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3.31相忍為國

吳展良(台大歷史系教授)

去年十一月,我寫下了這段文字:「大選將近,藍綠兩方面的文宣與動作都越來越大。最可怕的是,雙方(或而一方)為了勝選,似乎有意在明年三月將國家認同做一場豪賭。各種情緒化、扣帽子的言論層出不窮。無論誰輸誰贏,其結果都將激化對立,最後很可能是徹底分裂與一片混亂。」這段話沒想到不幸而言中。當時有關想法,現在看來,仍然切中形勢,應是對治社會及認同分裂的良方。臺灣內部的大對立,內涵甚為複雜,我們必需從其根本癥結下手,否則社會永無寧日,國家也無前途可言。

從「一邊一國論」、「台灣正名」到「台灣新憲法」,泛綠陣營一直在挑戰中華民國的基本架構。泛綠的攻勢,主要針對中華民國舊體制之不合乎台灣現況,從而質疑現有的國家認同。泛藍方面,對此本來必需積極回應,提出國家發展的大願景。然而國親對泛綠陣營的頻頻出招,除了批評對手搞台獨,為勝選而不負責任外,只會高喊中華民國萬歲與維持現狀。由此看來,國親對於台灣的自我認同及定位問題,一時也拿不出得人心的好主張來,於是只能以拖待變,企圖利用過去的累積維持局面。結果一個要建立台灣新國家,一個緬懷中華民國舊體制,兩者絕然對立。事涉生命與國族的基本認同,輸的一方當然不可能就此甘休。依此方式對決,無論那一方面贏了,台灣的內部都會更為撕裂,而其前途也將日趨黯淡。

在這看似無解的爭議中,最核心的問題是:泛綠陣營最初及其終極的目標是不是要建立一個獨立的台灣新國家呢?我們仔細觀察,可知其未必然。台灣的反對運動,因威權時代國民黨的專政及猜忌而生,本以爭尊嚴,爭人權、爭自由民主為目標,抗議者一開始並不以獨立為目的,充其量以其為號召手段。台灣人分裂的認同以及獨立的意識,固然因日本統治而起,卻主要是被國民黨與中共長期處理不當乃至打壓引出來的。大家在血統與文化上本來同源,當時若無猜忌迫害,何來獨立意識?台灣今天的認同分裂至此,弄到國將不國,一片混亂。正本清源,國民黨的領導人應對威權時代唯我獨尊與迫害異己的作法鄭重道歉。

台灣的民性務實,其分裂意識又因外力而生,所以時至今日,台獨的想法,亦不甚堅定普遍。建國黨的覆敗,早已見證了台獨是票房毒藥這句老話。民進黨中堅持台灣無論如何一定要獨立的人其實並非主流。[TW1]陳總統本人在獨立議題上,也一直表現出模稜兩可的性質,從而經常引起基本教義派的不滿。明白主張台獨的,當屬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及其所領導的台聯。正因其不當政且非主流,所以可以高喊激烈的目標。[TW2]至於民進黨的路線,則內部頗為分歧,有許多變化的空間。

民進黨在過去一年為何突然激進起來了呢?簡言之,是因為前三年整體施政成果很不理想,[TW3]使得許多長年支持民進黨的人大失所望,執政黨內部暗潮洶湧。在這種情形下,將一切問題歸咎於舊體制,大打一邊一國、新憲法及公投的政治戰,一方面可以鞏固綠營的士氣,一方面也是最便宜而有效的轉移問題焦點的辦法。簡言之,對於執政黨而言,推動台灣新國家與其說是終極目標,不如說是鞏固政權的手段。其追求獨立的本心與決心,未必很強烈,也頗有轉圜的餘地。藍綠及兩岸的對立越激烈,或民進黨的執政處境越惡劣,則越可能激起泛綠的情緒與危機感,從而使民進黨走上更激進的路線。否則,民進黨的主要支持者也希望走回「中間路線」,以利長期安定與執政。

以可見的國際政治情勢觀之,台獨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其主張在台灣也一直缺乏票房。然而綠營一連串顛覆中華民國與建立台灣新國家的動作,為何又確實能號召不少的人心呢?除了打破國民黨所長期壟斷的政治與社會文化結構外,最重要的關鍵其實在於其「實現自我認同」的意涵。「一邊一國論」、全民公投、「台灣正名」、「台灣新憲法」、「讓台灣成為正常、完整、偉大的民主國家」等主張之所以能激動許多人的內心,重點不在於獨立與否,而在於這些主張都凸顯並呼喚台灣人久被壓抑乃至傷害的自我認同。所謂「臺灣意識」,應從這個角度理解。藍營如果不能深刻認識這一點,必然將失去民心與選票。

實現自我認同是台灣人長期的追求,無論從自由民主化的世界潮流以及台灣人百年來受壓抑的歷史來看,這個要求都有其正當性,而不應被質疑。許多泛藍人士對此缺乏同情的理解,經常將台灣人的追求自我認同等同於要求台灣獨立,其實是犯了最根本性的錯誤。當然,的確有不少綠營人士以台灣獨立為實現台灣人認同的唯一辦法,然而這不僅沒有邏輯上的必然性,在實際上,也是一條走不通的路。

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必需完成,台灣人必需做自己,這都是天經地義的事。做自己必需先明白自己。歷史上,台灣是個四方角逐的地方,而主要由大陸移民所開發經營,因此其數百年的歷史,亦與中國密切難分。泛綠如果在追求台灣意識及自我認同的時候一再昧於這個事實,企圖將台灣定位於與其自身歷史不符的角色,不但在政治上沒有成功的可能,台灣人民遲早也會棄之而尋求更符合真像的自我認同與定位。不同時期的移民族群,對於自己是誰當然會有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絕不能以一種認同消滅另一種認同,那樣只會造成怨怨相報,永無寧日。而應尋求一種讓兩種認同共容的辦法。大家都住在臺灣也愛臺灣,只有彼此體諒,追求和解,才是辦法。

相忍為國,古有明訓。藍綠兩方面對台灣自我認同及前途的主張,其中都有他的合理性。取其合理也合乎實際的部分,去其過激與不合時宜的主張,就不至於鬧成一種大對決與人格分裂的狀態。互相體諒,和衷共濟,走出過去的執著與傷痕,創造雙贏的未來,台灣才能在複雜困難的處境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

[TW1]這些年來,台獨黨綱與其說是終極目標,不如說是民進黨人表達認同情感與維持團結的工具。

[TW2]李登輝所採取的,是標準的漸進式台獨路線,其終極目標頗為明確。

[TW3]失業蔓延、經濟衰退、貧富差距迅速擴大、政治惡鬥、金權依舊、國際情勢對台灣日益不利、媒體受抑制、社會文化混亂頹廢、教改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