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不小心受傷了,該如何處理?

2020/07/09

運動時發生肌肉或肌腱拉傷、韌帶扭傷、關節扭傷或脫臼等意外傷害。在急性傷害期,受傷的組織會出現紅腫熱痛,腫脹會妨礙血液循環,形成壞死物質和代謝產物,影響氧氣與營養的運輸,會減緩受傷組織的復原。

因此,當意外發生時,應立即判斷傷勢,進行必要的止血、消腫、止痛等緊急傷害處置,若傷勢嚴重也應立即就醫。


急性運動傷害處理5原則 (PRICE)

P (Protection):保護

保護受傷部位,給予適當固定,防止進一步傷害。


R (Rest):休息

受傷後,應立刻休息,停止運動,讓傷處好好休息,減少肌肉收縮、血液循環和出血量,避免受傷部位惡化、腫脹和疼痛。


I (Icing):冰敷

冰敷可降低傷處組織溫度、促使血管收縮,減少血流量以達到消腫及減輕發炎的效果。還可降低神經傳導速率,產生止痛和放鬆肌肉效果。

越早冰敷,效果越好,越能避免進一步傷害。

冰敷方式:

  1. 受傷後2-3天內,至少每隔2小時冰敷傷處20分鐘。若傷害較嚴重,則增加冰敷天數。

  2. 如果傷處組織較淺,如手指,冰敷10-15分鐘即可。

  3. 如果傷處組織較深,如臀部或大腿,冰敷時間要拉長到25分鐘。

  4. 冰敷時的皮膚感覺約有四階段:冷➝痛➝灼熱➝麻木,當出現麻木時即可移開冰敷袋。

冰敷時,可以塑膠袋把冰塊和水混合,或使用市售冰敷包,以濕毛巾包裹,置於患處。冰敷過程中皮膚若出現刺痛感,應盡快移除冰敷袋。


C (Compression):壓迫

冰敷後,利用適當大小的墊子或彈性繃帶,間斷或持續性地加壓傷處,減少受傷部位的腫脹情形。

包紮方法:

  1. 從傷處數吋之下,由遠端開始向上包紮,肢體遠端要露出來,以觀察血循狀況。

  2. 應以平均而稍加壓力的方式來包紮,不要綁得太緊或太鬆。太緊會阻斷血流,太鬆則沒有效果。


E (Elevation):抬高

受傷後盡可能將受傷肢體提高,使其高於心臟,可減少血液循環至傷處,以達到止血和減少腫脹的效果。最好在傷後24小時內都抬高傷處,並配合冰敷、壓迫一起施行,效果更好。在抬高的同時,以不痛的原則下,可以做一些主動的活動以減少關節或肌肉僵硬。


預防運動傷害,運動前暖身不可少,讓肌肉和心臟做好運動準備;運動後,也要進行緩和活動,讓身體逐漸從劇烈狀態緩和下來,才能避免運動傷害。

「我顧健康」行動雲端平台

會員招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