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的正確吃法與禁忌

2020/04/14

薑黃是近年很夯的保健食品,對身體健康益處多多,但是你吃對了嗎?

「薑黃素」(Curcumin) 是薑黃中主要的藥理活性成分,咖哩中的天然黃色色素即為薑黃素。科學研究證實薑黃素具有卓越的抗氧化、抗發炎、抗感染、保肝、促進新陳代謝、降膽固醇、降血糖、緩解疼痛、預防心血管疾病和阿滋海默氏症等多種功效,能預防及治療許多疾病,因此成為近年研究和保健的明星寵兒。

薑黃素「溶油不易溶水」,生物可利用率低

薑黃素是一種多酚類植物化合物,為親脂性物質,不易溶於水,因此單獨食用薑黃時,人體吸收率和可用率並不高。

應該要怎麼吃才能增加身體吸收率,真正發揮大功效呢?

一、搭配油脂一起吃

薑黃素體內吸收率低,為了提升薑黃素的吸收率,建議最好「搭配油一起吃」。建議將薑黃粉加進牛奶、優酪乳中,乳脂有助提升薑黃素的吸收率,也可抵銷掉薑黃的苦澀辛辣味。或是加入日常料理中和油脂一起炒,咖哩、煎魚、煮肉、炒菜、薑黃飯...,搭配含油脂的食物一起吃。

推薦:薑黃果昔

薑黃搭配香蕉打成果昔,有助控制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胃粘膜、舒壓助眠。

材料:香蕉1根、原味優格0.5杯、豆漿0.5杯、薑黃粉0.5小匙、依喜好加入少許蜂蜜。

二、搭配黑胡椒一起吃,吸收率高20倍

研究發現薑黃與黑胡椒一起食用時,胡椒鹼可提高薑黃素的人體吸收率達20倍。

這項研究以20mg胡椒鹼,加入2g薑黃素,薑黃與黑胡椒的比例為100:1。加入黑胡椒後,薑黃素的吸收率提高至20倍(即2000%),主要是因為胡椒鹼可幫助薑黃素更容易穿過腸壁進入血流,同時胡椒鹼能夠減緩肝臟分解代謝薑黃的速度,因而提升薑黃素的吸收率。且黑胡椒和薑黃一樣具有抗發炎、抗氧化、促進新陳代謝和止痛的效果。

推薦:南瓜薑黃濃湯

超級食物「南瓜」,含豐富維生素A、B、C及 β 胡蘿蔔素,有助提升免疫力、保護黏膜、呼吸道、眼睛和心血管健康,菇類和洋蔥也有助提升免疫力,搭配薑黃、黑胡椒一起食用,為防疫絕佳組合。

南瓜蒸熟搗爛備用,用橄欖油將洋菇、洋蔥炒香後加入南瓜泥拌勻,再加入高湯煮沸,最後加入鹽、黑胡椒調味。

三、用熱水沖泡

近年來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加熱後較易溶於水,可提高體內吸收率。

推薦:將薑黃粉1小匙加入溫水中拌勻,再依喜好加入少許蜂蜜,製成薑黃茶飲用。

就正常的情況下薑黃屬於安全的食材,目前僅發現某些人大量食用薑黃素後可能會出現腹瀉、皮膚發黃的副作用,只要減量即可改善。不過再好的保健食品還是建議要適量,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一天的薑黃素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0-3 mg,每日攝取量建議不超過200毫克。

薑黃粉的量怎麼算?

  • 薑黃粉刮得平平的:

1茶匙約等於1公克;1大匙約等於6公克。

  • 薑黃粉舀得又滿又尖

1茶匙約3~5公克;1大匙約10~15公克。

薑黃素雖好,但不是人人都適合

  1. 薑黃屬燥熱、辛辣食物,容易口乾舌燥、嘴破者應避免。
  2. 薑黃有活血化淤、抗凝血、促進子宮收縮的功能,孕婦要避免食用。
  3. 薑黃會促進膽囊收縮,膽道結石或膽道阻塞患者因避免,以免症狀惡化。
  4. 缺鐵性貧血或正在服用鐵劑的患者,不建議食用。因為薑黃素會和鐵離子形成螯合物,影響治療效果,加重缺鐵性貧血。
  5. 薑黃有活血化淤、抑制血小板凝結功能。因此,患有血液凝固疾病、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消化性潰瘍的人最好避免食用。
  6. 薑黃素有降血糖效果,糖尿病和正使用降血糖藥物患者需留意血糖變化。

延伸閱讀:薑黃經科學證實的十種功效

【博士種的】無毒有機紅薑黃粉

會員再享85折優惠

大瓶組贈手環 小瓶體驗裝 即期品6折限量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