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膽固醇食物不是血膽固醇過高的真正禍首

2020/04/22

大家都知道要降低血膽固醇,遠離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要減少攝取富含膽固醇的食物。但已經少吃高膽固醇食物了,血膽固醇怎麼還是無法有效控制?這是因為你只做對了一半,食物對血膽固醇的影響,不是只有食物中的膽固醇。

人體膽固醇有7~8成是由身體自行合成,從飲食中攝取到的膽固醇,約只有2成會進入血液中,且在人體調節機制正常運作下,肝臟會依據攝入的膽固醇多寡來調整膽固醇的分泌量,以維持正常的膽固醇量,所以影響程度其實沒有想像得嚴重。

然而,食物中卻潛藏一個會使血中膽固醇升高,且影響力更勝於食物中的膽固醇,那就是 — 飽和脂肪酸 。飽和脂肪酸是製造膽固醇的元件,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會提升內生性膽固醇的製造量。而且「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是俗稱的壞油脂,會讓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變多,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認識「升膽固醇指數」揪出真正元兇

日常飲食中某些食物的膽固醇含量低,卻隱藏著高得嚇人的飽和脂肪酸,如奶精、棕櫚油;某些食物被冠上高膽固醇惡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不高,如海鮮、蝦子,反倒是相對較為安全的食物。

因此,挑選食物不能只看膽固醇,也要兼顧飽和脂肪酸,知道哪些食物才是製造膽固醇的元兇,因此你需要認識「升膽固醇指數」( Cholesterol Saturated fat Index, CSI ) ,升膽固醇指數以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做計算,可看出食物對血膽固醇的影響程度,作為體內膽固醇生成的指標。

升膽固醇指數 (CSI) =0.05 × 膽固醇 (毫克) + 1.01 × 飽和脂肪酸 (公克)。

  • CSI 指數越高:表示此食物會使人體生成較多的膽固醇,對心血管的危害程度大。
  • CSI 指數越低:表示該食物引起動脈粥狀樣硬化的作用越小。

在豆魚肉蛋類中,CSI由低至高為豆類、海鮮、肉及內臟,吃肉建議擇白肉、瘦肉、去皮為佳;油脂及堅果種子類中,CSI 由低至高為堅果種子、植物油、動物油;選購包裝食物應養成看標示習慣,選擇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較低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