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95(2003/04)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孝順傳家孝是寶】訓中訓
南海古佛、活佛師尊慈訓 光慧 2003.2
夫孝 乃大道之美 百行之本
是故有道之人子 必孝順於父母
晨昏定省 冬溫夏凊 (凊音「靜」,冷也。)
出告返面 色悅辭和
事親不煩 勞身不怨
從命不逆 婉諫不倦
能恕其親之過 而崇其美
補其親之短 而取其長
順其親之意 而悅其心
善其親之體 而覺其性
人人以孝之德為寶 戶戶以聖之道相傳
民用和睦 上下相親 達父慈而教 子孝而箴
兄愛而友 弟恭而順 夫和而義 妻柔而正
姑誠而從 婦聽而婉 修身齊家
習聖賢君子之行 法仙佛菩薩之愿
使天下盡歸善 復世界為大同
【故鄉的家書 回天的五項資糧】 活佛師尊慈訓
【愿行篇】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了愿嗎?
平時對道是否真的用心了?用心才能真正了愿啊!
(一)以佛愿為己愿,以師愿為徒愿
◎修道修心,修哪個心?修你這個心。心千萬變化,脾氣毛病又一大堆,到處都是角。要真正明心見性,得磨成圓才真正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是「清清靜靜,毫無雜念」,若還動念、怨恨不已,哪叫清靜?想替老師盡未了的濟世志愿,你們有多少人擔得起?
◎你們都來自世界各國,雖然有高矮胖瘦、富貴貧賤的差異,但是靈性是相同的,如果徒兒們都能將這些差異排除掉,用你們的心來交流,將來有一天必能達到世界大同的理想。這是為師的心願,也是為師來到人間的最大原因。
◎願我門師徒能連成一氣,為師的心就是徒兒的心、是上天的心,為師是濟公,你們更要當個小濟公,不要辜負了為師的期盼,看重自己、肯定自己,再重發心愿,渡化更多的眾生。好嗎?
◎欲成佛道,須具信愿行三資糧。非信無以立愿,非愿無以導行,非行無以證愿;信要深信,愿當切愿,行貴實行。你們老前人是百分之百的信,所以百分之百的成。
◎你們老前人從民國二十七年求道,到歸空,心志不曾變過,五十幾年,近一甲子的時間,一言信守。多幾個這樣的徒兒,為師可就輕鬆多了。他捨棄家庭的溫暖,把大地眾生視如自己的兒女,慈悲心、愛心,數十年如一日。開創之初,三餐不繼,道辦不開,受毀受謗,是怎樣的力量在支撐?天恩浩大,在各方面的困逆當中,始終如一。當時只有你們老前人一個是點傳師,沒有這樣的人,沒有這樣的意志力,為師的三曹普渡,如何辦開?學著去做吧!
◎有多少徒兒跟老師說過要為師分擔三曹重責,又說什麼你要了愿、你要歸還啊!豈知是徒兒一時發的心!說什麼要跟為師我上山下海、赴湯蹈火?「忍辱」的功夫都做不好了,又怎麼能夠承受更多的譏語?
◎是你們自己多年來忘了對老師許下的愿,為師只不過是提醒你啊!不是為師逼你立的,是不是啊?你的罪也不能由老師幫你消啊!為師是三曹的導師,你們既身為濟公徒弟,更要有擔當才是,怎麼可以這樣懦弱,與凡夫一般呢?為師並不是真的要你上山下海,只是要徒兒那麼一點點的心啊!
(二)立愿了愿,盡心用心
◎想想自己這些年來進步了多少?成全了多少人?辦了多少事?外功縱然做得少,也要讓內德培養的好;你不會講道沒關係,可以默默地付出,是不是真的立愿了愿呢?
◎自己立的愿,還記得嗎?實行了多少?每天都要去想想。你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在了愿嗎?不要做了一件事就以為很了不起,有這種心態,就違愿了喔!
◎何謂盡心?心是否在眾生身上?心能和道契合嗎?你們對道盡了幾分心?渡人、講課、辦事就是盡心嗎?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真正用心。想想,平時對道是否真的用心了?用心才能真正了愿啊!
