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14(2004/1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2002.06.01 馬來西亞 砂勞越 古晉 進德壇
【淨心篇】 南極仙翁、活佛師尊慈訓
聖曰 天地之道 貞觀者也
日月之道 貞明者也 天下之動 貞夫一者也
吾人立身於天地之間 當在天地間負荷
壁立千仞 不為流俗所移
故聖人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君子修之吉 而小人悖之凶也
然 治心之功夫 首當潔淨心地
無逐於外緣 無紛於內擾
舉吾心神 超然於塵網之外
了無一物 了無一塵 自得其淨矣
心無所繫 則無所動 自可廓然泰然
當知 淨可養戒 養定 養慧
淨亦可變化氣質 提昇心性 涵蘊神品
蓋 淨中別有天地 別有世界 別有人生
心無雜念 則鳶飛魚躍 自呈活潑之機
持心氣澄淨 淨則明 明則清矣
此心能自做主宰 則常我樂故
故曰 淨超天地外 不在有無中矣
【有難,我來擔】 黃點傳師慈悲
一、第一次點道
第一次點道,我和道親們都非常的戰戰兢兢。來求道的人,有的是大學教授,有的是政府官員。也有的人是苦命人家的孩子。而有的人則是傭人和長工。不管求道人是怎麼樣的一種身份,他們終能在浩瀚天恩的沐浴中,正式的成為活佛師尊的弟子。一想到這裡,我內心替他們感到無比的喜悅和光榮。在辦道的過程中,我幾度因感恩於天恩師德,感恩於老前人、前人的恩德,以及上天的慈光,能加被在這群貧困國度的人民身上,而數度哽咽落淚。
二、回家換衣服
辦道前,操持人員為求道人點名,但是,少了一個人。「布拉迪去換衣服,馬上來。」布拉迪的引保師蘇倪兒大聲的說著。後來阿吉達告訴我說,十二歲的布拉迪,是蘇倪兒的長工,身上的衣服又髒又破。她要他去換件乾淨的衣服來求道。布拉迪的家裡很窮,父母親很愛他,但供應不起他一年八佰廬比的學費(相當於台幣約四百元),他的父親於是把他送給住在城裡的蘇倪兒當長工。當長工不要薪水,但有個條件,就是讓布拉迪上學。求完道的布拉迪,眼神非常的燦爛,因為,在這裡,他不但求得了大道,而且,得到了有生以來,渴望已久的尊重和平等對待。
第一次辦道,我在日記本寫下了心情:看到來求道的人,來上課的人,有的人看起來黑黑的,髒髒的,好像很久沒有洗澡,很久沒有洗頭的樣子。看到他們能夠求道,我忍不住的感動了。心生歡喜,也心生祝福。是的,這就是我期待的,有錢的人能夠求道,苦難的人也能求道,也能返回故家鄉。看到他們能夠求道,我突然覺得很驕傲,我驕傲的不是我領了點傳師的天職,而是,我真的服務到他們了。
三、考卷
道親每天都帶人回來求道。佛堂裡到處充滿了祥和法喜。可是這樣的喜悅,在今天傍晚獻完晚香時,被粉碎了。事情是這樣的,在大學當教授的加格狄敘,是一個很傳統的婆羅門族人,個性溫和且持齋多年。求道以後,深覺大道的寶貴,便要他的子女們都來求道。他叫求過道的大女兒阿蝶,帶著還在讀大學的弟弟和妹妹來求道。
