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易「骨鬆」,骨折風險高

2020/05/05

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骨折機率高三倍

隨著人口老化與飲食生活習慣的改變,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兩個看似不同系統的疾病,卻有著許多錯綜複雜的關聯性。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都證實,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為骨折的高危險因子。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因年幼發病,缺乏胰島素導致骨質密度較低;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雖有較高的骨質密度,但骨質流失速率較高,尤其是在髖部、脊椎、跟骨等部位,可能與長期高血糖,損害骨結構有關。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相較於一般人,有高達三倍的骨折風險,尤其以髖部骨折最常見。

糖尿病與骨質疏鬆的關聯性

  1. 高血糖引起的多尿症會增加鈣、磷、鎂的流失,低鈣、低鎂會刺激「副甲狀腺素」分泌,引發蝕骨作用,導致骨質中的鈣游離出來,破壞骨結構。
  2. 長期高血糖會抑制造骨細胞的分化與成熟。
  3. 糖尿病併發腎損傷時,會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與合成,降低腸道鈣質吸收。
  4. 高血糖增加糖化作用,產生糖化終產物 (AGEs),骨骼的膠原蛋白因糖化受損,改變骨骼結構,減弱骨骼品質和強度而易碎。
  5. 胰島素缺乏會降低造骨細胞的數量與活性,導致骨骼生成不足,降低骨骼品質。尤其是第一型糖尿病患者。

研究發現,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風險與糖尿病的病程長短和併發症相關,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骨折風險較低,但長期糖尿病患者骨折的風險卻高於一般人(Leslie等人, 2007)。停經後的糖尿病患者合併視網膜病變有較高的脊椎骨骨折的風險 (Viégas等人, 2011 )。神經病變也與骨折風險呈正相關 (Strotmeyer等人, 2006)。

不論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都會增加骨質疏鬆和骨折風險,因儘早做好預防工作,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避免骨折憾事發生,影響生活品質和預後。

糖尿病患者要預防骨質疏鬆

  1. 積極控制血糖,降低器官病變的發生率。
  2. 規律運動:每週應有150分鐘以上中強度有氧運動,有助血糖控制,並適度搭配負重運動,維持肌力、骨骼量、協調性和平衡感,減少跌倒的發生機率。
  3. 適度日曬,補充維生素D,強健骨骼。
  4. 多吃富含鈣質和蛋白質的食物,維持骨質。
  5. 多攝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魚油與亞麻籽油,可以抑制蝕骨作用,提升造骨作用,對骨質有保護作用。
  6. 戒煙、戒酒、少茶、少咖啡,減少鈣質流失。
  7. 定期追蹤檢查血糖值和骨質密度。


參考資料:1. 吳書婷、陳擇穎、蔡嘉仁、陳榮福(2017).甜蜜的脆弱:糖尿病與骨質疏鬆之關聯性.內科學誌,28(2),65-73.DOI:10.6314/JIMT.2017.28(2).022. 黃兆山 (民108).2019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台北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3. Leslie WD, Lix LM, Prior HJ, Derksen S, Metge C, O’Neil J.Biphasic fracture risk in diabet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Bone 2007; 40: 1595-601.4. Viégas M, Costa C, Lopes A, Griz L, Medeiro M, Bandeira F. 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vertebral fractur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and chronic compli-cations.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1; 25: 216-21.5. Strotmeyer ES, Cauley JA, Schwartz AV, et al. Reduced peripheral nerve function is related to lower hip BMD and Calcaneal QUS in older white and black adults: The health, aging, and body composition study. J Bone Miner Res 2006;21: 1803-10.

DONNA營養師研發監製

唯一歐盟有機認證的愛爾蘭海藻鈣 完美鈣鎂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