◎徒兒們要盡人事、聽天命,不要劃地自限,這一腳步跨不出去,你的愿力又怎麼伸展啊?
◎修道修心、辦道盡心,徒兒修心了嗎?盡心了嗎?你佛前所立下的愿實行了嗎?多少徒兒對老師信口開河啊!說了多少多少的愿,可是等老師回頭看看徒兒修道的路途,又了了多少的愿?愿沒有大小,皆是宏願,只要徒兒真的盡了心,是不是?
(三)了愿才能了苦,了苦就能了罪
◎你想了罪,要如何了呢?用什麼了呢?要了罪得要有大愿啊!你沒有愿,就會馬馬虎虎,得過且過,不會珍惜你的人生啊!可是徒兒呢?你忘了你的愿,造罪累累,苦的是誰呀?既然知道人生苦短,又何值得你貪戀呢?為何不珍惜你現在所結下的緣,好好的惜緣,圓你這個緣呢?
◎沒照著你的愿行,這六萬年來所造下的無數罪又如何能夠一筆勾消?
◎每個人從理天下來皆是立愿而來的,為師不怪你來到人世間迷失了自己,忘記了誓愿,可是一旦你進入佛門,擔了神聖的職任,為師就不得不再提醒你們啊!要知道你一人墜、萬人墜,九玄七祖皆遭殃啊!不要以為你一個人事小,只不過是造了小惡、小過,要知道「滴水雖微,漸盈大器」,不要小看一滴一滴的水源,一點一點的小過,漸盈大器,明不明白啊?
◎當你遇上不如意的事時,不可怨天怨地,前世欠人的,這世就要還,一點也抵賴不了,這些都可以透過發愿來償還的。譬如富有的人可以布施金錢,貧窮的人可以布施時間、力量,貧富都一樣可以用愛心、慈悲心來做無限的布施。當你擁有愛心、慈悲心時,就充滿快樂,身體也就健康起來,這時,你便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了。
【長跪祭小妹】 絕世真情
*******************************************************
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家,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情;
一個小小的你,雖不驚天地泣鬼神,可讓許多天下人為之動情!
你走了,走得那麼輕、那麼輕,輕得就像天邊那朵雲;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麼重、那麼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
一九九八年八月廿四日,一場特殊的追悼會在山東加祥縣后中莊舉行。死者「申春玲」是一位年僅『十六歲小姑娘』,但她卻承受了這個村莊的最高葬禮,她的三個哥哥穿上了為父母送葬才能穿上的孝衣,在靈柩前長跪不起,全村老少自發地佩帶黑紗哭著為她送行!而有誰知道這位早逝的姑娘,其實與這個家庭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她只是一個連戶口都沒有的繼女;在繼父癱瘓,親生母親離家出走后,她卻勇敢地留了下來,用柔弱的雙肩托起了四個大學生哥哥!
