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發展

值遇無上大師聖教法,悉皆因由上師深恩故,此善無餘回施諸眾生,成辦能得善士攝受因。

佛教思想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一、 原始佛教佛陀正覺後至佛滅當年「第一次結集」;B.C.432~387)


佛陀於北印度藍毗尼園出世,成長於迦毗羅衛國,於菩提迦耶成道,於

鹿野苑初轉——四諦法輪

靈鷲山二轉——般若性空法輪

廣嚴城三轉——唯識、如來藏法輪

於特殊所化機宣說密法


二、 根本佛教「第一次結集」至佛滅後百年「第二次結集」;B.C.387~287)

初次結集時結集出四諦經典,阿含經典


三、 部派佛教佛滅後100年至佛滅後350年;B.C.261~A.C.37)

僧團因為思想戒律的看法不同,產生辯論後分流

僧團大致分成上座部和大眾部,細分為十八部,同樣是修學阿含經,大毗婆沙論,但

是開始產生自利解脫道和利他菩薩道思想。


上座部——弘揚至印度,重視典,成為唯識瑜伽行派的前導;

大眾部——弘揚至印度,重視典,成為《般若經》和中觀見解的前導


上座部弘傳至錫蘭,成為之後南傳佛教的主流


四、 初期大乘佛滅後350~600年;B.C.37~A.D.213)

二轉法輪般若經、文殊經典、華嚴經在印度東南方出世

阿彌陀經典在印度西北方安息國(巴基斯坦)出世

「大乘非佛說」爭議開始出現

印度佛教

150-25 南印度龍樹出世,建立性空中觀學說

中國佛教:

67 (後漢永平十年)因為明帝求法派出使者,竺法蘭和攝摩騰二位經由絲路,傳來佛法《四十二章經》

147 (後漢建和元年)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至洛陽,帶入小乘佛教教法


五、 後期大乘佛滅後600~1000;A.D.213~613)

三轉法輪——《解深密經》、《如來藏經》出世

印度佛教:

310-390 北印度無著、世親出世於印度,建立萬法唯識的教學

530 那爛陀寺啟用,弘揚前後期大乘教法

中國佛教:

265 (晉泰始元年)竺法護來長安,帶入大乘經典教法。

401 (後秦弘始三至十五年)鳩摩羅什來長安,譯出龍樹為主的大乘經論

567 天台智顗融合南北佛教,以法華經創立「天台宗」。

581 嘉祥吉藏在浙江嘉祥寺宣講龍樹、提婆之學,創「三論宗」


六、 後期大乘秘密大乘佛滅後1000~1587;A.D.613~1200)

秘密大乘經典、大日經、金剛頂經於南印度鐵塔出現

時輪經於南印度米續塔出現,

密法盛行於西北印度烏仗那地區

印度佛教

六世紀,大乘的二大思想:

