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制集 卷一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元祐元年十月八日
覽表具之。卿以應務之才,居本兵之地。綏靜中外,人無間言。何疑上章,欲求去位。未喻厥意,聞之憮然。夫榮親莫大於功名,養志不專於甘旨。而況魏闕之下,父母之邦。退食問安,孰便於此?勉循其舊,以卒輔予。
賜安燾乞外郡不允批答元祐元年十月八日
省表具之。夫事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而況艱難之際,一日萬幾。冰淵之懼,當務同濟。卿練達兵要,灼知邊情。寄託之深,義難引去。亟求自便,朕何賴焉。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十日
有敕。卿被遇先帝,勤勞有年。逮于眇躬,倚注彌重。宜安厥位,毋庸力詞。
雄州白溝驛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御筵口宣祐元年十一月
有敕。卿等遠馳使節,來慶春朝。屬歲律之凝嚴,涉道塗之修阻。宜頒宴衎,以勞勤劬。
趙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茶藥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六日
有敕。卿等遠訪使軺,來陳慶幣。川塗甚阻,風霧可虞。特示至恩,往頒名劑。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外郡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有敕。卿職在樞要,表儀百官。進當以禮,退當以義。今茲求退,其義安在?亟還視事,毋復固辭。
雄州撫問大遼國賀興龍節使副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六日
有敕。卿等遠犯風埃,久勤軺傳。入疆兹始,授館少安。申命撫存,式昭眷獎。
賜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呂公著生日詔元祐元年十月二十七日
敕公著。卿將相三世,輔翼兩朝。方斯干獻夢之辰,有既醉太平之福。宜膺慶賚,永錫壽康。今賜卿生日羊酒米麵等,具如別錄,至可領也。
賜皇叔祖建雄軍節度觀察留後同知大宗正事宗景上表辭恩命不允詔元祐元年十月九日
敕宗景。省所上表辭免恩命事,具悉。朕初執珪幣,祗見上帝。嘉與百辟,徼福文考。大賚四海,始於親賢。皆神之休,義不當避。國有常典,爾無固辭。
賜皇叔祖宗景上表辭恩命不許詔元祐元年十月九日
敕宗景。覽所上表辭免恩命事,具悉。國家有大祭祀,必均慶賞。邦甸侯衛,輝炮翟閽。無有遠邇,畢蒙惠澤。矧我懿親,實維顯相。祗率舊典,毋須固辭。
賜鎮江軍節度使檢校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康國公判大名府韓絳上表乞致仕不許詔元祐元年十月二十日
敕韓絳。覽所上表陳乞致仕事,具悉。卿四世元老,國之長城。端笏垂紳,不動聲氣。風采所及,自然折衝。軒冕丘園,其實何異。矧今艱難之際,日有冰淵之虞。黃髮在廷,未敢言病。豈宜獨善,遽欲即安。尚分北顧之憂,勿起退歸之念。強食自輔,體我至懷。
賜韓絳上表乞致仕不允詔元祐元年十月二十日
敕韓絳。省所上表陳乞致仕事,具悉。功成身退,人臣之常。壽考康強,有不得謝。卿出入將相,垂三十年。豈以小郡,尚勤元老。徒得君重,臥護一方,使吏民瞻師尹之儀刑,蠻夷識漢相之風采。丘園之請,朕未欲聞。其省思慮,時寢食,親近藥餌,以副中外之望。
趙州賜大遼賀興龍節大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六日
敕。卿肅將慶幣,遠涉川途。風埃浩然,徒馭勤止。宜加寵錫,以示眷懷。
趙州賜大遼賀興龍節副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六日
敕。卿將命夙興,犯寒遠涉。駕言未息,軫念殊深。特致恩頒,以嘉勤瘁。
冬至福寧殿作水陸道場資薦神宗皇帝齋文
伏以聖神陟降,釋梵後先。適更來復之辰,茂薦往生之福。虔修淨供,仰導真游。
趙州賜大遼賀正旦副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九日
敕。卿抗旌出境,夙駕在塗。眷言跋涉之勞,宜適興居之節。式頒良劑,以輔至和。
趙州賜大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九日
敕。卿遠飭使軺,講修鄰好。蒙犯風霧,跋履山川。宜頒錫於珍芳,庶輔安於寢食。
趙州賜大遼國賀太皇太后正旦大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九日
敕。卿恭講鄰歡,遠勤軺馭。言念驅馳之久,適丁寒沍之辰。宜錫珍良,式昭眷寵。
趙州賜副使茶藥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九日
敕。卿遠持使節,來慶春朝。方此沍寒,良勤啟處。宜示眷懷之異,式頒劑和之良。
趙州賜大遼國賀太皇太后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奉將邦幣,馳會歲元。眷言夙駕之勤,方次中塗之館。宜頒靈劑,以喻至懷。
趙州賜大遼國賀皇帝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元年十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逖修鄰好,方次州封。言念沍寒,想勤跋履。特頒名劑,以示眷懷。
賜新除檢校太保依前河西軍節度使阿里骨加恩制告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五日
敕阿里骨。朕涓選靈辰,奉承宗祀。肆均介福,遍暨多方。卿世撫侯封,夙虔朝命。特加寵渥,用獎忠嘉。
賜新除依前交趾郡王李乾德加恩制告敕書元祐元年十月十五日
敕乾德。朕躬執珪幣,大饗帝親。頒布湛恩,遍暨諸夏。卿世綏侯服,欽順朝廷。宜錫徽章,以昭異數。
太皇太后祭奠故夏國主祭文元祐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乃眷外臣,嗣守西服。襲累世之忠順,荷先朝之寵光。惟天難忱,錫命不永。訃音遽至,閔悼良深。特遣使車,往陳奠幣。庶此恩禮,貫于幽明。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念爾守邦,藐然在疚。日月逾邁,祖葬有時。緬懷孝愛之深,想極攀號之戚。往助襄事,式昭異恩。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十六日
惟我列聖,眷爾有邦。非徒極其寵榮,蓋亦同其憂患。念爾哀疚,惻然顧懷。臨遣行人,往喻至意。且致奠賻之禮,以為存沒之光。
內中添蓋諸帝后神御殿告遷御容權奉安於慈氏殿祝文
於皇神考,肇啟閟祠。方增築之未寧,懼格思之有瀆。別嚴淨宇,祗奉睟容。式燕聖靈,永綏慈嘏。
集禧觀開啟祈雪道場青詞
伏以麥將覆塊,雪未掩塵。嗣歲之憂,下民安訴。具嚴法會,祗款閟宮。仰冀同雲,溥滋新臘。
內中慈氏殿告遷神御於新添修殿奉安祝文
伏以增築告成,閟嚴有奐。儼衣冠之來復,愾歎息之疑聞。昭格穆清,永綏燕翼。
故贈太師追封溫國公司馬光安葬祭文
嗚呼。元豐之末,天步惟艱。社稷之衛,中外所屬。惟是一老,屏予一人。名高當世,行滿天下。措國於太山之安,下令於流水之源。歲月未周,紀綱略定。天若相之,又復奪之。殄瘁不哀,古今所共。知之者神考,用之者聖母。馴致其道,太平可期。長為宗臣,以表後世。往奠其葬,庶知予懷。
賜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劉昌祚進奉賀明堂禮畢馬敕書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敕劉昌祚。大事告成,多方同慶。汝以分符之重,特修效馬之儀。載念勤誠,不忘嘉歎。
賜觀文殿大學士知潁昌府韓縝上表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敕韓縝。朕躬祀總章,始行嚴配。推廣帝親之澤,覃及中外之臣。惟我老成,逮受顧命。均此介福,非朕敢私。國之故常,毋煩謙避。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到闕酒果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初一日
有敕。卿等肅將信幣,來慶誕辰。眷言行李之勞,宜有燕休之賜,受兹芳旨,體我眷懷。
就驛賜大遼興龍節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有敕。卿等抗旌旋復,弭節少留。風埃浩然,徒馭勤止。宜有珍芳之賜,以昭眷寵之殊。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遠會春朝,恪修鄰好。既卒聘事,豈無燕私。宜就錫於加籩,蓋式昭於異數。
正旦於福寧殿作水陸道場資薦神宗皇帝齋文
伏以棄黃屋以上賓,莫追風馭;抱烏號而永慕,再歷春朝。敢仗勝緣,式開淨供。仰頌羲堯之德,永追梵釋之游。
賜河東路諸軍來年春季銀鞋兼傳宣撫問臣寮將校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七日
有敕。汝卿等從事邊陲,服勤師律。方踐更於春令,諒率履於天和。特有匪頒,以昭眷遇。
雄州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六日
有敕。卿等出疆繼好,已事言還。跋履冰霜,憩休館舍。宜有燕私之寵,以旌來往之勤。
就驛賜大遼賀正旦人使銀䤬鑼唾盂盂子錦被褥等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六日
有敕。卿等遠持信幣,來慶春朝。眷言行李之勞,方茲舍館之定。宜加頒賚,用示寵嘉。
賜鎮江軍節度使判大名府韓絳詔書湯藥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九日
有敕。卿德望之隆,中外所屬。誠請雖極,輿論未安。毋復懷歸,以勤北顧。特頒良劑,以輔至和。
賜鎮江軍節度使判大名府韓絳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許詔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敕韓絳。為國無強於得人,用人莫先於求舊。雖已挂冠而謝事,尚俾安車而造朝。豈有體力未衰,蕃宣所寄,亟圖自便,遂欲言歸。矧卿德望並隆,神人所相。焉有滿盈之懼,夫何倚伏之虞。尚體至懷,少安厥位。
賜韓絳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四日
敕韓絳。朕以眇躬,求助諸老。皆以艱難之際,不辭中外之勞。胡為累章,確守歸意。豈朕不善西伯之養,而無人子思之側乎?三復喟然,未喻厥指。朕意不易,卿其少安。
賜韓絳上第三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敕韓絳。君臣之義,憂樂同之。苟皆懷歸,誰任其事。卿之高識雅度,輕軒冕而樂丘園,天下所共知也,獨不念先帝託付之重乎?勉徇大義,勿復以言。
賜韓絳上第三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詔
敕韓絳。功成身退,人臣之常禮。至於非常之遇,則必有無窮之報。朕待卿於形器之表,而卿自處於繩墨之內,未為得也。朕意不易,卿無復辭。
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詔元祐元年七月十三日
敕安燾。卿才當其位,義不辭勞,內之樞機之謀,外之疆場之議。既當身任其責,難以家事為辭。而況並奉君親,兩全忠孝。進無不得,退以何名。卿之所求,固非矯激。朕之不許,亦豈空文。亟還厥官,無煩朕命。
賜新除落致仕依前光祿大夫范鎮赴闕詔元祐元年十月二十日
敕范鎮。夫有德君子,以精神折衝。譬之麟鳳,能服猛鷙。朕虛懷前席,以致諸老,非敢必以事諉也。苟得黃髮之叟,皤然在位,則朝廷尊嚴,姦宄消伏。卿雖篤老,乃心王室。毋憚數舍之勞,以副中外之望。
賜外任臣寮曆日詔敕書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敕韓絳。朕申命日官,逆推嗣歲。眷予共理,頒此成書。勉劭農功,毋違時令。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呂大防辭恩命不允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四日
敕大防。卿敦大直方,任重道遠。擢貳西省,蔽自朕心。雖與聞政事,為日未久,而歷試中外,勤勞百為,蓋有年矣。德位惟允,人無間言。亟服新命,毋煩朕訓。
賜新除依前光祿大夫刑部尚書蘇頌辭恩命不允詔元祐元年十月十七日
敕蘇頌。卿篤於仁心,深於經術。用心司寇,期於無刑。朕惟孝處之深,三年不奪其志。又惟才難之故,千里以待其來。卿而不能,誰當能者。亟服乃事,毋煩力辭。
賜新除御史中丞傅堯俞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元年十一月六日
敕堯俞。詩云:「剛亦不吐,柔亦不茹。」朕以卿有樊仲之風,是以擢卿為中執法。才難之歎,古今共之。豈以小嫌,而廢大任。與其拘文以自疑,不若直己而行義。亟服乃事,無煩固辭。
皇帝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賀正馬駝回詔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詔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遠奉王正,來歸時事。惟此充庭之實,率皆任土之宜。乃眷忠勤,良深嘉歎。
太皇太后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賀正馬駝回詔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詔故夏國主嗣子乾順。述職春朝,歸誠宰旅。修此效牽之視,致其乘服之良。再閱來章,式嘉忠節。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正旦書元祐元年十月
肇易歲元,發新榮於萬物;仰遵慈誨,修舊好於兩朝。遠飭使軺,肅將禮幣。庶迎壽祉,式副願言。
皇帝賀大遼皇帝正旦書元祐元年十月
獻歲發春,共講三朝之慶。寶鄰繼好,茂膺五福之祥。申飭使車,往陳信幣。永言欣頌,曷罄諭陳。
奏告天地社稷宗廟宮觀寺院等處祈雨雪青詞齋祝文
伏以朞年以來,水旱作沴。迨茲徂歲,復苦常暘。疾疫將興,農末俱病。方齋居而默禱,庶精意之登聞。敢祈春臘之交,沛然雨雪之賜。願均介福,敷錫群生。
五嶽四瀆等處祈雪祝文
伏以歷冬不雪,兩歲之憂。疾癘將興,麥麰就稿。分命守土,告於有神。下民其咨,天聽不遠。毋愛同雲之澤,以成盈尺之祥。苟利於民,敢忘其報。
賜宰臣呂公著生日禮物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十六日
有敕。朕之元老,生以茲辰。實為邦國之華,豈獨閨門之慶。故命爾息,往宣余懷。仍分廄庫之良,以助子孫之壽。
相州賜大遼國賀興龍節使副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遠馳信幣,來慶誕辰。眷言四牡之勞,宜享加籩之禮。式頒寵數,以示至恩。
送伴正旦使副沿路與賀北朝生辰并正旦使副相見傳宣撫問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九日
有敕。卿等方冬出使,涉春在塗。遠犯風埃,想勤跋履。勉加鞭策,即造會朝。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正月六日朝辭訖就驛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來修舊好,克備多儀。既陛見以告辭,將駕言而反命。載嘉勤勩,宜錫燕私。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劉摯辭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元年十一月
覽表具之。道有行藏,時有用舍。歲不我與,難以智求。道之將行,豈容力避。大言大利,固當安而受之;小行小廉,非所望於卿者。成命不再,可無復辭。
賜劉摯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元年十一月
省表具之。政如農耕,以既獲為能事;言如藥石,以愈疾為成功。若耕不獲,疾不愈,朕何望焉。所以用卿者,非以富貴卿也。勉卒成業,何以辭為。
相州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卻回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有敕。卿等歲首奉觴,禮成復命,改轅北道,弭節近藩。宜錫宴私,以彰眷寵。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卻回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十九日
有敕。卿等遠達使辭,載嚴歸駟。方改轅於北道,暫弭節於都門。益重眷懷,往伸燕餞。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正月一日入賀畢就驛御筵口宣元祐元年十二月十一日
有敕。卿等遠飭使軺,來修鄰好。屬此方春之旦,宜均既醉之歡。爰命燕胥,以昭眷寵。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祐二年正月五日
百年之好,既講於春朝;萬壽之儀,兼陳於幄殿。恭因省侍,具述來音。感懌之懷,言宣莫罄。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祐二年正月五日
東風協應,感徂歲之更新。遠使交馳,導歡言而講舊。粲然禮幣,申以書詞。欣懌之深,敷陳罔究。
賜鎮江軍節度使判大名府韓絳詔書湯藥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十日
有敕。方面重寄,無逾老成。丘園歸休,難遂雅意。特頒珍劑,以示至懷。方此沍寒,益加調養。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呂大防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有敕。大政所關,西臺為重。朕難其選,無以易卿。宜即欽承,毋煩退避。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劉摯辭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有敕。卿嘉猷屢告,清議所歸。授受之間,臣主無愧。速起視事,副朕所期。
班荊館賜大遼國賀興龍節人使赴闕口宣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有敕。卿等抗旌遠道,弭節近郊。乃眷勤勞,良深軫念。特頒燕閈,以示惠慈。
內制集 卷二
皇帝為冬節奏告永裕陵神宗皇帝表本
伏以曆紀天正,史書日至。感舒長於測景,增怵惕於履霜。恭惟謚號皇帝,德邁堯仁,功恢禹跡。游衣冠於原廟,徒仰威神;望松柏於橋山,永懷悲慕。
皇太后殿夫人為冬節往永裕陵酌獻神宗皇帝表本
伏以一陽來復,萬物懷生。空臨觀祲之辰,無復稱觴之慶。恭惟謚號皇帝,道齊覆載,德冒華夷。從南狩於蒼梧,神游已邈;望西陵於銅雀,涕慕空深。
皇帝為十一月一日奏告永裕陵神宗皇帝旦表本
伏以始餞餘寒,復興嗣歲。望寢園而增慕,悼日月之不留。恭惟謚號皇帝,道貫百王,澤涵萬宇。永瞻帝所之樂,坐起堯牆之悲。饋奠莫由,馳誠罔極。
皇太后殿夫人為年節往永裕陵酌獻神宗皇帝表本
伏以葦桃在戶,徒講三朝之儀;椒柏稱觴,無復萬年之壽。恭惟謚號皇帝,功施無外,德洽有生。隨鼓漏於寢園,莫親饋奠;望衣冠於原廟,空極涕流。
皇帝為三月一日奏告神宗皇帝旦表本
伏以既成春服,時方褉洛之初;祗謁寢園,古有薦鮪之禮。恭惟謚號皇帝,配天立極,如日載陽。仰餘澤之旁流,致群生之遂茂。光靈愈遠,涕慕空深。
皇帝為神宗皇帝大祥往永裕陵奏告表本
伏以寢廟告成,永動廓然之感;柏城森列,遽興拱矣之悲。恭惟謚號皇帝,澤浸函生,慶垂後裔。配天無極,奉謨訓以長存;示民有終,悵神游之安在。恭修祥奠,莫訴哀誠。
皇帝為神宗皇帝大祥內中奏告表本
伏以追號罔極,實抱終身之憂;祥禫有期,蓋迫先王之禮。恭惟謚號皇帝,睿明照世,神智自天。雖清廟肅雍,瞻之莫見;而威顏咫尺,凜然常存。悲慕之深,華夷所共。
皇太后殿夫人為神宗皇帝大祥往永裕陵酌獻表本
伏以飆馭上賓,日以遠矣。隙駒遄邁,祥而廓然。恭惟謚號皇帝,道始家邦,化刑夷夏。天地之運,固代謝於陰陽;草木何知,徒興悲於霜露。莫親饋奠,惟極哀誠。
賜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孫固乞致仕不許詔元祐二年正月一日
敕孫固。視國如家,忠臣可以忘老;視民如子,君子可以忘勞。卿被遇三朝,出入二府。德望並隆,中外所服。故起之詞館,付以留籥。使士有所矜式,民有所依怙。屬任之意,豈輕也哉!釋位謀安,引年求避,此疏遠小臣之事,非所望於卿也。尚體至意,勿亟懷歸。
賜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孫固乞致仕不許詔元祐二年正月一日
敕孫固。卿英祖所擢,以遺神考。乃眷舊學,用之西樞。朕即位二年,未見君子。每惟圖任舊人之意,常有越在外服之歎。矧欲辭位而去,遂安丘園哉。三川重鎮,務舉大體。簿書期會,則有司存。優遊卒歲,可以忘老。
賜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孫固再乞致仕不許詔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敕孫固。廊廟之舊,歷事三朝。名德並隆,如卿者有幾。無故釋位,其謂朝廷何。卿既自為謀,亦為乃后謀之。勉遵前詔,以慰中外之望。
賜觀文殿學士正議大夫知河南府孫固再乞致仕不許詔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敕孫固。朕永懷三宗,追用其人。所以尊禮慰藉其意者,自以為無失矣。而卿浩然懷歸,若不可復留,何哉?勉徇大義,毋違朕志。
