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29(2006/02)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南極老仙翁慈】
有緣相逢在今天 無緣難求真妙玄
惜緣惜福修福慧 付出時間嘜枉然
富貴榮華莫強求 存心養性真道修
看盡世間皆是夢 跳出苦海上神洲
求道容易修道難 且看古往知萬般
成聖成賢憑一念 善惡分明不糊含
生死事大著看重 放下名利道德從
把握時機品性養 來日功果非般同
調寄:雨中花
【論語選讀∣為學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二)子曰:「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
(泰伯12) 子夏曾言及「學而優則仕」,可見孔子弟子中,也有求學時就探討祿位的。「子張學干祿」(為政),「學也祿在其中矣」(衛靈公)如子游、子路、冉求、公西華,亦曾出仕於魯,由此看來孔子弟子是不忌言祿。此章蓋孔子慨嘆當時之學者,能專心致力於其所學,而不思及名位利祿者,實不可多得。現在的讀書風氣亦然,不是為了做官,就是為了發財,高普考如此,各種證照的考試也是如此。科舉制度實行了一千四百多年,考詩賦就學詩賦,考八股就學八股,學習的範圍,就是為了應付考試,一旦考試通過,可能將這些所學拋諸九霄雲外。孔子並非反對為國家社會服務,而是勉勵學子志於君子人格與道德的修養,應該重於食祿的貪求。所謂「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按周禮:鄉大夫職:「三年則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此謂使民興賢,出使長之,使民興能,入使治之。」州長職:「三年大比,則大考州里,以讚鄉大夫慶興。」據此可知,古時三年是考核之年,可出使長,入使治,皆用為鄉,遂之吏,可以得祿。 【語譯】孔子說:「一個人求學多年,而無意於官祿,這種人是很不容易看到的。」
(十三)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17)此章是孔子勉人努力追求學問,堅固所學之言。學海無涯,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尤其現今是日新月異的時代,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天天都有新的知識產生,我們要不斷的追求進取,一旦落後,就有被時代淘汰的可能。所以真正有志求學的人,應該抱著時不我予的心情,愛惜生命光陰,分秒必爭的心去探討研究。在追求新知的同時,還要保持既得的。學識是累積的經驗成果,所以我們決不可以得新的,而拋棄舊的。程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不得放過,纔說姑待明日便不可也。」人生無常,應該把握今天的生命,以汲汲不已的心用功學習。 【語譯】孔子說:「求學要像來不及學(不可拖延),等到學了一些,還要有恐怕失去的警戒。」
(十四)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子罕18) 學業是累積而來的,任何事業的成功,都需要一段漫長的努力過程,俗云:「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任何一件事都是循序漸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此章以為山來形容進德修業,山之將成,但少一簣之土,其止,是吾自止爾,功敗垂成。雖平地只覆一簣,其進,吾自往也,而終有成功之一日。學者能自強不息,積少成多,其止或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書旅獒篇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盡心篇)道德經有云:「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皆言成功之道在於鍥而不捨。人若以多能多才自稱,但止而不進,乃自暴自棄也。才能雖淺,但能鍥而不捨,則必有成功之日。大戴禮記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捨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篇)人生歲月匆匆,沒有多少光陰可以讓我們浪費,怎能半途而廢呢? 【語譯】孔子說:「進德修業的道理,好像堆土為山一樣,只差一簣土即可造成山了,卻停止不加了,這樣的停止,是自己停止的。譬如平地造山,雖然只堆了一簣土,只要繼續不斷的堆土,最後一座山也會堆成的,其成功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
【故鄉的家書∣了愿篇】
三天主考慈語
在「了弘愿」當中才能了卻你們所攀的一切因緣果報。善緣也好,悪緣也好,夫妻子女、前賢後學都是因緣,你們要在了愿當中,了卻諸緣。
弟妹們,你們求道之時所立下的十條大愿,否有一條「量力而為」?何謂「量力」?何謂「力量」?弟妹們一句「夠了」、「行功夠了」、「奉獻夠了」,「犧牲」真的夠了嗎?如果一句「夠了」出口,即是懈怠、懶惰的開始。
德慧菩薩慈語
仙佛菩薩是要看我們的心,不要為了一點點人事,就放棄自己的責任,你們每個人來到這個道場,都有責任!沒有責任,怎麼去了愿?好好的修,好好的辦,不要在人事上想不開,天時、地利、人和,雖然人不和,但是你還有天時、地利,修道就是修赤子之心,要好好的傳承下去,慧命就在你們手中啊!
