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50(1999/07)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淨化人心 訓中訓】
惟天鑰可啟開宇宙之門
惟道場可陶冶人心向善
惟德學可美育品行高雅
惟修辦可增益功果福慧
惟慈愛能化怨仇為親信
惟仁義能轉奸慝為忠良
惟聖諦能導貪懦為廉勇
惟誠信能勵愚庸為將才
【主敬存誠是妙方】 黃江汶講師
吾嘗遇人,以理不勝欲及種種紛擾,不得作主與自在等苦,以為學之未得其方。其實,此學謂之無方,固不得;,若謂之有方,得免上述諸苦,則惑之甚也。
人之生也,形氣限之,此等困難,以無量心行,無量筆舌,思之議之,不能盡也。談何容易,得何巧方可超脫形氣之累,不勞而為聖賢耶?
汝將人生,看得如是簡單耶?非吃苦、無從離苦,非十死不得一生。君子以自強不息、配天之健,如何其難!佛家地前,乃至登地以上,迄於成佛,猶不放逸,如何其難。一言蔽之,道在力行而己!除欲敬,更有何妙方!
工夫為何?即敬而已!敬是工夫,即是克治昏擾之方法!細玩論語,何處不是說敬!程朱以此自修,以此教人,猶孔門之髓也。動時靜時,毋不敬,猶有墮於非幾者耶,此正是切實入手工夫,而云無之,何耶。
【八德淺釋(八):恥】 韓點傳師慈悲
何謂恥:恥,辱也,悖禮犯義皆源於無恥,六書「恥從心耳會意,取聞過自愧之義。凡人心慚,則面紅耳赤是其驗也。
孔子曰「行己有恥」(論語子路)「邦有逼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這說明自己作任何事應知恥,國家有道貧且賤,是自己無才無德,固然可恥,但國家無道而自己仍能享受富貴,那是自己同流合污更可恥了。因此一個人的言行必須要小心謹慎做不到的不要說,說的一定要做到,所以孔子說:「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又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里仁憲問)這都是告戒我們言行相顧,不能只說不做,或只會講大話愛虛表,而無實際的行為表現,這都是可恥的行為。
茲舉歷史故事二則如下。
(一) 勾踐:越王勾踐與吳國戰爭中,敗於吳被俘,不惜忍辱負重,為吳王夫差餵馬,三年始歸,遂臥薪嚐膽勵精圖治,謀事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卒三戰而敗吳,吳乞和不許,夫差自刎死,吳滅越乃稱霸於諸候。
(二) 廉頗:趙國大將,藺相如奉璧使秦,秦不予十五城,仍以完璧歸趙,秦又約趙王會於澠池,意欲恃勢挾持,相如隨往,卒使趙王安然而歸,得受上賞,廉頗見相如位出其右,嫉之甚欲折辱之,相如避不與見,屈己以謀國。廉頗聞之,非常慚愧,負荊請罪,遂為知交,其知恥認錯之勇,實為我人之模範
以上略述八德,孝悌禮義忠信廉恥,實寓於我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因孝悌為立身之大本,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苟不行此,實不足以挽化世俗之頹風,望各位有志之士力行不息,終身持之,立己立人,達己達人,共負起發揚固有文化之美德,實乃國家之幸,全人類之幸也。
【生命的覺醒】 何言
近百年來,全世界發生了急遽的改變,人類積了千萬年的文明,似乎在一瞬之間爆炸,各種科學技術的發展運用,各種思想主義的潮流追逐,舖天蓋地的從每一個角茖逼來。而物質的極開發、民主的吶喊提倡,是否能為個人的身心安頓與社會的幸福繁榮,提供有力的保證?恐怕未必。因為物質開發的結果,將刺激人們的感官慾望,因而人類變得奢侈浪費,破壞自然生態,同時精神的修養也會顯得頹廢顛狂。濫用民主的結果,將使倫理失序,個人意志膨脹,削弱整體社會機能:同時大多數人的意見,有可能是認知錯誤或被慫恿的結果,並不一定代表真理。如此的民主將會是一種不協調的意識型態亂象。
我們並否定科學、民主、因為這是歷史演變的必然結果,違背了這個趨勢,將時代所淘汰。然而科學與民主若脫離了「道」的體系,各自膨脹發展,恐怕「世界末日」將會提早來臨。因為科學與民主一背離「道」,必與精神和極權對立,而立的關係一旦存在,則幸福與安定將永遠是個不可及的夢想。
「道」果真能調和兩極、支配兩端嗎?請問「科學」是怎麼產生的?如果離開了「心靈」的認知、推理、歸納作用,還會有科學的探討和發明嗎?那麼,現在把探討到的法則和技術稱為「科學」,拚命崇拜,無論的心靈,當作不科學,或者根本不去碰觸,或者隨便臆說,滿口荒唐。這樣的態度是否正確?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否合理?
