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飄香,聰明吃粽不增重

2020/06/20

粽子熱量高、高脂低纖、高鹽,稍不忌口過完節就胖了一圈,且粽子的主原料為糯米,黏性高又不容易消化,吃粽的時間和方式都要注意,以免過節身體不適鬧脾氣,壞了過節氣氛。


健康吃粽 6 原則

  • 當主餐主食,配青菜吃

粽子熱量高,應當正餐吃,且須與主食、肉類和油脂類替換。最好不要當點心吃,若當點心吃,下一餐正餐,應省略主食,以免吃下過多熱量。搭配多樣化的青菜,補充粽子不足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均衡營養、幫助消化,減少腸胃負擔。


  • 一天一粽,不放縱

一天最好只吃一餐粽子,每天最多以1-2顆為限,尤其是三高族和減重族群。


  • 中午吃最好,細嚼節慢嚥助消化

粽子不易消化,最好在午餐時段吃,下午的活動可以幫助消化和熱量消耗。早晨是腸胃功能最弱的時候,早餐吃粽會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導致胃酸逆流、噁心等腸胃不適。本身腸胃功能就弱的人,要特別注意細嚼慢嚥,節制份量。晚上身體活動量少,又接近睡覺時間,很容易就帶著未消化完全的粽子和未代謝掉的熱量上床睡覺,造成脂肪囤積。


  • 先喝湯墊胃

吃粽前,先喝一碗蔬菜湯墊墊胃,如苦瓜湯、竹筍湯、番茄湯等,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吃下過多熱量,也可補充纖維質。


  • 吃粽前/後搭配高酵水果

吃粽前後半小時,吃些富含消化酵素的水果,如奇異果、鳳梨、木瓜等,幫助消化,預防便秘。


  • 少沾醬或不沾醬 (吃原味最好)

粽子本身熱量、調味用料已經不低,醬油膏和甜辣醬等又都是高鈉、高糖的調味料,應盡量減少使用或不沾醬,特別是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應避免,以免造成血壓和血糖的起伏。吃鹼粽時也不要直接沾砂糖,應先將砂糖用冷開水稀釋後再沾。


粽料聰明選

  • 五穀雜糧取代糯米

糯米升醣指數高,容易讓血糖在短時間內飆升,也不易消化,建議改用高纖、低升醣指數的五穀雜糧、紫米、燕麥、薏仁、糙米等替換糯米,可增加粽子的膳食纖維量,還可幫助消化和控制血糖。


  • 低熱量食材取代高熱量食材

餡料選低脂瘦肉、海鮮、豆乾、竹筍、杏包菇、香菇等,取代五花肉、三層肉和蛋黃等高油、高膽固醇食材,蛋黃可改用水煮蛋或栗子代替。另外,米不油炒,內餡用滷的取代油炒,也可降低粽子熱量和膽固醇。

最後,吃完粽子不要忘記多活動身體,和家人一起外出散步維繫情感,幫助消化和甩掉多餘熱量。

忙碌生活的您,營養均衡嗎?

【天然酵母綜合維他命】

嚴選天然酵母B群、酵母礦物質、30種蔬果精華為忙碌現代人最佳營養補充品天然、安全、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