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後該做些什麼

死後該做些什麼

P193

處理屍體

或許你應該按照你自己文化的指導原則來處理屍體。正如已經提過的,西藏傳統是建議在死後盡可能長時間地保持屍體不被觸碰或移動。如果可以,盡量讓屍體留在原處三天,或者至少幾個小時。但是在現代社會很難安排這麼做,所以或許你只能讓屍體放上一兩個小時。如果發生這種情況,不要驚慌,在可行的狀況下,盡可能長時間保持屍身不被觸碰即可。


人們經常會問:為什麼不應該觸碰屍體?

當你還活著的時候,你的心最執著你的身體,勝過對這世界上任何其他東西的執著。你在街上被人撞到時,因為活著,所以可以通過對撞你的人說些話來做出回應。但是一旦一個人死後,生者沒有辦法得知亡者的心會對其身體被觸碰產生多強烈的反應,亡者可能因為自己的舊身體被觸碰而感到極度不安。


根據密續,如果你的心識通過上半身——理想上是頭頂、頂輪——離開,你在死時和死後的投射會比較正面。這就是為什麼西藏傳統會建議不要觸碰屍體的下半身,而且人們也不要坐在或站在這個部位附近。親戚朋友應該站在臨近屍體頭部兩側的位置,不要直接站在頭前面。這也是為什麼西藏導師會建議你在有人觸碰亡者身體之前,先觸摸亡者的頭部。


如果亡者的家人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你可以建議在屍身上放置一個觸解脫物。不過這只是一個建議,不是必須的。


觸即解脫

「觸即解脫」(tagdrol)是通過觸摸而獲得解脫的方法。它通常是由生者修持——許多人在活著的時候,會隨身帶一個觸解脫物保護自己——但它也可以應用於屍體。你不是必須死亡才能佩戴一個觸解脫物。

如果你有意應用此法,可在第247 頁找到你所需要的所有資訊。第246 頁上有一個觸解脫輪的圖像供你複印和勝住開光。


如果你對此法具有虔心與真誠的信念,那麼在屍體上放置一個觸解脫物會有很好的效果。即使亡者不相信這個方法或者生前強烈反對心靈事物,只要安置觸解脫物於屍體上的人是出自慈悲心與菩提心而這麼做,即可產生有益的效果。

大聲朗讀中陰指示

傳統上,西藏人藉由讀誦來自《中陰聞教大解脫》及其他類似教文中的指示來引導亡者。但是萬一亡者不相信死後的生命、天堂和地獄或者中陰狀態,這時大聲朗讀傳統的中陰指示還會有用嗎?


在我們活著的時候,沒有人能夠科學地或令人信服地證明我們將在死後經歷這些中陰,但我們也無法證明不會有這些經歷。想像一下,如果一個確信死後沒有生命這一回事的人在死後醒來,被本書描述的可怕景象包圍,那會是什麼光景?難道他們不會欣然接受對自己身處何處以及應該做些什麼的提示——即使是最小的提示——嗎?無論他們在活著的時候相信或不相信什麼,臨終者聽聞這些指示皆有百利而無一害。


無論你是怎麼死亡(暴力地或平靜地),無論你是在何處死亡(在醫院、家中或是街上),無論你何時死亡(九十歲或十九歲),這些關於臨終、死亡以及死後的教示總是會有對你有用的部分——不是這一部分有幫助,就是另一部分有幫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讀誦這些指示。臨終者或許在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時候沒有得到這些指示,但最終他們會的。除非你是確切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的開悟者,否則我們普通人只能用這些一般性的建議引導自己。

為亡者進行的儀式和修法

西藏傳統建議為亡者提供幫助並以他們的名義修法的最佳時間,是在他們死後的第一個四十九天期間內。


如果亡者是你的親朋好友,尤其如果是法友,那麼你做以下事情是很重要的:

–供養諸佛菩薩

–代表他們參贊法會

–持咒

–親自為他們修法

如果你是密續行者並且已經獲得了相應的灌頂,那麼尤為重要的是,修持你自己熟悉的任何為亡者或臨終者設計的密宗儀式——例如,紅觀音和不動佛的儀軌。


你也可以在菩提迦耶等聖地以亡者的名義供燈。如果你偏好供香、供花等等,也可以做這些供養。你還可以:


–進行放生(參見第237 頁)

–用酥油燈或蠟燭做燈供

–發誓吃素,理想上是終生茹素,或者至少在一個特定期間吃素

–訂製、購買或建造無量壽佛或聖度母的佛像或畫像

–建造一座寺廟


如果想要,可以在讀誦指示時,包含可能從這些訊息中獲益的其他亡者姓名。


遷識法

西藏人通常會請上師或出家僧尼為剛剛去世的人修遷識法。


但是如果亡者沒有精神信仰,修遷識法還會有幫助嗎?