抱持初衷,同心協力
濟公活佛慈語
很多事情都要靠我們「不斷的去努力」才行,但是如果大家努力的方向不一樣,老師數「一、二、三、跑!」結果前後左右全部跑光,只有老師在中央,那是不是亂跑?你只告訴人家要跑,但是如果大家亂跑一通,力量都花費掉了,「道」再好,也不是這樣辦的喔!不可以讓我們的力量隨便浪費掉。
以前跟著跑過的人,他們知道方向,他們出來在前面,有的拿旗子,有的打鼓,但也都教你們「往同一方向走」。想要向上邁開腳步,也總要有個樓梯,那麼,什麼時候你要走到這個樓梯上,你自己可要安排好,必須有一定的階段,一定的過程。如果你像無頭蒼蠅一樣跟著前面的人走,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怎麼樣了,等到了目的地時,有的「倒了」,有的「滾走了」,有的人因為沒有去抓住你,所以你就「退了」。但是沒有關係,沒有人一生出來就是會縫衣服的。
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要學的,願意學嗎?願意學就有新希望。新的希望是上天給予的,上天慈悲,不會管你這個人是壞的還是好的,也不會嫌你不會做就不給你做。上天的慈悲就是永遠給我們機會再來一次,只要我們肯重頭來,肯改過、不再犯。知道嗎?
就像為師所講的,道是上天的道,我們來做支柱,若是一顆心都不能穩當,或有太多的不足,就沒辦法把上天的道辦好,也沒辦法把天職扮演好,那上天如何給我們想要的呢?所以,今天是個新的開始,誠心叩求,一切還不會太遲。為師講過了,只要真心誠意辦上天的大道,再破爛佛堂也會道務宏展,除非你們忘了初發心愿,除非你們失去了你們前人輩的辦道精神,偏離了根本,只留一個空殼子,當然會隨風倒。
大家一定要愈挫愈勇,再接再勵。就像為師所說的,為師會盡一切的力量幫助每一個徒兒,徒兒一定要堅強。徒兒不要像盤散沙,一定要同心協力,要堅固得像石頭一樣,才好抵抗外在的力量。不要說道親帶不起來,要知道「柔能克剛,以德化人」,誠心叩求一切,還不會太遲。
希望今天咱們的相聚是一個新希望的新開始,大家一定要勇往直前,不要灰心,繼續努力,修辦道不就是這樣子嗎?千萬不能放棄,再怎麼樣都不要放棄,明白嗎?你們要讓為師安心,為師也會為你們更努力。我們要化今天的眼淚為力量,大家一定要突破障礙,人與人之間不要隔著面具,好不好?為了更多眾生,大家一定要振作起來,也要更用心、要更盡力。好嗎?
為師要你們把「代天宣化以及把自己的職責角色扮演好」的那份心、那一份感受找回來,那個才是我們要抱起合同、拳拳服膺的,其他外在的人情、是非、環境都不可以動搖你們的心志。只要你們能守住這一份心願,踏實的做,就是報天恩。
修道、辦道不可以馬馬虎虎,修道、辦道不容你忽視,也不容易運作!你們的心起起落落,怎麼去應付眾生千變萬化的心?你說你要怎麼運作?為什麼點傳師要開班?因為你們的心起起落落,你也在千變萬化。來這裡,老師不是要看看你的身體,而是要看著你的心;即使你打瞌睡,我不在意,我也沒關係;但最重要的:你找到你自己的中心了沒有?你知道你自己的使命與責任了沒有?不是為別人,而是為自己。
同修間該有的「綱紀」與「承上啟下」要明白,要能夠敬老尊賢、提攜後進;如果今天一個道場沒有前賢也沒有後進,那就是一艘不會走的船,所以要不斷的提攜後進。現在的你們要不斷的學習,因為將來你們要教更多的人辦事,教更多的人講道理,要拉更多的人出來,一起行功了愿,這才是心愿嘛!對不對?
