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75(2001/08)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聖德合天地』 老仙翁、藍大仙慈悲
觀天地之所以長久 只因無私
無為故無敗 無執故無失
今士學以弘毅為己任擔 深契任重道遠
當明天時地利人和之鑰
若能大公 方現海涵器量
若能忘我 方傾無限能量
集眾智更成大力量於齊步走同步行
圓和緣之喜 輔萬物之自然
各歸本位終復命 廣培若水德有十善
末以無爭 合天地至德臻贊化之功
故日月和其達至德
惟其常行不言之聖教 德乃足
博大悠久承傳
心中的小太陽 小暖爐
有一個小女孩家住在比較寒冷的地方,但是家裡又買不起厚重的毛衣,連生火取暖的木柴都沒有,常常冷得發抖。因此小女孩最喜歡出太陽的日子了,太陽公公會放出溫暖的陽光,把身上的寒冷都趕跑了,好像蓋著一件大綿被一樣,好舒服唷!
這年冬天特別的冷,不但好幾天下著大雪,連太陽公公都不出來。小女孩忍耐了好幾天,手指凍僵了,講話都會發抖,風一吹就覺得像針刺一樣,好冷好冷好冷!小女孩好想念太陽公公、、、好不容易等到太陽公公出來了,小女孩忍不住對太陽公公說:「太陽公公啊,你能不能每天都來看我呢?我常常覺得好冷喔!只要你來看我,我就不冷了呀!」
太陽公公說:「不可以喲!有時我也必須到別的地方去辦事情,不能每天都來這裡ㄝ!」
「可是,人家覺得好冷喔,又沒有大外套或棉被,也沒有柴火,只能靠你了啊,拜託你每天都來嘛!」
小女孩開始向太陽公公哀求。
「嗯...這樣吧,我給你一個小太陽,雖然它沒有我那麼大,也沒有我那麼熱,但是覺得冷的時候,把它拿出來,就好像溫暖的小火爐一樣可以取暖喔!」
太陽公公給了小女孩一個像蘋果那麼大的球,溫溫的,熱熱的,小女孩把它抱在懷裡,果然覺得暖暖的好舒服喔,趕緊向太陽公公說謝謝。
「小太陽也是有生命的,雖然它不會說話也不會動,也不需要吃東西,可是會一直放出溫暖喔,但是,你要常常在白天時把小太陽拿到屋外放著,讓它接受我的光和熱,不然它會營養不良的。」
太陽公公叮嚀一番之後就走了。
只要小女孩覺得冷,就把小太陽拿出來貼在胸前,小太陽也會放出溫暖。
小女孩也都照著太陽公公所說的,常常把小太陽拿去「曬太陽」,從此以後,小女孩再也不怕冷了,她非常喜歡小太陽,常常對小太陽說話,把它當成了洋娃娃一般。時間漸漸過去,小女孩長大了,家庭環境也慢慢變好,買得起厚衣服棉被,家裡也常常燒著柴火,因此小女孩越來越少把小太陽拿出來抱在胸前取暖,日子一久,小女孩幾乎忘了曾經給她溫暖、陪她度過寒冷的小太陽。
又過了好幾年,小女孩已經成為成年女子了,也有了孩子,有一天當她整理房間時,在床底下發現了一個蘋果般大的圓球,「嗯?這是什麼東西啊?摸起來冷冰冰硬梆梆的、、、」她正在思考時,小女兒走了進來,看到未整理完的一堆雜物,說:「媽,你在整理房間啊?都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ㄝ,媽、你小時後都沒有芭比娃娃陪你嗎?」
芭比娃娃?我小時候那有什麼芭比娃娃?可是我記得常常把一個東西抱在胸前,還會跟它說話,就好像真的芭比娃娃一般,而且抱著的時候總是覺得好溫暖,她看到手上的球,終於想起了一切,那個給她溫暖、陪她度過童年、太陽公公送的小太陽正拿在手上啊!只是長大以後就忽略它了,丟到床底下去了。
「小太陽也是有生命的,要常常拿出來讓我的光和熱照射才行,不然會營養不良的、、、」她猛然想起太陽公公的這段叮嚀,這些年來,小太陽像一件舊玩具一般被丟在床底下,被遺忘了,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看到太陽公公了,那、那現在小太陽還、活著嗎?