求完道以後,姐弟三人便一路說說笑笑的回家了。晚獻香時,突然接到溫納迪的電話。溫納迪在電話裡哭喊著說:「阿蝶她們姐弟三人,在求完道後的回家路上,被一輛煞車失靈的計程車從後面追撞上來,三個人都受了傷,司機逃逸,他們現正在教學醫院的加護病房急救…。」天啊!這簡直是晴天霹靂。阿吉達掛下電話後,面無血色,全身發冷的攤瘓在椅子上。而我,腦海先是一片暈眩,然後,意識到我們要面臨一場信心上的考驗。這是領命以來的第一張考卷。幾個住在佛堂的壇主們,都慌亂成一團,一直問我說:「萬一出了人命,怎麼辦呢?」
四、別怕,有我在
雖然,我也是很震驚,但是,看著他們膽怯的眼神,我知道,我不能驚慌。於是,我安慰著他們說:「別怕,一切有我在。…先把心靜下來,不要慌張。走,我們先叩頭,叩求仙佛慈悲撥轉,然後,馬上趕到醫院…。」叩完頭,拿著上清茶,攅進了矮小的五號公車,在吵雜的車上,我們陷入在一片愁雲慘霧的憂慮當中。
一路上,許多的萬一不斷的在大家的口中談論著。萬一,三個人都救不活了,怎麼對他們家人交代?萬一,有人變成重殘,怎麼辦?萬一,他們誤會是因為求道的關係才出車禍,怎麼辦?萬一,他們想趁機會,向佛堂敲詐,怎麼辦?萬一,他們要對點傳師不利,怎麼辦?看到老師這群可愛的好徒弟們,這樣的誠摯,臉上卻寫滿了焦慮,惶恐。又想到正在醫院急救的三姐弟,他們的生命正如朝陽般的充滿了光明,現在卻生死未卜,闔上雙眼,我默默的對老師祈求說:「這是關係到三個生命的存亡,也是對這個道場的考驗,希望上天慈悲,把一切的災難化到最小啊。」想著想著,眼角不禁滲出了一道憂心的淚光來了。
五、有難,我來擔
車子在醫院門口停了下來。一下車,我們一行人,心急如焚的飛快往醫院跑去。當我們來到大門口時,眼尖的阿雅一眼就看到我們,她飛快的從急診室裡衝出來,歡喜的抱著我大哭說:「點傳師,感謝天恩師德啊!如果不是求了道,我們恐怕大劫難逃呀!車子從我姐的身上開過,卻都只是擦傷而已,我們平安無事了,真的,我們沒事了。」
擁抱著阿雅,我也忍不住高興得大哭了起來,對她說:「沒事就好!沒事就好!太好了!感謝上天慈悲…」然後,緊接著,是她們姐弟三人,家屬、以及我們一群人,相互擁抱,互道化險為夷的喜悅。幸好,事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樣糟。在急診室裡頭,我們歡笑、相擁、相泣、感恩、落淚。
正當我們開懷大笑的當下,突然,菲律賓大姐美戴,喜極而泣的跑過來,緊緊握著我的手,好像從死神手上逃出來的人是她那樣激動的說:「點傳師,我真的是太感恩了。您知道嗎?剛剛在路上,我已經跟巴森達交代好了。有難,我來擔。萬一道親有個三長兩短,家屬要打您出氣,或者,要對您不利,要讓您去坐牢,或者,要您賠命時,一定要先保護您,一切由我來承擔。我告訴他們,點傳師才剛領命,她還有很多人要救,很多愿要了。還有父母親等著她,她不可以有事的。可是,我不同,我只是個普通的道親而已,我已經沒有雙親了,我死不足惜。」
說著說著,她的話還沒有說完,我一顆憾動的心早已顫抖不已,熱淚不知何時竟悄悄的爬了滿臉。噙著熱淚,我緊緊的握著她的手,既是感動,又是心疼的對她說:「每一個生命都是可貴的,沒有誰死不足惜。我是個點傳師,是上天的使者,當災難來的時候,我就是一把傘,要保護大家。有福同享,有難,當由我來擔啊。」話還沒說完,我們一群人眼眶全都紅了起來,然後,開始哽咽…。夜來得很早,卻很美,美在我看到了真心真情。
【故鄉的家書 ∣ 末後修辦關卡】
【末劫篇】
當人的私心累積到沒辦法改變的時候,災劫就來了!