至於「民主」,到能給我們多少信任?因為「民之所欲」,很難說是人類真正的褔祉所在?一時一地欲望,恐怕是「以鄰為壑」或「延禍子孫」。宗聖曾子說過:「自反而不縮(正直合義),雖竭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對專制也好,民主也好,真理才是公正的裁判者與最後勝利者。再說「民主」一義,是「以民為主」,那民又以何為「主」?在物慾高張的時代,是「撒旦」來主或「上帝」來主?普遍的人民,包括自己本身,是否已然找到「真主」?
因此,處在這個真理曖昧、是非不明的時代,我們有必要將「道」重新表彰出來。事實上歷代各教聖人已講說得很清楚,只不過是偏重於「形上(真理或精神本體)」的闡述而已;而晚近西洋的科技發展,欲著重於「形下」(方法或現象)的研究運用。如果把這個用二者做個連貫融合,將可找到人類未來正確的方向世界大同也指日可待!
西哲叔本華說:「試想:我們既然承認物質須依賴心而獲知,我們又怎能(物質)?」然而,物質心與心靈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使心得以「認知」物質?這個千古的謎題誰能解開?而如果我們的心靈沒有具備這樣的解答條件,那宇宙間的一切,將是一個永遠不可知的「模糊」。幸好,明師己經降世,展開大道普渡。古今中外的智慧結晶要集結匯聚,矛盾與對立將因真的顯現而趨向調和,而這個互古難解的奧秘,必可大白於世。
傳遞一個心願
『你有沒有看過一個日本節目?講一個小女孩用一個小熊玩具,完成她爸爸生前的心願?』計程車司機在我坐進車裡十分鐘後,打破了沈默,開啟話匣子。
順著照後鏡的斜角,我打量著這位嚼著檳榔的「運將」。『沒有!』我有些敷衍的應著,窗外閃動著台北的夜色。『很好看勒!我跟你講…那個小女孩的爸爸生病很重,快要死掉!小女孩也有病,但是沒有爸爸那麼嚴重。她爸爸自己快要死掉,還安慰他的小女兒說:『等病好一點,就要帶她一塊去環遊世界旅行喔!』計程車司機見我開始有點興趣,繼續認真的「講給我聽」!
『可是,她爸爸不久就死掉了!小女孩很傷心。不過,想起爸爸的環遊世界旅行計畫還沒有實現,她就想了一個辦法,要替爸爸完成心願!她把她的小熊當成爸爸,然後在小熊的身上寫上爸爸和自己的名字,希望拿到這隻小熊的人,可以繼續交給下一個旅行的人,帶著小熊走下。』
司機桑回過頭對我說:『就是將那隻熊交給旅行的人,然後一個傳給一個,讓小熊可以去環遊世界的意思啦!』前一個人傳給後一個人,不論認識與否、不論國籍語言,只是舉手之勞的攜帶小熊走一段旅程,完成傳遞的心願!
『那個節目的製作單位把小女孩請到節目中,讓小女孩接聽一個從德國打來的電話,讓對方親口告訴小女孩~現在小熊已經旅行了十七個國家,目前正在德國旅行,小熊很乾淨、也多了許多小裝飾~小熊平安、所以爸爸、女~兒也平安!環遊世界的旅行會繼續走下去的,請小女孩放心。』講完,小女孩整個人跪了下來,哭著感謝電話中的陌生人,還有替她實現心願的製作單位。小女孩的氣色很差,看來也好像快要不行了,但是…我看到她的眼淚是…快樂的!』
我遞過一張面紙給司機桑,自己也鼻酸的要死!看著如此粗線條的司機,竟然說了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我感到很慚愧!