你們有責任讓眾生明白,有責任把道說清楚,有責任把自己表現好,因為我們是修道人,是白陽天使,是濟公的徒兒,所以有責任當人家的榜樣、立標杆。明白嗎?
修道人做任何事情,要講究一個「和」字,不能為了完成一件事,就把人都得罪走了,還我行我素,這就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不能合群。就算上天有好的安排,也要你們去配合啊!你們辦道如果能和上天配合得天衣無縫,那你就不會有過錯了。
【愿力與業力∣范講師遊天堂】 范聖杰講師
【求修辦道因緣】(三)
醫院三天的地獄道與餓鬼道,
各個時辰都要生而復死、死而復生
仙翁慈悲說:「冤欠原本不肯放你啊!為什麼呢?當初,他們和你是最要好的朋友,因為信任你,才跟你一起出去,結果被最好的朋友給謀殺了,當然這個怨氣很重,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可是啊!就因為有這麼多仙佛的幫助...」最後這三個冤欠就答應說:「好,那我們同意,不要讓他死。可是,我們在地府受這麼多年的苦,他都沒有受,我們不甘心啊。」後來就讓後學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讓後學在醫院三天感受一下,什麼叫做地獄道?什麼叫做餓鬼道?
後學在醫院的每個時辰,都要接受刀割喉嚨之苦,醫護人員來換藥,就好像割脖子,每次都暈過去,這是讓後學知道墮入地獄道的苦,那種每個時辰都要生而復死、死而還生的痛苦。那時換完藥,後學是從頭涼到腳,為什麼?因為輸血機的血溫比我們的身體的體溫還低一些。所以,血輸到哪裡,身體就冰到哪邊,全身冷冰冰的,又出力,就抽筋,一抽筋肌肉就變硬。哪一種人會硬梆梆、冷冰冰?死人。所以,不是生而復死、死而還生嗎?
仙翁又繼續說:「你在醫院,不管是呼吸、喝水,都像被火從喉嚨燒到肚子,不但喝不到,而且更痛苦,讓你知道墮入餓鬼道,就是這麼可憐、悽慘。」
那時候的喉嚨,不要說吞口水,就連呼吸,就吸進去不敢吐出來,因為會痛;吐氣的時候,感覺痛好像是在這邊,到吐氣的時候會跑出來,從喉嚨漏風就更痛,所以,只敢吸進去,不敢吐出來,真的很痛苦。氣憋久了,就會冒汗,就好像一把火在你身體裡頭燒,這確實是餓鬼道啊!所以,後學不但嚐到喝不到水的痛苦,而且在嘴唇抹藥到禮拜一,整個嘴唇都變黃,爛掉了!這不是餓鬼道嗎?