撫問熙河蘭會路臣寮口宣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服勤疆埸,賦政兵民。言念劬勞,實分憂顧。特加存問,以示眷懷。
在京諸宮觀開啟神宗皇帝大祥道場齋文
伏以密音如昨,新穀再升。望仙馭於帝鄉,陳法筵於淨宇。人天來會,共修最勝之緣;梵釋同游,永錫無疆之慶。
撫問資政殿學士知揚州王安禮口宣元祐二年正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久去廊廟,出臨江淮。綏懷流亡,肅遏寇盜。遠惟勤瘁,特示撫存。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生日詔元祐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敕清臣。春之方中,月復幾望。篤生王國之彥,蔚為廊廟之華。神既聽於靖恭,民亦宜於愷悌。膺我慶賜,永綏壽祺。
景靈宮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
伏以恭承仙馭,奄宅殊庭。罄海宇以駿奔,儼人天之景從。願回日月之照,少答神民之心。乃眷新宮,永垂餘慶。
垂拱殿開啟神宗皇帝大祥道場齋文
伏以喪期有數,方歎於壑舟;法海無邊,聊資於岸筏。有嚴秘殿,恭啟淨筵。時御六龍,徘徊宮闕。永同千佛,陟降人天。
賜皇叔祖保信軍節度使安康郡王宗隱生日禮物口宣
有敕。卿屬尊望重,德厚慶隆。方誕育之令辰,有匪頒之故事。克膺壽祉,永服寵光。
天章閣權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
伏以唐虞稽古,雖絕名言。文武重光,已新崇構。下慰華夷之望,仰摹天日之容。將往宅於靈宮,永懷攀慕;願少安於秘殿,無盡瞻依。
賜皇叔祖寧國軍節度使華原郡王宗愈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望重宗盟,德隆藩服,載協誕彌之旦,光膺積慶之餘。特示寵頒,永綏壽祉。
內中福寧殿下寒節為神宗皇帝作水陸道場齋文
伏以甚雨疾風,感春律之將變;鑽燧改火,悼喪期之不留。爰啟淨筵,以資冥福。願登大覺,永濟函生。
賜皇叔祖昭信軍節度使漢東郡王宗瑗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二月二日
有敕。卿爵齒既隆,德望斯稱。載更誕日,胥慶家庭。式侑燕私,以資壽祉。
內中神御殿張挂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
伏以祥祭告終,聖靈改御。僾如在位,威不違顏。雖天日之光,固難形似;而神人之奉,永有瞻依。悲慕愈深,照臨無極。
神宗皇帝大祥祭訖徹饌除靈座時皇帝躬親扶神御別設一祭祝文
伏以俯就終喪,禮當即遠。永瞻陵廟,將徹几筵。攀慕若疑,追懷罔極。
寒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人御筵口宣元祐二年二月
有敕。汝等觀光上國,述職遐方。屬茲改火之辰,想有懷歸之念。宜頒燕衎,以示恩私。
賜新除樞密直學士知定州韓忠彥乞改一偏州不允詔元祐二年二月
敕忠彥。朕嘗覽閱古之圖,觀宗臣之文。俯仰今昔,有概於心。會中山闕守,差擇人門。卿庶幾焉,勉副朕意,何以辭為。
賜樞密直學士守兵部尚書王存乞知陳州不允詔
敕王存。卿出入四朝,更涉夷嶮 。金石之節,終始惟一。六卿之長,所以倡九牧而厚風俗也,豈以職事煩簡為輕重哉。君子出處,朝廷之大事,而風雨寒暑,膚理之微疾也。姑安厥位,以稱朕意。
奉安神宗皇帝御容赴景靈宮導引歌詞
帝城父老,三歲望堯心。天遠玉樓深。龍顏髣髴笙簫遠,腸斷屬車音。離宮春色瑣瑤林,雲闕海沉沉。遺民猶唱當時曲,秋雁起汾陰。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畢皇太后親詣行禮祝文元祐二年三月十四日
伏以奕奕祠宮,巍巍天象。聖靈雖遠,哲命惟新。仰瞻如在之威,永錫無疆之慶。敢祈昭鑒,下燭微誠。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日開啟道場青詞元祐二年三月十四日
伏以天鑒不遠,誠感則通。方寶構之肇新,宜神游之降格。具嚴法席,高詠靈篇。內安清淨之居,外錫烝黎之福。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罷散朱表元祐二年三月十四日
伏以馭風雲闕,既參日月之光;弭節琳宮,尚答臣民之望。爰開法會,庶款真庭。願推往聖之心,永錫函生之福。
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御容日開啟道場齋文
伏以祠宮夙啟,真室告成。仗勝會於佛僧,導靈游於梵釋。更推餘祉,旁及含生。
賜朝散大夫試御史中丞傅堯俞乞外郡不允詔元祐二年三月十三日
敕堯俞。負中外之望,居得言之地。朕方虛己,樂聞嘉猷。乃者水旱連歲,民流未止。賊盜將熾,財力靡敝。卿既欲圖實效以酬恩,朕亦將考所言以責實。偃息藩郡,豈所望哉。
五嶽四瀆等處祈雨祝文元祐二年三月十七日
期年以來,水旱作沴。振廩同食,冠蓋相望。已責勸分,公私並竭。惟待一熟之麥,以蘇垂死之民。而冬不雨以徂春,苗將秀而不實。顧惟冲昧,有失政刑。感傷陰陽,延及鰥寡。既非下民之罪,亦豈上帝之心。惟神聰明,毋愛膏澤。則民有息肩之漸,神無乏祀之憂。
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茶藥詔元祐二年三月
敕韓絳。春夏之交,寒燠相沴。起居之節,調適為難。眷子元臣,久勞于外。宜加存問,且錫珍良。勉蹈至和,以符眷倚。
賜保寧軍節度使馮京告敕茶藥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敕馮京。卿以篤老,久勤外服。留籥之重,擁髦而東。蒙犯氛埃,徒御良苦。宜省思慮,近藥物。勉遵時令,以副眷懷。
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赴闕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敕韓絳。卿擢自祖宗,輔翼先帝。德望之重,天下聳聞。與其置之一方,勞以民事;不若歸安闕下,式瞻儀刑。請老閒居,固非所望。嘉猷入告,夫豈不能。
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赴闕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敕韓絳。為天下計,則賢者常勞。為人臣謀,則老者當逸。今朝廷待卿之意,酌處其中。奉朝請於琳宮,所以系民望;釋負荷於留籥,所以慰雅懷。勉及清和,亟還朝著。
賜新除保寧軍節度使馮京告敕詔書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有敕。全魏之寄,舊德為宜。勉即征途,以答民望。往頒珍劑,昭示眷懷。
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絳詔書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德齒俱高,誠請彌確。重以民事,久勞元臣。既飭還車,宜頒珍劑。尚加調養,以副眷懷。
大相國寺開啟祈雨道場齋文
伏以旱暵既久,麥禾將空。仰惟天人之師,宜專雲雨之施。庶幾慈愍,寬我憂危。
集禧觀開啟祈雨道場青詞
洞淵龍王,水府聖眾。飢饉之患,民流者朞年;吁嗟之求,詞窮於是日。乃眷陰靈之宅,實為雲雨之司。涵濡之功,指顧而辦。罔吝天澤,以答民瞻。
賜故夏國主嗣子乾順進奉謝恩馬駝回詔元祐二年四月十七日
詔故夏國主嗣子乾順。向遣行人,往賻襄事。繼陳方物,來奉謝章。惟忠可以附民,惟禮可以定國。勉終誠節,以副眷懷。
諸宮觀寺院等處祈雨青詞齋文
饑饉之患,民流者期年;吁嗟之求,詞窮於是日。仰惟至道之助,推廣上天之仁。召呼群龍,時賜霈澤。罔以不德,而廢其言。
天地社稷宗廟神廟等處祈雨祝文
惟德弗類,致常暘之災;斯民何辜,有荐饑之懼。旬浹不雨,麥禾皆空。循省再三,夙夜祗慄。引領雲霓之望,援手溝壑之餘。既窮之詞,其忍弗聽。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無羨於功名,而有厭於富貴。其所以忘身徇國,舍逸就勞者,豈有求而然哉。凡以先帝之恩,生民之故也。卿之在朝,如玉在山,如珠在淵。光景不陳,而草木自遂。去就之際,損益非輕。昔西伯善養老,而太公自至。魯穆公無人子思之側,而長者去之。卿自為謀則善矣,獨不為朝廷惜乎?藥餌有間,時遊廟堂。家居之樂,何以異此。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朕修身以承六聖,虛己以聽四輔。而法度未定,陰陽未和,民未樂生,吏未稱職。中夜以思,方食而歎。雖不敢以事諉元老,實望其以身率百官。卿猶未即於安,孰敢不盡其力。此聖母沖人之本意,而天下有識之所望也。昔唐太宗以干戈之事,尚能起李靖於既老;而穆宗、文宗以燕安之際,不能用裴度於未病。治亂之效,於斯可見。朕意如此,卿其少安。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許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卿才全而德備,積厚而施博。明亮篤誠,坐屈群策。既以天下公議而用於此矣,豈以卿之私意而聽其去哉。水旱之災,不德所召。卿當助我,求所以消復之道,不當求去我也。詩不云乎:「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勉思厥職,以答民望。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用賢之功,必要之久遠。日計不足,歲計有餘。朕之用卿,期於百姓之既富;卿之自信,亦豈一日而成功。常暘之災,天以警朕。夙夜祗懼,與卿同之。朕若歸過於股肱,何以答天戒;卿若釋政而安逸,何以塞民言。各思其憂,少安厥位。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有敕。卿德望冠於累世,風采聞於四夷。方茲仰成,倚以為重。退老之請,所未欲聞。
賜宰相呂公著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有敕。卿柱石本朝,著龜當代。方兹注意,實所仰成。宜體朕心,姑安其位。
賜尚書刑部侍郎范百祿乞外任不允詔元祐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敕百祿。成王命君陳:「商民在辟,予曰辟,爾惟勿辟,予曰宥,爾惟勿宥,惟厥中。」古之有司,與天子相可否,蓋如此,而況公卿之間,議有異同而不盡其說哉。例在中書,與在有司,固宜審處,歸於至當。而卿遽欲以此去位,非古之道也。其益修厥官,以稱朕意。
賜交州進奉人朝見訖就驛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四月五日
有敕。汝等恭持方物,來款塞垣。冒涉脩途,觀光上國。宜頒燕勞,以示恩私。
賜龍圖閣直學士新差知秦州呂公孺乞改授宮觀小郡差遣不允詔元祐二年四月三日
敕公孺。朕顧懷西方,思得賢守,使邊有備,而民無擾。以卿耆老練達,德宇淵靜。秦又舊治,吏士服習。臥護諸將,無以易卿。
故聽宣劉氏堂祭文
奉侍有年,肅雍靡懈,今其亡矣,良用惻然。沒而有知,來舉兹奠。
故聽宣劉氏墳所祭文
盡瘁內職,歸全近郊。既掩諸幽,往致斯奠。賁其窀穸,極爾哀榮。
五嶽四瀆等處祈雨祝文元祐二年四月十日
天人之交,應若影響。雨暘不順,咎在貌言。失之戶庭,害及寰宇。求治雖切,不當天意之中;聽言雖多,未聞民病之實。刑罰有過,賦役未平。一人之愆,百姓何罪。避坐徹膳,猶當許其自修;悔禍轉災,庶或救之將墜。於神蓋反掌之易,而民免擠壑之憂。仰瞻雲霓,待命旦夕。
五嶽四瀆等處謝雨祝文元祐二年四月十日
乃者常暘為災,歷時愈熾。念咎責己,寧丁我躬。求哀籲天,並走群望。果蒙膏澤之賜,一拯流亡之餘。我愧於民,敢廢無災之懼;神終其賜,願必有年之祥。
鄭州超化寺祈雨齋文元祐二年四月九日
伏以常暘為災,歷時愈熾。秋穀未蓺,夏苗將空。天意未回,佛慈所愍。願以不思議智力,大解脫神通。時興法雲,普賜甘澤。
鄭州超化寺謝雨齋文元祐二年四月九日
等慈應物,不倦於禱求;神智無方,何難於膏澤。旱沴既弭,農民其康。仰惟不宰之功,豈待有為之報。爰修淨供,少達純誠。
景靈宮罷散奉安神宗皇帝御容道場功德疏文元祐二年四月七日
伏以肇新寶構,祗奉晬容。修妙供於珠庭,結勝緣於淨眾。真游永奠,法會告成。普冀含生,悉蒙餘祉。
賜外任臣寮進奉興龍節馬詔敕書元祐二年四月十三日
敕韓縝。誕彌之慶,遠邇攸同。眷惟外服之良,來效右牽之禮。言念誠恪,不忘歎嘉。
賜彰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詔元祐二年四月十五日
敕宗晟。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卿以膝下之養,為宗人之法。古之為政,孰大於此,而欲以親辭職耶?其益修厥官,以稱吾意。
賜彰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還職事不允詔元祐二年四月十五日
敕宗晟。古者庶子之官設,而邦國有倫。所治雖簡,而所寄甚重。卿為宗室祭酒,德度之美,刑于中外。朕方慶瓜瓞之茂,而欲觀麟趾之應。益勵厥職,無棄爾成。
永裕陵修移角堠門戶柏窠奏告神宗皇帝祝文
園寢之奉,巡行以時。增植所宜,卜云其吉。先事而告,亦禮之常。
永裕陵修移角堠門戶柏窠祭告土地祝文
園寢之奉,栽植以時。惟爾有神,實嚴所守。敢祈昭鑒,永底平寧。
白溝驛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御筵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四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肅將慶幣,遠涉脩塗。風埃浩然,徒馭勤止。宜頒燕衎,以示眷懷。
內制集 卷三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祐二年四月十八日
卿以方聞之舉,擢自厚陵。禁林之選,用於神考。逮受顧命,弼予沖人。義既同於戚休,身豈輕於出處。遽欲引去,聞之惻然。姑安厥常,以助予治。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元祐二年四月十八日
祥除之初,念我聖祖。所與共政,不忘舊人。而卿博學多聞,通練古今。小心畏慎,不見過失。力求引去,為之惘然。勉留輔予,益祗厥服。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不允批答元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朕即位二年,水旱繼作。致災之故,實惟沖人。既延及於無辜,復貽憂於文母。是以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實欲深念厥咎,豈徒見之空言。而雨不崇朝,農猶告病。欲徇來請,惕然未寧。其一乃心,勉正厥事。毋重朕之不德,以答天之深戒。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四月二十二日
旱暵之罰,自冬及夏。天之降災,如此其久。則夫致災之道,豈一日而然哉。雖力行罪己之文,尚恐非應天之實。而卿等以膚寸之澤,遽欲即安,覽之惕然,未敢自赦。其交修不逮,務盡厥誠。期茲歲於有秋,雖復常其未晚。
集禧觀洪福殿等處罷散謝雨道場青詞齋文
德有愧於動天,敢辭屢請;道無私而應物,豈間微誠。霈一雨以咸周,起三農於既病。仰承靈貺,莫報深仁。
集禧觀洪福殿罷散謝雨道場朱表
伏以旱暵為災,禱求屢瀆。賴神之賜,霈澤以時。蓋至道之無私,豈不德之能致。載陳謝懇,少答靈休。
賜尚書左丞李清臣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綜轄樞機,雍容廊廟。義當體國,謀豈先身。往喻至懷,少安舊服。
賜溪洞蠻人彭允宗等進奉端午布敕書元祐二年五月十日
敕彭允宗等。汝族居裔壤,心慕華風。來修任土之儀,遠效充庭之實。載惟懃悃,良用歎嘉。
賜集禧觀使鎮江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韓絳到闕生餼口宣元祐二年五月十二日
有敕。卿力辭繁劇,歸即燕安。想見老成,渴聞嘉話。特頒牢醴,以勞驂騑。
神宗皇帝禫祭太皇太后親行祝文
寒暑之變,忽焉再朞;練祥之餘,復將三月。勉從即吉之典,莫遂無窮之哀。
神宗皇帝禫祭皇帝親行祝文
既祥之餘,徙月而吉。迫於先王之禮,徒有終身之憂。瞻仰聖靈,伏深感慕。
神宗皇帝禫祭皇太后親行祝文
喪期有數,禫月告終。哀雖未忘,禮弗敢過。追慕之至,中外所同。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皇帝御正殿復常膳允批答元祐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朕以寡昧,膺受多福。常欲損上益下,畏天之威。矧茲旱災,咎在不德。而卿等以雨澤既至,封章屢上,勉從其意,甚愧於中。夫天之有風雨雷霆,猶朕之有號令賞罰。朕不修明其事,何以責應於天。永思其終,無忘納誨。
賜文武百寮文彥博已下上第五表請太皇太后復常膳許批答元祐二年五月二十九日
德積無素。民罹其災。精誠莫通,禱不時應。雖蒙膏澤之報,僅救焦枯之餘,勉徇來衷,猶虞後患。其謹視盜賊,勤恤流亡。益務交修,以裨不逮。
景靈宮天興殿開淘井眼祭告里域真官祝文
神游之庭,井泥不食。日辰之吉,浚治以時。諗爾明靈,庶無悔吝。
賜新除尚書左丞劉摯辭免恩命不允詔
敕劉摯。朕昔聞卿言,今任以政。已試之效,見於事功。廊廟闕人,以次遷用。宜其右不宜其左,能於昔不能於今,豈有是哉。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五月二十六日
敕王存。朕歷選百辟,試之以事,惇厚而文,剛毅而和,更涉變故,德守不移,無逾卿者。夫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樂者,同天下之憂。朕非以是富貴卿也,其何以辭。
賜皇伯祖彰化軍節度使高密郡王宗晟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六月一日
有敕。卿德茂宗枝,望隆公袞。推本流長之慶,有嘉震肅之辰。宜示寵頒,以綏壽祉。
班荊館賜大遼國賀坤成節人使到闕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六月二日
有敕。卿等肅將慶幣,垂及都門。遠涉暑途,想勤行李。式頒燕衎,以示恩私。
賜新除吏部侍郎傅堯俞辭免恩命乞知陳州不允詔元祐二年六月十三日
敕堯俞。連蹇三黜,栖遲十年。士無賢愚,為國太息。如珠玉之在泥土,麟鳳之在網羅。朕所以拔卿於久廢之中,用卿於期年之內。天下拭目,欲觀所為。而乃引微疾以自言,指便郡而求去,豈獨於卿有報國未遂之歎,亦將使朕獲用賢不終之譏。勉復舊曹,以全大節。
賜護國軍節度使檢校太師濟陽郡王曹佾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六月九日
有敕。卿世濟勳勞,德隆藩戚。屬此誕彌之日,豈無燕喜之私。膺我寵頒,永增壽祉。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六月十二日日
士有品目,定於僉言。置之廟堂,蔽自朕志。豈有僉言既穆,朕志不移。而用過謙之詞,反已成之命。亟服乃事,宜無復云。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
為國不患於無人,有人而不用之為患;事君非難於辭寵,居寵而無愧之為難。吾之用卿,計已審矣。卿之自信,又何疑哉。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一日
先王之禮樂,因情而立文。君子之哀樂,自中而形外。夫有莫大之戚,則有無窮之悲。先皇帝天覆四方,子養萬物。至今窮髮之表,尚餘流涕之民。而況宮庭之間,母子之愛,粗畢三年之制,遂講八音之和。所未忍聞,非不欲作。卿等謹於率禮,篤於愛君,徒欲及舉舊章,顧未深明吾意。三復太息,難於黽從。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一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一日
禮之至者無文,哀之深者無節。故禫而不樂,古人非以求名;琴不成聲,君子以為知禮。朕以宗廟之重,勉蹈先帝之餘。履其位惕然而自驚,用其物潸焉而出涕。未報昊天罔極之德,常懷終身不忘之憂。欲從眾言,亟舉備樂。而金石絲竹,乃淒耳之聲;干戚羽旄,皆泫目之具。哀既未泯,樂何從生。再閱來章,徒增感慕。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遏密之制,雖盡於三年;追懷之私,豈論於歲月。金石在御,惻然未寧。吾不以一身之憂,廢天下之樂。今施之郊廟,用之軍旅。州閭之會,絃歌相聞。獨盡餘哀,止於中禁。以為於義未害,是故行之不疑。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二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朕少遭閔凶。僅畢祥禫。雖俯就企及,非以過制為賢;而創巨痛深,不能以禮自克。觀過其黨,聖人許之。禮曰:「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誠重違國老之忠告,姑欲盡人子之至情。
賜太師文彥博等請太皇太后受冊第二表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吾聞聖人以天下為憂,未聞以位號為樂也。損己裕物,畏天檢身。此吾平日之本心,非獨遇災而一發也。孔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卿等以是輔我,顧不美哉。
賜集禧觀使鎮江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韓絳乞致仕不允詔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敕韓絳。向以宏才,臥護北道。凡斯民之利病,蓋一方之安危。朕方虛懷,以待元老。冀疾病之有間,得雍容而造朝。時聞嘉言,以輔不逮。告老之請,殊非朕心。
賜韓絳乞致仕不允詔元祐二年六月四日
敕韓絳。元老在位,邦之榮華。徒以精神折衝,非以筋力為禮。游神道館,擁節家庭,於卿同告老之安,而國有貪賢之美。勉自輔養,期於少留。
賜同知樞密院事范純仁生日詔元祐二年六月十八日
敕范純仁。卿天資文武,世濟勳勞。載嘉誕日之臨,豈獨私門之喜。宜膺慶賜,以介壽祺。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九日
