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二郎神心血忽潮,已知平和化龍之事。又見一道冤氣彌漫太空,料道平和吃這官長的虧,心思報仇息恨。萬一龍身一轉,這灌口地方二千裏內完全可成大海。忙命黃巾力士護法神兵,速把孽龍打下深潭,切莫傷他性命。力士神兵奉了法旨,起在空中,正見那龍怒目張眉,尚在平家屋頂之上,連連下望,似乎戀戀不舍的光景。剛想施展法力,早有縹緲真人駕雲而至,向力士笑道:“列位不消費心,小道和此物卻有一段因果,請列位把這事交給我辦。回去複旨罷。”力士們見是真人前來,不敢有違,躬身退去。
縹緲真人把那龍帶到水麵,念念有詞,喝一聲:“水底老龍,你的化身到了,還不出來,更待何時!”言畢,一陣大風起於海麵,深水之中又飛起一條同樣的龍,卻是有形無體的一個影子。兩龍相遇,宛如舊識。真人揪住龍影,向半空的龍頭連拍三下,一霎時龍影全消,兩龍合一。真人吩咐道:“從今潛修五十年,可登天庭受敕封。如有胡為暴行,我必以劍斬汝!”那龍恭受法旨,點頭道謝。剛待下水,心中兀自不舍他娘,禁不住回顧三次,滴下兩滴龍淚,淚灑之處,頓時變成海灘。至今灌口地方,還有這灘的遺址,千古相傳,稱為望娘灘,就是這個出典。
閑言慢提,再說縹緲真人把一樁公案辦了,駕雲而起,想歸他的洞府去。雲頭剛起,忽見一朵彩雲冉冉而至。迎麵一看,原來是師兄火龍真人。二仙停住雲頭相見,火龍問道:“師兄何來?”縹緲笑道:“就為那孽龍之事。才得了結,想回衡山洞府去等候師兄,辦好龍案一同繳旨去。如今你的事情怎麽樣了?”火龍笑道:“你辦的是人化龍,究竟通達靈性,容易打發。我辦的是繩龍,和你音同字不同,差一點兒,卻多費許多手腳。如今正要前去東海,幹這公案咧。”縹緲也笑道:“正該快點去辦,不久下界大遭水劫,治水聖人快要出世,將來水陸界劃清楚,就是這兩孽龍出頭之日了。若再遲延,誤了他們功果,可不是你我之罪!祖師麵上怎麽交待得過。”火龍大笑道:“你這野道,幾時學來這套風涼話兒?你把輕而易為的事情辦好,卻來我麵上打這官話,真是豈有此理!”說得縹緲真人也大笑起來。二仙舉手而別。這火龍真人便向東南,直至東海岸上,辦他的公事去。
若說這件公事的起源,卻和上文所說那條孽龍差不多的時候。原來火龍真人所說的繩龍,就出在東海之西錢塘江內。如今的浙江省中部地方,有一處淺淺的水灘,橫在錢塘江上下遊之中,今人都稱七裏瀧,水淺流急,行船不易;有時逢著大風,駛行便比較容易。所以曆來有兩句傳說,叫做“無風七裏,有風七十裏”。這話凡是錢江的船戶和兩岸居民,誰不知道?這是後來的話。若在上古時候,卻不叫七裏瀧,稱為伏龍潭。這個取義不消說,就因本書所說繩龍曾在此間潛伏的緣故了。再說繩龍之稱,不過是火龍真人一句戲言,其實這個繩字還似是而非。按其實乃是一條絕粗絕大的篾纜,受日光之鍛煉,時而受月華之沉浸,曆年既久,竟出一種轉世的生物、有機之靈體。正是日月無意栽培他,他卻得了天地自然之陶成,居然也成了一種龍體,渾身鱗甲和口鼻須髯無不完全,隻差未曾把眼目修煉出來。所以升沉出入,雖然活靈活現是一條生龍,卻究竟苦於張不開眼,瞧不見花花世界芸芸眾生,每天饑下來時,隻瞎衝瞎撞價摸點水產物類充腹。因他龐然大物,修煉有素,那些普通魚蝦之類,怎能和他一抗,每逢這瞎龍張口之時,少不得大批兒送到他的肚子裏去。一年到頭,給他殘殺的生物自然數說不盡。可喜他早通靈性,夙種善根,除了飽食魚蝦之外,從沒吞舟傷船和噬食生人之事。不過身子太大,偶一轉側,就免不了作浪興風。有時因瞎眼之故,瞧不見世上人物,碰到舟船過此,略一現形,也盡夠嚇破人類的魂膽,這是無可如何之事。
