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散步有助控制血糖

2020/03/06

台灣40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過重、肥胖和體脂肪過高都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使胰島素對血糖的敏感度下降,是造成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關鍵因素。

一般進食後血糖會逐漸升高,約1小時後達到高峰,胰島會釋出「胰島素」來調節血糖,約2-3小時血糖會回到飯前的水平。但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的人,血糖值會上升的很高,且久久無法回復正常。若長時間處於高血糖的狀態,容易導致器官病變。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運動」。運動可幫助血液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中,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

2013年一項刊載於由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出版的《糖尿病照護》雜誌中的研究指出:三餐飯後散步,每次15分鐘有助降低血糖。

此研究對象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老年人,比較三餐飯後在步行機上行走15分鐘 (強度為 3Mets)、半餉午 (10:30AM) 散步45分鐘或傍晚 (4:30PM) 散步45分鐘,對血糖值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雖然這三種步行總量都是45分鐘,但「間歇性,短時間的飯後散步」效果最好,飯後散步的降血糖效果優於飯前

研究採行飯後30分鐘開始步行,此時血糖值正在上升,而運動促使肌肉使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促進葡萄糖代謝吸收,以利降血糖。

另一篇,2016年12月發表於《糖尿病學》(Diabetologia) 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三餐飯後步行10分鐘,有助控制血糖。

不論是任何形式的運動 (有氧或無氧運動) 對血糖調節都有益處,但對忙碌上班族,下班後要提起勁運動,或許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飯後散步」是一件很簡單又容易達成的活動,還有助飯後消化和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