仙翁說:「你啊!只有在十一點的時候,才可以得到短暫的休息。」後學說:「沒有啊!我整天都躺在床上。」仙翁說:「有!十一點的時候,護士會幫你打消炎藥,打下去大概十幾分鐘不會痛。」我說:「對!對!對!她都直接打在點滴管裡頭。」後學問:「為什麼?」仙翁說:「晚上十一點,是餓鬼道吃飯的時間,所以,讓你休息十分鐘。」這個絕對不是福利,而是增加你的慾望。那時候消炎藥退了,後學會按鈴叫護士來再多滴一點消炎藥,因為,那個很舒服不會痛!消炎藥退了,就會緊繃著會痛,護士說:「不行!如果再打,將來的傷口不會癒合。」
仙翁說:「你在醫院這三天,不但睡不著,而且意識特別清醒,所有的罪、過、錯,不好的事情,全部都兜攏過來,都想出來了,為什麼?業力現前啊!」仙翁又說:「你要知道,你意識清楚,然後又無能為力,這個就是業力,這樣了解嗎?」
這好比你在做壞事的時候意識很清楚,可是你還是做了,這叫做「無能為力」!所以,很多人說他是一時糊塗?其實不是,他那時候是在想:「應該不會被發現,應該可以?」其實都是意識清楚的時候做的,這個叫「業力」!所以一定要改變這種「不為人知」的想法及僥倖,這就是業力的根源。
【網路文章:李花村】 李家同
時只記入山深,清溪幾曲到山林,
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王維《桃源行》
孩子送來的時候,看上去還不太嚴重,可是當時我就感到有些不妙,根據我在竹東榮民醫院服務三十多年的經驗,這孩子可能得了川崎症這種只有小孩子會得,相當危險的。
我告訴孩子父母,孩子必須住院,他們有些困惑,因為孩子看上去精神還蠻好的,甚至不時作些胡鬧的舉動,不過他們很合作,一切聽我的安排。我一方面請護理人員作了很多必要的檢查,一方面將其他幾位對川崎症有經驗的醫生都找來了,我們看了實驗室送來的報告,發現孩子果然得了川崎症,而且是高度危險的一種,可能活不過今晚了。到了晚上十點鐘,距離孩子住院只有五個小時,孩子的情況急轉直下,到了十點半孩子竟然昏迷不醒了,我只好將實情告訴了孩子的父母,他們第一次聽到川崎症,當我婉轉地告訴他們,孩子可能過不了今 天晚上之後,孩子的媽媽立刻昏了過去,他的爸爸丟開了孩子,慌一團地去救孩子的媽媽,全家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也難怪,這個小孩好可愛,一副聰明相,只有六歲,是這對年輕夫婦唯一的孩子。孩子的祖父也來了,已經七十五歲,身體健朗得很,他是全家最鎮靜的一位,不時安慰兒子和媳婦,他告訴我,孩子幾乎和他相依為命,因為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孩子和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很長。
孩子的祖父一再地說:「我已經七十五歲,我可以走了,偏偏身體好好的,孩子這麼小,為什麼不能多活幾年?」
我行醫已經快四十年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我相信孩子存活的機會非常之小,可是我仍然安排他住進加護病房,孩子臉上罩上了氧氣罩,靜靜地躺著。我忽然跪下來做了一個非常誠懇的祈禱,我向上蒼說 ,我願意走,希望上蒼將孩子留下來。理由很簡單,我已六十五歲,這一輩子活得豐富而舒適,我已對人世沒什麼眷戀,可是孩子只有六歲,讓他活下去,好好地享受人生吧。孩子的情況居然穩定了下來,但也沒有改善,清晨六時,接替我的王醫生來了,他看我一臉的倦容,勸我趕快回家睡覺。我發動車子以後,忽然想到鄉下去透透氣,於是沿著路向五指山開去,這條風景奇佳,清晨更美。
忽然我看到了一個往李花村的牌子,這條我已經走過了幾十次,從來不知道有叫李花村的地方,可是不久我又看到往李花村的牌子,大概二十分鐘以後,我發現一條往右轉的路,李花村到了。到李花村不能 開車進去,只有一條可以步行或騎腳踏車的便道。走了十分鐘,李花村的全景在我前面一覽無遺,李花在一個山谷,山谷裡漫山遍野地種滿李花,現在正是二月白色的李花像白雲一般地將整個山谷蓋了起來。