我就是這個家的親生女兒
一九九四年六月,春玲的父親去世,母親帶著春玲與弟弟,從山東范澤龍周集,來到加祥縣后申莊。春玲的繼父申樹平是一個木匠,為人忠厚老實。繼父上有七十多歲的二老,下有四個正在讀書的兒子。其中大兒子申建國在西安交大讀書,其他三個兒子在縣裡讀高中。盡管家庭負擔很重,但繼父有一門高超的木工手藝,再加上一家人勤儉節約,生活過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對于春玲母子三人的到來,繼父全家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或許因為家中沒有女孩的緣故,爺爺、奶奶、繼父都對小春玲疼愛有加,哥哥們更是親熱地叫她小玲鐺。
小春玲到繼父家時,早已經過了上學的年齡,由於親父去世,她只能失學在家。繼父知道後二話不說,拿錢供她上了學。家裡本來就有四個孩子上學,再加上小春玲,繼父的肩上又增添了一份負擔。好在繼父勤快,農閑時間常跟鎮上的建築隊外出施工賺些外快,總算能應付家裡的支出。小春玲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上學機會,第一學期就考了個全年級第三名。除了學習,她還包下了部分家務活,一有空閑,就幫幾個哥哥洗髒衣服,幫繼父抬木頭、拉鋸,繼父逢人就誇:「我這輩子有福氣,天上掉下個好女兒!」
然而,快樂的時光轉眼即逝,一場橫禍從天而降。一九九五年初夏,繼父在一次施工隊中從三樓摔了下來,癱瘓在床。一根大樑倒下,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斷絕了,而且為給繼父治病背上了沉重的債務。看著癱在床上的病父,二哥申建軍率先提出輟學,父親堅決不同意,因為他和老三馬上就要高考了,他的成績在全校名列前茅。老三、老四也要求輟學,好挑起家庭的重擔。正在哥哥們相爭不讓、繼父左右為難之時,小春玲卻提出由自己輟學,幫媽媽支撐起這個家。繼父流淚了,爺爺、奶奶也不停地抹淚。繼父沉痛說:玲兒,爹對不住你,你的幾個哥哥讀了這麼多年書,現在放棄可惜了,只能委屈你了---三個哥哥也緊緊握住小妹的手,並在父親床前共同許下諾言:「不論以後誰考大學,小妹的這份恩情要加倍償還!」
可是剛剛走出磨難的春玲母親,卻承不住再一次的災難打擊,她從醫生口中得知,丈夫很可能終身癱瘓在床,她對這個家徹底失去了信心,更懼怕自已挑起這副沉重的擔子,決定帶著春玲的弟弟離家出走。任春玲如何哀求,如何勸止,母親還是在繼父受傷三個月後離開了危難的家。母親走了,家裡的支柱又斷了一根,爺爺、奶奶成天抹淚,繼父唉聲嘆氣,哥哥們心中更是惶恐不安。家裡又陷入一片淚雨紛飛中。
村里的人們也好心地勸慰春玲:「這裡沒有你任何親人了,你也回范澤姥姥家吧,要不,你會受一輩子苦的!」小春玲堅定地搖搖頭:「不,我不能走,娘走了,俺不能再丟上這個家。」小春玲把哥哥們叫到繼父的床前,一字一句地保証道:「爹,娘走了,是娘沒良心;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陪你們共渡難關,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生女兒。」這一年,申春玲年僅十二歲。
只要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小妹有出息了
小春玲說到做到,她包攬了家裡所有的農活和家務,和真正的家庭婦女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整個家庭精打細算地過日子。小春玲知道,這個家要想好起來,首先得讓繼父好起來,所以,在繁忙的農活之餘,她一刻也沒有停止為繼父治病。
