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20180712

《略論》講記第三冊

P104LL3~P111L8

P104LL3

午二、依彼引生住心之次第分三:

未一、正引生住心之次第。

未二、以六種力成辦住心。

未三、此中具有四種作意之理。

P105L01

未一、正引生住心之次第。

住心分九:一、內住心,從一切外所緣收攝其心,令心安住於內所緣。《經莊嚴論》云:「心安住所緣。」

九住心中的第一住心---內住心,將原本流散在外的心向內收攝,讓心短暫地安住在某個所緣境上;這是一般修學三摩地的人都能做到的。關於九住心的內涵,宗大師是依據《經莊嚴論》來介紹。

P105L07

二、續住心,令前已安住於所緣之心不散餘處,持續安住。如前論云:「應持

續不散。」

第二住心---續住心,設法讓之前安住的心持續不要散亂,也就是將心安住於所緣境的時間拉長,從之前內住心的幾秒鐘,延長到續住心的幾分鐘;這也是一般修學三摩地的人稍微練習之後就能辦到的。

P105L11

三、安住心,若因忘念而向外散,了知散已,還令安住於前所緣。如云:「若散應速知,還安住所緣。」

第三住心---安住心,當心安住於所緣境時,不時會因忘念導致心向外散,在此時能立刻察覺心已散亂,並將心拉回所緣境上。

P106L01

四、近住心,《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云:從廣大境數數攝心,令心漸細,漸

次向上而住。此與論云:「具慧漸向上,於內攝其心。」相同。

P106L01

第四住心---近住心,從之前不時產生散亂而屢屢失去所緣境的狀態中,透由正念一再收攝自心,讓心完全安住於所緣境,不再向外流散,此時心安住在境上的時間更勝前者。

P106L06

五、調伏心,由思三摩地之功德,於三摩地心生歡喜。如云:「次見功德故,定中調伏心。」

第五住心---調伏心,當心完全安住於所緣境時,能確切地體會到修學三摩地的利益,對於修三摩地倍感歡喜。

P106L10

六、寂靜心,視散亂為過失,息滅不喜妙三摩地。如云:「見散亂過故,息滅不喜定。」

第六住心---寂靜心,由於在上一個階段親身感受到修學三摩地的殊勝,進而真正體認散亂的過患,消除不想修三摩地的念頭。

平常我們多半處於散亂之中卻不自知,甚至早已習慣這種狀態,等到想把心靜下來聞法、思維或修行時,由於此時心向內觀察的力量提升,才會發現心中的雜念不斷湧現。其實那就是我們平時內心的相狀,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察覺罷了,但不代表平時自己的心中沒有雜念,而是我們一向不太注意內心的變化,導致產生「平時我的心很平靜」的錯覺。總之,在修學三摩地的初期,多半會有「自己的雜念好像增多了」的感覺產生,然而那只是從原本不認識自心轉為認識的一個開始,所以反而是好現象。

P107L06

七、最寂靜心,生起貪欲、憂惱、昏沉、睡眠等時,能令息滅。如云:「若生

貪憂等,亦應當息滅。」

第七住心---最寂靜心,在寂靜心的階段體認到散亂的過患之後,當心中有貪欲、憂惱、昏沉、睡眠等在作祟時,便能立即察覺並加以對治、消滅。

P107L10

八、專注一趣心,為令其心任運而轉,勵力修習。如云:「次勤律儀者,由心有作行,能得任運轉。」

第八住心---專注一趣心,為了讓心能任運地安住在所緣境上,精勤修定; 此時只要在最初稍微提起正念、正知,便能在一座中不受沉掉干擾,隨心所欲地安住在所緣境上。

P107LL1

九、等持心,《修次論》云:若心平等,應修等捨;《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云:由修專注一趣,能任運轉,並得自主。如云:「修已不作行。」