可是,李花村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卻不是白色的李花,而是李花村使我想起了四十年前台灣的鄉下:這裡看不到一輛汽車,除了走路之外,只有騎腳踏車,我也注意到那些農舍裡冒出的炊煙,顯然大家都用
柴火燒早飯,更使我感到有趣的是一家雜貨店,一大清早,雜貨店就開門了,有人在買油,他帶了一只瓶子,店主用漏斗從一只大桶裡倒油給他,另一位客人要買兩塊豆腐乳,他帶了一只碗來,店主從一只 缸小心翼翼地揀了兩塊豆腐乳給他,放在他的碗裡面。
我在街上漫無目的地亂逛,有一位中年人看到了我,他說,「張醫生早」,我問他怎麼知道我是張醫生,他指指我身上的名牌,我這才想起我沒脫下醫師的白袍子。
中年人說,「張醫生,看起來你似乎一晚上都沒睡覺,要不要到我家去休息一下?」我累得不得了,就答應了。中年人的家也使我想起了四十年前的台灣鄉下房子,他的媽媽問我要不要吃早飯,我當然答應 ,老太太在燒柴的爐子上熱了一鍋稀飯,煎了一只荷包蛋,還給了我一個熱饅頭,配上花生米和醬瓜,我吃得好舒服。
吃完早餐之後,我躺在竹床上睡著了,醒來,發現已經十二點,溫暖的陽光使我眼睛有點睜不開,看到李花村如此的安詳、如此的純樸,我實在很想留下來,可是又想起那得到了川崎症的孩子。我看到一支電話,就問那位又在廚房裡忙的老太太可不可以借用他們的電話打到竹東去,因為我關心竹東榮民醫院的一位病人。老太太告訴我這支電話只能通到李花村,打不出去的,他說如果我記掛竹東的病人,就必須回去看。我謝謝老太太,請她轉告他的兒子,我要回去看我的病人了。沿著進來的路走出李花村,開車回到竹東榮民醫院,令我感到無限快樂的是,孩子活回來了,不但脫離了險境,而且三天之後,孩子就出院了。這真是奇蹟。我呢?我一直想再回李花村看看。可是我再也找不到李花村了,我一共試了五次,每次都看不到往李花村的牌子,那條往右轉的路也不見了,在公路的右邊,只看到山和樹林。我根本不敢和任何人談起我的
經驗,大家一定會認為我老糊塗了,竹東山裡哪有一個開滿了李花的地方?
這是半年前的事。昨天晚上我值班,急診室送來了一個小孩子,他爸爸騎機車載他,車子緊急剎車,孩子飛了出去,頭碰到地,沒有戴安全帽,其結果可想而知,他被送進醫院的時候,連耳朵裡都在不斷地流出血來。我們立刻將他送入手術室,打開他的頭蓋骨,他現他腦子裡已經充血,我們不但要吸掉腦子裡的血,還要替他取出腦袋裡折斷的骨頭,如果他能活下去,我們得替他裝一塊人工不銹鋼的骨頭。 手術完,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危險,能恢復的機會幾乎小到零,可是我知道我如何可以救孩子的命,我跪下來向上蒼祈禱,「只要小孩子活下去,我可以走。」
我是真心的,不是亂開支票。如果孩子活了,我知道我該到哪裡去。清晨五點,一位護士興奮地把我叫進加護病房,那個小孩子睜大眼睛,要喝楊桃汁。他也認得他的父母,他的爸爸抱著他大哭了起來,孩子有些不耐煩,用手推開爸爸,原來他手腳都能動了。
我們在早上八點,將孩子移出加護病房,孩子的爸爸拼命地謝我,他說他再也不敢騎機車帶孩子了,又一再稱讚我醫術高明。我當然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我醫術再高明,也救不了這孩子的。等到一切安置妥當以後,我回到了辦公室,寫了一封信給院長,一封給我的助理,將我的一件羽毛衣送給他,拜託他好好照顧窗口白色的非洲槿,同時勸他早日安定下來,找位賢妻良母型的女孩子結婚。
我上了車,向五指山開去,我知道,這次我一定會找到李花村。果真,往李花村的牌子出現了。我將車子停好之後,輕快地走進了李花村,那位中年人又出現了,他說,「張醫生,歡迎你回來,這一次,你要留下來了吧?」我點點頭,這一次,我不會離開李花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