一九九六年盛夏,由于天氣炎熱,繼父的病情加重,小春玲決定帶他去濟寧市住院治療。安頓好家裡的事,她拉著板車上路了。八十多公里的路程她足足走了兩天一夜,走到目的地時,她的腳磨破了,肩也腫得很大。在醫院為了節省住宿費,春玲住在醫院的自行車棚裡,看車的老大爺以為她是討飯的乞丐,幾次往外攆她。小春玲只好實話實說,老人深受感動,不僅把她睡覺用的板車放在最裡邊,還專門為她找了一頂蚊帳。
在春玲的精心照顧下,繼父的病情得到了穩定,她又拉著繼父走回了家鄉。剛回到家就趕上了麥子收割。哥哥們都在上學,爺爺奶奶只能幫著做做飯或捆麥子,七畝多地的麥子只能靠春玲一個人。為了搶收,好連續幾天都睡在田地裡,累得實在支撐不住了,就趴在麥跺上睡一會兒,醒來以後接著再割。
由於心急,再加上過度勞累,小春玲的嘴上起了水泡,手腳也磨出了血。她真有些支撐不住了,可剩下的兩畝麥子怎麼辦?這些都是全家人的口糧啊!她急得禁不住在麥地裡失聲痛哭起來,哭聲引來了鄉親們,大伙對她同情不已,七手八腳幫她割完了麥子。
這次艱難的麥收,換來了全家的糧食,二哥在高考中也取得了巨大的豐收,他以優異的成績被上海同濟大學錄取。手捧著二哥的錄取通知書,小春玲似乎忘記了自已的勞累,高興地跳著、喊著。望著又黑又瘦的小妹,落榜的三哥申建文不由地流下了傷心的淚水,自責地說:「我對不起小妹,她為我們受了這麼多苦,可我卻、」說著痛哭起來。
小春玲慌了,拉住三哥的手,勸道:「哥,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你別灰心!」小妹的話讓申建文更是慚愧不已,他表示不復讀了,留在家裡幫妹妹。春玲執意不肯,她哭著問三哥:「我受苦受累不就是讓你們好好上學嗎?」哥哥們有出息了,就是我有出息了,你怎麼就想不通呢!三哥終於聽從了妹妹的勸說,也決定復讀,二哥去上海讀書的日子越來越近。
三千元的學雜費壓得全家人喘不過氣來。無奈之際,小春玲想到了賣血。第一次去血站,因年齡太小,醫生不給抽;第二次去,她虛報了年齡才被允許抽二百CC血。當她拿到四百元「營養費」時,臉上的愁容仍沒有散去。她知道,這四百元錢對於三千元的學費只不過是杯水車薪。於是,她第三天又一次來到血站。這一次,醫生說什麼都不給抽了。情急之下,小春玲向醫生下跪講述了賣血的原因。醫生沉默良久,才嘆了口氣說:「好吧,就這一次,以後可別再來了;你還小正是身體成長的時候。」這位好心的醫生象徵性地給她抽了少量的血,並從自已的口袋裡掏出錢,湊了七百元錢給了小春玲,讓她感動得直掉淚。
回到家,春玲如數把錢交給了繼父,繼父忙問她從哪來這麼多錢。小春玲撒謊說是借的。細心的二哥卻從她那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臉上明白了一切。他抓住小妹的手看了又看,又從她兜裡掏了兩張賣血的收據,全家人都驚呆了!
可是,這些錢還遠遠不夠學費的一半,繼父決定賣掉一塊老宅地基,爺爺奶奶也決定把他們準備打壽棺的三棵大楊樹賣掉。繼父不同意,兩位老人執意說:「小玲子為了咱這個家拼了命,我們還要那棺材幹啥。」在全家人的努力下,二哥、三哥的學費總算湊齊了。
為了讓二哥申建軍體體面面地去上大學,小春玲連續幾個晚上沒休息,給哥哥縫製了新棉被和新布鞋。臨行前,春玲去車站送二哥,她說:「二哥,咱家雖窮,但有志氣,你一定好好學習,別擔心家裡,你在外面也別苦了自已,需要錢盡管來信給家裡說,俺給你操辦。」申建軍再也忍不住了,他把小妹緊緊地摟在懷裡,感動得淚流滿面、、。
你們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妹妹
哥哥們上學走了,小春玲開始盤算著怎麼賺錢給繼父治病,為哥哥們繳來年的學費。起初,她也想著跟村裡的女孩子們外出打工,可家裡的三個老人沒人照顧,她只能在家想辦法。冥思苦想後,她決定種棉花致富。種棉花與種其他農作物不一樣,管理起來不僅費事,而且噴洒農藥也很危險,可小春玲卻在心裡盤算著一年下來種棉花大約可收入八九千元,就毫不猶豫地開始忙起來。她雄心勃勃地種起了棉花,不久,魯西南地區的棉花全部遭受到棉鈴虫的襲擊。