二轉法輪中觀和三轉法輪唯識,因為對究竟見解的思想不同,產生種種辯論

766年 超戒寺創立,弘揚後期大乘和秘密大乘

中國佛教

隋唐時期將佛教推向思想的高峰,大祖師們以種種經論開宗立派,成為中國佛教的大乘八宗,而以三轉法輪的唯識、如來藏思想為主流。

664(唐高宗麟德元年)大譯經家玄奘三藏卒。生前弘法《成唯識論》,尊為「唯識宗」初祖。

667(唐高宗乾封二年) 南山律宗道宣卒。曾著有《廣弘明集》、《續高僧傳》等,於佛教發展史多所貢獻。

675(唐高宗上元二年) 禪宗五祖弘忍卒。弟子六祖慧能在南方傳頓悟之義,後被稱為「南宗」,成為禪宗的主流,後來一花開五葉。

681(唐高宗開耀元年)淨土宗善導卒,生前大弘淨土宗教義,另寫《彌陀經》數萬卷。

699(唐武則天聖曆二年)賢首法藏弘講《華嚴經》,「華嚴宗」因而創立。

774(唐代宗大曆九年) 密宗不空三藏卒。生前傳金剛界曼荼羅密法,與善無畏、金剛智並稱密宗的三祖師,後來密法由空海傳至日本

西藏佛教

由松贊干布迎取文成公主、尼泊爾公主,帶入佛法。

由寂護論師,蓮花生大師,赤松德贊王建立三寶,建立起中觀和唯識合流的瑜伽行中觀學說,以及密乘教法

741(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 天竺僧人寂護首次到吐蕃(西藏)弘法。

764(唐代宗廣德二年) 蓮花生入藏弘法。

779(唐代宗大曆十四年)西藏紮囊桑耶寺建成。開始剃度藏族貴族子弟7人出家為僧,稱七覺士,寧瑪派的開始

833(唐文宗開成三年)墀祖德贊被刺,其弟朗達瑪繼位贊普。推行滅佛政策,西藏佛教幾盡。

1038(遼興宗重熙七年) 應西藏阿里王菩提光之邀,印度僧人阿底峽入藏弘法,住于托林寺,後創藏傳佛教噶丹派

1073(宋神宗熙寧六年)昆氏家族貢卻傑布于後藏薩迦建薩迦北寺,創藏傳佛教薩迦派(花教)

1123(宋徽宗宣和五年)藏傳佛教噶舉派米拉日巴卒。曾鬥敗苯教,使佛教在西藏地區廣為傳佈。


七、印度佛教的滅沒(佛滅後1587年;A.D.1200

1203伊斯蘭教大軍燒毀印度超行寺,以此為標誌,佛教在印度本土基本消亡。

中國佛教

漢傳佛教在隋唐盛世的發展後,之後產生禪宗淨土宗何者殊勝之辯論,再發展至禪淨雙修的修行主流思想。

西藏佛教

1260(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蒙古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尊八思巴(薩迦派五祖)為國師,薩迦派統領西藏

1354(元順帝至正十四年)西藏帕木竹巴降曲堅贊滅掉薩迦的勢力,統轄前後藏(衛、藏)地區,噶舉派統領西藏

1406(明成祖永樂四年) 宗喀巴弘佛,數年間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宣講顯、密道次第教義。

1653(清世祖順治十年)清朝正式冊封達賴五世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喇怛達賴喇嘛。清朝封蒙古固始汗為遵文衍義敏慧固始汗。格魯派統領西藏。



近代

佛教被西方研究和考古學家重視,傳入西方

中國近代從日本請回完整的大藏經和各宗經典,為了改革中國佛教的弊病,產生大乘三系:中觀、唯識、如來藏的種種辯論,以及人間佛教的思想

因文化大革命的因素,許多漢藏佛教傳統消失;因西方物質文明的發展,改變了佛教修行精神;

1819年 印度阿旃陀石窟已湮滅多年,是年為英國軍人發現,引起世人重視。

1891年 國際佛教組織“摩訶菩提會”創設於科倫坡。

1920年 歐陽竟無居士在南京創“支那內學院”。主張回歸玄奘大師的唯識學說,而中國佛教強調的如來藏思想,混合了印度教的神我思想,並非佛說;重新提出了某些大乘佛經非佛所說

1922年 太虛大師創建“武昌佛院”。

主張中國佛教八宗並弘,特別是以禪宗為代表之如來藏思想。認為不能用考據學看待經典出處,強調人生佛教。

太虛大師門下印順法師,主張回歸原始佛教的阿含經和初期大乘的龍樹中觀,才能代表佛教的純正思想,強調佛出人間,人間佛教;太虛、印順、歐陽竟無展開多次的思想辯論。

提綱:

了解佛教思想史帶來的:

1. 佛教在思想上的爭論,也產生進化和合流

2. 三大佛教傳承的各自特點

3. 只宗一宗一派傳承的局限

4. 阿底峽尊者帶入道次第的時代意義

5. 藏傳佛教對末法時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