 , 皆 能 樂 矣 , 何 必 聖 賢 ? 若 別 有 真 樂 , 則 聖 賢 之 遇 大 憂 、 大 怒 、 大 驚 、 大 懼 之 事 , 此 樂 亦 在 否 乎 ? 且 君 子 之 心 常 存 戒 懼 , 是 蓋 終 身 之 憂 也 , 惡 得 樂 ? 澄 平 生 多 悶 , 未 常 見 真 樂 之 走 , 令 切 願 尋 之 。 樂 是 心 之 本 醴 , 雖 不 同 於 七 情 之 樂 , 而 亦 不 外 於 七 情 之 樂 ; 雖 則 聖 賢 別 有 真 樂 , 而 亦 常 人 之 所 同 有 , 但 常 人 有 之 而 不 自 知 , 反 自 求 許 多 憂 苦 , 自 加 迷 棄 。 雖 在 憂 苦 迷 棄 之 中 , 而 此 樂 又 未 嘗 不 存 , 但 一 念 開 明 , 反 身 而 誠 , 則 即 此 而 在 矣 。 每 與 原 靜 論 , 無 非 此 意 , 而 原 靜 尚 有 「 何 道 可 得 」 之 問 , 是 猶 未 免 於 騎 驢 覓 驢 之 蔽 也 。
【 1 6 7 】 來 書 云 : 《 大 學 》 以 「 心 有 好 樂 、 忿 懥 、 憂 患 , 恐 懼 」 為 「 不 得 其 正 」 , 而 程 子 亦 謂 「 聖 人 情 順 萬 事 而 無 情 。 」 所 謂 有 者 ,《
傳 習 錄 》 中 以 病 瘧 譬 之 , 極 精 切 矣 : 若 程 子 之 言 , 則 是 聖 人 之 付 不 生 於 心 而 生 於 物 也 , 何 謂 耶 ? 且 事 感 而 情 應 , 則 是 走 非 非 可 以 就 格 ; 事 或 未 感 時 , 謂 之 有 則 未 形 也 , 謂 之 無 則 病 根 在 有 無 之 間 , 何 以 玫 吾 知 乎 ? 學 務 魚 情 , 累 雖 輕 , 而 出 儒 入 佛 矣 , 可 乎 ? 聖 人 致 知 之 功 , 至 誠 無 息 ; 其 良 知 之 體 , 皦 如 明 鏡 , 略 無 纖 翳 , 妍 媸 之 來 , 隨 物 見 形 , 而 明 鏡 曾 無 留 染 : 所 謂 「 情 順 萬 事 而 無 情 」 也 。 「 無 所 斫 住 而 生 其 心 」 佛 氏 曾 有 是 言 , 未 為 非 也 ; 明 鏡 之 應 物 , 妍 者 妍 , 媸 者 媸 , 一 照 而 皆 真 , 即 是 生 其 心 處 : 妍 者 妍 , 媸 者 媸 , 一 過 而 不 留 , 即 是 無 所 住 處 。 病 瘧 之 喻 , 既 已 見 其 精 切 , 則 此 節 所 問 可 以 釋 然 , 病 瘥 之 人 , 瘧 雖 未 發 , 而 病 根 自 在 , 則 亦 安 可 以 其 瘧 之 未 發 而 遂 忘 其 服 藥 調 理 之 功 乎 ? 若 必 待 瘥 蒰 而 後 服 藥 調 理 , 則 既 晚 矣 ; 致 知 之 功 , 無 間 於 有 事 、 無 事 , 而 豈 論 於 病 之 已 發 、 未 發 邪 ? 大 抵 原 靜 所 疑 , 前 後 雖 若 不 一 , 然 皆 起 於 自 私 自 利 、 將 迎 意 必 之 為 崇 : 此 恨 一 去 , 則 前 後 所 疑 , 自 將 冰 消 霧 澤 , 有 不 待 於 問 辨 者 矣 。
錢 德 洪 跋 : 答 原 靜 書 出 , 讀 者 皆 喜 澄 善 問 師 善 答 , 皆 得 聞 所 未 聞 。 師 曰 : 「 原 靜 所 是 知 解 上 轉 , 不 得 已 與 之 逐 節 分 疏 : 若 信 得 良 知 , 只 在 良 知 上 用 工 , 雖 千 經 萬 典 無 不 朏 合 , 異 端 典 學 一 勘 盡 破 矣 , 何 必 如 此 節 節 分 解 ! 佛 家 有 『 撲 人 逐 塊 』 之 喻 , 見 塊 撲 人 , 則 得 人 矣 , 見 塊 逐 塊 , 於 塊 奚 得 哉 ? 」 在 座 諸 友 聞 之 , 惕 然 皆 有 惺 悟 。 此 學 貴 反 求 , 非 知 解 可 人 也 。
答 歐 陽 崇 一
【 1 6 8 】 崇 一 來 書 云 ; 師 云 : 「 德 性 之 良 知 , 非 由 於 聞 見 , 若 曰 多 擇 其 車 者 而 從 之 , 多 見 而 識 之 」 , 則 是 專 求 之 見 聞 之 未 , 而 已 落 在 第 二 義 。 」 竊 意 良 知 雖 不 由 見 聞 而 有 , 然 學 者 之 知 , 未 常 不 由 見 聞 而 發 : 滯 於 見 聞 固 非 , 而 見 聞 亦 良 知 之 用 也 ; 今 日 「 落 在 第 二 義 」 , 恐 為 寺 以 几 聞 為 學 者 而 古 , 若 玫 其 良 知 而 求 之 見 問 , 似 亦 知 , 行 合 一 、 二 功 矣 : 如 何 ? 良 知 不 由 見 聞 而 有 , 而 見 聞 莫 非 良 知 之 用 ; 故 良 知 不 滯 於 見 聞 , 而 亦 不 離 於 見 聞 。 孔 子 云 : 「 吾 有 知 乎 哉 ? 無 知 也 。 」 良 知 之 外 , 別 無 知 矣 ; 故 「 致 良 知 」 是 學 問 大 頭 腦 , 是 聖 人 教 人 第 一 義 : 今 云 專 求 之 見 聞 之 末 , 則 是 先 卻 頭 惱 , 而 已 落 在 第 二 羕 矣 。 近 時 同 志 中 , 蓋 已 莫 不 知 有 「 致 良 妯 」 之 說 , 然 其 功 夫 尚 多 鶻 突 者 , 正 是 欠 此 一 問 。 大 抵 學 問 功 夫 只 要 主 意 頭 惱 是 當 : 若 主 意 頭 惱 專 以 「 致 良 知 」 為 事 , 則 凡 多 聞 、 多 見 , 莫 非 「 致 良 知 」 之 功 ; 蓋 日 用 之 間 , 見 聞 醅 酢 , 雖 千 頭 萬 緒 , 莫 非 良 知 之 發 竅 用 流 行 , 除 卻 見 聞 醅 酢 , 亦 無 良 知 可 致 矣 ; 故 只 是 一 事 : 若 曰 致 其 良 知 而 求 之 見 聞 , 則 語 意 之 間 未 免 為 二 。 此 與 專 求 之 見 聞 之 末 者 雖 稍 不 同 , 其 為 未 得 精 一 之 旨 , 則 一 而 已 。 「 多 聞 擇 其 善 者 而 從 之 , 多 見 而 識 之 。 」 既 云 擇 , 又 云 識 , 其 真 知 亦 未 嘗 不 行 於 其 間 : 但 其 用 意 乃 專 在 多 聞 多 見 上 去 擇 、 識 , 則 已 失 卻 頭 惱 矣 。 崇 一 於 此 等 處 見 得 當 已 分 曉 , 今 日 之 間 , 正 為 發 明 此 學 , 於 同 志 中 極 有 益 ; 但 語 意 未 瑩 , 則 毫 釐 千 里 , 亦 不 容 不 精 察 之 也 。
【 1 6 9 】 來 書 云 : 師 云 : 「 『 罊 』 」 言 「 何 思 何 慮 」 , 是 言 所 思 所 慮 只 是 天 理 , 更 無 別 思 別 慮 耳 , 非 謂 無 蕪 思 無 慮 也 。 心 之 本 骷 即 是 天 理 , 有 何 丁 思 慮 得 ! 學 者 用 功 , 雖 千 思 萬 慮 , 只 是 要 復 他 本 付 , 不 走 以 私 意 去 安 排 思 索 出 來 : 若 安 排 思 索 , 便 是 自 私 用 智 矣 。 」 學 者 之 蔽 , 大 率 非 沈 空 守 寂 , 則 安 排 思 索 。 德 辛 壬 之 歲 著 前 一 病 , 近 又 著 後 一 病 。 但 思 索 亦 是 良 知 發 用 , 其 與 私 意 安 排 者 何 所 取 別 ? 恐 認 賊 作 子 , 惑 而 不 知 也 。 「 思 日 睿 , 睿 作 聖 。 」 「 心 之 官 則 思 , 思 則 得 之 。 」 思 其 可 少 乎 ? 沈 空 守 寂 , 與 安 排 思 索 , 正 是 自 私 用 智 , 其 為 喪 失 良 知 一 也 。 良 知 是 天 理 之 昭 明 靈 覺 處 。 故 良 知 即 是 天 理 , 思 是 良 知 之 發 用 。 若 是 良 知 發 用 之 思 , 則 所 思 莫 非 天 理 矣 。 良 知 發 用 之 思 , 自 然 明 白 簡 易 , 良 知 亦 自 能 知 得 。 若 是 私 意 安 排 之 思 , 自 是 紛 紜 勞 擾 , 良 知 亦 自 會 分 別 得 。 蓋 思 之 是 非 邪 正 , 良 知 無 有 不 自 知 者 。 所 以 認 賊 怍 子 , 正 為 致 知 之 學 不 明 , 不 知 在 良 知 上 體 認 之 耳 。
【 1 7 0 】 來 書 又 云 : 師 云 : 「 為 學 終 身 只 是 一 事 , 不 論 有 事 無 事 , 只 是 這 一 件 。 若 說 寧 不 了 事 , 不 可 不 加 培 養 , 卻 是 分 為 兩 事 也 。 」 寂 意 覺 籵 力 衰 弱 , 不 足 以 終 丰 者 , 良 知 也 。 寧 不 了 事 , 且 加 休 冬 , 玫 知 也 。 如 何 卻 為 兩 丰 ? 若 事 變 之 來 , 有 事 勢 不 容 不 了 而 精 力 雖 衰 , 稍 鼓 舞 亦 能 支 持 , 則 持 志 以 帥 氣 可 矣 。 然 言 動 終 無 氣 力 , 畢 事 則 困 憊 已 甚 , 不 幾 於 暴 其 氣 已 乎 ? 此 其 輕 重 緩 急 , 良 知 固 未 嘗 不 知 , 然 或 迫 於 事 勢 , 安 能 傾 精 力 ? 或 因 於 精 力 , 安 能 傾 事 券 ? 如 之 何 則 可 ? 「 寧 不 了 事 , 不 可 不 加 培 養 之 」 意 , 且 與 初 學 如 此 詬 亦 不 為 無 益 。 但 怍 兩 事 看 了 , 挭 有 病 扁 。 在 孟 子 言 必 有 事 焉 , 則 君 子 之 學 終 身 只 是 「 集 義 」 一 事 。 義 者 , 宜 也 , 心 得 其 宜 之 謂 義 。 能 致 良 知 則 心 得 其 宜 矣 , 故 「 集 義 」 亦 只 是 致 良 知 , 君 子 之 酬 酢 萬 變 , 當 行 則 行 , 當 止 則 止 , 當 生 則 生 , 當 死 則 死 , 斟 酌 調 停 , 無 非 是 致 其 真 知 , 以 求 自 慊 而 已 。 故 「 君 子 素 其 位 而 行 」 , 「 思 不 出 其 泣 」 。 凡 謀 其 力 之 所 不 及 , 而 強 其 知 之 所 不 能 者 , 皆 不 得 為 致 真 知 , 而 凡 「 勞 其 筋 骨 , 餓 其 體 膚 ,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亂 其 所 為 , 動 心 忍 性 以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 者 , 皆 所 以 致 其 真 知 也 。 若 云 寧 不 了 事 , 不 可 不 加 培 養 者 , 亦 是 先 有 功 利 之 心 , 計 較 成 敗 利 鈍 而 愛 憎 取 捨 於 其 間 , 是 以 將 了 事 自 阼 一 事 , 而 培 養 又 別 怍 一 事 , 此 便 有 是 內 、 非 外 之 意 , 便 是 自 私 用 智 , 便 是 「 義 外 」 , 便 有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 於 氣 」 之 病 , 便 不 是 致 真 知 以 求 自 慊 之 功 矣 。 所 云 「 鼓 舞 支 持 , 畢 事 則 困 憊 已 甚 」 , 又 云 「 迫 於 事 勢 , 因 於 精 力 」 , 皆 是 把 怍 兩 事 做 了 , 所 以 有 此 。 凡 學 問 之 功 , 一 則 誠 , 二 則 為 。 凡 此 皆 是 致 真 知 之 意 , 欠 誠 一 真 切 之 故 。 《 大 學 》 言 「 誠 其 意 者 , 如 惡 惡 臭 , 如 好 好 色 , 此 之 謂 自 慊 。 」 曾 見 有 惡 惡 臭 , 好 好 色 , 而 須 鼓 舞 支 持 者 乎 ? 曾 見 畢 事 則 困 憊 已 甚 者 乎 ? 曾 有 迫 於 事 勢 , 因 於 精 力 者 乎 ? 此 可 以 知 其 受 病 之 所 從 來 矣 。
【 1 7 1 】 來 書 又 有 云 : 人 情 機 詐 百 出 , 御 之 以 不 疑 , 往 往 為 所 欺 , 覺 則 自 人 於 逆 、 億 。 夫 逆 詐 , 印 詐 也 , 億 不 信 , 印 非 信 也 , 為 人 欺 , 又 非 覺 也 : 不 逆 , 不 億 而 常 先 覺 , 其 惟 良 知 瑩 徹 乎 。 然 而 出 入 毫 忽 之 閒 , 背 覺 合 詐 者 多 矣 。 不 逆 、 不 意 而 先 覺 , 此 孔 子 因 當 時 人 專 以 逆 詐 、 億 不 信 為 心 , 而 自 陷 於 詐 與 不 信 , 又 有 不 逆 、 不 憶 者 , 然 不 知 致 良 知 之 功 , 而 往 往 又 為 人 岓 欺 詐 , 故 有 是 言 : 非 教 人 以 是 存 心 , 而 專 欲 先 覺 人 之 詐 與 不 信 也 。 以 是 存 心 , 即 是 後 世 猜 忌 險 薄 者 之 事 : 而 只 此 一 念 , 已 不 可 與 入 堯 、 舜 之 道 矣 。 不 逆 、 不 憶 而 為 人 所 欺 者 , 尚 亦 不 先 為 善 : 但 不 如 能 致 其 良 知 , 而 自 然 先 覺 者 之 尤 為 賢 耳 。 崇 一 謂 「 其 惟 良 知 瑩 徹 」 者 , 蓋 已 得 其 旨 矣 。 然 亦 穎 悟 斫 及 , 恐 未 實 際 也 。 蓋 良 知 之 在 人 心 , 亙 萬 古 、 塞 宇 宙 而 不 同 ; 不 慮 而 知 , 恆 易 以 知 險 , 不 學 而 能 , 恆 簡 以 知 阻 : 「 先 天 而 天 不 違 , 天 且 不 違 , 而 況 於 人 乎 ? 況 於 鬼 神 乎 ? 」 夫 謂 背 覺 合 詐 者 , 是 雖 不 逆 人 而 或 未 能 自 欺 也 , 雖 不 憶 人 而 或 未 能 果 自 信 也 , 是 或 常 有 先 覺 之 心 , 而 未 能 常 自 覺 也 。 常 有 求 先 覺 之 心 , 即 已 流 於 逆 、 億 而 足 以 自 蔽 其 良 知 矣 , 此 背 覺 合 詐 之 所 以 未 免 也 。 君 子 學 以 為 己 : 未 嘗 虞 人 之 欺 己 也 , 恆 不 自 欺 其 良 知 而 已 。 是 故 不 欺 則 良 知 無 所 偽 而 誠 , 誠 則 明 矣 : 自 信 則 良 知 無 所 惑 而 明 , 明 則 誠 矣 。 明 、 誠 相 生 , 是 故 良 知 常 覺 , 常 照 : 常 覺 , 常 照 則 如 明 鏡 之 懸 , 而 物 之 來 者 自 不 能 遁 其 妍 榿 矣 。 何 者 ? 不 欺 而 誠 , 則 無 所 容 其 欺 , 荀 有 欺 焉 而 覺 矣 : 自 信 而 明 , 則 無 所 容 其 不 信 , 苟 不 信 焉 而 覺 矣 。 是 謂 易 以 知 險 , 簡 以 知 阻 , 子 思 所 謂 「 至 誠 如 神 , 可 以 前 知 」 者 也 , 然 子 思 謂 「 如 神 」 , 謂 「 可 以 前 知 」 , 猶 二 而 言 之 , 是 蓋 推 言 思 誠 者 之 功 效 , 是 猶 為 不 能 先 覺 者 說 也 : 若 就 至 誠 而 言 , 則 至 誠 之 妙 用 , 即 謂 之 「 神 」 , 不 必 言 「 如 神 」 , 至 誠 則 「 無 知 而 無 不 知 」 , 不 必 言 「 可 以 前 知 」 矣 。
答 羅 整 菴 少 宰 書
【 1 7 2 】 某 頓 首 啟 : 昨 承 教 及 《 大 學 》 , 撥 舟 匆 匆 , 未 能 奉 答 。 曉 來 江 行 稍 暇 , 復 取 手 教 而 讀 之 。 恐 至 贛 後 人 事 復 紛 沓 , 先 具 其 略 以 請 。 來 教 云 ; 「 見 道 固 難 , 而 體 道 尤 難 。 道 誠 未 易 明 , 而 學 詼 不 可 不 講 : 恐 未 可 安 於 所 見 而 遂 以 為 極 則 也 。 」 幸 甚 幸 甚 ! 何 以 得 聞 斮 言 乎 ? 其 敢 自 以 為 極 則 而 安 之 乎 ? 正 思 就 天 下 之 道 以 講 明 之 耳 。 而 數 年 以 來 , 聞 其 說 而 非 笑 之 者 有 矣 , 詬 訾 之 者 有 矣 , 置 之 不 是 較 量 辨 議 之 者 有 矣 , 其 肯 遂 以 教 我 乎 ? 其 肯 遂 以 教 我 , 而 反 覆 曉 諭 , 惻 然 惟 恐 不 及 救 正 之 乎 ? 然 則 天 下 之 愛 我 者 , 固 莫 有 如 執 事 之 心 深 且 至 矣 , 感 激 當 同 如 哉 ! 夫 「 德 之 不 修 , 學 之 不 講 」 , 孔 子 以 為 憂 。 而 世 之 學 者 稍 能 傳 習 訓 詀 , 即 皆 自 以 為 知 學 , 不 復 有 所 謂 講 學 之 求 , 可 悲 矣 ! 夫 道 必 體 而 後 見 , 非 已 見 道 而 後 加 體 道 之 功 也 : 道 必 學 而 後 明 , 非 外 講 學 而 復 有 所 謂 明 道 之 事 也 。 然 世 之 講 學 者 有 二 , 有 講 之 以 身 心 者 , 有 講 之 以 口 耳 者 。 講 之 以 口 耳 , 揣 摸 測 哽 , 求 之 影 響 者 也 : 講 之 以 身 心 , 行 著 習 察 , 實 有 諸 己 者 也 。 知 此 , 則 知 孔 門 之 學 矣 。
【 1 7 3 】 來 教 謂 某 「 《 大 學 》 古 本 之 復 , 以 人 之 為 學 但 當 求 之 於 內 , 而 程 、 朱 『 格 物 』 之 說 不 免 求 之 於 外 , 遂 去 朱 子 之 分 章 , 而 削 其 所 補 之 傳 。 」 非 敢 然 也 。 學 豈 有 內 外 乎 ? 《 大 學 》 古 本 乃 孔 門 相 慱 舊 本 耳 。 朱 子 疑 其 有 所 脫 誤 而 改 正 補 緝 之 , 在 某 則 謂 其 本 無 脫 誤 , 悉 從 其 舊 而 已 矣 。 失 在 於 過 信 孔 子 則 有 之 , 非 故 去 朱 子 之 分 章 而 削 其 慱 也 。 失 學 貴 得 之 心 , 求 之 於 心 而 非 也 , 雖 其 言 之 出 於 孔 子 , 不 敢 以 為 是 也 , 而 況 其 未 及 孔 子 者 乎 ? 求 之 於 心 而 是 也 , 雖 其 言 之 出 於 庸 常 , 不 敢 以 為 非 也 , 而 況 其 出 於 孔 子 者 乎 ? 且 舊 本 之 傳 數 千 載 矣 , 今 讀 其 文 詞 , 郥 明 白 而 可 通 , 論 其 工 夫 , 又 易 簡 而 可 人 : 亦 何 所 按 據 而 斷 其 此 段 之 必 在 於 彼 , 彼 段 之 必 在 於 此 , 與 此 之 如 何 而 缺 , 彼 之 如 何 而 補 ? 而 遂 改 正 補 緝 之 , 無 乃 重 於 背 朱 而 輕 於 叛 孔 已 乎 ?
【 1 7 4 】 來 教 謂 「 如 必 以 學 不 資 於 外 求 , 但 當 反 觀 、 內 省 以 為 務 , 則 『 正 心 誠 意 』 四 字 亦 何 不 盡 之 有 , 何 必 於 入 門 之 際 , 便 困 以 『 格 物 一 段 工 夫 也 ? 」 誠 然 誠 然 ! 若 語 其 要 , 則 「 惰 身 」 二 字 亦 足 矣 ! 何 必 又 言 「 正 心 」 ? 「 正 心 」 二 字 亦 足 矣 , 何 必 又 言 「 誠 意 」 ? 「 誠 意 」 二 字 亦 足 矣 , 何 必 又 言 「 致 知 」 , 又 言 「 格 物 」 ? 惟 其 工 夫 之 詳 密 , 而 要 之 只 是 一 事 , 此 斫 以 為 「 精 一 」 之 學 , 此 正 不 可 不 思 者 也 。 夫 理 無 內 外 , 性 無 內 外 , 故 學 無 內 外 。 講 習 、 討 論 , 未 嘗 非 內 也 ; 反 觀 、 內 省 , 未 嘗 遺 外 也 。 夫 謂 學 必 資 於 外 求 , 是 以 己 性 為 有 外 也 , 是 「 義 外 」 也 , 用 智 者 也 ; 謂 反 觀 、 內 省 為 求 之 於 內 , 是 以 己 性 為 有 內 也 , 是 有 我 也 , 自 私 者 也 : 是 皆 不 知 性 之 無 內 外 也 。 故 日 : 「 精 義 入 神 , 以 致 用 也 ; 利 用 安 身 , 以 崇 德 也 」 : 「 性 之 德 也 , 合 內 外 之 道 也 。 」 此 可 以 知 「 格 物 」 之 學 矣 。 「 格 物 」 者 , 《 大 學 》 之 實 下 手 處 , 徹 首 徹 尾 , 自 始 學 至 聖 人 , 只 此 工 夫 而 已 , 非 但 入 門 之 際 有 此 一 段 也 。 夫 「 正 心 」 、 「 誠 意 」 、 「 致 知 」 、 「 挌 物 」 , 皆 所 以 「 脩 身 」 : 而「
格 物 」 者 , 其 所 用 力 , 日 可 見 之 地 。 故 「 格 物 」 者 , 格 其 心 之 物 也 , 格 其 意 之 物 也 , 挌 其 知 之 物 也 : 「 正 心 」 者 , 正 其 物 之 心 也 : 「 誠 意 」 者 , 誠 其 物 之 意 也 : 「 致 知 」 者 , 致 其 物 之 知 也 。 此 豈 有 內 外 彼 此 之 分 哉 ? 理 一 而 已 : 以 其 理 之 凝 聚 而 言 則 謂 之 「 性 」 , 以 其 凝 聚 之 主 宰 而 言 則 謂 之 「 、 心 」 , 以 其 主 宰 之 狻 動 而 言 則 謂 之 「 意 」 , 以 其 猣 動 之 明 覺 而 言 則 謂 之 「 知 」 , 以 其 明 覺 之 感 應 而 言 則 謂 之 「 物 」 : 故 就 物 而 言 謂 之 「 格 」 , 就 知 而 言 謂 之 「 致 」 , 就 意 而 言 謂 之 「 誠 」 , 就 心 而 言 謂 之 「 正 」 。 正 者 , 正 此 也 ; 誠 者 , 誠 此 也 ; 致 者 , 致 此 也 ; 格 者 , 格 此 也 ; 皆 所 謂 窮 理 以 盡 性 也 ; 天 下 無 性 外 之 理 , 無 性 外 之 物 。 學 之 不 明 , 皆 由 世 之 懦 者 認 理 為 外 , 認 物 為 外 , 而 不 知 「 義 外 」 之 說 , 孟 子 蓋 嘗 闢 之 , 力 至 襲 陷 其 內 而 不 覺 , 豈 非 亦 有 似 是 而 難 明 者 歟 ? 不 可 以 不 察 也 !
