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05(1995/10)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人生八苦 關聖帝君慈悲
人生難免八大苦 生不得息費心思
終日奔馳為利祿 為誰辛苦為誰儲
人老氣衰智力失 守門看戶苦孤獨
兩鬢如霜駭骨瘦 一家之事難作主
疾病世間那個無 四大假相如色圖
有朝一日遭風雨 青黃赤白盡糢糊
人死人懼如猛虎 驕妻愛子啼哭哭
骷髏拋在荒郊外 幽靈受罪有誰知
求不得苦心如痴 心不在焉神若失
並非上天不作美 心中所欲命中無
生離異地相懸苦 死別猶如碎肝腑
多少柔情多少淚 無情無欲樂自如
怨憎相會苦特殊 冤家夫婦最痛苦
雙方專找不是處 朝暮吵鬧動文武
五陰盛苦因貪圖 食珍衣錦尚不足
放縱情欲無止境 精氣神盡入三途
做個提燈的人 琴涵
當我們向前展望,人生是一條漫漫長途;而回顧往昔,人生卻是短暫飄忽;但,不論它或長或短,我們都是只能走一遭。記得,有一首小詩是這樣寫的:﹃高天與厚地,悠悠人生路;行行向何方?轉眼即長暮。﹄正是道盡人生如寄,歲月逼人的惶恐。
在此茫茫人世裡,縱然生命苦短,我們仍要盡力而為,對渺茫的未來,也應寄以無限的悲憫之情。在漫漫的旅途之中,點燃起一盞燈,以照明生命的長程,也給于別人溫暖安慰。讓我們以做為一個沒沒無聞,但仍堅持自我理想的追尋者吧!苛求自身接近完美,但卻應對別人寬厚。
﹃當我們批評別人的時候,同時也照出了自己的影子。﹄諒解和寬容別人是一種美德。我們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除了愛國愛人,亦無非溫柔敦厚而已。
有人說:﹃人生識字憂患始。﹄憂患原與我們生命相偕而來。在我們的一生中,未能盡如人意之處太多,但也只有積極肯定人生,也才能承受一切的幻滅和轉變。當我們面對著人類的浩劫,那些飄流海上的難民,顛沛流離,備嘗艱辛的同胞,我們也才深刻地體會到:一己的悲苦原不足道。唯有接觸真實的苦難,才能一掃生活中對苦難模糊的幻想;也只有目睹克服苦難的慘烈悲劇,我們才能擔受殘酷的命運。
學問雖也能使人性美化,但經驗卻能充實學問。我們雖然需要豐富的知識來幫助我們建設社會,但,我們的國家永遠不需要食古不化的書呆子!知識青年應走出閉塞的象牙塔,擁抱生活,接近群眾,和民族的脈膊共起伏,一起歡笑,一起悲泣。
火焰能為我們帶來光明,但,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那堅忍地立在暗處的提燈者。縱使,風雨如晦,當我們身處於世紀的黑暗中,我們都應該勉勵自己成為提燈的人。
訓文:永恒的燈塔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歲次乙亥八月初一日
台中崇仁佛堂 濟公活佛慈訓
雨順風調時雨霖 八部雷神護法音 龍騰雲湧念勿自困 啟開般若門︻其一︼
體天應民文質彬 五蘊淨空觀本真 悟道窮理省心自問 欲留何精神︻其二︼
□調寄:雨中花
吾乃是 瘋中又瘋 傻中又顛 顛中又痴的那一個
南屏濟公 今奉
皇中命 進入台中崇仁大樓佛堂之中已將
皇中參叩 再問傻徒兒乖不乖 健不健康 快不快活
﹃本訓﹄
﹃永恆﹄冠頂訓及訓中訓: ﹃燈塔﹄訓中訓:
日昇又落月盈復缺人欲稱壽長養謙 航行塵海 須依對岸塔訊前
種德積善體驗周遭事物容他自求嚴 船上裝備乃保障過程安全的要件
察過於念考正航行雖利誘不動心田 同舟者 遇險境猶樂觀互勉
殷勤度種廣緣塵海須依對岸塔訊前 居何位 皆投入 度過種種考驗
勉互動樂觀船上裝備乃保障過程安
然閒居皆俱完全的要件同舟者遇險
情何堪故投斯境猶重諾禮賢舉止間
位鼎爐深契入勿遠有著擔當的意願
無怨無悔奉獻並牽引眾生抵達終點
□註:老師慈悲送給我們這燈塔,希望我們做一個世間的燈塔,要引導,不要老是讓人家來指引我們,因為人家成大功,立大業,都是經過種種考驗。很多事情都須要個人來承擔負責,所以我們要立志成為他人的燈塔。
□活沸老師慈悲綜合班員心聲批示:
孰向如來費疑猜 來去對待撥雲開 且莫感慨亦勿依賴 正己雜念篩︻其三︼
□調寄:雨中花
天恩浩浩 萬物潤養 人居其中受享 但要謙讓 散發馨香 廣愛被及穹蒼
心境朗朗 德備泱泱 功在黎民身上 破萬相以柔服剛 君子齋莊自強
□調寄:海鷗
︻本訓︼
日月殊明合陰陽四時交替含柔剛
昇乎氤氳感風降沛然可觀恩潤祥
又符氣節生機盎君子嘉樂福慧康
落英養根柳岸搭餘蔭動促後者仰
月華滌暗宣音訊將互推演安家邦
盈昃本之義理往前勉後省神韻芳
復慎嚴念考正航行雖利誘不動想
缺求止於中庸地奚對幻象執心房
人首自覺過忖度種植依序田勿荒
慾熾患召察隱微勤廣須宿露餐霜
稱譏毀譽煉修養殷實緣海受扶匡
壽眉藹藹赤子保自在出塵伏劫殃
長謝橫逆導並牽引眾生悟喜滿腔
養廉革陋文獻究的典足抵是非網
謙若飽禾永奉行下意上達清歌響