吾之本性,以清淨寂寞為樂。雖在平日,無游觀聲技之念。矧艱難之後,哀疚之餘。中夜以興,方食而歎。將不堪其憂者,豈有意於樂哉。雖欲勉從,未能自克。忠告屢却,愧歎兼深。
賜文武百寮太師文彥博已下上第四表請舉樂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九日
鐘鼓以導和,羽籥以飾喜。譬之飲食之節,適於口體之宜。今衰麻之除,莫敢逾制;而琴瑟之御,則有未安。卿等忠誠確然,開喻至矣。惟反求諸心而弗得,故欲行其言而未能。推之人情,當識朕意。
賜太師文彥博等上第三表請太皇太后受冊許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九日
吾上順帝則,下酌民言。處以無心,期於寡過。卿等以為協氣既應,群謀僉同。若固違典禮之常,恐莫慰天人之望。遇災而懼,昔者非以為謙。聞義則遷,吾亦豈敢自必。勉從故事,以副嘉言。
就驛賜大遼賀坤成節使副銀䤬鑼錦被褥等口宣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遠持慶幣,來講鄰歡。徒馭少休,舍館既定。首膺寵錫,當體眷懷。
賜新除試吏部侍郎范百祿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六月十二日
敕百祿。夫以天官之貳,治夏卿之選。簿書繁重,條格紛委。苟非其人,則士之失職而無告者多矣。朕難其材,不以輕授。卿有應務之敏,而行之以勤,有守官之亮,而濟之以通。往行其志,何以辭為。
賜皇叔楊王顥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九日
有敕。卿屬尊魯衛,德重間平。每臨載育之辰,永錫無窮之慶。宜膺寵數,以介壽祺。
相州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却回御筵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遠涉歸途,再離秋暑。駕言近郡,少憩旋車。宜示眷懷,往頒燕俎。
賜外任臣寮進奉坤成節銀敕書元祐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敕劉昌祚。汝承流外服,雅意本朝。爰因載誕之辰,遠致同寅之禮。眷惟忠藎,良極歎嘉。
雄州撫問大遼使副賀坤成節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抗旃修好,馳傳及疆。遠涉暑途,實勞參馭。特加存撫,式示眷懷。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敕安燾。人才之難,從古所歎。圖任以舊,為國之常。卿以瓌異之資,荷艱難之寄。勤勞靡懈,望實愈隆。雖云超升,不改疇昔。徒以任之既久,則責之宜專,知無不為,乃所望於卿者。卑以自牧,亦何補於國哉。
賜皇弟山南東道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佖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六月十八日
有敕。卿以棣華之親,襲瓜瓞之慶。載臨誕日,宜厚寵頒。服我異恩,永膺介福。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覽表具之。論材考德,聖人所以公天下;難進易退,君子所以善一身。權之以義,孰為輕重。訓兵論將,威懷戎狄。卿以是事上,豈不賢於逡巡退避也哉。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覽表具之。德稱其服,臣主俱榮;食浮於人,上下交病。朕之為天下慮,甚於卿之自為謀也。思而後行,有出無反。成命不再,卿毋復辭。
賜新除知樞密院安燾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五日
有敕。卿以舊德,簡在朕心。成命既孚,僉言咸穆。宜即祗受,毋煩固辭。
賜權陝府西路轉運判官孫路銀絹獎諭敕書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八日,為築蘭州西荊堡,成,下同。
敕孫路。宣力計臺,悉心邊政。相視衿要,繕完保鄣。訖用有成,不愆於素。使虜無可乘之便,民有足恃之安。乃眷忠勤,不忘嘉歎。
賜知蘭州王文郁銀絹獎諭敕書元祐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敕王文郁。汝以禦侮之才,當專城之寄。百堵皆作,三月而成。非威服民夷,身先士卒,則安能以一時之役,成無窮之利。達於朕聽,良用歎嘉。
賜新除檢校太尉守司空依前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祐二年七月七日
國家尊異耆老,砥礪廉隅。凡致為臣,必厚其禮。而況卿出入四世,師表萬民。身任安危,位兼將相。永惟三宗眷遇之重,宜極一品褒崇之榮。成命既孚,僉言惟允。宜從中外之望,罔徇謙沖之私。
賜韓絳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祐二年七月七日
朕惟耉老成人,雖或謝事。耄期稱道,終不忘君。其在丘園,豈殊廊廟。嘉猷入告,卿其不易此心。大事就訪,朕亦敢忘斯義。命秩之數,典冊之文,不如此無以慰朕心而答民望。國有常典,卿毋復辭。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坤成節御筵口宣
有敕。卿等忠存體國,義切戴君。結妙果於三乘,祝慈闈之萬壽。宜膺寵錫,以示眷存。
玉津園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射弓例物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致命寶鄰,出游禁籞。爰敦射事,以佐賓歡。宜旌審固之能,式厚珍良之賜。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生餼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遠涉修途,來陳慶幣。舍館初定,徒馭實勞。宜錫餼牽,以昭寵數。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一日
有敕。卿等遠馳使傳,申講鄰歡。既執贄以造廷,亦展幣而成禮。宜加寵錫,以示眷存。
賜太師文彥博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一日
有敕。卿翊贊大猷,倡先多士。方慈闈之獻壽,嚴法會以薦誠。宜有寵頒,以昭殊眷。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一日
有敕。卿等同竭忠嘉,助成孝治。方慈闈之獻壽,嚴法會以薦誠。宜有寵頒,以昭殊眷。
坤成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人御筵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一日
有敕。汝等款塞觀光,趨庭效貢。屬誕彌之稱慶,均燕衎以示慈。祗服寵嘉,式旌忠恪。
賜殿前都指揮使燕達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同罄純忠,力修勝果。用祈慈壽,既徹梵筵。宜有寵頒,以昭眷遇。
賜皇伯祖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宗暉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表率宗盟,助成孝治。祝延慈壽,仰扣佛乘。既畢梵筵,宜加寵賚。
賜平海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瑋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乃心王室,同輸欲報之誠;稽首佛乘,共祝無疆之壽。既成法會,宜示寵頒。
賜皇叔楊王荊王醴泉觀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德冠邦家,義兼臣子。修勝緣於西竺,祈壽嘏於南山。宜有寵頒,以成法會。
賜新除依前靜海軍節度使進封南平王李乾德制誥敕書元祐二年七月八日
敕。朕子養兆姓,囊括四方,譬之於天,豈吝膏澤。卿守藩滋久,事上益虔,高爵隆名,極其榮顯。庶緣天寵,以服民心。其思盡忠,以稱恩禮。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祐二年七月十六日
有敕。卿等講成聘禮,歸次都門。復此少留,逝將言邁。宜頒餞斚,以寵行驂。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坤成節書元祐二年七月
嘉月令辰,篤生壽母;珍函重幣,交慶寶鄰。已恭致於德音,復欽傳於慈旨。其為感懌,未易名言。
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元祐二年七月
四牡載馳,遠勤於使介。尺書為問,申講於鄰歡。方履素秋,克膺純福。益祈保護,式副願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奏告太廟并諸陵祝文元祐二年六月十九日
伏以祗事親闈,庶幾孝治。配德祖考,既務極於推崇;篤生眇沖,亦敢忘於褒顯。將奉寶冊,率循舊章。涓日甚良,先期以告。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奏告景靈宮等處青詞元祐二年七月十九日
伏以祗是親闈,庶幾孝治。配德祖考,既務極於推崇;篤生眇沖,亦敢忘於褒顯。將奉寶冊,率循舊章。徼福於神,先期以告。
賜前兩府并待制已上知州初冬衣襖詔元祐二年九月七日
敕元發。歲將墐戶,工告始裘。宜頒在笥之珍,以示維藩之寵。服之安燠,體我眷懷。
賜諸路知州職司等并總管鈐轄至使臣初冬衣襖敕書
敕馮潔己。王事靡盬,日月其除。屬霜露之戒寒,待衣裘而卒歲。宜加寵錫,以示眷懷。
賜諸路蕃官并溪洞蠻人初冬衣襖敕書
敕瞎氈。職在捍邊,志常面內。屬此嚴凝之候,宜均輕暖之恩。服我寵頒,益思忠報。
賜諸路屯駐駐泊就糧本城諸員寮等初冬衣襖都敕
敕汝等。久勤外服,屬戒祈寒。爰念捍城之勞,普均挾纊之惠。
西京應天禪院會聖宮修神御帳座畢功告遷諸神御祝文元祐二年八月二日
頃詔有司,恭修幄座。暫安別殿,以作庶工。既匠事之告成,宜真游之來復。願垂昭鑒,及此良辰。
西京應天禪院會聖宮修神御帳座畢功奉安諸神御祝文元祐二年八月二日
幄坐告成,允協歲時之吉;靈游永奠,復瞻天日之光。庶俾後人,仰蒙餘慶。
賜西南羅藩進奉敕書元祐二年九月三日
敕。汝世為要服,時款塞垣。志慕華風,來修職貢。載惟忠恪,良用歎咨。
內制集 卷四
賜熙河秦鳳路帥臣并沿邊知州軍臣寮茶銀合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八月十日
有敕。卿等夙分邊寄,深識虜情。屬此盛秋,勞於警備。宜加寵賚,以示眷懷。
賜熙河秦鳳路提刑轉運茶銀合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八月十日
有敕。卿持節宣風,久分憂寄。調兵足食,想極賢勞。宜有寵頒,以彰眷遇。
賜觀文殿大學士光祿大夫知永興軍韓縝茶銀合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八月十日
有敕。卿釋政廟堂,均勞方面。兵民之重,綏御實勞。往諭至懷,仍加寵賚。
賜皇弟武成軍節度使祁國公偲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八月十六日
有敕。卿棣華襲慶,桐葉分封。載臨震肅之辰,特致壽康之祝。其膺寵錫,以介神休。
賜朝議大夫試戶部尚書李常乞除沿邊一州不允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敕李常。在泮獻馘,亦儒者之常。挺劍疾鬬,蓋孔門之事。雖然義有輕重,理有後先。與其自請捍邊,治癬疥之疾;曷若盡瘁事國,幹心膂之憂。苟推是心,何往非報。雖願受長纓而往者,卿之本心;然自以尺箠而鞭之,吾有餘力。尚體此意,姑安厥官。
賜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宰相呂公著自今後入朝凡有拜禮宜並特與免拜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敕彥博。朕聞几杖以優賢,著之典禮;耋老無下拜,書於春秋。魏太傅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自爾三公有疾,以為故事。而唐司徒馬燧,亦以老病自力,對於延英,詔使毋拜。今吾耆老大臣,四朝之舊,德隆而望重,任大而憂深者,惟卿與公著而已。呂公著詔即改云:惟彥博與卿而已。方資其蓍龜之告,豈責以筋力之禮。今後入朝,凡有拜禮,宜並特免。卿其專有為之報,略無益之儀。毋或固辭,以稱朕意。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除一外任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夫以才御物,才有盡而物無窮;以道應物,道無窮而物有盡。凡今之患,所乏非才。以卿篤於愛君,必能建長久之策;澹然無我,可以寄枉直之權。二年於茲,百度惟正。事既就緒,民亦小康。至於微疾之屢攻,此亦高年之常理。卿其良食自輔,為國少安。譬如止水之在槃,豈復勞心於鑒物。心且不勞,而況於力乎。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除一外任不許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五日
朕以天下之大,知為君之難。有朽索馭六馬之憂,有抱火措積薪之懼。正賴多士,協於一心。朝夕以思,彌縫其闕。凡今中外執事膂力之畢陳,視吾一二老臣進退以為節。卿若無事而引去,人將相顧以自疑。而況邊鄙未寧,兵民多故。而予左右之老,先自求於便安。則夫疏遠之臣,何以責其盡瘁。勉輔不逮,期於有成。
賜宰相呂公著乞外任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有敕。全德之老,朕所仰成。大義未安,卿當畏去。純忠所激,微疾自除。
賜新除兼侍讀依前光祿大夫吏部尚書蘇頌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敕蘇頌。朕惟左右正人之求,甚難其選。以為直亮多聞之益,宜莫如卿。方虛懷於至言,豈曲從於遜避。亟服乃事,毋煩固辭。
迎奉神宗皇帝御容赴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導引歌詞
經文緯武,十有九年中。遺烈震羌戎。渭橋夾道千君長,猶是建元功。西瞻溫洛與神崧,蓮宇照瓊宮。人間俯仰成今古,流澤自無窮。
乞允文彥博等辭避免拜劄子元祐二年
臣近奉聖旨,撰賜文彥博、呂公著今後入朝免拜詔書,今又準內降指麾,撰不允彥博辭避免拜批答。臣謹按禮經:「八十拜君命,一座再至。」所謂「拜君命」者,傳命而拜,非朝見也,然且不免。周天子賜齊桓公胙曰:「伯父耋老,無下拜。」公曰:「天威不違顏咫尺。」下拜登受。所謂「無下拜」者,拜於堂上,非不拜也,然且不敢。鍾繇以足疾乘車就坐,疑若不拜,然亦無明文。君前乘車,豈足為法。而馬燧延英不拜,蓋是臨時優禮,無今後遂不復拜之文。祖宗舊例,如呂端之流,以老病進對,亦止於臨時傳宣不拜。今來彥博、公著今後免拜指麾,自是朝廷優賢貴老,度越古今,無可議者。但臣是有司,合守典禮,兼恐彥博、公著終不敢當。以臣愚見,不若允其所請。若聖恩優閔老臣,眷眷不已,遇其朝見,間或傳宣不拜,足以為非常之恩。臣忝備侍從,懷有所見,不敢不盡。所有不允批答,臣未敢撰。取進止。
賜太師文彥博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卿義重股肱,望隆堂陛。陛廉遠則堂皇峻,股肱逸而元首安。故出異恩,特鐫苛禮。而卿深執恭巽,力守典刑。確然自陳,義不可奪。勉從其意,愧歎於中。
賜太師文彥博辭免不拜恩命許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朕優禮師傅,達德齒之尊,以亟拜為可略,古之道也。卿謹嚴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為未安,禮之節也。道並行而不悖,義有重而難移。勉循所陳,不忘嘉歎。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夫以聖人,猶待三年而後成功,況其下者。今卿助我為治,自以為既成矣乎,其未也?譬如玉人雕琢玉,中道而易之,豈復成器哉。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古者君臣之間,率常千載一遇。今聖母在位,正身虛己,仰成輔弼。雖疏遠小臣,猶欲畢命自效,而卿乃以小疾求去,縱無意於功名,獨不惜此時乎?勉卒乃事,使百姓富足,四夷乂安。然後謝事歸老,豈不臣主俱榮哉。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相位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之在位,為德與民。朕意不移,徒煩屢請。速起視事,毋復固辭。
賜守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致仕韓絳乞受冊禮畢隨班稱賀免赴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敕韓絳。卿脫屣軒冕,頤神丘園。不為絕俗之高,愈篤愛君之意。喜聞冊號,請覲內廷。在臣子之誠心,卿為盡節;顧筋骸之未禮,吾所未安。
賜宰相呂公著乞罷免相位不允詔元祐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敕公著。宰相之責,綏靖四方。羌人既俘,士氣益振。長轡遠馭,方資老謀。卿不強起,孰卒吾事?近以二老之故,削亟拜之禮。而彥博執謙不回,朕既從其請矣。卿起就位,復何疑哉。
賜皇弟定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咸寧郡王俁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有敕。眷予母弟。誕慶茲辰。載詠斯干之詳,宜均既醉之福。祗膺寵數,永錫壽祺。
賜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辭免免入朝拜禮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勳德愈高,謙恭不伐。盡事君之禮,忘屈身之勞。重違嘉言,特寢前命。
生獲鬼章文武百寮稱賀宣答詞元祐二年八月二十八日
太皇太后
種羌叛渙,西鄙繹騷。首出偏師,遂擒元惡。安邊之喜,與卿等同之。
皇帝
凶狡就俘,羌戎一震。既增吏士之氣,亦寬戍守之勞。靖寇息民,與卿等同喜。
八月二十八日入內高班蔡克明傳宣取批答宰臣以下賀生獲鬼章表
太皇太后
國家偃兵息民,函養中外。鬼章無故犯順,神人棄之。雖廟社無疆之休,亦將相一心之助。封章來上,嘉歎不忘。
皇帝
朕上承慈訓,下盡群策。務漸寬於民力,本無意於邊功。既狂狡之就擒,知休息之有日。再閱來奏,嘉歎於中。
賜皇叔成德荊南等軍節度使守太尉開府儀同三司荊王頵王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八月二十日
有敕。卿以名世之傑,居叔父之親。乃眷良辰,實鍾餘慶。宜膺異數之禮,永錫無疆之休。
賜宰相呂公著辭免不拜恩命允批答元祐二年九月一日
卿執德惟一,守禮不回。不以坐論為安,而以拜上為泰。使朕不盡養老之意,而卿得畏威之道。勉從其志,嘉歎不忘。
賜宰相呂公著辭免不拜恩命允批答元祐二年九月一日
君之視臣,譬之手足。方責其大,不強所難。而卿深執謙恭,力求避免。深惟孔子事君盡禮之義,曲從其請,以儆惰媮。
熙河蘭會路賜种誼已下銀合茶藥及撫問犒設漢蕃將校以下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二日
有敕。汝等受成元帥,問罪種羌。即俘凶渠,備見忠力。各加犒賜,用示眷懷。
賜保靜軍節度使檢校司空開府儀同三司建安郡王宗綽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二日
有敕。位隆將相,德重宗藩,方秋律之既深,紀門弧之多慶。宜膺寵錫,以介壽祺。
撫問劉舜卿兼賜銀合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二日
有敕。卿翰屏西服,威懷種羌。嚴兵盛秋,得雋戎落。特遣勞問,仍示寵頒。
賜陝西路轉運判官孫路銀合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五日
有敕。汝以職事,出按邊防。屬此軍興,想勞心計。宜加寵錫,以示眷懷。
賜陝府西路轉運司勾當公事游師雄銀合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五日
有敕。汝以儒臣,習知疆政。王事靡盬,周爰咨謀。宜有寵頒,以旌勤瘁。
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皇帝御容奏告諸帝祝文元祐二年九月六日
於穆神考,陟配在天。有嚴祠宮,從祀我祖。時日協吉,聖靈其安。寵綏後人,永錫純嘏。
西京應天禪院會聖宮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祝文元祐二年九月六日
於皇在天,丕冒下土。矧此山陵之近,顧瞻兩都;宅於嵩洛之間,上聯五聖。有嚴淨宇,會聖宮改為真館。祗奉晬顏,願追梵釋之遊,會聖宮改為仙聖之遊。永答人天之望。
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永裕陵祝文元祐二年九月五日
大獼獲禽,必有指蹤之自;豐年高廩,孰知耘耔之勞。憬彼西戎,古稱右臂。自嘉祐末,兀征擾邊。至熙寧中,董氈方命。於赫聖考,恭行天誅。非貪尺寸之疆,蓋為民除蟊蠈。遂建長久之策,不以賊遺子孫。而西蕃大首領鬼章,首犯南川,北連拓拔。申命諸將,擇利而行;旋聞偏師,無往不克。吏士用命,爭酬未報之恩;聖靈在天,難逃不漏之網。已於八月戊戌,生獲鬼章。頡利成擒,初無渭水之耻;郅支授首,聊報谷吉之冤。謹當推本聖心,益修戎略。務在服近而來遠,期於偃革以息民。仰冀威神,曲垂昭鑒。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祐二年九月八日
