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缺水,大腦跟著縮水變遲鈍

2020/06/12

6月正值考試旺季,各類大小考試陸續登場。天氣炎熱,身體出汗量多,水分流失快速,身體水分不足除了危害健康外,也會導致大腦萎縮,影響思緒和應考面試的表現喔!


適時補水,維持大腦表現力

大腦有75%是由水份所組成,當身體脫水時,大腦也會跟著縮水!

國外有項針對在學學童的研究顯示,有近2/3的學童在上學時都處於輕度脫水狀態,這對他們在校表現造成負面影響。即使只是處於輕微缺水狀態也會影響認知、情緒,產生睡意和疲倦,導致活力、警覺性下滑和腦袋遲鈍。但只要再次補充水分,警覺性和幸福感幾乎就會立刻回升,思緒也會變得清晰。


如何判斷身體缺水?

如果你喝水後很快就想排尿,代表身體水分足夠。

如果喝下大量的水後,幾乎沒有排出,表示身體嚴重缺水了,要盡快補充水分!


每天該喝多少水?

每天約2000-2500ml,或是以「體重(kg) x 30ml」 來推估個人每日所需的水分量。「喝水要一口一口慢慢喝,不要狂喝猛灌」,以每次不超過200c.c,每小時不超過1000c.c.為原則,以免造成腎臟過度負荷,水喝過頭了也會喝壞身體。也不可將含糖飲料當水喝,可是會越喝越傷身喔!

每到下午總是頭昏腦脹?不妨喝杯水,有助於提神醒腦。

每天最重要的4杯水,你喝了嗎?

1. 清晨空腹一杯水

夜間睡眠時,身體因呼吸、新陳代謝損失不少水分,血液黏稠度增加、體內累積的大量廢物等著被排出。起床先喝一杯溫開水,可稀釋黏稠的血液,促進血液循環、刺激腸蠕動及廢物排除,能預防血栓、心臟病和便秘的發生率。

2. 上午10-11點一杯水

這時間點,早上所喝的水,已有一定程度的消耗,應補充水分,以維持體內平衡。

3. 下午3點左右一杯水

此時喝水,可補充日間消耗的水分,幫助身體將早上和中午吃下肚的食物所產生的廢物進行稀釋,並排出體外,防止身體酸性化。

4. 睡前1小時一杯水

睡前喝一杯水可促進夜間血液循環,減少夜間血液變黏稠,第二天容易出現頭暈、腦梗塞、心肌梗塞等風險,特別是三高、慢性病疾患者。建議睡前1小時補充一杯300c.c左右的水即可,睡前也不要喝太多少,避免夜尿,增加夜間水分流失。

高登藍牙體重體脂計

MIT 創新科技 / 九大功能 / 免按鍵 / 免設定 登入人數無上限,可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