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86(2010/1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羅校長求道學道因由
三年前,後
學路過花壇菩提禪院將座車停下,靜靜品味菩提禪院的建築風格,在寧靜之中似乎感覺到菩提禪院散發出一股祥瑞之氣,深深觸動後學的心神,當下決定直 接參訪禪院並且一探究竟,便將座車駛近看見大門深鎖,雖於門前大聲求見,但仍無回應之音,心想可能機緣未到只好悻悻然離去。
後學之長輩和岳父母分別信奉道教、佛教以及基督教,因此自從少年時期,即有機會在道教之宮廟誦經與擔任後場之擊鼓鸞生;也曾在佛教之精舍聆聽師父的講經說 法,學習禪坐之功;更曾在教會領受牧師講授聖經,辦理家庭禮拜等等;凡此種種經歷讓後學對以上諸天神聖產生無比崇敬之心,惟在此修持的過程中,往往遇著上 述宗派之相關主持人,於宣揚教義時,常對於其他教派提到不同的意見,有一種「排他性」的主張,此等言行讓後學認為「不夠圓滿」,亦促使後學繼續尋求其他修 行之路。
後 學曾遇著多位學養俱佳的長者,在他們身處逆境時如如不動,心中早有了定見,喜怒榮辱不動於心,臉上也找不到一絲憂愁,神情是如此的平靜泰然。言談之間充滿 著智慧,遇到危機皆能化險為夷,轉橫逆為順境。於是向長者請益,他賜予一段話:「處處敦品勵學,時時涵養自己的心性,火候純熟自有這般功夫。」真是一語驚 醒夢中人,所謂的「覺悟」大概就是這般感受吧!修行的幼苗,於是在心中逐漸孕育茁壯。
擔 任校長職務至今已十八個年頭,師長、學生和家長人數約在三、四千人左右,要處理這麼龐大的人事物,除了需要具備專業能力外,尚須其他配套措施,相輔相成才 能克竟其功。因此,在夜深人靜時,常想到古聖先賢的慈勉箴言,可運用於校務推動,於是整理成章如下:「落實尊師重道;低到近處方為高;慈以待人,忍以處 事,事緩則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書猶藥也,善書可以醫愚;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聽言觀行,知人良法;禮讓一寸,得禮一尺;德不孤,必 有鄰;嫉妒使人一刻不得閒;不怨天,不尤人;揚善於公堂、規過於私室;幸福的秘訣是隨遇而安;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上這些名言人人皆知,但在實踐上 或多或少有其不足之處。
有 感於此,因而積極推動尊師重道,處處以服務為前提,時時賞識學生的優點長處,多鼓勵少責備、多讚美少批評,校務若有缺失則由自己來承擔改進!有幸的是,所 接掌的學校皆能逐年增班,教師服務士氣高昂,學生常規表現優異,課業成績與日俱進,體能健康狀況良好,校園內外一片和諧;凡此種種,皆要感謝師長的用心、 學生的配合、家長的鼓勵與地方仕紳的支持。然而,後學亦深深體會到,唯有涵養個人內在的修持,效法歷代聖賢菩薩的慈悲喜捨精神,進而將福澤廣被大眾,積功 累德,己立立人、己達達人,讓大家邁向人生真善美,這也是繼續尋求修行的另一個原動力。
民 國九十八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彰化芳苑鄉的一座道教廟前,廟裡有位師姑在受理諮詢信徒世間的事,師姑對後學開示:「要後學對於『儒』、『釋』、 『道』皆需多所修習,將來並以擔任講師之職來渡化眾生為職志,如此除了可以渡人渡己之外,亦可讓玄祖沾恩。希望後學朝此方向日夜精進,機緣到了自然水到渠 成,後學當可獲得一個修行揮灑的空間。」