省表具之。卿之求去蓋數矣,言不為不切,而朕終莫之從;朕之留卿亦至矣,禮不為不盡,而卿終莫之亮。君臣之際,情不相喻,朕甚疑之。夫樂丘園而厭軒冕,亦古人之一節,而非聖賢之高致;尊耆老以重朝廷,蓋天下之大計,而非沖人之私欲。與其使朕屈公議以從卿,曷若卿少貶其私意以徇天下乎?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祐二年九月八日
覽表具之。卿之所以欲去者二:疲於朝會,勞於應物,一也;功成身退,欲享其樂,二也。而吾之所以必留者三:卿以傑人之資,開物成務,世不可闕,一也;弼亮四朝,更涉變故,謀無遺策,二也;名冠天下,進退之間,為國休戚,三也。吾方盡養老之道,隆禮以優賢,廟堂之上,猶有足樂。則夫卿之欲去者可回,而吾之必留者,蓋不可易也。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第一表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九日
有敕。朕上承慈訓,下酌民言。秉國之成,非卿莫可。來請雖切,朕意不移。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九月十一日
覽表具之。為君難,為臣不易。非吾推誠無疑,不能起卿於安佚;非卿忘身徇國,不能從我於艱難。召用之初,中外相慶。搢紳莫不競勸,父老至於涕流。中道而歸,其義安在?宜思一身之樂,輕於社稷;毋使庶人之議,及於朝廷。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二年九月十一日
省表具之。君子安身崇德,如山嶽之鎮;開物成務,如江河之流。若山嶽之鎮,動搖不安,江河之流,行止自便,則物將交病,人亦何觀。朕之望卿,無以異此。宜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二年九月十一日
有敕。卿望重百闢,威聞四夷。進退之間,輕重所寄。毋煩屢請,朕命不移。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詔元祐二年九月十日
敕彥博。卿求退之意,著於士民;執謙之心,信於天地。勉當委重之託,初無懷祿之嫌。大義苟安,細故可略。朕命不再,卿其少安。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詔
敕彥博。論道則忘年,卿不可以年既高而為請;稱德則鄙力,卿不可以力不足而為辭。斷之於中。義有不易。豈以屢請之故,而廢將成之功。體君至懷,以慰公議。
十月一日永裕陵下宮開啟資薦神宗皇帝道場齋文元祐二年九月十一日
橋山永望,莫瞻弓劍之餘;陽月載臨,徒增霜露之感。招延淨眾,崇建梵筵;庶集勝因,仰資真馭。
撫問秦鳳等路臣寮口宣元祐二年九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綏馭兵民,布宣條教。眷惟忠藎,想極劬勞。屬此早寒,各宜厚愛。
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禮畢開啟道場齋文元祐二年九月十七日
原廟告成,神游既奠。雖聖靈之無礙,對越在天;從世法之有為,歸依於佛。普願幽明之域,悉登淨妙之庭。集此勝因,以資仙馭。
白溝驛傳宣撫問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及賜御筵口宣元祐二年九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遠馳信幣,來慶誕辰。念此修塗,喜於入境。宜加燕勞,以示眷存。
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皇帝御容前一日奏告永裕陵祝文元祐二年九月三日
國家推本漢儀,立郡國之廟;參用唐制,就佛老之祠。乃眷洛都,載瞻園寢。並興靈宇,以奉神禧。閔惟沖人,恭蹈成憲;謹擇良日,臨遣近臣。庶回日月之光,少答人天之望。
沿路撫問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防已下口宣元祐二年九月十二日
鄭州
有敕。卿等恭持使節,祗事祠宮。遠涉郵途,實勞啟處。特加存問,以示眷懷。
鞏縣
有敕。卿等出使別都,展儀原廟。衝涉微凜,勤勞遠途。體此眷懷,宜加調衛。
西京
有敕。卿等暫去闕庭,服勤郵傳。奉祠之重,率禮為勞。已事遄歸,式符眷遇。
賜嗣濮王宗暉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有敕。流澤之深,積慶之厚,嘉此良日,篤生賢王。受茲多儀,永錫難老。
永裕陵十月旦表
伏以戒寒墐戶,倏及於秦正。前晦行陵,祗循於漢禮。恭惟謚號皇帝,懿文緯世,厚德載時。休老勞農,追述養民之政;厲兵講武,敢忘經國之謀。永望寢園,益增感慕。
西京會聖宮應天禪院奉安神宗御容禮畢押賜禮儀使已下御筵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有敕。卿等既成原廟,復奠神游,乃眷元臣,往嚴盛禮。宜均燕衎,以示眷存。
賜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工部侍郎蔡延慶乞知應天府不允詔元祐二年九月十六日
敕延慶。入侍禁近,出殿藩服。已試之效,藹然有聲。今若予工,宜有餘力。夫游刃肯綮,尚不辭難;退食委蛇,豈當告病。膚理微疾,行當自痊。勉安厥官,以稱朕意。
賜外任臣寮等進奉坤成節功德疏詔敕書元祐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敕馮京。職雖在外,忠不忘君。集勝妙之良因,致壽康之善禱。眷言誠盡,良極歎嘉。
賜朝奉郎通判梓州趙君奭進奉坤成節無量壽佛敕書元祐二年九月二十四日
敕趙君奭。相好妙嚴,衷誠傾盡。汝期乃后,享無量之年;吾欲斯民,同極樂之世。永言忠愛,良用歎咨。
趙州賜大遼皇帝賀興龍節大使茶藥詔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敕。卿鄰歡載講,使節甚華。永言郵傳之勤,適此風霜之候。宜加寵賚,以示眷存。
趙州賜大遼皇帝賀興龍節副使茶藥詔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敕。卿載馳遠道,良苦祁寒。豈無藥物之嘉,以輔寢興之節。宜膺寵錫,尚體至懷。
神宗皇帝御容至會聖宮并應天禪院前一日奏告諸帝祝文
三靈眷命,六聖在天。崧洛之間,仙釋所館。惟茲吉禘之始,當祔出游之庭。念彼元臣,昔皆侑食。一新惟肖之像,永陪如在之神。敢冀威靈,曲垂昭鑒。
十月朔本殿夫人往永裕陵酌獻神宗皇帝表本
雨霜隕籜,感閉塞於天時;收潦滌場,思艱難於王業。恭惟尊謚皇帝,禹功紀地,堯則惟天。威加四夷,尚餘肅物之凜;仁及萬彙,永同挾纊之溫。省奉無期,瞻懷靡極。
賜熙河路副總管姚兕等銀合茶藥口宣元祐二年九月十四日
有敕。卿以武略過人,忠義思報。焚蕩虜境,宣明國威。特示寵頒,以觀來效。
賜尚書左丞劉摯生日詔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二日
敕劉摯。律協應鐘,辰集析木。實生俊輔,休有令名。膺我寵章,以介眉壽。
內制集 卷五
神宗皇帝御容進發前一日奏告諸宮觀等處青詞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五日
嵩洛之間,山陵所在。嚴道釋之淨宇,奉衣冠之別祠。恭擇良辰,啟行仙馭。敢徼福於群聖,庶流祉於含生。仰叩真靈,冀垂昭鑒。
神宗皇帝御容進發前一日奏告天地社稷宗廟等處祝文
祗畏天明,率循祖武。進衣冠之原廟,鎮崧洛之靈祠。恭擇良辰,啟行仙馭。分遣執事,並告有神。
賜涇原路經略使并應守城禦賊漢蕃使臣已下銀合茶藥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五日
有敕。戎虜逆天。無故犯順。汝等忠義所激,戰守有方。掎角相望,示以形勢。犬羊自遁,亭候無虞。爰念勤勞,不忘嘉歎。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詔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敕彥博。陽月載臨,剛辰協吉。篤生元老,弼亮四朝。允為廊廟之華,豈獨閨門之慶。往膺寵數,永錫壽祺。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白溝驛御筵并撫問口宣元祐二年九月七日
有敕。卿等遠馳華節,冒履薄寒。眷言郵傳之勤,少樂燕嘉之賜。往申寵問,式示眷存。
賜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新知成都府王安禮乞知陳潁等一郡不允詔元祐二年十月一日
敕安禮。朕惟西蜀地狹而賦重,人懦而吏肆。徭役新定,農民在官。馭之無方,將不勝弊。惟朕左右信臣,明而不苛,寬而有斷。必能肅遏慢吏,扶養小弱。卿雖微疾,強為朕行。時近藥石,勉事道路,稱朕意焉。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皇帝生辰書元祐二年
寒律既周,誕辰載紀。恭被慈闈之誨,俾修慶幣之儀。永介壽康,式符頌禱。更祈調衛,以副願言。
皇帝賀大遼皇帝生辰書元祐二年
大呂還宮,攝提正丑。載協誕彌之慶,永膺壽考之祥。臨遣使軺,往陳信幣。其為欣禱,莫盡名言。
沿路賜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防銀合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七日
敕大防。於赫神考,如日在天。雖光明無所不臨,而躔次必有所舍。肆予命爾,祗奉此行。禮既告成,勤亦良至。感慕之外,嘉歎不忘。
沿路賜奉安神宗御容押班馮宗道并內臣等銀合茶藥敕書元祐二年十月七日
敕馮宗道。逮事有年,追遠不懈。屬祠官宮之告具,驂日馭以遄征。往復之間,忠勞亦至。特加存問,尚體至懷。
沿路賜奉安神宗御容禮儀使呂大防押班馮宗道并使臣已下銀合茶藥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七日
有敕。卿等祗率官常,往嚴像設。屬此寒凝之候,眷言往返之勞。式示寵綏,特加優錫。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禮畢奏謝天地社稷宗廟諸宮觀并諸陵青詞齋祝文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至哉坤元,政必先於治內;養以天下,孝莫大於尊親。昔首正於號名,今復嚴於典冊。禮樂既具,神人允諧。分命邇臣,諸神廟改「分命邇臣」字作「分命有司」。恭致成事。仰祈昭鑒,永錫鴻休。無任懇禱之至。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受冊禮畢祭諸神廟祝文元祐二年九月二十七日
至哉坤元,政必先於治內;養以天下,孝莫大於尊親。昔首正於號名,今復嚴於典冊。禮樂既具,神人允諧。分命有司,往告成事。庶祈靈祐,永保鴻休。
隆祐宮設慶宮醮青詞
伏以長樂告成,光動紫宮之像;清都下照,誠通絳闕之仙。祗率多儀,肅陳菲薦。永惟慈孝之本,克享天人之心。介萬壽之無疆,錫五福之純備。無任懇禱之至。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五日
有敕。卿勳在廟社,名聞華夷。允儲河嶽之靈,宜享喬松之壽。往頒寵數,以慶佳辰。
賜南平王李乾德曆日敕書
敕乾德。眷彼海隅,被予聲教。宜有王正之賜,以為農事之祥。勤恤遠民,以開嗣歲。
永裕陵十二月旦表本
伏以商正紀曆,大呂旋宮。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獻民力以共宗廟之祀。恭惟謚號皇帝,至仁無外,全德難名。文物聲明,但睹乘時之跡;昆蟲草木,孰知成歲之功。急景易遷,永懷何極。
皇帝達太皇太后賀大遼皇帝正旦書元祐二年
歲律肇新,鄰歡載講。恭被慈闈之誨,遠通慶幣之誠。益冀保頤,永綏壽嘏。
皇帝賀大遼皇帝正旦書
三陽朋來,慶二儀之交泰;兩朝繼好,納萬民於阜昌。申敕使車,肅將禮幣。願符善禱,永介純釐。
冬季傳宣撫問諸路沿邊臣寮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守禦邊疆,憂勞夙夜。屬茲寒冱,想各康強。特示眷存,往申勞問。
賜新除龍圖閣學士依前中散大夫陳安石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敕安石。士出身從仕,少壯陳力,耆老守節,朕必有以寵綏之。卿逮事四朝,敡歷中外。號稱良能,不見過失。書閣之拜,眾以為宜。無復固辭,以遂成命。
賜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新差知成都府王安禮銀合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八日
敕安禮。朕求治如不及,用人惟恐失之。矧余良臣,擢自神考。出入中外,厥聲藹然,朕豈欲其遠去哉。特以全蜀之寄,甚難其選。知卿篤於忠義,當不以遠近為意也。勉事道路,慎疾自愛。往安吾民,以稱朕意。
撫問知河南府張璪知永興軍韓縝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輟自廟堂,出為師帥。勞於綏御,寬我顧憂。屬此寒凝,勉加頤養。
冬季撫問陝西轉運使副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歲事將畢,農工既休。永言乘傳之勞,末遑退食之佚。勉加輔養,尚副眷懷。
賜資政殿學士新差知成都府王安禮詔書銀合茶藥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西南之寄,古今所難。蓋自祖宗以來,式輟鈞衡之舊。與眾同樂,非卿孰宜。
賜皇弟鎮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遂寧郡王佶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一日
有敕。乃眷賢王,惟予介弟。篤生茲日,流慶方來。往致予言,以為爾壽。
趙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茶藥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一日
有敕。卿等久勤軺傳,遠涉風埃。既漸邇於中邦,方少安於候館。往頒珍劑,以示眷懷。
雄州撫問大遼賀興龍節使副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恭修鄰好,遠慶誕辰。眷惟授館之初,益喜造朝之近。往申問勞,式示眷存。
雄州撫問大遼賀正旦使副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遠會春朝,篤修鄰好。言念乘軺之久,欣聞入境之初。式示眷存,往申問勞。
元祐三年春貼子詞
皇帝閣六首
靄靄龍旗色,琅琅木鐸音。數行寬大詔,四海發生心。
暘谷賓初日,清臺告協風。願如風有信,長與日俱中。
草木漸知春,萌芽處處新。從今八千歲,合抱是靈椿。
聖主憂民未解顏,天教瑞雪報豐年。蒼龍掛闕農祥正,父老相呼看藉田。
昨夜東風入律新,玉關知有受降人。聖恩與解河湟凍,得共中原草木春。
翰林職在明光裏,行樂詩成拜舞中。不待驚開小桃杏,始知天子是天公。
太皇太后閣六首
琱刻春何力,欣榮物自知。發生雖有象,覆載本無私。
小殿黃金榜,朱簾白玉鉤。一聲雙日蹕,春色滿皇州。
仗下春朝散,宮中晝漏稀。兩廂休侍衛,應下讀書幃。
五日占雲十日風,憂勤終歲為三農。春來有喜何人見,好學神孫類祖宗。
共道十年無臘雪,且欣三白壓春田。盡驅南畝扶犁手,稍發中都朽貫錢。
不獨清心能省事,應緣克己自銷兵。傳聞塞外千君長,欲趁新年賀太平。
皇太后閣六首
寶冊瓊瑤重,新庭松桂香。雪消春未動,碧瓦麗朝陽。
瑞日明天仗,仙雲擁壽山。倚欄春晝永,金母在人間。
朝罷金鋪掩,人閑寶瑟塵。欲知慈儉德,書史樂青春。
仙家日月本長閑,送臘迎春豈亦然。翠管銀罌傳故事,金花綵勝作新年。
彤史年來不絕書,三朝德化婦承姑。宮中侍女減珠翠,雪裏貧民得袴襦。
邊庭無事羽書稀,閑遣詞臣進小詩。共助至尊歌喜事,今年春日得春衣。
皇太妃閣五首
葦排猶在戶,椒柏已稱觴。歲美風先應,朝回日漸長。
甲觀開千柱,飛樓擢九層。雪殘烏鵲喜,翔舞下觚棱。
孝心日奉東朝養,儉德應師大練風。太史新年瞻瑞氣,四星明潤紫宮中。
九門掛月未催班,清禁風和玉漏閑。崇慶早朝銀燭下,佩環聲在五雲間。
東風弱柳萬絲垂,的皪殘梅尚一枝。繭館乍欣蠶浴後,楳壇猶記燕來時。
夫人閣四首
綵勝鏤新語,酥槃滴小詩。升平多樂事,應許外庭知。
細雨曉風柔,春聲入御溝。已漂新荇沒,猶帶斷冰流。
扶桑初日映簾升,已覺銅瓶暖不冰。七種共挑人日菜,千枝先剪上元燈。
雪消鴛瓦已流澌,風暖犀盤尚鎮帷。縹緲紫簫明月下,璧門桂影夜參差。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興龍節書元祐二年
誕日載臨,鄰歡歲講。封疆雖遠,晷刻不逾。惟信睦之交修,識情文之兩至。益深雅好,良極欣悰。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問候書元祐二年
嘉平紀月,震夙惟時。屢茲慶使之來,重以慈闈之問。尋因省侍,悉致誠言。欣感之深,敷陳罔究。
賜宰相呂公著生日詔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敕公著。卿三世將相,四朝耆老。賚我良弼,實惟茲辰。茂膺維嶽之靈,永錫如陵之壽。宜頒寵數,以示眷懷。
賜宰相呂公著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仁以庇民,忠以衛上。誕彌之日,慶慰良深。往錫寵章,以介眉壽。
冬季撫問諸路沿邊臣寮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分憂久外,並塞早寒。眷此勤勞,形於軫念。往加勞問,式示眷存。
賜于闐國進奉人進發前一日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有敕。汝等奉琛來覲,已事言歸。式嘉慕義之誠,宜有勞還之澤。往頒燕衎,祗服恩私。
賜外任臣寮曆日敕書元祐二年十二月四日
敕韓縝。朕肇修人紀,祗畏天明。欽若舊章,式頒新曆。凡我承流之寄,共成平秩之功。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到闕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四日
有敕。卿等夙抗使旌,少休郊館。乃眷川途之邈,載惟驂馭之勞。特賜燕私,以旌勤瘁。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一月九日
有敕,卿等遠乘使傳,方造都門。屬此寒凝,久於衝涉。宜加就賜之禮,以示勞來之恩。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有敕。卿等遠犯苦寒,來修舊好。載喜使華之近,特申郊勞之儀。服我恩私,少留燕衎。
賜五臺山十寺僧正省奇等進奉興龍節功德疏等獎諭敕書元祐二年十一月一日
敕省奇等。清涼之域,仙聖所游。爰因彌月之辰,來獻後天之祝。永言勤至,良極歎咨。
相州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有敕。卿等篤修舊好,少憩近邦。屬冰雪之嚴凝,念車徒之勤勩。往加燕勞,式示眷懷。
賜諸路臣寮春季銀鞋兼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八日
有敕。卿等各竭乃心,久勞於外。屬此寒凝之候,永惟綏馭之勤。式示眷存,往加勞問。
撫問知大名府馮京口宣
有敕。卿以元老,臥護北門。寬我顧憂,想勞綏御。屬茲寒冱,益務保頤。
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䤬鑼等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解驂授館,方講於鄰歡。遣使勞來,宜敦於主禮。往加優錫,以示眷懷。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雄州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聘事既成,歸途尚邈。屬此冰霜之候,眷言來往之勤。宜錫燕私,少紓行役。
賜外任臣寮進奉興龍節馬敕書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敕劉永年。汝職在蕃宣,義均休戚。旅庭稱慶,因物見誠。乃眷忠勤,不忘嘉歎。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彌月之祥,敷天同慶。協股肱之畢力,延釋梵以祈年。申以寵頒,助其愷樂。
賜步軍副都指揮使苗授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等志在愛君,忠於衛上。屬誕彌之紀慶,修淨供以祈年。宜有頒寵,以旌勤意。
賜太師文彥博已下罷散興龍節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等以弼亮之重,勤勞王家。因誕慶之辰,修崇法會。宜頒芳旨,以示眷存。
賜大遼賀興龍節前一日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等抗旌就館,已觀車騎之華;奉幣造朝,復歎威儀之美。就加寵錫,以示眷勤。
賜大遼賀興龍節十日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等奉幣講歡,造廷稱壽。嘉禮儀之閑習,宜寵錫之便蕃。受此珍甘,以旌眷遇。
賜大遼賀興龍節朝辭訖歸驛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等使事既終,陛辭而復。少休賓館,將整歸驂。特示至懷,更頒嘉燕。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瀛洲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等已修舊好,復改北轅。雖候館之少休,眷歸途之尚邈。往頒燕俎,以示至懷。
賜新除龍圖閣直學士李之純辭恩命不允詔元祐二年十二月四日
敕之純。祖宗之文章與典謨訓誥,並寶於世,典領其事,非有德君子,雖積勞久次,不以輕授。蜀遠而人懦,窮困抑塞,至無所訴。朕專欲以德安之,故內閣之命,非獨以寵卿,抑將使蜀人知朕用卿,蓋以德選也。其深識此意,勿復固辭。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朝辭歸驛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八日