瞎龍雖無心闖禍,而受害之人也很不在少數。也不曉是哪一時代、什麽年月,這位火龍真人曾有兩位在朝作宰的和真人舟行過灘,正遇這龍出現,一霎時天地黑暗,日月失明,那真人的坐船也隨著顛簸起來。真人怒道:“這是什麽孽畜,擅敢在此作祟!”當喚兩岸土地問話,土地們便把實在情形和這龍的來頭性情告訴真人。真人笑道:“一條爛繩怎敢如此無禮!”那兩位宰官就問:“可有法子治他?”真人點頭道:“小小畜類,何足當我一劍。隻惜他修煉多年,又沒什麽壞事,所以躊躇至再,不忍除他。”宰官都道:“此等畜生有甚好心,現在他沒有眼睛,幹不出什麽歹事。等他修成眼目,便如虎生雙翅,凡人安能抵禦?就是法師再要收拾他時,也沒今天這麽容易了。”真人歎道:“罪狀未形,惡果未顯,怎忍擅開殺戒。”那宰官最有愛民之心,一聞此事,再也放不過他。忙說:“仙師既不肯開殺戒,我二人卻是朝廷大吏,理應為民除害,請借法師寶劍一用。縱有天愆,某等願共任之,與法師無幹如何?”真人笑道:“大人們為國為民,有何大愆。既如此說,貧道就將佩劍奉借。”說時取出寸許長一柄小劍,迎風一晃,一化為二,指著說道:“這是雌劍,這是雄劍。聞土地說,這龍修成雌體,須用雌劍方能斬他。大人切勿弄錯。”宰官卻把雙劍一起接在手中,仔細端詳了一回,見那雌劍雖隻寸把長短,卻是光焰閃爍,冷氣逼人。近麵一照,不覺打個寒噤,笑道:“龍大劍小,也能適用麽?”真人大笑道:“大人莫小覷此劍,貧道從玄女學得天遁劍法,此劍又經三千年的鍛煉,能小能大,能隱能現,隨心所欲,無不如誌。平時不用就要小的無可再小,亦無不可。如今既要用他,大人愛他怎樣長,就得怎樣長;要他如何短,他就如何短。擲去如矢,其疾如風,鋒尖所及,千萬裏不為遠,百步內不為近。是真仙家奇寶,豈世上所用凡火鍛煉之頑鐵所能比擬麽?”
宰官大喜,正想尋覓瞎龍所在,驀地那龍又是一個轉動,船身一陣大蕩。那真人坐在船尾,神色不變,指指點點地說那龍頭所在。那持劍的宰官卻早慌得手足無措,馬上把真人囑咐的話忘記得幹幹淨淨,伸手一擲,把雄劍丟了下去。但見一道青光向龍頭馳去。真人慌叫:“錯了錯了,怎麽用了雄劍!”一語未了,那劍已回至宰官手中。一霎時風浪越大,水麵上探出一個碩大無朋的龍頭,在那雲霧迷離中向真人等連連點了十幾個頭,方才輕輕轉回身向遠處隱入水中,不可複見。這一來把兩位宰官嚇得驚疑失措,神智不清,半晌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隻見那真人歎息一聲道:“數之所定,人力真不可回。想此畜潛身水底,修煉多年,以一爛繩修到如此地步,卻又生成善根,不敢肆惡,這都是很難得的事情。宜受天心眷注。雖有小小口腹之過,究竟情有可原。方才貧道不肯除他,也就是體好生之德,憐向道之忱,絕非世人煦煦孑孑的小仁小義可比。怎奈二公不依,必欲為民除害。誰知倉卒之中顛倒雌雄,錯用吾劍,害之適以愛之,殺之正以全之。本來此物百骸都備,獨少眼目。若要修成兩眼,至少還要五百年功行。今得此劍一刺,戳破兩個窟窿,正好成為一對眼睛。倒不是大小玉成了他五百年苦功麽?”二宰聽說,呆呆相向,不知所雲。那真人把劍收回,入手就並合為一。
此時浪靜風平,日色當午,真是光頭最足熱力頂盛的時候。真人把劍向著日光一照,笑道:“此畜也著實可惡,我成全了他,他卻汙了我的寶貝!”說罷向陽一吹,那劍發出萬丈金光,耀得人眼花繚亂。再凝神,真人隻剩一雙空手,不曉把寶劍藏在什麽地方去了。宰官定了定神,方問:“法師,怎知此劍替他刺成雙目?況且一擊而中,自然隻有一眼,怎又說是兩個窟窿?”真人笑道:“陰陽相感而生萬物,若兩陰兩陽同性相遇,往往反以致害。此物既修成雌體,大人反用陽劍去刺他。陽氣所至,凡有所接,即相感而生。大人之劍剛剛擲在他頭額,豈非替他造成修煉未成的雙目麽?再則劍刺物,往往洞穿身體,一邊進去,卻從那一麵出來。一出一進豈非兩個窟窿?