———濟公活佛
(一) 平靜,是不平靜的開始 月慧師母慈語
◎徒兒啊,現在時局仍是「危機」,莫要以為現在很平靜,現在是「不平靜的開始」,而你們的心也很混亂。常常聽到你們說:「狼來了!狼來了!」結果狼都不來。人鬆懈了,狼才真正的來侵襲羊兒。希望你們要自重,積極地行功了愿。
◎現在是「業報」的開始,會讓你身心受煎熬。諸佛菩薩怕因,眾生怕果,所以諸佛菩薩不敢種因,所以不會結果;眾生則不同,不斷的造因,當他在承受果報的時候,相當的苦,痛苦的呼天喚地,諸佛菩薩看了也心疼。這個天地之間,有輪迴有果報,是有天地以來就註定的。人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諸佛菩薩都原諒眾生,甚至在眾生執迷不悟的時候、不能回頭的時候,還找機會讓他下台。天地有輪迴,仙佛菩薩可以原諒你,老也原諒你,所以才降道,讓你來改變,讓你來了因果;可是「天理不能」,時間一到,眾生的生命就要遭摧殘。而你修道可以改造命運,只要你有信心往前走,天永遠給你安排一條寬闊的道路,只怕你自個兒不願意改你自個兒的命運,那你就要隨著因緣業報來輪轉了。
(二)道因劫降,劫因心召 南極仙翁慈語
◎人心雖然不古,但是萬物還是有生氣、有深情;而道劫是並降的,劫數雖然很重,可是道卻盡心盡力在挽救。諸佛菩薩秉持著愿力、慈悲的心,行無緣大慈,視眾生如同與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一樣來救。所以修道不能夠有分別心,分你高我低、你貴我賤,所擔的天職高就以為很了不起,就可以指使眾生做什麼。記住,修道不可修得趾高氣揚、不懂自重自愛啊!
濟公活佛慈語
◎當人的私心累積到沒辦法改變的時候,災劫就來了!但是不要忘了,道因劫降,劫因心召,只要以道化挽人心,劫難也就自然跟著轉化。那徒兒們,你們真正該努力的是什麼呢?
◎有人說,這天時氣數無人敢保證,若人的心不改變的話,當然的天時氣數就是如此;如果人的心能變善、變好,那天時氣數就不是現在所能講出來的,時時刻刻都在變。希望你們把千變萬化的心歸於一,做什麼事情都發自由衷,好不好?
◎連續的災劫恐不恐怖?上天已垂象了,你們還這麼迷迷糊糊的,瞧外面的冤親債主,幾個人在討?為師我該擋的也擋了,你們還嫌修辦道很累,有沒有怨氣?最好把你們的心給累死了,重新再來,洗心革面,免得你的肉體再作怪,只為了你的肉體著想,請問,你們的肉體借你多少年?這麼短的時間,要好好的愛惜自己,可別蹧蹋了,快拿起你們的精神來吧!
◎不持齋,難躲災;不守節,難逃劫。真的守節,要能夠身齋,心齋、性齋。劫數一來,我們要頂,非有德者難逃。果真頂劫,眾生的罪,就是我的罪;眾生不能回天,全責在我;我不只了自己的愿,我還要了蒼生的罪;眾生回天,我還要在人間。
◎可是你們一點私心偏見都不能捨,一點七情六慾的心都不能拋,一點悲天憫人的心都拿不出來,遇一點苦難就沒有信心,你們連自己的愿都不能了,還能繼師志、了師愿嗎?
◎要知道,道與劫並非全由上天降下的,一半是天,一半是人自找的,因為人心不正、人心不古,故而導致天災人禍。並不是上天不慈悲,人要是沒有貪心,又怎會引起這麼多的人禍呢?此時徒兒們更要以善心、體天的心來做事,才能讓世間回到平靜安寧。
2004.10.23 台中 正承佛院
【活佛師尊慈訓】
士人憂功之不立 爵位之不極
小人憂財之不得 功名之不聚
君子憂身之不修 仁義之不齊
聖人憂道之不傳 聖業之不續
【論語選讀∣君子篇】 韓點傳師慈悲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可以說就是君子,當然聖人是其理想中最高的目標,然究竟聖人是那麼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孔子說:「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述而)孔子是渴望見到聖人然當世終不可得,能夠見世人皆為君子,也可滿足了。在倫語中一再強調君子的修為,企望世人都能達到德智兼備的君子。
古之君子、小人一詞含有兩項意義,一為在位之賢人;一為勤修道德的志士仁人,在四書中大部分的君子都是指勤修道德的士而言,小人則是指失德之輩而論,如「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中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倫語)等,處處都在表明君子和小人之別,有道之士當要約束自己,長善去惡,以達君子的境界。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1)