告別芳苑師姑之後,後學勤於研習寺廟之善書,今年七月間仍百思不解師姑開示之修行處所,何時可以水到渠成,那裡可以獲得一個修行揮灑的空間,在此尋尋覓覓的思索之中,花壇菩提禪院的影像竟然顯現在後學的腦海裡。
後 學在心存一試之下撥電話進入菩提禪院請益,承蒙陳壇主加地的引領解說,菩提禪院的修道整體情境,竟然與芳苑師姑開示的修道處不謀而合,真所謂:「踏破鐵鞋 無覓處,得來却完全不費功夫」,不過後學覺得可能是蒙受仙佛冥冥之中慈悲指引,才能在機緣俱足之下懷抱歡喜之心,踏入菩提禪院求道與學道。
求 道以後,進入菩提禪院學習,更發現有太多的驚喜:韓老點傳師是如此的慈悲為懷,各位點傳師、講師們皆有非常豐富的閱歷與愛心,道親前賢的臉龐上顯現出虔誠 且知足的容顏,尤其個個道親素淨整潔的服裝,溫文儒雅、彬彬有禮的舉止湧現,相互扶持關懷的心胸殊為難得,凡此種種,讓後學彷彿由紛擾的世俗紅塵中,踏入 了充滿祥和溫馨且幸福的人間淨土。
八月二十一日, 也是令後學震憾的日子,後學參加了一個令人不捨的道親追思~黄江汶講師成道公奠禮。當天由各地來了許多道親,大家擠滿了黄府庭園,內外個個抱持著無比懷思 不捨的心情,尤其在道親們為黄講師唱出「思念」(調寄:霧夜燈塔),所有的道親皆掉下內心不捨的淚水。後學雖然與黄講師素昧平生,但在此場景中也不自覺一 邊唱「思念」,一邊擦拭熱淚。內心的感動,不是只憑紙筆就可以真切的描述出來,凡此即是全體點傳師、壇主、講師、道親同修們,共同發自內心的心聲,確實令 人動容不已!
九月十一、十二日,後學於菩 提禪院參加了兩天的率性進修班法會,兩天的課程讓後學受益匪淺,更特別的是第一天中午過後,在點傳師及大眾同修誠心祈求企盼之下,活佛師尊慈悲臨壇並藉木 筆沙盤,以訓文慈示眾徒:「……今日即能來此處,學道學仙樂綿綿,徒兒皆是善知識,好好珍惜此因緣,大道寶貴言難盡,至誠體之自明詮……。」當天後學有幸 蒙受活佛恩師慈悲指點後學與大家分享因緣,恩師早知道後學的感受很深,也找到了一條歸鄉之路。自當勤於學習,並加入修、辦道的行列,虔心效法仙佛慈悲喜捨 的精神與步伐,廣種福田,消冤解孽,讓玄祖得以沾光。
最後更期盼藉著修道,可以增長個人智慧,以渡人渡己為職志,接受佛光的普照,進而淨化心靈、變化氣質,維繫道心,以報答天恩師德於萬一。
後學 羅明星 執筆 於民國九十九年十月十日
註:筆者為現任彰化秀水國中校長(96/2~)
秀水國中網站 http://www.hsjh.chc.edu.tw/web/
校長簡介:(節錄自秀中網站)
德友 - 2010/10/14
後學對羅校長的第一印象非常好,校長求道當天很客氣,後學很榮幸擔任開釋之職務,對談中請教他的職業時,他只淡淡表示是教育界人員,因與後學相同,所以更 好奇,但看到他的氣質不凡,猜想必定是一級主管以上職務,在後學好奇一直詢問下,他才說出他的校長身份,他希望來這裡是學道從零開始,不要讓世俗的名位影 響大家,他的學道因緣真的非常特殊,感覺一切冥冥中有仙佛指引來到我們溫馨的崇德大家園,感謝天恩師德,讓我們增加一位大人才~德友學習
吳勻 - 2010/10/18
後學看了校長的求道因緣後,感到佩服和感動,修為不輸給多年在道場的講師,謙虛若谷的求道心,令人讚賞,後學在校長開法會的當天,很榮幸也在場,開沙當時 聽到竟有因為道場祥和善良親切之氣而主動來求道的因綠,後學感到此人必是佛緣深厚,又是社會賢達,是一位國中校長,心想各位前賢一定要多多把這位道親求道 開法會的過程,廣為宣揚。因為之前大多數人都是引保師苦口婆心,苦勸而來的,所以這樣的因緣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