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只會影響骨骼健康?

2020/01/08

骨量減少,全身器官也會跟著衰退!

骨骼不只是身體架子,也擁有各種內分泌功能,和全身各器官的運作都有關係。骨骼中的鈣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心跳、心血管功能、神經傳導、凝血、免疫功能等都需要鈣離子的參與;而骨髓有造血功能,也是人體的免疫中樞。

一項由日本北海道大學與神戶大學醫學院所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

「骨細胞與免疫系統和脂肪代謝,有很大的關聯。」

研究團隊對年輕的老鼠進行注射,讓骨細胞停止作用。老鼠很快地就變得沒有活力,肌肉開始衰退,3週後出現步行困難。雖然有正常進食,但漸漸出現營養不良,全身脂肪也開始失去平衡,導致脂肪肝。更近一步影響到免疫系統,造成淋巴結萎縮,白血球數量也減至正常值的1/4。因此,保骨本 = 保全身健康。

儲存「骨本」要趁早!

35歲是人體骨質巔峰。35歲過後,「蝕骨」速度大於「造骨」速度,骨質逐漸流失,長期下來就會引發骨質疏鬆,接續影響全身健康。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指出:「年輕時期多增加10%骨密度,可以延緩13年發生骨質疏鬆。」

  • 均衡營養,多攝取高鈣、優質蛋白、含維生素D3。
  • 適度日曬和運動,特別是負重(阻力)運動不可少,可增加骨密度,強健肌肉。

透過運動的刺激,骨細胞會開始產生各種物質,傳遞作用到全身的器官,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高鈣、優質蛋白、維生素D3食物

適度日曬和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