金剛乘教法主張,無論亡者是否有精神信仰,密宗的遷識法都會對亡者有幫助。不過,如果組織修法的人對這個法有堅定的信念和信任,那麼儀式的力量會更大。如果你是佛教徒,由於你展現出對亡者心靈福祉的關懷,並且願意為了利益他們而組織法會和修法,這就表示他們與這條法道有緣,所以要善用這個緣份。


沒有理由不能匿名進行這類儀式,匿名幫助通常是最好的一種幫助。如今,資金被捐贈給慈善團體和信託機構,通過這些機構傳遞給有需要的人,這些人甚至很少知道他們資助者的姓名,更不用說見過他們了。


餗煙供

傳統上,餗煙供是在死後連續三天或一週每天進行,最好是連續四十九天每天修(參見第169 頁)。


放生

佛教徒修持兩種資糧的積聚: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

福德資糧是通過布施、精進、持戒等修持而積聚;

智慧資糧是通過禪定修持及聞思等活動而積聚。

這意味著,在六波羅蜜當中,有三個波羅蜜積聚福德資糧,兩個積聚智慧資糧,而這兩種資糧都需要安忍波羅蜜。


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的積聚相互依存,在佛道上不可或缺。例如,在最凡俗的層面上,如果沒有福德,就會缺乏聽聞、研讀和思維佛法的方法;如果沒有智慧,只能積聚無足輕重的福德。如果缺乏智慧,將永遠無法把一個十分平凡的供物——例如一片蓮花花瓣——轉化成可以積聚無窮無盡福德的供物。因此,福德與智慧兩者緊密相連,並肩而行。


福德經常被歸類為「有染垢的」(有漏)福德或「無染垢的」(無漏)福德。有染垢的福德是你在自己的二元分別心與煩惱範疇內所積聚的福德。如果你的積福事行含攝對空性的了知,這時積聚的福德則是無染垢的福德。


積聚有染垢的福德或凡俗福德的活動很多,放生是其中之一。我們拯救確定會死亡的生物時,即是在修持放生。例如,你可以購買剛被捕獲的活魚,將牠們送回河流或海洋中;或者買下所有即將被宰來做感恩節大餐的火雞。據說,拯救這類眾生的性命會積聚最殊勝的有漏福德。


亞洲到處都有人放生,發展出了配合這一過程的諸多不同儀式,例如蔣揚·欽哲·旺波的《放生儀軌·壽福增長》(參見第237 頁)。


但是,你不一定要進行儀式或誦讀法本。只要拯救即將被處死的眾生之性命,並將所有功德迴向給一切有情的證悟,這樣便足夠了。

製作擦擦

擦擦是泥土製作的小型佛像和佛塔,通常由模具壓制而成。在古老佛塔的周圍,經常可以看到四散著擦擦。事實上,佛塔即是大型版本的擦擦,並且通常內部放置了許多微小得多的擦擦以及其他東西。在古印度和古西藏,強烈鼓勵用火化屍體後的骨灰製作擦擦,以此作為一種修持。像觸解脫物一樣,如果製作擦擦的人對此方法具有虔心,這個修持的效果會最好。同樣地,這個方法是一項建議,不是必須的。


擦擦代表佛意或佛頂髻,修持製作擦擦——揉土、壓模、燒 窯、彩繪等過程——可以積聚福德資糧。基本上,雖然它不是大多數現代修行人的首要待辦事項,但是為了製作擦擦而付出的努力是一種真正的精神修持。如今,如果修行人真的想要製作擦擦,往往會利用節省勞力的技術而不是徒手將泥土壓入模具中。不過 我想,這比完全不做要好。

製作擦擦是一種非常好的修持,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原因是很難就此大肆吹擂。另一個原因是,無法用擦擦來增加自己的舒適、愉悅或牟利。相較於建造一座寺廟,製作擦擦比較不可能讓你淪為精神唯物主義的犧牲品。不幸的是,寺廟有太多的實際用途。寺廟能夠遮陽避雨,還經常被用來當旅館或觀光景點——這可能是最高形式的精神唯物主義。但是,一旦擦擦製造好了,你用它們來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你不能從中獲利,不能住在裡面、吃掉它們或者炫耀它們,它們沒有實際用途,並且製作它們也不會引起別人的驕傲、嫉妒或競爭心。供水也是如此:沒有人會因為你供一杯水而感到嫉妒,但是如果你供養一個裝滿金銀的錢包, 人們則可能感到嫉妒。

有關如何製作擦擦的建議,請參閱第 253 頁。


現代人很少對別人的供養感到隨喜。更經常發生的是,慷慨供養反而往往遭致各種評判。做出這樣供養的人經常受到譴責,甚至被嘲笑,因為對於有這麼多錢的富人來說,捐大錢是很容易的事情。競爭心強的人總是希望自己的供養勝過其他所有人的供養。人類可以如此小鼻子小眼睛的,心胸狹隘。

