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求解脫

希求解脫


戊二、於共中士道次修心

P7 L3

敬禮勝尊具大悲者

如是隨念當死及思死後墮惡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厭捨現世,於後善趣發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業果,勵力斷惡修善,則能獲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發起共下士之意樂及發共中士之意樂,厭捨生死一切事已,依此因緣而發大菩提心,引入上士。故於此中,須修中士之意樂。所謂雖得人天勝位,然仍未能出於行苦。若即於此執為樂性,實為顛倒。故於真實全無安樂,其後定當墮諸惡趣邊際惡故。譬如有一無間定當墮於懸險,現於險崖暫為休息。《入行論》云:「數數來善趣,數受諸安樂,死後墮惡趣,常受極大苦。」《弟子書》中亦云:「諸常轉入生死輪,而於暫憩思為樂,彼定無主漸百返,漂流等非等諸趣。」


故於善趣亦當厭患,猶如惡趣。《四百論》云:「諸智畏善趣,等同奈洛迦,不畏三有者,此中遍皆無。」《攝功德寶》中亦云:「諸具貪生死意恆流轉。」《弟子書》中亦云:「如如於諸趣中起樂想,如是如是癡暗極重厚;如如於諸趣中起苦想,如是如是癡暗極微薄;如如修習淨相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熾然;如如修習不淨極增長,如是如是貪燄極殄息。」此說從無始來,執著三有盛事為樂,增益串習諸淨妙相。能治此者,若修苦性及不淨相,彼等便息,若不修習,便增癡貪,轉諸有輪,故修諸有過患為要。

P8 L5

雖然透過思惟惡趣苦、業果等,我們會希求後世的善趣,而且透由修善斷惡也可以得到後世的善趣,但我們不要以此為滿足,還要生起共中士的意樂,厭捨生死一切事,這樣才有辦法真正生起菩提心,進入上士道,成就一切遍智的究竟果位。雖然我們獲得了增上生——人天,但人還是在行苦當中,如果將它視為真正的快樂,那就是顛倒執。我們現在獲得了人身,還只是在懸崖旁邊暫時獲得歇息而已,還會隨著業和煩惱而轉,後世再墮入三惡趣。所以即使獲得了增上生,我們也要思惟增上生的過患,因為增上生畢竟還是行苦的性質。如同共下士道思惟惡趣的過患般,也要反覆思惟增上生的過患。一個真正的智者,他看三界任何一處都和地獄一樣痛苦,因為一切都被業和煩惱所轉,沒有自在。我們無始以來,在輪迴裡面待得太久,已經習慣把輪迴中的安樂執為真實的安樂,實際上它是一種苦相,如果不把它視為痛苦,就永遠不可能脫離輪迴。所以我們要一再思惟:凡是被業和煩惱所轉的一切法都是苦性。

P8 LL1

己一、正修意樂

庚一、明求解脫之心


共中士道次修心,分四:

一、正修意樂;

二、彼生起之量;

三、除遣於此邪執分別;

四、抉擇能趣解脫道性。初中分二:

一、明求解脫之心;

二、發此之方便。今初:


言解脫者,謂脫諸縛。此復業及煩惱,謂於生死是能繫縛。即由此二增上力故,若依界判,欲界等三;以趣分別,謂天趣等或五或六;依生處門,謂胎等四。即於其中結蘊相續,是繫縛之體性。故從此脫,即名解脫。

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又此解脫,非為惑業諸行生已息滅,以諸生法於第二時定不安住,不待修習能治等緣,則不須勵力,一切解脫便成過失。故若未生對治,當於未來結生相續。由其發起對治力故,結生相續即便止息。

P9 L11

什麼叫作解脫?我們時常會聽到「有寂」這兩個字,「有」是說三有;「寂」就是寂靜。或者說輪迴與涅槃、輪迴與解脫。要了解解脫,先要了解有一種繫縛把我們綁得緊緊的,這就是輪迴,也叫作三有。對於由什麼綁住我們、綁住誰、於何處綁等,我們都要了知。

由什麼綁?由業和煩惱死死綁住。

被綁者是誰?我們——被業和煩惱所控制的眾生。

於何處綁?因為被業和煩惱綁住,使我們無自主地必須受取苦蘊(近取苦蘊)。它本身是行苦,會帶來壞苦、苦苦,讓我們一直在三界,或說六道,或說四生當中無間斷地輪轉。六道中阿修羅和天人歸為一類的話,就是五道眾生。四生是以生門而言,包括胎生、卵生、化生、濕生。光是意識續流本身並不會帶來生、老、病、死,一旦意識續流被業和煩惱所控制,我們就無自主地必須接受生、老、病、死的痛苦,這個部分是可以脫離的。「故從此脫,即名解脫。」欲求得此,即是希求解脫之心。

P10 L5

由繫縛而獲得脫離,故稱解脫。

所以我們也要了解由何而得解脫?誰解脫?於何處解脫?由了解諸法究竟性質(空性)的智慧來破除一切煩惱的根本——無明。無明所執的是有自性,而認知諸法究竟性質的智慧所了解的是無自性,兩者所緣相同,而所執正相違。由破斥了無明所執,從煩惱中獲得脫離。因為消滅了煩惱,煩惱就不會再去滋潤業了,或即使有業,也沒有辦法感果,於是就不再被業和煩惱所轉而無奈地受取近取苦蘊,由此獲得解脫。

解脫者是誰?是原本被業和煩惱所縛的補特伽羅。

於何處解脫?從心上獲得解脫。依由對究竟實相的認知,而從不了解實相的顛倒執中脫離。


所謂「解脫」是業和煩惱的息滅。要知道「息滅」有二種不同的涵義:一是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每一刹那都在轉變是其性質。第一刹那時的事物,在第二刹那時就不存在了,也就是說,第一刹那時的事物,在第二刹那時息滅了。如果業和煩惱的息滅,是因為無常的關係,所以在第二剎那不存在,由此而說解脫,這是錯誤的說法。如果煩惱平息、解脫是這個樣子,那麼我們早就解脫了,不需要任何的精進,煩惱和業早就息滅了。真正的解脫是,透過對治的力量,使業和煩惱永遠不再生起。如果沒有生起對治力,業和煩惱還是會再生起,那就還未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