這可急壞了小春玲,身材沒有棉花高的她,趕緊背著二十多公斤重的藥桶在棉田裡噴洒農藥。她聽人說,中午最熱的時候,除虫最有效。她就挑中午陽光最強的時候打藥,炙熱的太陽晒得棉田像個大蒸籠,令她常常喘不過氣來,她只好噴洒一行就出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一天中午,由於藥桶漏水,她中毒暈了過去,被村裡人發現送了回去。醒來後,她不顧繼父勸阻,又掙扎返回了棉田----
巴心巴肝的苦做終於換來了棉花大豐收,可由於當年棉花收購價太低,小春玲依然沒能攢到她計劃的錢。聰明的她又動起了腦筋,什麼賺錢她就幹什麼。農閒時,她和別人一起收過槐米、柳條,也推銷過草帽,黃豆。後來,她聽人說泗水的蘋果便宜,她又跟著村里的大伯去泗水販水果。每天晚飯後拉著排車上路,天亮時趕到蘋果園,裝上車就往回趕。壯年男子拉一排車,她也拉一地排車。在路上,別人都吃蘋果解渴,她卻一個也捨不得吃,連爛了點的也留下給繼父,爺爺、奶奶吃,四哥申建華看到年僅十四歲的妹妹如此艱辛,心中實在過意不去。
他決定退學參軍,留下來幫妹妹。小春玲卻很支持哥哥,她偷偷地勸慰哥哥道:「我最羡慕的是軍人,留在家裡又有什麼出息呢?你放心去吧,家裡的困難我能頂住。」經不住小春玲的一再勸說,繼父終於同意了。四哥去部隊那天,小春玲從口袋掏出一大把皺巴巴的零錢塞到哥哥手裡:「哥哥,這是八十多元錢,是俺省下來的,你留著零用,到部隊後你好好幹,爭取當個軍官回來。」申建華的眼睛濕潤了。
一九九七年春節,是小春玲最快樂的一個春節。除了四哥在部隊外,三個哥哥都回來了。並且三個哥哥都為小妹準備了新年禮物。大哥帶給她的是一套新衣服,二哥送給了她一條紅圍巾,就連三哥也給她買了一盒美容霜。小春玲抱著禮物從裡屋跑到外屋,不住地跳著笑著,此時的她又恢復了孩子的天性,那麼天真活潑。小春玲喜悅的神情讓全家為之動容,繼父的臉上也綻開了笑容。他把兒子們叫到床前,說:「你們三個哥哥做得對!玲玲太苦了,以後你們有了本事,可以忘了我,但不能忘了你們的小妹。」
我們永遠愛著你:親情小妹!
在繁忙的農活中,春玲始終不忘給繼父治病,一有希望,哪怕山高路遠,她也帶著繼父去。蒼天不負有心人,繼父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有時還可以拄著拐杖挪步。哥哥們也是學業有成。大哥申建國在完成本科學業後又考取了碩士研究生。四哥申建華在部隊入了黨,並被提拔為班長。
一九九七年九月,三哥申建文高考順利過關,被山東中醫學院錄取。一九九八年三月,奶奶突然重病,臨終前,老人緊緊抓住小春玲的手艱難地說:「玲兒,奶奶這輩子不虧,有你這麼個好孫女,奶奶真捨不得人呀!」說著老人顫抖著從枕頭底下摸出一個玉手鐲遞給春玲,春玲遲疑著沒接。爺爺說:「玲兒,這是奶奶原本留給你長嫂的,可奶奶想,這個手鐲最該給你,你就滿足了奶奶的心願吧!」春玲含淚接過了手鐲,老人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奶奶去世後,四哥來信了,說他原準備考軍校,可知道奶奶去世後,家裡又用了不少錢,他決定放棄。春玲看了信,急了,她馬上找人給哥哥去信勸說,並寄去了二百元錢,讓哥哥買學習資料。她說:「哥哥,考軍校是你一輩子的大事,可千萬別為了眼前的困難而耽誤了一生啊!」
就在春玲想著法子鼓勵四哥時,出走了幾年的母親突然來信了,原來,母親離家出走時就偷偷開了個假離婚証明,後來去了平陽縣,找了一個做食品加工的老板做丈夫,生活還算可以。她從別人口中得知女兒這幾年受的苦難,心裡充滿了愧疚。母親來信想讓女兒也去平陽縣跟著她過,還允諾給小春玲找一個好婆家。讀著母親的信,春玲的眼淚奪眶而出,她恨母親的無情,可那畢竟是自已的親生母親啊!她多想撲到母親的懷裡好好地哭一場,多想跟著母親過一個正常女孩無憂的生活。可她怎能捨棄這個家,這個家雖窮,但是家人都是真心地疼她愛她啊!