皆數有前定,故能機緣巧合。想此物命不該絕,且應享後福,所以得此巧遇。就連貧道與二位大人今日之遊,也是專替他刺眼而來。豈不奇怪呢!”兩宰都道:“如此說來,將來他要害世禍人,反成你我之罪了!法師可好設法再施神術,趁早剪除了他,免得流毒之間,自增罪狀。”真人大笑道:“這更不必了。兩位大人不見那龍入水之時,向你我連連點頭麽?這就是十分感謝、虔誠施禮之意。你我既受了他的頂禮,怎能無端相仇?況且此物出身極賤,偏能具此烈性、有此福緣,可見不是作惡之輩。將來之事,倒也不必過慮。再說一句狂妄的話,假如此物修成全體,反肆暴行,你我自然免不得處分。事已至此,也叫做命中所遭,要逃也逃不去的,隻能到了那時再作道理。斷不能在他修道之時,忽而成全於他,忽又加害於他。似此反複顛倒之事,斷非仙家所宜。要知違天不祥,背理不順;不順不祥,災必及身。倒不是懼那區區孽畜,不敢和他計較也。”兩宰聽說,默默不語。真人又道:“話雖如此,貧道為防他作惡,勵他上進之故,可施點小法力,令他知儆知感,於他本身也並非無益呢。”
說時向水底一招,那條巨龍又慢慢地騰身而上,饒是十分謹慎,十分矜持,兀自把水麵晃得和波潮上下一般。看他昂起頭,朝真人點頭為禮。真人正色吩咐道:“你是一條篾纜,修成龍體,又得貧道一劍成眼,省卻許多功行,你的福緣可算不淺。從今為始,你該加倍精進,勿怠勿懈,更不得多害生靈,禍及行旅。現今雙目已成,隻須三月功夫便可完全發光。且係我仙劍所開,光耀比眾不同。近觀能察秋毫,遠望可及千裏。那真是千載難逢、可遇難求的機會。你若自甘滿足,不知上進,豈不可惜,不但證果無期,尤恐獲罪上天,負你多年功行。再若自恃些小技能,為非作歹,那麽性命既難保全,死後當打人九幽地獄,累劫不得超生。我如今為勉你上進,助你成道起見,離此百裏之內,設下一重刀閘,不僅是你,以後在此江內,凡以生物修道者都要鑽過此閘,方可脫離塵俗,上登仙界。如不能鑽過,休想輕試。因此閘底蓋中間隻留一縫,其細如繩,非把法身化得細逾絲線,決難過去。而且一觸此閘,底蓋猝闔,立刻身首異處。這是最危險可怕的關隘。並非貧道有意和你等為難,一則見成道之難,而後顯出功成之可貴;二則有此一關,凡修持未至者,不敢自己滿足,卻可常以自儆;三則有此法力,便與神仙無殊,將來證果之後,不致被人輕侮。你看此法如何?”那龍連連頓首,現出萬分心服的樣子來。真人喝一聲:“去罷!”那龍又把頭點上幾點,倏然而逝。真人做了此事,別了兩宰自回洞府。
仙家日月比眾不同,轉眼之間又過了七八十年,卻才縹緲真人在灌口點化平和成全老龍之時。縹緲真人和火龍真人同出老君祖師門下,他倆成全兩龍原出無意,卻早被老君知道。算準東、西兩龍該在兩位真人手下成道。成道之後,大有一番際遇。因此吩咐他們,各把他們自己種下的因緣速去收成結果。凡是物類成仙,必須先轉人身。縹緲既用兩魂合一之法,成全了灌口老龍。火龍也要設法著那條篾龍也去凡人肚子裏一轉。因此別了縹緲真人,急急忙忙駕雲前來。直至七裏瀧,知道篾龍開眼以後,整整苦修了七八十年。先時還不免吃些生物果腹,後來習得導氣辟食之功,每天隻覓些水中葦草之類吞入肚中,便可不覺饑餓。而且把個身子修煉得能大能小、可粗可細,端的成為一條得道通玄的神龍。火龍真人如何不喜!施個召龍訣把他喚上水麵。那龍一見真人,也是悲喜交集的樣子,將自己身子繞成了絕大圈兒,周圍抱住真人,卻把龍頭對準真人麵上,顛頭不已。真人少不得有一番嘉獎,帶著他渡過那龍閘,那龍果然化成細如發、短如蚓的身子,戰戰兢兢向龍閘中間一鑽,那閘是仙人設立的機關,若有生物過去,上下兩鋒猛可地切合攏來,但聽水中一陣龍鳴,兩岸山穀一齊震動。未知此龍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