【 1 7 5 】 凡 執 事 所 以 致 疑 於 「 格 物 」 之 說 者 , 必 謂 其 是 內 而 非 外 也 , 必 謂 其 專 事 於 反 觀 、 內 省 之 為 , 而 遺 棄 其 講 習 討 論 之 功 也 , 必 謂 其 一 意 於 綱 領 、 本 原 之 約 , 而 脫 略 於 支 條 、 節 目 之 詳 也 , 必 謂 其 沈 溺 於 枯 槁 、 虛 寂 之 偏 , 而 不 盡 於 物 理 、 人 事 之 變 也 。 審 如 是 , 豈 但 獲 罪 於 聖 門 , 獲 罪 於 朱 子 , 是 邪 說 誣 民 , 叛 道 亂 正 , 人 得 而 誅 之 也 : 而 況 於 執 事 之 正 直 哉 ? 審 如 是 , 世 之 稍 明 訓 詁 , 聞 先 哲 之 緒 論 者 , 皆 知 其 非 也 : 而 況 執 事 之 高 明 哉 ? 凡 某 之 所 謂 「 挌 物 」 , 其 於 朱 子 九 條 之 說 , 皆 包 羅 統 括 於 其 中 : 但 為 之 有 要 , 作 用 不 同 , 正 所 謂 毫 釐 之 差 耳 。 無 毫 釐 之 差 , 而 千 里 之 繆 , 實 起 於 此 , 不 可 不 辨 。
【 1 7 6 】 孟 子 闢 揚 、 墨 , 至 於 「 無 父 、 無 君 」 。 二 子 亦 當 時 之 賢 者 , 使 與 孟 子 並 世 而 生 , 未 必 不 以 之 為 貿 ; 墨 子 兼 愛 , 行 仁 而 過 耳 , , 楊 子 為 我 , 行 義 而 過 耳 , 此 其 為 說 亦 豈 誠 滅 理 亂 常 之 甚 , 而 足 以 眩 天 下 哉 ? 而 其 流 之 弊 , 孟 子 則 比 於 禽 獸 、 夷 狄 , 所 諝 以 學 術 殺 天 下 後 世 也 。 今 世 學 術 之 弊 , 其 謂 之 學 仁 而 過 者 乎 ? 謂 之 學 義 而 過 者 乎 ? 抑 謂 之 學 不 仁 、 不 義 而 過 者 乎 ? 吾 不 知 其 於 洪 水 、 猛 獸 何 如 也 。 孟 子 云 ; 「 予 豈 好 辯 哉 ? 予 不 得 已 也 。 」 楊 、 墨 之 道 塞 天 下 。 孟 子 之 時 , 天 下 之 拿 信 楊 、 墨 , 當 不 下 於 今 日 之 崇 尚 朱 之 說 : 而 孟 子 獨 以 一 人 呶 呶 於 其 閒 , 噫 , 可 哀 矣 ! 韓 氏 云 : 「 佛 、 老 之 害 甚 於 楊 、 墨 。 」 韓 愈 之 賢 不 及 孟 子 , 孟 子 不 能 救 之 於 未 壞 之 先 , 而 韓 愈 乃 欲 全 之 於 已 壞 之 後 , 其 亦 不 量 其 力 , 且 見 其 身 之 危 , 莫 之 救 以 死 也 。 嗚 呼 ! 若 某 者 , 其 尤 不 量 其 力 , 果 見 其 身 之 危 , 莫 之 救 以 死 也 矣 ! 夫 眾 力 嘻 嘻 之 中 , 而 猶 出 涕 嗟 若 , 舉 世 恬 然 以 趨 , 而 獨 疾 首 蹙 額 以 為 憂 , 此 其 非 病 狂 喪 心 , 殆 必 誠 有 大 苦 者 隱 於 其 中 , 而 非 天 下 之 至 仁 , 其 孰 能 察 之 。 其 為 「 朱 子 晚 年 定 論 」 , 蓋 亦 不 得 已 而 然 。 中 間 年 歲 早 晚 , 誠 有 所 未 考 , 雖 不 必 盡 出 於 晚 年 , 固 多 出 於 晚 年 者 矣 。 然 大 意 在 委 曲 調 停 , 以 明 此 學 為 重 。 平 生 於 朱 子 之 說 , 如 神 明 蓍 龜 , 一 日 一 與 之 背 馳 , 心 誠 有 所 未 忍 , 故 不 得 已 而 為 此 。 「 知 我 者 諝 我 心 憂 , 不 知 我 者 謂 我 何 求 。 」 蓋 不 忍 牴 牾 朱 子 者 , 其 本 心 也 , 不 得 已 而 與 之 牴 牾 者 , 道 固 如 是 , 不 直 則 道 不 見 也 。 執 事 所 謂 「 決 與 朱 子 異 」 者 , 僕 敢 自 欺 其 心 哉 ? 夫 道 , 天 下 之 公 道 也 , 學 , 天 下 之 公 學 也 , 非 朱 子 可 得 而 私 也 , 非 孔 子 可 得 而 私 也 , 天 下 之 公 也 , 公 言 之 而 已 矣 。 故 言 之 而 是 , 雖 異 於 己 , 乃 益 於 己 也 言 。 之 而 非 , 雖 同 於 己 , 適 損 於 己 也 。 益 於 己 者 , 己 必 喜 之 : 損 於 己 者 , 己 必 惡 之 ; 然 則 某 今 日 之 論 , 雖 或 於 朱 子 異 , 未 必 非 其 所 喜 也 。 君 子 之 過 , 如 日 月 之 食 , 其 更 七 人 皆 仰 之 : 而 小 人 之 過 也 必 文 。 某 雖 不 肖 , 固 不 敢 以 小 人 之 心 事 朱 子 也 。
【 1 7 7 】 執 事 所 以 教 , 反 覆 數 百 言 , 皆 以 未 悉 鄙 人 「 格 物 」 之 說 ; 若 鄙 說 一 明 , 則 此 數 百 言 皆 可 以 不 待 辨 說 而 釋 然 無 滯 , 故 今 不 敢 縷 縷 , 以 滋 瑣 屑 之 洹 , 然 鄙 脫 非 面 陳 囗 析 , 斷 亦 未 能 了 了 於 紙 筆 閒 也 。 嗟 乎 ! 執 事 所 以 開 導 啟 迪 於 我 者 , 可 謂 懇 到 詳 切 矣 , 人 之 愛 我 , 寧 有 如 執 事 者 乎 ! 僕 雖 甚 愚 下 , 寧 不 知 所 感 刻 佩 服 : 然 而 不 敢 遽 捨 其 中 心 之 誠 然 而 姑 以 聽 受 云 者 , 正 不 敢 有 負 於 深 愛 , 亦 思 有 以 報 之 耳 。 秋 盡 東 還 , 必 求 一 面 , 以 卒 所 請 , 千 萬 終 教 !
答 聶 文 蔚
【 1 7 8 】 春 閒 遠 勞 迂 途 , 枉 顧 問 證 , 惓 倦 此 情 , 何 可 當 也 ! 已 期 二 三 同 志 , 更 處 靜 地 , 扳 留 旬 囗 , 少 效 其 鄙 見 , 以 求 切 劘 之 益 : 而 公 期 俗 絆 , 勢 有 不 能 , 別 去 極 怏 怏 如 有 所 矢 。 忽 承 箋 惠 , 反 覆 千 餘 言 , 讀 之 無 甚 浣 慰 , 中 間 推 許 太 過 , 蓋 亦 獎 掖 之 盛 心 , 而 規 礪 真 切 , 思 欲 納 之 於 買 聖 之 域 , 又 托 諸 崇 一 以 致 其 勤 勤 懇 懇 之 懷 , 此 非 深 交 篤 愛 何 以 及 是 : 知 感 知 媿 , 且 懼 其 無 以 堪 之 也 。 雖 然 , 僕 亦 何 敢 不 自 鞭 勉 , 而 徒 以 感 媿 辭 讓 為 乎 哉 ! 其 謂 「 思 、 孟 、 周 、 程 無 意 相 遭 於 千 載 之 下 , 與 其 盡 信 於 天 下 , 不 若 真 信 於 一 人 ; 道 固 自 在 , 學 亦 自 在 , 天 下 信 之 不 為 多 , 一 人 信 之 不 為 少 」 者 , 斮 固 君 子 「 不 見 是 而 無 悶 」 之 心 , 豈 世 之 認 譾 屑 屑 者 知 足 以 及 之 乎 ! 乃 僕 之 情 , 則 有 大 不 得 已 者 存 乎 其 間 , 而 非 以 計 人 之 信 與 不 信 也 。
【 1 7 9 】 夫 人 者 , 天 地 之 心 , 天 地 萬 物 本 吾 一 體 者 也 。 生 民 之 困 苦 荼 毒 , 孰 非 疾 痛 之 切 於 吾 身 者 乎 ? 不 知 吾 身 之 疾 痛 , 無 是 非 之 心 者 也 ; 是 非 之 心 , 不 慮 而 知 , 不 學 而 能 , 所 謂 「 良 知 」 也 : 良 知 之 在 人 心 , 無 間 於 聖 愚 , 天 下 古 今 之 所 同 也 , 世 之 君 子 惟 務 其 良 知 , 則 自 能 公 是 非 , 同 好 惡 , 視 人 猶 己 , 視 國 猶 家 , 而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 求 天 下 無 冶 , 不 可 得 矣 。 古 之 人 所 以 能 見 善 不 啻 若 己 出 , 見 惡 不 啻 若 己 人 , 視 民 之 飢 猶 己 之 飢 溺 , 而 一 夫 不 獲 若 己 推 而 納 諸 溝 中 者 , 非 故 為 是 而 以 蘄 天 下 之 信 己 也 , 務 致 其 良 知 求 自 慊 而 已 矣 。 堯 、 舜 、 三 王 之 聖 , 言 而 民 莫 不 信 者 , 致 其 良 知 而 言 之 也 ; 行 而 民 莫 不 說 者 , 致 其 真 知 而 行 之 也 。 是 以 其 民 熙 熙 皞 皞 , 殺 之 不 怨 , 利 之 不 庸 , 施 及 蠻 貊 , 而 凡 有 血 氣 者 莫 不 尊 親 ; 為 其 良 知 之 同 也 。 嗚 呼 ! 聖 人 之 治 天 下 , 何 其 簡 且 易 哉 ! 【 1 8 0 】 後 世 良 知 之 學 不 明 , 天 下 之 人 用 其 私 智 以 相 比 軋 , 是 以 人 各 有 心 , 而 偏 瑣 僻 陋 之 見 , 狡 偽 陰 邪 之 術 , 至 於 不 可 勝 說 : 外 假 仨 義 之 名 , 而 內 以 行 其 自 私 自 利 之 實 , 洈 辭 以 阿 俗 , 嬌 行 以 干 譽 : 損 人 之 善 而 襲 以 為 己 長 , 訐 人 之 私 而 竊 以 為 己 直 : 忿 以 相 勝 而 猶 謂 之 徇 義 , 險 以 相 頄 而 猶 謂 之 疾 惡 ; 妒 賢 忌 能 而 猶 自 以 為 公 是 非 , 恣 情 縱 欲 而 猶 自 以 為 同 好 惡 ; 相 陵 相 賊 , 自 其 一 家 骨 肉 之 親 , 已 不 能 無 爾 我 勝 負 之 意 、 彼 此 藩 籬 之 形 , 而 況 於 天 下 之 大 , 民 物 之 眾 , 又 何 能 一 體 而 視 之 , 則 無 怪 於 紛 紛 籍 籍 而 禍 亂 相 尋 於 無 窮 矣 。
【 1 8 1 】 僕 詼 賴 天 之 靈 , 偶 有 見 於 良 知 之 學 , 以 為 必 由 此 而 後 天 下 可 得 而 治 。 是 以 每 念 斯 民 之 陷 溺 , 則 為 之 戚 然 痛 心 , 忘 其 身 之 不 肖 , 而 思 以 此 救 之 , 亦 不 自 知 其 量 者 。 天 下 之 人 見 其 若 是 , 遂 相 與 非 笑 而 詆 斥 之 , 以 為 是 病 狂 喪 心 之 人 耳 。 嗚 呼 , 是 奚 足 恤 哉 ! 吾 方 疾 痛 之 切 體 , 而 瑕 計 人 之 非 笑 乎 ? 人 固 有 見 其 父 子 兄 弟 之 墜 溺 於 深 淵 者 , 呼 號 匍 匐 , 裸 跣 顛 頓 , 扳 懸 崖 壁 而 下 拯 之 。 士 之 見 者 , 方 相 與 揖 讓 談 笑 於 其 旁 , 以 為 是 棄 其 禮 貌 衣 冠 而 呼 號 顛 頓 若 此 , 是 病 玨 喪 心 者 也 。 故 夫 揖 讓 談 笑 於 溺 人 之 旁 而 不 知 救 , 此 惟 行 路 之 人 , 無 親 戚 骨 肉 之 情 者 能 之 , 然 已 謂 之 無 惻 隱 之 心 , 非 人 矣 ; 若 失 在 父 子 兄 弗 之 愛 者 , 則 固 未 有 不 痛 心 疾 首 , 狂 奔 盡 氣 , 匍 匐 而 拯 之 , 彼 將 陷 溺 之 禍 有 不 顧 , 而 況 於 病 狂 喪 心 之 識 乎 ? 而 又 況 於 蘄 人 信 與 不 信 乎 ? 嗚 呼 ! 今 之 人 雖 謂 僕 為 病 狂 喪 心 之 人 , 亦 無 不 可 矣 。 天 下 之 人 , 皆 吾 之 心 也 : 天 下 之 人 猶 有 病 狂 者 矣 , 吾 安 得 而 非 病 狂 乎 ? 猶 有 喪 心 者 矣 , 吾 安 得 而 非 喪 心 乎 ?
【 1 8 2 】 昔 者 孔 子 之 在 當 時 , 有 議 其 為 陷 者 , 有 譏 其 為 佞 者 , 有 毀 其 未 賢 , 詆 其 為 不 知 禮 , 而 侮 之 以 為 東 家 丘 者 , 有 嫉 而 沮 之 者 , 有 惡 而 欲 殺 之 者 , 晨 門 、 荷 蕢 之 徒 , 皆 當 時 之 賢 士 , 且 曰 「 是 知 其 不 可 而 為 之 者 歟 ? 」 「 鄙 哉 硜 硜 乎 ! 莫 己 知 也 , 斯 已 而 已 矣 。 」 雖 子 路 在 升 堂 之 列 , 尚 不 能 無 疑 於 其 所 見 , 不 悅 於 其 所 欲 往 , 而 且 以 之 為 迂 , 則 當 時 之 不 信 夫 子 者 , 豈 特 十 之 二 三 而 已 乎 ? 然 而 夫 子 汲 汲 遑 遑 , 若 求 亡 子 於 道 路 , 而 不 暇 於 煖 席 者 , 寧 以 蘄 人 之 知 我 、 信 我 而 已 哉 ? 蓋 其 天 地 萬 物 一 體 之 仁 , 疾 痛 迫 切 , 雖 欲 已 之 而 自 有 所 不 容 已 , 故 其 言 曰 : 「 吾 非 期 人 之 徒 與 而 誰 與 ? 」 「 欲 潔 其 身 而 亂 大 倫 。 」 「 果 哉 , 末 之 難 矣 ! 」 嗚 呼 ! 此 非 誠 以 天 地 萬 物 為 一 體 者 , 孰 能 以 知 夫 子 之 心 乎 ? 若 其 遯 世 無 悶 , 樂 天 知 命 者 , 則 固 無 人 而 不 自 得 , 道 並 行 而 不 相 悖 也 。
【 1 8 3 】 僕 之 不 肖 , 何 敢 以 夫 子 之 道 為 己 任 ; 顧 其 心 亦 已 稍 加 疾 扁 之 在 身 , 是 以 徬 徨 四 顧 , 將 求 其 有 助 於 我 者 , 相 與 講 去 其 病 耳 。 今 誠 得 豪 傑 同 志 之 士 , 扶 持 匡 翼 , 共 明 良 知 之 學 於 天 下 , 使 天 下 之 人 皆 知 自 致 其 良 知 , 以 柑 安 相 養 , 去 其 自 私 自 利 之 蔽 , 一 洗 讒 妒 勝 忿 之 習 , 以 濟 於 大 同 , 則 僕 之 狂 病 固 將 睨 然 以 愈 , 而 終 免 於 喪 心 之 患 矣 , 豈 不 快 哉 ? 嗟 乎 ! 今 誠 欲 求 豪 傑 同 志 之 士 於 天 下 , 非 如 吾 文 蔚 者 , 而 誰 望 之 乎 ? 如 吾 文 蔚 之 才 與 志 , 誠 足 以 援 天 下 之 溺 者 , 今 又 既 知 其 具 之 在 我 , 而 無 假 於 外 求 矣 , 循 是 而 充 , 若 決 河 注 海 , 孰 得 而 禦 哉 ? 文 蔚 所 謂 一 人 信 之 不 為 少 , 其 又 能 遜 以 委 之 何 人 乎 ?
【 1 8 4 】 會 稽 素 啑 山 水 之 區 , 深 林 長 谷 , 信 步 皆 是 , 寒 暑 晦 明 , 無 時 不 宜 , 安 居 飽 食 , 塵 囂 無 擾 , 良 朋 四 集 , 道 蓑 日 新 , 懮 哉 游 哉 , 天 地 之 閒 寧 復 有 樂 於 是 者 ? 孔 子 云 : 「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 下 學 而 上 達 。 」 僕 與 二 三 同 志 力 將 請 事 斯 語 , 奚 暇 外 慕 ? 燭 其 切 膚 之 痛 , 乃 有 未 能 恝 然 者 , 輒 復 云 云 爾 。 咳 疾 暑 毒 , 書 札 絕 懶 , 盛 使 遠 來 , 遲 留 經 月 , 臨 歧 執 筆 , 又 不 覺 累 紙 , 蓋 於 相 知 之 深 , 雖 已 縷 縷 至 此 , 殊 覺 有 所 未 能 盡 也 。
二
【 1 8 5 】 得 書 , 見 近 來 所 學 之 驟 進 , 喜 慰 不 可 言 。 諦 視 數 過 , 其 間 雖 亦 有 一 二 未 瑩 徹 處 , 卻 是 致 良 知 之 功 尚 未 純 熟 , 到 純 熟 時 自 無 此 矣 : 譬 之 驅 車 , 既 已 由 於 康 莊 大 道 之 中 或 時 橫 斜 迂 曲 者 , 乃 馬 性 末 調 , 銜 勒 不 齊 之 故 , 然 已 只 在 康 莊 大 道 中 , 決 不 賺 入 旁 蹊 曲 徑 矣 一 近 時 海 內 同 志 , 到 此 地 位 者 曾 末 多 見 , 喜 慰 不 可 言 , 斯 道 之 幸 也 ! 琖 軀 舊 有 咳 嗽 畏 熱 之 病 , 近 入 炎 方 , 輒 復 大 作 。 主 上 聖 明 洞 察 , 責 付 甚 重 , 不 敢 遽 辭 : 地 力 軍 務 冗 沓 , 皆 輿 疾 從 事 。 今 卻 幸 已 平 定 , 已 具 本 乞 回 養 病 , 得 在 林 下 稍 就 清 涼 , 或 可 廖 耳 。 人 還 , 伏 枕 草 草 , 不 盡 傾 企 外 惟 曆 一 簡 幸 達 致 之 。
【 1 8 6 】 來 書 所 詢 , 草 草 奉 復 一 二 : 近 歲 來 山 中 講 學 者 , 往 往 多 說 「 勿 忘 、 勿 助 」 工 夫 甚 難 。 問 之 , 則 云 才 著 意 便 是 助 , 才 不 著 意 便 是 忘 , 所 以 甚 難 。 區 區 因 問 之 云 「 忘 是 忘 箇 甚 麼 ? 助 是 助 箇 甚 麼 ? 」 其 人 默 然 無 對 , 始 請 問 。 區 區 因 與 說 , 我 此 閒 講 學 , 卻 只 說 箇 「 必 有 事 焉 」 , 不 說 「 勿 忘 、 勿 助 」 。 「 必 有 事 焉 」 者 只 是 時 時 去 「 集 義 」 。 若 時 時 去 用 「 必 有 事 」 的 工 夫 , 而 或 有 時 間 斷 , 此 便 是 忘 了 , 即 須 二 勿 忘 」 : 時 時 去 用 「 必 有 事 」 的 工 夫 , 而 或 有 時 欲 速 求 效 , 此 便 是 助 了 , 郥 須 「 勿 助 」 。 其 工 夫 全 在 「 必 有 事 焉 」 上 用 : 「 勿 忘 、 勿 助 」 , 只 就 其 間 提 撕 警 覺 而 已 。 若 是 工 夫 原 不 間 斷 , 郥 不 須 更 說 「 勿 忘 」 : 原 不 欲 速 求 效 , 即 不 須 更 說 「 勿 助 」 。 此 其 工 夫 何 等 明 白 簡 易 ! 何 等 儷 脫 自 在 ! 今 卻 不 去 「 必 有 事 」 上 用 工 , 而 乃 懸 空 守 著 一 箇 「 勿 忘 、 勿 助 」 , 此 正 如 燒 鍋 煮 飯 , 鍋 內 不 曾 漬 水 下 米 , 而 乃 專 去 添 柴 放 火 , 不 知 畢 竟 煮 出 箇 甚 麼 物 來 ! 吾 恐 火 候 未 及 調 停 , 而 鍋 已 先 破 裂 矣 。 近 日 , 種 專 在 「 勿 忘 、 勿 助 」 上 用 工 者 , 其 病 正 是 如 此 : 終 日 懸 空 去 做 箇 「 勿 忘 」 , 又 懸 空 去 做 箇 「 勿 助 」 , 奔 奔 蕩 蕩 , 全 無 實 落 下 手 虛 , 究 一 竟 工 夫 , 只 做 得 箇 沈 空 守 寂 , 學 成 一 箇 癡 騃 漢 , 才 遇 些 子 事 來 , 即 便 牽 滯 紛 擾 , 不 復 能 經 綸 宰 制 。 此 皆 有 志 之 士 , 而 乃 使 之 勞 苫 纏 縛 , 擔 擱 一 生 , 皆 由 學 術 誤 人 之 故 , 甚 可 憫 矣 !
