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就仁波切禪修引導


明就仁波切的「禪修」引導節錄

一、身念住和受念住

接著,我們有兩個選擇,要先了解「覺知」是什麼?或先練習「身念住」?

第一個是「見地」,

第二個就是「禪修」。

想先學「見地」的請舉手?想先修持請舉手?看來想先「禪修」的比較多,現在這麼熱,先「禪修」的確很適合。


我們說到「四念住」,就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這四個念住的修持都有止和觀兩個面向。

「止的禪修」只要覺察

「觀的禪修」則要加上觀察和思維,要想到無常、苦、空和無我,每個念住都有這兩個面向。


昨天說到「覺知」就是知道,就是有正念。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心」的定義,就是「明而覺」,知道這個定義並且保持,就成為修持。


因此為了鍛鍊「身體的覺知」,所以需要一些對境來幫忙認出,比如聲音,一方面你聽著聲音,一方面你知道你在聽著聲音。今天則要結合身念住和受念住來「禪修」。


現在請舉手,覺得熱的請舉手?覺得涼的請舉手?

「手很熱知道它很熱」這就是受念住。現在手合起來,有一種觸感,不必太用力,微微覺察就可以了。現在搓搓手,外面很熱,手也有熱感,把手打開,好像有種麻麻的感受,把心放在這種感受上。任何舒服、不舒服或沒有感受,也都可以去覺知它。現在手放腿上,持禪定印。


今天是做受念住的好時候,因為熱嘛!把心受在「熱」的感受上。

請坐直,閉上眼睛。把心放頭頂,看頭頂有什麼感受,但不必緊繃全身的肌肉,沒有感受就覺知沒有感受。好,現在把注意力放在臉上、額頭、臉頰、耳朵,舒服不舒服都可以感受它。


現在把「覺知」放後腦杓和脖子,同樣不要緊繃,只是輕輕去覺知它的感受。

把「覺知」放到背部,上背和下背,看是不舒服或舒服,不要緊繃肌肉和關節,只是去覺知。

現在把「覺知」放到胸口,去注意胸口的感受。

接下來把「覺知」放到肚子上,不必緊繃肌肉,只是去注意肚子的感受,沒有感受就注意沒有感受。

現在把「覺知」放到雙手,把「心」和「覺知」專注在感受上。

接下來,把「覺知」帶到雙腿,任何感受都可覺知它。

現在把「覺知」放到全身,讓全身都放鬆。

現在我們都有「熱」的感受,就去「覺知」熱的感受。

如果身體沒有辦法放鬆也可以,覺得身體又緊又鬆、不緊不鬆,只要保持知道,錯和沒錯都可以,有感受沒感受都可以。


「禪修」的精華就是「覺知」,只要保持「覺知」就是不散亂,只要不散亂,任何狀況只要知道就可以,就沒有做錯的問題。

「覺知」就好像天空,有時有雲、有風、有冰雹,有時出現彩虹、有時颳起暴風雨,但這都不會讓「覺知」變更好或更壞。不管是好感受、壞感受或中性的感受,無論你覺得緊繃或放鬆,都不會改變覺知。


現在請張開眼睛,讓心自然安住一會兒。當你「熱」得很難受時,如果能把覺知放在熱的感受上,這個「熱」的感受, 就成為「禪修」。


二、無所緣禪修

慢慢把眼睛睜開,讓心自然安住。讓心休息在無所緣之中,不需要做禪修,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不散亂安住著。念頭來了也可以,念頭走了也可以。有時你會忘了做禪修、散亂了,但你知道自己忘了,這也是可以的。


仁波切敲磬

到這裡,我們就介紹完了「無所緣禪修」或「無相禪修」。

以上就是「心的住」(安住)的部分,它可以自然安放著,不需要對境。比如說聽聲音等等「禪修」都需要對境,但「無所緣禪修」就只是一直保持不散亂,就只是自己這麼待著,這非常容易是吧?容不容易 呢?什麼都不用做,不需要刻意成立什麼或消除什麼,或去觀想本尊,只要自然放著。但它的困難,就是它太容易了,因為太容易反而變困難了。就是因為太容易,所以你無法相信,你會覺得:「不是就這樣吧?這麼輕鬆坐著,不算是『禪修』吧?」


還有一種狀況是,因為它和我們太近了,所以我們就看不到它,就好像你把書放太近反而看不到字。心性清明的本質,是任何時候都有的,但你不知道你自己就有,還想造作出什麼,因此我們說「太靠近了, 所以看不到」。


三、念頭禪修

身體坐直,保持七支坐法的姿勢。首先不要閉眼睛,把你的心自然安住著,安住在無所緣中。現在請看著念頭。就好像之前看著呼吸,或聽著聲音一樣,只是這裡對象換成念頭。就這麼看著它,讓心不散亂的,這麼直直看著念頭。不論有多少念頭都沒關係,念頭會改變也沒關係,就這麼看著它的變化。現在不需要再看念頭了,只要讓心自然安放著。


「念頭禪修」的結果好。覺得怎麼樣?當我們做這樣的練習,會有兩種體驗,這也是一個很大的秘密,我也在想要不要告訴大家這個秘密,還是說吧!這兩種經驗是:


一、看不到

第一個狀況是:當你去看念頭,念頭就不見了。平常「禪修」時妄念紛飛,什麼都會想起來:但當你看著它的時候,念頭忽然變得靜悄悄的,不知道跑哪兒去了?有這樣情形嗎?這很好,這表示心回到「住」的狀態。你一看它就消失了,有一兩秒時間念頭消失了,你什麼都沒有想,找不到什麼念頭,你也沒有散亂,雖然沒有散亂但也找不到什麼對境,這很好!這時你就直接安住在這樣狀態上,這不會很久,很快下一個念頭就來了,你去看著它,它又跑掉了。這裡有個比喻,就好像等公車,等著等著,忽然一輛公車來了,你很高興的跟它招手,但等你要上車時它就跑了,就好像你一直在等著念頭,好不容易念頭來了,你要看它,它就跑掉了。然後你就想「啊!沒有念頭、沒有念頭」,接著想「那我應該看著『沒有念頭』的想法」,就這麼轉著。