善良的繼父看出了她的憂愁,勸她道:「玲兒,你去找你娘吧,爹不怪你,咱家這麼苦,會拖累你一輩子的,爹也於心不忍啊!」春玲咬了咬嘴唇,雙膝跪在繼父的床前:「爹,再大的苦俺都能吃,您可千萬別趕俺走。」春玲讓人代筆給母親寫了一封回信,拒絕了母親的要求。她一如既往地為這個家操持著。
為了給四哥多籌點錢買學習資料,一九九八年八月的一天,小春玲又一次想到了賣血。在她的再三請求下,醫生一次為她抽了三百CC血,原本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她此時更加虛弱。她強打起精神去郵局匯錢。沒想到,過馬路時一恍惚,她被一輛滿載著鋼筋的大卡車撞倒,沉重的車輪從她柔弱的身上碾過----慘死輪下,從此天人永隔!噩耗傳來,爺爺承受不住打擊,病倒在床上,繼父四度昏厥過去。
三哥申建文是第一個知道消息趕到家的,他撲倒在妹妹的遺體前,哭昏了過去。
二哥申建軍接到電報後,在火車上兩天沒吃沒喝,哭著從上海站著回到家鄉。
遠在西安讀研究生的大哥申建國聞訊失聲痛哭,但因研究計畫抽不出時間回家奔喪,流著淚為小妹發來唁電:「親情小妹,你用母親般的胸懷挑起一個沉重的家;至愛小妹,你用脆弱的雙肩撐起一片希望,我們永遠愛著你|親情小妹!」
剛剛收到桂林陸軍學院錄取通知書的四哥申建華,同時收到了妹妹的噩耗,當場暈倒在訓練場上。他也匆忙趕回了家鄉。
按當地的風俗,未成年的人死後不僅不能舉行葬禮,就連祖宗的「老林」也不能入。小春玲到繼父家四年,除了改姓,連戶口也沒來得及報,所以,她還不能算村裡的人。可村裡的長輩們深深地被這個「親情義女」的大仁大義感動,不僅破例為她舉行了最高規格的葬禮,而且還在祖宗的「老林」為她選擇了一塊墳地。老人們流著淚說:「這麼好的閨女,死了不能再讓她受委屈了。」
曾經採訪過申春玲的山東省女作家「劉紅」也趕來參加了葬禮,並為她撰寫了祭文:
你,宛如山澗一朵野花,
你,又是天邊的一抹雲霞,
悄悄地來了,又悄悄地走了。
柔弱的雙肩擔起滿腔摯情,
幼小的心靈托起一個完整的家,
年輕的歲月,本應如詩如畫、如絲如縷,
可是你的面前,卻堆滿了太多的艱辛和沉重,
一個毫無血緣的家,
演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真情;
一個小小的你,雖不驚天地,泣鬼神,
卻又讓許多天下人為這動情。
你走了,走得那麼輕、那麼輕,
輕得像天邊那朵雲!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麼重、那麼重,
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我看了忍不住哭了又哭!同年齡的七年級同學們,你還在跟父母吵著要錢買手機、買電腦、甚至飆車、吃搖頭丸ㄇ?看看小春玲,想想自己,我們的生命價值能有她的百分之一嗎?好好思考,感恩惜福,人生在世要活的有意義、有價值啊!