紀念

對於紀念死者,大多數西方文化都發展出了各自的傳統。例如,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死者會被安置在美麗的墓園裡,於精雕細琢的墓碑下安息,讓他們的家人、朋友可以日後造訪,追念親人和獻花。有人告訴我,有些人會把死去親人的骨灰放在甕裡,留在家中。最廣為人知的其中一個紀念行為就是印度的泰姬瑪哈陵,那是一位蒙兀兒皇帝為他鍾愛的第一任妻子所建造的。

泰姬瑪哈陵

你是否按照自己的文化傳統紀念你的親人,取決於你。不過,如果你希望依循佛教傳統進行紀念,可以用亡者的名義委託製作佛像或菩薩像,或者印製一張佛陀的圖片並裱框起來,或者委託繪製一幅佛陀的畫像,無論你能負擔得起哪一個選擇都行。佛教徒偏好委託繪製阿彌陀佛剎土(極樂世界)的畫作,或是蓮師的銅色山,或是不動佛。


訂製神聖的藝術品有兩個目的:是追憶亡者的美好紀念物,同時也積聚福德。

捐出亡者的財物

在佛教徒死後,應該試著讓他們的財物保持三天不動。如果親屬同意,接著應該將一切都供養給佛法僧、慈善事業、致力於環境保護的慈善機構、努力滅除兒童賣淫和童工的組織,或者任何一個亡者生前關心的活動。


傳統上,佛教徒向兩類福田獻供:

諸佛菩薩和聖眾;包括人類、動物等等的有情眾生。理想上,努力對兩類福田都做供養。雖然這種做法已經開始消亡,但在不丹東部的某些地方,在送走亡者的任何物品之前,一位家人或朋友會知會屍體:「今天我將把你的杯子送給本地的寺院」或者「我即將把你的筆捐給本地的學校」。這是個好主意,這種做法非常值得考慮。


如果出於任何原因而沒有屍體,就給亡者寫信,告訴他們你打算做什麼,然後把信放在他們的書桌上一兩天,或者放在他們的扶手椅旁或任何他們生前喜歡坐的地方。

償還業債

像你我這樣的迷妄無明眾生,我們受制於業力,因此是業債的受害者。生死中發生的一切——我們的成功、失敗,甚至是我們死亡的方式——都是作為我們業債的果報而發生的。基本上,因和緣支配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因此,我們可以代表去世親人所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清除業債的儀式。

什麼是「業債」?

在書面上,你擁有一套公寓、一輛汽車、裝滿衣服和昂貴飾品的衣櫃。然而,如果你擁有的一切全是靠借錢買來的,從技術上講,你所有的世俗物品全都屬於銀行。

業債的運作方式與此大致相同。我們的一切,我們的生活狀況、健康、財富,甚至我們的外表,都是基於無數生世與他人的互動。佛教教法告訴我們,因此我們肯定對所有人都欠下業債。每一個有情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親、母親、孩子、女僕、司機、我們騎過的驢馬、我們最要好的朋友和我們最壞的敵人。

當你閱讀本書時,你可能正坐在一個屬於某個鬼的地方。

你有請鬼允許你坐在那裡嗎?

我們建造房屋時,完全不考慮那些,因此將被趕出家園的許多動物。我們對自己的老師、護士、醫生、領導人和國家欠下無法償還的債務;也虧欠我們的警察部隊,因為他們維護我們的安全,將那些偷竊和傷害我們的人繩之以法。有些人根據自己奉行的原則而不繳稅,卻依靠國家提供的維安而過著舒適安全的生活。如果你是這些人之一,你對你國家社會體系的虧欠,遠遠超過那些通過納稅而參與該體系的人。這些業債全都是我們之所以經歷疾病、家庭糾紛和失敗的原因。而且,由於我們全都背負著巨額業債,所以我們幾乎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思緒、擁有物和生活方式。今天你或許健康、聰明、精力充沛,但是一場愚蠢的意外事故可以瞬間永遠毀去你所有的健康與活力。


是否有對治業債的妙方?

有的。一個非常有效的通用妙方就是造善業。創造和積聚善業的方式無窮無盡,從捐一分錢給世界生態保育計劃到志願在柬埔寨教導童妓數學都包括在內。然而根據佛教教法,業債的最佳對治是實修佛法——皈依、受菩薩戒與修菩提心。你也可以做自他交換的修持:

呼氣時,提供有益他人的一切;

吸氣時,吸入所有壞的事物(第 229 頁)。

並且總是將自己積聚的福德迴向給他人的證悟。


如果有能力,你也應該向有情眾生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建造佛塔和佛像,護持那些研修佛法的人,讓盡可能多的人有機會接觸佛法,這些都是消除自己業債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是密續行者並且已經領受過必要的灌頂和教學,你可以嘗試一些金剛乘清除業債的殊勝技巧,例如餗供(第 169 頁)、桑供、水供(第233 頁)等修法。


敦珠仁波切編排的拉尊·南喀·吉美(Lhatsün Namkha Jikmé)的《山淨煙供》(Riwö Sangchö),

英文版可從以下網址下載:

http://www.lotsawahouse.org/tibetan- masters/lhatsun-namkha-jigme/riwo-sangcho

這所有的善行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