她把小太陽拿起來看了好一會兒,發現它仍然是冷冰冰硬梆梆的,大概是死了吧!她立刻衝到戶外,把它放在陽光底下,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小太陽仍然毫無起色,她就對著太陽說:「怎麼辦?!小太陽是不是死了?我把它忘在床底下,好幾年不見天日,怎麼辦?怎麼辦?」
但是太陽已經不像以前那會跟小女孩說話的太陽公公了,好像沒聽到一般。
她又講了好久,太陽還是不理她。到了晚上「媽,你為什麼哭了?」小女兒問她。
「乖,快去睡吧,要抱好你的芭比娃娃喲!跟她講講話再睡,抱得緊緊的不要讓芭比跌到床下了喲!像媽媽小時候一樣、、。」
她最後一句話說得太小聲,小女兒沒聽見。哭著哭著,不知不覺她像小時候一樣,抱著已經沒有溫暖的小太陽睡著了,並且,做了一個夢,發現自己變回小女孩,太陽公公對小女孩說:「小太陽已經死掉了,可是它想要為妳放出溫暖的心卻沒有死,它仍然想陪著妳,讓妳抱在胸前,給妳溫暖,聽妳說話,給妳希望,給妳安慰、、、」
當她醒過來時,發現這是一場夢,可是昨晚抱在胸前的小太陽卻不見了,她拼命找,床底下,枕頭上,棉被中、、、怎麼找都找不到!她不禁喊出來:「小太陽!小太陽!你到那裡去了?我昨天把你抱得緊緊的,卻還是弄丟了、」
正當她眼淚快掉下來時,忽然有一股熟悉的感覺,彷彿回到小時候,把小太陽抱在胸前的那種溫暖的感覺,她明白了,原來昨晚的夢是真的,小太陽死掉了,可是想為她放出溫暖的心沒有死,因此就住在她的心中當她失望,難過,悲傷,鬱悶,而覺得「冷」的時候,小太陽的心就給她溫暖,聽她說話,給她希望,給她安慰,就好像小時候抱著小太陽一般。
我們的心中,是不是也住著一個小太陽呢?
記得每天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想想自己的感覺!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第一步,
就是知道自己的感覺!
不要因為每天的忙、忙、忙,而忽略了自己!
我今天高興嗎?我做了什麼?
我做了什麼讓我高興!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或者他做了什麼讓我高興!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我今天快樂嗎?我做了什麼會讓我快樂?
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或者他做了什麼讓我快樂!
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我今天鬱卒嗎?我做了什麼?
我做了什麼讓我鬱卒!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或者他做了什麼讓我鬱卒!為什麼他要這麼做?
別忘了要找回自己心中的小太陽吧!
徒兒的明燈(二) 老師慈悲
濟公是活佛 濟私是眾生
濟公是老師 濟私是徒兒
現在到處是濟公,哪一個才像真濟公?那怎麼分辨呢?真正濟公是公心一片,理路清明的,他不管人世的是是非非,只管怎麼樣去通達自性之路。
什麼叫濟公?『濟』就是幫助,『公』就是無私,什麼是活佛?『活』就是不死的,『佛』就是天心佛性。
我們要濟世救人,我們要渡化世界上的眾生,唯有用無私的心才可以,因為無私的心是不死的,是活生生的天心,所以這是『濟公活佛』這四個字串起來的意思。
那麼你們今天拜濟公活佛為師,實際上是拜這四個字為師,知否?因為人人都有很嚴重的私心,很嚴重的偏見,有私心有偏見,所以沒辦法為眾生來犧牲,處處都為自己,事事都為自己,這哪是天心,是私心。
這『濟公活佛』四個字,從你們求道以後就印在心裡,你們一直認為那是一個佛像的名字,是不是?濟公是濟公,你們是你們,兩者分開是不是?你們一直都把祂分開,對不?你說,祂是老師,你是徒兒;祂是大濟公,你是小濟公;祂是仙佛,你是凡間的人;這是不是兩種心呢!有嘛!這樣就有分別心,老師會將這些話講清楚,讓你了解從前有一個仙佛,祂的名字叫濟公活佛,這是一個比喻,只是在提醒你而已。
什麼是老師?什麼是徒兒?『老師』是你自己的天理良心,『徒兒』是你自己迷昧的心,每一個人都有兩種心,一種是好的,一種是壞的,對否?你們都有一種善良的心跟不好的心在一起否?常常都是這樣,那你好的心就是老師,不好的心就是徒兒,老師要教徒兒,徒兒要聽老師的話,就是這樣,聽懂否?