有敕。卿等已事言旋,指期夙駕。歲寒遠道,良用軫懷。宜有寵頒,以旌勤瘁。
賜皇伯祖宗暉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五日
有敕。卿等以義重宗藩,志存忠愛。先期誕月,歸命佛乘。逮茲法會之成,宜有分頒之寵。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射弓例物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六日
有敕。卿等懷四方之志,挾五善之能。終日射侯,於是觀禮。宜申寵錫,以佐賓歡。
內制集 卷六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班荊館却回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日
有敕。卿等聘事已成,征驂言邁。往餞於館,以華其歸。仍有寵頒,式昭厚眷。
永定院修蓋舍屋奏告諸帝后祝文
具嚴淨宇,祗奉寢園。眷惟焚燎之餘,少緩增修之役。仰祈昭鑒,永底燕寧。
永定院修蓋舍屋祭告土地祝文元祐二年十二月十日
伏以向因遺燼,延及淨祠。爰擇良辰,以興眾役。宜茲遣使,詔示有神。
賜于闐國黑汗王進奉登位敕書元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敕。卿守藩西域,慕義中華。遠聞踐阼之新,來致梯山之貢。眷言忠恪,良用歎咨。
賜于闐國黑汗王進奉示諭敕書元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敕。卿遠馳信使,來效貢琛。載詳重譯之言,深亮勤王之意。益隆褒賜,以答忠誠。
賜諸路臣寮中冬衣襖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八日
有敕。霜露荐至,衣褐未周。念我遠臣,何以卒歲。往均安燠之賜,尚體眷懷之深。
賜外任臣寮進賀太皇太后受冊馬詔敕元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
敕曾布。禮以正名,國之舊典。載閱充庭之實,式將戴后之心。朕眷忠勤,良深嘉歎。
賜外任臣寮進奉賀皇太后皇太妃受冊馬詔敕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敕曾布。典冊告成,宮闈之慶。事君盡禮,因物見誠。乃眷忠勤,不忘嘉歡。
賜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馮京進奉賀端午節馬詔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敕馮京。受鉞將壇,剖符畿甸。效充庭之駿足,慶沖火之良辰。乃眷勤誠,不忘嘉歎。
賜資政殿學士知鄧州韓維進奉謝恩馬詔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敕韓維。廟堂均逸,遠不忘君。駔駿在庭,儀名於物。載惟忠藎,良極歎咨。
賜檢校司空左武衛上將軍郭逵進奉謝恩馬詔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敕郭逵。惟卿耆老,漸就退閒。不忘戴主之誠,遠效充庭之駿。載嘉忠藎,良極歎咨。
賜溪洞彭儒武等進奉興龍節溪布敕書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敕彭儒武。汝世能保境,志在觀光。遠修任土之宜,來備充庭之實。載惟忠恪,良極歎嘉。
接伴大遼賀興龍節人使送伴回程與大遼賀正旦人使相逢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並駕使軺,遠敦鄰好。屬風霜之凝冽,歷川陸之阻修。宜示眷懷,特申問勞。
趙州賜大遼賀太皇太后正旦大使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敕。卿久勤軺傳,遠犯風埃。眷言行邁之勞,良極軫懷之意,往頒珍劑,以輔至和。
趙州賜大遼賀太皇太后正旦副使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敕。卿遠乘使傳,來講鄰歡。屬此冱寒,尚勤行役。往加問勞,式示眷懷。
趙州賜大遼賀皇帝正旦大使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敕。卿遠慶春期,篤修鄰好。永惟使事之重,遂忘行役之勞。既極歎嘉,宜申問勞。
趙州賜大遼賀皇帝正旦副使茶藥詔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敕。徂歲向晚,修途苦寒。方趨造於會朝,未即安於舍館。往加恩錫,增重使華。
趙州賜大遼賀太皇太后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遠馳使傳,方次州封。念此寒凝,艱於涉履。特申寵錫,以示眷存。
趙州賜大遼賀皇帝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二年十月十七日
有敕。卿等遠修聘事,來會歲元。眷言夙駕之勤,宜有中途之賜。受茲珍品,喻我至懷。
相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 日
有敕。卿等犯寒遠道,弭節近邦。少休夙駕之勞,式示加籩之惠。服我寵數,以增使華。
相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却回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四日
有敕。卿等聘事告成,還車言邁。改轅北道,弭節近邦。眷言行役之勞,宜有燕私之寵。
賜皇伯祖高密郡王宗晟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等以義重宗藩駙馬改為戚藩,志存忠愛。先期誕月,歸命佛乘。逮茲法會之成,宜有匪頒之寵。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誕彌之慶,綿宇所同。矧我臣工,方茲燕喜。宜有柔嘉之賜,以成豈弟之讙。
賜濟陽郡王曹佾罷散興龍節道場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位重戚藩,望隆耆德。歸誠覺苑,增祝壽山。宜有寵頒,以昭厚眷。
賜殿前都指揮使燕達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等志在愛君,忠於衛上。屬誕彌之紀慶,修凈供以祈年。宜有頒寵,以旌勤意。
內中御侍以下賀皇帝冬至詞語元祐二年十月二十日
伏以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氣應黃宮,復來於七日。君道浸長,陽德光亨。恭惟皇帝陛下,清明在躬,仁孝遍物。垂衣南面,天何言而四時成;問學西清,日將旦而群陰伏。裔夷奔走,年穀順成。豈惟四海之歡心,自識三靈之陰贊。如川方至,受命無疆。妾等待罪掖庭,備員婦職。共慶一陽之節,敢陳萬歲之觴。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冬至詞語
伏以消長有時,候微陽之來復;賢愚同慶,知君子之彙征。德化所加,神人並應。恭惟太皇太后陛下,睿明天縱,慈儉身先。振河嶽以不傾,地無私載;順陰陽而自化,天且不違。成功已陋於漢唐,論德蓋高於任姒。大有上吉,方獲助於三靈;既醉太平,當純備於五福。妾等職參長御,心奉慈闈。慶陽德之朋來,願天壽之平格。
內中御侍以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
伏以矇瞍奏功,驗人和於緹室;日官占物,效歲美於黃雲。慶自宮庭,澤均海宇。恭惟皇太后殿下,輔佐內治,儀刑王家。推美國風,夙茂周南之化;考祥羲易,共成坤厚之功。方迎日於三微,敢稱觴於萬壽。豈獨宮闈之願,實同中外之驩。妾等猥以微軀,被蒙慈渥。仰獻岡陵之祝,庶殫草木之誠。
就驛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宴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有敕。佳辰紀慶,聘事告成。申敕臣鄰,往就舍館。同茲衎樂,服我惠慈。
就驛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宴花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一日
有敕。卿等遠勤使傳,來慶誕辰。臨遣重臣,往頒燕俎。仍加寵錫,以示至懷。
賜大遼賀正旦使副銀䤬鑼等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有敕。卿等通兩國之歡,不遠千里。驅一乘之傳,來慶三朝。宜有寵頒,以昭異眷。
相州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却回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有敕。卿等復理歸鞍,少休輔郡。念北轅之首路,犯西陸之餘寒。往致恩勤,宜留燕衎。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却回雄州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有敕。卿等遠勤郵傳,冒涉冰霜。眷言往復之勞,已次封圻之上。宜頒嘉燕,以示至懷。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生餼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有敕。卿等郵傳遠勤,舍館既定。宜敦主禮,以犒馭徒。往錫餼牽,少紓勞瘁。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詔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敕彥博。卿自去歲以來,數苦小疾,尚能勉留,以輔不逮。近者神明所相,體力自康,視聽不衰,步趨加健,乃欲求去耶?今御戎之策,未有定議,京東西、河朔薦飢,公私枵然。方與二三臣圖之,卿未可以即安也。
賜文彥博乞致仕不允詔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敕彥博。卿歷相三宗,名聞四夷。位極一品,書考四十。自載籍以來,未之聞也。固當以國為家,以天下為身,以安社稷為悅,而不當以居丘園為樂也。朕方待卿而為政,請老之言,所未欲聞。
送伴正旦使副沿路與賀北朝生辰并正旦使副相逢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衘命出使,徂冬涉春。適寒苦之倍常,知勤勞之加舊。勉驅郵傳,來造會朝。
賜大遼賀正旦入賀畢使副就驛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有敕。卿等既覲闕庭,少安館舍。宜行慶賜,以樂春朝。往致甘芳,式華觴豆。
賜大遼賀正旦入賀畢使副就驛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有敕。卿等遠抗使旃,來陳慶幣。眷東風之協應,嘉上日之同歡。宜就驛亭,往頒燕豆。
賜大遼賀正旦使副前一日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有敕。方興嗣歲,既餞餘寒。嘉鄰好之篤修,念使華之少駐。式頒珍異,以示眷懷。
賜大遼賀正旦却回班荊館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等聘事既成,歸途方啟。言念改轅之始,少留帳飲之歡。往推恩勤,下及徒馭。
賜大遼賀正旦朝辭訖歸驛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有敕。卿等寓館久勤,趨庭告去。不假壺觴之樂,曷為徒馭之華。服我恩私,少留宴衎。
賜大遼賀正旦朝辭訖歸驛御筵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有敕。卿等聘事告成,歸車夙駕。屬此寒凝之末,眷言往返之勤。錫此珍芳,以將寵遇。
賜大遼賀正旦使副春幡勝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有敕。剪刻之工,風俗惟舊。眷皇華之在館,屬春陽之肇新。宜有分頒,以增賁飾。
賜大遼賀正旦使副射弓例物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有敕。卿等出游禁禦,觀藝射侯。弓矢既均,禮儀卒度。宜加寵賜,以侑燕歡。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祐三年
獻歲發春,方祝永年之慶;睦鄰敦好,益修奕世之歡。信幣精華,書詞溫縟。再維雅契,良極欣悰。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正旦書元祐三年
正歲履端,遠勤於華使;慈闈申慶,重領於珍函。省侍之餘,誠言已達。永惟欣感,莫究言宣。
永安永昌永熙永裕陵忌辰奏告宣祖太祖太宗神宗皇帝表本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伏以卜年之永,恩洽於華夷;諱日之臨,感深於臣子。恭惟謚號皇帝,文武經世,威靈在天。每更不樂之辰,尚有遺弓之慕。山陵永望,雨露增懷。
永安永昌永熙陵忌辰奏告昭憲孝惠孝明孝章淑德懿德明德元德章懷章穆章懿章惠章獻明肅皇后表本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伏以周南之化,刑恭儉於多方;渭北之游,極望思於原廟。恭惟謚號皇后,道應圖史,德參聖神。顧明發之永懷,仰徽音之如在。載瞻園寢,想見衣冠。
皇太后殿內人為神宗皇帝忌辰朝永裕陵表本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伏以百年之畏,化被於無疆。終身之憂,感深於不樂。恭惟謚號皇帝,德齊堯禹,功陋漢唐。道蓋始於正家,謀方貽於燕翼。追攀罔極,慨慕徒深。
西京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禮畢西京德音元祐二年十月十四日
門下。朕以寡昧,仰繼聖神。顧瞻山陵,未忘弓劍之慕;益廣宗廟,以奉衣冠之遊。祗遣輔臣,往嚴像設。敞鳳臺之仙宇,粲龜洛之仁祠。睟表一臨,陪京增重。山川改色,方貢祥而效珍;父老縱觀,或太息而流涕。宜施雷雨之澤,以答神人之心。於戲,好生育物,既推文母之慈;崇德措刑,終成神考之志。資爾有眾,宜體朕懷。
賜中大夫守尚書右丞王存生日詔元祐三年正月四日
敕王存。卿以宏才,與聞大政。誕日之慶,豈惟閨庭。寵錫之隆,庶延壽嘏。
瀛洲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正月五日
有敕。卿等來修舊好,遠冒祁寒。涉歷冬春,服勤郵傳。示頒嘉燕,以答久勞。
賜試戶部侍郎趙瞻陳乞便郡不允詔元祐三年正月十三日
敕趙瞻。朕褒顯耆舊,取其宿望,養育俊乂,待其成材。庶前後相繼,朝不乏人。則堂陛自隆,國有所恃。方今在廷之士,孰非華髮之良?而卿以康強之年,為遠引之計,於義未可,蓋難曲從。
賜保州團練使潞州總管王寶進奉戀闕并到任馬敕書元祐三年正月七日
敕王寶。汝以選掄,出分憂寄。來效充庭之駿,以將衛上之誠。再省忠勤,良深嘉歎。
賜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馮京進奉興龍節并冬至正旦馬詔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五日
敕馮京。震夙之祥,旅庭稱慶。歲時之會,因物效誠。乃眷元臣,實勤典禮。多儀克舉,屢歎不忘。
賜外任臣寮進奉謝恩馬詔敕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敕。銜恩思報,因物致誠。效茲乘服之良,示有驅馳之志。永言忠藎,良極歎咨。
賜外任臣寮進奉興龍節功德疏詔敕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六日
敕。誕彌之慶,中外所同。畢輸衛上之誠,來獻後天之祝。永言忠藎,良極歎嘉。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祐三年二月二十八日
省表具之。古者世臣,譬之喬木。粵自拱把,至於棟梁。傑然群材之中,夫豈一日之力。卿擢自仁祖,迨茲四朝;光輔朕躬,允有一德。不獨卿無心而事自定,抑亦民既信而功易成。方今布在朝廷,豈無豪傑之士。猶當養以歲月,待其德望之隆。卿雖欲歸,勢未可去。宜安厥位,以副朕心。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
覽表具之。卿三世將相,一時蓍龜。不求備以取人,則房喬之比;其經遠而無競,有謝安之風。用能寧輯我家,靖共爾位。政在元老,人無異詞。胡為厭事而求歸,不復為國之長慮。方今官冗財匱,歲艱民貧。天步雖安,國是未定。若方勤於樸斲,而遽易於工師。人其謂何,勢必不可。告老之請,吾未欲聞。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有敕。朕以沖眇,垂拱仰成。卿以耇老,圖任共政。無故而去,於義未安。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覽表具之。難進易退,固君子之常節;久勞思逸,亦老者之至情。然心存社稷,則常節為輕;身繫安危,則至情可奪。惟卿體國,豈待多言。苟大義之未安,雖百請而何益。宜安厥位,勿復此心。
賜宰相呂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覽表具之。宰相不自用,人主不自為。予欲識人物之忠邪,故以卿為水鏡;予欲知利害之輕重,故以卿為權衡。苟明此心,雖老猶壯。與其輕去軒冕,獨善其身;孰若優游廟堂,兼享其樂。益敦此義,勿復有云。
賜宰相呂公著乞致仕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一日
有敕。卿望重縉紳,義均休戚。如左右手,可須臾離。雖屢形於懇詞,必難移於朕意。
除呂公著特授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加食邑實封餘如故制元祐三年四月四日
門下。仁莫大於求舊,智莫良於用眾。既得天下之大老,彼將安歸;以至國人皆曰賢,夫然後用。今朕一舉,仁智在焉。宜告治朝,以孚大號。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上柱國東平郡開國公食邑七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三百戶呂公著,紆謨經遠,精識造微。非堯舜不談,皆聞其語;以社稷為悅,今見其心。三年有成,百揆時敘。維乃烈考,相于昭陵。蓋清凈以寧民,亦勞謙而得士。凡我儀刑之老,多其賓客之餘。在武丁時,雖莫望於前烈;作召公考,固無易於象賢。而乃屢貢封章,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閔勞以萬幾之煩。是用遷平工之司,釋文昌之任。毋廢議論,時遊廟堂。於戲。大事雖咨於房喬,非如晦莫能果斷;重德無逾於郭令,而裴度亦寄安危。罔俾斯人,專美唐世。可特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餘如故。仍一月三赴經筵,二日一入朝,因至都堂議軍國事。
除呂大防特授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加上柱國食邑實封餘如故制元祐三年四月四日
門下。朕聞天子有道,其德不可得而名;輔相有德,其才不可得而見。故漢之文、景,紀無可書之事;唐之房、杜,傳無可載之勳。當時安榮,後世稱頌。予欲清心而省事,不求智名與勇功。天維顯思,將啟承平之運;民亦勞止,願聞休息之期。眷予元臣,咸有一德;咨爾百辟,明聽朕言。中大夫守中書侍郎上柱國汲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二百戶食實封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呂大防,造道純深,受才宏毅。果藝以達,有孔門三子之風;直大而方,得坤爻六二之動。久踐右闥,蔚為名臣。宜升左輔之崇,兼綜東臺之務。加賦進秩,寵數益隆。得位與時,憂責彌重。於戲。若古有訓,無競維人。崔公建中之風,以除吏八百而致;裴垍元和之政,以薦士三十而能。惟公乃心,何遠之有。可特授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加上柱國,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三百戶,餘如故。
除范純仁特授太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進封高平郡開國侯加食邑實封餘如故制元祐三年四月四日
門下。朕惟朝廷之盛衰,常以輔相為輕重。若根本強固,則精神折衝。故薦呂臣奉己而不在民,則晉文無復憂色;汲長孺直諫而守死節,則淮南為之寢謀。朕思得其人,付之以政。使天下聞風而心服,則人主無為而日尊。咨爾在廷,咸聽朕命。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上柱國高平縣開國伯食邑九百戶食實封二百戶賜紫金魚袋范純仁,器遠任重,才周識明。進如孟子之敬王,退若蕭生之憂國。朕覽觀仁祖之遺跡,永懷慶曆之元臣。強諫不忘,喜臧孫之有後;我心是似,命召虎以來宣。雖兵政之與聞,疑遠猷之未究。坐論西省,進貳文昌;增秩益封,兼隆異數。於戲。時難得而易失,民難安而易危。予欲守在四夷,以汝為偃兵之姚、宋;予欲藏於百姓,以汝為息民之蕭、曹。勉思古人,以稱朕意。可特授太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進封高平郡開國公,加食邑七百戶,實封三百戶,餘如故。
內制集 卷七
賜新除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六日
敕公著。委重元老,朕之本心。歸安丘園,卿之素志。今於二者,酌處其中。使卿獲居勞逸之間,而朕不失仰成之託。於義兩得,夫復何辭。
賜新除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六日
敕大防。端揆黃門之任,虛之久矣。以卿德望兼重,才術有餘,故授之不疑。渙號已行,僉言惟允。務稱朕命,何以辭為。
賜新除太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六日
