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食時間」影響胖瘦

2020/01/13

為什麼會這樣?

兩隻老鼠,基因系譜、大小、年齡相同,一生吃的食物種類、數量和運動量也都一樣。而且吃的都是高脂肪飲食,為什麼一隻是胖老鼠,另一隻卻是瘦老鼠?

怎麼會這樣?究竟是為什麼呢?

答案就是:「進食時間!」

由Hatori 等人,2012年發表於《Cell Metabolism(細胞代謝) 期刊的一項研究指出:「在不減少熱量攝入的情況下,透過進食節律的調整,即使食用高脂肪飲食,也可以預防肥胖和代謝性疾病。」

研究中,將擁有相同條件狀況的老鼠,給予等量的高脂肪飲食,一組可以24小時隨意進食;另一組則是限時餵食,只有在夜間8個小時 (老鼠活躍活動的時間)可以吃到食物,其他16小時必須禁食。

限時餵食組的老鼠,雖然只有8小時能進食,卻聰明的知道要在這段時間內將所有食物吃完。因此,吃下肚的食物和熱量,和可自由獲取食物的老鼠是等量的。

兩組老鼠,同樣吃下高脂肪食物,攝入相同熱量,得到的結果卻不同。

可自由隨意獲取食物的老鼠,身體日夜節律會受到嚴重抑制,導致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脂肪肝、炎症、瘦素阻抗、胰島素阻抗等代謝疾病,以及動作協調性下降。

相反地,被限時餵食高脂飲食的老鼠,可以維持正常日夜節律,增進膽酸生成和能量消耗、減少發炎反應,預防高脂肪食物經常誘發的肥胖、糖尿病、脂肪肝和炎症,並改善運動協調性,最後健康地老去。

小老鼠試驗,套用在人體也是相同的狀況,僅僅只是「進食時間的改變,不破壞人體自然日夜節律,也可以改變胖瘦!」

相同食物,早上和晚上身體的反應大不相同!

人體早上對胰島素的敏感度最強,夜晚最弱,因此早上消耗熱量、處理葡萄糖的能力最強,早餐可以吃的很豐盛,特別是碳水化合物,很容易被「處理掉」,血糖上升幅度最小,身體可以燃燒較多的卡路里。

「褪黑激素」是調節身體日夜節律的賀爾蒙,白天陽光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夜晚無光照時逐漸增加,使身體進入休息狀態,停止消化養分,開始進行廢物清掃;胰臟跟著進入睡眠,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夜晚血糖調節能力大幅下降。試想,若在夜晚持續進食,身體會發生什麼事?血糖上升、熱量囤積、器官無法獲得休息、排毒,最終導致肥胖、代謝疾病。

改變「進食時間」,身體也會跟著改變

為自己設定每日的進食時間,如早上8點至晚上8點,夜晚身體新陳代謝率和血糖調控能力下降,盡量避免再用食物繼續轟炸身體,讓身體器官和細胞可以好好休息,進行修復和廢物排除。下午過後,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逐漸下降,也要減少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取,幫身體減糖。配合身體的日夜節律作息,漸漸地「瘦與健康」自然來。

資料來源:

M. Hatori et al., Time-restricted feeding without reducing caloric intake prevents metabolic diseases in mice fed a high-fat diet. Cell Metab. 15, 848–860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