借著拜師這個形象,跟你提醒,你的內心有一個老師不要跑到外面去拜師,知否?這是借一個形象來跟你啟示,讓你瞭解,真正的老師不在外面,也不是在佛堂。
其實現在大家看濟公,因心存濟公,在潛意識裡,濟公是老師,我是濟公徒,實在的老師在你心中,你活潑、公心、濟世,就是『濟公』。可不要誤解,以效法濟公為由,而吃肉喝酒,招搖撞騙這是欺己欺人,也是害人害己的,懂嗎?公道自在人心、無私無偏、公公正正、濟危扶困、慈心腸、才是『濟公徒』。
對人不可太特別,太特別就有是是非非,秉公的話就是為師行道,替為師行道,替為師行道就是『公』,替魔行道就是『私』,私心湧現時,就是契入魔道,懂嗎?你們剛入道場,還不了解什麼,有些理路較深,要慢慢去想,為師慢慢批訓講解,讓你們認透這個『道』。
不要忘記濟公活佛這四個字,你們一個一個也都是『濟公活佛』知否?不要將自己看輕,好嗎?你們如果好,老師才能放心走,你們如果不好,老師就放不下心走。
以後要常回到佛堂來,佛堂在哪裡?佛堂就是你的房子,要常常回到你的房子,好嗎?常常回來佛堂才會光,『佛堂』有了光,『眾生』就歡喜回來,知否?
你們現在看到的是誰(老師),看到老師嗎?看到的只不過是這個形相竅手色身而已,真正的老師在那裡?(班員說:在屏山)哈…….,孔曰:『三人同行,必有吾師。』真正的老師在你心中,你的妙智,就是你的老師,你有智慧去分辨,就是老師。
你們在學校老師教導你們的,你們都用在做人方面嗎?但是你日常生活中,你自己的妙智啟蒙了你的聰明、你的知識、那才是你的老師,而不是在這裡借竅的這個形象才是老師,你們千千萬萬要破除這個形象,聽懂嗎?
希望你們心中不只是為師這個濟公,而要真正能去「濟」公普渡眾生,唯有正己才能成人,自己沒有良好的行為、念頭,如何能去感化他人,要先獨善其身,才能兼善天下,正己首要以身作則、樹立標竿。
濟公、濟公、濟公,從此刻起你們每天早晨、睡覺前,念三遍「濟公、濟公、濟公」,希望你們都能夠持之以恆,你們口中、心中所念的濟公並非為師我一個濟公,並非只是這個人相而已,形相是會毀滅的,但是這個道要如何淨化這個情,就得要有這個形、有這個相,來分辨這個理路,分辨這個情理,把我們心中的人情,把我們心中的愛,化為道情,化為大愛。
認定道是好的,你心中的那個「濟公活佛」是好的,那怕那一天一個濟公活佛跑來借竅,他說道不好是假的,帶你們大家一起去吃肉、喝酒,你們要不要跟著去啊?我們要信我們自己的真理,信你自己那顆佛心,你自己也有佛,你好好行你那顆佛心,你的佛心就越展越大了。為師今天不要求你們一定要信這個濟公,但要信你們明師那一點,點你明師那一點的那一個「濟公活佛」。
(辦事人員幫老師整理衣物,老師嚇一跳以為有人要偷他的東西)老師云:為師倒希望為師的心都讓你們偷去,為什麼?為師就是公心,如果你們偷走了我的公心,那你們也都公心,那不是很好嗎?所以為師倒希望你們來偷,偷得走那為師還樂得喜不勝收,就怕你們偷不走。
凡世間的人為什麼會痛苦?因為有私心,有私心沒有公心就痛苦了,如果說把這個私心拿掉,把它丟到旁邊去,換來一個公心那麼痛苦就沒有了,看到什麼事都好,你對我也好,你對我不好也沒關係,我也很好,我毫髮無傷損,這就是平常心,平等之心。