敕純仁。國之安危,寄於宰輔。朕豈苟然而輕授也哉。試之以事而不移,斷之於心而不貳。成命已出,豈容復回。往修厥官,以稱朕意。
賜知乾寧軍內殿承制張赴獎諭敕書元祐三年四月十八日
敕張赴。橫流之災,所在蒙害。惟吏得其人,則公私賴之。使者列上,有司不以時聞。歲月既遠,予猶汝嘉。故茲獎諭,想宜知悉。
宣詔許內翰入院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九日
有敕。卿拔自循良,老於文學。禁林之命,儒者所榮。往祗厥司,以究所蘊。
賜觀文大學士光祿大夫知永興軍韓縝三上表乞致仕不許斷來章詔元祐年四月七日
敕韓縝。夫任天下之責者,無自營之私。蒙國士之知者,有非常之報。矧卿德望兼重,體力猶強。方資禦侮之壯猷,焉用引年之常禮。宜安厥位。毋復言歸。
賜觀文殿大學士光祿大夫知永興軍韓縝三上表陳乞致仕不允斷來章詔元祐年四月七日
敕韓縝。朕體貌諸老,儀刑四方。假以方面之安,略其筋力之禮。如卿屢請,固無懷祿之嫌;而朕固留,宜有忘歸之意。今中外無事,民物小康。顧恐安車之榮,未逾坐嘯之樂。朕命不易,卿其少安。
賜新除太中大夫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再上劄子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年四月七日
敕純仁。卿奉事先帝,義深愛君。與政西樞,論不阿世。昔聞汲黯之不奪,今見徐公之有常。參以眾言,蔽自朕志。右宰之任,非卿而誰。屢執謙詞,殊非所望。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七日
敕劉摯。朝廷設三省,建丞弼,雖所治不同,至於因時立政,昭德塞違,其實一也。卿既任其事矣,今以次遷,無足辭者。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七日
敕王存。卿學足以經邦,才足以應務。更練愈久,開益居多。以積日而稍遷,顧僉言之咸允。國之常典,何以辭為。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七日
敕宗愈。卿昔在諫垣,首開正論。出入滋久,操守不回。雅望在人,既非一日之積。歷試而用,亦自群公之言。往祗厥官,毋替朕命。
賜新除依前中散大夫充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趙瞻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年四月七日
敕趙瞻。朕惟本兵之地,司命吾民。矧羌戎叛服之無常,實邊鄙安危之未決。豈以此柄,輕授其人。以卿望重縉紳,學兼文武。歷試而用,眾言允諧。往踐厥官,勿違朕命。
賜新除門下侍郎孫固辭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敕孫固。朕惟三朝老臣,義同休戚。先帝舊學,存者幾人。意其風采之聳聞,可使朝廷之增重。矧卿德望素著,寄任已隆。昔冠西樞,今貳東省。眾以為允,義無足辭。
乞允安燾辭免轉官劄子
臣今月八日,准內批安燾辭免轉右光祿大夫劄子,降詔不許。臣竊謂人主之馭群臣,專以禮義廉恥。若使受無名之寵,則為待臣子之輕。今朝廷豈以執政六人,五人進用,故加遷秩,以慰其心。燾位冠西樞,委寄至重。豈肯見人擢用,即以介懷。既無授受之名,僅以姑息之政,縱有先朝故事,亦是一時誤恩。今燾力辭,正為知義。臣欲奉命草詔,不知所以為詞。伏望聖慈,從其所請。若除受別有緣故,即乞明降指揮,茍於義稍安,敢不撰進。取進止。御寶批:可。且用一意度作,不許辭免,詔書進入。
賜新除右光祿大夫依前知樞密院事安燾辭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敕安燾。卿謀國之重,歷年于茲。紀綱修明,中外寧輯。夫圖任共政,所憂者大;則久勞遷秩,亦理之常。雖固執於撝謙,恐難回於成命。往服休寵,以彰眷懷。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日
敕宗愈。卿更涉夷險,踐敡中外。出奉使指,而民宜之。入治天官,而吏畏之。非獨能言者也。書不云乎:「敷奏以言,明試以功。」朕得之矣,卿其勿辭。
賜新除依前中散大夫充樞密直學士簽書樞密院事趙瞻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日
敕趙瞻。朕之進人,可謂難矣。自非耆老久次,悃愊無華,則樞機之任,不以輕授。卿之自視,何愧於斯。祗服厥官,思所以稱而已。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辭免遷官恩命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五日
敕安燾。卿國之雋輔,位冠樞庭。以時褒升,豈待功閥。而能力辭寵命,欲以身率群臣,使廉恥相先,名器益重。勉從來請,以篤此風。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五日
敕宗愈。朕之用卿,蓋聽其言,考其行事,參之公議,而斷自朕心,可謂審矣。而卿固辭不已,朕甚惑之。夫小人以位為寵,求之而不可得,君子以寵為憂,推之而莫能去。自古以然,卿何疑哉。
內中御侍以下賀太皇太后年節詞語元祐二年二月一日
伏以太簇旋宮,既贊揚而出滯;勾芒司曆,方布德以緩刑。恭惟太皇太后陛下,化始六宮,風行九有。捐財振廩,救民溝壑之中;求賢審官,拔士茅茨之下。方履端之資始,膺景福於無疆。妾等幸侍禁嚴,粗供婦職。願獻岡陵之壽,少輸草木之誠。
內中御侍以下賀皇帝年節詞語元祐二年二月一日
伏以齊七政於璣衡,天人並應;受三朝之圖籍,海宇來同。恭惟皇帝陛下,至仁無私,神武不殺。祖述堯帝,歷象以授民時;儀刑文王,正家而齊天下。方肇新於歲律,宜嚮用於神休。妾等幸侍禁嚴,仰陶化育。願上萬年之壽,永膺百順之祥。
內中御侍以下賀皇太后年節詞語元祐二年二月一日
伏以三元資始,磔禳以餞餘寒;萬寶更新,燔烈以興嗣歲。恭惟皇太后殿下,道光溈汭,德配周南。輔導兩朝,孝慈格於上下;儀形九御,恭儉聞於邇遐。順履三陽,誕膺百祿。妾等幸班禁掖,久被餘光。莫報生成之恩,但祝靈長之算。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六日
有敕,卿等已事言旋,改轅茲始。冒寒遠涉,軫念良深。少憩近郊,復陳燕豆。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到闕酒果口宣元祐二年十二月十日
有敕。卿等遠修鄰好,來會歲元。久涉冰途,少休郊館。宜頒芳旨,以勞驂騑。
賜新除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覽表具之。夫有烏獲之力,然後可以付千鈞;有和、扁之功,然後可以寄死生。故宰相之任,非所以寵人臣也。無其德而當之為不智,有其材而辭之為不仁。若卿之才德,亦可謂稱矣。往思其憂,以稱天下之望。
賜新除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覽表具之。吾聞之乃烈考曰:「君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雖聖人復起,不易斯言。卿將書之紳,銘之盤盂,以為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歟?則今茲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艱而已,又何辭乎。
賜新除尚書左僕射呂大防尚書右僕射范純仁辭免恩命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一日
有敕。卿望重縉紳,才兼文武。弼亮之選,中外同然。毋或固辭,以稱朕意。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國以得人為強,如猛獸之衛藜藿;以積賢為寶,如珠玉之茂山川。湛然無為,物自蒙利。故崔公發議,則淄青慚服,知朝廷之有人;蜀使抗詞,則孫權回顧,歎張昭之不在。得失之效,豈可同日而語哉。朕之用卿,意實在此。國計之重,可無復辭。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周之詩曰:「無曰予小子,召公是似。」唐之雅曰:「惟西平有子,惟我有臣。」夫父子君臣之間,光明盛大如此。載之簡策,被之金石。豈獨閨門之寵,足為邦國之華。再省來章,具陳先烈。雖朕寡昧,不敢庶幾於仁祖;而卿忠孝,當念服勤於世官。祗率厥常,毋違朕命。
賜呂公著辭恩命上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有敕。卿以全德,式符具瞻。宜與師臣,共為民表。欽承明命,佇聽嘉謨。
賜新除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有夷狄盜賊之虞,倉廩禮樂之歎,陰陽風雨之憂。此三者,誠當今之大計,朕之所以中夜不寐,輟食太息者,正為此也。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夫既以責其君,而不以身任之者,非仁人也。願卿慨然當古人之重,略世俗之謙。務踐斯言,憂此三者。
賜新除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任賢使能,天下之公義;而辭大就小,君子之自守也。惟名器爵祿,朕所不敢授以私;則勞謙退避,卿豈得必行其意。所謂唐虞三代信任之至,以致稷契伊呂德業之隆。若卿之言,朕敢不勉。請事斯語,永觀厥成。
賜新除守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以明哲,自託不能。非獨以見君子勞謙之光,亦因以知前世用人之弊。功烈無取,誠如卿言。夫次公減於治郡,子元不如為將。非獨文獻不足,蓋其才德有偏。如卿昔在朝廷,首談孟軻之仁義;旋為帥守,專行羊祜之威信。慨有大志,似其先人。苟推此心,施於有政。則太平可望,而小節可略矣。
賜范純仁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自昔先帝之世,屢歎才難;及朕嗣位以來,專用德選。雖爵祿名器,出於獨斷;而長育成就,實在群公。長短不遺,輔相之責。苟無為國養人之意,必有臨事乏使之憂。朕用慨然,當食不御。思得英雋之老,共收文武之用。惟卿篤於憂國,明於知人。灼見朕心,宜在此位。往任天下之重,毋事匹夫之廉。
賜范純仁呂大防辭恩命上第二表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三日
有敕。卿以宏材,久與大政。擢升宰輔,實慰具瞻。宜速拜嘉,毋煩謙避。
賜新除依前正議大夫守門下侍郎孫固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卿奉事先帝,有勸學之舊;與聞機政,有已試之功。固非躐等之遷,獨恨用卿之晚。勉循大義,毋事小廉。
賜孫固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卿向自西樞,出殿藩服。頃由近輔,入侍燕閒。昔有未識之思,今乃日聞其語。既見君子,無踰老臣。當益勵於初心,尚何辭於新命。
賜新除門下侍郎孫固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有敕。卿金華雋老,西樞舊臣。與政東臺,實慰輿議。祗膺成命,毋復固辭。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卿蹈道深遠,守節淳固。雖不留於儻來之物,而有志於行可之仕。樂告以善,勇於取為。進不求當世之名,退不叛平生之學。未嘗為枉尺直尋之事,夫豈有見得忘義之嫌哉。毋復過辭,往踐乃事。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中書侍郎劉摯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朕纘服之初,卿言責是任。歷陳治道之要,以立太平之基。朕欲行其言,遂授以政。歲月未幾,紀綱略陳。欲究觀心術之微,宜擢居政本之地。苟無愧於允蹈,豈不賢於力辭。往服官箴,勿違朕命。
賜劉摯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有敕。稽參眾言,蔽自朕志。西省之貳,無以逾卿。亟踐厥官,毋煩固避。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志大有遠略,器博無近用。以卿忠義開濟,何施不宜。今以次遷,何足辭也。益堅無倦之意,以觀可久之業。
賜新除依前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省表具之。夫陛簾之增,所以隆堂奧;位次有敘,所以尊朝廷。朕既樂得於英才,復以時而遷用。庶幾華國,非以寵卿。祗率厥常,毋廢朕命。
賜王存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有敕。卿純忠許國,雅望在人。官以次升,義無足避。其承休寵,以副眷懷。
賜新除中大夫守尚書右丞胡宗愈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卿自天官,擢領風憲。下有庇民之意,上有愛君之忠。度其不以利回,是故可以大受。丞轄之任,非卿孰宜。毋復固辭,以就遠業。
賜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人才之難,古今所病。忠厚者多乏於用,強濟者或涼於德。有德適用,如卿幾人。方觀卿謀國之良,以成朕知人之美。深體此意,往祗厥官。
賜胡宗愈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有敕。卿雅望在人,純忠許國。既以彙進,胡為力辭。宜體至懷,即膺成命。
賜新除依前中散大夫充樞密直學士僉書樞密院事趙瞻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省表具之。君子之仕也,喜於知而樂於用。如卿之言,結髮從仕,而白首遇合。則君子之用舍進退,蓋亦有時矣。勉行其道,無失斯時。苟能遇事而必為,則亦立功之未晚。古人之事,將見於卿。
賜趙瞻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四月十三日
省表具之。卿挺然孤忠,白首一節。逝將力求於退避,夫豈有意於進取哉。特以雅望既隆,公議所在。方將度才而授任,固難越卿以用人。往踐厥官,毋違朕志。
賜趙瞻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四日
有敕。朝廷用人,議論先定。不次之舉,非卿孰宜。亟服休恩,毋煩固避。
閣門賜新除守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誥口宣元祐三年四月七日
有敕。卿正位三公,具瞻多士。方資坐論,以副仰成。體朕眷懷,服此明命。
閣門賜新除宰相呂大防范純仁誥口宣元祐三年四月七日
有敕。朕稽參眾庶,登用俊良。並建宰司,同升揆路。祗承明命,仰副眷懷。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辭免冊禮許詔元祐三年四月十五日
敕公著。多儀以隆輔弼,國之彞典;自損以信君父,卿之美志。再閱誠言之請,益彰謙德之光。勉徇所陳,不忘嘉歎。
賜新除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辭免冊禮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五日
敕公著。冊祝於廟,惟周之典。臨朝親拜,亦漢之舊。事大則禮重,禮重則樂備,古之道也。今卿遜避不居,自處以約。勉從所乞,以成其美。
賜新除試御史中丞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八日
敕孫覺。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擢為執法,實允僉言。以卿直諒多聞,而朕開納不諱。固無觀望難言之病,豈有喪失名節之憂哉。載閱來章,甚非所望。
賜新除翰林學士朝請大夫知制誥許將赴闕詔元祐三年四月十二日
敕許將。卿敏而好學,達於從政。出殿方國,則修儒術以飾吏事;入備顧問,則酌民言以廣上聽。待命北門,號稱內相。雖於卿為舊物,實當今之高選。亟踐厥職,佇聞嘉猷。
賜許將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四月十八日
敕許將。進以經術,當告我以安危;來自西南,固知民之利病。渴聞讜論,少副虛懷。而乃退托無能,力辭舊物。既非所望,其可曲從。
賜河北西路諸軍秋季銀鞋兼傳宣撫問臣寮將校口宣元祐三年四月十八日
有敕。汝等憂寄之深,疆事靡盬。眷言勞勩,想各平寧。體我至懷,受茲時賜。
白溝驛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御筵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有敕。卿等遠涉暑途,來陳慶幣。眷言徒御,久犯風埃。往賜燕娛,少休行役。
內制集 卷八
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
皇帝閣六首
盛德初融後,潛陰未姤時。侍臣占易象,明兩作重离。
採秀擷群芳,爭儲百藥良。太醫初薦艾,庶草驗蕃昌。
微涼生殿閣,習習滿皇都。試問吾民慍,南風為解無。
西檻新來玉宇風,侍臣茗盌得雍容。庭槐似識天顏喜,舞破清陰作兩龍。
講徐交翟轉迴廊,始覺深宮夏日長。揚子江心空百鍊,只將無逸鑑興亡。
一扇清風灑面寒,應緣飛白在冰紈。坐知四海蒙膏澤,沐浴君王德似蘭。
太皇太后閣六首
漸臺通翠浪,暑殿轉清風。簾卷東朝散,金烏未遽中。
日永蠶收簇,風高麥上場。朝來藉田令,菰黍獻時芳。
舞羽諸羌伏,銷兵萬彙蘇。只應黃紙誥,便是赤靈符。
令節陳詩歲歲新,從官何以壽吾君。願儲醫國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辨文。
忠臣諒節今千歲,孝女孤風滿四方。不復巫陽占郢夢,空餘仲御扣河章。
長養恩深動植均,只憂貪吏尚殘民。外廷已拜梟羹賜,應助吾君去不仁。
皇太后閣六首
露簟琴書冷,雕盤𩜾鉺新。深宮猶畏日,應念暑耘人。
萬壽菖蒲酒,千金琥珀盃。年年行樂處,新月掛池臺。
翠筒初窒楝,薌黍復纏菰。水殿開冰鑑,瓊漿凍玉壺。
秘殿扶疏夏木深,雨餘初有一蟬吟。應將嬴女乘鸞扇,更助南風長棘心。
上林珍木暗池臺,蜀產吳包萬里來。不獨盤中見盧橘,時於粽裏得楊梅。
閔楚遺風萬古情,湘沅舊俗到金明。翠輿黃繖何時幸,畫鷁飛鳧盡日橫。
皇太妃閣五首
午景簾櫳靜,薰風草木酣。誰知恭儉德,綵縷出親蠶。
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應憐百花盡,綠葉暗紅榴。
辟兵已佩靈符小,續命仍縈綵縷長。不為祈禳得天助,要隨風俗樂時康。
玉盆沉李灩清泉,金鴨噓空裊細煙。自有梧楸障畏日,仍欣麥黍報豐年。
良辰樂事古難同,繡繭朱絲奉兩宮。仁孝自應禳百沴,艾人桃印本無功。
夫人閣四首
肅肅槐庭午,沉沉玉漏稀。皇恩樂佳節,鬪草得珠璣。
節物荊吳舊,嬉遊禁掖閑。仙風隨畫箑,拜賜落人間。
五綵縈筒秫稻香,千門結艾鬢髯張。旋開寶典尋風物,要及靈辰共祓禳。
欲曉銅缾下井欄,鏗鍠金殿發清寒。似聞人世南風熱,日上牆東問幾竿。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生餼口宣元祐三年五月十日
有敕。卿等肅將鄰好,來慶誕辰。徒馭久勞,館宇初定。宜頒委積,以示寵章。
賜新除依前朝散大夫守尚書吏部侍郎充龍圖閣待制傅堯俞辭免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敕堯俞。夙望所在,舊疾既平。及茲言還,慰我虛佇。徒得君重,雖暫屈於淮陽。雅意本朝,寧久安於馮翊。復求自便,殊異所期。往修厥官,務稱朕命。
故皇叔祖昭信軍節度使檢校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漢東郡王宗瑗祭文堂祭
惟王之生,令德孝恭。云何不淑,罹此閔凶。無復會朝,載惻予哀。往奠其寢,維以飾終。
故皇叔祖昭信軍節度使檢校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漢東郡王宗瑗祭文下事
嗚呼,死生之變,賢愚莫逃。日月有時,義當即遠。哀榮之極,禮以告終。來舉奠觴,往安窀穸。
賜守尚書右丞胡宗愈乞除閑慢差遣不允詔元祐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敕宗愈。朕開獎言路,通來下情。雖許風聞,猶當核實。豈以無根之語,輕搖輔政之臣。朕方馭眾以寬,退人以禮。加之美職,付以大邦。朕既無負於聽言,卿亦何嫌而避位。祗服乃事,毋自為疑。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元祐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省表具之。宥密之司,安危所寄。雖羌酋款塞,少休烽燧之虞;而夏童跳邊,猶煩箠策之馭。翻然求去,義有未安。夫以朕大烹優賢之資,豈不能助卿養志之具。足以毋廢子職,而能兼為國謀,豈不休哉。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乞退不允批答元祐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省表具之。乃眷西樞,實參大柄。吾欲兵民兼利,戎夏兩安。自非宿業更變之臣,懼有傷財玩寇之患。卿當念先朝委重之久,未可以親庭歸養為詞。勉安厥官,以副吾意。
賜安燾乞退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六月一日
有敕。卿以舊德,首冠西樞。雅望既隆,仰成彌重。宜安厥位,以卒輔予。
後苑瑤津亭開啟祈雨道場齋文元祐三年六月一日
六月徂夏,方金火之爭;三農望秋,乏雷雨之施。嗟人何罪,逢歲之艱。自非妙覺之等慈,孰拯疲民於重困。有嚴禁苑,祗建淨筵。念我憂勞,錫之膏澤。非獨起焦枯於田野,抑將掃疾疫於里閭。嘉與含生,永均介福。
後苑瑤津亭開啟謝雨道場齋文元祐三年六月五日
伏以祗畏之心,格人天於影響;覺慈之力,反水旱於屈伸。周澤載濡,農田告足。既解蘊隆之患,庶無流潦之虞。仰冀能仁,曲垂昭鑒。
永裕陵正月旦表本
伏以賓出日於暘谷,堯歷方頒;朝計吏於原陵,漢儀具舉。恭惟謚號皇帝,功恢禹跡,德邁湯仁。雖歲月之屢遷,想威神而如在。載瞻園寢,空極望思。
永裕陵二月旦表本
伏以時方啟蟄,禮及獻羔。感清衎之協風,怵懷思於濡露。恭惟謚號皇帝,文武緯世,聖靈在天。岱嶽泥金,永講升中之禮;荊山鑄鼎,遽成脫屣之游。永望寢園,徒增感慕。
永裕陵四月旦表本
