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講:精蘊第三十

主講人:臺灣大學吳展良教授

《通書·精蘊第三十》

那麼聖人之「精蘊」呢?〈精蘊.第三十〉:

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卦不畫,聖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聖人之蘊,殆不可悉得而聞。《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是「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用《易經》的卦畫來表現,為什麼呢?「《易》,所以明天人之理」,聖人,聖如天,所以這邊許多的道理,是要能夠表現天地間萬事萬物的道理,太極、陰陽(陰陽就是兩儀)、四象、八卦這些種種的變化,可以包含各種複雜組合的可能。

照我們現在的話說,這當然是一種類比,就是把天地間複雜的狀態,比擬成各式各樣子的卦象,所以這裡說:「《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特別講說,《易》當中有一種包含萬事萬物的道理。

這個事情現代人比較不容易明白,也不容易講,我自己也很努力地跟大家說過,這基本上表示的是一種出自於人的、對於世界整體的一種觀察跟體會。也合乎自然之理,至少是對於天地萬物的道理,尤其就親切於人的部分,有一個非常貼切、忠實的體會、觀察。

現代人在這裡的疑問會比較多,我之前已經提過,今天我就約略就大體講一下,因為《易經》的這個道理,今天一方面就相信的人來講,他可以體現出人世的各種的變化、道理;就質疑的人來講,總會覺得:那物理、化學呢?其他這些東西怎麼辦?就其他各式各樣西方人、印度人所講的理……要怎麼辦呢?所以這個事情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完的。重點是說,《易經》是就天地、自然之理,跟做人處事之理,講得尤其深透!特別就天地、自然跟做人處事——尤其是就對人而言,他能夠親身體會、體察的這一部分。「仰觀乎天,俯察乎地」,他用這樣的方式所得到的這個理,是相當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