你對我好我就好,我們大家都好,你對我不好沒關係,那我還是對你好,希望你們有這種心,不要人家對你不好,你就對他不好,你就給我記住,君子報仇三年不晚,這樣行嗎?,這樣不行的啦!這樣你光為了報老鼠冤,那你要和他相見好幾十年,這樣不是很痛苦,所以啊把心可平了,把心給淨了看什麼都自在,看什麼都怡然自得這就是修道,心不能平的時候,那就學習平心。做人就是要簡單一點。
『濟公活佛』不是為師自己叫的,是世間人稱為師為濟公活佛,這個『濟公』是什麼意思?是一心都是公心,全部為眾生,所以人家才稱他為活佛。人死掉會成佛、成仙、成鬼、成人揭示你做的。所以要『活的』不能『死的』,這個佛沒有死的,活的時候才能當佛,不是死了才成佛,在世上沒有作麼好事的,回去能成活嗎?要學為師作濟公,要學為師很簡單,只要你濟公,保證你當活佛。
你們皆有『自性佛』,就應該行佛事,堯舜是不是行佛事啊?他們做出來的就是道,就是佛的事。今天他有沒有成果?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那麼他也是人,你也是人,為什麼你不能呢?
今天師徒相聚就是珍惜,希望來日還能再續緣,希望你們的緣份越來越廣,每一個眾生都能得到你們慈悲心得庇蔭,為師庇蔭徒兒、幫助徒兒,也希望徒兒們幫助所有的徒兒,以及所有還不是我的徒兒的人們,這才是公心一片。
濟公頗有人緣,天下許多人都稱老那為師,叫我「濟公」,但我看他們心裡卻許多是「濟私」,故名為「濟公之徒弟」,實為「濟私之學生」,難怪他們死後為法看到濟真面目,都是看到濟私之「私交」也。
一個沒有公道,不講公理的人,在世被人看輕,去世更是被神所棄,故我曰:「濟公成道」,「濟私失道」也。
今人修道,有一毛不拔、巧言令色、毀謗他教者,他們都是自私自利,認為一切都是自己好,不知家家的白米雖來源不同,但其種子無非稻穀,怎言自己稻香,他人稻臭呢?
靈山一脈,萬教歸宗,心可做佛,離此公心,無佛可做,知修大道,勤行德業,則萬家生佛,「濟公活佛」自然臨之,故云:「濟公可成活佛」。希天下眾生學習我的精神,切勿分別彼此,自誤前途。(註:謝謝戴兄銘昭提供本文相關資料及打字建檔。)
樂觀與悲觀 修道故事集
有一家製鞋公司,想開發非洲市場,因此派了兩位業務員到非洲實地調查當地的情形,以及市場的潛力。
數月後返國,當他們呈上調查報告給公司時,其結論竟完成不一樣。
甲說:『毫無希望,這兒的人根本是不穿鞋子的。』
乙說:『大有可為,這兒的人竟然都沒有鞋子穿。』
另一則故事是:
有一位老太婆,她不但下雨天哭,連好天氣都哭。有一位年青人問他為什麼如此,老太婆回答說:『因為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賣冰的,二兒子是賣雨傘的。當天氣好的時候,我就想到賣雨傘的二兒子一定沒生意;當下雨的日子,我就想到賣冰的大兒子,生意一定不好,所以我每天都很傷心煩惱!』
『老太婆!你錯了!你應該天天感到高興才對!當晴天的時候就要想到你的大兒子,他的賣冰生意一定很好;當雨天的時候,就要想到你的二兒子,他的生意一定也不錯才對啊!』
老太婆聽完,如夢初醒。從此,無論晴天或雨天,她總是笑嘻嘻的。
/解析/
樂觀與悲觀,其實仍心境的問題。比如有一瓶飲料,喝掉一半,悲觀的人會想:『只剩下一半了。』樂觀的人卻會想:『真不錯,還有半瓶。』不知您是屬於那一種人生觀的人?