【概說】人的一生,可以說是無時不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年幼時要學習說話、走路,青少年時要讀書,學習立身處世之道及謀生的知識與技能。壯年要學習創業,維護家庭的生活所需,一直到老。語云:「活到老,學到老。」若一旦失去學習的興趣,及能力衰退時,也就是你的生命將要結束的時候了。三字經有云「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及「人不學,不知義」。因為學自少年,親師友講習禮儀,方知愛親敬長之道,進退應對之禮。學方能博古通今,明知義禮,才可成為有用之材。
孔子教學的方式,可說是通才教育,包括了六藝的生活教育,以及為學做人之道,真可說是文武合一的教育。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文事的禮樂,武事的射御,技術的書數,當時孔子傳授的不只是書本上的知識,更藉著六藝的薰陶,期勉學人都能成為一個正人君子。禮樂是孔子特別重視的,故禮有冠禮、射禮、鄉飲酒禮、祭祀之禮等,都要去學習。唯有透過學習與真實生活的磨練,人格道德方能漸臻至於成長圓滿。
有朋自遠方來,是說有人自遠方來求學問道與孔子,則學與道便可普遍傳到遠方,這是多麼值得快樂的事,這也是證明孔子的名聲洋溢於中國。況且遠人來求學問道,則能使道脈慧命源遠流長,在孔子心中,還有比這更快樂的嗎?史記孔子世家言:「孔子不仕,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可資佐證。
慍是心中不平,當一個人的努力漸有所成時,便會企盼著有人賞識與認同,若真的才德具備而不為人知,一般人的心理難免怨恨,世上沒有伯樂,不認知我這隻千里馬。現實的社會中,懷才不遇之客,比比皆是,此時當要以何心態來面對呢?孔子告誡弟子要做到「不慍」。也就是首先應反問自己,求學問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若是為自己的學養,則別人知與不知,並不足以影響進德修業的意志。真正達到君子的修養境界,則心胸坦蕩,人之知與不知,也不會在意,更不會有所怨恨了。子曰:「己正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中庸)
【語譯】孔子說:「一方面學,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實踐,利用實踐過程中得到印證,內心不是很愉悅嗎?有朋友自遠方來,與我共同切磋學習,不也是很快樂的事嗎?我的道德學養不為別人所知,而我並不因此有怨怒,這不就是一位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了嗎?」
(二)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8)
【概說】一個君子人與人相處時,儀態舉止要莊重誠懇,要自尊自愛,不可輕浮、笑謔,如此才有威儀,令人不敢輕視。如為人輕薄不莊重,就沒有威儀,必不能使人尊敬。為政篇子曰:「臨之以莊則敬…」這就是說在上位者有莊重威嚴的態度,人民自然就會尊敬。莊重的威儀是外表的顯現,內在必須有充實的學養,所謂誠於中行於外。內在的修養,必從不斷的學習而來,所以不斷的精進,才能提高內涵,通達事理,才不會固陋。內有修養,外有莊重的威儀,為人處事盡忠,與人交往守信,結交些志趣相投的朋友,彼此在進德修業上方能相輔相成。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人生在修學、待人、處事、交友等諸多事物中,難免有犯無意之過失,故須時加檢點、反省,有則改之,不可畏難,不必掩飾,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改正過失,才能進步。孔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所以有過不要怕改,方為君子。
【語譯】子曰:「一位君子如果不自莊重,就沒有威儀。能夠不斷的求學問,就不會淺陋頑固,凡事守住忠信的準則,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人,如果發現自己有了過失,不要艱難不肯改過。
【天佑宮法會參辦心得】 阿凱
在這兩天法會中後學學習到了許多,首先感謝雅雯姐、婷雅姐、恬欣姐以及前去幫忙的大哥哥、大姐姐們,如果在這兩天裡沒有講師和大姐姐的細心照料小天使,小天使可能都受傷了吧!