【 1 8 7 】 夫 「 必 有 事 焉 」 只 是 「 集 義 」 , 「 集 義 」 只 是 「 致 良 知 」 。 說 「 集 義 」 則 一 時 末 見 頭 惱 , 說 「 致 良 知 」 即 當 下 便 有 實 地 步 可 用 功 ; 故 區 區 專 說 「 致 良 知 」 。 隨 時 就 事 上 致 其 良 知 , 便 是 「 格 物 」 : 著 實 去 致 良 知 , 便 是 「 誠 意 」 , 著 實 致 其 良 知 , 而 無 一 毫 意 必 固 我 , 便 是 「 正 心 」 。 著 實 致 真 知 , 則 自 無 忘 之 病 : 無 一 毫 意 必 固 我 , 則 自 無 助 之 病 。 故 說 「 格 、 致 、 詼 、 正 」 , 則 不 必 更 說 箇 「 忘 、 助 」 。 孟 子 說 「 忘 、 助 」 , 亦 就 告 子 得 病 處 立 力 。 告 子 強 制 其 心 , 是 助 的 病 痛 , 故 孟 子 專 說 助 長 之 害 。 告 子 助 長 , 亦 是 他 以 義 為 外 , 不 知 就 自 心 上 「 集 義 」 , 在 「 必 有 事 焉 」 上 用 功 , 是 以 如 此 。 若 時 時 刻 刻 就 自 心 上 「 集 義 」 , 則 良 知 之 體 洞 然 明 白 , 自 然 是 是 非 非 纖 毫 莫 遁 , 又 焉 「 不 得 於 言 , 勿 求 於 心 ; 不 得 於 心 , 勿 求 於 氣 」 之 弊 乎 ? 孟 子 「 集 義 」 、 「 養 氣 」 之 說 , 固 大 有 功 於 後 學 , 然 亦 是 因 病 立 方 , 說 得 大 段 , 不 若 《 大 學 》 「 格 、 致 、 誠 、 正 」 之 功 , 尤 極 精 一 簡 易 , 為 徹 上 徹 下 , 萬 世 無 弊 者 也 。
【 1 8 8 】 聖 賢 論 學 , 多 是 隨 時 就 事 , 雖 言 若 人 殊 , 而 要 其 工 夫 頭 腦 , 若 合 符 節 。 緣 天 地 之 閒 , 原 只 有 此 性 , 只 有 此 理 , 只 有 此 良 知 , 只 有 此 一 件 事 耳 , 故 凡 就 古 人 論 學 虛 說 工 夫 , 更 不 必 攙 和 兼 搭 而 說 , 自 然 無 不 朏 合 貫 通 者 , 才 須 攙 和 兼 搭 而 說 , 即 是 自 己 工 夫 未 明 徹 也 。 近 時 有 謂 「 集 義 」 之 功 , 必 須 兼 搭 箇 「 致 良 知 」 而 後 備 者 , 則 是 「 集 義 」 之 功 尚 未 了 徹 也 : 「 集 養 」 之 功 尚 未 了 徹 , 適 足 以 為 「 致 良 知 」 之 累 而 已 矣 。 謂 「 致 真 知 」 之 功 , 必 須 兼 搭 一 箇 「 勿 忘 、 勿 助 」 而 後 明 者 , 則 是 「 致 良 知 」 之 功 尚 未 了 徹 也 ; 「 致 良 知 」 之 功 尚 未 了 徹 也 , 適 足 以 為 「 勿 忘 、 勿 助 」 之 累 而 已 矣 。 若 此 者 , 皆 是 就 文 義 上 解 釋 牽 附 , 以 求 混 融 湊 泊 , 而 不 曾 就 自 己 實 工 夫 上 體 驗 , 是 以 論 之 愈 精 , 而 去 之 愈 遠 。 文 蔚 之 論 , 其 於 大 本 達 道 既 已 沛 然 無 疑 , 至 於 「 致 知 」 、 「 窮 理 」 及 「 忘 、 助 」 等 說 , 時 亦 有 攙 和 兼 搭 處 , 卻 是 區 區 所 謂 康 莊 大 道 之 中 , 或 時 橫 斜 迂 曲 者 , 到 得 工 夫 熟 後 , 自 將 澤 然 矣 。
【 1 8 9 】 文 蔚 謂 「 致 知 」 之 說 , 求 之 事 親 、 從 兄 之 閒 , 挭 覺 有 所 持 循 者 , 此 段 最 見 近 來 真 切 篤 實 之 功 。 但 以 此 自 為 不 妨 , 自 有 得 力 處 , 以 此 遂 為 定 說 教 人 , 卻 未 免 又 有 因 藥 發 病 之 患 , 亦 不 可 不 一 講 也 。 蓋 良 知 只 是 一 箇 天 理 自 然 明 覺 發 見 處 , 只 是 一 箇 真 誠 惻 怛 , 便 是 他 本 體 。 故 致 此 良 知 之 真 誠 惻 怛 以 事 親 便 是 孝 , 致 此 真 知 之 真 詼 惻 怛 以 從 兄 健 是 弟 , 致 此 真 知 之 真 詼 惻 怛 以 事 君 便 是 忠 , 只 是 一 箇 真 知 , 一 箇 真 詼 惻 怛 。 若 是 從 兄 的 良 知 不 能 致 其 真 誠 惻 怛 , 即 是 事 親 的 真 知 不 能 致 其 真 詼 惻 怛 矣 : 事 君 的 真 知 不 能 致 其 真 詖 惻 怛 , 郥 是 從 兄 的 真 知 不 能 致 其 真 誠 惻 怛 矣 。 故 致 得 事 君 的 真 知 , 便 是 致 卻 從 兄 的 真 知 , 致 得 從 兄 的 真 知 , 便 是 致 卻 事 親 的 良 知 。 不 是 事 君 的 真 知 不 能 致 , 卻 須 又 從 事 親 的 良 知 上 去 擴 充 將 來 。 如 此 , 又 是 脫 卻 本 原 , 著 在 支 節 上 求 了 。 真 知 只 是 一 箇 , 隨 他 發 見 流 行 處 , 當 下 具 足 , 更 無 去 來 , 不 須 假 借 。 然 其 發 見 流 行 啑 , 卻 自 有 輕 重 厚 薄 , 毫 髮 不 容 增 減 者 , 所 謂 天 然 自 有 之 中 也 。 雖 則 輕 重 厚 薄 , 毫 髮 不 容 增 減 , 而 原 又 只 是 一 箇 : 雖 則 只 是 一 箇 , 而 其 間 輕 重 厚 薄 , 又 毫 髮 不 容 增 減 : 若 可 得 增 減 , 若 須 假 借 , 即 已 非 其 真 誠 惻 坦 之 本 體 矣 ; 此 良 知 之 妙 用 , 所 以 無 力 體 , 無 窮 盡 , 語 大 天 下 莫 能 載 , 語 小 天 下 莫 能 破 者 也 。
【 1 9 0 】 孟 氏 「 堯 舜 之 道 , 孝 弟 而 已 」 者 , 是 就 人 之 良 知 發 見 得 最 真 切 篤 厚 、 不 容 蔽 昧 處 提 省 人 , 於 人 於 事 君 、 處 友 、 仁 民 、 愛 物 、 與 凡 動 靜 語 默 閒 , 皆 只 是 致 他 那 一 念 事 親 、 從 兄 真 誠 惻 怛 的 良 知 , 即 自 然 無 不 是 道 。 蓋 天 下 之 事 雖 千 變 萬 化 , 至 於 不 可 窮 詰 , 而 但 惟 致 此 事 親 , 從 兄 一 念 真 誠 惻 怛 之 良 知 以 應 之 , 則 更 無 有 遺 缺 滲 漏 者 , 正 謂 其 只 有 此 一 箇 良 知 故 也 。 事 親 、 從 兄 一 念 良 知 之 外 , 更 無 有 良 知 可 致 得 者 。 故 曰 : 「 堯 舜 之 道 , 孝 弟 而 已 矣 。 」 此 所 以 為 「 惟 精 惟 一 」 之 學 , 放 之 四 海 而 皆 準 , 「 施 諧 後 世 而 無 朝 夕 」 者 也 。 文 蔚 云 : 「 欲 於 事 親 、 從 兄 之 閒 , 而 求 所 謂 良 知 之 學 。 」 就 自 己 用 功 得 力 處 如 此 說 , 亦 無 不 可 : 若 日 致 其 良 知 之 я 誠 惻 怛 以 求 盡 夫 事 親 , 從 兄 之 道 焉 , 亦 無 不 可 也 。 明 道 云 : 「 行 仁 自 孝 、 弟 始 。 孝 、 弟 是 仁 之 一 事 , 謂 之 行 仁 之 本 則 可 , 謂 是 仁 之 本 則 不 可 。 」 其 說 是 矣 。
【 1 9 1 】 「 億 、 逆 、 先 覺 」 之 說 , 文 蘭 謂 「 誠 則 旁 行 曲 防 , 皆 良 知 之 用 」 , 甚 善 甚 善 ! 閒 有 攙 搭 處 , 則 前 已 言 之 矣 。 惟 濬 之 言 , 亦 未 為 不 是 。 在 文 蔚 須 有 取 於 惟 濬 之 言 而 後 盡 , 在 惟 濬 又 須 有 取 於 文 蔚 之 言 而 後 明 : 不 然 , 則 亦 未 免 各 有 倚 著 之 病 也 。 舜 察 邇 言 而 詢 芻 堯 , 非 是 以 邇 言 當 察 , 芻 堯 當 詢 , 而 後 如 此 , 乃 良 知 之 發 見 流 行 , 光 明 圓 瑩 , 更 無 罣 礙 遮 隔 處 , 此 所 以 謂 之 大 知 ; 才 有 執 著 意 必 , 其 知 便 小 矣 。 講 學 中 自 有 去 取 分 辨 , 然 就 心 地 上 著 實 用 工 夫 , 卻 須 如 此 方 是 。
【 1 9 2 】 「 盡 心 」 三 節 , 區 區 曾 有 「 生 知 、 學 知 、 困 知 」 之 說 , 頗 已 明 白 , 無 可 疑 者 。 蓋 盡 心 、 知 性 、 知 天 者 , 不 必 說 存 心 、 養 性 , 事 天 不 必 說 殀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 而 存 心 、 養 悾 與 修 身 以 俟 之 功 已 在 其 中 矣 : 存 心 、 養 性 、 事 天 者 , 雖 未 到 得 盡 心 、 知 天 的 地 位 , 然 已 是 在 那 裏 做 箇 求 到 盡 心 、 知 天 的 工 夫 , 更 不 必 說 殀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 而 殀 壽 不 貳 , 修 身 己 俟 之 功 已 在 其 中 矣 。 譬 之 行 路 , 盡 心 、 知 天 者 , 如 年 力 壯 健 之 人 , 既 能 奔 走 往 來 於 數 千 里 之 間 者 也 : 存 心 、 事 天 者 , 如 童 樨 之 年 , 使 之 學 習 步 趨 於 庭 除 之 間 者 也 。 殀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者 , 如 襁 褓 之 孩 , 方 便 之 扶 穡 傍 壁 , 而 慚 學 起 立 移 步 者 也 。 既 已 能 奔 走 往 來 於 數 千 里 之 間 者 , 則 不 必 更 使 之 於 庭 除 之 間 而 學 步 趨 , 而 步 趨 於 硅 除 之 間 , 自 無 弗 能 矣 。 既 已 能 步 趨 於 庭 除 之 間 , 則 不 必 更 使 之 扶 牆 傍 壁 而 學 起 立 移 步 , 而 起 立 栘 步 自 無 弗 能 矣 。 然 學 起 立 移 步 , 便 是 學 步 趨 庭 除 之 始 , 學 步 趨 啀 除 , 便 是 學 奔 走 往 來 於 數 千 里 之 基 , 固 非 有 二 事 , 但 其 工 夫 之 難 易 則 相 去 懸 絕 矣 。 心 也 , 性 也 , 天 也 , 一 也 。 故 及 其 知 之 成 功 則 一 。 然 而 三 者 人 品 力 量 , 自 有 階 級 , 不 可 躐 等 而 能 也 。 細 觀 文 蘭 之 論 , 其 意 以 恐 盡 心 、 知 天 者 , 廢 卻 存 心 、 修 身 之 功 , 而 反 為 盡 心 、 知 天 之 病 : 是 蓋 為 聖 人 憂 工 夫 之 或 間 斷 , 而 不 知 為 自 己 憂 工 夬 之 未 真 切 也 。 吾 躋 用 工 , 卻 須 專 心 致 志 , 在 殀 壽 不 貳 、 修 身 以 俟 上 做 , 只 此 便 是 做 盡 心 、 知 天 工 夫 之 始 : 正 如 學 期 起 立 移 步 , 便 是 學 奔 走 千 里 之 始 。 吾 方 自 慮 其 不 能 起 立 移 步 , 而 豈 遽 其 不 能 奔 走 千 里 , 又 況 為 奔 走 千 里 者 而 慮 其 或 遺 忘 於 赸 立 移 步 之 習 哉 ? 文 蔚 識 見 本 自 超 絕 邁 往 , 而 所 論 云 然 者 , 亦 是 未 能 脫 去 舊 時 解 說 文 羕 之 習 , 是 為 此 三 段 書 分 疏 比 台 , 以 求 融 會 貫 通 , 而 自 添 許 多 薏 見 纏 繞 , 反 使 用 功 不 專 一 也 ; 近 時 懸 空 去 做 勿 忘 、 勿 助 者 , 其 意 見 正 有 此 病 , 最 能 擔 誤 人 , 不 可 不 滌 除 耳 。
【 1 9 3 】 所 謂 「 兼 德 性 而 道 問 學 」 一 節 至 當 歸 一 , 更 無 可 疑 。 此 便 是 文 蔚 曾 著 實 用 功 , 然 後 能 為 此 言 。 此 本 不 是 險 僻 難 見 的 道 理 , 人 或 意 見 不 同 者 , 還 是 良 知 尚 有 纖 翳 潛 伏 , 若 除 去 此 纖 翳 , 即 自 無 不 洞 然 矣 。
【 1 9 4 】 已 作 書 後 , 移 臥 薝 閒 , 偶 遇 無 事 , 遂 復 答 此 文 蔚 之 學 既 已 得 其 大 者 , 此 等 處 久 當 釋 然 自 解 , 本 不 必 屑 屑 如 此 分 疏 : 但 承 相 愛 之 厚 , 千 里 差 人 遠 及 , 諄 諄 下 問 , 而 竟 虛 來 意 , 又 自 不 能 已 於 言 也 。 然 直 憨 煩 縷 已 甚 , 恃 在 信 愛 , 當 不 為 罪 , 惟 濬 處 及 謙 之 崇 一 處 , 各 得 轉 錄 一 通 寄 視 之 , 尤 承 一 體 之 好 也 。
右 南 大 吉 錄
訓 蒙 大 意 示 教 讀 劉 伯 頌 等
【 1 9 5 】 古 之 教 者 , 教 以 人 倫 : 後 世 記 誦 詞 章 之 習 超 , 而 先 王 之 教 亡 。 今 教 童 子 , 惟 當 以 孝 弟 忠 信 禮 義 廉 恥 為 專 務 ; 其 栽 培 涵 養 之 方 , 則 宜 誘 之 歌 詩 以 發 其 志 意 , 導 之 習 禮 以 肅 其 威 儀 , 諷 之 讀 書 以 開 其 知 覺 。 今 人 往 往 以 歌 詩 、 習 禮 為 不 切 時 務 , 此 皆 末 俗 庸 鄙 之 見 , 烏 足 以 知 古 人 立 教 之 意 哉 ! 大 抵 童 子 之 情 , 樂 嬉 遊 而 憚 拘 檢 , 如 草 木 之 始 萌 芽 , 舒 暢 之 則 利 達 , 摧 撓 之 則 衰 痿 。 今 教 童 子 必 使 其 趨 向 鼓 舞 , 中 心 喜 悅 , 則 其 進 自 不 能 已 : 譬 之 時 雨 春 風 , 霑 被 卉 木 , 莫 不 萌 動 狻 赸 , 自 然 日 長 月 化 : 若 冰 霜 剝 落 , 則 生 意 蕭 索 , 日 就 枯 槁 矣 : 故 凡 誘 之 歌 詩 者 , 非 但 發 其 志 意 而 已 , 亦 所 以 洩 其 跳 號 呼 嘯 於 詠 歌 , 宣 其 幽 抑 結 滯 於 音 節 也 : 導 之 習 禮 者 , 非 但 肅 其 威 儀 而 已 , 亦 所 以 周 旋 揖 讓 而 動 蕩 其 血 脈 , 拜 起 屈 伸 而 固 束 其 筋 骸 也 : 諷 之 讀 書 者 , 非 但 開 其 知 覺 而 已 , 亦 所 以 沈 潛 反 復 而 存 其 心 , 抑 揚 諷 誦 以 宣 其 志 也 : 凡 此 皆 所 以 順 導 其 志 意 , 調 理 其 性 情 , 潛 消 其 鄙 吝 , 默 化 其 廘 頑 , 日 使 之 漸 於 禮 義 而 不 苦 其 難 , 人 於 中 和 而 不 知 其 故 , 是 蓋 先 王 立 教 之 微 意 也 ; 若 近 世 之 訓 蒙 摨 者 , 日 惟 督 以 句 讀 課 倣 , 責 其 檢 束 而 不 知 導 之 以 禮 , 求 其 聰 明 而 不 知 養 之 以 善 , 鞭 撻 繩 縛 , 若 待 拘 囚 ; 彼 視 學 舍 如 囹 獄 而 不 肯 入 , 視 師 長 如 寇 仇 而 不 欲 見 , 窺 避 掩 覆 以 遂 其 嬉 遊 , 設 詐 飾 洈 以 肆 其 頑 鄙 , 偷 薄 庸 劣 , 日 趨 下 流 。 是 蓋 驅 之 於 惡 而 求 其 為 善 也 , 何 可 得 乎 ! 凡 吾 所 以 教 , 其 意 實 在 於 此 。 恐 時 俗 不 察 , 視 以 為 迂 , 且 吾 亦 將 去 , 故 特 叮 嚀 以 告 。 爾 諸 教 讀 其 務 體 吾 意 , 永 以 為 訓 , 毋 輒 因 時 俗 之 言 , 妀 廢 其 繩 墨 , 庶 成 「 蒙 以 養 正 」 之 功 矣 , 念 之 念 之 !
教 約
【 1 9 6 】 每 日 清 晨 , 諸 生 參 揖 畢 , 教 讀 以 次 偏 詢 諧 生 : 在 家 所 以 愛 親 敬 畏 之 心 , 得 無 懈 忽 未 能 填 切 否 ? 溫 清 定 省 之 儀 , 得 無 虧 缺 未 能 實 賤 否 ? 往 來 街 衢 步 趨 禮 節 , 得 無 放 蕩 未 能 謹 飭 否 ? 一 應 言 行 心 術 , 得 無 欺 妄 非 僻 未 能 忠 信 篤 敬 否 ? 諸 童 子 務 要 各 以 實 對 , 有 則 改 之 , 無 則 加 勉 ; 教 讀 復 隨 時 就 事 , 曲 加 誨 諭 開 發 , 然 後 各 退 就 席 肄 業 。
【 1 9 7 】 凡 歌 詩 須 要 整 容 定 氣 , 清 朗 其 聲 音 , 均 審 其 筇 調 , 毋 躁 而 急 , 毋 蕩 而 囂 , 毋 餒 而 懾 ; 久 則 精 神 宣 暢 , 心 氣 和 平 矣 。 每 學 量 童 生 多 寡 分 為 四 班 。 每 日 輪 一 班 歌 詩 , 其 餘 皆 就 席 歛 容 肅 聽 ; 每 五 日 則 總 四 班 遞 歌 於 本 學 。 每 朔 望 集 各 學 會 歌 於 書 院 。
【 1 9 8 】 凡 習 禮 需 要 澄 心 肅 慮 , 審 其 儀 節 , 度 其 容 止 , 毋 忽 而 惰 , 毋 沮 而 怍 , 毋 徑 而 野 , 從 容 而 不 失 之 迂 緩 , 脩 謹 而 不 矢 之 拘 局 。 久 則 禮 貌 習 熟 , 德 性 堅 定 矣 。 童 生 班 次 皆 如 歌 詩 。 每 閒 一 日 則 輪 一 班 習 禮 , 其 餘 皆 就 席 歛 容 肅 觀 。 習 禮 之 日 , 免 其 課 倣 。 每 十 日 則 總 四 班 遞 習 於 本 學 。 每 朔 望 則 集 各 學 會 習 於 書 院 。
【 1 9 9 】 凡 授 書 不 在 徒 多 , 但 貴 精 熟 , 量 其 資 稟 , 能 二 百 字 者 止 可 挼 以 一 百 字 , 常 使 精 神 力 量 有 餘 , 則 無 厭 苦 之 患 , 而 有 自 得 之 美 。 諷 諵 之 際 ; 務 令 專 心 一 志 , 口 誦 心 惟 , 字 字 句 句 紬 繹 反 覆 , 抑 揚 其 音 節 , 寬 虛 其 心 意 , 久 則 義 禮 浹 洽 , 聰 明 日 開 矣 。
【 2 0 0 】 每 日 工 夫 , 先 考 德 , 次 背 書 誦 書 , 次 習 禮 或 作 課 倣 , 次 復 誦 書 講 書 , 次 歌 詩 。 凡 習 禮 歌 詩 之 數 , 皆 所 以 常 存 童 子 之 心 , 使 其 樂 習 不 倦 , 而 無 瑕 及 於 邪 僻 。 教 者 如 此 , 則 知 所 施 矣 。 雖 然 , 此 其 大 略 也 ; 神 而 明 之 , 則 存 乎 其 人 。
傳習錄卷下
門 人 漺 丸 川 錄
【 2 0 1 】 正 德 乙 亥 , 九 川 初 見 先 生 於 龍 江 。 先 生 與 甘 泉 先 生 論 「 格 物 」 之 說 。 甘 泉 持 舊 說 。 先 生 日 ; 「 是 求 之 於 外 了 , 」 甘 泉 曰 : 「 若 以 格 物 理 為 外 , 是 自 小 其 心 也 。 」 九 川 甚 喜 舊 說 之 是 。 先 生 又 論 「 盡 心 」 一 章 , 九 川 一 聞 卻 遂 無 疑 。 後 家 居 , 復 以 「 格 物 」 遺 質 。 先 生 答 云 : 「 但 能 賈 地 用 功 , 入 當 自 釋 。 」 山 閒 方 自 錄 《 大 學 》 舊 本 讀 之 , 覺 朱 子 「 格 物 」 之 說 非 是 : 然 亦 疑 先 生 以 意 之 所 在 為 物 , 物 字 未 明 。 巳 卯 歸 自 京 師 , 再 見 先 生 於 洪 都 。 先 生 兵 務 倥 傯 , 乘 隙 講 授 , 首 問 : 「 近 年 用 功 何 如 ? 」 九 川 曰 : 「 近 年 體 驗 得 『 明 明 德 』 功 夫 只 是 『 誠 意 』 。 自 『 明 明 德 於 天 下 』 , 步 步 推 入 根 源 , 到 『 誠 意 』 上 再 去 不 得 , 如 何 以 前 又 有 『 格 致 』 工 夫 ? 後 又 體 驗 , 覺 得 意 之 誠 撝 必 先 知 覺 乃 可 , 以 顏 子 『 有 不 善 未 嘗 不 知 , 知 之 未 嘗 復 行 』 為 證 , 豁 然 若 無 疑 : 卻 又 多 了 『 格 物 』 工 夫 。 又 思 來 吾 心 之 靈 何 有 不 知 意 之 善 惡 ? 只 是 物 欲 蔽 了 : 須 格 去 物 欲 , 始 能 如 顏 子 未 嘗 不 知 耳 。 又 自 疑 功 夫 顛 倒 , 與 『 誠 意 』 不 成 片 段 。 後 問 希 顏 。 希 顏 曰 : 『 先 生 謂 挌 物 致 知 是 誠 意 功 夫 , 極 好 。 』 九 川 曰 : 如 何 是 誠 意 功 夫 ? 二 希 顏 令 再 思 體 看 。 九 川 終 不 悟 , 請 問 。 」 先 生 曰 : 「 惜 哉 ! 此 可 一 言 而 悟 , 惟 濬 所 舉 顏 子 事 便 是 了 。 只 要 知 身 、 心 、 意 、 知 、 物 是 一 件 。 」 九 川 疑 曰 : 「 物 在 外 , 如 何 與 身 、 心 、 意 、 知 是 一 件 ? 」 先 生 曰 : 「 耳 、 目 、 口 、 鼻 、 四 肢 , 身 也 , 非 心 安 能 視 、 聽 、 言 、 動 ? 心 欲 視 、 聽 、 言 、 動 , 無 耳 、 目 、 口 、 鼻 、 四 肢 亦 不 能 。 故 無 心 則 無 身 , 無 身 則 無 心 。 但 指 其 充 塞 處 言 之 謂 之 身 , 指 其 主 宰 處 言 之 謂 之 心 , 指 心 之 發 動 處 謂 之 意 , 指 意 之 靈 明 處 謂 之 知 , 指 意 之 涉 著 處 謂 之 物 , 只 是 一 件 。 意 未 有 懸 空 的 , 必 著 事 物 , 故 欲 誠 意 , 則 隨 意 所 在 某 事 而 挌 之 , 去 其 人 欲 而 歸 於 理 , 則 良 知 之 在 此 事 者 , 無 蔽 而 得 致 矣 。 此 便 是 誠 意 的 功 夫 。 」 九 川 乃 釋 然 破 數 年 之 疑 。 又 問 : 「 甘 泉 近 亦 信 用 《 大 學 》 古 本 , 謂 『 格 物 』 猶 言 『 造 道 』 , 又 謂 窮 如 窮 其 巢 穴 之 窮 , 以 身 至 之 也 , 故 格 物 亦 只 是 隨 處 醴 認 天 理 : 似 與 先 生 之 說 漸 同 。 」 先 生 曰 : 「 甘 泉 用 功 , 所 以 轉 得 來 。 當 時 與 說 「 親 民 」 字 不 須 改 , 他 亦 不 信 今 論 『 格 物 」 亦 近 但 不 須 換 物 字 作 理 字 , 只 還 他 一 物 字 便 是 。 」 後 有 人 問 九 川 曰 : 「 今 何 不 疑 物 字 ? 」 曰 : 《 中 庸 》 曰 : 『 不 誠 無 物 。 』 程 子 曰 : 『 物 來 順 應 』 又 如 『 物 各 付 物 气 胸 中 無 物 』 之 類 皆 古 人 常 用 字 也 。 」 他 日 先 生 亦 云 然 。
