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8 抗戰與台灣人民的關係?

作者: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

我前些年赫然發現,許多本省朋友與外省朋友對於抗戰與台灣人民的關係,一直有著完全不同,足以令對方昏倒的看法。以往政府每年大事紀念七七事變,而今悄無聲息。這不僅是個統獨的問題,還涉及對於抗戰性質及其與與台灣人民的關係更根本性的不同認知。抗戰一事從頭決定了戰後台灣的命運,雙方觀點的差距如此之大,一直是台灣內部思想分裂的一大原因。而今藍綠撕裂乃至互相仇視又更為嚴重,我想不能不對此事加以說明,以增進大家彼此的理解。

我的外省朋友們從來普遍認為中國經過了八年浴血抗戰,與盟軍一起打敗了日本,從而光復了台灣,所以抗戰本身及其領導者對於全體台灣人民當然有極大的貢獻。然而我的本省朋友們則普遍認為日本打了中國多年,中國自保而不暇,幸好美國參戰,打敗了日本,因此台灣是拜了美國之賜而脫離日本統治,與中國的抗戰沒什麼直接關係,參與及領導對日抗戰者對台灣實無甚貢獻可言。類似的一些看法我們以前也或許多少聽過,但問題的關鍵是雙方竟然七十多年來都以為自己所想的是「顯然的事實」,而對方所講的則是刻意不顧事實的「別有目的或意氣之言」。並且許多朋友從不知道或相信對方是真的這麼想,這不禁讓我大為訝異與感慨。

抗戰到底與台灣人民有什麼關係?前述所言若是事實,則顯然將會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我這篇短文並不企圖立刻給這個複雜的歷史問題一個答案,更非論定孰是孰非,我只想指出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並希望本省與外省的朋友們都能重視因為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認知所造成的重大隔閡,彼此多溝通,才能認清事實的全貌,以消弭族群的基本衝突。

戰後中華民國政府來台灣,其統治的基礎,從許多外省朋友看來,首先是因為他們打贏了日本,光復了台灣。在這場八年的抗戰中,中國犧牲了無數的軍民同胞與財產,經歷無數次大小戰役,殺傷牽制了數百萬日軍,才與盟軍一同戰勝了日本。若無中國的奮鬥,盟軍在當時不可能戰勝。至於中國打敗日本並光復台灣,則明白有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在南京向中國政府投降,並由台灣總督在台北中山堂移交台灣的統治權給中國政府的代表陳儀為證。其後二二八等不幸的事件,並不能蓋過這件徹底改變台灣人民命運的根本大事。蔣介石領導抗戰勝利,因而當然對於台灣人民有最大的貢獻。他領導的政府其後在風雨飄搖中鞏固了台灣,使台灣免於共產黨統治,並帶動經濟發展的高速發展,固然也對台灣人民也有很大的貢獻,但都還不能與光復台灣的功勳相比。

然而從我許多的本省朋友看來,蔣介石與其所帶領的政府,為了自己的目的,對於台灣之經濟建設及免於赤禍確實有功,至於所謂領導抗戰勝利而光復台灣,則是「無影」的事情。台灣人從自己的歷史經驗出發,看到日本雄壯先進的軍隊依次打下東北、華北,中國沿海乃至內陸各大城鎮,衰弱而且分裂的中國節節敗退,勉強苦撐,自顧不暇。強大的日本希望統領整個大東亞,因而與美國及列強爭霸,掀起了太平洋戰爭。其對手包括美國、蘇俄、中國、英國以及東南亞各國。最後被強大先進的美國,而不是貧弱落後且分裂的中國所打敗。二戰期間,他們在台灣只聽過與看過美國軍隊的厲害,但從未聽聞過中國軍隊有何像樣成績。

許多外省人自認為他們犧牲奮鬥打敗了日本,光復了台灣,來台之後自然頗為驕傲。他們普遍認為台灣人既然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趕走日本統治者,自然應當接受打敗日本人的中央政府之統治。中央政府同時應對於這些不幸長期接受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施行「再教育」。雖然同為同胞,但政治與文化的領導權,自然也應該由打敗日本的這群人所支配。然而殊不知本省同胞雖可接受中央政府的概念,卻一向不認為中國真有能力打敗日本。他們感到日本文化各方面都很了不起,而外省人所代表的中國文化則各方面都不如。這群中國人不可能打敗雄偉的日本皇軍,只有偉大先進的美國人才有此能力。外省人因勝利而驕傲,本省人則始終覺得莫名其妙。

在此我們可以發現不同的歷史經驗往往決定了不同的歷史認知。對於一群曾經長期浴血奮戰並在南京與台北接受日本投降的人說日本不是被他們打敗的,當然極為荒謬。然而對於一群只聽過日本軍一路打敗中國軍,又只親見美國軍隊打日本的人說日本是那衰弱分裂的中國所打敗的,也是難以接受的事。七十餘年來,祖輩的經驗其實仍決定了子孫們的歷史認知。然而祖輩的歷史經驗畢竟也都是有限的,我們必須走出各自的限制,才能看到更完整的真實。

按:2007年五月下旬媒體一直繞著中正紀念堂改名的事情轉,而我在觀察此事並與朋友討論中才發現本省、外省人對抗戰的認知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遂於2007/5/20寫下此稿的原稿,而今稍事修訂後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