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餐餐白飯增加糖尿病風險

2020/04/17

以白米飯為主食的飲食文化,是亞洲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餐餐不離白飯,就是要吃飯才覺得有飽足感。但是,餐餐白飯很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經常食用糙米可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餐餐都吃白米飯,卻會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 17 %。

精製後的白色食物(白飯、白麵、白吐司)充滿了碳水化合物,會在體內迅速釋放糖分,導致血糖快速升高,增加罹患糖尿病風險。

若長時間血糖偏高會不斷刺激胰臟,分泌更多胰島素來幫忙降血糖,長期下來,胰臟過勞疲乏,就會導致糖尿病。

台灣是糖尿病之島,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

全球糖尿病盛行率佔 8.8%,亞太地區 9.3%,而台灣卻高達 10%,也就是說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或許你會疑惑,外國人西式高脂肪的速食飲食習慣不是更不健康,為什麼亞洲人的糖尿病盛行率卻高於他們?

很不幸的是,亞洲人天生的「基因缺陷」,尤其是台灣人,導致胰島素分泌功能較西方人差,因此天生就比西方人容易罹患糖尿病。近年飲食西化、肥胖、多吃少動的不健康生活型態也日益嚴重,再加上偏愛「白飯、麵食」的飲食習慣,大幅提升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造就台灣淪為糖尿病之島。

無畏先天命運!全麥替換白米,糖尿病機率降36%

哈佛的研究也指出,若將其中一餐換成糙米,或是每餐三分之一的白米換成糙米,可讓糖尿病風險降低至16%。如果用燕麥和全麥來取代白米飯,可以讓糖尿病風險大幅降低36%。

去殼精製後的白色食物,低纖維且升糖指數高,容易導致血糖飆高,應減少白飯、白土司、白麵條等這一類精製食物。多攝取高纖維蔬果且低升糖指數的全穀物食物,如糙米、燕麥、全麥、米麩、全麥麵包等,有助穩定血糖,還可降低血脂肪、延長飽足感,不但可降低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還有助控制體重。

壓力大、外食族 調節生理機能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