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正確量對體脂肪嗎?

2020/06/05

科技日新月異,現在的體重體脂計,除了體重、體脂肪外,還能量測出肌肉、骨骼、水分、內臟脂肪、基礎代謝率、蛋白質、身體年齡等數據,只要站上去,就能快速掌握身體組成數據,使用相當便利且普及。

但有些人會量測出忽高忽低的數據,看著高高低低的數據,心情也跟著起起伏伏。這是體脂計出了問題嗎?還是沒有正確使用體脂計,所產生的誤差?很有可能不是體脂計不準,而是沒有正確使用!

體脂計如何量測出身體組成數據?

體脂計主要是利用「生物電阻測量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利用微電流通過身體,不同的組織對電流會產生不同的阻力,透過電阻來估算出各項身體組成比率。

身體的組成 = 含水量高的淨體組織 (血液/體液、肌肉、骨骼、內臟...等) + 不含水的體脂肪

  • 含水組織→導電性高,電流容易通過 (電阻低)
  • 脂肪→幾乎不導電,電流不易通過 (電阻高)

電阻越大,體脂肪就越高!

量測時應注意什麼才能減少誤差呢?

由於人體脂肪組織與非脂肪組織的含水量不同,因此量測時,應保持手、腳、身體乾燥,以降低因含水量變化而導致體脂量測的誤差。另外,也應該每日固定時間和狀態下量測,以減少外在變數,更能正確量測出正確數值。


錯誤時間量測會錯估體脂肪量

應避免在洗澡、運動、用餐、飲酒後量測,此時身體電阻有較大變動。

  1. 進食後,大量食物與血液聚集在胃部,形成厚重胃壁,容易被視為高電阻區域,而誤判為體脂肪。
  2. 大量補充水份後馬上去量測體脂肪,水分增加、電阻降低,體脂肪假象降低。
  3. 洗澡後血液循環增加,特別是熱水澡,讓更多水分分布到皮膚,導致肌肉量與水分被高估,相對的體脂肪被 “誤判為變少了”。


根據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健康中心醫學主任 Holly Wyatt 和《肥胖雜誌》康乃爾大學研究人員表示「起床上廁所後、吃早餐前」測量體重,是最接近我們真實體重的時間。

因此若想要有效管理自己的體重,在早晨測量是最好的。

如果不能在早晨時間測量,也可「固定時間、固定體脂計」量測,並且注意以下原則:

  1. 測量結果可能因為穿著、姿勢、飲水量等因素而有差異。最好選擇飲水量變化不大的空腹早晨、上完廁所後來測量,或是用餐後兩小時測量。
  2. 穿著輕便衣服,脫掉鞋襪、帽子及厚重衣物,盡量保持手、腳底乾燥乾淨。
  3. 需將體脂計放在堅硬平整的地板上,避免放在地毯、地墊上量測。
  4. 量測時,雙腳自然輕鬆的站上體脂計。測量結束前,不要隨意移動晃動或蹲下,靜待量測結束後再觀看數據。

切記!各家廠商體脂計的常模不同,量測出來的數值都會有些微差異!千萬不要在不同體脂計之間比較數值!

哪些人不適合使用體脂計?

由於體脂計是利用「生物電阻測量法」,量測時會有些微電流通過身體,對一般人沒有影響,但以下這些人並不適合使用。

  1. 體內有植入式電子醫療器材(如心律調節器)者,恐造成電子醫材的失調或異常。
  2. 孕婦要避免使用,避免微電流影響胎兒與孕期的穩定性。
  3. 六歲以下成長期的兒童、身體水腫的人,體內水分等身體組成狀態與一般人有較大的差異,會影響數據準確度。

高登藍牙體重體脂計

MIT 創新科技 / 九大功能 / 免按鍵 / 免設定 登入人數無上限,可多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