伏以日躔昴、畢,卦直乾、離。物蒙長養之仁,世載文明之化。恭惟謚號皇帝,功成不宰,德範無窮。執炎帝之衡,莫追往躅;秩南郊之政,空守成規。祗望寢園,惟增感慕。
永裕陵十月旦表本
伏以戒寒墐戶,倏及於秦正。前晦行陵,祗循於漢禮。恭惟謚號皇帝,懿文緯世,厚德載時。休老勞農,追述養民之政;厲兵講武,敢忘經國之謀。永望寢園,益增感慕。
永裕陵十二月旦表本
伏以商正紀歷,大呂旋宮。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獻民力以共宗廟之祀。恭惟謚號皇帝,至仁無外,全德難名。文物聲明,但睹乘時之跡;昆蟲草木,孰知成歲之功。急景易遷,永懷何極。
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范純仁生日詔元祐三年六月九日
敕純仁。卿河嶽之靈,神明所相。載更誕日,永介壽祺。體我眷懷,受茲寵錫。
賜北京恩冀等州修河官吏及都轉運使運判監丞等銀合茶藥并兵級等夏藥特支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三年六月十四日
有敕。卿等夙夜河壖,暴露野次。屬茲暑雨,深軫予懷。往示寵頒,少慰勞苦。
撫問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馮京兼賜銀合茶藥口宣元祐三年六月十四日
有敕。河役方興,吏士在野。暑雨之際,綏御為勞。膺此寵頒,尚加慎護。
賜河西軍節度使西蕃邈川首領阿里骨進奉回詔元祐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敕阿里骨。惟爾祖先,世篤忠孝。本與夏賊,日尋干戈。亦惟恃我朝廷爵秩之隆,用能保爾子孫黎民之眾。肆朕命爾,嗣長乃師。而承襲以來,強酋外擅,爾弗能禁。恣其所為,遂據洮城,以犯王略,陰連夏賊,約日盜邊。朕愍屬羌之無辜,出偏師而問罪。元惡俘獲,餘黨散亡。山後底平,河南綏服。朕惟率酋豪而捍疆埸,乃爾世功;叛君父而從仇讎,豈其本意。庶能改過,未忍加兵。果因物以貢誠,願洗心而效順。爾既知悔,朕復何求。已指揮熙河路更不出兵。及除已招納到部族外,住罷招納。依舊許般次往來買賣,及上京進奉。爾宜約束種類,共保邊陲。期寵祿於有終,知大恩之難再。勿使來款,復為虛言。
賜太中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呂大防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有敕。乃眷良辰,篤生元輔。豈獨縉紳之望,允為河華之英。今遣爾甥,往致朕命。受茲休寵,永介壽祺。
賜皇弟山南東道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大寧郡王佖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有敕。乃眷賢王,篤生茲日。本枝之慶,華萼相承。宜分廄庫之良,以致喬松之壽。
賜正議大夫守門下侍郎孫固生日詔元祐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敕孫固。卿圖任之舊,縉紳所推。難老之祥,神人攸相。載更良日,益永壽祺。申以寵章,式隆眷遇。
賜正議大夫知樞密院事安燾生日詔元祐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敕安燾。桑弧告慶,降哲輔於茲辰;綵服拜嘉,冠榮名於當代。祗服朕命,益壽乃親。
賜五臺山十寺僧正省奇已下獎諭敕書元祐三年六月十八日
敕。清涼之峰,仙聖所宅。爰修淨供,以慶誕辰。再省恭勤,不忘嘉歎。
玉津園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射弓例物口宣元祐三年七月九日
有敕。卿等既陳慶幣,復展射侯。豈獨娛賓,亦將觀德。宜有珍良之錫,以旌審固之能。
賜殿前司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九日
有敕。卿忠存衛上,義切戴君。爰祝壽山,克成梵供。宜加寵錫,以示眷懷。
賜宗室開府儀同三司以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九日
有敕。卿以令德懿親,共輸誠悃。名藍法供,虔祝壽祺。既徹淨筵,宜加寵錫。
就驛賜大遼國賀坤成節人使宴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六日
有敕。卿等遠馳使傳,來會誕辰。言念勤勞,宜加旌寵。特頒燕喜,以示眷懷。
就驛賜大遼國賀坤成節人使花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六日
有敕。卿等肅將慶幣,來舉壽觴。臨遣輔臣,往頒燕豆。仍加寵賚,以示眷懷。
賜大遼人使賀坤成節入見訖歸驛御筵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初柅使車,已陳慶幣。退安館舍,往錫燕觴。式示眷懷,且旌勞勩。
賜大遼人使賀坤成節入見訖歸驛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趨庭致命,就館即安。少休行役之勞,宜示眷懷之異。式昭寵數,往錫甘芳。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八日
有敕。卿等使事畢陳,還車載啟。改轅而北,弭節少留。就錫燕嘉,式昭禮遇。
太皇太后賜門下手詔元祐三年七月八日
敕門下。皇帝嗣位,于茲四年。華夷來同,天地並應。而皇太妃以恭儉之德,鞠育之恩,雖典冊以時奉行,而情文疑有未稱。皇帝以祖考之奉,尊無二上。而吾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推天下之養,以慰人子之心。宜下禮部太常寺討尋。如於典故有褒崇未盡事件,令子細開具聞奏。
賜馬步軍司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共罄臣衷,力祈慈壽。爰修法會,亦既告成。宜有寵頒,以旌誠愨。
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忠存廟社,義篤君親。嘉法會之有成,祝聖齡於無極。宜加寵賚,以示眷懷。
賜皇伯祖嗣濮王宗暉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為國懿親,助我孝治。祝慈闈之永壽,成法會於茲辰。宜有寵頒,以精忠悃。
賜皇叔楊王醴泉觀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卿等以周邵之親,躬任姒之養。力祈壽嘏,祗扣佛乘。既徹淨筵,宜膺寵賫。
除苗授特授武泰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勳封食實封如故制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門下。出總元戎,作先聲於士氣;入為環尹,寓軍政於國容。將伸閫外之威,以迪師中之吉。咨于爾眾,朕得其人。侍衛親軍步軍副都指揮使威武軍節度觀察留後持節福州諸軍事福州刺史上柱國濟南郡開國公食邑二千八百戶食實封三百戶苗授,早以異材,見稱武略。被服忠義,有列大夫之風;砥礪廉隅,得士君子之概。荐揚邊圉,益著勞能。拔自眾人,既蒙先帝之遇;遂拜大將,無復一軍之驚。祗扈殿巖,肅將齋鉞。予欲少長有禮,而兵可用;汝其夙夜在公,而令必行。於戲。愛克厥威,罔功茲為。深戒師眾,以順為武,古有成言。惟懋乃衷,毋忘朕訓。
賜太師文彥博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二日
有敕。元老在廷,百官承式。啟法筵於梵宇,祝壽嘏於慈闈。宜有寵頒,以助燕喜。
相州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却回御筵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有敕。卿等遠飭征驂,少休近郡。載惟勤勩,良極軫懷。往錫宴觴,以華歸騎。
瀛洲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有敕。卿等遠聘通歡,言歸復命。改轅北道,弭節邊城。宜錫燕觴,少休行役。
賜護國軍節度使濟陽郡王曹佾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有敕。卿以耆德,首冠戚藩。虔祝壽祺,告成法會。宜加寵賚,以助燕私。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酒果口宣元祐三年七月十三日
有敕。卿等致命言還,改轅伊始。暑雨方作,徒馭實勞,宜有寵頒,以昭眷遇。
西嶽廟開啟祈雨道場青詞元祐三年七月十三日
伏以二華之尊,作鎮於西極;兆人所急,望歲於秋成。穀既日滋,雨不時霈。敢以病告,於我有神。閔茲將槁之苗,賜以崇朝之澤。惟神之德,非我敢忘。
奉宸庫翻修聖字等庫了畢安慰土地道場齋文
伏以貨幣所藏,有壞必葺。聰直之鑒,既成乃安。爰仗佛慈,以綏神守。庶期昭格,永底純熙。
賜新除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度使苗授上第一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七月十九日
省表具之。試材已舊,謀帥尤艱。故以久次用人,欲其深練於事。而卿辭以錮疾,豈所望哉。速即乃官,毋復退避。
賜新除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度使苗授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許斷來章批答元祐三年七月十九日
覽表具之。環衛之嚴,節制之重,誕告多士,以長萬夫。朕豈輕用其人哉。確然固辭,未喻厥指。往祗朕命,毋曠乃官。
賜新除殿前副都指揮使武泰軍節度使苗授辭免恩命第三表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三年七月二十日
有敕。卿早練武經,晚著邊效。進持帥節,實允僉言。矧以次遷,無煩懇避。
賜于闐國黑汗王進奉示諭敕書元祐三年五月一日
敕。卿恪居蕃守,申遣使車。來款塞垣,恭修壤貢。忠誠遠達,褒歎良深。
賜于闐國黑汗王進奉敕書
敕。卿守土西極,馳誠中華。璧馬充庭,尚識漢儀之舊;織皮在篚,聊觀禹貢之餘。載省忠勤,不忘嘉歎。
賜于闐國黑汗王男被令帝英進奉敕書
敕。汝世敦忠厚,志慕聲明。遠附奏函,亦馳貢篚。載惟恭順,良極歎咨。
賜皇叔新封徐王上第二表辭免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八月十五日
有敕。朕始升徐方,以胙叔父。庶幾大彭之壽,罔愧元王之賢。毋復屢辭,亟膺成命。
示諭武泰軍官吏軍人僧道百姓等敕書元祐三年八月十八日
敕。朕以苗授賦材勇嚴,馭眾整暇。擢為宿衛之長,寵以節旄之榮。惟爾邦人,當諭朕意。
中太一宮真室殿開啟天皇九曜消災集福道場青詞
臣以沖眇,嗣承列聖之休;濟于艱難,實賴文母之德。臨蒞四載,勤勞百為。畏天之威,未嘗終日而豫怠;視民如子,惟恐一夫之困窮。伏願上帝降祥,眾真垂佑,消禳災沴,永底壽康。恭陳寶籙之科,仰扣神游之館。敢祈昭鑒,下察孝心。
內制集 卷九
中太一宮真室殿為太皇太后消災集福罷散天皇九曜道場朱表
伏以仁者必壽,信惟天地之心;孝無不通,宜從臣子之欲。虔遵道範,仰叩真庭。庶同海宇之誠,上集慈闈之福。天威咫尺,求聰明於我民;聖壽萬年,定子孫於下地。更推博施,普及函生。
顯聖寺壽聖禪院開啟太皇太后消災集福粉壇道場齋文
伏以躬儉節用,本嚴房闥之風;遺大投艱,猥當廟社之寄。常恐德之弗類,以召災於厥身。敢即仁祠,肆陳淨供。恭延梵釋,普施人天。俾壽而康,非獨輔安於寡昧;與民同利,固將燕及於華夷。仰冀能仁,曲垂昭鑒。
後苑瑤津亭開啟祈雨道場齋文
伏以常暘之沴,歷月於兹。近自都畿,遠及關輔。豈獨西成之害,將為宿麥之憂。仰止覺慈,必垂善救。普集山川之守,來登梵釋之筵。罔吝膏濡,以興焦槁。
閣門賜新除徐王誥口宣元祐三年八月十二日
有敕。卿望隆尊屬,德冠宗藩。改殿大邦,實諧群議。往服朕命,以為國華。
皇叔故魏王啟殯祭文
惟靈襲累朝之餘慶,兼天下之達尊。祖送之儀,哀榮斯極。永惟宅兆之卜,未逢歲月之良。參酌時宜,遷神郊館。啟殯之始,寓哀斯文。
皇叔故魏王外殯前一夕夜祭文
惟王之生,孝友仁慈。既沒元身,舉國懷思。矧予沖眇,義兼父師。天不我遺,日月如馳。出次近郊,寓此仁祠。親奠莫及,寧知我悲。
皇叔故魏王下事祭文
惟靈出就外邸,二年于兹。一日不見,企予望思。矧此告終,月逝日遠。雖云近郊,寧復旋返。築室祠宮,既固既完。雖非永歸,亦可少安。嗚呼哀哉。
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允詔元祐三年八月二十日
敕顥。卿大雅不群,自得詩書之富;為善最樂,不知軒冕之榮。既殿文邦,宜膺盛禮。而抑損之志,逡巡不居。雖莫稱朕所以極褒崇之心,而將使卿庶幾獲謙沖之福。勉從其意,嘉歎不忘。
賜皇叔改封徐王顥上表辭免冊禮允詔
敕顥。錫山土田,以昭令德。備物典冊,蓋有常儀。而卿深懼滿盈,過形抑畏。一謙四益,當克永年。三命滋恭,固將有後。曲成美志,以勸事君。宜依所乞。
賜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許批答元祐三年九月二日
覽表具之。昔師尚父九十,秉旄杖鉞,猶未告老。此諸葛元遜所以屈張昭也。而衛武公百年,猶箴儆于國曰:「無以我老耄而舍我。」此左史倚相所以誨申公也。今卿壽考康寧,而退托衰病,自引求去,獨不念天下之士有如彼二子者議其後乎?姑安厥官,以答公論。
賜太師文彥博上第一表乞致仕不允批答元祐三年九月二日
覽表具之。朕聞之,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後,畢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挾而維之,目見正色,耳聞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曠然。未聞四子者以老而求退,亦未聞成王以老而聽其去也。朕雖不德,猶庶幾成王之治。卿雖老矣,獨不能以四子之心為心乎?勉卒輔朕,無愧前人。
賜太師文彥博乞致仕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九月五日
有敕。耆老在位,華夷聳觀。若聽公歸,恐失民望。朕命不再,公其少留。
賜龍圖閣學士河東路經略使兼知太原府曾布乞除一閑慢州郡不允詔元祐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敕曾布。將不久任,難以責成。謀不素定,難以應猝。卿屢試而用,所臨有聲。而況二年于兹,諸將所服。事既即敘,人誰易卿。夫擣虛攻瑕,兵家常勢;知難避整,夷狄亦然。卿若有以待之,彼將望而去矣。勉卒乃事,毋忘朕言。
故尚宮吳氏墳所祭文
惟爾之生,服勤乃事。逢日之吉,歸全於郊。式榮其終,往致斯奠。
西路闕雨於濟瀆河瀆淮瀆廟祈雨祝文
伏以水旱之事,山川所司。農服穡以有秋,天密雲而不雨。愧我不德,瀆于有神。願為三日之霖,大慰一方之望。國有常報,我其敢忘。
撫問秦鳳路臣寮口宣元祐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有敕。卿等久以選掄,出分憂寄。疆埸之重,綏御為勞。宜示眷懷,往宣指諭。
除皇伯祖宗晟特起復制元祐三年十一月一日
門下。曾、閔之哀,喪不貳事;漢、唐之舊,禮有奪情。矧予藩屏之親,實兼臣子之重。雖門內以恩掩義,而公侯以國為家。伯臣司宗,職不可曠;要絰服事,古有成言。非予爾私,其聽朕命。皇伯祖彰化軍節度涇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檢校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持節涇州諸軍事涇州刺史判大宗正事上柱國高密郡王食邑七千八百戶食實封二千四百戶宗晟,天資純茂,德履方嚴。襲餘慶於祖宗,蹈格言於師保。典司屬籍,克有令名。郢客卒業於浮丘,辟彊受知於先帝。允釐厥位,無愧昔人。屬此閔凶,纍然毀瘠。嗟日月之逾邁,重職業之久虛。宜復寵名,式從權制。於戲,出居官次,非王事不談;退適倚廬,讀喪祭之禮。則忠孝兩得,人無間言;功名益隆,親有顯譽。勉服朕訓,光昭前聞。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十日
有敕。官不可曠,禮有從權。苟愛君如愛親,則王事為家事,勉遵舊服,少屈私誠。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斷來章批答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有敕。卿哀慕未衰,懇辭彌切,既寒暑之一變,宜忠孝之兩全。勉從朕言,起服乃事。
相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六日
有敕,卿等將命鄰邦,服勤郵傳。久薄風霧,少休車徒。宜體眷懷,式同燕衎。
賜知渭州劉昌祚進奉興龍節銀詔元祐三年十一月六日
敕昌祚。卿禦侮邊庭,馳神魏闕。會嘉辰之獻壽,納貢篚以效珍。載省忠勤,不忘褒歎。
相州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九日
有敕。卿等夙駕歸軒,少休旁郡。眷言勞勩,良極顧懷。往錫燕嘉,以旌恩眷。
撫問知大名府馮京口宣元祐三年潤十二月八日
有敕。卿等夙分重寄,言念久勞。歲聿云周,王事靡盬。益加撫養,以副眷懷。
冬季傳宣撫問河北東路沿邊臣寮口宣元祐三年潤十二月八日
有敕。疆場之守,職思其憂。霜露既凝,歲聿云暮。宜加厚愛,以副眷懷。
賜知渭州劉昌祚進奉謝恩并賜月俸公使及賀端午節馬詔元祐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敕昌祚。卿執德宏毅,秉心恪恭。拜新渥於公朝,謹舊儀於令節。抗章來上,因物見誠。再省忠勤,良深嘉歎。
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帝冬至詞語元祐三年十月三十日
伏以日合天統,時推建子之正;律中黃鐘,氣驗微陽之應。德施自上,惠均於民。伏惟皇帝陛下,道配皇王,化行夷夏。觀其來復,見乎天地之心;靜以無為,待此陰陽之定。雲物告瑞,宮聲協和。豈惟至治之祥,自得上天之祐。一人有慶,萬壽無疆。妾等蒙被天光,叨塵婦職。敢獻如山之祝,庶同率土之歡。
內中御侍已下賀太皇太后冬至詞語
伏以書奏清臺,驗曆家之邃密;日移黃道,迎化國之舒長。寰宇和平,宮闈歡豫。恭惟太皇太后陛下,教隆陰禮,位正坤儀。嗣太任之徽音,道光千古;衣明德之大練,儉化六宮。體柔靜以臨朝,配清明而燭物。慶雲可望,共占至治之祥;彤史何知,莫贊無為之德。妾等猥參女職,仰奉慈顏。因來復之一陽,祝無疆之萬壽。
內中御侍已下賀皇太后冬至詞語
伏以候氣葭灰,喜律筒之已應;課功綵線,知宮日之初長。品物向榮,掖廷胥悅。恭惟皇太后殿下,母臨四海,婦應東朝。求賢審官,但有憂勤之志;躬儉節用,豈忘澣濯之衣。宜福祿之日康,樂宮闈之無事。妾等濫塵女職,獲奉慈顏。願先柏酒以稱觴,更指椿年而獻壽。
賜樞密安燾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樞機之臣,社稷是衛。夙設人天之供,共祈箕翼之祥。宜膺寵頒,式助燕喜。
賜駙馬都尉李瑋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敕。震夙紀辰,邇遐同祝。乃眷戚藩之重,預修淨供之嚴。亦既告成,宜膺寵錫。
賜殿前副都指揮使苗授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敕。卿等以衛上之忠,屬誕彌之慶。預嚴淨會,以薦壽祺。及此告成,宜加寵賚。
賜權管勾馬軍司公事姚麟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敕。卿等率職周廬,歸誠梵宇。共致延鴻之祝,出於忠愛之深。宜錫珍芳,以助燕衎。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十二月五日
敕宗晟。夫要絰事,出於孔門;墨衰從政,見於魯史。永惟徇國忘家之義,非有食稻衣錦之嫌。若非使卿居之而安,則吾豈敢強所不欲。勉從前詔,往服厥官。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十二月五日
敕宗晟。卿德爵與齒,皆天下達尊。服屬之隆,為宗室祭酒。任獨高於三世,報宜異於常人。故奪情非以私卿,而服事所以徇國。義無所愧,何以辭為。
賜正議大夫知鄧州蔡確乞量移弟碩允詔元祐三年十二月九日
敕蔡確。以義責備,春秋有失教之譏;以情內恕,詩人有將毋之念。碩之得罪,事在有司。難以貴近之親,而廢朝廷之典。及觀來請,有概予心。重違兄弟急難之詞,以傷人子奉養之意。
興龍節尚書省賜宰相已下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誕彌之慶,中外所同。眷我臣鄰,共兹燕喜。宜加寵賚,以示眷懷。
就驛賜大遼賀興龍節使副䤬鑼等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有敕。卿等肅將鄰好,遠涉寒途。眷言授館之初,宜有勞來之禮。往加寵錫,以示眷懷。
七日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五日
有敕。卿等柅車就館,布幣造廷。既欣鄰好之修,復歎使華之美。就加寵賚,式示眷存。
玉津園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射弓御筵口宣
有敕。卿等使節有華,鄰歡載講。既娛賓於靈囿,將觀德於射侯。宜有寵頒,以旌命中。
相州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六日
有敕。卿等春朝畢會,鄰聘交馳。屬徂歲之沍寒,念遠勤於行李。往頒燕衎,以重使華。
趙州賜大遼賀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十日
有敕。卿等遠修舊好,屬此沍寒。載歷山川,久蒙霜露。宜有精良之賜,式彰軫念之懷。
趙州賜大遼賀太皇太后正旦使副茶藥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十日
有敕。卿等遠馳四牡,來慶三朝。屬此歲寒,勞於行役。宜膺寵錫,以示眷存。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到闕御筵口宣
有敕。卿等遠將鄰好,至止都門。屬霜霧之嚴凝,念車徒之勤瘁。宜伸燕衎,以示眷懷。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朝辭訖就驛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五日