【 2 0 2 】 九 川 問 : 「 近 年 因 厭 泛 濫 之 學 , 每 要 靜 坐 , 求 屏 息 念 慮 , 非 惟 不 能 , 愈 覺 擾 擾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念 如 何 可 息 ? 只 是 要 正 。 」 曰 : 「 當 自 有 無 念 時 否 ? 」 先 生 曰 : 「 實 無 無 念 時 。 」 曰 : 「 如 此 卻 如 何 言 靜 ? 」 曰 : 「 靜 未 嘗 不 動 , 動 未 嘗 不 靜 。 戌 謹 恐 懼 即 是 念 , 何 分 動 靜 。 」 曰 : 「 周 子 何 以 言 「 定 之 以 中 正 , 仁 而 主 靜 ? 』 」 曰 : 「 無 欲 故 靜 , 是 「 靜 亦 定 , 動 亦 定 』 的 定 字 , 主 其 本 體 也 ; 戒 懼 之 念 , 是 活 潑 潑 地 , 此 是 天 機 不 息 處 , 所 謂 『 維 天 之 命 , 於 穆 不 已 。 』 一 息 便 是 死 , 非 本 體 之 念 郥 是 私 念 。 」
【 2 0 3 】 又 問 : 「 用 功 收 心 時 , 有 聲 、 色 在 前 , 如 常 聞 、 見 , 恐 不 是 專 一 。 」 曰 : 「 如 何 欲 不 聞 、 見 ? 除 是 槁 木 死 灰 , 耳 聾 、 目 盲 則 可 。 只 是 雖 聞 、 見 而 不 流 去 便 是 。 」 曰 : 「 昔 有 人 靜 坐 , 其 子 隔 壁 讀 書 , 不 知 其 勤 惰 。 程 子 稱 其 甚 敬 。 何 如 ? 」 曰 : 「 伊 川 恐 亦 是 譏 地 。 」
【 2 0 4 】 又 問 : 「 靜 坐 用 功 , 頗 覺 此 心 收 歛 ; 遇 事 又 斷 了 , 旋 起 箇 念 頭 去 事 上 省 察 : 事 過 又 尋 舊 功 , 還 覺 有 內 外 , 打 不 作 一 片 。 」 先 生 曰 : 「 此 『 格 物 』 之 說 未 透 。 心 何 嘗 有 內 外 ? 即 如 惟 僣 今 在 此 講 論 , 又 豈 有 一 心 在 內 照 管 ? 這 聽 講 說 時 專 敬 , 即 是 那 靜 坐 時 心 。 功 夫 一 貫 , 何 須 更 起 念 頭 ? 人 須 在 事 上 磨 練 做 功 夫 乃 有 益 : 若 只 好 靜 , 遇 事 便 亂 , 終 無 長 進 。 那 靜 時 功 夫 亦 差 似 收 歛 , 而 實 放 溺 也 。 」 後 在 洪 都 , 復 與 于 中 國 裳 論 內 外 之 說 , 渠 皆 云 物 自 有 內 外 , 但 要 內 外 並 著 功 夫 , 不 可 有 閒 耳 , 以 篔 先 生 。 曰 : 「 功 夫 不 離 本 體 , 本 體 原 無 內 外 : 只 為 後 來 做 功 夫 的 分 了 內 外 , 先 其 本 體 了 , 如 今 正 要 講 明 功 夫 不 要 有 內 外 , 乃 是 本 體 功 夫 : 」 是 日 俱 有 省 。
【 2 0 5 】 又 問 : 「 陸 子 之 學 何 加 ? 」 先 生 曰 ; 「 濂 溪 、 明 道 之 後 , 還 是 象 山 : 只 是 粗 些 。 」 九 川 曰 : 「 看 他 論 學 , 篇 篇 說 出 骨 髓 , 句 句 似 鍼 膏 肓 , 卻 不 見 他 粗 。 」 先 生 曰 : 「 然 尥 心 上 用 過 功 夫 , 與 揣 摹 依 倣 、 求 之 文 義 自 不 同 , 但 細 看 有 粗 扈 。 用 功 久 , 當 見 之 。 」
【 2 0 6 】 庚 辰 往 虔 州 再 見 先 生 , 問 : 「 近 來 功 夫 雖 若 稍 知 頭 惱 , 然 難 尋 箇 穩 當 快 樂 扈 。 」 先 生 曰 : 「 爾 卻 去 心 上 尋 箇 天 理 , 此 正 所 謂 理 障 。 此 閒 有 箇 訣 竅 。 」 曰 : 「 請 問 如 何 ? 」 曰 : 「 只 是 致 知 。 」 曰 : 「 如 何 致 知 。 」 曰 : 「 爾 那 一 點 良 知 , 是 爾 自 家 底 準 則 。 爾 意 念 著 扈 , 他 是 便 知 是 , 非 便 知 非 , 更 瞞 地 一 些 不 得 。 爾 只 不 要 欺 他 , 實 實 落 落 依 著 他 做 去 , 善 便 存 , 惡 便 去 , 他 這 裡 何 等 穩 當 快 樂 ; 此 便 是 『 格 物 』 的 真 訣 , 『 致 知 』 的 實 功 。 若 不 靠 著 這 些 真 饑 , 如 何 去 格 物 ? 我 亦 近 年 體 貼 出 來 如 此 分 明 , 初 猶 疑 只 依 尥 恐 有 不 足 , 精 細 看 , 無 些 小 欠 闕 。 」
【 2 0 7 】 在 虔 與 于 中 謙 之 同 侍 。 先 生 曰 : 「 人 胸 中 各 有 箇 聖 人 , 只 自 信 不 及 , 都 自 埋 倒 了 。 」 因 顧 于 中 曰 : 「 爾 胸 中 原 是 聖 人 。 」 于 中 起 不 敢 當 。 先 生 曰 : 「 此 是 爾 自 家 有 的 , 如 何 要 推 ? 」 于 中 又 曰 :「
不 敢 。 」 先 生 曰 : 「 眾 人 皆 有 之 , 況 在 于 中 , 卻 何 故 謙 起 來 ? 謙 亦 不 得 ; 」 于 中 乃 笑 受 。 又 論 「 良 知 在 人 , 隨 你 如 何 不 能 泯 滅 , 雖 盜 賊 亦 自 知 不 當 為 盜 , 喚 尥 怍 娀 , 地 還 忸 怩 ; 」 于 中 曰 : 「 只 是 物 欲 遮 蔽 : 良 心 在 內 , 自 不 會 失 , 如 雲 自 蔽 日 , 口 何 嘗 矢 了 ; 」 先 生 曰 : 「 于 中 如 此 聰 明 , 地 人 見 不 及 此 。 」
【 2 0 8 】 先 生 曰 : 「 這 些 子 看 得 透 徹 , 隨 他 千 言 萬 語 是 非 誠 偽 , 到 前 便 明 , 合 得 的 便 是 , 台 不 得 的 便 非 , 如 佛 家 說 『 心 印 』 相 似 , 真 是 箇 試 金 石 , 指 南 針 。 」
【 2 0 9 】 先 生 曰 : 「 人 若 知 章 良 心 訣 竅 , 隨 他 多 少 邪 思 枉 念 , 這 裏 一 覺 , 都 自 消 融 ; 真 箇 是 靈 丹 一 粒 , 點 鐵 成 金 。 」
【 2 1 0 】 崇 一 曰 : 「 先 生 『 致 知 』 之 旨 發 盡 精 縊 , 看 來 這 裏 再 去 不 得 。 」 先 生 曰 : 「 何 言 之 易 也 上 再 用 功 半 年 看 如 何 , 又 用 功 一 年 看 如 何 。 功 夫 愈 久 , 愈 覺 不 同 , 此 難 口 說 。 」
【 2 1 1 】 先 生 問 : 「 九 川 於 『 致 知 』 之 說 體 驗 如 何 ? 」 九 川 曰 :「
自 覺 不 同 : 往 時 操 持 常 不 得 箇 恰 好 處 , 此 乃 是 恰 好 處 。 」 先 生 曰 :「
可 知 是 體 來 與 聽 講 不 同 。 我 初 與 講 時 , 知 爾 只 是 忽 易 , 未 有 滋 味 ; 只 這 箇 要 妙 再 體 到 深 處 , 日 見 不 同 , 是 無 窮 盡 的 。 」 又 曰 : 「 此 『 致 知 』 二 字 , 真 是 箇 千 古 聖 傳 之 秘 , 見 到 一 逼 裏 , 『 百 世 以 俟 聖 人 而 不 惑 』 。 」
【 2 1 2 】 九 川 問 曰 : 「 伊 川 說 到 體 用 一 原 、 顯 微 無 間 處 , 門 人 已 說 是 泄 天 穖 : 先 生 『 致 知 』 之 說 , 莫 亦 泄 天 撥 太 甚 否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已 指 以 示 人 , 只 為 後 人 揜 匿 , 我 發 明 耳 , 何 故 說 泄 ? 此 是 人 人 自 有 的 , 覺 來 甚 不 打 緊 一 般 , 然 與 不 用 實 功 人 說 , 亦 甚 輕 忽 , 可 惜 彼 此 無 益 ; 無 實 用 功 而 不 得 其 要 者 , 提 撕 之 甚 沛 然 得 力 。 」
【 2 1 3 】 又 曰 : 「 知 來 本 無 知 , 覺 來 本 無 覺 , 然 不 知 則 遂 淪 埋 。 」
【 2 1 4 】 先 生 曰 : 「 大 凡 朋 友 須 箴 規 指 摘 處 少 , 誘 掖 獎 勸 意 多 , 方 是 。 」 後 又 戒 九 川 云 : 「 與 朋 友 論 學 , 須 委 曲 謙 下 , 寬 以 居 之 。 」
【 2 1 5 】 九 川 臥 病 虔 州 。 先 生 云 : 「 病 物 亦 難 格 , 覺 得 如 何 ? 」 對 曰 : 「 功 夫 甚 難 。 」 先 生 曰 : 「 常 快 活 便 是 功 夫 。 」
【 2 1 6 】 九 川 問 : 「 自 省 念 慮 , 或 涉 邪 妄 , 或 預 料 理 天 下 事 , 思 到 極 處 , 井 井 有 味 , 便 繾 綣 難 屏 , 覺 得 早 則 易 覺 遲 則 難 , 用 力 克 治 , 愈 覺 扞 格 , 惟 稍 遷 念 他 事 , 則 隨 兩 忘 。 如 此 廓 清 , 亦 似 無 害 。 」 先 生 曰 : 「 何 須 如 此 , 只 要 在 良 知 上 著 功 夫 。 」 九 川 曰 : 「 正 謂 那 一 時 不 知 。 」 先 生 曰 : 「 我 這 裹 自 有 功 夫 , 何 緣 得 他 來 : 只 為 爾 功 夫 斷 了 , 便 蔽 其 知 。 既 斷 了 , 則 纆 續 舊 功 便 是 , 何 必 如 此 ? 」 九 川 曰 : 「 直 是 難 鏖 , 雖 知 丟 他 不 去 。 」 先 生 曰 : 「 須 是 勇 ; 用 功 久 , 自 有 勇 。 故 曰 : 『 是 集 義 所 生 者 ; 』 勝 得 容 易 , 便 是 大 賈 。 」
【 2 1 7 】 九 川 問 : 「 此 功 夫 卻 於 心 上 禮 驗 明 白 , 只 解 書 不 通 。 」 先 生 曰 : 「 只 要 解 心 。 心 明 白 , 書 自 然 融 會 。 若 心 上 不 通 , 只 要 書 上 文 義 通 , 卻 自 生 意 見 。 」
【 2 1 8 】 有 一 屬 官 , 因 久 聽 講 先 生 之 學 , 曰 : 「 此 學 甚 好 , 只 是 簿 書 訟 獄 繁 難 , 不 得 為 學 。 」 先 生 聞 之 , 曰 : 「 我 何 嘗 教 爾 離 了 簿 書 訟 獄 懸 空 去 講 學 ? 爾 既 有 官 司 之 事 , 便 從 官 司 的 事 上 為 學 , 纔 是 真 格 物 。 如 問 一 詞 訟 , 不 可 因 其 應 對 無 狀 , 起 箇 怒 心 : 不 可 因 他 言 語 圓 轉 , 生 箇 喜 心 : 不 可 惡 其 囑 託 , 加 意 治 之 : 不 可 因 其 請 求 , 屈 意 從 之 : 不 可 因 自 己 事 務 煩 冗 , 隨 意 苟 且 斷 之 ; 不 可 因 旁 人 譖 毀 羅 織 , 隨 人 意 思 處 之 : 這 許 多 意 思 皆 私 , 只 爾 自 知 , 須 精 細 省 察 克 治 , 惟 恐 此 心 有 一 毫 偏 倚 , 杜 人 是 非 , 這 便 是 格 物 致 知 。 簿 書 訟 獄 之 閒 , 無 非 實 學 。 若 離 了 事 物 為 學 , 卻 是 著 空 。 」
【 2 1 9 】 虔 州 將 歸 , 有 詩 別 先 生 云 : 「 良 知 何 事 繫 多 聞 , 妙 合 當 時 已 種 恨 , 好 惡 從 之 為 聖 學 , 將 迎 無 處 是 乾 元 」 。 先 生 曰 : 「 若 未 來 講 此 學 , 不 知 說 好 惡 從 之 從 箇 甚 麼 ? 」 敷 英 在 座 曰 : 「 誠 然 。 嘗 讀 先 生 大 學 古 本 序 , 不 知 所 說 何 事 。 及 來 聽 講 許 時 , 乃 稍 知 大 意 。 」
【 2 2 0 】 于 中 國 裳 輩 同 侍 食 , 先 生 曰 ︰ 「 凡 飲 食 只 是 要 養 我 身 , 食 了 要 消 化 ; 若 徒 蓄 橫 在 肚 里 , 便 成 痞 了 , 加 何 長 得 肌 官 ? 後 世 擘 者 博 聞 多 識 , 留 滯 胸 中 , 皆 傷 食 之 病 也 。 」
【 2 2 1 】 先 生 日 ﹕ 「 聖 人 亦 是 『 學 知 』 , 眾 人 亦 是 『 生 知 』 。 」 問 曰 ︰ 「 何 如 ? 」 曰 ︰ 「 這 良 知 人 人 皆 有 , 聖 人 只 是 保 全 無 些 障 蔽 , 兢 兢 業 業 , 疊 疊 翼 翼 , 自 然 不 息 , 便 也 是 學 , 只 是 生 的 分 敷 多 , 所 謂 之 『 生 知 、 安 行 』 ; 眾 人 自 孩 提 之 童 , 莫 不 完 具 此 知 , 只 是 障 蔽 多 , 然 本 髓 之 知 自 難 泯 息 , 雖 問 學 克 冶 , 也 只 憑 他 , 只 是 學 的 分 敷 多 , 所 以 謂 之 『 學 知 、 利 行 』 。 」
門 人 黃 直 錄
【 2 2 2 】 黃 以 方 問 : 「 先 生 格 致 之 說 , 隨 時 恪 物 以 致 其 知 , 則 知 是 一 節 之 知 , 非 全 體 之 知 也 , 何 以 到 得 『 溥 博 如 天 , 淵 泉 如 淵 』 地 位 ? 」 先 生 曰 : 「 人 心 是 天 , 淵 。 心 之 本 體 , 無 所 不 該 , 原 是 一 箇 天 , 只 為 私 欲 障 礙 , 則 天 之 本 體 失 了 : 心 之 理 無 窮 盡 , 原 是 一 箇 淵 , 只 為 私 欲 窒 塞 , 則 淵 之 本 體 失 了 。 如 今 念 念 致 真 知 , 將 此 障 礙 窒 塞 一 齊 去 盡 , 則 本 體 已 復 , 便 是 天 、 淵 了 。 」 乃 指 天 以 示 之 曰 : 「 比 如 面 前 見 天 , 是 昭 昭 之 天 , 四 外 見 天 , 也 只 是 眧 眧 之 天 。 只 為 許 多 房 子 牆 壁 遮 蔽 , 便 不 見 天 之 全 體 , 若 撤 去 房 子 牆 壁 , 總 是 一 箇 天 矣 。 不 可 道 跟 前 天 是 昭 昭 之 天 , 外 面 又 不 是 昭 昭 之 天 也 。 于 此 便 見 一 節 之 知 郥 全 體 之 知 , 全 體 之 知 郥 一 節 之 知 , 總 是 一 箇 本 體 。 」
【 2 2 3 】 先 生 曰 : 「 聖 賢 非 無 功 業 氣 節 : 但 其 循 著 這 天 理 則 便 是 道 , 不 可 以 事 功 氣 節 名 矣 。 」
【 2 2 4 】 「 『 發 憤 忘 食 』 是 聖 人 之 志 如 此 , 真 無 有 已 時 。 『 樂 以 忘 憂 』 是 聖 人 之 道 如 此 , 真 無 有 戚 時 。 恐 不 必 云 得 不 得 也 。 」
【 2 2 5 】 先 生 曰 ﹕ 「 我 輩 知 , 只 是 名 隨 分 限 所 及 ; 今 日 良 知 見 在 如 此 , 只 隨 今 日 所 知 擴 充 到 底 , 明 日 晨 知 又 有 開 悟 , 便 從 明 日 所 知 擴 充 到 底 , 如 此 方 是 精 一 功 夫 。 與 人 論 學 , 亦 須 隨 人 分 限 所 及 ; 如 樹 有 這 些 萌 芽 , 只 把 這 些 水 去 灌 慨 , 萌 芽 再 長 , 便 又 加 水 , 自 拱 把 以 至 合 抱 , 灌 溉 之 功 皆 是 隨 其 分 限 所 及 , 若 些 小 萌 芽 , 有 一 桶 水 在 , 盡 要 傾 上 , 便 浸 壤 他 了 。 」
【 2 2 6 】 問 知 行 合 一 。 先 生 曰 : 「 此 須 識 我 立 言 言 宗 旨 今 人 學 問 , 只 因 知 、 行 分 作 兩 件 , 故 有 一 念 猣 動 , 雖 是 不 善 , 然 卻 未 曾 行 , 便 不 去 禁 止 。 我 今 說 箇 『 知 、 行 合 一 』 , 正 要 人 曉 得 一 念 發 動 虛 , 便 即 是 行 了 ; 猣 動 虛 有 不 善 , 就 將 這 不 善 的 念 克 倒 了 , 須 要 徹 根 徹 底 不 使 那 一 念 不 善 潛 伏 在 胸 中 : 此 是 我 上 上 言 宗 旨 。 」
【 2 2 7 】 「 聖 人 無 所 不 知 , 只 是 知 箇 天 理 : 無 所 不 能 , 只 是 能 箇 天 理 。 聖 人 本 體 明 白 , 故 事 事 知 箇 天 理 所 在 , 便 去 盡 箇 天 理 : 不 是 本 體 明 後 , 卻 於 天 下 事 物 都 便 知 得 , 便 做 得 來 也 。 天 下 事 物 , 如 名 物 度 數 、 草 木 鳥 獸 之 類 , 不 勝 其 煩 , 聖 人 須 是 本 體 明 了 , 亦 何 緣 能 盡 知 得 。 但 不 必 知 的 , 聖 人 自 不 消 求 知 , 其 所 當 知 的 , 聖 人 自 能 閒 人 : 如 『 子 入 太 廟 , 序 事 間 』 之 類 。 先 儒 謂 『 雖 知 亦 問 , 敬 謹 之 至 』 ; 此 說 不 可 通 。 聖 人 於 禮 樂 名 物 , 不 必 盡 知 , 然 他 知 得 一 箇 天 理 , 便 自 有 許 多 節 文 度 數 出 來 , 不 知 能 問 , 亦 即 是 天 理 節 文 所 在 。 」
【 2 2 8 】 問 : 「 先 生 嘗 謂 善 、 惡 只 是 一 物 。 善 、 惡 兩 端 , 如 冰 、 炭 相 反 , 如 同 謂 只 一 物 ? 」 先 生 曰 : 「 至 善 者 , 心 之 本 體 。 本 體 上 才 過 當 些 子 , 便 是 惡 了 ; 不 是 有 一 箇 善 , 卻 又 有 一 箇 惡 來 相 對 也 。 故 善 、 惡 只 是 一 物 。 」 直 因 聞 先 生 之 說 , 則 知 程 子 所 謂 「 善 固 性 也 , 惡 亦 不 可 不 謂 之 性 。 」 又 曰 : 「 善 、 惡 皆 天 理 。 謂 之 惡 者 , 本 非 惡 , 但 於 本 性 上 過 與 不 及 之 閒 耳 。 」 其 說 皆 無 可 疑 。 【 2 2 9 】 先 生 嘗 謂 「 人 但 得 好 善 如 好 好 色 , 惡 惡 如 惡 惡 臭 , 便 是 聖 人 。 」 直 初 聞 之 , 覺 甚 易 , 後 禮 驗 得 來 , 此 箇 功 夫 著 實 是 難 。 如 一 念 雖 知 好 善 、 惡 惡 , 然 不 知 不 覺 , 又 夾 雜 去 了 。 才 有 夾 雜 , 便 不 是 好 善 如 好 好 色 、 惡 惡 如 惡 惡 臭 的 心 。 善 能 實 實 的 好 , 是 無 一 念 不 善 矣 : 惡 能 實 實 的 惡 , 是 無 念 及 惡 矣 。 如 同 不 是 聖 人 ? 故 聖 人 之 學 , 只 是 一 誠 而 已 。
【 2 3 0 】 問 「 修 道 說 」 言 ﹁ 率 性 之 謂 道 」 屬 聖 人 分 上 事 , 「 修 道 之 謂 教 」 屬 賢 人 分 上 事 。 先 生 日 ︰ ﹁ 眾 人 亦 率 性 也 , 但 率 性 在 聖 人 分 上 較 多 , 故 ﹃ 率 性 之 謂 道 ﹄ 屬 聖 人 事 ; 聖 人 亦 修 道 也 , 但 修 道 在 賢 人 分 上 多 , 故 ﹃ 修 道 之 謂 教 ﹄ 屬 賢 人 事 。 」 又 日 ︰ 「 ︿ 中 庸 ﹀ 一 書 , 大 抵 皆 是 說 修 道 的 事 ︰ 放 後 面 凡 說 君 子 , 說 顏 淵 , 說 子 路 , 皆 是 能 修 道 的 ; 說 小 人 , 說 賢 知 、 愚 不 肖 , 說 庶 民 , 皆 是 不 能 修 道 的 ; 其 他 言 舜 、 文 、 周 公 、 仲 尼 , 至 誠 至 聖 之 類 , 則 又 聖 人 之 自 能 修 道 者 也 。 」
【 2 3 1 】 問 ︰ 「 儒 者 到 三 更 時 分 , 掃 蕩 胸 中 思 慮 , 空 空 靜 靜 , 與 釋 氏 之 靜 只 一 般 , 兩 下 皆 不 用 , 此 時 何 所 分 別 ? ﹂ 先 生 日 ︰ 「 動 、 靜 只 是 一 箇 。 那 三 更 詩 分 , 空 空 靜 靜 的 , 只 是 存 天 理 , 即 是 如 今 應 事 接 物 的 心 , 如 今 應 事 接 物 的 心 , 亦 是 循 此 理 , 便 是 那 三 更 時 分 空 空 靜 靜 的 心 。 故 動 、 靜 只 是 一 箇 , 分 別 不 得 。 知 得 動 、 靜 合 一 , 釋 氏 毫 釐 差 處 亦 自 莫 掩 矣 。 」