原來,社會裡處處充滿著這些可愛的草莽人物!也因為有這些草根性強的基礎族群,方能讓這片土地的運行~生生不息!
下了車,我目送著計程車消逝在深夜的台北街頭。感謝司機桑的這個小故事,讓我從自命不凡的驕縱、回歸平實。讓我從焦慮不安的工作情緒中,趨近於單純的作息。於是,浮誇的盡逝,莫須有的計較~由風日去消解!而讓此人際關係之間,再多留一點真淳的關心吧!人生、不會有更多更無盡的時間了、、。
崇德人認識祟德道場
一、前言:
1前人追隨老前人,在師尊、師母聖德庇護下,歷經數十寒暑,從鄉村到都市,從農業杜會到工業社會,從不識字的對象到知識份子,成群結隊的投入。發一崇德道場,在天命強而有力的領導下,已經遍佈海內外,可謂本固枝榮,欣欣向榮的道務發展,是天命永昌之明證。
2科技愈發達,眾生迷昧愈深,前人老為有效的接引眾生,為使大道更宏揚,上天福音更遠播,前人老以利他方便、入眾方便、施教方便之宏道準則,使道務精緻化,道務家庭化,道務行政效率化;可謂上合天心,下順人意的多元化措施與推廣,已帶領發一崇德道場,進入大有為的道務成長新局,自然的也就默默的肩負著更大的使命與任務。
3歷經數十寒暑,經過千錘百鍊,前人老大智、大仁、大勇,已臻圓熟,在行動上更不斷的再發心了愿,使道務日日更上一層樓。發一崇德道場,在前人慈悲喜捨的帶領下,已經成為求恆的慈航。
二、發一崇德道場的特色:
1道場廣,各地均衡發展,不論鄉村、城市,不分北部、中部、南部,都能均衡成長,可謂氣象萬千。
2海外道務發展,遠佈東南亞、南美洲、歐洲、非洲、南半球等,更重要的是道務當地化,因本國人辦本國事,使道務更紮根,更快速發展。
3人才輩出,質量均大幅成長,不僅老、中、青、少,各界人才眾多不斷層,甚至後起之秀,青出於藍勝於藍,顯然是大家乘願而來,上天的人才總歸隊。
4有教無類,因才施教,遍及士農工商各界,在老、中、青、少,不同層面展開,是成功有效的社會教育,使社會更安定,人人有幸福。
5崇德道場從金字塔型的道場架構,轉型為摩天大樓型的運作架構,地基更廣,高度更高。集體領導、整體帶動、十組分工,使人人能修道修心,辦道盡心,不僅處處皆能修辦,更時時都能行功了愿;團結合作,示現一道同風的良好家風,彰顯淨土在人間的事實。
6開闢全方位、多功能的社會服務項目與管道。不僅使靈性超脫生死,更積極推展生命關懷活動,帶給社會人群活得有尊嚴,更能幸福、快樂,因此廣設五處文教基金會,推動文教活動,即將廣興慈善事業,推廣社會福利。
三、發一崇德道場理念圓融,實務落實。
(1)、集三家於一身之精神,共建一道同風的彌勒家園;前人一生的修辦精神,是發一崇德成功的基石,更是後學們修辦的典範。誠敬強勁的修辦精神包括:
1宗教家的胸懷:循循善誘,引導眾生進入聖門。
2企業家的眼光與精神:眼光看將來,力量用現在,展現前瞻性的道場宏觀,實施有效率的道務運作,達成永續經營的結果。
3教育家的精神: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精神,講求有效成全方法,不使眾生覺醒、開悟,永不休止。
(2)、配合國際社會脈動,建立現代化道場,強化弘道條件:社會多元化、自由化,宗教多樣化之際,前人指示崇德人應建立國際性的修辦人生,才能有效推展道務,才能有效接引眾生,才能有效修道成道。前人以達觀、遠見、積極建設現代化道場,以強化弘道條件,略述如下:
1修養上:有悲智雙運的精神,務實的菩薩行誼,是宏道的力量與成功的保障,前人老將三教經典經義與內涵,濃縮為修道人標準守則與規範。強而有力的指引明示:修道要真修,辦道要真辦,行道要真行,成道要真成,使三多四好持續成長,永無止境。