每當在帶活動或玩遊戲時,小天使們也都很配合的一起跳舞,雖然不是很完美的跳玩一首歌,但是看到小天使那活潑的動作以及開朗的笑容時,不經讓後學想回到童年一樣的一起與他們玩耍、跳舞。
等到了中午吃完飯了,要睡午覺時小天使們都不太喜歡睡覺,尤其是一位小天使要他睡覺時他都不睡一直玩,等到了大家都起來時他才一直睡,當然「媽媽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當他媽媽叫他時,他才勉強的從睡墊上爬了起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才知道,原來當媽媽的都是如此的辛苦,所以要孝順媽媽了,不要在讓媽媽這麼的勞累。
當到了第二天時小天使有些已經回家了,也來了好幾位新的小天使,其中有一對兄弟非常的喜歡黏人,當我走到哪時他們也就跟到哪,不過等中午睡醒時就好像夢一樣那一對兄弟已經回家了,下午摺紙的時候我看見了,所有的大姐姐與大哥哥正在努力得幫小天使摺,當小天使拿到了摺好的成品時,看見他們再玩的時候那一種喜悅是我現在所無法體會的,所以現在就要好好的包握時間充分的利用,才不會到時候才在後悔當初所做的一切,到了那時候都已經來不及了。
這兩天的法會讓我看到了許多的歡笑,這是人在一生中看不到幾次的景象,當然也讓我心目中所想的小天使,大大的改變了,希望能在有這樣的機會。
【獨木舟】 網路文章
古時候、有一個農夫初次要到另一外一個村莊辦事、可是當時交通不便、他只能徒步行走。 走啊走、這農夫穿過一大片森林後發現、要到達另一村子、還必須經過「一條河流」、不然的話、就得「爬過一座高山」。怎麼辦呢?是要渡過這條「湍急的河流」呢?還是要辛苦地「爬過高山」? 正當這農夫陷入兩難時、突然看到附近有「一顆大樹」、於是就用隨身攜帶的「斧頭」、把大樹砍下、而將樹幹慢慢地砍鑿成一個簡易的「獨木舟」。這個農夫很高興、也很佩服自己的聰明、因他很輕鬆地坐著「自造的獨木舟」、就到達了對岸。
上岸後、農人又得繼續往前走;可是他覺得、這個獨木舟實在「很管用」、如果丟棄在岸旁、實在很可惜! 而且、萬一前面再遇到河流的話、他又必須再砍樹、辛苦地鑿成獨木舟、很累人。所以、這農夫就決定、把「獨木舟揹在身上走」、以備不時之需。走啊走、這農夫揹著獨木舟、揹得滿頭大汗、伐也愈走愈慢、因這獨木舟實在是太重了、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這農夫邊走邊休息、有時真是好想「把獨木舟丟棄」、不要了!可是、他卻捨不得、心想、既然已經揹了好一陣子、就繼續吧!萬一真的遇到河流、就很管用了、就可以派上用場!
然而、這農夫一直汗流浹背地走、走到天黑、發現一路上都很「平坦」;在抵達另一個村莊前、都沒有再遇到河流! 可是、他卻比「不揹獨木舟」、多花了三倍的時間、才到達目的地。我們實在不知道自己人生的道路會是平坦、崎嶇、還是會有湍急溪流?或是有陡峭高山?不管如何、我們卻都必須「選擇」…要輕鬆、快樂地走呢、還是要揹著沉重的「獨木舟」走?人為了追求「名」、變賣家產去選舉、信誓旦旦一定會勝選、可是、最後卻落選、傾家蕩產、妻離子散;這豈不是為了求名、而揹著「兩三個獨木舟」嗎?事實上「名利」放得下、拋得開、人生的路就可以走得「很自在、很快樂」!
清朝曹雪芹寫了一首【好了歌】、其中一句…【世人都知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推草沒了!】其實、有時心中的「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獨木舟」、我們不能一直揹著它、而成為一種「束縛」;我們必須懂得隨時丟棄一些「怨恨、嫉妒、暴怒」的獨木舟、讓自己心中更歡欣、坦然、也輕鬆、快樂地吹著口哨向前行!
【仙樂飄飄】 活佛老師慈悲
2004.07.10 澳洲 布里斯本 闡德佛堂
一切心念停下來 此刻思忖才明白
回首以往種種生感慨 經歷多少成敗
嚐盡多少無奈 人生一路如何安排
雖然曾經遭阻礙 情志難伸被棄埋
得失之間到底誰主宰 何時知止悟開
道日常無所不在 真活當下離苦海
鍾響警迷孩 眼看機不在
握金線脫俗修心齋 修辦腳程快
正己成人邁 眾善奉行 恆品蓮栽
調寄:掌聲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