有敕。卿等畢事告旋,指期言邁。念征途之勞瘁,迫徂歲之沍寒。體我至懷,膺兹寵錫。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朝辭訖歸驛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五日
有敕。卿等聘事告成,陛辭言邁,念歸途之云遠,復賓館之少留。體我眷懷,共兹燕喜。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許詔
敕宗晟。卿哀迫之至,言不及文。覽之惻然,欲從所請。而宗子之眾,才性各殊。位不期驕,祿不期侈。非卿允蹈忠信,力行禮義,以身先之,蓋未易齊也。少屈爾私,以成吾志,不亦可乎?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許詔
敕宗晟。卿以強起就位,為未便安。而朕以徇私忘公,為未盡美。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夫聖人以孝弟為從政,而卿以從政為非孝,非所聞也。勉從朕命,勿復固辭。
賜文太師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乃眷師臣,身先百辟。有嚴淨供,祗薦萬齡。宜有分頒,以助燕喜。
興龍節尚書省賜知樞密院事安燾已下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一月三十日
有敕。卿等任重樞機,忠存廟社。屬誕辰之薦壽,修法會以告成。錫以珍芳,助其燕喜。
賜皇叔徐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二日
有敕。卿望隆周、召,德邁間、平。屬誕慶之紀辰,仗佛乘而薦祉。助兹宴喜,錫以柔嘉。
賜濟陽郡王曹佾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寵冠戚藩,望隆舊德。將祝無疆之壽,故修最上之乘。既徹淨筵,宜膺寵錫。
賜皇伯祖嗣濮王宗暉已下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眷我宗英,乃心王室。修彼龍天之供,慶兹虹電之祥。宜有頒分,以成燕喜。
賜皇叔祖同知大宗正事宗景罷散興龍節道場香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乃眷宗英,祗率藩服。慶誕辰而薦壽,修淨會以告成。宜有分頒,以助燕喜。
十日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內中酒果口宣
有敕。卿等造廷稱壽,率禮可觀。豈惟鄰好之修,亦見使華之美。宜膺寵錫,以示至恩。
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生餼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一日
有敕。卿等遠持慶幣,申講鄰歡。徒馭有華,舍館方定。宜往餼牽之錫,以旌郵傳之勤。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六日
有敕。卿等告辭中禁,改乘北轅。屬晚歲之嚴凝,念征途之悠緬。往頒嘉燕,可復少留。
班荊館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却回酒果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七日
有敕。卿等改轅北路,供帳都門。風埃浩然,徒馭勤止。宜膺寵錫,以示恩華。
瀛洲賜大遼賀興龍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七日
有敕。卿等回車北道,弭節邊亭。使事已終,歸驂少憩。往頒燕衎,益厚眷存。
故渭州防禦使宗孺出殯一夕祭文
惟靈飭躬寡過,秉德不回。莫克永年,遂即長夜。哀榮之典,國有故常。死喪之戚,予惟惻愴。
故渭州防禦使宗孺下事祭文
嗚呼,宗枝之秀,罹此降災。日月有時,禮當即遠。奄臨窀穸,肆設几筵。往致予哀,來歆此奠。
賜皇弟普寧郡王似生日禮物口宣元祐三年十二月七日
有敕。朕之介弟,生以兹辰。眷棣萼之相輝,祝椿齡之難老。宜同慶喜,往致寵頒。
雄州撫問大遼賀正旦人使口宣
有敕。卿等肅將慶幣,來會春朝。遠犯風埃,實勞徒馭。欣聞入境,良慰眷懷。
賜河西軍節度使西蕃邈川首領阿里骨進奉回程詔元祐三年八月三日
敕阿里骨。卿屢款塞垣,願終臣節。爰因貢篚,益著誠心。再省忠勤,良深嘉歎。
皇帝回大遼皇帝賀興龍節書
世睦寶鄰,申以無窮之好;歲馳華使,及兹載夙之辰。閱詞幣之兼隆,識情文之備至。願言欣感,難悉究陳。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問候書
遣使為壽,既欣鄰好之修;因書見誠,兼致慈闈之問。侍言有次,來意畢陳。感懌之深,敷陳罔既。
乞允宗晟辭免起復恩命劄子
臣今日準中書省批,送到宗晟辭免起復恩命劄子。奉聖旨學士院,降詔不允。謹按宗晟飭行有素,持喪中禮,所辭恩命,已四不允。而宗晟確然固守,其辭愈哀。且曰:「念臣執喪報親之日短,致命殉國之日長。」出於至誠,可謂純孝。臣謂宗晟未經祥練之變,且無金革之虞,孝治之朝,宜聽所守。因以風厲宗室,庶皆守禮篤親,顧不美哉。若以宗正之任,恐難其人,亦當差官權攝,須其從吉,復以命之。臣忝備禁從,不敢不言。所有不允詔書,臣未敢撰。取進止。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詔
敕宗晟。卿致孝罔極,守禮不回。以魯、衛之親,而行曾、閔之事。吾深欲成人之美,遂卿之私。顧以宗臣,治親有國。先務教以道藝,時其冠昏。獎察其賢能,而訓讁其驕惰。非吾宗室之老,孰當父兄之任?其深明吾意,往服厥官。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不允詔元祐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敕宗晟。君子之於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而況漢、唐之舊,故事具存。如翟方進、房喬之流,皆以儒術致身,不免於釋哀而謀國。近歲夏竦、晁宗愨,亦以近臣奪喪,君子不以為過。今宗正之事,止於治親。譬猶父兄,訓敕子弟。豈以衰麻之故,而廢閨門之政乎?卿其勿疑,亟服乃事。
內制集 卷十
賜朝散大夫守尚書吏部侍郎充龍圖閣待制傅堯俞乞外郡不允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四日
敕堯俞。卿望重本朝,進由公議。方卿大夫有為之際,亦士君子難得之時。而卿出領郡章,入佐治典。席未暖而輒去,政何時而報成。小疾行瘳,姑安厥位。
太皇太后賜門下手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四日
敕門下。官冗之患,所從來尚矣。流弊之極,實萃於今。以闕計員,至相倍蓗。上有久閒失職之吏,則下有受害無告之民。故命大臣,考求其本。苟非裁損入流之數,無以澄清取士之源。吾今自以眇身,率先天下。永惟臨御之始,嘗敕有司。蔭補私親,舊無定限。自惟薄德,敢配前人。已詔家庭之恩,止從母后之比。今當又損,以示必行。夫以先帝顧託之深,天下責望之重。苟有利於社稷,吾無愛於髮膚。矧此恩私,實同毫末。忠義之士,當識此誠。各忘內顧之心,共成節約之制。今後每遇聖節,大禮生辰,合得親屬恩澤,並四分減一。皇太后、皇太妃準此。
賜皇伯祖宗晟辭免起復恩命許終喪制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日
敕宗晟。夫衰麻之哀,達於上下;損益之變,權以重輕。雖事君均於事親,而奪志難於奪帥。俛聽終喪之守,以成致孝之全。言念篤誠,實增屢歎。
賜端明殿學士銀青光祿大夫致仕范鎮獎諭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日
敕范鎮。朕惟春秋之後,禮樂先亡。秦漢以來,韶武僅在。散樂工於河海之上,往而不還。聘先生於齊魯之間,有莫能致。魏晉以下,曹鄶無譏。豈徒鄭衛之音,已雜華戎之器。間有作者,猶存典刑。然銖黍之一差,或宮商之易位。惟我四朝之老,獨知五降之非。審聲知音,以律生尺。覽詩書之來上,閱簨虡之在廷。君臣同觀,父老太息。方詔學士大夫論其法,工師有司考其聲,上追先帝移風易俗之心,下慰老臣愛君憂國之志。究觀所作,嘉歎不忘。
賜保寧軍節度使知大名府馮京進奉賀興龍節馬一十匹并冬節馬二匹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八日
敕馮京。卿坐鎮全魏,隱若長城。遠馳頌禱之心,來效驂騑之貢。眷言忠藎,良極歎嘉。
賜泰寧軍節度觀察留後知相州李珣進奉賀冬馬一匹詔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八日
敕李珣,卿宣化近邦,馳神北闕。屬茲陽月之吉,遠效王閑之良。言念忠勤,不忘嘉歎。
賜殿前都虞候寧州團練使知熙州劉舜卿進奉賀冬馬敕書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八日
敕劉舜卿。職在分憂,忠存衛上。屬此秦正之旦,遠輸冀產之良。再省忠勤,不忘嘉歎。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正月一日就驛御筵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使華遠至,春律肇新。即卿舍館之安,昭我惠慈之眷。往陳燕豆,以樂佳辰。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內中酒果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瑞節華軒,來修舊好。芳醪珍實,以薦新春。膺此寵頒,體予異眷。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使事告成,旋車言邁。方改轅於北道,暫弭節於都門。昭示眷懷,少留宴衎。
賜于闐國進奉人使正旦就驛御筵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九日
有敕。重譯遠來,觀光戾止。屬人正之改律,樂天敘之發春。宜示寵休,式同燕喜。
賜外任臣寮進奉興龍節馬詔敕書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八日
敕劉舜卿。汝忠於衛上,遠不忘君。爰因彌月之晨,來效充庭之禮。眷言勤篤,良極歎嘉。
雄州賜大遼國賀正旦人使回程御筵兼傳宣撫問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五日
有敕。卿等已事告歸,柅居少憩。眷言長道,遠犯餘寒。宜錫燕嘉,以旌勞勩。
賜大遼賀正旦人使銀䤬鑼唾盂子錦被等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十八日
有敕。卿等遠將鄰好,來慶春期。眷言跋履之勤,宜有珍華之錫。受茲異寵,體我至懷。
皇太妃宮閣慶落成開啟道場青詞
伏以良辰襲吉,華構一新。仰荷褒崇之私,得伸鞠育之報。落成告備,法會有嚴。請命上穹,馳神真聖。庶精誠之必達,錫壽祉於無窮。無任懇禱之至。
玉津園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射弓例物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三日
有敕。射以娛賓,抑將觀德。發而命中,曾不出正。宜旌審固之能,膺受珍良之賜。
瀛洲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回程御筵口宣元祐三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
有敕。卿等已聘言還,犯寒遠邁。方脂車於北道,復弭節於邊城,宜錫宴嘉,以旌勞勩。
班荊館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却回酒果口宣元祐四年正月一日
有敕。卿等還璋言邁,弭節少留。念鞭轡之方勤,涉冰霜之餘凜。宜陳燕俎,以寵歸軒。
正月六日朝辭訖就驛賜大遼賀正旦人使御筵口宣元祐四年正月一日
有敕。卿等使事告成,陛辭言邁。命近臣之往勞,庶遠道之少留。體我眷懷,共茲宴衎。
賜中大夫守尚書左丞王存生日詔元祐四年正月四日
敕王存。在易之泰,與物皆春。於時良臣,生我王國。宜膺寵賫,以介壽祺。
賜龍圖閣直學士正議大夫權知開封府呂公孺上表陳乞致仕不允詔元祐四年正月五日
敕公孺。朕雞鳴而起,志於求助。駘背之老,未敢即安。矧卿體力不衰,髮齒猶壯。遽有引年之請,殊乖圖舊之心。宜安闕官,以稱朕意。
賜呂公孺上表陳致仕不允詔
敕呂公孺。卿將相三世,凜乎正始之風;出入四朝,蔚然難老之狀。浩穰之治,談笑而成。方觀報政之能,遽有歸休之請。公議未可,卿其少安。
撫問鄜延路臣寮口宣元祐四年正月八日
有敕。卿等分寄邊陲,輯寧吏士。眷言勤勩,良極軫懷。往致朕言,各宜尚慎。
賜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讀蘇頌上表乞致仕不允詔元祐四年正月十二日
敕蘇頌。吾聞有志之士,以身殉道而遺名;有道之君,使人樂用而忘老。今卿不安其位,豈吾有愧於古哉。夫難進之士,年僅及而輒退;則已試之才,吾莫得而盡用矣。激揚多士,方資崔、毛之德;講誦舊聞,未卒褚、馬之業。事非小補,卿其少安。
賜蘇頌上表陳乞致仕不允詔
敕蘇頌。卿歷事四朝,允有一德。徒論徐公之奢儉,莫見子文之慍喜。朕既寤寐哲士,體貌元臣。方貴德齒之達尊,豈求筋力之常禮。矧卿方膺難老之錫,宜勵益壯之心。惜日有為,古人所重;引年求去,公議未安。勉為朕留,以慰人望。
賜濟陽郡王曹佾在朝假將百日特與寬假將理詔元祐四年正月十二日
敕曹佾。卿賢戚莫二,德齒並隆。眷言朝請之勤,思見儀刑之老。謝病既久,軫念良深。推予賜告之恩,期於勿藥之喜。特與寬假將理。
賜西南蕃莫世忍等進奉敕書元祐四年正月二十一日
敕莫世忍。汝守土遐陬,歸誠北闕。梯山修貢,款塞觀光。言念忠勤,至於嘉歎。
景靈宮宣光殿開啟神宗皇帝忌辰道場齋文元祐四年正月二十四日
伏以至德難名,已立配天之極。孝思永慕,蓋有終身之憂。惟是佛乘,庶資冥福。屬弓劍上賓之日,就衣冠出游之庭。虔設淨筵,俾嚴勝果;庶超真覺,永庇含生。
賜光祿大夫守吏部尚書兼侍讀蘇頌上第二表陳乞致仕不允詔元祐四年二月二日
敕蘇頌。夫天以多士寧王國,而祖宗以成德遺後人。方使壽考康強,以究其用。而朕乃以引年而聽其去,可乎?矧卿銓綜之精,談笑而辦。勉思職事,以稱朕心。
賜蘇頌上第二表請乞致仕不許詔
敕蘇頌。天官之任,老成所宜。坐執銓衡,有山公晚年之故事;簿書煩雜,獨蕭俛一時之偏詞。卿其總攬綱條,闊略苛細。委蛇退食,以慰士心。
東太一宮翻修殿宇奉告十神太一真君祝文元祐四年正月七日
於穆祠宮,有嚴春祀。吏以時而按視,工揆日以修完。庶就絜新,永綏靈御。仰祈昭鑒,大庇含生。
故尚服劉氏堂祭文六月八日下院
惟靈選備禁廷,服勤內職。逮茲淪謝,良用愍傷。饋奠之儀,哀榮兼至。
故尚服劉氏墳所祭文六月八日下院
惟靈服勤有年,罹命不淑。窀穸之事,日月有時。念爾永歸,歆予一奠。
撫問鄜延路臣寮口宣六月十一日下院
有敕。卿等各膺器使,祗服邊陲。眷茲靖安,時乃忠力。特加勞問,以示顧懷。
新除權禮部尚書梁燾辭免恩命不允詔六月十三日下院
敕梁燾。卿出處以義,進退以禮。昔請補外,朕不得已而聽其去;今茲選用,眾以為宜而恨其晚。而卿又固辭,豈朕所望。成命不易,其速造朝。
賜宣徽南院使充太一宮使馮京乞依職任官例祗赴六參不允詔六月十四日下院
敕馮京。朕以卿耆老厚德,重煩以庶事。而卿篤恭盡禮,自同於有司。既朝朔望,尚復勤請。雖抑抑自警,知卿有衛武之風;而僕僕亟拜,非朕待子思之意。宜遵前命,以副眷懷。
賜右正議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呂大防生日詔六月十五日下院
敕大防。股肱之良,與國為重;家庭之慶,亦朕所同。適斯干獻夢之辰,均既醉太平之福。膺予寵錫,介爾壽祺。
賜右正議大夫守尚書左僕射呂大防生日禮物口宣六月二十一日下院
有敕。惟茲穀旦,生我元臣。爰分服食之良,往助閨門之喜。式為爾壽,宜識朕心。
賜皇叔徐王顥生日禮物口宣六月二十一日下院
有敕。乃眷賢王,實為社稷之衛;載臨誕日,永集邦家之休。臨遣使車,往致眉壽。
就驛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銀䤬鑼等口宣六月二十三日下院
有敕。卿等遠勤使節,展慶誕辰。畏暑長途,方即安於舍館;精金良幣,宜往致於恩私。
賜翰林學士中大夫兼侍讀趙彥若辭免國史修撰不允詔六月二十三日下院
敕彥若。卿學世其家,宜居載筆之地;官宿其業,已奏殺青之書。自託不能,殊非所望。祗膺成命,毋復固辭。
賜皇弟大寧郡王佖生日禮物口宣六月二十五日下院
有敕。桑蓬示喜,復臨載育之辰;金幣展親,往致友于之愛。膺予寵賚,俾爾壽昌。
賜五臺山十寺僧正省奇等獎諭敕書六月二十五日下院
敕。異景靈光,久聞示化。寶祠淨供,爰膺誕彌。念此恭勤,至於嘉歎。
賜河東節度使太師開府儀同三司太原尹致仕文彥博溫溪心馬詔七月三日下院
敕彥博。惟我宗臣,名震夷落,狼心鴃舌,知獻厥誠。朕以張奐拒羌之獻,不如旅獒昭德之致。已敕邊吏答賜所直,其馬今以賜卿,至可領也。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國信使副到闕酒果口宣七月四日下院
有敕。卿等抗旃遠道,解鞅近郊。念館舍之未安,宜驂騑之少憩。式頒芳旨,以示眷懷。
賜馬步軍太尉姚麟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四日下院
有敕。卿等誕辰祗慶,法會告成。嘉與函生,同躋壽域。往頒芳旨,以勞忠勤。
賜大遼賀坤成節使副生餼口宣七月七日下院
有敕。卿等抗旜暑路,弭節驛亭。眷惟行李之勤,往致珍鮮之饋。膺茲寵數,服我眷懷。
雄州白溝驛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却回御筵兼傳宣撫問口宣七月七日下院
有敕。卿等飛蓋西風,改轅北道。喜山川之漸近,忘徒御之久勞。往致眷懷,少留燕衎。
玉津園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射弓例物口宣七月八日下院
有敕。卿等圭璋致命,既已講歡。弓矢娛賓,亦將觀德。宜有珍華之賜,以旌審固之能。
賜平海軍節度使駙馬都尉李瑋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九日下院
有敕。卿等義重戚藩,志同忠報。屬誕辰之均慶,嘉法會之告成。宜示褒優,特加寵賚。
賜殿前都指揮使以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九日下院
有敕。誕彌之慶,海宇攸同。嘉將帥之協恭,設人天之妙果。宜均寵錫,以示褒優。
賜皇伯祖高密郡王宗晟以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九日下院
有敕。眷我宗英,志存忠報。修等慈之妙供,祝難老之昌期。嘉此精誠,均其慶賜。
賜同知樞密院事韓忠彥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九日下院
有敕。嘉我樞臣,義均一體。修茲淨供,慶續千齡。不有寵頒,曷旌忠報。
相州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却回御筵口宣七月九日下院
有敕。鄰好既成,使華有耀。眷邦畿之漸遠,念郵傳之方勤。服我恩私,少留燕喜。
賜大遼國賀坤成節使副時花酒果口宣七月十日下院
有敕。鄰歡既展,賓館歸休。宜命醆斚之醇,復致瓜華之侑。少將至意,其服茂恩。
坤成節尚書省賜宰臣已下御筵酒果口宣七月十一日下院
有敕。忠存柱石,誠貫人天。共欣誕日之臨,既畢祗園之會。宜頒芳旨,以助燕私。
皇帝達太皇太后回大遼皇帝賀坤成節書
星火西流,慶慈闈之誕日;皇華北至,講鄰國之誠言。既達來音,俾修報禮。感銘之素,敷述難周。
皇帝回大遼皇帝問候書
軺車重幣,已修交慶之儀;尺素好音,復講久要之信。屬臨素節,允迪純禧。益冀保頤,式符企詠。
坤成節賜同知樞密院事韓忠彥已下尚書省御筵酒果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修佛勝因,祈天永命。既肅成於梵供,益表見於忠誠。宜有寵頒,以同燕喜。
賜徐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親賢莫二,忠孝實兼。饌蒲塞於祗園,薦椿齡於崇慶。喜成法會,宜有寵頒。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朝辭訖歸驛御筵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等已聘告歸,少休就館。即頒燕俎,臨遣輔臣。式示異恩,以榮回馭。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等方事回轅,聊茲弭蓋。念征途之尚永,加秋暑之未衰。往錫燕嘉,少休徒馭。
賜宰相呂大防已下罷散坤成節道場香酒果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等竭誠衛上,體國均休。恪修西竺之儀,仰獻南山之祝。宜膺寵錫,以示褒優。
賜大遼賀坤成節使副內中酒果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等來陳慶幣,克講鄰歡。載嘉遠聘之勤,宜示寵綏之意。頒茲芳旨,服我恩私。
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朝辭訖歸驛酒果口宣七月十二日下院
有敕。卿等遠敦使事,率禮無違。既上謁辭,言還有日。宜加頒錫,益示寵榮。
坤成節就驛賜阿里骨進奉人使御筵口宣七月十四日下院
有敕。汝等來修貢篚,適遘誕辰。宜均慶賜之恩,共樂亨嘉之會。往頒燕俎,咸極歡心。
瀛洲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御筵口宣七月十四日下院
有敕。鞭轡既勞,封疆漸邇。雖勤歸念,少憩暑途。服我恩私,式同燕喜。
坤成節就驛賜于闐國進奉人使御筵口宣七月十四日下院
有敕。汝等奉琛遠至,授館少留。適遘誕辰,宜均慶澤。欽承恩渥,共樂燕私。
班荊館賜大遼賀坤成節人使回程酒果口宣七月十七日下院
有敕。卿等奉璋來聘,弭節言還。眷此暑途,少留歸馭。往頒燕俎,式示恩私。
賜夏國主進奉賀坤成節回詔七月二十二日下院
敕。節紀誕彌,慶均臨照。眷守邦之雖遠,亦執贄以來同。嘉與朝臣,咸稱壽斚。戴惟忠恪,宜有寵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