2理念上、組織上、制度上:從內而外,從思想到實務,不斷的以真誠圓融無礙,三教圓通之知見,積極穩健的步伐,建設有深度、有內涵、有效率的大有為道場,包括人才的培訓,開闢人才的成長管道與人才的運用;組織網的改善,配合現代化的管理、運用,分界別的運作成全,同時緊密團結,視道場為一家,藉此做到真心、真情、真關懷的互勉、互助行動,完成真善美的小我與大我。
3提倡實施安全有效的開荒。用於台灣淨土再開拓,為達成宏揚大道於世界,做到永遠傳承,前人老以悲天憫人之心,以一生辦道之寶貴經驗,內心無限智慧的泉湧,匯集成一套有秩序、有效率、有安全的開荒原則與辦法,期使發一崇德的道務發展歷久而彌新。所謂本固而枝榮,因此更重視台灣道場的再開拓,台灣是根,再開荒、再成長,以符合老師、南極老仙翁慈訓:「大地春回生機發,枯木根存出綠芽,撥雲見日正氣下,天仙打幫齊護法,善願如虹貫三界,九洲共振福慧暗處加。」
四、發一崇德前人是永不休息的菩薩;發一崇德道場是一永恆慈航:發一崇德道場在前人領導下,已邁向多元化、多功能、全方位的現代化道務,集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之大成;巍峨的大道場,已是永恆的慈航。
1前人本著師尊慈悲:「天命傳承每個人都有責任,子子孫孫,代代年年都要讓他傳續下去」的信念,期盼「天命廣大的流行,正確的流行,才會讓大家都平安,全部的人才能夠沾到它的光輝」,貫徹「天心為己心,師志為己志﹂的做法,集恆心、愛心、耐心、誠心、有心、用心、專心為一片真心,因此已邀得了天心,得到更大的天助,因此得到兩處上天特賜的佛地,一處在草屯光慧道務中心用地,一處在台北圓通山崇德紀念館用地,都有大地理,將使崇德道場更為宏展,人才因此更為輩出,同時交通好、景觀好,即將落成的大建築物不是廟,也不是大樓,而是全方位設備,多功能的大法船。
2將來兩艘大法船的啟用,將使崇德道場邁向新紀元。除了有良好形象,是眾生的精神堡壘外,將在功用上,展現多功能的效益,關係人才的培植與任用;增進海內外道務發展的實力,道場中社會界、學界、青少年界永遠的傳承,關懷道親們身心安頓的實質做法;使一生清淨、捨身辦道的道親,無後顧之憂,發揮生命無限潛力,開辦多樣的社會慈善福利措施,以善巧方便的活潑玲瓏辦法,有效渡化成全眾生,將使崇德之光伴隨師尊師母聖德光輝,永照寰宇。
五、結語:
1生為崇德人,長為崇德人,是天下最幸幅的人,也是好命的人。
2以崇德成功的道場為基礎,做見證,開創光輝亮麗、永恆的未來。
3效法前人修辦精神,跟隨崇德大道場腳步,必得成功,永遠的成功。
4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以感恩的心,愛我所選擇的,必得福慧雙全。
【從人生價值來看天道的殊勝】
1前 言:迷迷糊糊過一生不值得
2生死與人生之關係
五祖曾云:「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故要了解人生,就要了解生死。
莊子云:「我本不欲生,忽而生於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
順治皇帝說:「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矇朧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
亞力山大帝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恩師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活無百年,多為千年計,結果呢?過客光陰似水流,少年轉眼以晚秋,辛勞圖展千年業,奈何閻君不肯留。