/活佛師尊慈示/
修道在於智慧的開悟,以及心靈的覺醒。
「覺」有很多的差別--
人天凡夫是不覺而輪迴生死,困在有漏界之中。
小乘聖者是正覺而自渡生死。
菩薩聖者是正偏知覺,自渡渡他。
佛陀是萬德莊嚴,功德圓滿。
後三者皆是超出有漏界,而證無漏界。
不覺是不能覺悟生死,輪迴苦海,在有漏因果中循環。
故修道要有一番的知覺與改
「觀」--
以樂觀代替悲觀。
以積極代替消極。
以決心代替遲疑。
以希望代替失望。
透視無常超越生死 老師慈悲
佛經有一句話叫做:「世間無娛樂,唯聞生死聲。」也就是說,世間沒有多餘的娛樂可以停留長久的,唯存聽到生出來跟死去的那種聲音。但是一般凡夫俗子他並不這麼認為,他會認為有交響樂的聲音,有拍掌的聲音,還有種種讚美的聲音,而世人卻不知這些都是不能停留長久的。所以世間無永久性的娛樂,唯有生死時時刻刻在逼迫著你們。
那麼,什麼叫做「無常」呢?「無常」就是在你不知不覺當中,生命隨時都有可能一不留意就失去,那是一種非恆常的假相。譬如說,你的財產,如果你不認識這個無常的話,你會為失去的財產而感到痛苦。打個比喻:今天你的一棟刖墅、洋房被一把大火燒掉了,如果以世間的唯物論來講的話,你的全家人在裏面享受了四、五十年也夠本了,但是當你面臨這個問題的時候,會怎麼樣想呢?「糟糕,我一輩子辛辛苦苦努力的全部都毀於一旦了!」歌仔戲裏面的哭調是不是馬上就出來了?馬上愁容滿面!
所以,當一個大企業家生意一旦垮了的時候,或是財產忽然被一把火給燒掉了,他一定回憶不起以前的那種種快樂。為師告訴你們,這個有錢人就算再怎麼窮,總比一個窮人還要好。這個大企業家平時坐那個BENZ,坐那個什麼BMW的,但當有一天這些全都沒有了,在他不得已要搭計程車時,便會覺得今天竟然這麼的落魄要淪落到坐計程車的地步,於是他就開始愁容滿面;但是反過來想想,若有一個乞丐,當你願意幫他付計程車費給他坐,他會馬上覺得:「哎呀!今天是這一輩子最享受的了,好舒服喔!一個人坐計程車,還有冷氣可以享受!」是不是這樣?所以一個大企業家,當他錢財沒有的時候,他以前享受的百分之99﹒9的那種快樂,就抵不過百分之O﹒O1那麼樣一點點的受苦,所以說,世間是不是很無常?
再說說你們的健康,你們幾十年的健康,就在陸海空三軍吃遍後給搞壞了。天上飛的吃不吃?水中游的吃不吃?地上走的你們吃不吃?陸海空全都吃光了!天天殺、天天宰割得那麼多,當有一天你必須被推進手術檯讓人家割那麼一刀的時候,你的感受會是怎麼樣?是不是會感到很無助?你會覺得平常幾十年的健康,突然要在那個時候被抬進去,卻不曉得能不能再出來?那時,你只有求菩薩:「哎喲!菩薩慈悲保佑我,讓我快好起來,我出來以後馬上修道、吃素……」唉!你們只有在這無常當中,才會去回想這些問題,是不是?
那麼,嬌妻、美妾,平時滿口的海枯石爛,為師問你們,如果今天人死了,你若能初一、十五回去給他燒個香就很不錯了,會不會守在那邊,守個三年的?平時是海枯石爛,如今肉體都還沒爛,你就怕怕的了,是不是?如果家裡面停了個棺材怕不怕?會想要不要送殯儀館、太平間比較好?有沒有人說,平時跟你海枯石爛的人,到他死了你還會守在棺材旁邊,為他守個幾十天?你甚至會覺得:「唉喲,死了好可怕!」是不是?