【 2 3 2 】 門 人 在 座 , 有 動 止 甚 矜 持 者 。 先 生 曰 ︰ 「 人 若 矜 持 太 過 , 終 是 有 弊 。 」 日 ﹕ 「 衿 得 太 過 , 如 何 有 弊 ? 」 日 ︰ 「 人 只 有 許 多 精 神 , 若 專 茌 容 貌 上 用 功 , 刖 於 中 心 照 管 不 及 者 多 矣 。 」 有 太 直 率 者 , 先 生 曰 ︰ 「 如 今 講 此 學 , 卻 外 面 全 不 檢 束 , 又 分 心 與 事 為 二 矣 。 」
【 2 3 3 】 門 人 作 文 送 友 行 , 問 先 生 曰 ︰ 「 作 文 字 不 免 費 思 , 作 了 後 又 一 二 日 常 記 茌 懷 。 」 曰 ︰ 「 文 字 思 索 亦 無 害 ; 但 作 了 常 記 在 懷 , 則 為 文 所 累 , 心 中 有 一 物 矣 , 此 則 未 可 也 。 」 又 作 詩 送 人 。 先 生 看 詩 畢 , 謂 日 ︰ 「 凡 作 文 字 要 隨 我 分 限 所 及 ; 若 說 得 太 過 了 , 亦 非 修 辭 立 誠 矣 。 」
【 2 3 4 】 「 文 公 『 格 物 』 之 說 , 只 是 少 頭 腦 。 如 所 謂 『 察 之 於 念 慮 之 微 』 , 此 一 句 不 該 與 『 求 之 文 字 之 中 , 驗 之 於 事 為 之 著 , 索 之 講 論 之 際 』 混 作 一 例 看 , 是 無 輕 重 也 。 」
【 2 3 5 】 問 有 所 忿 懥 一 條 。 先 生 曰 : 「 忿 懥 畿 件 , 人 心 怎 能 無 得 , 只 是 不 可 『 有 所 』 耳 。 几 人 忿 懥 , 著 了 一 分 意 思 , 便 怒 得 過 當 , 非 廓 然 大 公 之 體 了 。 故 有 所 忿 懥 , 便 不 得 其 正 也 。 如 今 於 凡 忿 懥 等 件 , 只 是 箇 物 來 順 應 , 不 要 著 一 分 意 思 , 便 心 體 廓 然 大 公 , 得 其 本 體 之 正 了 。 且 如 出 外 見 人 相 鬫 , 其 不 是 的 , 我 心 亦 怒 : 然 雖 怒 , 卻 此 心 廓 然 , 不 曾 動 些 子 氣 。 如 今 怒 人 , 亦 得 如 此 , 方 纔 是 正 。 」
【 2 3 6 】 先 生 嘗 言 : 「 佛 氏 不 著 相 , 其 實 著 了 相 , 吾 儒 著 相 , 其 實 不 著 相 。 」 請 問 。 曰 : 「 佛 怕 父 子 累 , 卻 逃 了 父 子 , 怕 君 臣 累 , 卻 逃 了 君 臣 , 怕 夫 婦 累 , 卻 逃 了 夫 婦 , 都 是 為 箇 君 臣 、 父 子 、 夫 婦 著 了 相 , 便 須 逃 避 。 如 吾 懦 有 箇 父 子 , 還 他 以 仁 , 有 箇 君 臣 , 還 尥 以 義 , 有 箇 夫 婦 , 還 他 以 別 , 何 曾 著 父 子 、 君 臣 、 夫 婦 的 相 ? 以 下 門 人 黃 修 易 錄
【 2 3 7 】 黃 勉 叔 問 : 「 心 無 惡 念 時 , 此 心 空 空 蕩 蕩 的 , 不 知 亦 須 存 箇 善 念 否 ? 」 先 生 曰 : 「 既 去 惡 念 , 便 是 善 念 , 便 復 心 之 本 體 矣 : 譬 如 日 光 被 雲 來 遮 蔽 , 雲 去 光 已 復 矣 。 若 惡 念 既 去 , 又 要 存 箇 善 念 , 即 是 日 光 之 中 添 燃 一 燈 。
【 2 3 8 】 問 ﹕ 「 近 來 用 功 , 亦 頗 覺 妄 念 不 生 , 但 腔 子 里 黑 窸 窸 的 , 不 知 如 何 打 得 光 明 ? 」 先 生 曰 ﹕ 「 初 下 手 用 功 , 如 何 腔 子 里 便 得 光 明 ? 譬 如 奔 流 濁 水 , 繞 聹 在 缸 里 , 初 然 雖 定 , 也 只 是 昏 濁 的 ; 須 矣 澄 定 既 久 , 自 然 渣 滓 盡 去 , 復 得 清 來 。 汝 只 要 在 良 知 上 用 功 ; 良 知 存 入 , 黑 窸 窸 自 能 光 明 也 。 今 便 要 責 效 , 卻 是 助 長 , 不 成 工 夫 。 」
【 2 3 9 】 先 生 曰 ﹕ 「 吾 教 人 『 致 良 知 』 , 在 『 格 物 』 上 用 功 , 卻 是 有 根 本 的 學 問 ; 日 長 貂 一 日 , 愈 久 愈 覺 精 明 。 世 儒 教 人 事 事 物 物 上 去 尋 討 , 卻 是 無 根 本 的 學 問 ; 方 其 莊 時 , 雖 暫 能 外 面 飾 , 不 見 有 過 , 老 則 精 神 衰 邁 , 終 須 放 倒 ; 譬 如 無 根 之 樹 , 移 栽 水 邊 , 雖 暫 時 鮮 好 , 終 久 要 憔 悴 。 」
【 2 4 0 】 問 「 志 於 道 」 一 章 。 先 生 曰 ﹕ 「 只 『 志 道 』 一 句 , 便 含 下 面 數 句 功 夫 , 自 住 不 得 。 譬 如 做 此 屋 , 『 志 于 道 』 是 念 念 要 去 擇 地 鳩 材 , 經 營 成 箇 區 宅 ; 『 據 德 』 卻 是 經 畫 已 成 , 有 付 據 矣 ; 『 依 仁 』 卻 是 常 常 住 在 區 宅 內 , 更 不 離 去 ; 『 游 藝 』 卻 是 加 些 畫 采 , 美 此 區 宅 。 藝 者 義 也 , 理 之 所 宜 者 也 。 如 誦 詩 、 讀 書 、 彈 琴 、 習 射 之 類 , 皆 所 以 調 習 此 心 , 使 之 熟 於 道 也 。 苟 不 知 道 而 游 藝 , 卻 如 無 狀 小 子 , 不 先 去 置 造 區 宅 , 只 管 要 去 買 畫 掛 做 門 面 。 不 知 將 掛 在 何 處 ?」
【 2 4 1 】 問 : 「 讀 書 所 以 調 攝 此 心 , 不 可 缺 的 。 但 讀 之 之 時 , 一 種 科 目 意 思 牽 引 而 來 , 不 知 同 以 免 此 ? 」 先 主 曰 : 「 只 要 良 知 真 切 , 雖 做 舉 榮 , 不 為 心 累 , 雖 有 累 , 亦 易 覺 克 之 而 已 。 且 如 讀 書 時 , 良 知 知 得 強 記 之 心 不 是 , 即 克 去 之 , 有 欲 速 之 心 不 是 , 即 克 去 之 , 有 誇 多 鬥 靡 之 心 不 是 , 即 克 去 之 : 如 此 亦 只 是 終 日 與 聖 賢 印 對 , 是 箇 純 乎 天 理 之 心 。 任 他 讀 書 , 亦 只 是 調 攝 此 心 而 已 , 何 累 之 有 ? 」 曰 : 「 雖 蒙 開 示 , 奈 負 質 庸 下 , 實 難 免 累 : 竊 聞 窮 通 有 命 , 上 智 之 人 , 恐 不 屑 此 不 肖 為 聲 利 牽 縴 , 甘 心 為 此 , 徙 自 苫 耳 。 欲 屏 棄 之 , 又 制 於 親 , 不 能 舍 去 , 奈 何 ? 」 先 生 曰 : 「 此 事 歸 辭 於 親 者 多 矣 ; 其 實 只 是 無 志 。 志 立 得 時 , 良 知 千 事 萬 事 只 是 一 事 。 讀 書 作 文 , 安 能 累 人 , 人 自 累 於 得 失 耳 ! 」 因 嘆 曰 : 「 此 學 不 明 , 不 知 此 處 擔 擱 了 幾 多 英 雄 漢 ! 」
【 2 4 2 】 問 : 「 『 生 之 謂 性 』 , 告 子 亦 說 得 是 , 孟 子 如 何 非 之 ? 」 先 生 曰 ﹕ 「 固 是 性 , 但 告 子 認 得 一 邊 去 了 , 不 曉 得 頭 腦 ; 若 曉 得 頭 腦 , 如 此 說 亦 是 。 孟 子 亦 曰 : 「 形 色 , 天 性 也 」 , 這 也 是 指 氣 說 。 」 又 曰 ﹕ 「 凡 人 信 口 說 , 任 意 行 , 皆 說 此 是 依 我 心 性 出 來 , 此 是 所 謂 生 之 謂 性 ; 然 卻 要 有 過 差 。 若 曉 得 頭 腦 , 依 吾 良 知 上 說 出 來 , 行 將 去 , 便 自 是 停 當 。 然 良 知 亦 只 是 這 口 說 , 這 身 行 , 岩 能 外 得 氣 , 別 有 箇 去 行 去 說 : 故 曰 : 『 論 性 不 論 氣 , 不 備 : 論 氣 不 論 性 , 不 明 。 』 氣 亦 性 也 , 性 亦 氣 也 , 但 須 認 得 頭 腦 是 當 。 」
【 2 4 3 】 又 曰 : 「 諸 君 功 夫 , 最 不 可 『 助 長 』 。 上 智 絕 少 , 學 者 無 超 入 聖 人 之 理 。 一 起 一 伏 , 一 進 一 退 , 自 是 功 夫 節 次 。 不 可 以 我 前 日 用 得 功 夫 了 , 今 卻 不 濟 , 便 要 矯 強 做 出 一 箇 沒 破 綻 的 模 樣 , 這 便 便 是 『 助 長 』 , 連 前 些 子 功 夫 都 壞 了 。 此 非 小 過 。 譬 如 行 路 的 人 遭 一 蹶 跌 , 起 來 便 走 , 不 要 欺 人 做 那 不 曾 跌 倒 的 樣 子 出 來 。 諸 君 只 要 常 常 懷 箇 『 遁 世 無 悶 , 不 見 是 而 無 悶 』 之 心 , 依 此 良 知 忍 耐 做 去 , 不 管 人 非 笑 , 不 管 人 毀 謗 , 不 管 人 榮 辱 , 任 他 功 夫 有 進 有 退 , 我 只 是 這 致 良 知 的 主 宰 , 不 息 久 久 , 自 然 有 得 力 處 , 一 切 外 事 亦 自 能 不 動 。 」 又 曰 「 人 若 著 實 用 功 隨 人 毀 謗 , 隨 人 欺 慢 , 處 處 得 益 , 處 處 是 進 德 之 資 ; 若 不 用 功 , 只 是 魔 也 , 終 被 累 倒 。 」
【 2 4 4 】 先 生 一 日 出 遊 禹 穴 , 顧 田 間 禾 曰 : 「 能 幾 同 時 , 又 如 此 長 了 ! 」 范 兆 期 茌 旁 曰 : 「 此 只 是 有 根 。 學 問 能 自 植 根 , 亦 不 患 無 長 。 」 先 生 曰 : 「 人 孰 無 根 , 良 知 即 是 天 植 靈 根 , 自 生 生 不 息 ; 但 著 了 私 累 , 把 此 恨 戕 賊 蔽 寒 , 不 得 發 生 耳 。 」
【 2 4 5 】 一 友 常 易 動 氣 責 人 , 先 生 警 之 曰 : 「 學 須 反 己 ; 若 徒 責 人 , 只 見 得 人 不 是 , 不 見 自 已 非 ; 若 能 反 己 , 方 見 自 己 有 許 多 未 盡 處 , 奚 瑕 責 人 ? 舜 能 化 得 象 的 傲 , 其 機 括 只 是 不 見 象 的 不 是 。 若 舜 只 要 正 他 的 姦 惡 , 就 見 得 象 的 不 是 矣 ; 象 是 傲 人 必 不 肯 相 下 , 如 同 感 化 得 他 ? 」 是 友 感 悔 。 曰 : 「 你 今 後 只 不 要 去 論 人 之 是 非 , 「 當 責 辨 人 時 , 就 把 做 一 件 大 己 私 , 克 去 方 可 。 」
【 2 4 6 】 先 生 曰 : 「 凡 朋 友 問 難 , 縱 有 淺 近 粗 疏 , 或 露 才 揚 己 , 皆 是 病 發 。 當 因 其 病 而 藥 之 可 也 , 不 可 便 懷 鄙 薄 之 心 , 非 君 子 與 人 為 善 之 心 矣 。 」
【 2 4 7 】 問 : 「 《 易 》 , 朱 子 主 卜 筮 , 程 《 傳 》 主 理 ,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卜 筮 是 理 , 理 亦 是 卜 筮 。 天 下 之 理 孰 有 大 於 卜 筮 者 乎 ? 只 為 後 世 將 卜 筮 專 主 在 占 卦 上 看 了 , 所 以 看 得 卜 筮 似 小 藝 。 不 知 今 之 「 師 友 問 答 , 博 學 、 審 問 、 慎 思 、 明 辨 、 篤 行 之 類 , 皆 是 卜 筮 。 卜 筮 者 , 不 過 求 決 狐 疑 , 神 明 吾 心 而 已 。 《 易 》 是 間 諸 天 ; 人 有 疑 , 自 信 不 及 , 故 以 《 易 》 問 天 ; 謂 人 心 尚 有 所 涉 , 惟 天 不 容 偽 耳 。 」
以 下 門 人 黃 省 曾 錄
【 2 4 8 】 黃 勉 之 問 : 「 『 無 適 也 , 無 莫 也 , 義 之 與 比 。 』 事 事 要 如 此 否 ? 」 先 生 曰 : 「 固 是 事 事 要 如 此 , 須 是 識 得 箇 頭 腦 乃 可 。 義 即 是 良 知 , 曉 得 良 知 是 箇 頭 腦 , 方 無 執 著 。 且 如 受 人 餽 送 , 也 有 今 日 當 受 的 , 他 日 不 當 受 的 。 也 有 今 日 不 當 受 的 , 他 日 當 受 的 。 你 若 執 著 了 今 日 當 受 的 , 便 一 切 受 去 。 執 著 了 今 日 不 當 受 的 , 便 一 切 不 受 去 。 便 是 適 莫 。 便 不 是 良 知 的 本 體 。 如 何 喚 得 做 義 ? 」
【 2 4 9 】 問 : 「 『 思 無 邪 』 一 言 , 如 何 便 蓋 得 三 百 篇 之 義 ? 」 先 生 曰 : 「 豈 特 三 百 篇 ? 六 經 只 此 一 言 , 便 可 該 貫 , 以 至 窮 古 今 天 下 聖 賢 的 話 。 『 思 無 邪 』 一 言 , 也 可 該 貫 。 此 外 便 有 何 說 ? 此 是 一 了 百 當 的 功 夫 。 」
【 2 5 0 】 問 道 心 人 心 。 先 生 曰 : 「 『 率 性 之 為 道 』 , 便 是 道 心 。 但 著 些 人 的 意 思 在 , 便 是 人 心 。 道 心 本 是 無 聲 無 臭 , 故 曰 微 。 依 著 人 心 行 去 , 便 有 許 多 不 安 穩 處 , 故 曰 惟 危 。 」
【 2 5 1 】 問 : 「 『 中 人 以 下 , 不 可 以 語 上 』 , 愚 的 人 與 之 語 上 尚 且 不 進 , 況 不 與 之 語 可 乎 ? 」 先 生 曰 : 「 不 是 聖 人 終 不 與 語 , 聖 人 的 心 憂 不 得 人 人 都 做 聖 人 ; 只 是 人 的 資 質 不 同 , 施 教 不 可 躐 等 , 中 人 以 下 的 人 , 便 與 他 說 性 、 說 命 , 他 也 不 省 得 , 也 須 慢 慢 琢 磨 他 起 來 。 」
【 2 5 2 】 一 友 問 : 「 讀 書 不 記 得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只 要 曉 得 , 如 何 要 記 得 ? 要 曉 得 已 是 落 第 二 義 了 , 只 要 明 得 自 家 本 體 。 若 徒 要 記 得 , 便 不 曉 得 : 若 徒 要 曉 得 , 便 明 不 得 自 家 的 本 體 。 」
【 2 5 3 】 問 : 「 『 逝 者 如 斯 』 是 說 自 家 心 性 活 潑 潑 地 否 ? 」 先 生 曰 : 「 然 。 須 要 時 時 用 致 良 知 的 功 夬 , 方 才 活 潑 潑 地 , 方 才 與 他 川 水 一 般 ; 若 須 臾 閒 斷 , 便 與 天 地 不 相 似 。 此 是 學 問 極 至 處 , 聖 人 也 只 如 此 。 」
【 2 5 4 】 問 志 士 、 仁 人 章 。 先 生 曰 : 「 只 為 世 上 人 都 把 生 身 命 子 看 得 太 重 , 不 問 當 死 不 當 死 , 定 要 宛 轉 委 曲 保 全 , 以 此 把 天 理 卻 丟 去 了 , 忍 心 害 理 , 同 者 不 為 。 若 違 了 天 理 , 便 與 禽 獸 無 異 , 便 偷 生 茌 世 上 百 千 年 , 也 不 過 做 了 千 百 年 的 禽 獸 。 學 者 要 於 此 等 處 看 得 明 白 ; 比 干 、 龍 逢 , 只 為 也 看 得 分 明 , 所 以 能 成 就 得 他 的 仁 。 」
【 2 5 5 】 問 : 「 叔 孫 武 叔 毀 仲 尼 , 大 聖 人 如 何 猶 不 免 於 毀 謗 ? 」 先 生 曰 : 「 毀 謗 自 外 來 的 雖 聖 人 如 同 免 得 ? 人 只 貴 於 自 修 , 若 自 己 實 實 落 落 是 箇 聖 賢 , 縱 然 人 都 毀 他 , 也 說 他 不 著 ; 卻 若 浮 雲 揜 日 如 何 損 得 日 的 光 明 。 若 自 己 是 箇 象 恭 色 莊 、 不 堅 不 介 的 , 縱 然 沒 一 箇 人 說 他 , 他 的 惡 意 終 須 一 日 發 露 。 所 以 孟 子 說 『 有 求 全 之 毀 , 有 不 虞 之 譽 : 』 毀 譽 在 外 的 , 安 能 避 得 , 只 要 自 修 何 如 爾 。 」
【 2 5 6 】 劉 君 亮 要 在 山 中 靜 坐 。 先 生 曰 : 「 汝 若 以 厭 外 物 之 心 去 求 之 靜 , 是 反 養 成 一 箇 驕 惰 之 氣 了 ; 汝 若 不 厭 外 物 , 復 於 靜 處 涵 養 , 卻 好 。 」
【 2 5 7 】 王 汝 中 、 省 曾 侍 坐 。 先 生 握 扇 命 曰 ﹕ 「 你 們 用 扇 。 」 省 曾 起 對 日 ﹕ 「 不 敢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之 學 不 是 這 等 綑 縛 苦 楚 的 。 不 是 裝 做 道 學 的 模 樣 。 」 汝 中 曰 : 「 觀 仲 尼 與 曾 點 言 志 一 章 略 見 。 」 先 生 曰 : 「 然 。 以 此 章 觀 之 , 聖 人 何 等 寬 洪 , 包 含 氣 象 。 且 為 師 者 問 志 於 群 弟 子 , 三 子 皆 整 頓 以 對 , 至 於 曾 點 , 瓢 飄 然 不 看 那 三 子 在 眼 , 自 去 鼓 起 瑟 來 , 何 等 狂 態 : 及 至 言 志 , 又 不 對 師 之 問 目 , 都 是 狂 言 。 設 在 伊 川 , 彧 斥 罵 起 來 了 。 聖 人 乃 復 稱 許 他 , 何 等 氣 象 。 聖 人 教 人 , 不 是 箇 束 縛 尥 通 做 一 般 , 只 如 狂 者 便 從 狂 處 成 就 他 , 狷 者 便 從 狷 處 成 就 地 , 人 之 才 氣 如 何 同 得 。 」
【 2 5 8 】 先 生 語 陸 元 靜 曰 : 「 元 靜 少 年 亦 要 解 五 經 , 志 亦 好 博 。 但 聖 人 教 人 , 只 怕 人 不 簡 易 , 他 說 的 皆 是 簡 易 之 規 : 以 今 人 好 博 之 心 觀 之 , 卻 似 聖 人 教 人 差 了 。 」
【 2 5 9 】 先 生 曰 : 「 孔 子 無 不 知 而 作 ; 顏 子 有 不 善 未 嘗 不 知 : 此 是 聖 學 真 血 脈 路 。 」
【 2 6 0 】 何 廷 仁 、 黃 正 之 、 李 侯 璧 、 汝 中 、 德 洪 侍 坐 。 先 生 顧 而 言 曰 : 「 汝 輩 學 問 不 得 長 進 , 只 是 卡 小 上 止 志 。 侯 璧 起 而 對 曰 : 「 珙 亦 願 立 志 。 」 先 生 曰 : 「 難 說 不 立 , 未 是 必 為 聖 人 之 志 耳 。 」 對 曰 「 願 立 必 為 聖 人 之 志 。 」 先 生 曰 : 「 你 真 有 聖 人 之 志 , 良 知 上 更 無 不 盡 : 良 知 上 留 得 些 子 別 念 掛 帶 , 便 非 必 為 聖 人 之 志 矣 。 」 洪 初 聞 時 心 若 未 服 , 聽 說 到 不 覺 悚 汗 。
【 2 6 1 】 先 生 曰 ; 「 良 知 是 造 化 的 精 靈 , 這 些 精 靈 , 生 天 生 地 , 成 鬼 成 帝 , 皆 從 此 出 , 真 是 與 物 無 對 。 人 若 復 得 他 完 完 全 全 , 無 少 虧 欠 , 自 不 覺 手 舞 足 蹈 , 不 知 天 地 閒 更 有 何 樂 可 代 。 」
【 2 6 2 】 一 友 靜 坐 有 見 , 馳 問 先 生 。 答 曰 : 「 吾 昔 居 滁 時 , 見 諸 生 多 務 知 解 , 口 耳 異 同 , 無 益 於 得 , 姑 教 之 靜 坐 ; 一 時 藽 見 光 景 , 頗 收 近 效 : 久 之 漸 有 喜 靜 厭 動 , 流 入 枯 槁 之 病 , 或 務 為 玄 解 妙 覺 , 動 人 聽 聞 。 故 邇 來 只 說 『 致 良 知 』 。 良 知 明 白 , 隨 你 去 靜 處 體 悟 也 好 。 隨 你 去 事 上 磨 練 也 好 , 良 知 本 體 原 是 無 動 無 靜 的 : 此 便 是 學 問 頭 腦 。 我 這 箇 話 頭 , 自 滁 州 到 今 , 亦 較 過 幾 番 , 只 是 『 致 良 知 』 三 字 無 病 。 醫 經 折 肱 , 方 能 察 人 病 理 。 」
【 2 6 3 】 一 友 問 : 「 功 夫 欲 得 此 知 時 時 接 續 , 一 切 應 感 處 反 覺 照 管 不 及 , 若 去 事 上 周 旋 , 又 覺 不 見 了 。 如 何 則 可 ? 」 先 生 曰 : 「 此 只 認 良 知 未 真 , 尚 有 內 外 之 閒 。 我 這 裏 功 夫 不 由 人 急 心 , 認 得 良 知 頭 惱 是 當 , 去 朴 實 用 功 , 自 會 透 徹 。 到 此 便 是 內 外 兩 忘 , 又 何 心 事 不 合 一 。 」
【 2 6 4 】 又 曰 : 「 功 夫 不 是 透 得 這 箇 真 機 , 如 何 得 他 充 實 光 輝 ? 若 能 透 得 時 , 不 由 你 聰 明 知 解 接 得 來 。 須 胸 中 渣 滓 渾 化 , 不 使 有 毫 髮 沾 帶 始 得 。 」