心很苦:因為傷心、恨心、淒心、灰心、痛心、悔心、癡心常在心中。
◎恩師說:傷心莫過於妻潑子逆。 恨心莫過於以怨報德。
淒心莫過於窮途末路。灰心莫過於眾叛親離。痛心莫過於功虧一簣。悔心莫過於言錯失足。疲心莫過於精神壓迫。
人生很慘:天災、人禍、戰亂等等,無情摧毀或是無辜受累。
◎恩師說:「就是一世功名毀於一旦,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貪婪而遭殺身之禍;胡作非為,遭天誅人滅,在加上天災、人禍、戰亂、無情摧毀或是無辜受累,這是人生最悲慘的事。
人生很無奈~有「八大苦」的無奈,人人都不能免:
*生苦:人生難免八大苦 生不得息費心思 終日奔馳為利祿 為誰辛苦為誰儲。
*老苦:人老氣衰智力失 守門看戶苦孤獨 兩鬢如霜骸骨瘦 一家之事難做主。
*病苦:疾病世間那個無 四大假相如色圖 有朝一日遭風雨 青紅赤白盡模糊。
*死苦:人死人懼如猛虎 嬌妻愛子啼哭哭 骷髏拋在荒郊外 幽靈受罪有誰知。
*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心如痴 心不在焉神若失 並非上天不作美 心中所欲命中無。
*愛別離苦:生離異地相懸苦 死別尤是碎肝腑 多少柔情多少淚 無情無欲樂自如。
*怨憎會苦:怨憎相會苦特殊 冤家夫婦最痛苦 雙方專找不是處 朝暮吵鬧動文武。
*五蘊盛苦:色、受、想、行、識。
3天道的人生觀~指引人生正確的途徑
◎恩師云:人生,就像一篇文章,要緊的是其內容,而不在乎其長短。人生,都應該有一個美好的歸宿,同把理還,而不是人死了送葬時所唱的「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或火葬時唱的「燃燒吧!火鳥」。
1.回頭是岸的人生觀:
尋回佛性失落的原因:多欲 無明 業識
求道訪師:明佛性
修道辦道:行盡天下路,唯有修道不誤人。
2.超凡入聖的人生觀~成就不生不死的聖賢仙佛
凡人有生有死:在六道輪迴中
聖人無生無死:在聖道中,不受輪迴。
超凡入聖的人生觀
生而不惑~心智也;生而不憂~心仁也;生而不懼~心勇也。
死而不愧~心安也;死而不怒~心樂也;死而不恨~心善也。
苦而不求~心願也;苦而不貪~心足也;苦而不妒~心寬也。
樂而不淫~心正也;樂而不廢~心勤也;樂而不亂~心禮也。
3.離苦得樂的人生觀(人生真正的樂)
苦中作樂,逆來順受。
轉識成智:把佛家所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賊化為六淨
◎師云:修道要洗心革面,回復本來面目。所謂革面,就是改頭換面。如何改頭換面呢?就是~
將橫眉怒目(魔鬼臉)換回垂眉慈目(菩薩面),這是非禮勿視
將接耳換為天耳,這是非禮勿聽。
將歪頭鼻換為佛祖鼻,這是非禮勿嗅。
將傷人嘴改為金嘴,這是非禮勿言。
將手心向上改為手心向下(將獲得改為施捨)
將擦拳磨掌改為拳拳神掌(將計較改為寬容)│非禮勿動。
將腳底抹油改為足下生輝(將推卸改為負責)
將意氣用事變為意與天合,這非禮勿思。
以上就是把佛家所說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賊化為六淨,如果都能做到,自然就會有「莊嚴寶相」斷惑學佛。
◎師云:六道輪迴中,人之生死為一大事。人自己否認自己為萬物之靈長,認苦為樂,認假為真,醉生夢死,演成人生三迷~不知生從何來?不知居在何處?不知死往何方?