種梅蒔菊安悔遲良願復初終鏗鏘
德憂宇內古風蕪怨無鳴玉點玄黃
積習僭越築藩籬既蒙啟發當齋莊
善解事件同斯境猶重諾言擔末場
體用挈要舟投浪鼎爐禮先著正章
驗證適的掃故態位淵賢深有仁腸
周意雅全誠堪慰間止舉契遠近襄
遭忌易完智者遇險情何惑勿徬徨
事無鉅細始終仍貫徹正理入圓方
物鮮保障過程安然閒居皆俱力張
容止有宏宗遺志備資但為一橋樑
他巧我愚同船上裝瘋賣傻識真藏
自逸東籬長歌傲冥冥幽幽曲未央
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二) 韓點傳師慈悲
我們都是讀書人,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當更能明是非,別善惡,在社會上也當知自己的地位立場,當知士為眾業之首,所以說士氣興旺,國家則強盛,士氣頹
敗,國家則衰弱,由此可知我們的責任重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論語泰伯︼告訴我們一個志士仁人,不能沒有宏大強毅的德性,因為他的責任重大,路途遙遠,他以行仁作為自己的職責,這不是很重嗎?以行仁為終身的大事,這不是長遠的路途嗎?孔子也說:﹃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憲問︼一個志士仁人,如貪圖安逸的生活,不肯為天下蒼生為念,那也就不配稱為士了。現在我們大家都已經求過道了,更應該要擔負起這救世救民的責任,俗語說亂世造聖賢。讀書的目的就是志在聖賢,此時正是成就聖賢的大好機會。歷代的聖賢仙佛,那一位不是在世時,捨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救世救人而犧牲奉獻,故而後世眾生為了感謝他們的恩德,而為之建廟立祠,四時禮拜。而今我們人人都讀書,但卻沒有一位是聖賢,也沒有人紀念他,原因何在?就是因為現在的人,處處皆為自身的利益設想,與世人一點貢獻、一點好處都沒有,又如何能使後人追思懷念呢?孔子曰:﹃君子疾歿世而名不稱焉。﹄
︻衛靈公︼有學為修養的君子,若不知行功立德,自然就不會受人尊敬,更何望能留名後世。易經:﹃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即此之謂也,世事皆虛幻,一切有情有形的事與物,那一樣又是真實的,唯有聖人所說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才能萬古流芳,我們如若怕歿世而名不稱焉,那就應該要好好的研究做人的道理。
做人的道理,最要緊的就是要培養成健全完美的人格,人格的完美,才能創造出健全理想的事業。如果沒有完美健全的人格,隨時都有身敗名裂之危機。人格是立身之本,本立而道生。人格的高下,心就是要根據實踐道德的精神來判斷的。孔孟所力倡的是仁義,所勉勵大家力行的也是仁義。易云:﹃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孔子云: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又云:﹃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又云:﹃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都是教我們如何的來踐履仁道,對於人生所重視的,並不是富貴、權勢、名利,更不是耳、目、口、鼻之欲的滿足,應該重視的是理、義、仁,總而言之就是道,因為道重於權勢、名利、利祿、甚至於生命。孔孟教人實踐道德的最高意境,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孔子曰:﹃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衛靈公︼這就是人道所在,人之為人,也就是在發揚此固有之心性。︻待續︼
濟公活佛老師慈訓
人若遇到困難要知道這是運,不要怨天尤人,自己需體悟
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現在修道就是要了脫因果,善果只是褔報,褔報也是有因果,所以我們這次修的不只要修善果,也要修佛果,你們修天道最終的目的是要了脫生死,脫離輪迴;所以認真修,天就支持你,你若不認真修,上天就沒辦法幫助你們,要「自助天助」,中庸有一句話「栽者培之」你若想要走,天就幫助你走,你若不想走天就順你的意,你若想要做,天就幫助你,你若無心做,天就讓你墮落;所以說成與敗都在我們的心,都是我們的心在主宰,做好做壞做善做惡,說人家的是與非,都是我們的心,心若正,你走的路就走的正,你的心若不正,你就認理不清,人生就會渺渺茫茫。