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化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

4 步驟簡單自我檢測

2020/04/15

骨質疏鬆症來得靜悄悄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 “ 緩慢、毫無預警 ” 的全身骨骼慢性疾病,隨人口老化逐日漸增,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是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的第四名。近期的研究也指出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排名亞洲第一,全世界第九名。由於發生的無聲無息,不會引起疼痛,多半是突發骨折才發現罹患骨質疏鬆症,骨折最常發生在腕部、脊柱 (壓迫性骨折) 和髖部,提醒應適當補充鈣質、維生素D 和規律運動(特別是負重運動),及早預防,避免骨質疏鬆和骨折的發生。

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世界衛生組織 (1994年) 公佈:成年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

美國國家衛生院 (NIH) 最新定義:骨質疏鬆症為一種因「骨骼強度減弱致使個人增加骨折危險性的疾病。骨骼強度包含骨密度及骨骼品質」。

骨質疏鬆依發生原因可分為

一、原發性骨質疏鬆症:佔 90%,屬於退化性骨質疏鬆,女性更年期後發生率大於男性。

二、續發性骨質疏鬆症:佔 10%,為營養不良、藥物或疾病所致,常見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副甲狀腺亢進、庫欣氏症、性腺功能低下 (過早停經、雙側卵巢切除或睾丸切除)、類風濕關節炎、 多發性硬化症、神經性厭食症、炎症性腸病等。

哪些人是骨質疏鬆症高危險群?

  1. 年齡:35歲起骨質每年流失約0.5~1%,50歲起毎年流失約1~3%。
  2. 家族史:父母髖部骨折史 。
  3. 性別: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的變化,導致骨質流失比男性快。
  4. 種族:白人和亞裔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症的機率較高。
  5. 飲食:鈣質和維生素攝取不足。
  6. 缺乏身體活動
  7. 體重過輕:BMI < 18.5 kg/m2 。
  8. 吸菸:吸菸會降低身體吸收飲食中鈣質的能力。
  9. 過度飲酒
  10. 藥物:某些藥物會導致骨質流失,如類固醇、含鋁的制酸劑、抗癲癇藥物、治療癌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

你有骨質疏鬆症嗎?

四步驟簡單自我檢測:

一、現在身高低於年輕時身高超過 4 公分以上,應強烈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症,並半年定期追蹤身高。

二、體重輕或年紀大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台灣人骨質疏鬆症自我評量表 (Osteoporosis Self- assessment tool for Taiwanese, OSTAi) 是一套簡易的婦女自我評估方法,把體重與年齡分級化為簡易明瞭的表格(如下圖),可迅速自我評估危險程度。體重越輕或年紀愈大的人較常發生骨質疏鬆症。

OSTAi 公式 = [年齡 (歲) – 體重 (公斤) ] x 0.2

  • 高度風險區 ( OSTAi ≥ 2 ) :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60%以上
  • 中度風險區 ( -1 ≤ OSTAi < 2 ) :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約15%
  • 低度風險區 ( OSTAi < -1 ) :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會約3%

三、牆與頭枕部間距 (wall-occiput distance, WOD )

這是篩檢潛伏性胸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

請受檢者靠牆站立,肩、臀與腳跟貼緊牆壁、兩眼自然平視,此時測量頭後枕部與牆壁的水平間距。正常人應幾乎沒有距離或小於1公分,如果距離超過3公分要強烈懷疑, 超過6公分時 (或是一個拳頭距離) 幾乎可以肯定為異常。(下圖 A)

四、肋骨下緣與骨盆間距 (Rib-Pelvis Distance, RPD)

這是篩檢潛伏性腰椎壓迫性骨折的快速方法。

請受檢者站立,兩手自然平舉, 此時測量側面肋骨最下緣與骨盆上緣的垂直間距。正常人應有2-3指寬或大於5公分,如果距離小於2公分幾乎可以肯定脊椎一定有問題。 (下圖B)

檢測後若有異常,或是有慢性疼痛、腰酸背痛、駝背、身高變矮等狀況,應至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 2019 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2.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骨質疏鬆症臨床治療指引 》3. 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網站

DONNA營養師研發監製

唯一歐盟有機認證的愛爾蘭海藻鈣 完美鈣鎂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