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良藥!跟著「體適能先生」有效運動

2020/05/20

「運動是良藥」是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所提倡的口號,旨在希望大家都能提升身體活動量,適度規律的運動來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

你為何而運動?

每個人運動的動機和目的不同,不論理由為何,透過規律運動都可提升健康體適能,增加身心抗壓性、工作、運動表現,維持年輕體態;達到預防疾病,改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內臟脂肪、肥胖等疾病危險因子;改善疾病症狀、降低疾病併發症和復發機率。開始運動永遠不嫌晚,你準備開始運動了嗎?

跟著 ACSM 運動五大基本原則 (MRFIT,體適能先生),達到有效運動。

一、運動方式 (Mode)

運動有許多種類和方式,選擇個人方便參與、有趣和喜愛的運動,才能持續下去。依目的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運動,建議盡量多樣化,可多方訓練,達到綜合性效果。

  • 有氧運動:可增加身體攝氧量、消耗熱量,有助增加心肺耐力和減重,如快走、慢跑、健走、游泳、自行車、飛輪、有氧操...等。
  • 阻力訓練 (重量訓練):可改善肌力、肌耐力、增加肌肉量和代謝效率,打造易瘦體質,如自由重量訓練、伏地挺身、彈力帶、藥球、啞鈴、槓鈴、帶有槓片或氣動式阻力機械器材...等。
  • 伸展操:可改善柔軟度、關節活動度,增進身體姿勢的平衡和穩定度,還可紓解壓力。


二、漸進負荷 (Rate of progression)

運動要循序漸進增加負荷量,身體才能跟著適應、增進體能。不能突然增強太多,會導致身體不適或運動傷害;也不能一直維持原狀,運動量太少或是強度不足,不但不會進步,還可能會退步。

增加負荷的方式有「運動時間、強度、頻率」這三種方式,運動新手建議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先逐漸增加運動時間或頻率,先建立心肺耐力基礎後,再增加運動強度。


三、運動頻率 (Frequency)

每週要運動多少時間或多少次,才能達到運動效果?

  • 改善心肺耐力:建議每週至少 150分鐘中強度運動。每週3天,每次50分鐘,或每週5天,每次30分鐘。體能差者可每日少時間、分多次(如10分鐘、3次),累積每週150分鐘的運動量。
  • 改善肌力與肌耐力:建議阻力訓練每週2-3天
  • 要減重:運動頻繁要比一般人更多,才能消耗更多熱量,建議每週運動 ≥150-250分鐘。


四、運動強度 (Intensity)

運動要有強度,否則等於做白工;過強則傷身。每個人的體能與健康狀況不同,適合的強度也不同。沒有運動習慣、體能不佳、老年人或是慢性病患者,建議由低強度開始訓練,一般體能者可由中強度開始訓練,再逐漸提升強度。

運動強度可由許多方式來測量,最常以儲備心率(Heart Rate Reserve, HRR) 和 運動自覺量表(Borg’s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RPE)來表示。

  1. 儲備心率 (HRR) 法
儲備心率=最大心率 (220-年齡) – 安靜心率
目標訓練心率= ( 最大心率 - 安靜心率 ) x 目標訓練強度百分比 + 安靜心率
依據 ACSM 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引 (第十版),運動強度分類:非常輕度: < 30 % HRR輕度:30~39 % HRR中度:40~59 % HRR激烈:60~89 % HRR接近極限:≥ 90 % HRR
例如:30歲女性,已知安靜心率為70次/分,目標運動強度為中強度( 40~59%),目標訓練心率區間計算方法如下:
最大心率=220–30=190儲備心率=190–70=120目標訓練心率區間=(190–70) x 40~59%+70=118~140次/分

2.運動自覺量表(RPE)

應著重在運動時的整體感受與疲勞程度,而不只是呼吸速率。

表格中的數字乘以 10,約等於每分鐘心跳數。運動感覺在輕鬆,表格數字 11,每分鐘心跳約 110下;運動感覺在有些吃力,表格數字為 13,每分鐘心跳約 130下;運動感覺吃力時,表格數字為 15,每分鐘心跳約 150下,

運動自覺量表為 11-13 時,運動訓練強度約為 49~70% HRR, 而運動自覺量表為 13~15 時,運動訓練強度約為 70~80% HRR。

運動應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對於運動新手,掌握「有點累、但不會疼痛,還可以講話」的原則。


五、持續時間 (Time)

一般運動持續20~60分鐘,就能改善體適能。運動越久,雖然效果越好,但仍要考量自己的體能和健康狀態,以免過度訓練造成全身酸痛不適,影響運動意願,也可能造成傷害,導致運動一天休息好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