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 序

譯者 序

P09

西元二O O七年四月,達賴喇嘛尊者於美國舊金山給予三天的佛法開示。尊者日理萬機,雖有著緊湊、忙碌的行程,但是為了滿足群眾們想要面見他的期望,尊者犧牲了午休時間,會見來自各方的群眾,包括信徒、記者、學者、專業人士等。《成滿智者所願》的緣起,就在尊者與林耿如居士的會晤中形成。當時,尊者對我說道:「現在越來越多的漢地信眾們,正在學習或想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多年前,在達蘭薩拉的大昭寺,我曾經傳授過長達十多天的《廣論》教授。該教授的內容較為完整。為了利益更多的華人,我希望以華人為主要對象,由你將此教授翻譯成漢文。我把這個任務交給你。」

宗喀巴大師(1357–1419),藏傳格魯派的鼻祖,在年壽四十六歲時(1403–1404),於惹珍勝阿蘭若獅子崖(現今的熱振寺),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這部巨作。《菩提道次第廣論》流傳至今,已經有六百餘年的歷史。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整體思想,並不是宗喀巴大師自創,主要源於印度的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982–1054)所著的《菩提道炬論》。阿底峽尊者,也是噶當派祖師,對後期的藏傳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噶當派強調「外相嚴律、內持般若、密修咒行」的一統觀念,破除了當時西藏戒咒二師之間的矛盾,圓滿大小二乘、顯密二法之傳承。阿底峽尊者涅槃後四百年,約十五世紀期時,如日中天的格魯派因為同樣秉持著噶當派的精神─外相嚴律、內持般若、密修咒行,故稱「新噶當派」。

「菩提」是梵文「bu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菩提(或覺者)可分聲聞、獨覺以及大乘等三,但唯獨後者的菩提稱為「大菩提」,這也正是這部論典所說的菩提。

「道」可謂大小乘、三乘(聲聞、獨覺、菩薩)、顯密二乘、或下中上三士道等。

在眾多不同的詮釋中,這部論典所說的道,是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以及上士道等三者。


何謂三士道?



依所願區分三士道:圓滿暫時利益的增上生,或後世的人天善道,都是下士道者的所願。圓滿究竟利益的決定勝分二,別解脫及大菩提,前者是中士道者的所願,後者是上士道者的所願。除了上士道並無所謂的共與不共之差別外,下士道與共下士道的差異、中士道與共中士道的差異,是修學《廣論》者不可不知的重要議題。下士道者僅追求增上生,但共下士道者不僅追求增上生,更追求決定勝。同樣地,中士道者僅追求別解脫,但共中士道者不僅追求別解脫,更追求大菩提。《菩提道次第廣論》一方面明確地指出,在追求大菩提的成道過程中,必須經過共下中二道,圓滿共下中二道之成就,方可成就大菩提。另一方面也間接地指出,對於不具足廣大願心,只求後世安樂的下士道者,或只求個人解脫的中士道者,《菩提道次第廣論》仍然可以滿足他們的心願。

「次第」意指成道因緣的生起次第不可有誤。果之所以能夠形成,其因有三:

第一、因性無謬,如種下了瓜的因不可能得到豆的果。

第二、次第無謬,如播種後才翻土,就不可能收穫得果。

第三、因緣無缺,如陽光、水分、土壤等因緣皆具足無缺。

次第可分兩者:生起次第及觀修次第。

以生起次第而言,必先有前前道,方能有後後道。

但以觀修次第而言,必須牢記:「主觀後後道,定益前前道。」

尤其把觀修的重點擺在菩提心時,一切前前道將自然生起。相反地,如果只知道生起次第,而忽略了觀修次第,心想:「尚未堅定『依止善知識』等前前道,又怎麼能生起『菩提心』等後後道。」如此一來,此生就只能成為下士道者,恐與「共」下士道者無緣矣!有關這一點,達賴喇嘛尊者於此書中多處善巧地指導何謂次第學習之理,很值得我們認真地去思考。多年來,我的確看到許多修習《廣論》者,一直停留在「依止善知識」一節。看到他們在一個點上打轉十幾年,我不禁想:「如果他們能夠利用這十幾年的時間,認真觀修菩提心、種植大乘習氣,不知該有多好!」

「廣」是極略、略、廣三者之後者。宗喀巴大師的般若道次第著作有三:

第一、極略論,即《三主要道》(或稱《聖道三要》,著作時間約師壽四十二歲時)。

第二、《略論》,即《菩提道次第略論》(約師壽五十九歲時著)。

第三、《廣論》,即《菩提道次第廣論》。

「論」是經論兩者之後者。經是世尊言;論是師等言。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確是本相當實用的修行手冊。達賴喇嘛尊者對這部論典非常地重視。我沒記錯的話,一九五九年,達賴喇嘛尊者從拉薩逃亡到印度的時候,唯一攜帶的經論就是這部《菩提道次第廣論》。因為這部論典是如此的重要,我建議讀者在工作之餘仍能撥出時間來修學。不妨按照《廣論》的科判順序,配合該科判的主要內容,先以寧靜的心簡略地瀏覽一遍,之後反覆地串習,如此日積月累,直到完全熟悉為止,這就是緣取《廣論》的觀修方法。在閱讀、思惟的過程中,會對某些內容有所感觸,在感觸生起的當下,不要急著跳到下一段,應當好好品嚐這種感受,讓心安住於其上,這就是緣取《廣論》的止修方法。唯由透過認知道理的觀修,加上使心柔軟的止修,才能讓我們頑固不調的內心獲得真正的修正。

這本講授的藏文全名共有十字,直接翻譯成漢文為:「道次廣之講授智者願滿」,乃由達賴喇嘛尊者親自恩賜。就以意譯而言,這本講授可簡稱為:「成滿智者所願」,或以藏音的音譯而言,又可簡稱為:「覺燈日光」。「道次廣」謂宗喀巴大師所著作的道次第廣論,此書乃其論之講授,故稱「道次第之講授」。

《成滿智者所願》之道次第講授,來自達賴喇嘛尊者在一九八七年印度達蘭薩拉的大昭寺所傳授的《廣論》教授。但是為了讓讀者了解佛法的整體概念,及對尊者平時的演講內容有所理解,我蒐集並整理了尊者近期在各處說法的錄音,作為前行的內容。同時,為了拉近聽眾與達賴喇嘛尊者的距離,在口譯的過程中,我盡量在每一段口譯錄音前放置尊者的聲音。讀者們也可以在www.e-dalai.com 下載取得《成滿智者所願》的錄音檔。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曾幾次對藏漢翻譯提出自己的意見,並加上「譯者註」。但這不影響我對法尊法師的欽佩。我深信,唯有具足等同菩薩功德的尊者,才有辦法如此完整無誤地將宗喀巴大師藏文著作譯成漢文,饒益眾多漢地有情。面對法尊法師留下的譯文,想到法師對學習格魯教法的華人們所帶來的恩惠,我們不得不心生感激。

最後,我非常地感恩台灣達賴喇嘛基金會佛學班,以及內地及他處參與文字整理的同修們。誠心祈願並將此翻譯功德迴向所有讀者早日成就無上菩提。

譯者蔣揚仁欽(黃春元)

於美國哈佛大學 西元二O一二年九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