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居家自我檢測

2020/07/24

肌少症是老年衰弱、跌倒、失能的重要兇手

人體肌肉如同骨質一般,從40歲開始隨老化逐漸流失肌肉量,年紀越大流失速度越快,到70歲時所擁有的肌肉量僅30歲時的六至八成左右。目前台灣65歲以上男性長者平均每5位就有1人罹患肌少症;女性長者則平均每6人就有1人。

隨著醫療水準的提升平均壽命延長,在現今長壽的環境下,「肌少症」問題將是未來人人都會面臨,且無可逃避的挑戰,應要正視和及早預防。

什麼是肌少症?

肌少症=肌肉質量減少 + 肌力不足 or 體能表現下降

著老化過程,漸進「骨骼流失」,加上「肌力下降」及(或)「體能表現下降」,導致「肌少症」

引起四肢無力、行走速度變緩慢、腿容易突然無力、無法舉重物身體衰弱,增加跌倒機率,而跌倒又是造成髖部骨折的主因,嚴重導致臥床、失能、壽命縮短,嚴重影響老年生活品質。 研究發現,肌少症跟十年的死亡率相關,跟骨折風險也相關。

肌少症是老年失能前奏,應增加肌力訓練,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做為增肌來源。

你是肌少症的高危險族群嗎?

  1. 經常久坐、活動量少

  2. 無運動習慣

  3. 營養不均衡

  4. 體型過於瘦小

  5. 糖尿病

  6. 慢性腎臟疾病

...等都是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肌少症居家自我檢測

為了提升民眾對肌少症的防治意識和篩檢的可性,2019年亞洲肌少症小組 (Asia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AWSG) 提出簡易的居家檢測方法,包含小腿圍量測與SARC-F自評問卷或SARC-CalF 問卷,方便民眾進行初步風險評估。

一、小腿圍測量

小腿脂肪少,可以反映身體肌肉狀況,所以測小腿圍是國際間對肌少症的「自我檢測」方法。

50歲以上男性小腿圍 < 34公分,女性 < 33公分,代表身體肌肉量可能不足,準確度可達七成。

二、SARC-F 問卷

SARC-F問卷包含肌力、行走、起身、登階、跌倒等5個項目,是以個人主觀感受為主的評估方式。

問卷總分 ≥ 4分,表示可能有肌少症風險。

三、SARC-CalF 問卷

SARC-CalF 問卷,就是加上小腿圍的 SARC-F 問卷,若男性小腿圍 < 34公分、女性 < 33 公分就多10分,所以變成11分以上為切點。

問卷總分 ≥ 11分,表示可能有肌少症風險。


自我檢測後懷疑有肌少症可能,可到醫療院所再進行肌力 (手握力) 和體能表現 (椅子坐站) 評估更進一步的肌肉質量檢測 (DXA、BIA、CT、MRI 等),確認是否罹患肌少症和其嚴重度。


參考資料: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33882/

DONNA營養師研發監製

唯一歐盟有機認證的愛爾蘭海藻鈣 完美鈣鎂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