所以,無常是什麼?「昨天的財富你不能把握今天是否逞能擁有它;昨天的健康你也不能把握今天仍擁有它;昨天的矯妻、美妾,你更不能把握今天不會變成白骨。」
藝術家們都說信仰宗教的人真搞不懂,為什麼那麼漂亮的小姐,偏偏要把她想像成白骨?你要想,這麼漂亮的小姐,現在二十歲,紮了兩個小辮子穿了迷你裙,看起來很漂亮、很可愛,可是如果五十年、八十年後還繼續這樣的裝扮,你們現在腦海裏面想像一下,這會是怎麼樣的一幅畫呢?是不是見鬼了!所以呢,無常就是再怎麼樣漂亮的一個人,終究會變成白骨。
讓為師告訴你們,「無常觀」並不是消極的想法,有些人說信仰宗教是消極的,無常觀是消極的,要知道,這是一個對待的法門。你有了無常的觀念才會收束你的貪、嗔、痴,才會從這種痛苦當中得到教訓,然後去尋找、體悟這個「無常之道」。
認識無常就是要有如此的體悟,你平常所執著的東西、執著的美色若放不下,當有一天這些真正遠離你的時候,你就會痛苦不堪啊!每一個人都活在這無常交迫當中,但是卻沒有人會去認識它。昨天的財富保不住,昨天的一切保不住,但是「無常」卻是絕對逃不掉,而有多少人會為這件事情去提早做準備呢?
萬法唯心
從前,在印度的地方,有一個男人,因一時的氣憤煩惱,便捨家遁入佛門,皈依佛教。但是,他的身體雖出家,心中仍然戀著外境,為愛慾所束縛著。常用香油摩擦身體,用湯水洗浴,一切都講究身體的香滑,飲食臥具也很注意,一顆心全給物質蒙蔽,像葛藤纏縛著身體,一刻不能自在。雖然,名義上已經受戒,而行為卻如同凡夫俗子,對涅槃聖道遠離得很遠呢!
當時,在摩偷羅國的地方,有一位優波笈多尊者,是一位梵行高遠大名遠播的比丘。這位新戒比丘,非常敬慕而去參訪。尊者問他道:「你遠道而來做什麼?」
「尊者,我為求法而來的,願你慈悲開示佛法要旨,我很樂意聽聞!」
尊者觀察了他的根機以後,知道他身受愛縛,不得解脫,問他道:「你能不能聽我的話,愛我的教誨?」
「我能夠,一切都能依照吩咐去做。」
「你如果生起了信心,我就先教你演個神通,然後為你說法。」
「先學神通,好極了!」於是,尊者帶他入山,教他學習襌定,並吩咐他要絕對服從。尊者運用神通力,化一大樹說道:「你應當爬上這大樹去。」
於是,那比丘依照尊者吩咐爬到樹上,但往下一望,又見一大坑,深廣無比。
此時尊者又說道:「放開你的兩隻腳!」比丘只有依言放開兩腳,尊者再令他放一手,也遵照放一手,但叫再放一手時,他害怕地答道:「要是再放手,便要墮坑而死了!」
「你已經和我約過,一切遵照我的教示,怎麼又不肯呢?」他沒辦法,只好把心一橫,什麼也不去想,放下最後一隻手,而墮入大坑中,又深又暗,這時,他嚇得魂飛魄散,渾身顫抖冒汗,睜眼一看,樹和坑都不見了。
於是尊者開始為他說法:「我現在問你,當你放手下墜的時候,你還覺得世間有什麼可愛的麼?」
「尊者,到了生死關頭,一切都放下,再沒有什麼可愛的了?」
「是的,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虛偽無主,當色身幻滅的時候,愛也隨之幻滅,如果你能看破無常的色身,那纏縛的愛執,也就隨之解脫了。愛是生死煩惱的根源,謹慎戒之,精進修行,勿失本心,當成正道。」新戒比丘,言下大悟,從此細心思惟,勤修精進,證得阿羅漢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