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常腰痠背痛、無法久站、久走?

很可能和你穿錯鞋有關!

2020/01/17

「千里之行,始於足!」當我們走路時,雙腳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和地面撞擊力,一雙好鞋除了能保護雙足免於受傷,還能避免膝蓋和脊椎受到傷害。

鞋的重要性

當我們走路的時後,腳跟會先著地承受地面撞擊力,接著腳掌貼地、腳尖踩地後離開地面,地面施予雙腳反作用力將整個人往前推進。行進時雙腳所要承受的壓力超過體重的1.5倍;如果行進加速或跑步,則是2-3倍,所踏出的每一步對腳和膝關節都產生不小的壓力,走得愈快,所承受的壓力就愈大。當足底的地基不夠強健時,震波會一路往上直達膝蓋、脊椎和身體其它部位,造成傷害。

一雙好鞋應該要能保護雙腳,且具有「推進、吸震、分散壓力、雙腳穩定平衡」的功能。除了尺寸要合適,也要與腳的輪廓相配合,讓自己在走路和運動時,從腳尖到腳跟都相當舒適。

如何挑選一雙好鞋?

一、第一重要是鞋底

選擇能吸收、緩和著地衝擊的鞋子很重要,特別是腰部或是膝蓋不好的人。

二、選擇符合自己腳型的鞋子

1. 先了解自己的腳型

從足底的結構,大致可分為扁平足、正常足與高弓足。最簡單測試自己腳型的方法,就是把腳弄濕後平穩的站在牛皮紙袋上看腳印。

(一張圖懂你的腳,正確選鞋穿http://bit.ly/2QVPuvm )

  • 扁平足:選擇鞋底硬、支撐性高、穩定性佳的鞋子
  • 高弓足:選擇鞋底較厚、避震性佳,幫助緩衝地面反作用力的鞋子
  • 正常足:選擇一般鞋型,具吸震性、合腳舒適的鞋子

2. 足弓弧度是否吻合

3. 腳跟著地時,鞋子與足部的曲線是否契合

4. 腳尖是否頂到鞋尖,或是腳趾是否彎曲了

試穿鞋子時,腳盡量往鞋子前端移動,讓腳趾頂到鞋頭,腳跟和鞋後緣之間要預留約一個大拇指寬度(約1.2公分),才能容納因活動一整天或運動而腫脹的雙腳。

5. 鞋子寬度是否太窄、足背是否有壓迫感

鞋內空間要合腳舒適,太緊或壓迫會造成不適,太鬆行走時會滑動,支撐穩定度不足也不合適。腳前掌較寬大的人,應選擇圓頭或寬楦、無擠壓感的鞋,避免選擇尖頭鞋,以免腳趾受擠壓而變形疼痛或長雞眼。

6. 腳踝是否會摩擦到

購買鞋子,務必要實際試穿,最好選在腳容易腫脹的傍晚過後試穿選購,要以比較大的那隻腳做標準。試穿鞋子時一定要穿襪子,若購買運動鞋應穿運動襪,而不是一般的薄綿襪,切勿赤腳試穿鞋子。穿好後,來回多走動幾趟、跑一跑,確定沒有任何不適才購買。

選擇會讓你想多走路的鞋,而不是漂亮卻不舒適、走不遠的鞋。新的一年穿雙好鞋,搭配計步(心率)手環健康APP,設定運動目標,量化運動數據,新的一年希望每個人都能走出健康好風景,動出長長久久的健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