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體溫不能只看有沒有發燒

2020/02/13

低體溫免疫拉警報!

隨著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懂得關心血壓、血脂、血糖、腰圍等健康數據,卻忽略了體溫,只在感冒發燒、疫病篩檢、懷孕準備時才會注意體溫變化。養成規律量體溫也很重要,體溫降低對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

你是否經常身體不舒服卻找不到原因,測測體溫,你是不是也是「低體溫」一族!

當人體的平均體溫為

  • 36.5~37.1℃:身體機能運作最好、最健康;酵素活躍、免疫力旺盛
  • 36.4~35.5℃:身體發出警示,出現不適症狀
  • 35.5℃:代謝機能減弱,疾病找上門
  • 35℃:癌細胞最愛的溫度


現代低體溫危機

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和壓力等因素,導致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變差,體溫逐漸降低,使得現代人體溫低於36℃的人越來越多。

久坐、運動量不足、不當減肥、飲食不均衡、缺少肌肉、愛吃寒涼食物、喜歡待在冷氣房、壓力大,導致自律神經失調,體溫調控失常等因素,都會導致現代人體溫逐年降低,成為「低體溫一族」。


低體溫是萬病之源

研究指出:平均體溫下降 1℃,免疫力下降 30~40%、代謝率降低 13~14%。當體溫降至35℃時,是癌細胞最容易增生的體溫。

體溫降低時,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慢,循環阻滯,營養輸送和廢物排除不順暢,血液中的代謝廢物增加、堆積體內,引發疾病。

想像一碗熱熱的湯,放入冰箱後,漸漸降溫凝固的過程... 液體流動減緩、油遇冷凝固...

體溫逐漸降低人會

  1. 疲勞、倦怠、頭暈、頭痛。
  2. 肩頸僵硬、肌肉關節僵硬疼痛、神經痛。
  3. 各臟器供血減少,細胞養分供應不足,細胞缺氧、死亡,引起疾病。
  4. 體內的酵素活躍度下降,免疫功能下降。
  5. 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中風。
  6. 腸胃蠕動變慢、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吸收差,營養不足。小孩影響成長發育,成人導致疾病。
  7. 皮膚變差、粗糙、暗沈、老化。
  8. 女性經痛。
  9. 基礎代謝率減少,熱量燃燒減少,肥胖、瘦不下來。
  10. 體溫越低,癌細胞越活躍。

好消息是,研究也指出:

平均體溫上升1℃,

免疫力提高500~600%

脈搏增加10次/分

基礎代謝率提升12%

要提升體溫「運動、鍛鍊肌肉、吃升溫食物」很重要!

肌肉生生產的熱能最多!

運動身體會變熱、排汗,全身血流循環加速,促進細胞和組織的新陳代謝,且運動可鍛鍊肌肉,肌肉又是人體生產熱能最多的組織,幫助提升體溫。尤其是下肢運動,人體有7成的肌肉都在下半身,經常走路、慢跑、深蹲、爬山、階梯有氧等下肢運動,都有助提升體溫、促進新陳代謝,維持健康。肌肉也是脂肪燃燒器,有助減重。

多吃升溫食物,提升免疫力

人體的能量來自食物,多吃可以提升體溫的食物,促進血液循環,如蔥、薑、薑黃、洋蔥、韭菜、大蒜、辣椒等,這些食物都有活血效果,可提升體溫,增強免疫力。

我顧健康 APP 記錄體溫變化

下載「我顧健康」行動雲端平台:

Google Play:https://goo.gl/hfTI9t

Apple iOS:https://goo.gl/Y5RJ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