第九住心---等持心,此時只要想著所緣境,連刻意提起正念、正知的念頭都不需要,就能處於鬆緊適中、不被沉掉干擾的情況下,任運安住在所緣境上,並能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心,就像熟背《兜率眾神頌》的人,只要稍微動念,就能毫不費力地將它背誦出來一樣。到了這個階段,如果還想觀察沉掉是否生起,或者防備沉掉生起,反而會成為過失,所以應該修不作行。

P108L07

此九住心之名,是如《修次初篇》所引:「此等奢摩他道,是《般若經》等處所說。」

《修次初篇》中說:有關九住心的名稱,世尊在《般若經》等經典中也曾說過。

P108L11

未二、以六種力成辦住心分五:

一、介紹「六力」。

力有六種:聽聞力、思維力、正念力、正知力、精進力及串習力。

二、以此等力成辦何種住心之理分六:

一、以「聽聞力」成辦內住心|。此僅依循從他處聞心住所緣之教授已,初令自心安住所緣,非由自身數數思維、串習而生。

想要成辦九住心,必須借助六力。六力分別是:一、聽聞力。二、思維力。三、正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

首先以「聽聞力」成辦內住心。在修三摩地前,必須先聽聞師長解釋這方面的內容,或是閱讀相關的論著,並在了解之後試著將心短暫地安住在所緣境上,藉此成辦內住心。由此可知,內住心不是在反覆思維、串習之下所生起的,而是透由之前聽聞的力量所成辦的。

P109L08

二、以「思維力」成辦續住心|。前心住於所緣之續,由數思維、修習,初得略能持續安住。

接著以「思維力」成辦續住心。成辦內住心後,為了延長心安住的時間,必須反覆思維師長所說的教授,再加上持續地練習,才能成辦續住心,如同想要牢記學過的知識,就必須一再思維、複習一樣。

P109LL3

三、以「正念力」成辦安住、近住二心。|自心若從所緣散亂,憶前所緣,內攝其心;並於最初生正念力,令心不從所緣散亂。

之後以「正念力」成辦安住、近住二心|。在安住心的階段,當心散亂而離開所緣境時,能夠即刻發現,並以正念將心拉回,再次安住在所緣境上;提升到近住心時,則能在一開始就生起強而有力的正念來攝持自心,讓心在過程中不會因為散亂而失去所緣境。

P110L04

四、以「正知力」成辦調伏、寂靜二心|。以正知察覺心流散於分別及隨煩惱相所生過患;因視彼二為過,能令心不流散彼二。

而後以「正知力」成辦調伏、寂靜二心。透由正知檢視內心,察覺內心隨著雜念及隨煩惱流散所帶來的過患,將此視為修三摩地時的過失,進而讓心不被那些對境吸引。

P110L09

五、以「精進力」成辦最寂靜及專注一趣二心|。縱生細微分別及隨煩惱,亦起功用斷除而不忍受;如此作已,沉掉等心不能障礙妙三摩地,並能恆常生起妙三摩地。

然後再以「精進力」成辦最寂靜及專注一趣二心。在最寂靜心的階段,由於正念與正知的力量已達圓滿,所以心不易被沉掉干擾,縱使短暫生起細微的雜念或隨煩惱,也能以精進力加以斷除,不會放任不管;將細微的雜念與隨煩惱斷除後,到了專注一趣心時,只要最初稍微提心,便能在過程中不被沉掉等心障礙,並能隨欲安住在所緣境上。

P111L02

六、以「串習力」成辦等持心|。由善串習前心之力,能生無須勵力、任運而轉之三摩地。

最終以「串習力」成辦等持心。藉由反覆不斷地串習,就能在不須刻意提心的情況下,生起任運而轉的三摩地。

P111L06

此等是如《聲聞地》之意趣而說;若有餘說,則不可信。

上述的內容,宗大師是依據《聲聞地》而說的;如果有人以其他方式來作解釋,那些觀點並不足以採信。

P111L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