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22走在鋼索上的台灣與中華民國

2019/7/22《蘋果日報》。

吳展良(臺大歷史系教授)



外有大國激烈博弈,內部又高度分裂,台灣當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是維繫自身安全。此事的重要性高於一切,任何政治人物若不能充分正視這一點,遲早會被選民所拋棄。從各種角度來看,維繫台灣安全的最佳方法,當為堅持中華民國體制。然而這一點,很多綠營或所謂「進步」派人士不認同,中間派覺得無所謂,相當多的藍營人士早已棄守,至於對岸更是不斷打壓中華民國,所以非常困難。

不認同的觀點主要不外是:一、「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乏人承認。二、國土與主權名不副實,既不是正常國家,更不可能恢復。三、此國名阻礙台灣發展自我認同與本土文化。

忽視安全全盤皆輸

就第一點而言,無論改用任何國號,情況只能更糟。更何況國際友邦為了平衡各方力量,也只可能直、間接地支持中華民國。第二點雖然無可奈何,但也正因此保護了台灣,也保留了發展機會。第三點則是過去的錯誤,如今已大幅修正。認同中華民國與認同台灣,如今並不衝突,而且保留了大幅的迴旋與發展空間。這正是內部分裂,外部又有嚴重威脅的台灣所需。

棄守的原因主要不外是:一、原來正宗的中華民國在今天的台灣已失落。二、必須要連共以制住猖獗的台獨勢力。三、兩岸必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一,中華民國遲早結束,現實上當依附大邊。第一點其實是不明白中華民國的內涵必須因時而制宜,只要守住《憲法》,就有重大意義。第二點的作法其實適得其反,一些藍營人士越連共或舔共,就越會激發大多數台灣人民的不安全感,逼他們走上台獨的梁山。第三點則未免太輕視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存在意義,以及大國博弈下台灣可有的生存空間。

我們是唯一一塊自由民主且繼承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樂土,只要繼續存在,未來對於兩岸都有重大的意義。至於一些只考慮現實利益的作法,雖可能有一時的選票,在心理上與政治上終究必然激起多數台灣選民的反感。

至於來自中共的打壓,如同許多人所一再呼籲的,若中國大陸希望台灣人民不要走上台獨的險途,唯一與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予中華民國適當空間。中華民國的存在,將使兩岸不會分家,台灣不至於一面倒向美國,也保障了雙方的安定。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早已無意也不可能挑戰中共。中共實不必擔心台灣的中華民國派會與港澳、大陸的自由派合作以顛覆其政權,因為他們其實只求自保生活方式與基本人權,並不打算顛覆中共政權,也不會加入危險的大國政治博弈。中國大陸的未來,勢必只能由大陸的人民自己決定。

有一個穩定的中華民國體制在台灣,是台灣自由與安全的重要基礎。離此而往台獨走,結果只能是悲劇。捨此而過於遷就中共或忽視安全問題,則將激發廣大台灣人民的不安全感,結果亦將適得其反。馬英九政府之前正因為忽視安全問題而全盤皆輸。現在一些人猛打經濟牌,只能有短期效果。因為安全議題畢竟高於經濟議題,若忽視國家安全,事久必將引發反動。馬英九政府服貿政策最後的大失敗,可為殷鑑。

需要高度平衡技巧

綠營人士對於維繫中華民國體制一般缺乏熱情,而目前的情況是台灣越遭中共打壓,分離意識越高漲,兩岸越容易相互刺激,台灣整體的風險也越高。藍營人士若不能堅持中華民國體制,立場隨著外在勢力擺動,則首先將敗壞自身存在的基礎,並進一步危及國家的整體未來。台灣的安全,一直有如走鋼索,不僅不能偏向一邊,還需要高度的平衡技巧。情況如此困難危險,為了台灣與兩岸的福祉,還請有關各方務必互相體諒與容讓,堅持中華民國體制,以維繫兩岸的安全與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