【 2 6 5 】 先 生 曰 : 「 『 天 命 之 謂 性 』 , 命 即 是 性 。 『 率 性 之 謂 道 』 , 性 即 是 道 ; 『 修 道 之 謂 教 』 , 道 即 是 教 。 」
【 2 6 6 】 問 : 「 如 何 道 即 是 教 ? 」 曰 : 「 道 即 是 良 知 : 真 知 原 是 完 完 全 全 , 是 的 還 他 是 , 非 的 還 他 非 , 是 非 只 依 著 他 , 更 無 有 不 是 處 , 這 真 知 還 是 你 的 明 師 。 」 問 : 「 『 不 睹 不 聞 』 是 說 本 禮 , 『 戒 慎 恐 懼 』 是 說 功 夫 否 ? 」 先 生 曰 : 「 此 處 須 信 得 本 體 原 是 不 睹 不 聞 的 , 亦 原 是 戒 慎 恐 懼 的 , 戒 慎 恐 懼 不 曾 在 不 睹 不 聞 上 加 得 些 子 。 見 得 真 時 , 便 謂 戒 慎 恐 懼 是 本 體 , 不 睹 不 聞 是 功 夫 亦 得 。 」
【 2 6 7 】 問 : 「 通 乎 畫 夜 之 道 而 知 。 」 先 生 曰 : 「 良 知 原 是 知 畫 知 夜 的 。 」 又 間 : 「 人 睡 熟 時 , 良 知 亦 不 知 了 。 」 曰 : 「 不 知 何 以 一 叫 便 應 ? 」 曰 : 「 良 知 常 知 , 如 何 有 睡 熟 時 ..」 曰 : 「 向 晦 宴 息 , 此 亦 造 化 常 理 。 夜 來 天 地 混 沌 , 形 色 俱 泯 , 人 亦 耳 目 無 岓 睹 聞 , 眾 竅 慏 翕 , 此 即 良 知 收 歛 凝 一 時 。 天 地 既 開 、 庶 物 露 生 , 人 亦 耳 目 無 所 賭 聞 , 眾 竅 俱 闢 , 北 郥 良 知 妙 用 發 生 時 。 可 見 人 心 與 天 地 一 體 。 故 上 下 與 天 地 同 流 。 今 人 不 會 宴 息 , 夜 來 不 是 昏 睡 , 郥 是 妄 思 黶 寐 。 」 曰 : 「 睡 時 功 夫 如 何 用 。 」 先 生 曰 : 「 知 畫 即 知 夜 矣 。 日 閒 良 知 是 順 應 無 湍 的 , 夜 間 良 知 即 是 收 歛 凝 一 的 , 有 夢 即 先 兆 。 」
【 2 6 8 】 又 曰 : 「 良 知 在 夜 氣 發 的 力 是 本 體 , 以 其 無 物 欲 之 雜 也 。 學 者 要 使 事 物 紛 擾 之 時 , 常 如 夜 氣 一 般 , 就 是 『 通 乎 畫 夜 之 道 而 知 。 』 。 」
【 2 6 9 】 先 生 曰 : 「 僊 家 說 到 虛 , 聖 人 豈 能 虛 上 加 得 一 毫 ? 佛 氏 說 到 無 , 聖 人 豈 能 無 上 加 得 一 毫 有 ? 但 僊 家 說 虛 從 養 生 上 來 , 佛 氏 說 無 從 出 離 生 死 苫 海 上 來 , 卻 於 本 上 加 卻 這 些 子 意 思 在 , 便 不 是 他 虛 無 的 本 色 了 , 便 於 本 體 有 障 礙 。 聖 人 只 是 還 他 良 知 的 本 色 更 不 著 些 子 意 在 。 真 知 之 虛 便 是 天 之 太 虛 , 良 知 之 無 便 是 太 虛 之 無 形 , 日 、 月 、 風 、 雷 、 山 川 、 民 、 物 , 凡 有 貌 象 形 色 , 皆 在 太 虛 無 形 中 發 用 流 行 。 未 嘗 作 得 天 的 障 礙 。 聖 人 只 是 順 其 良 知 之 發 用 , 天 地 萬 物 慏 在 我 真 知 的 發 用 流 行 中 , 何 嘗 又 有 一 物 起 於 良 知 之 外 能 怍 得 障 礙 ? 」
【 2 7 0 】 或 問 : 「 釋 氏 亦 務 養 心 , 然 要 之 不 可 以 治 天 下 , 何 也 ? 」 先 生 曰 : 「 吾 懦 養 心 未 嘗 離 卻 事 物 , 只 順 其 天 則 自 然 就 是 功 夫 。 釋 氏 卻 要 盡 絕 事 物 , 把 心 看 做 幻 相 , 漸 入 虛 寂 去 了 ; 與 世 間 若 嫵 些 子 交 涉 , 所 以 不 可 冶 天 下 。 」
【 2 7 1 】 或 問 : 「 異 端 。 」 先 生 曰 : 「 與 愚 夫 、 愚 婦 同 的 , 是 謂 同 德 ; 與 愚 夫 、 愚 婦 異 的 , 是 謂 異 端 。 」
【 2 7 2 】 先 生 曰 : 「 孟 子 不 動 心 與 告 子 不 動 心 , 所 異 只 在 毫 釐 閒 。 告 子 只 在 不 動 心 上 著 功 , 孟 子 便 直 從 此 心 原 不 動 處 分 曉 。 心 之 本 體 原 是 不 動 的 : 只 為 所 行 有 不 合 義 便 動 了 。 孟 子 不 論 心 之 動 與 不 動 , 只 是 『 集 義 』 , 所 行 無 不 是 義 , 此 心 自 然 無 可 動 扈 。 若 告 子 只 要 此 心 不 動 , 便 是 把 捉 此 心 , 將 他 生 生 不 息 之 根 反 阻 橈 了 , 此 非 徒 無 益 , 而 又 害 之 。 孟 子 『 集 義 』 工 夫 , 自 是 養 得 充 滿 , 並 無 餒 歉 , 自 是 縱 橫 自 在 , 活 潑 潑 地 ; 此 伊 是 浩 然 之 氣 。 」
【 2 7 3 】 又 曰 : 「 告 子 病 源 , 從 性 無 善 無 不 善 上 見 來 。 性 無 善 無 不 善 , 雖 如 此 說 , 亦 無 大 差 。 但 告 子 執 定 看 了 , 便 有 箇 無 善 無 不 善 的 性 在 內 , 有 善 有 惡 又 在 物 感 上 看 , 便 有 箇 物 在 外 : 卻 做 兩 邊 看 了 , 便 會 差 。 無 善 無 不 善 , 性 原 是 如 此 : 悟 得 及 時 , 只 此 一 句 便 盡 了 , 更 無 有 內 外 之 閒 。 告 子 見 一 箇 性 在 內 , 見 一 箇 物 在 外 , 便 見 他 於 性 有 未 透 徹 虛 。 」
【 2 7 4 】 朱 本 思 問 : 「 人 有 虛 靈 , 方 有 良 知 。 若 草 、 木 、 瓦 、 石 之 頊 , 亦 有 良 知 否 ? 」 先 生 曰 : 「 人 的 良 知 , 就 是 草 、 木 、 瓦 、 石 的 真 知 : 若 草 、 木 、 瓦 、 石 無 人 的 良 知 , 不 可 以 為 草 、 木 、 瓦 、 石 矣 。 豈 惟 草 、 木 、 瓦 、 石 為 然 , 天 、 地 無 人 的 良 知 , 亦 不 可 為 天 、 地 矣 。 蓋 天 、 地 、 萬 物 與 人 原 是 一 體 , 其 發 竅 之 最 精 扈 , 是 人 心 一 點 靈 明 , 風 、 雨 、 露 、 雷 , 日 、 月 、 星 、 辰 , 禽 、 獸 、 草 、 木 , 山 、 川 、 土 、 石 , 與 人 原 只 一 體 。 故 五 穀 、 禽 獸 之 類 皆 可 以 責 人 , 藥 石 之 類 皆 可 以 療 疾 , 只 為 同 此 一 氣 , 故 能 相 通 耳 。 」
【 2 7 5 】 先 生 遊 南 鎮 , 一 友 指 巖 中 花 樹 問 曰 : 「 天 下 無 心 , 外 之 物 : 如 此 花 樹 , 在 深 山 中 自 開 自 落 , 於 我 心 亦 何 相 關 ? 」 先 生 曰 : 「 你 未 看 此 花 時 , 此 花 與 汝 心 同 歸 於 寂 : 你 來 看 此 花 時 , 則 此 花 顏 色 一 時 明 白 起 來 : 便 知 此 花 不 在 你 的 心 外 。 」
【 2 7 6 】 問 : 「 大 人 與 物 同 體 , 如 何 《 大 學 》 又 說 箇 厚 薄 ? 」 先 生 曰 : 「 惟 是 道 理 自 有 厚 薄 。 比 如 身 是 一 體 , 把 手 足 捍 頭 目 , 豈 是 隔 要 薄 手 足 , 其 道 理 合 如 此 。 禽 獸 與 草 木 同 是 愛 的 , 把 草 木 去 養 禽 獸 , 心 又 忍 得 : 人 與 禽 獸 同 是 愛 的 , 宰 禽 獸 以 養 親 與 供 祭 祀 , 燕 賓 客 , 心 又 忍 得 : 至 親 與 路 人 同 是 愛 的 , 如 簞 食 豆 羹 , 得 則 生 , 不 得 則 死 , 不 能 兩 全 , 寧 救 至 親 , 不 救 路 人 , 心 又 忍 得 : 這 是 道 理 合 該 如 此 。 及 至 吾 身 與 至 親 , 更 不 得 分 別 彼 此 厚 薄 。 蓋 以 仁 民 愛 物 皆 從 此 出 , 此 處 可 忍 , 更 無 所 不 忍 矣 。 《 大 學 》 所 謂 厚 薄 , 是 良 知 上 自 然 的 條 理 , 不 可 踰 越 , 此 便 謂 之 義 : 順 言 箇 牒 理 , 便 謂 之 禮 ; 知 此 條 理 , 便 謂 之 智 ; 終 始 是 這 箇 條 理 , 便 謂 之 信 。 」
【 2 7 7 】 又 曰 : 「 目 無 體 , 以 萬 物 之 色 為 體 ; 耳 無 體 , 以 萬 物 之 聲 為 體 ; 鼻 無 體 , 以 萬 物 之 臭 為 體 : 口 無 體 , 以 萬 物 之 味 為 體 ; 心 無 體 , 以 天 地 萬 物 感 之 是 非 為 體 。 」
【 2 7 8 】 問 : 「 天 壽 不 貳 : 」 先 生 曰 : 「 學 問 功 夫 , 於 一 切 聲 利 、 嗜 好 , 俱 能 脫 落 殆 盡 , 尚 有 一 種 生 死 念 頭 毫 髮 掛 帶 , 便 於 全 體 有 末 融 釋 處 。 人 於 生 死 念 頭 , 本 從 生 身 命 桹 上 帶 來 , 故 不 易 去 ; 若 於 此 處 見 得 破 , 透 得 過 , 此 心 全 體 方 是 流 行 無 礙 , 方 是 盡 悾 至 命 之 學 。 」
【 2 7 9 】 一 友 問 : 「 欲 於 靜 坐 時 , 將 好 名 , 好 色 、 好 貨 等 根 , 逐 一 搜 尋 , 掃 除 廓 清 , 恐 是 剜 肉 做 瘡 否 ? 」 先 生 正 色 曰 : 「 這 是 我 醫 人 的 方 子 , 真 是 去 得 人 病 根 , 更 有 大 本 事 人 過 了 十 數 年 , 亦 還 用 得 著 。 你 如 不 用 , 且 放 起 , 不 要 怍 壞 我 的 力 子 ! 」 是 友 愧 謝 。 少 閒 曰 : 「 此 量 非 你 事 , 必 吾 們 稍 知 意 思 者 為 此 說 以 誤 汝 。 」 在 坐 者 皆 悚 然 。
【 2 8 0 】 一 友 問 功 夫 不 切 。 先 生 曰 : 「 學 問 功 夫 , 我 已 曾 一 句 道 盡 , 如 何 今 日 轉 說 轉 遠 , 都 不 著 根 ! 」 對 曰 : 「 致 良 知 蓋 聞 教 矣 , 然 亦 須 講 明 。 」 先 生 曰 : 「 既 知 致 良 知 , 又 何 可 講 明 ? 良 知 本 是 明 白 , 實 落 用 功 便 是 ; 不 肯 用 功 , 只 在 語 一 言 上 轉 說 轉 楜 塗 。 」 曰 : 「 正 求 講 明 致 之 之 功 。 」 先 生 曰 : 「 此 亦 須 你 自 家 求 , 我 亦 無 別 法 可 道 。 昔 有 禪 師 , 人 來 問 法 , 只 把 塵 尾 提 起 。 一 日 , 其 徒 將 其 塵 尾 藏 過 , 試 他 如 何 設 法 。 禪 師 尋 塵 尾 不 見 , 又 只 空 手 提 起 。 我 這 箇 良 知 就 是 設 法 的 塵 尾 , 舍 了 這 箇 , 有 何 可 提 得 ? 」 少 閒 , 又 一 友 請 問 功 夫 切 要 。 先 生 旁 顧 曰 : 「 我 塵 尾 安 在 ? 」 一 時 在 坐 著 皆 躍 然 。
【 2 8 1 】 或 問 至 誠 前 知 。 先 生 曰 : 「 誠 是 實 理 , 只 是 一 箇 良 知 。 實 理 之 妙 用 流 行 就 是 神 , 其 萌 動 處 就 是 幾 。 詼 神 幾 曰 聖 人 。 聖 人 不 貴 前 知 ; 禍 福 之 來 , 雖 聖 人 有 所 不 免 , 聖 人 只 是 知 幾 , 遇 變 而 通 耳 。 良 知 無 前 後 , 只 知 得 見 在 的 幾 , 便 是 一 了 百 了 。 若 有 箇 前 知 的 心 , 就 是 私 心 , 就 有 趨 避 利 害 的 意 。 邵 子 必 於 前 知 , 終 是 利 害 心 未 盡 扈 。 」
【 2 8 2 】 先 生 曰 : 「 無 知 無 不 知 , 本 體 原 是 如 此 。 譬 如 日 未 嘗 有 心 照 物 , 而 自 無 物 不 照 , 無 照 無 不 照 , 原 是 日 的 本 體 。 良 知 本 無 知 , 今 卻 要 有 知 , 本 無 不 知 , 今 卻 疑 有 不 知 , 只 是 信 不 及 耳 。 」
【 2 8 3 】 先 生 曰 : 「 『 惟 天 下 之 聖 , 為 能 聰 明 睿 知 』 , 舊 看 何 等 玄 妙 , 今 看 來 原 是 人 人 自 有 的 ; 耳 原 是 聰 , 目 原 是 明 , 心 思 原 是 睿 知 , 聖 人 只 是 一 能 之 爾 , 能 處 正 是 良 知 。 眾 人 不 能 , 只 是 箇 不 致 知 。 何 等 明 白 簡 易 ! 」
【 2 8 4 】 問 : 「 孔 子 所 謂 遠 慮 , 周 公 夜 以 日 , 與 將 迎 不 同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遠 慮 不 是 茫 茫 蕩 蕩 去 思 慮 , 只 是 要 存 這 天 理 。 天 理 在 人 心 , 互 古 亙 今 , 無 有 終 始 。 天 理 郥 是 良 知 , 千 思 萬 慮 , 只 是 要 致 良 知 。 良 知 愈 思 愈 精 明 , 若 不 精 思 , 漫 然 隨 事 應 去 , 真 知 便 粗 了 。 若 只 著 在 事 上 茫 茫 蕩 蕩 去 思 , 教 做 遠 慮 , 便 不 免 有 毀 譽 、 得 喪 、 人 欲 , 攙 入 其 中 , 就 是 將 迎 了 。 周 公 終 夜 以 思 , 只 是 『 戒 慎 不 睹 , 恐 懼 不 聞 』 的 功 夫 ; 見 得 時 其 氣 象 與 將 迎 自 別 。 」
【 2 8 5 】 問 : 「 『 一 日 克 己 復 禮 , 天 下 歸 仁 』 , 朱 子 作 效 驗 說 ,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聖 賢 只 是 為 己 之 學 , 重 功 不 重 效 驗 。 仁 者 以 萬 物 為 體 : 不 能 一 體 , 只 是 己 私 未 忘 。 全 得 仁 體 , 則 天 下 皆 歸 於 吾 仁 , 就 是 八 荒 皆 在 我 闥 意 : 天 下 皆 與 ; 其 仁 亦 在 其 中 。 如 『 在 邦 無 怨 , 在 家 無 怨 』 , 亦 只 是 自 家 不 怨 , 如 『 不 怨 天 , 不 尤 人 』 之 意 ; 然 家 邦 無 怨 於 我 , 亦 在 其 中 , 但 所 重 不 在 此 。 」
【 2 8 6 】 問 : 「 孟 子 『 巧 力 、 聖 智 』 之 說 , 朱 子 云 : 『 三 子 力 有 餘 而 巧 不 足 。 』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三 子 固 有 力 亦 有 巧 。 巧 、 力 實 非 兩 事 , 巧 亦 只 在 用 力 處 , 力 而 不 巧 , 亦 是 徒 力 。 三 子 譬 如 射 , 一 能 步 箭 , 一 能 馬 箭 , 一 能 遠 箭 , 他 射 得 到 俱 謂 之 力 , 中 虛 俱 可 謂 之 巧 ; 但 步 不 能 馬 , 馬 不 能 遠 , 各 有 斫 長 , 便 是 才 力 分 限 有 不 同 處 。 孔 子 則 三 者 皆 長 。 然 孔 子 之 和 只 到 得 柳 下 惠 而 極 , 清 只 到 得 伯 夷 而 極 , 任 只 到 得 伊 尹 而 極 , 何 曾 加 得 些 子 。 若 謂 『 三 子 力 有 餘 而 巧 不 足 』 , 則 其 力 反 過 孔 子 了 。 『 巧 、 力 』 只 是 發 明 『 聖 、 知 』 之 義 , 若 識 得 『 聖 、 知 』 本 體 是 何 物 , 便 自 了 然 。 」
【 2 8 7 】 先 生 曰 : 「 『 先 天 而 天 弗 違 』 , 天 郥 真 知 也 。 『 後 天 而 奉 天 時 』 , 良 知 即 天 也 。 」
【 2 8 8 】 「 良 知 只 是 箇 是 非 之 心 : 是 非 只 是 箇 好 惡 , 只 好 惡 就 盡 了 是 非 , 只 是 非 就 盡 了 萬 事 萬 變 。 」 又 曰 : 「 是 非 兩 字 是 箇 大 規 矩 , 巧 處 則 存 乎 其 人 。 」
【 2 8 9 】 「 聖 人 之 知 , 如 青 天 之 日 , 賢 人 如 浮 雲 天 日 , 愚 人 如 陰 霾 天 日 , 雖 有 昏 明 不 同 , 其 能 辨 黑 白 則 一 。 雖 昏 黑 夜 裏 , 亦 影 影 見 得 黑 白 , 就 是 日 之 餘 光 未 盡 處 。 因 學 功 夫 , 亦 只 從 這 點 明 處 精 察 去 耳 。 」
【 2 9 0 】 問 : 「 知 譬 日 , 欲 譬 雲 , 雲 雖 能 蔽 日 , 亦 是 天 之 一 氣 合 有 的 , 欲 亦 莫 非 人 心 台 有 否 ? 」 先 生 曰 : 「 喜 、 怒 、 哀 、 懼 、 愛 、 惡 、 欲 , 諝 之 七 情 , 七 者 俱 是 人 心 台 有 的 : 但 要 認 得 良 知 明 白 。 比 如 日 光 , 亦 不 可 指 著 力 斫 , 一 隙 通 明 , 皆 是 日 光 所 在 : 雖 雲 霧 四 塞 : 太 虛 中 色 象 可 辨 , 亦 是 日 光 不 滅 處 : 不 可 以 雲 能 蔽 日 , 教 天 不 要 生 雲 。 七 情 順 其 自 然 之 流 行 , 皆 是 良 知 之 目 , 不 可 分 別 善 惡 ; 但 不 可 有 所 著 。 七 情 有 著 , 俱 謂 之 欲 , 俱 為 良 知 之 蔽 。 然 纔 有 著 時 , 良 知 亦 自 會 覺 , 覺 即 蔽 去 , 復 其 體 矣 。 此 處 能 勘 得 破 , 力 是 簡 易 透 徹 功 夫 。 」
【 2 9 1 】 問 : 「 聖 人 生 知 、 安 行 是 自 然 的 , 如 何 有 甚 功 夫 ? 」 先 生 曰 : 「 知 、 行 二 字 , 即 是 功 夫 , 但 有 淺 深 難 易 之 殊 耳 。 良 知 原 是 精 精 明 明 的 。 如 欲 孝 親 生 知 , 安 行 的 只 是 依 此 真 知 落 實 盡 孝 而 已 , 學 知 、 利 行 者 只 是 時 時 省 覺 , 務 要 依 此 真 知 盡 孝 已 : 至 於 困 知 、 勉 行 者 , 蔽 錮 已 深 , 雖 要 依 此 良 知 去 孝 , 又 為 私 欲 所 阻 , 是 以 不 能 , 必 須 加 人 一 己 百 、 人 十 己 千 之 功 , 方 能 依 此 真 知 以 盡 其 孝 。 聖 人 雖 是 生 知 、 安 行 , 然 其 心 不 敢 自 是 肯 做 困 知 、 勉 行 的 功 夫 。 困 知 、 勉 行 的 卻 要 思 量 做 生 知 、 安 行 的 事 , 怎 生 成 得 ? 」
【 2 9 2 】 問 : 「 樂 是 心 之 本 體 , 不 知 遇 大 故 , 於 哀 哭 時 , 此 樂 還 在 否 ? 」 先 生 曰 : 「 須 是 大 哭 一 番 了 方 樂 , 不 哭 便 不 樂 矣 ; 雖 哭 , 此 心 安 處 是 樂 也 ; 本 體 未 嘗 有 動 。 」
【 2 9 3 】 問 : 「 良 知 一 而 已 , 文 王 作 彖 , 周 公 繫 爻 , 孔 子 贊 《 易 》 , 同 以 各 自 看 理 不 同 ? 」 先 生 曰 : 「 聖 人 何 能 拘 得 死 格 , 大 要 出 於 良 知 同 , 便 各 為 說 何 害 ? 且 如 一 園 竹 , 只 要 同 此 忮 節 , 便 是 大 同 : 若 拘 定 枝 枝 節 節 , 都 要 高 下 大 小 一 樣 , 便 非 造 化 妙 手 矣 。 汝 輩 只 要 去 培 養 良 知 : 良 知 同 , 更 不 妨 有 異 處 。 汝 輩 若 不 肯 用 功 , 連 芛 也 不 曾 抽 得 , 何 處 去 論 枝 節 ? 」
【 2 9 4 】 鄉 人 有 父 子 訟 獄 請 訴 於 先 生 , 侍 者 欲 阻 之 , 先 生 聽 之 , 言 不 終 辭 , 其 父 子 相 抱 慟 哭 而 去 : 柴 鳴 治 人 問 曰 : 「 先 生 何 言 , 致 伊 感 悔 之 速 ? 」 先 生 曰 : 我 言 舜 是 世 間 大 不 孝 的 子 , 瞽 是 世 間 大 慈 的 父 。 」 鳴 冶 愕 然 請 問 。 先 生 曰 : 「 舜 常 自 以 為 大 不 孝 , 所 以 能 孝 : 瞽 瞍 常 自 以 為 大 慈 , 所 以 下 能 慈 : 瞽 瞍 記 得 舜 是 我 提 孩 長 的 , 今 何 不 曾 豫 悅 我 , 不 知 自 心 已 為 後 妻 所 移 了 , 尚 謂 自 家 能 慈 , 斫 以 愈 不 能 慈 : 舜 只 思 父 提 孩 我 時 如 何 愛 我 , 今 日 不 愛 , 只 是 我 不 能 盡 孝 , 日 思 所 以 不 能 盡 孝 虛 , 所 以 愈 能 孝 。 及 至 瞽 瞍 底 豫 時 , 又 不 過 復 得 此 心 原 慈 的 本 體 。 所 以 後 世 稱 舜 是 箇 古 今 大 孝 的 子 , 瞽 瞍 亦 做 成 箇 慈 父 。 」