◎師云:修道要有~永不更易的信心,永不後退的道心,永不熄滅的慧心,永不失落的愛心,永不變質的善心,永不冷卻的熱心,永不失望的悲心,滅業為善
*對人生有無常的覺醒
◎師云:「從無常中去見真常,從無我中去見真我,達到自覺、覺他、自利、利他之工作。」
◎仙佛云:「富貴功名水上波 行樂行歡能幾何 勸君早覓究竟果 超凡入聖證金闕」
認清真樂與假樂:不得其真,盡假樂也;真樂者,蓋道義之樂也。
往日的英雄豪傑,有誰今又能安在呢?認清真假
◎仙佛云:人指此體即是我 此體死後你是何 原來此我有真假 明白才能證大羅 有形之體乃幻身 無象之相始名真 來自佛國永明地 了命超凡復歸根
*對物質有淡泊的看法~煩惱無盡誓願斷
◎師云:「凡人都有四種煩惱:
對生活方面~為衣食住行奔波而煩,為生意資產打轉而惱。
對感情方面~為生離死別痛苦而煩,為夫淫妻潑子逆而惱。
對人事方面~為意見不和磨擦而煩,為拂逆刁難而惱。
對現實方面~為爭名奪利兢業而煩,為倒債騙索患失而惱。
所以眾生每日無不在煩惱之中,此心不得安定,更去追求物質享受,而造成煩惱之源。日久,煩惱則生憂鬱,煩惱則生忿恨,煩惱則生即遽,煩惱則生恐怖。
◎師云:「萬病之毒,皆生於濃~濃於聲色,生虛怯病;濃於貨利,生貪饕病;濃於功業,生造作病;濃於名譽,生憍激病;只有一味藥可解~淡。
對真理有追求的熱誠~法門無量誓願學
◎師云:謙虛是接納真理的來源;謙虛是創造進取的本質;謙虛是待人處世的禮貌;謙虛是明誠形化的功夫;為了真理的人,能夠永生不會滅亡。
◎佛云:生從何處來?死從何處去?知道來去處,方是學道人。 ~這就是真理
◎佛云:修行無別修 只要識路頭 路頭若識得 生死一齊休
身有生和死 性無死與生 能知生死門 躲過老閻君
對眾生有服務的犧牲~眾生無邊誓願渡
◎師云:人生最快樂的就是為善助人,精神充實。
有力者疾以助人 有道者勤於教人
有財者勉以濟人 有德者誠於化人
對自己有嚴格的修持~佛道無上誓願成
◎南海古佛說:目前劫煞多,隨時有天災地變,自己的身體生命也無法作主,過了今天是否還有明天,隨也不敢講。我有今日這個時光,就得把握今日趕快修,不渴等待明天,到底有多少明天讓你來等待;即使有明天,我們也要珍惜今天,更賣力的修。奉勸世人趕快修道,趁早修道,趁著一口氣還活著趕快修,把握現在,真修時煉。如果老是等著明天,就會失去明天,我們好好的把握今天,就還有明天的希望,我們能夠把握每個今天,就不會失去每個明天。◎師云:世間上最困難的事情是甚麼?最困難的事是認識自己。真正的迷失,是自己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觀念。
◎師云:不要忘記成就自己的自性,以內在的自性法門時時迴光返照,照覺自性,才能在辦道的過程中,不斷的給自己精進、感謝,才是究竟,否則自性不覺,何能覺他。良知與理性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人尋著良知的指引,去行其所當行,不為其所不當為的事。若人的思想、言語、行動,不受良知的約束與驅使,則雖有良法美制,不足以鼓舞其為善之心;雖有嚴刑峻法,不足以警戒其為惡之念。良知是個人在道德上的自覺、自動、自發。道德的行為,絕不能只是偶然的行動,必先具有為善之心意與絕惡。
*對同修有平等的觀念
◎ 師云:在道場中,是互相勉勵,共同提攜,有好的能夠學習他,不好的能夠糾正他~執著頑固者,感化他。
談論是非者,避開他。愚昧疑惑者,啟發他。
謗己誤解者,接納他。疏懶迷糊者,疏導他。
終實誠樸者,教導他。模範智敏者,效法他。
4.完美的人生觀~心境的提升,邁向偉大完美的人格。
人道完美:盡人的本份,嚴守綱常倫理。
◎師云:人之道,和為貴~
君臣和,則有忠信。 父子和,則生慈孝。夫婦和,
則能相敬。 兄弟和,則必融睦。朋友和,則久情長。
◎師云:「人生最大的安慰就是盡忠、盡孝、盡職、完成自己的使命,生榮死哀、活的有意義、犧牲有代價。」
人格完美:不失赤子心,不為外物所染。
志於道 據於德依於人 游於藝
4結 論:
天道的人生觀,是解脫的人生觀,是最為殊勝的人生觀。
從天道的人生觀,可以看出天道是多麼的殊勝啊!
既然知道天道的殊勝,我們應該去實行、完成這種人生觀,才算是一位~福慧雙修的天道弟子。
⊙感恩園第50期/常開心 人生才得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