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攝彼等義

丁六、攝彼等義

P218 L01

第六、攝彼等義者。

世遍讚說尊長瑜伽教授者,應知即是如前所說。若一二次修所緣境,全無所至。若是至心欲行法者,須恆親近無錯引導最勝知識。爾時亦如伽喀巴云:「依尊重時,恐有所失。」謂若不知依止軌理而依止者,不生利益反致虧損。故此依止知識法類,較餘一切極為重要。見是究竟欲樂根本,故特引諸無垢經論,並以易解、能動心意、符合經義、諸善士語而為莊嚴,將粗次第略為建設。廣如餘處,應當了知。

P218 L07

上師瑜伽,這個非常有名的法門,要如何修學呢?

其實就是按照前面所說的內容去修學。如果只修一兩次上師瑜伽,那沒有用處,不會有成就。如果我們誠心想要修法,就應該恆常親近善知識,而且必須依止能無錯引導的最勝善知識。宗喀巴大師的每一句話都非常誠懇,非常有力。

伽喀」是尸陀林(墓地),「伽喀巴」的意思就是墓地者,因為伽喀巴尊者常在墓地修行,故有此名。

如果不知道依止善知識的軌理而去依止,不僅不會帶來利益,反而會造成損害。修行時,要眾多內外因緣聚合才能使道地功德增長,而能使我們生起證量的根本法門就是依止善知識。因為依止善知識是一切究竟安樂的根本。為了讓我們不要誤入歧途,宗喀巴大師引用了諸大論典,非常謹慎地為我們宣說。

P219 L01

我等煩惱極其粗重,多不了知依師道理,知亦不行,諸聞法者,反起無量依師之罪,即於此罪亦難發生悔防等心。故應了知如前所說勝利、過患,數數思惟。於昔多生未能如法依止諸罪,應由至心而悔,多發防護之心。

自應勵備法器諸法,數思圓滿德相知識,積集資糧,廣發大願,為如是師乃至未證菩提以來攝受之因。若如是者,不久當如志力希有常啼佛子,及求知識不知厭足善財童子。

P219 L06

我等煩惱極其粗重」,如果我們跟某個人講了很久的話,所說的都是抱怨之詞,這代表什麼?表示內心的煩惱很多。我們很少讚歎別人的功德,但如果說某人的壞話或缺點,就可以講很多,講的內容也非常豐富。透過談話這樣很簡單的行為,就可以知道我們內心所思惟的都是與煩惱相應的內容。「多不了知依師道理,知亦不行」,一般人不知道法義、不知道依止的道理;即使知道了,也只是把佛法當成知識學習,不會去實踐,而且還有顛倒依止,親近惡師、惡友的情況。犯了種種罪行,自己也不察覺;即使有所察覺,也不後悔,不知道懺悔。因此,要反覆思惟先前所說的內容,因為我們在過去生沒有如法依止,所以才有了種種罪行,到今天還是凡夫,沒有絲毫的改變。想要離苦得樂,不僅要懺悔過去所犯的罪行,更應該多起防護之心,讓自己不再犯錯,因為過去已經過去了,重點是將來。此外,更要勵令自己具備弟子的功德,成為聞法器,能夠接受佛陀的一切教授,並且反覆思惟善知識的圓滿功德,累積廣大的資糧。累積資糧以後,一定要記得發願迴向

P219 Newe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