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證實八種可緩解成分

2020/01/07

慢性肌肉骨骼疼痛很最常見的疼痛問題

除了透過藥物、物理治療改善外,某些膳食成分也具有緩解疼痛的效果,因此被廣泛製成非處方保健商品,不論是各式口服劑型、局部乳膏或貼片。

但是,這些成分是否有足夠證據能夠證明其效用?

一項由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資助的「保護部隊和家庭行為健康計劃 」,由軍事和民用營養和疼痛專家所組成的小組,針對19種 “保健食品成分”,進行相關科學文獻的深入研究。研究成果指出:「酪梨大豆非皂化萃取物、辣椒素、薑黃、生薑、葡萄糖胺、褪黑激素、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D」以上八項對改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有效。此項研究成果發表於2019年7月號《Pain Medicine》國際期刊。

1. 酪梨大豆非皂化萃取物 (Avocado-soybean unsaponifiables,ASU)

由酪梨油和大豆油中萃取出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通常使用於骨關節炎,具有抗發炎,改善膝蓋疼痛、僵硬等不適症狀。副作用為很輕微的胃腸道不適。

2. 辣椒素 (Capsaicin)

是辣椒的主要成分。辣椒素可口服、局部和鼻內使用。它最常使用於肌肉骨骼疾病,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纖維肌痛、肌肉痙攣。研究報告指出,在皮膚上塗抹0.025–0.075%辣椒素乳膏,每天3-4次,在四週內可顯著緩解疼痛症狀。部分使用者皮膚有灼傷感、刺激感和搔癢等反應。

3.薑黃 (Curcuma)

薑黃根和粉末可用於料理。薑黃被製成膠囊、片劑、茶等,用於炎症、關節炎、皮膚、肝、膽囊和癌症等疾病。研究指出,每天700-2000毫克,使用6-12週,疼痛明顯減輕。唯一的副作用是輕微的胃腸道不適。目前不建議將薑黃以保健食品方式攝取,建議可將薑黃粉加入日常料理中,每天500mg 2-3次/天,相當於疼痛使用劑量。

4. 生薑 (Ginger)

生薑目前被使用於噁心、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等,用以減輕疼痛。在研究中,每天250-1000mg的劑量,使用3-12週,劑量越大產生的益處越大。和薑黃一樣,建議以日常飲食方式攝取,加入料理或茶中,既容易攝取,又有效益。

5. 葡萄糖胺 (Glucosamine)

葡萄糖胺是人體中天然產生的一種氨基糖,減輕疼痛的最有效形式是結晶葡萄糖胺硫酸鹽 (pCGS),每天劑量為1500mg,是目前唯一有充分記載藥理作用的產品。

6. 褪黑激素 (Melatonin)

由大腦中的松果體自然產生的一種神經激素,在睡眠中產生作用,其產生和釋放與一天中的時間有關 (晚上上升,早晨下降)。它可作為處方藥和非處方劑使用,通常用以治療睡眠障礙,也可用於治療神經病變、頭痛、骨質疏鬆、癌症。 副作用不常見,但包括嗜睡,噁心和頭痛。

7.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深海魚的魚油中含豐富omega-3脂肪酸、EPA、DHA,可減輕慢性發炎反應,有助緩解疼痛。

8. 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從日曬、食物和保健食品中獲得。 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是骨骼生長所必需的,影響骨骼肌、免疫調節、心血管健康和代謝活動。每天使用2000IU (但每天不超過4000IU) 時,有助減輕肌肉骨骼疼痛。但過量使用會導致維生素D毒性。

服用任何的保健食品(膳食補充劑)之前,都應諮詢醫師、營養師等醫療保健提供者,遵循其建議後食用,確保劑量和安全性。


資料來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1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