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出汗,不能猛灌水

2020/04/30

大量出汗,只補水恐「水中毒、低血鈉」

天氣逐漸炎熱,出汗量大增,加速體內水份流失,若沒有適時補充水份,身體無法調節熱,就可能造成中暑,甚至熱痙攣、抽筋等現象。但大量出汗後,除了補充水份外,也要適量補充電解質,避免發生低血鈉。

是否曾經聽說過,大量出汗後,喝水會導致沒力或抽筋?喝了很多水不但不解渴,還越喝越渴,越喝越覺得累,甚至感到昏昏欲睡,這可能就是低血鈉所致。

大量出汗後,身體流失的不僅是水份,還有大量電解質 (鈉、鉀、鎂...等) 和維生素,特別是鹽分 (鈉離子) 流失最多。此時,血中電解質濃度已經低於平常值,若只有補充大量水分來解渴,會使得體內電解質更加被稀釋,導致低血鈉。

鈉是人體內很重要電解質,可維持人體水分平衡,協助神經肌肉正常運作。正常情況下,人體會自動調控水及鈉的平衡,使血漿鈉離子濃度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但若是體內「水太多、鈉太少」,使得鈉離子濃度低於正常範圍,就會出現低血鈉,或稱水中毒。

低血鈉症狀

輕度低血鈉:沒有明顯症狀。

中度低血鈉:可能出現倦怠、全身無力、噁心、嘔吐、頭痛、嗜睡、心悸等症狀。

嚴重低血鈉:可能造成大腦損傷,出現意識不清、癲癇發作,甚至死亡。

因此,運動狂出汗後,或持續性出汗超過兩小時,水和電解質要「一起補充」,才能恢復身體所需。市售的運動飲料即可達到這個目的,也可在飲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使身體能迅速獲得水分和電解質的雙重補充,才能迅速解身體的渴。

除了大量出汗後需補充水分,每天也應定時適量補充水分,以維持身體的循環代謝,而不是等身體發出「渴」的求救訊號了,才想到要喝水。正常情況下,人體每天會流失約2.5公升的水分,所以每日應補充2000-2500ml的水分,或是以「體重(kg) x 30ml」 來推估身體每日所需的水量。且記得「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不可狂喝猛灌」,1小時不超過1000c.c.,每次不超過200c.c,避免造成腎臟過度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