【 2 9 5 】 先 生 曰 : 「 孔 子 有 鄙 夫 來 問 , 未 嘗 先 有 知 識 以 應 之 , 其 心 只 空 空 而 已 : 但 叩 他 自 知 的 是 非 兩 端 , 與 之 一 剖 決 , 鄙 夫 之 心 便 已 了 然 。 鄙 夫 自 知 的 是 非 , 便 是 尥 本 來 天 則 , 雖 聖 人 聰 明 , 如 何 可 與 增 減 得 一 毫 ? 他 只 不 能 自 信 , 夫 子 與 之 一 剖 決 , 便 已 竭 盡 無 餘 了 。 若 夫 子 與 鄙 失 言 時 , 留 得 些 子 知 識 在 , 便 是 不 挂 竭 他 的 良 知 , 道 體 即 有 二 了 。 」
【 2 9 6 】 先 生 曰 : 「 『 烝 烝 乂 , 不 格 姦 』 , 本 註 說 象 已 進 於 義 , 不 至 大 為 姦 惡 。 舜 徵 庸 後 , 象 猶 日 以 殺 舜 為 事 , 何 大 姦 惡 如 之 ! 舜 只 是 自 進 於 乂 , 以 乂 薰 烝 , 不 去 正 地 姦 惡 。 凡 文 過 揜 慝 , 此 是 惡 人 常 態 ; 若 要 指 摘 他 是 非 , 反 去 激 尥 惡 性 。 舜 初 時 致 得 象 要 殺 己 , 亦 是 要 象 好 的 心 太 急 , 此 就 是 舜 之 過 處 。 經 過 來 , 乃 知 功 夫 只 在 自 己 , 不 去 責 人 , 所 以 致 得 『 克 諧 』 ; 此 是 舜 動 心 忍 性 、 增 益 不 能 處 。 古 人 言 語 , 俱 是 自 家 經 歷 過 來 , 所 以 說 得 親 切 , 遺 之 後 世 , 曲 當 人 情 : 若 非 自 家 經 過 , 如 何 得 他 許 多 苦 心 處 。 」
【 2 9 7 】 先 生 曰 : 「 古 樂 不 作 久 矣 : 今 之 戲 子 , 尚 與 古 樂 意 思 相 近 。 」 未 達 , 請 問 。 先 生 曰 : 「 『 韶 』 之 九 成 , 便 是 舜 的 一 本 戲 子 ;『
武 』 之 九 變 , 便 是 武 王 的 一 本 戲 子 。 聖 人 一 生 實 事 , 俱 播 在 樂 中 , 所 以 有 德 者 聞 之 , 便 知 他 盡 善 、 盡 美 與 盡 美 未 盡 善 處 。 若 後 世 作 樂 , 只 是 做 些 詞 調 , 於 民 俗 風 化 絕 無 關 涉 , 何 以 化 民 善 俗 ! 今 要 民 俗 反 朴 還 淳 , 取 今 之 戲 子 , 將 妖 淫 詞 調 俱 去 了 , 只 取 忠 臣 、 孝 子 故 事 , 使 愚 俗 百 姓 人 人 易 曉 , 無 意 中 感 激 他 良 知 起 來 , 卻 於 風 化 有 益 ; 然 後 古 樂 漸 次 可 復 矣 。 」 曰 : 「 洪 要 求 元 聲 不 可 得 , 恐 於 古 樂 亦 難 復 。 」 先 生 曰 : 「 你 說 元 聲 在 何 處 求 ? 」 對 曰 : 「 古 人 制 管 侯 氣 , 恐 是 求 元 聲 之 法 。 」 先 生 曰 : 「 若 要 去 葭 灰 黍 粒 中 求 元 聲 , 卻 如 水 底 撈 月 , 如 何 可 得 ? 元 聲 只 在 你 心 上 求 。 」 曰 : 「 心 如 何 求 ? 」 先 生 曰 : 「 古 人 為 治 , 先 養 得 人 心 和 平 , 然 後 作 樂 。 比 如 在 此 歌 詩 , 你 的 心 氣 和 平 , 聽 者 自 然 悅 懌 興 起 , 只 此 便 是 元 聲 之 始 。 《 書 》 云 : 『 詩 言 志 』 , 志 便 是 樂 的 本 : 『 歌 永 言 』 , 歌 便 是 作 樂 的 本 : 『 聲 依 永 , 律 和 聲 』 , 律 只 要 和 聲 , 和 聲 便 是 制 律 的 本 : 何 嘗 求 之 於 外 ? 」 曰 : 「 古 人 制 侯 氣 法 , 是 意 何 取 ? 」 先 生 曰 : 「 古 人 具 中 和 之 體 以 作 樂 , 我 的 中 和 原 與 天 地 之 氣 相 應 , 候 天 地 之 氣 , 協 鳳 凰 之 音 , 不 過 去 驗 我 的 氣 果 和 否 : 此 是 成 律 已 後 事 , 非 必 待 此 以 成 律 也 。 今 要 侯 灰 管 , 必 須 定 至 曰 : 然 至 日 子 時 恐 又 不 準 , 又 何 處 取 得 準 來 ? 」
【 2 9 8 】 先 生 曰 : 「 學 問 也 要 點 化 , 但 不 如 自 家 解 化 者 , 自 一 了 百 當 : 不 然 , 亦 點 化 許 多 不 得 。 」
【 2 9 9 】 「 孔 子 氣 魄 極 大 , 凡 帝 王 事 業 , 無 不 一 一 理 會 , 也 只 從 那 心 上 來 : 譬 如 大 樹 有 多 少 枝 葉 , 也 只 是 根 本 上 用 得 培 養 功 夫 , 故 自 然 能 如 此 , 非 是 從 枝 葉 上 用 功 做 得 根 本 也 。 學 者 學 孔 子 , 不 在 心 上 用 功 , 汲 汲 然 去 學 那 氣 魄 , 卻 倒 做 了 。 」
【 3 0 0 】 「 人 有 過 , 多 於 過 上 用 功 , 就 是 補 甑 , 其 流 必 歸 於 文 過 。 」
【 3 0 1 】 「 今 人 於 吃 飯 時 , 雖 伏 二 事 在 前 , 其 心 常 沒 役 不 寧 , 只 緣 此 心 忙 憒 了 , 所 以 收 攝 不 住 。 」
【 3 0 2 】 「 琴 、 瑟 、 簡 編 , 學 者 不 可 無 , 蓋 有 業 以 居 之 , 心 就 不 放 。 」
【 3 0 3 】 先 生 嘆 曰 : 「 世 間 知 學 的 人 , 只 有 這 些 病 痛 打 不 破 , 就 不 是 善 與 人 同 。 」 崇 一 曰 : 「 這 病 痛 只 是 箇 好 高 不 能 忘 己 爾 。 」
【 3 0 4 】 問 : 「 良 知 原 是 中 和 的 , 如 何 卻 有 過 、 不 及 ? 」 先 生 曰 : 「 知 得 過 、 不 及 處 , 就 是 中 和 。 」
【 3 0 5 】 「 『 所 惡 於 上 」 是 良 知 , 『 毋 以 使 下 」 即 是 致 知 。 」
【 3 0 6 】 先 生 曰 : 「 蘇 秦 、 張 儀 之 智 , 也 是 聖 人 之 資 。 後 世 事 業 文 章 , 許 多 豪 傑 名 家 , 只 是 學 得 儀 、 秦 故 智 。 儀 、 秦 學 術 善 揣 摸 人 情 , 無 一 些 不 中 人 肯 綮 , 故 其 說 不 能 窮 。 儀 、 秦 亦 是 窺 見 得 良 知 妙 用 處 , 但 用 之 於 不 善 爾 。 」
【 3 0 7 】 或 問 未 發 已 發 。 先 生 曰 : 「 只 緣 後 儒 將 未 發 已 發 分 說 了 。 只 得 劈 頭 說 箇 無 未 發 已 發 , 使 人 自 思 得 之 。 若 說 有 箇 已 發 未 發 , 聽 者 依 舊 落 在 後 儒 見 解 。 若 真 見 得 無 未 發 已 發 , 說 箇 有 未 發 已 發 , 原 不 妨 。 原 有 箇 未 發 已 發 在 」 。 問 曰 : 「 未 發 未 嘗 不 和 。 已 發 未 嘗 不 中 。 譬 如 鍾 聲 , 未 扣 不 付 謂 無 , 即 扣 不 付 謂 有 。 畢 竟 有 箇 扣 與 不 扣 , 「 何 如 」 ? 先 生 曰 : 「 未 扣 時 原 是 驚 天 動 地 。 即 扣 時 也 只 是 寂 天 默 地 」 。
【 3 0 8 】 問 : 「 古 人 論 性 , 各 有 異 同 , 何 者 乃 為 定 論 ? 」 先 生 曰 : 「 性 無 定 體 , 論 亦 無 定 體 , 有 自 本 體 上 說 者 , 有 自 發 用 上 說 者 , 有 自 源 頭 上 說 者 , 有 自 流 弊 處 說 者 : 總 而 言 之 , 只 是 一 箇 性 , 但 所 見 有 淺 深 爾 。 若 執 定 一 邊 , 便 不 是 了 。 悾 之 本 體 , 原 是 無 善 、 無 惡 的 , 發 用 上 也 原 是 可 以 為 善 、 可 以 為 不 善 的 , 其 流 弊 也 原 是 一 定 善 、 一 定 惡 的 。 譬 如 眼 , 有 喜 時 的 眼 , 有 怒 時 的 眼 , 直 視 就 是 看 的 眼 , 微 視 就 是 覷 的 眼 : 總 而 言 之 , 只 是 這 箇 眼 。 若 見 得 怒 時 眼 , 就 說 未 嘗 有 喜 的 眼 , 見 得 看 時 眼 , 就 說 未 嘗 有 覷 的 眼 , 皆 是 執 定 , 就 知 是 錯 。 孟 子 說 性 , 直 從 源 頭 上 說 來 , 亦 是 說 箇 大 溉 如 此 。 荀 子 性 惡 之 說 , 是 從 流 弊 上 來 , 也 未 可 盡 說 他 不 是 : 只 是 見 得 未 精 耳 。 眾 人 則 失 了 心 之 本 體 。 」 問 : 「 孟 子 從 源 頭 上 說 性 , 要 人 用 功 在 源 頭 上 明 徹 : 荀 子 從 流 弊 說 性 , 功 夫 只 在 末 流 上 救 正 , 便 費 力 了 。 」 先 生 曰 : 「 然 。 」
【 3 0 9 】 先 生 曰 : 「 用 功 到 精 處 , 愈 著 不 得 言 語 , 說 理 愈 難 。 若 著 意 在 精 微 上 , 全 體 功 夫 反 蔽 泥 了 。 」
【 3 1 0 】 楊 慈 湖 不 為 無 見 , 又 著 在 無 聲 無 臭 上 見 了 。 」
【 3 1 1 】 人 一 日 間 , 古 今 世 界 都 經 過 一 番 , 只 是 人 不 見 耳 。 夜 氣 清 明 時 , 無 視 無 聽 , 無 思 無 怍 , 淡 然 平 懷 , 就 是 羲 皇 世 界 。 平 旦 時 , 神 清 氣 朗 , 雍 雍 穆 穆 , 就 是 堯 、 舜 世 界 ; 日 中 以 前 , 禮 巖 交 會 , 氣 象 秩 然 , 就 是 三 代 世 界 : 日 中 以 後 , 神 氣 漸 昏 , 往 來 雜 擾 , 就 是 春 秋 、 戰 國 世 界 ; 漸 漸 昏 夜 , 萬 物 寢 息 , 景 象 寂 寥 , 就 是 人 消 物 盡 世 界 。 學 者 信 得 良 知 過 , 不 為 氣 所 亂 , 便 常 做 箇 羲 皇 已 上 人 。 」
【 3 1 2 】 薛 尚 謙 , 鄒 謙 之 , 馬 子 萃 , 王 汝 止 待 坐 。 因 嘆 先 生 自 征 寧 藩 以 來 , 天 下 謗 議 益 眾 。 請 各 言 其 故 。 有 言 先 生 功 業 勢 位 日 隆 , 天 下 忌 之 者 日 眾 。 有 言 先 生 之 學 日 明 故 為 宋 儒 爭 是 非 者 亦 日 博 。 有 言 先 生 自 南 都 以 後 , 同 志 信 從 者 日 眾 , 而 四 方 排 阻 者 日 力 。 先 曰 : 「 諸 君 之 言 , 信 皆 有 之 。 但 吾 一 段 自 知 處 , 諸 君 俱 未 道 及 耳 」 。 諸 友 請 問 。 先 生 曰 : 「 我 在 南 都 已 前 , 尚 有 些 子 鄉 願 的 意 思 在 。 我 今 信 得 這 良 知 真 是 真 非 。 信 手 行 去 。 更 不 著 些 覆 藏 。 我 今 繞 做 得 箇 狂 者 的 胸 次 。 使 天 下 之 人 都 說 我 行 不 掩 言 也 罷 」 。 尚 謙 出 曰 : 「 信 得 此 過 , 方 是 聖 人 的 真 血 脈 」 。
【 3 1 3 】 先 生 鍛 鍊 人 處 , 一 言 之 下 , 感 人 最 深 。 一 日 , 王 汝 止 出 遊 歸 , 先 生 問 曰 : 「 遊 何 見 ? 對 曰 : 「 見 滿 街 人 都 是 聖 人 。 」 先 生 曰 : 「 你 看 滿 街 人 是 聖 人 , 滿 街 人 倒 看 你 是 聖 人 在 。 」 又 一 日 , 董 蘿 石 出 遊 而 歸 , 見 先 生 曰 : 「 今 日 見 一 異 事 。 」 先 生 曰 ﹕ 「 何 異 ? 」 對 曰 : 「 見 滿 街 人 都 是 聖 人 。 」 先 生 曰 : 「 此 亦 常 事 耳 , 何 足 為 異 ? 」 蓋 汝 止 圭 角 未 融 , 蘿 石 恍 見 有 悟 , 故 問 同 答 異 , 皆 反 其 言 而 進 之 。 洪 與 黃 正 之 、 張 叔 謙 、 汝 中 丙 戌 會 試 歸 , 為 先 生 道 塗 中 講 學 , 有 信 有 不 信 。 先 生 曰 : 「 你 們 拏 一 箇 聖 人 去 與 人 講 學 , 人 見 聖 人 來 , 都 怕 走 了 , 如 何 講 得 行 ! 須 做 得 箇 愚 夫 、 愚 婦 , 方 可 與 人 講 學 。 」 洪 又 言 今 日 要 見 人 品 高 下 最 易 。 先 生 曰 : 「 何 以 見 之 ? , 」 對 曰 : 「 先 生 譬 如 泰 山 在 前 , 有 不 知 仰 者 , 須 是 無 目 人 。 」 先 生 曰 : 「 泰 山 不 如 平 地 大 , 平 地 有 何 可 見 ? 」 先 生 一 言 翦 裁 , 剖 破 終 年 為 外 好 高 之 病 , 在 座 者 莫 不 悚 懼 。
【 3 1 4 】 癸 末 春 , 鄒 謙 之 來 越 問 學 , 居 數 日 , 先 生 送 別 於 浮 峰 。 是 夕 與 希 淵 諸 友 移 舟 宿 延 壽 寺 , 秉 燭 夜 坐 , 先 生 慨 悵 不 已 , 曰 : 「 江 濤 煙 柳 , 故 人 倏 在 百 里 外 矣 ! 」 一 友 問 曰 : 「 先 生 何 念 謙 之 之 深 也 ? 」 先 生 曰 : 「 曾 子 所 謂 「 以 能 問 於 不 能 , 以 多 問 於 寡 , 有 若 無 , 宜 若 虛 , 犯 而 不 校 」 , 若 謙 之 者 良 近 之 矣 。 」
【 3 1 5 】 丁 亥 年 九 月 , 先 生 起 復 征 思 田 , 將 命 行 時 , 德 洪 與 汝 中 論 學 ; 汝 中 舉 先 生 教 言 : 「 無 善 無 惡 是 心 之 體 , 有 善 有 惡 是 意 之 動 , 知 善 知 惡 是 良 知 , 為 善 去 惡 是 格 物 。 」 德 洪 曰 : 「 此 意 如 何 ? 」 汝 中 曰 : 「 此 恐 未 是 究 竟 話 頭 : 若 說 心 體 是 無 善 、 無 惡 , 意 亦 是 無 善 , 無 惡 的 意 , 知 亦 是 無 善 、 無 惡 的 知 , 物 亦 是 無 善 、 無 惡 的 物 矣 。 若 說 意 有 善 、 惡 , 畢 竟 心 體 還 有 善 、 惡 在 。 」 德 洪 曰 : 「 心 體 是 『 天 命 之 性 』 , 原 是 無 善 、 無 惡 的 : 但 人 有 習 心 , 意 念 上 貝 有 善 惡 在 , 格 、 致 、 誠 、 正 、 修 , 此 正 是 復 那 性 體 功 夫 , 若 原 無 善 惡 , 功 夫 亦 不 消 說 矣 : 」 是 夕 侍 坐 天 泉 橋 , 各 舉 詩 正 。 先 生 曰 : 「 我 今 將 行 , 正 要 你 們 來 講 破 此 意 。 二 君 之 見 , 正 好 相 資 為 用 , 不 可 各 執 一 邊 : 我 這 裏 接 人 , 原 有 此 二 種 。 利 根 之 人 , 直 從 本 原 上 悟 入 , 人 心 本 體 原 是 明 瑩 無 湍 的 , 原 是 箇 未 發 之 中 : 利 根 之 人 一 悟 本 體 即 是 功 夫 , 人 己 內 外 一 齊 俱 透 了 。 其 次 不 免 有 習 心 在 , 本 體 受 蔽 , 故 且 教 在 意 念 上 實 落 為 善 、 去 惡 , 功 夫 熟 後 , 渣 滓 去 得 盡 時 , 本 體 亦 明 盡 了 ; 。 汝 中 之 見 , 是 我 這 裡 接 利 根 人 的 : 德 洪 之 見 , 是 我 這 裡 為 其 次 立 法 的 。 二 君 相 取 為 用 , 則 中 人 上 下 皆 可 引 入 於 道 : 若 各 執 一 邊 , 跟 前 便 有 夫 人 , 便 於 道 體 各 有 未 盡 。 」 既 而 曰 : 「 已 後 與 朋 友 講 學 , 切 不 可 矢 了 我 的 宗 旨 。 無 善 , 無 惡 是 心 之 禮 , 有 善 、 有 惡 是 意 之 動 , 知 善 、 知 惡 是 良 知 , 為 善 、 去 惡 是 格 物 。 只 依 我 這 話 頭 隨 人 指 點 , 自 沒 病 痛 , 此 原 是 徹 上 徹 下 功 夫 。 利 根 之 人 , 世 亦 難 遇 。 本 體 功 夫 一 悟 盡 透 , 此 顏 子 、 明 道 所 不 敢 承 當 , 豈 可 輕 易 望 人 。 人 有 習 心 , 不 教 他 在 良 知 上 實 用 為 善 , 去 惡 功 夫 , 只 去 懸 空 想 箇 本 體 , 一 切 事 為 俱 不 著 實 , 不 過 養 成 一 箇 虛 寂 ; 此 箇 病 痛 不 是 小 小 , 不 可 不 早 說 破 。 」 是 日 德 洪 、 汝 中 俱 有 省 。
( 錢 德 洪 序 )
先 生 初 歸 越 時 , 朋 友 蹤 跡 尚 寥 落 , 既 後 四 方 來 遊 者 日 進 : 癸 末 年 已 後 , 環 先 生 而 居 者 比 屋 , 如 天 妃 、 光 相 諸 剎 , 每 當 一 室 , 常 合 食 者 數 十 人 , 夜 無 臥 處 , 更 相 就 帟 , 歌 聲 徹 昏 旦 。 南 鎮 、 禹 穴 、 陽 明 洞 諸 山 遠 近 寺 剎 , 徒 足 所 列 , 無 非 同 志 遊 寓 所 在 。 先 生 每 臨 講 座 , 前 後 左 右 環 坐 而 聽 者 , 常 不 下 數 百 人 , 送 往 迎 來 , 月 無 虛 曰 : 至 有 在 侍 更 歲 , 不 能 遍 記 其 姓 名 者 。 每 臨 別 , 先 生 常 嘆 日 ; 「 君 等 雖 別 , 不 出 天 地 間 , 苟 同 此 志 , 吾 亦 可 以 忘 形 似 矣 。 」 諸 生 每 聽 講 出 門 , 未 嘗 不 跳 躍 稱 快 。 嘗 聞 之 同 門 先 輩 曰 : 「 南 都 以 前 , 朋 友 從 遊 者 雖 眾 。 末 有 如 在 越 之 盛 者 。 此 雖 講 學 日 久 , 孚 信 漸 博 , 要 亦 先 生 之 學 日 進 , 感 召 之 機 , 申 變 無 力 , 亦 自 有 不 同 也 。 」 此 後 門 人 黃 以 方 錄
【 3 1 6 】 黃 以 方 問 : 「 『 博 學 於 文 」 為 隨 事 學 存 此 天 理 , 然 則 謂『
行 有 餘 力 , 則 以 學 文 』 , 其 說 似 不 相 合 。 」 先 生 曰 : 「 《 詩 》 、 《 書 》 、 六 藝 皆 是 天 理 之 發 見 , 文 字 都 包 在 其 中 , 攷 之 《 詩 》 、 《 書 》 、 六 藝 , 皆 所 以 學 存 此 天 理 也 , 不 特 發 見 於 事 為 者 方 為 文 耳 。 「 餘 力 學 文 」 , 亦 只 「 博 學 於 文 』 中 事 。 」 或 問 「 學 而 不 思 」 二 句 。 曰 : 「 此 亦 有 為 而 言 , 其 實 思 即 學 也 。 學 有 所 疑 , 便 須 恩 之 。 『 思 而 不 學 』 者 , 蓋 有 此 等 人 , 只 懸 空 去 思 , 要 想 出 一 箇 道 理 , 卻 不 在 身 心 上 宜 用 其 力 , 以 學 存 此 天 理 : 思 與 學 作 兩 事 做 , 故 有 『 罔 」 與 「 殆 」 之 病 。 其 穴 思 只 是 思 其 所 學 , 原 非 兩 事 也 。 」
【 3 1 7 】 先 生 曰 : 「 先 儒 解 「 格 物 」 為 『 格 天 下 之 物 」 , 天 下 之 物 如 何 格 得 ? 且 謂 一 草 一 木 亦 皆 有 理 , 今 如 何 去 格 ? 縱 格 得 草 木 來 , 如 何 反 來 誠 得 自 家 意 ? 我 解 『 格 』 作 『 正 』 字 義 , 『 物 』 作 『 事 』 字 義 。 ( 大 學 》 之 所 謂 『 身 』 , 即 耳 、 目 、 口 、 鼻 、 四 肢 是 也 。 欲 修 身 便 是 要 目 非 禮 勿 視 , 耳 非 禮 勿 聽 , 口 非 禮 勿 言 , 四 肢 非 禮 勿 動 。 要 修 這 箇 身 , 身 上 如 何 用 得 工 夫 ? 心 者 身 之 主 宰 , 目 雖 視 而 所 以 視 者 心 也 , 耳 雖 聽 而 所 以 聽 者 心 也 , 口 與 四 肢 雖 言 、 動 而 所 以 言 、 動 者 心 也 , 故 欲 修 身 在 於 體 當 自 家 心 愷 , 常 令 廓 然 大 公 , 無 有 些 子 不 正 處 。 主 宰 一 正 , 則 發 竅 於 目 , 自 無 非 禮 之 視 ; 發 竅 於 耳 , 自 無 非 禮 之 聽 ; 發 竅 於 口 與 四 肢 , 自 無 非 禮 之 言 、 動 ; 此 便 是 修 身 在 正 其 心 。 然 至 善 者 , 心 之 本 體 也 , 心 之 本 體 那 有 不 善 ? 如 今 要 正 心 , 本 體 上 何 處 用 得 功 ? 必 就 心 之 援 動 處 纔 可 著 力 也 。 心 之 發 動 不 能 無 不 善 , 故 須 就 此 處 著 力 , 便 是 在 誠 意 。 如 一 念 發 在 好 善 上 , 便 實 實 落 落 去 好 善 , 一 念 發 在 惡 惡 上 , 便 實 實 落 落 去 惡 惡 , 意 之 所 發 , 既 無 不 誠 , 則 其 本 體 如 何 有 不 正 的 ? 故 欲 正 其 心 在 誠 意 。 工 夫 到 誠 意 , 始 有 著 落 處 。 然 誠 意 之 本 , 又 在 於 致 知 也 。 斫 謂 人 雖 不 知 而 已 所 獨 知 者 , 此 正 是 吾 心 良 知 處 。 然 知 得 善 , 卻 不 依 這 箇 良 知 便 做 去 , 知 得 不 善 , 卻 不 依 這 箇 真 知 便 不 去 做 , 則 這 箇 真 知 便 遮 蔽 了 , 是 不 能 致 知 也 。 吾 心 良 知 既 不 得 擴 充 到 底 , 則 善 雖 知 好 , 不 能 著 實 好 了 , 惡 雖 知 惡 , 不 能 著 實 惡 了 , 如 何 得 意 誠 ? 故 致 知 者 , 意 誠 之 本 也 。 然 亦 不 是 孫 空 的 致 知 , 致 知 在 實 事 上 格 。 如 意 在 於 為 善 , 便 就 這 件 事 上 去 為 , 意 在 於 去 惡 , 便 就 這 件 事 上 去 不 為 ; 去 惡 固 是 格 不 正 以 歸 於 正 , 為 善 則 不 善 正 了 , 亦 是 格 不 正 以 歸 於 正 也 。 如 此 , 則 吾 心 良 知 無 私 欲 蔽 了 , 得 以 致 其 極 , 而 意 之 所 發 , 好 善 、 去 惡 , 無 有 不 誠 矣 。 誠 意 工 夫 實 下 手 處 在 挌 物 也 。 若 如 此 格 物 , 人 人 便 做 得 : 人 皆 可 以 為 堯 、 舜 , 正 在 此 也 。 」