二、看得到

現在還不用去看著那個看念頭的「觀看者」,那是觀禪才要做的,那個觀看者就是「覺知」。這裡現在只要去看著念頭。


看念頭有第二種狀況是:

你可以看著念頭。一個、兩個、三個都看得很清楚,你知道是什麼樣的念頭,你也能夠和念頭同在。舉個例子,就像看電視、看電影一樣,銀幕上各種各樣的影相,有人在打架、有人在玩,各種各樣的情節都會發生著,而你都看得很清楚。能夠這樣去看著念頭,有這樣經驗的請舉手,這樣的人不太多,多數的人都是一看念頭就不見了。這也是因為不同性格差別的原因。當你能看到念頭,那非常好!表示「妄念」就成為你不散亂的所緣對境,只要你能看著念頭,就不會受念頭影響和控制。

之前有個郊遊的例子記得嗎?還有河水的例子:「看得到河流,就表示不在河水當中」,不會掉到河裡去。只要你能看見河流,那這條河不管它是奔騰如瀑布、或是平緩如河流,又不管是泥濘或是清澈,這就無所謂了,都對你沒有影響──因為你不在其中。但當你掉進去了,比如你掉進瀑布一般的河流,那可能就有生命的危險了,即使只掉進 泥濘奔騰的河裡,也夠你難受。平常我們就覺得妄念有好的、不好的,有善惡的差別,而對我們有利害的影響。然而在「大手印禪修」時,你只是去看著它,不對它做什麼,不造作什麼,只要看著情緒煩惱,於是不管念頭是善是惡,都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影響。


剛才說了,看念頭只會有兩個狀況:

看得到念頭或看不到念頭,看得到和看不到是相反的,但只要你去看,就只會有這兩種狀況發生。

如果你看不到念頭,這非常好,你做到了最好的「禪修」之一,你的心自然進入安住中了,很好;

如果看得到,也很好,你也做到最好的「禪修」之一,你讓念頭成為了禪修、成為了修持。

能這樣,「禪修」就變得很容易了。

四、「臨終中陰」的禪修

一、 放下let it go

首先要放下。要立遺囑的趕快立,有什麼要交代的趕快交代,接著要練習放下。如果覺得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就把一切供養聖者。知道怎麼獻曼達嗎?這時就把你所有放不下的,都觀想成曼達,獻供給聖者和諸佛菩薩,你的鞋子,你的漂亮衣服,你的臭豆腐,都把它們供養出去。


二、迴向

如果你做過任何善事,要記起來,要感到歡喜,迴向給一切眾生,迴向世界和平。


三、動機

接著要想:「今天我就要死了,多好啊!死亡不是終結,比我想像的更值得學習,是個奇妙的探險之旅,我可以因此而得到認識本質的機會,也可以幫助一切有情認識本質,我得到這麼好的中陰教法了,多好啊!」


四、祈請

接著要憶念起平時祈請的對象,比如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等諸佛菩薩,向他們祈請。接著讓心安住在本然、放鬆、自然安住,就這樣安住著。


接著你會感覺到下沈,不要在意,經驗到飄移、燃燒感、被吹走,不要在意,持續安住著……接著你會突然感覺心打開,覺得非常清新、非常喜悅,就在這種狀況安住著。


這樣的練習,就是「子光明」。我們說臨終時刻會經驗到「母子光明相遇合」,現在的練習是「子光明」,臨終經驗到的清晰就是母光明,如果平常有「子光明」的練習,最後就有機會清晰的體驗到母光明。我有很多朋友都在禪定中往生,像智慧林有位老人家,往生之後,就在禪定中安住了一星期。


我們要不要一起練習一下?為了那個「大日子」,就是此生最後一天,現在我們就要一起做練習:

今天是我此生最後一天,「去覺知有沒有什麼是我還執著的」,親人、朋友、錢財、名聲?如果還有任何執著的,就當作曼達獻供出去,接著讓心在本然狀態中安住。


現在做迴向

感恩自己作過的任何善行,感恩家人、朋友、社會給的任何支持幫助,將你記得或不記得的任何善行,都迴向給一切眾生。


接著生起一個動機

我今天要面對一個充滿機會和可能的探險之旅,多好啊!這樣一個臨終死亡,帶給我認出本質的機會,讓我認出「母光明」而解脫,我要認出我的本質而有能力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都認出本質。


接著向所有證悟者祈請

祈請他們的加持伴隨你走向解脫之路。 OK ,在本然心中安住。你可能感覺下沈,感覺到飄移,不必在意!持續讓心在本然狀態中安住著。

接著可能出現燃燒的感覺,感覺到被吹走消失,不要在意,你的心、你的覺知不會消失。接著你會感覺黑暗,幾乎陷入無意識,你不會完全無意識的。接著你會突然覺得心完全自由,完全當下,如此清晰,如此寧靜,你感覺沒有時間,沒有前後,無比歡欣,但又超越語言,你感覺自己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就這樣安住著。


現在打開眼睛。

你會發現:今天我還沒死,多好啊!感恩自己還活著,還能呼吸多好啊!有眼、耳、鼻、舌、身、意,能看、能聽、能思考、能感受,多好啊!還可以走路,多好啊!如果明天不再醒來,該怎麼做?就是這樣做,這樣你的「結局」一定是圓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