【論語選讀∣孝悌篇】 韓點傳師慈悲
(三)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學而7)
【概說】眾多註解「色」皆為『美色』,朱子集註云:「賢人之賢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誠也。」是為望文生意,據鄭玄註云:「賢賢者謂於人之賢者賢之,猶言親親長長也。」前一賢字為動詞,後一賢字乃形容詞作名詞解。賢賢易色者謂面對賢人必動容肅然敬之。如里仁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色作容色,如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是也。
一個人立身處世能遵行個人倫理、家庭倫理、社會倫理、國家倫理,應屬非有大學問者莫屬,古代的教育即所以明人倫禮義,能事此四者,不惟是明道,而且踐履篤實,不得不稱他為一有學問的人。子夏在孔門弟子中,素以文學著稱,而他對學的觀念竟有如此的評論,足見古之學者,並不單單在文藝上探討,而是重躬行實踐。文藝僅為入學之過程,作為學道的輔助工具,應將平日所學展現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真正在你的行為中表現,各如其份,則是真學問。
【語譯】子夏曰:「能夠將好色之心來敬愛賢人,(解釋2.對待妻子,重視他內在的品德,不重視他外表的容色)、(解釋3.見到賢德的人,馬上肅然起敬),侍奉父母能竭盡其心力,事奉君王肯犧牲自己,與朋友往來,能誠實不欺,像這樣的人,雖說沒有讀過什麼書,我一定認為他是讀過書的人了。」
(四)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學而9)
【概說】此章雖未有孝字,而實際是說父母死後之喪祭事宜。孔安國說:「慎終者,喪盡其哀也。追遠者,祭盡其敬也。人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而皆歸於厚也。」(續選讀52頁)
【語譯】在父母壽終時,辦理喪事要謹慎,求其盡禮盡哀:對歷代祖先祭祀時要誠敬追念,人民受其德化,民風自然趨向敦厚。
(五)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11)
【概說】三年之喪天下通喪也,(陽貨)又荀子禮論篇:「三年之喪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三年之喪,殷周時代之古制,孔子尊而行之。古時事業世代相傳,此章應該是指士君子而言,孝是當時公認的行為準則,形式上差別不大,其差別只在一心。是否以誠敬持之以恆,鄭玄說:「孝子在喪,哀戚思慕,無所改於父之道,非心之所忍為也。」父親在世時,兒子不得自專,只可觀察其志向之邪正,父歿之後,始得自主。故觀其行事之得失,如經三年之後,無遽改其父所行之道,雖得以自主之時,猶不忍死親之心,斯可謂孝矣。
觀父之行、之志,有大小之別。大的方面,包括治國之方針和規劃。小的方面,包括生活習慣和旨趣,如居室陳設不輕易更動,服侍的僕役不可遣去,愛好的花木不忍毀傷,以及書籍用品的保留等。如子張篇:「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禮記玉藻:「父歿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歿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皆孝子之心不忍也。
【語譯】孔子曰:「人之孝與不孝,當他父親在世之時,觀察他的志向,當他父親過世以後,觀察他的行為,等到三年喪畢以後,能夠不改其父所行之事,就可稱為是孝子了。」
【善歌】 920322台中道場正承佛院
酸甜苦澀的累積 刻劃歲月無情的痕跡
走過風風和雨雨 悲歡和合離 初衷永不更移
多少流言和委屈 挫折壓力落寞失意
現實理想的差距 堅持和放棄
什麼是動力真正的唯一
肯定抉擇依然如昔 成長歷練付出學習
超越自己的屏障藩籬 圓滿生命每個契機
多少流言和委屈 挫折壓力落寞失意
現實理想的差距 堅持和放棄
什麼是動力真正的唯一
信心希望恆心耐力 增長智慧鞭策自己
一份感恩慈悲愿立 同甘共苦心手相攜
重發心愿再接再厲 寫下白陽不朽傳奇
調寄:星語心願 (國語)
【編後語】各位前賢,可否發現右邊的善歌是出自於何時ㄋ?是剛剛出爐的喔!而且是咱們台中道場於今年落成的正承佛院,設備是最現代化的,大家真的很有福氣,多一個了愿的大佛堂,要感恩喔!另外,本期刊頭特別標示為「長跪祭小妹」特輯,為了方便,還將這四頁放在同一張版面上,利於閱讀與分享他人,看完後您的感覺如何?相信只要是用心閱讀,必定會感動流淚的!現代的同年齡小孩,能有什麼作為呢?環境真的會影響人的一生啊!也提醒我們要注意教育小孩的方式,千萬不要太寵愛而誤了他!給于適度的成長空間,別當成溫室花朵般,無為不至的照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