【 3 1 8 】 先 生 曰 : 「 眾 人 只 說 「 格 物 」 要 依 晦 翁 , 何 曾 把 他 的 說 去 用 ! 我 著 實 曾 用 來 。 初 年 與 錢 友 同 論 做 聖 賢 要 格 天 下 之 物 , 如 今 安 得 這 等 大 的 力 量 : 因 指 亭 前 竹 子 , 令 去 挌 看 。 錢 子 早 夜 去 窮 格 竹 子 的 道 理 , 竭 其 心 思 至 於 三 日 , 便 致 勞 神 成 疾 。 當 初 說 他 這 是 精 力 不 足 , 某 因 自 去 篛 格 , 早 夜 不 得 其 理 , 到 七 日 , 亦 以 勞 思 致 疾 , 遂 相 與 嘆 聖 賢 是 做 不 得 的 他 大 力 量 去 格 物 了 。 及 在 夷 中 三 年 , 頗 見 得 此 意 思 , 方 知 天 下 之 物 本 無 可 格 者 ; 其 格 物 之 功 , 只 在 身 心 上 做 ; 決 然 以 聖 人 為 人 人 可 到 , 便 自 有 擔 當 了 。 這 裏 意 思 , 卻 要 說 與 諸 公 知 道 。 」
【 3 1 9 】 門 人 有 言 邵 端 峰 論 童 子 不 能 格 物 , 只 教 以 儷 掃 、 應 對 之 說 。 先 生 曰 : 「 儷 掃 、 應 對 就 是 一 件 物 。 童 子 良 知 只 到 此 便 教 去 儷 掃 、 應 對 , 就 是 致 他 這 一 點 頁 知 了 。 又 如 童 子 知 畏 先 生 長 者 , 此 亦 是 他 良 知 了 。 故 雖 嬉 戲 中 見 了 先 生 長 者 , 便 去 作 揖 恭 敬 , 是 他 能 格 物 以 致 敬 師 長 之 頁 知 了 。 童 子 自 有 童 子 的 挌 物 致 知 。 」 又 曰 : 「 我 這 裏 言 挌 物 , 自 童 子 以 至 聖 人 , 皆 是 此 等 工 夬 : 但 聖 人 格 物 , 便 更 熟 得 些 子 , 不 消 費 力 如 此 格 物 , 雖 賣 柴 人 亦 是 做 得 , 雖 公 卿 大 夫 以 至 天 子 , 皆 是 如 此 做 。 」
【 3 2 0 】 或 疑 知 行 不 合 一 , 以 「 知 之 匪 艱 」 二 句 為 問 。 先 生 曰 :「
良 知 自 知 , 原 是 容 易 的 ; 只 是 不 能 致 那 良 知 , 便 是 『 知 之 匪 艱 , 行 之 惟 艱 』 ; 」
【 3 2 1 】 門 人 問 曰 : 「 知 、 行 如 何 得 合 一 ? 且 如 《 中 庸 》 言 『 博 學 之 」 , 又 說 箇 「 篤 行 之 」 , 分 明 知 、 行 是 兩 件 。 」 先 生 曰 : 「 博 學 只 是 事 事 學 存 此 天 理 , 篤 行 只 是 學 之 不 已 之 意 。 」 又 問 : 「 《 易 》 『 學 以 聚 之 』 , 又 言 『 仁 以 行 之 』 , 此 是 如 何 ? 」 先 生 曰 : 「 也 是 如 此 。 事 事 去 學 存 此 天 理 , 則 此 心 更 無 放 矢 時 , 故 曰 : 「 學 以 聚 之 。 」 然 常 常 學 存 此 天 理 , 更 無 私 欲 間 斷 , 此 即 是 此 心 不 息 處 , 故 曰 「 仁 以 行 之 」 。 」 又 問 : 「 孔 子 言 『 知 及 之 , 仁 不 能 守 之 」 , 知 行 卻 是 兩 箇 了 。 」 先 生 曰 : 「 說 「 及 之 」 , 已 是 行 了 , 但 不 能 常 常 行 , 已 為 私 欲 間 斷 , 便 是 「 仁 不 能 守 」 。 」 又 問 : 「 心 郥 理 之 說 , 程 子 云 『 在 物 為 理 」 , 如 何 謂 心 即 理 ? 」 先 生 曰 : 「 在 物 為 理 , 在 字 上 當 添 一 心 字 : 此 心 在 物 則 為 理 , 如 此 心 在 事 父 則 為 孝 , 在 事 君 則 為 忠 之 類 。 」 先 生 因 謂 之 曰 : 「 諸 君 要 識 得 我 立 言 宗 旨 。 我 如 今 說 箇 心 即 理 是 如 何 , 只 為 世 人 分 心 與 理 為 二 , 故 便 有 許 多 病 痛 。 如 五 伯 掇 夷 狄 , 弅 周 室 , 都 是 一 箇 私 心 , 使 不 當 理 , 人 卻 說 他 做 得 當 理 , 只 心 有 未 純 , 往 往 悅 慕 其 所 為 , 要 來 外 面 做 得 好 看 , 卻 與 心 全 不 相 干 。 分 心 與 理 為 二 , 其 流 至 於 伯 道 之 偽 而 不 自 知 。 故 我 說 箇 心 即 理 , 要 使 知 心 理 是 一 箇 ? 便 來 心 上 做 工 夫 , 不 去 英 義 於 外 , 便 是 王 道 之 真 。 此 我 立 言 宗 旨 。 」 又 問 「 聖 賢 言 語 許 多 , 如 何 卻 要 打 做 一 箇 ? 」 曰 : 「 我 不 是 要 打 做 一 箇 , 如 日 「 夫 道 一 而 已 矣 。 』 又 曰 「 其 為 物 不 二 , 則 其 生 物 不 測 。 」 天 地 聖 人 皆 是 一 箇 , 如 何 二 得 ? 」
【 3 2 2 】 「 心 不 是 一 塊 血 肉 , 凡 知 覺 處 便 是 心 ; 如 耳 目 之 知 視 聽 , 手 足 之 知 痛 癢 , 此 知 覺 便 是 心 也 。 」
【 3 2 3 】 以 方 問 曰 : 「 先 生 之 說 「 格 物 」 , 凡 《 中 庸 》 之 「 慎 獨 」 及 「 集 義 」 「 博 約 」 等 說 , 皆 為 『 格 物 」 之 事 。 」 先 生 曰 : 「 非 也 , 格 物 即 慎 擉 , 即 戒 懼 ; 至 於 『 集 義 』 『 博 約 』 , 工 夫 只 一 般 , 不 是 以 那 數 件 都 做 『 格 物 』 底 事 。 」
【 3 2 4 】 以 方 問 「 咠 德 性 」 一 條 。 先 生 曰 : 「 『 道 問 學 』 即 所 以「
尊 德 性 』 也 。 晦 翁 言 子 靜 以 『 尊 德 性 』 晦 人 , 某 教 人 豈 不 是 『 道 問 學 」 處 多 了 些 子 , 是 分 『 尊 德 性 气 道 問 學 』 作 兩 件 且 如 今 講 習 討 論 下 許 多 工 夫 , 無 非 只 是 存 此 心 , 不 失 其 德 性 而 已 : 豈 有 『 尊 德 性 』 只 空 空 去 尊 , 更 不 去 問 學 , 問 學 只 是 空 空 去 問 學 , 更 與 德 性 無 關 涉 ? 如 此 , 則 不 知 今 之 所 以 講 習 討 論 者 , 更 學 何 事 ! 」 問 「 致 廣 大 」 二 句 。 曰 : 「 『 盡 精 微 』 即 所 以 「 致 廣 大 」 也 , 「 道 中 庸 」 郥 所 以 『 極 高 明 』 也 。 蓋 心 之 本 體 自 是 廣 大 底 , 人 不 能 『 盡 精 微 』 , 則 便 為 私 欲 所 蔽 , 有 不 勝 其 小 者 矣 。 故 能 細 微 曲 折 , 無 所 不 盡 , 則 私 意 不 足 以 蔽 之 , 自 無 許 多 障 礙 遮 隔 處 , 如 何 廣 大 不 致 ? 」 又 問 : 「 精 微 還 是 念 慮 之 精 微 , 事 理 之 精 微 ? 」 曰 : 「 念 慮 之 精 微 , 即 事 理 之 精 微 也 。 」
【 3 2 5 】 先 生 曰 : 「 今 之 論 性 者 , 紛 紛 異 同 , 皆 是 說 性 , 非 見 性 也 。 見 性 者 無 異 同 之 可 言 矣 。 」
【 3 2 6 】 問 : 「 聲 、 色 、 貨 、 利 , 恐 良 知 亦 不 能 無 。 」 先 生 曰 :「
固 然 。 但 初 學 用 功 , 卻 須 掃 除 蕩 滌 , 勿 使 留 積 , 則 適 然 來 遇 , 始 不 為 累 , 自 然 順 而 應 之 。 良 知 只 在 聲 、 色 、 貨 、 利 上 用 功 。 能 致 得 良 知 精 精 明 明 , 毫 髮 無 蔽 , 則 聲 、 色 、 貨 、 利 之 交 , 無 非 天 則 流 行 矣 。 」
【 3 2 7 】 先 生 曰 : 「 吾 與 諸 公 講 『 致 知 』 『 格 物 』 , 日 日 是 此 , 講 一 二 十 年 俱 是 如 此 。 諸 君 聽 吾 言 , 實 去 用 功 , 見 吾 講 一 番 , 自 覺 長 進 一 番 ; 否 則 只 怍 一 場 話 說 , 雖 聽 之 一 同 用 。 」
【 3 2 8 】 先 生 曰 : 「 人 之 本 體 , 常 常 是 寂 然 不 動 的 , 常 常 是 感 而 遂 通 的 。 未 應 不 是 先 , 已 應 不 是 後 。 」
【 3 2 9 】 一 友 舉 佛 家 以 手 指 顯 出 , 問 曰 : 「 眾 曾 見 否 」 ? 眾 曰 :「
見 之 」 。 復 以 手 指 入 袖 。 問 曰 : 「 眾 還 見 否 」 ? 眾 曰 : 「 不 見 」 。 佛 說 還 未 見 性 。 此 義 未 明 。 先 生 曰 : 「 手 指 有 見 有 不 見 。 爾 之 見 性 , 常 在 人 之 心 神 。 只 在 有 睹 有 聞 上 馳 騖 。 不 在 不 睹 不 聞 上 著 實 用 功 。 盡 不 睹 不 聞 , 實 良 知 本 體 。 戒 慎 恐 懼 , 是 致 良 知 的 功 夫 。 學 者 時 時 刻 刻 常 睹 其 所 不 睹 , 常 聞 其 所 不 聞 , 功 夫 方 有 箇 實 落 處 。 久 久 成 熟 後 , 則 不 須 著 力 , 不 待 防 檢 , 而 真 性 自 不 息 亦 。 豈 以 在 外 者 之 聞 見 為 累 哉 」 ?
【 3 3 0 】 問 : 「 先 儒 謂 鳶 飛 魚 躍 , 與 『 必 有 事 焉 」 , 同 一 活 潑 潑 地 。 」 先 生 曰 : 「 亦 是 。 天 地 閒 活 潑 潑 地 , 無 非 此 理 , 便 是 吾 良 知 的 流 行 不 息 , 『 致 良 知 」 便 是 『 必 有 事 」 的 工 夫 。 此 理 非 惟 不 可 離 , 實 亦 不 得 而 離 也 。 無 往 而 非 道 , 無 往 而 非 工 夫 。 」
【 3 3 1 】 先 生 曰 : 「 諸 公 在 此 , 務 要 立 箇 必 為 聖 人 之 心 , 時 時 刻 刻 須 是 一 棒 一 條 痕 , 一 摑 一 拳 血 , 方 能 聽 吾 說 話 , 句 句 得 力 。 若 茫 茫 蕩 蕩 度 日 , 譬 如 一 塊 死 肉 , 打 也 不 知 得 痛 症 , 恐 終 不 濟 事 , 回 家 只 尋 得 舊 時 伎 倆 而 已 , 豈 不 惜 哉 ? 」
【 3 3 2 】 問 : 「 近 來 妄 念 也 覺 少 , 亦 覺 不 曾 著 想 定 要 如 何 用 功 , 不 知 此 是 工 夫 否 ? 」 先 生 曰 : 「 汝 且 去 著 實 用 功 , 便 多 這 些 著 想 也 不 妨 , 久 久 自 會 妥 帖 ; 若 纔 下 得 些 功 , 便 說 效 驗 , 何 足 為 恃 ! 」
【 3 3 3 】 一 友 自 嘆 : 「 私 意 萌 時 , 分 明 自 心 知 得 , 只 是 不 能 使 他 即 去 。 」 先 生 曰 : 「 你 萌 時 , 這 一 知 處 便 是 你 的 命 根 , 當 下 即 去 消 磨 , 便 是 立 命 工 夫 。 」
【 3 3 4 】 「 夫 子 說 「 性 相 近 』 , 即 孟 子 說 「 性 善 』 , 不 可 專 在 氣 質 上 說 。 若 說 氣 質 , 如 剛 與 柔 對 , 如 何 相 近 得 , 惟 性 善 則 同 耳 。 人 生 初 時 善 , 原 是 同 的 , 但 剛 的 習 於 善 則 為 剛 善 , 習 於 惡 則 為 剛 惡 , 柔 的 習 於 善 則 為 柔 善 , 習 於 惡 則 為 柔 惡 , 便 日 相 遠 了 。 」
【 3 3 5 】 先 生 嘗 語 學 者 曰 : 「 心 禮 上 著 不 得 一 念 留 滯 , 就 如 眼 著 不 得 些 子 塵 沙 , 些 子 能 得 幾 多 ; 滿 眼 便 昏 天 黑 地 了 。 」 又 曰 : 「 這 一 念 不 但 是 私 念 ; 便 好 的 念 頭 亦 著 不 得 些 子 如 眼 中 放 些 金 玉 屑 , 眼 亦 開 不 得 了 。 」
【 3 3 6 】 問 : 「 人 心 與 物 同 體 , 如 吾 身 原 是 血 氣 流 通 的 , 所 以 謂 之 同 體 : 若 於 人 便 異 體 了 , 禽 、 獸 、 草 、 木 益 遠 矣 。 而 何 謂 之 同 體 ? 」 先 生 曰 : 「 你 只 在 感 應 之 幾 上 看 ; 豈 但 禽 、 獸 、 草 、 木 , 雖 天 、 地 也 與 我 同 體 的 , 鬼 、 神 也 與 我 同 體 的 。 」 請 問 。 先 生 曰 : 「 你 看 這 箇 天 、 地 中 間 , 甚 麼 是 天 、 地 的 心 ? 」 對 曰 : 「 嘗 聞 人 是 天 地 的 心 。 」 曰 : 「 人 又 甚 麼 叫 做 心 ? 」 對 曰 : 「 只 是 一 箇 靈 明 。 」 「 可 妯 充 天 塞 地 中 間 , 只 有 這 箇 靈 明 。 人 只 為 形 體 自 問 隔 了 。 我 的 靈 明 , 便 是 天 、 地 、 苨 、 神 的 主 宰 。 天 沒 有 我 的 靈 明 , 誰 去 仰 地 高 ? 地 沒 有 我 的 靈 明 , 誰 去 俯 他 深 ? 鬼 、 神 沒 有 我 的 靈 明 , 誰 去 辯 他 吉 、 凶 、 災 、 祥 ? 天 、 地 、 鬼 、 神 、 萬 物 , 離 卻 我 的 靈 明 , 便 沒 有 天 、 地 、 鬼 、 神 、 萬 物 了 ; 我 的 亞 明 , 離 卻 天 、 地 、 鬼 、 神 、 萬 物 , 亦 沒 有 我 的 靈 明 。 如 此 , 便 是 一 氣 流 通 的 , 如 何 與 他 間 隔 得 ? 」 又 問 : 「 天 、 地 、 鬼 、 神 、 萬 物 , 千 古 見 在 , 何 沒 了 我 的 靈 明 , 便 俱 無 了 ? 」 曰 : 「 今 看 死 的 人 , 他 這 些 精 靈 游 散 了 , 他 的 天 、 地 、 鬼 、 神 、 萬 物 尚 在 何 處 ? 」
【 3 3 7 】 先 生 起 行 征 思 田 , 德 洪 與 汝 中 追 送 嚴 灘 , 汝 中 舉 佛 家 寅 相 幻 相 之 說 。 先 生 曰 : 「 有 心 俱 是 實 , 無 心 俱 是 幻 ; 無 心 俱 是 實 , 有 心 俱 是 幻 。 」 汝 中 曰 : 「 有 心 俱 是 穴 , 無 心 俱 是 幻 , 是 本 體 上 說 工 夫 : 無 心 俱 是 寅 , 有 心 俱 是 幻 , 是 工 夫 上 說 本 體 。 」 先 生 然 其 言 。 洪 於 是 時 尚 未 了 達 , 數 年 用 功 , 始 信 本 體 、 工 夫 合 一 。 但 先 生 是 時 因 問 偶 談 , 若 吾 儒 指 點 人 處 , 不 必 借 此 立 言 耳 。 」
【 3 3 8 】 嘗 見 先 生 送 二 三 耆 宿 出 門 , 退 坐 於 中 軒 , 若 有 憂 色 。 德 洪 趨 進 請 問 。 先 生 曰 : 「 頃 與 諸 老 論 及 此 學 , 真 員 鑿 方 柄 。 此 道 坦 如 道 路 , 世 儒 往 往 自 加 荒 塞 , 終 身 陷 荊 棘 之 場 而 不 悔 , 吾 不 知 其 何 說 也 ? 」 德 洪 退 謂 朋 友 曰 : 「 先 生 誨 人 , 不 擇 衰 朽 , 仁 人 憫 物 之 心 也 。 」
【 3 3 9 】 先 生 曰 : 「 人 生 大 病 , 只 是 一 傲 字 。 為 子 而 傲 必 不 孝 , 為 臣 而 傲 必 不 忠 , 為 父 而 傲 必 不 慈 , 為 友 而 傲 必 不 信 。 故 象 與 丹 朱 俱 不 肖 , 亦 只 一 傲 字 , 便 結 果 了 此 生 。 諸 君 常 要 體 此 人 心 本 是 天 然 之 理 , 精 精 明 明 , 無 緻 介 染 著 , 只 是 一 無 我 而 已 : 胸 中 切 不 可 有 , 有 即 傲 也 。 古 先 聖 人 許 多 好 處 , 也 只 是 無 我 而 已 , 無 我 自 能 謙 。 謙 者 眾 善 之 基 , 傲 者 眾 惡 之 魁 。 」
【 3 4 0 】 又 曰 : 「 此 道 至 簡 至 易 的 , 亦 至 精 至 微 的 。 孔 子 曰 : 『 其 如 示 諸 掌 乎 : 』 且 人 於 掌 何 日 不 見 , 及 至 問 他 掌 中 多 少 文 理 , 卻 便 不 知 , 即 如 我 良 知 二 字 , 一 講 便 明 , 誰 不 知 得 : 若 欲 的 見 良 知 , 卻 誰 能 見 得 ? 」 問 曰 : 「 此 知 恐 是 無 方 體 的 , 最 離 捉 摸 。 」 先 生 曰 , 二 真 知 即 是 《 易 》 , 『 其 為 道 也 屢 遷 , 變 動 不 居 , 周 流 六 虛 , 上 下 無 常 , 剛 柔 相 易 , 不 可 為 典 要 , 惟 變 所 適 。 』 此 知 如 何 捉 摸 得 ? 見 得 透 時 便 是 聖 人 。 」
【 3 4 1 】 問 : 「 孔 子 曰 : 『 回 也 非 助 我 者 也 。 』 是 聖 人 果 以 相 助 望 門 弟 子 否 ? 」 先 生 曰 : 「 亦 是 實 話 。 此 道 本 無 窮 盡 , 問 難 愈 多 , 則 精 微 愈 顯 。 聖 人 之 言 本 自 周 遍 , 但 有 問 難 的 人 胸 中 窒 礙 , 聖 人 被 他 一 難 , 發 揮 得 愈 加 精 神 。 若 顏 子 聞 一 知 十 , 胸 中 了 然 , 如 何 得 問 難 : 故 聖 人 亦 寂 然 不 動 , 無 所 發 揮 , 故 日 非 助 。 」
【 3 4 2 】 鄒 謙 之 嘗 語 德 洪 曰 : 「 舒 國 裳 曾 持 一 張 紙 , 請 先 生 寫 『 拱 把 之 恫 梓 』 一 章 。 先 生 懸 筆 為 書 到 『 至 於 身 而 不 知 所 以 養 之 者 』 , 顧 而 笑 曰 : 『 國 裳 讀 書 , 中 過 狀 元 來 豈 誠 不 知 身 之 所 以 當 養 , 還 須 誦 此 以 求 警 。 』 一 時 在 侍 諸 友 皆 惕 然 。 」
錢 德 洪 跋
嘉 靖 戊 子 冬 德 洪 與 王 汝 中 奔 師 喪 至 廣 信 , 訃 告 同 門 , 約 三 年 收 錄 遺 言 。 後 同 門 各 以 所 記 遺 。 洪 擇 其 於 問 正 者 , 合 所 私 錄 , 得 若 干 條 。 居 吳 時 , 將 與 文 錄 並 刻 矣 。 適 以 憂 去 , 未 遂 當 是 時 也 , 方 講 學 日 眾 , 師 門 宗 旨 既 明 , 若 無 事 於 贅 刻 者 , 故 不 復 縈 念 。 去 年 , 同 門 曾 子 漢 得 洪 手 抄 復 傍 為 采 輯 , 名 曰 遺 言 , 以 刻 行 於 荊 。 洪 誑 之 , 覺 當 時 采 錄 精 , 力 為 刪 其 重 , 削 去 蕪 蔓 存 其 三 分 之 一 , 名 曰 《 傳 習 續 錄 》 , 復 刻 於 寧 國 之 水 西 精 舍 。 今 年 夏 , 洪 來 遊 蘄 , 沈 君 思 長 曰 : 「 師 門 之 教 久 行 於 四 方 , 而 獨 未 及 於 蘄 。 蘄 之 士 得 讀 遺 言 若 親 , 夫 子 之 教 , 指 見 良 知 , 若 重 靚 日 月 之 光 。 惟 恐 傳 習 之 不 博 , 而 未 以 重 覆 之 為 繁 也 , 請 哀 其 所 逸 者 增 刻 之 。 若 何 ? 」 洪 曰 : 「 然 師 門 致 知 格 物 之 旨 , 開 示 來 學 , 學 者 躬 修 默 悟 , 不 敢 以 知 解 承 , 而 惟 以 實 體 得 , 故 吾 師 終 日 言 是 而 不 憚 其 煩 , 學 者 終 日 聽 是 而 不 厭 其 數 。 蓋 指 示 專 一 , 則 皚 悟 日 精 , 幾 迎 於 言 前 , 神 發 於 言 外 , 感 遇 之 誠 也 。 今 吾 師 之 沒 未 及 三 紀 , 而 格 言 微 旨 漸 覺 淪 晦 , 豈 非 吾 黨 身 踐 之 不 力 , 多 言 有 以 病 之 耶 ? 學 者 之 趨 不 一 , 師 門 之 教 不 宣 也 。 」 乃 復 取 逸 稿 , 采 其 語 之 不 背 者 , 得 一 卷 。 其 餘 影 響 不 真 , 與 文 錄 既 載 者 , 皆 削 之 。 并 易 中 卷 為 問 答 語 , 以 付 黃 梅 尹 張 君 增 刻 之 。 庶 幾 誑 者 不 以 知 解 承 而 惟 以 實 體 得 , 則 無 疑 於 是 錄 矣 。 各 靖 丙 辰 夏 四 月 , 門 人 錢 德 洪 拜 古 於 斬 之 崇 正 書 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